中华少年 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少年》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中华少年》。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七方面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中华少年》是人教版必修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组、最后一个个课题。这是一首诗。全诗共8个小节。综观全诗,结构清楚,过渡自然,首尾照应。在感情节奏上,节奏鲜明,句末押韵,朗读时能感受到很强的节奏韵律。在方法上,本诗把直抒胸臆和借物抒情融为一体,反复运用排比句和对偶句,突出了诗歌直接抒情的特点,编排本诗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朗读诗歌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因此,学习本诗重在朗读,重在感悟。“三分诗,七分读。”要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在反复朗读中让自己的情感与文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达到预期目标。
本文是本单元“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的最后一篇课文,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三篇课文,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采用的是让学生通过朗诵诗歌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用朗诵这种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情感,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我们再来看看教学的对象:这是一群六年级的小学生,各个方面都累积了一定的基础。比如字词学习的能力,可以放手自学,教师再进行点拨。在朗读方面,教师需要激发他们内心的情感,让他们和作者产生共鸣,让他们进入诗歌情境,为了抒发内心某种感受而读书。
二、说教学目标
本组课文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提高语文素养。根据新课标课程理念以及单元目标,我通过对本课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六年级学生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取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学会通过朗诵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培养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的依据是:只有了解诗歌内容,才能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进入诗歌的意境,与作者产生共鸣,为情感的宣泄而朗读。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语文是一门培养人的语言综合能力的更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意”,还要使学生“悟其请”。我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目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情景教学中感知诗歌内容,体会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践行的愿望。
2.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把课堂还给大部分的学生,让他们在参与交流的过程中,把所搜集的资料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分角色朗读法:组织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并交流朗诵后的体会。交流对诗句表达特点的感受,还可交流内心情感的体验。鼓励学生谈自己真实的想法。
4、表演朗诵法。为了有利于情感的表达,可以采用化装表演朗诵,把甲、乙、丙、丁四个角色装扮成藏族、高山族、蒙古族、汉族少年,配上动听的音乐,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感世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诵读体验法、自主探究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 导入新课:(2~3分钟)
一、导入.。PPT课件播放祖国的山水风光,并配以《长江之歌》的背景音乐,学生欣赏。通过一系列的图片,再加上激情的音乐,一下子就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因自豪又生热爱。从而自然揭开本课课题。
接着,自由朗读课文。刚才的导入已在学生心中荡起阵阵涟漪,此时的读正好是他们情感宣泄的最佳途径。因为课前已让学生预习了课文,文中的生字词也应基本过关,选择性地朗读几个章节,可以是自己喜欢的段落,也可以是自己不甚理解的段落,还可以是自己读着感觉最好的段落,充分肯定孩子的学习自主性。这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 讲授新课:(35分钟)
二、先读通,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
1、让学生自由去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生字词是基本的东西,必须掌握。首先要做到读准字音,然后让学生讨论,解决义,这样处理,一是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二是节约了课堂时间。)
三、再读懂,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
我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第1、2、3、4小节。教师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可采取朗读和默读方式,接着四人小组根据问题进行学习和交流。
(1)接下来,交流汇报。我指名读,并提出问题:
读第1节,说说这一节你读懂了什么?透过这些文字你想到了什么?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这一节。再分角色来读。
(2)默读第2.3.4节,想一想,是什么哺育滋养了中华少年?(学生根据收集和交流,容易从书本上找出,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进而提出小结性问题,这几节中,你读懂了什么?提出你不理解的地方。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那些给了你启迪。仿照诗人来说说?这里是学生进行语言练习的好时机。
(这里安排小组内交流,把课堂还给大部分的学生,让他们在参与交流的过程中,把所搜集的资料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学生交流的同时,老师参与其中,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及时指出,并在稍后的小结中进行适当引导和点拨。)
(3 )学习第五节时,我选择集体交流的形式。因为对于祖国苦难的历程,学生印象最深刻的是南京大屠杀,诗中这一部分内容,学生较陌生。“南湖的航船”和“春天的故事”所涉及的两次重要历史事件应稍加解释,让其了解。
这时,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想想我们的母亲都承受的千灾百难。你想说什么?心情是怎样的?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读第五节。水到渠成。
( 4)学习第6、7小节。这两小节直接让学生朗读,作为一种誓言,相信学生定能将它读得铿锵有力,多朗读几遍,学生的感情会一次比一次强烈,决心也会一次比一次坚定。
5、学习第8小节。安排一场师生PK。安排了过多的朗读,怕学生读得腻烦了,来一场师生间的比赛:全班一起上。胜也好,败也好,反正是双赢。
读美,把课文读得声情并茂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高潮,我采取观看视频,配乐朗诵的教学方法。刚才几节诗的朗诵,
学生内心已阵阵激动,现在让他们观看视频,看看同龄人是如何演绎这首诗的。等于是给了
他们一个范本,激情澎湃的表演朗诵,定能与学生的内心深处产生共鸣。也让他们有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