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先生的翻译思想于翻译理论专业知识讲座
钱锺书翻译理论与实践
钱锺书翻译理论与实践钱锺书学贯古今,被称为“文化昆仑”。
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钱锺书翻译理论与实践,欢迎大家参考与借鉴。
钱锺书翻译理论与实践其作品《林纾的翻译》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钱钟书的翻译观,另有大量见地独到的论述翻译的片段,散落在《管锥编》、《谈艺录》等著述中。
他所标举的“化境”说,更是在中国译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钱锺书提出翻译的最高理想是“化境”。
他认为:“文字翻译的最高理想可以说是‘化’。
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为另一国文字,既能不以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格,那就算得入于‘化境’。
”这表明翻译既要用译入语再现原语信息,又能完全保持原作的风味;既要在内容、形式等诸多方面忠实于原作,有要求译文自然流畅,不可生硬牵强。
例1、 One man was lamed in his legs, while another has lost his eyesight. The blind man, taking the lame man on his shoulders, kept a straight course by listening to the other’s orders. It was bitter, all-daring necessity which taught them how, by dividing their imperfections between them, to make a perfect whole.译文:一人腿脚不好,另一人眼睛不好。
盲人背着瘸子,听着他指路。
但教他们如何通过分开他们之间的缺陷,组合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却需要莫大勇气,因为这有点残忍。
钱译:一跛一盲,此负彼相,因难见巧,何缺成全。
解析:此段摘自《管锥编》,以极简的语言说明了一位盲人和一位跛者相互扶助,取长补短,彼此协作的情况。
译文相较于原文来说,更加精炼,但对原文意思的表达却没有任何删减。
关于翻译家钱钟书先生
关于翻译家钱钟书先生目录摘要 (1)关键字 (2)正文 (2)一、钱老简介 (2)二、“诱”、“讹”、“化”的翻译思想 (3)三、翻译例文欣赏 (4)四、我的观点 (5)参考文献 (5)摘要钱钟书先生不仅是一位著名作家,也是一名翻译家,他对中国的翻译理论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本文主要对钱钟书先生在翻译方面的理论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通过举例展示了钱钟书老先生在翻译方面独特的手法。
同时,在本文中还提到了我对翻译的理解,和我认为的要成为一名好的翻译的必要条件。
AbstractMrQian is not only a famous writer but a translator, who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translation theory of China. I will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his translation theory in my paper, and analyze the unique methods of his translation.I also give my own opinion of the requirementswhich is necessary for being a good translator.关键字成就翻译观点理论原则Key wordsachievement translation views theoretical principles正文一、钱老简介中学时代,在语文课本上第一次接触到了钱钟书老先生。
那时候只知道钱老先生是一个作家,只知道他写的文章很好,很受欢迎。
后来才知道,原来钱老还是一个著名的翻译家。
在课上,通过高老师的讲解才知道,一个好的翻译,原来需要将两种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有一个很好的了解,掌握好两种语言才能将一种语言的意思尽量完整的去转化到另一种语言中去。
翻译,不仅仅是将文字的意思转化过去,能否将原文中所包含的意思很好的翻译出来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
钱钟书“化境说”对翻译的启示---以商务英语翻译为例
钱钟书“化境说”对翻译的启示---以商务英语翻译为例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translation theories emphasize the principle of “faithfulness”, and ignore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the readability of the translation works. Theory of “Sublimity”presented by Qian Zhongshu advocates 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not only accord with language expression custom of the target language, but also keep the style of the original work. In light of this, Theory of “Sublimity” is able to be used as the guiding thought of Business English. Substantially, Theory of “Sublimity”requires translators to comprehensive the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work and to consider the factors of semantic relation, style,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information transfer effect etc, and then translators should translate selectively. In this way, translation of Business English can achieve the aim of business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ory of “Sublimity”gives enlightenment to Business English translation through stating basic concept of Theory of “Sublimity”, characteristics of Business English, principles of applying this theory to Business English translation and specific examples of Business English reflecting this theory.Key words: Theory of “Sublimity”; Business English; translation摘要:中国传统的翻译理论强调对原作的“忠实”,忽视了目的语的文化背景和译文的可读性。
钱钟书的翻译思想及其译例赏析
钱钟书的翻译思想及其译例赏析作者:江梦晔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7年第10期摘要:钱钟书先生是我国近现代的国学大师,文化昆仑。
从翻译方面来看,钱钟书先生具有创新性的翻译理论观点和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
他的翻译理论观点言简意赅,意蕴丰富,在文学翻译界独树一帜,对以后的翻译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本文将根据有关资料,对钱钟书的翻译思想与实践做出总结、论证以及不同层面的梳理,对其译例进行赏析,希望有利于人们对“钱氏”翻译思想与实践的研究,并且为全球化交际过程中的文化转型提供借鉴思路。
关键词:钱钟书;翻译思想;译例一、引言钱钟书,江苏无锡人,字默存。
他精通数国外语,在许多文化领域都取得了极高建树。
他是当代中国的国学大师之一,更是见解独到的翻译理论家,对翻译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钱钟书翻译的专著不多,而且他对翻译问题的研究比较零散,但十分独到、全面。
《林纾的翻译》《汉译第一首英文诗及有关二三书》等专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翻译思想,此外,大多散见于《管锥编》《谈艺录》等著作中。
二、翻译思想(一)“诱”、“媒”、“讹”在《林纾的翻译》一文的开始,钱钟书就首先分析了“译”字中相互关联的意义。
在后面的文章中,他对“诱”“讹”“化”做出了详细的阐述,把翻译的性质、作用、易犯的错误和翻译的理想做出了独特的概括。
这一段话意蕴丰富,引人深思。
所谓“诱”就是我们常说的“媒”,钱钟书用二字形象地说明了翻译的作用。
从广义上来说,即翻译在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也就是说,翻译是个“居间者”和“联络人”,诱使人们去了解外国作品,好像“做媒婆”似的,促使各国文化缔结“文学姻缘”。
从狭义来说,一方面,读者可能会因为阅读了翻译作品而对原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另一方面,随着读者阅读量的增加,可能渐渐对翻译作品产生质疑,故想阅读原作。
这就是钱钟书所说的“讹”。
所谓“讹”,就是译文和原作之间总有“失真”的地方,在意义理解或语气上与原文的风格不同。
跨文化翻译中的关联理论应用——以钱钟书《围城》中英翻译为例
跨文化翻译中的关联理论应用——以钱钟书《围城》中英翻译为例陈昕炜【摘要】以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英翻译为例,借用Gutt的关联理论翻译观,可见翻译的实质是一种进行两轮交际的跨语言活动,即"原作者--译者--译者读者",其中译者同时具有交际者和接受者这双重身份.翻译的核心准则是把握信息发送者意图凸显的"显明定识",寻求共同的认知交集.在分析的基础上,以关联理论为指导,可归纳四条翻译实践原则:译文归类化明示;直译加注异化性明示;删去繁赘简明化明示;增补评释点睛化明示.【期刊名称】《广东行政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3)001【总页数】5页(P92-96)【关键词】中英翻译;《围城》;关联理论;翻译实质;翻译原则【作者】陈昕炜【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关联理论由Sperber和Wilson于1986年共同提出,二人合作出版了专著《关联性:交际与认知》。
关联理论认为,话语的理解是一种包含明示和推理两方面的认知过程。
明示指说话人明白地表达信息意图,而推理指听话人根据说话人的明示行为如话语,借助语境假设,理解说话人的交际意图。
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原则是,“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这个交际行为本身具备最佳的关联性”[1]。
最佳的关联性来自最好的语境效果,人们对话语和语境假设的思辨越成功,话语的内在关联就越清楚;而话语的内在关联性越清楚,人们在思辨和推理的过程中,就能获得好的语境效果,从而使交际顺利进行。
后来他们的学生Ernst-August Gutt将关联理论运用于翻译中,从而提出了关联理论翻译观。
Gutt在出版的著作《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中提出,翻译是一种涉及大脑机制的言语交际行为,是一种推理过程。
《钱钟书翻译思想》课件
对现代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意义
钱钟书的翻译思想对于现代翻译实践具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能够帮助译者更好地理解翻 译的本质和目的,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水平。
应用
在现代翻译实践中,应该注重对原文的理解 和把握,尽可能保留原文的特色和风格,同 时注重译文的流畅性和可读性。通过深入研 究和应用钱钟书的翻译思想,可以推动现代
重视语境
钱钟书强调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性,译文应符合原 文的语境,避免歧义和误解。
修辞考究
钱钟书注重译文的修辞,力求使译文语言优 美、流畅,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03
钱钟书翻译思想的影响
对中国翻译界的影响
推动了中国翻译理论的发展
钱钟书的翻译思想为中国翻译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为后来 的翻译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翻译实践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THANKS
感谢观看
VS
文化学派
现代翻译理论中的文化学派强调翻译中的 文化因素和语境,认为翻译应当考虑到文 化差异和语境意义。钱钟书则更注重译文 的文字表达和语言结构,认为这些是传达 原文思想和风格的基础。
与其他著名翻译家的比较
傅雷
傅雷强调译文的自然和流畅,认为译文应当像行云流水一般。而钱钟书则更注 重译文的准确性和忠实性,认为这些是传达原文思想和风格的前提。
文艺学派
传统文艺学派强调译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而钱钟书则更注重译文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认为译文应当尽量贴近原 文的表达方式。
与现代翻译理论的比较
功能学派
现代翻译理论中的功能学派强调译文的 功能和目的,认为翻译应当根据译文的 目的进行适当的调整。钱钟书则认为翻 译应当尽量忠实于原文,反映原文的思 想钟书的翻译思想为中西翻译理论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契机,推动了全球翻译理论的共同 发展。
钱钟书先生之“化境”翻译理论之我见
Sce c a d T c n lg n o a in H r l in e n e h oo y In v t e ad o
学 术 论 坛
钱钟书先生之 “ 化境 ’ ’翻译理论之我见
刘 静 ( 山东信息职 业技 术学院 山东潍坊 2 1 6 ) 6 1 O 摘 要 :苯文介 格 了当今 I 译 界关 注的一 个理论—— 饯钟 书先生 之 “ 境 ”理论 .井从 “ I 化 化” 与 “ ”二字之 纛 头探 讨 了 “ 境 化境 ” 说 的 内涵 。 对于 “ 化境”说 中归化 与异亿进行 了捧 诗 。 毛者还抗 “ 化境 ”说 中 “ 化” 与 “ ”的关系进行 了深入研完 。 讹 关键词 : 化境 归化 异化 化与讹 中图分类号 :2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6 4 0 8 ( 0 9O () 0 2 — 1 1 7 — 9 X 2 0 )8 a一 2 5 0
一
另外 一 种 “ ” 钱钟 书 先 生 从 林纾 翻 译 的 讹 作 品 中 发现 : 他 在 翻 译时 认 为 是原 作 的 弱 。 笔或 败 笔 , 免手 痒 难 熬 , 过 作者 的 笔 带 不 抢 他 去 写。 这就 造成 “ 译误 译触 处 皆是的 漏 现 象 ” 也就 是 对 原文 的 。 讹 了。 由此 我 们可见 “ ”是翻译的最高理想和准则 , 化 “ ”是 在 迈 向 “ 讹 化 的过 程 中必定 会 出现 的 失误 ,讹 与 “ ”是 相辅 相成 的 , “ 化 相互 存在 的 ,化 是 “ ”的终极 目的 ,讹 ”是 “ 讹 “ “ ” 的 必 经途 径 , 们是 矛 盾 的 统 一 体 。 化 它
观 点。
1“ 化境 ” 中归化和异 化的探讨 说
钱 钟 书 先 生化 境 说 是 他 在 《 纾 的 翻 林 译 》一 文 中 提 出的 。 他 说 “ 学 翻译 的 最 文 高理 想 可以说 是 ‘ ’ 化 。把 作 品从一 国文 字 转 变 成 另一 国文 字 , 能 不 因 语 文 习 惯 的 既 差 异而 露 出生 硬 牵 强 的 痕 迹 , 能 完 全 保 又 存 原作 的风 味 , 就算 得 入 于 ‘ 境 ’ ”陈 那 化 。( 福康 ,0 0 4 “ 2 0 : l ) 化” 的端 倪可 见于 道家 学 8 说 , 庄 哲学 在 解释 其 核 心概 念 “ ”时 , 老 道
论钱钟书的“诱”“讹”“化”翻译观
On Externalism and Epistemology of Qian Zhongshu 's Translation Theory "Enticement","
Misinformation" and "Sublimation"作者: 卞杰 包通法
作者机构: 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无锡214112
出版物刊名: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107-109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5期
主题词: 诱 讹 化 现象学 本质论
摘要:学贯中西的的学术大师钱钟书先生提出的"诱""讹""化"翻译观,在翻译学界反
响强烈。
目前,关于此译观的分析研究,各家众说纷纭,视角不一。
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都是不可
避免地烙上"讹"的反叛者的印记,但又不甘于"落寇为草",时时刻刻,兢兢业业争取"化"境界正统地位,故便从"讹"通向"化"的道路上不断克己,在这坎坷的中间地带和空间中重塑原作,平衡于还原原作与潜意识地体现自我的张力之中。
钱先生的"诱、讹、化"翻译理论正是体现了
这样一种哲思认识论和方法论。
钱钟书的翻译思想详解
翻译作品
• • • • 1955年翻译德国海涅的《精印版<堂· 吉可德>引言》 1979年出版《林纾的翻译》 1976年由钱钟书参与翻译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出版 《七缀集》的完成
青 衣
钱氏翻译理论及思想
• 钱钟书梳理传统译论中的“信、达、雅”原则,第一次系 统论述了三者的辩证统一关系;旗帜鲜明地提出以诗译诗 的主张,并以典雅文言的翻译风格独步当代译坛。钱钟书 在译学方面的论述,在中国译界引起广泛关注,特别是他 所标举的“化境”说,更产生了深远影响。但长期以来, 不少人认为钱钟书的翻译理论特别是“化境”说抽象、玄 妙、可操作性不强,对其称引颇多,全面系统的论述和阐 发甚少。
• 1966年,56岁, “文化大革命”爆发。钱钟书、
•
• •
•
•
杨绛均被“揪出”作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 经受了冲击。 1969年11月,钱钟书作为“先遣队”去河南省 罗山县的“五七干校”。 1972年3月回京,开始写作《管锥编》。 1979年 六十九岁《管锥编》 1—4册由中华书 局相继出版 1991年 八十一岁。全国18家电视台拍摄《中国 当代文化名人》,钱钟书为首批36人之一,但 他谢绝拍摄。 1998年 八十八岁。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 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当晚,江泽民总书 记亲自给钱先生的夫人杨绛打电话,对钱先生的 青 逝世表示深切哀悼。 衣
主要文学作品
• • • • • • • • • • 《十七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论文) 《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 《猫》(讽刺小说) 《人· 兽· 鬼》(短篇小说集) 《围城》(著名长篇小说) 《谈艺录》(1949年6月版) 《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8月版) 《管锥编》、《管锥编增订》 《也是集》《谈艺录》(中华书局9月版) 青 《七缀集》
钱钟书翻译理论解析PPT课件
.
6
Enticement
•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 Even three common cobblers can surpass Zhuge Liang.
• Many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 Collective wisdom is greater than a single wit.
----
.
1
Contents
• Qian’s Life • Famous Works • Translation Theory • Translation Appreciation
.
2
Qian’s Life
◆Titles: Chinese Literary scholar ,writer, National First-class Professor
◆Education: 1929 : accepted into the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Tsinghua University
1935 :headed for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Britain 1937:studied in the University of Paris ,France ◆Langua. ge Genius : English, French, 3 German, Italian, Spanish, and Latin
.
9
修身
• Get a livelihood , and then practice virtue. 谋生
先谋生而后修身
.
10
• One two three four, / we don’t want the war! / Five six seven eight, / we don’t want the state!
钱钟书翻译理论
Even as I bear sorrow in my heart, but my belly ever bids me eat and drink, and brings forgetfulness of all that I have suffered. 钱译:吾虽忧伤,然思晚食。吾心悲戚,而吾腹 命吾饮食,亦可稍忘苦痛 (荷马史诗---奥德修斯 )
我是昔人而非昔人水是此河而非此河文言白话两者各自具有不可否定的存在价值可以互相补充
翻译特色
情貌兼似,意切形存: Making small thing appear great and great thing small. 钱译:“小物说似大,大物说似小”;
贯通融会,意达形新 Not too slender nor too stout,but the mean between the two. 钱译:“不太纤,不太浓,得其中”。
钱钟书译文: 嗔骂、嬉笑、啼泣,各态咸宜,七 情能生百媚。
因难见巧,臻于化境
----《管锥编》
One man was maimed in his legs, while another has lost his eyesight. The blind man, taking the lame man on his shoulders, kept a straight course by listening to the other’s orders. It was bitter, all-daring necessity which taught them how, by dividing their imperfections between them, to make a perfect whole.
钱钟书 翻译思想ppt课件
惯用法障碍
• 惯用法障碍突出体现在格言、谚语与成语等惯用语的 翻译方面。格言、谚语和成语都是语言历时形成的产 物,经历了长期的约定俗成并见于典籍才流传、确定 下来。它们以简洁易记的形式揭示了人们的人生观、 世界观,反映出的不仅有独特的品质,而且具有跨越 时空的普适性;同时它们又言简意丰,是语言惯例规 范体现得最充分的例证,背后往往有一个故事表明其 来龙去脉,并与特定的社会语境紧密相联,最能代表 一种语言的风格和意蕴。格言、谚语用语诙谐形象, 对比新颖,并且悦耳、直接,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趣 味性。结构上的稳定性、语义上的相对独立性与完整 性,以及暗含的情态表达力是其共同特点,翻译起来 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如果过于拘泥于字面意思的 “信”,则难“达”深层意蕴,而恰恰后者才是其鲜 活生命力所自。钱钟书在翻译时,以绵里藏针的机智 微妙,以尺幅万里的浓缩,尽传格言、谚语和成语之 妙;有时甚至直接套用中国固有的表达方式,看似信 手拈来,却准确传神。
文 识风 以 达 者格 尽 而 犹以 信 不 多出 ,
信 ;, 而
பைடு நூலகம்
者 信斯 雅
有之之非 2
钱钟书坚持席勒提倡的“内容尽化为形式”。 既注重诗的语言形式的具体性,认为语言皆 有声有义,同时也承认诗的思想感情方面存 在言外之意,并将二者纳入一个对立统一体。 如他将“One white-empurpled shower of mingled blossoms”译作“紫雨缤纷落白 花”,格律谐协,意境优美,处理精当。他 还将17世纪诗人亨利·沃恩(Henry Vaughan) 的一句诗“Then peep for babies, a new Puppet play,/ And riddle what their prattling Eyes would say.”译作:“诸女郎 美目呢喃,作谜语待人猜度”,并称许这两 句诗堪与洪亮吉“与我周旋,莫斗眉梢眼角 禅”相媲美。
钱钟书先生的翻译思想于翻译理论PPT课件
2020/1/14
9
2)信美兼具的翻译效果
• 钱钟书指出:“译事之信,当包达、雅;达正以尽信,而雅非 为饰达。依义旨以传,而能如风格以出,斯之谓信。……雅之非 润色加藻,识者犹多;信之必得意忘言,则解人难索。译文达 而不信者有之,未有不达而能信者也。”钱钟书继承并发展了 我国传统译论从文艺学和美学的角度揭示翻译的本质特征这一 优点,提出“等类(the principle of equivalent or approximate effect)”的标准,意即对等或效果基本一致的原 则。钱钟书凭借惊人的语言才华,将看似不可能直译的地方创 造出汉语中相等的表现来:诸如 “唯唯诺诺汉”(yes-man)、 “颔颐点头人”(nod-guy)、“无知即是福”(ignorance is bliss.)等,准确贴切、生动传神。
• All women are the same when the lights are out. 灭烛无见,何别媸妍
6
文言译文读来亲切不隔,相反,若硬用白话 迻译,令古人操今语,则有不伦不类之憾。
• 以上第一句是苏格拉底弟子撰野史,记 皇子问克敌之道,他的父亲教诲他的话, 言者的慧黠跃然纸上;
• 第二句是荷马史诗中奥德修斯的话,虽 心有悲伤但不废饮食,显示出言者的洒 脱;
11
钱先生的翻译给予中国文化的主要影响:
• 1、是以一种文化批判精神观照中国与 世界。
• 2、是以一种新的学术规范发展和深化 中国学研究。
• 3、是以一种现代意识统领文学创作。 • 4、是以一种高尚的形象为中国知识分
子树立人格上的榜样。
1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主要著作
•
1941 《写在人生边上》
钱钟书简介、主要作品与翻译思想
•
翻 明 清佛译末朝经史清末翻上初年译曾的的有西西三学学个翻翻重译译要阶段,促毕文其达使生里是、从申在翻雅事述《译,西了天理这方他演论标社在论与志会翻》着实科译序信践学中中达得翻遵提雅到译循出翻的的很了译严原大译理复则事发论在,三展在几尤难:历篇:经信序、
青
千年的翻译实践与理论探索之上,汲取与创
衣
新后形成雏形。
• 支谦《法句经序》: “仆初嫌其为词不雅。 维祗难曰: `佛 言依其义不用饰 ,取其法不以严 ,其传经者 ,令易晓勿失 厥义 ,… …。’(“雅”源此。)座中咸曰: 老氏称: ‘美言不 信 ,信言不美’ ; …… 今传梵义 ,实宜径达。 (“信”和“达 ”均源于此。)是以自偈受译人口 ,因顺本旨 ,不加文饰。”
青 衣
钱钟书简介、主要作品和翻译思想
• 严复译《天演论》: “译事三难: 信、达、雅”。
• 严复先生曾指出:按照原文的义旨和风格进行翻译,这就 是“达”和“雅”,同时也是“信”。
“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我国近代、
现代以至当代的翻译活动都产生了深远
青
的影响。
衣
钱钟书简介、主要作品和翻译思想
Hale Waihona Puke 但钱钟书先生认为,虽然支谦也提到了“信、达、雅”这三个 字,甚至严复明确地提出“信、达、雅”作为翻译的准则,但 他们并未深入研究三者的辨证关系。
青 衣
钱钟书简介、主要作品和翻译思想
“信达雅” 理论之渊源
• 中国翻译史,有文字记载, 始于周, 据《礼记·王 制》 记载: 五方之民, 言语不通, 嗜欲不同。达其志, 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周管翻译叫舌人。此后, 直至佛教传入前, 翻译并不 是广泛存在。佛经传入后,译者在“译” 字前加“翻” ,成为“翻译” 一词 , 一直流传至今。
钱钟书的主要翻译思想
The end……
——
钱钟书的主要翻译 思想
钱钟书先生简介
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 ,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 钱钟书 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因他周岁“抓周” 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因他周岁“抓周”时 抓得一本书,故取名“钟书” 抓得一本书,故取名“钟书”。 钱出生于诗书世家,自幼受到传统经史方面的教育,中 学时擅长中文、英文,却在数学等理科上成绩极差。 学时擅长中文、英文,却在数学等理科上成绩极差。报考清 华大学时,数学仅得15分 但因国文、英文成绩突出, 华大学时,数学仅得 分,但因国文、英文成绩突出,其中 英文更是获得满分, 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破格录取。 英文更是获得满分,于1929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破格录取。 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破格录取 在这一时期,他刻苦学习, 在这一时期,他刻苦学习,广泛接触世界各国的文化学术成 年大学毕业。 年和作家、 果。1933年大学毕业。1935年和作家、翻译家杨绛结婚。 年大学毕业 年和作家 翻译家杨绛结婚。 同年考取公费留学生资格,在牛津大学英文系攻读两年, 同年考取公费留学生资格,在牛津大学英文系攻读两年,又 到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一年, 年回国。 到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一年,于1938年回国。曾先 年回国 后在多所大学任教。 后在多所大学任教。
所谓“ 钱钟书说: 所谓“讹” , 钱钟书说 “ 一国文字和另一 国文字之间必然有距离, 国文字之间必然有距离 译者的理解和文风跟 原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也不一样,而且译者 原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也不一样 而且译者 的理解和自己的表达能力之间还时常不尽相 同。” 所 以, 译 文 和原 作 之间 总 有 “失 走样”的地方, 真”和 “ 走样”的地方 在意义理解或语气 上也和原文的风格不符。也就是说, 翻译中, 上也和原文的风格不符。也就是说 翻译中 劣等的译文不是“居间而是离间” 劣等的译文不是“居间而是离间” , 如果所 阅读的译文质量不高, 阅读的译文质量不高 就不能吸引读者去阅读 原作, 同时, 也破坏了原作的名誉。 原作 同时 也破坏了原作的名誉。 “讹”也 表明: 翻译既是“发现之杖”又是“ 表明 翻译既是“发现之杖”又是“发现之 障” 。
浅谈钱钟书的“化境”翻译观
浅谈钱钟书的“化境”翻译观摘要:本文将首先简要介绍钱钟书先生,其次将着重介绍钱钟书的翻译思想并对钱钟书的“化境”说做重点描述。
钱钟书的“化境”说既传承了中国传统艺术哲学,又吸收了西方的艺术思想;既阐明了翻译艺术的特点,又揭示了艺术创造的普遍规律。
而这些正是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翻译思想化境钱钟书先生一、简介钱钟书是中国著名学者、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长篇小说《围城》等。
但是,他在翻译方面的成就也很突出。
早在1935年,钱钟书为温源宁一本英语文集作书评,将Imperfect Understanding译作《不够知己》,深得“两脚踏中西文化”的林语堂的赏识。
虽然他在翻译学上的成就只是学术研究中的一个“雕栏”,但对译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钱钟书的翻译思想每个译家在提出一个翻译思想或理论时,首先关心的是这个思想或理论能否用来指导翻译的实践性操作,基于这样,翻译理论的注意力主要放在翻译方法和技巧的研究。
钱钟书用“诱”、“讹”、“化”三字对翻译的性质、功用、易犯的毛病和理想的最高境界做出了独特的概括。
所谓“诱”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媒”。
钱钟书认为,“媒”和“诱”所指的是翻译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也就是说翻译是个“居间者”和“联络人”,诱使我们去了解外国作品,去阅读外国作品,好像“做媒婆”似的,促使各国文化结下“文学姻缘”,使国与国之间和平友好相处。
所谓“讹”,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中说:“一国文字和另一国文字之间必然有距离,译者的理解和文风跟原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也不一样,而且译者的理解和自己的表达能力之间还时常不尽相同。
”所以译文和原作之间总有“失真”和“走样”的地方,在意义理解或语气上也和原文的风格不符。
也就是说,翻译中,劣等的译文不是“居间而是离间”,就不能吸引读者去读原著,同时也破坏了原著的名誉。
钱钟书认为“化”是文学翻译的最高境界,他提出,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换成另一国文字既不能因语言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不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算得入于“化境”。
心所欲不逾矩——论钱钟书先生“化境”译论
心所欲不逾矩——论钱钟书先生“化境”译论作者:高慧敏来源:《商情》2009年第26期【摘要】本文从翻译的基本内涵入手,阐释了翻译理论在我国的发展至钱钟书先生“化境”译论的提出。
钱钟书先生的“化境”译论具有鲜明的创新意识,肯定了译者结合译语的优势,实现对原作的艺术再创造。
通过文化差异方面的分析译者进行创造具有必要性。
然而“笔补造化”的再创造并不是任意妄为,应当“从心所欲不逾矩”,即要把握好“分寸”。
【关键词】翻译理论钱钟书“化境” 创造性文化差异分寸一一门语言就是一个新的世界,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人类依靠翻译,相互沟通,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在思考与交流中走向成熟走向文明。
翻译在人类文化的交流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说:“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常葆青春,万应灵药就是翻译。
翻译之为用大矣哉!”奈达(Nida)认为,翻译就是在译入语中再现与原语的信息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物,首先是就意义而言,其次是就文体而言。
“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是一种很复杂很具体的事情,涉及各种关系、矛盾和对立因素,不是语言、言语、思想、内容、信息、对等物这些概念可以表达清楚的。
因此可以说,翻译是一国语词在另一国的用法。
一个词包含着一国的哲学、语境和文化,正如一滴水包含大海的所有元素”。
二谈到近代翻译理论,影响最大、经久不衰的首推严复的信达雅。
严复在所译的赫胥黎《天演论》的序言中写道,“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择犹不择也,则达尚焉。
海通以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而任取一书,责其能与于斯二者,则已寡矣。
其故在浅尝,一也;偏至,二也;辨之者少,三也。
”他的译论一出便备受学术界推崇,影响所及几乎到了“译必称信达雅”的地步,被奉为“评衡译文者的唯一标准,翻译界的金科玉律”。
傅雷先生模拟我国传统的绘画理论,提出翻译应当像临画,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强调重“重神似不重形似”。
钱钟书先生重视境界,在《林纾的翻译》一文里,他标举“文学翻译的最高理想可以说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变成另一国文字,既不能因语言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
钱钟书的翻译思想
极目送之, 注视不忍释, 虽眼中筋络进裂无 所惜! 行人渐远浸小, 纤若针矣, 微若口口矣, 消失于空口矣, 已矣! 回眸而吸其泣矣!
二.主要翻译思想
朱生豪
为了望他,我甘心望 穿我的眼睛, 直到辽邀的空间把 他缩小得像一枚针 尖一样; 我要继续用我的眼 睛追随他, 让他从蚊那般的细 微直至于完全消失 在空气中为止, 那时候我就要转过 我的眼睛来流泪。
二.主要翻译思想
林 译 之 讹
一是可以谅解的“讹”,也许可 以称之为良性之“讹”。
其表现手段有二: 一为添改
“捐助自己的‘谐 ’为迭更司的幽默加油加酱” “认为原文美中不足,这里补充一下,那里润饰一下” “抢过作者的笔代他去写”
二为增补
另一类“讹”是恶性的“讹” 将“文学因缘”蜕变为“冰雪因缘”
二.主要翻译思想
刘 曲 芳 邱 欢 欢 宋 嘉 颖
李 会 翠 刘 婷
钱 锺 书 翻 译 思 想 研 究
主要内容
一、走近钱锺书
二.主要翻译思想 三.其它翻译理论
四. 钱锺书翻译评论
五.小结
一、走近钱锺书
生平简介 钱锺书翻译实践
一、走近钱锺书
之生平简介
“ 中 今国 世之 之大 通儒 人, ”
钱锺书(1910-1998),江苏无 锡人。 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 君。 我国当代著名的学者、作家和教 授,也是国际上最负盛名的中国 学者之一。
重神轻形
二.主要翻译思想
②.“化境”论与文学翻译“神韵”、“气韵”、“神
似”论
重神 轻形
灵魂 转世
二.主要翻译思想
②.“化境”论与文学翻译“神韵”、“气韵”、“神
“译即通” “失本成译”
二.主要翻译思想
钱钟书翻译理论“化境”说探究
钱钟书翻译理论“化境”说探究作者:黄冬玲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05期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钱钟书的翻译理论“化境说”并以葛浩文《骆驼祥子》英译本为例浅析“化境说”在译本中的体现。
“化境说”在译本中的体现分为:引“诱”论;避“讹”论和求“化”论。
关键词:钱钟书;化境说;《骆驼祥子》英译本中国传统翻译思想以“信达雅说”(严复),“神似说”(傅雷),“化境說”(钱钟书)为主流。
在中国传统翻译思想中,钱钟书先生的“化境”说尤为引人注目,翻译界对它的理解和评价也特别耐人寻味。
本文利用《骆驼祥子》葛浩文英译本作为文本分析,以此具体探究钱钟书翻译理论“化境说”。
一、钱钟书和“化境说”翻译思想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我国当代著名的学者、作家和教授。
主要作品有《写在人生边上》和《围城》等。
钱钟书比较完整的翻译只有海涅的《精印本<堂,吉柯德>序言》希罗多德《史记》的一章和邦戴罗《短篇小说集》的一篇等。
然而,关于翻译理论的著作,只有《林纾的翻译》,《管锥编》中有提及。
这些为之不多的论述,形成了“化境说”的思想。
在钱钟书的著作中,钱先生提出了对翻译理论的理解。
他认为,翻译的过程是一个“引‘诱’、避‘讹’、求‘化’”的过程。
“诱、讹、化”形成了“化境说”。
首先,一个“诱”字形象地道出了翻译的性质、功能、作用和目的,即引诱读者去阅读外国优秀的文学作品,爱上外国文学作品。
其次,要避“讹”。
避免译文跟原作品失真和走样。
最后是求“化”。
钱钟书的“化”,指的是翻译“所向往的最高境界”。
对于“化”,钱钟书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才能说算得上入于“化境”。
钱钟书又说:“译文对原作应该忠实以致于读起来不像译本。
因为作品在原文里决不会读起来像经过翻译似的。
”(王秉钦,2004)因此可以看出钱钟书认为“化”应该包含以下涵义:“化”同时包含改变形式和保留内容或思想和风格;翻译应该“达”,应该和译入语语法规则保持一致;翻译应该在内容思想风格上忠于原作。
钱钟书的翻译理论与西语雅译
钱钟书的翻译理论与西语雅译
佘协斌;缪君;佘烨;陈静
【期刊名称】《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000)003
【摘要】本文是中南大学文理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钱钟书的翻译理论与西语雅译>一书的序言.旷世奇才钱钟书不仅是著名散文家、小说家、文学研究家,而且也是誉满译界的翻译理论家与实践家.本文对其译论、译绩、译技及西语雅译进行了阐述.【总页数】4页(P46-49)
【作者】佘协斌;缪君;佘烨;陈静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75;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75;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75;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
【相关文献】
1.译事三难"信达雅"——浅析严复的翻译理论 [J], 张伟
2.“失本成译”和译之“化境”:钱钟书的翻译文本观 [J], 葛中俊
3.翻译理论的模糊性——简论严复的"信、达、雅"和奈达的等值翻译理论 [J], 刘金萍
4.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与钱钟书的译论比较 [J], 李天娇
5.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与钱钟书的译论比较 [J], 李天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 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1)典雅文言的翻译风格
? 翻检钱钟书的翻译,首先引人注目的是典雅的文言行 文。同一种语言也有雅、俗之分,正、奇之判,骈、 散之别,文、白之辨。刘勰指出:“斟酌乎质文之间, 而隐括乎雅俗之际,可与言通变矣”,就是主张用发 展的观点看待文学的正奇、雅俗。钱钟书在《与张君 晓峰书》中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文言与白话之争 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文言、白话两者各自具有不 可否定的存在价值,可以互相补充。用中国古代语言 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不是没有先例,晚清和民国初期也 曾一度盛行用骚赋体写作来虚饰模仿古典的高雅风格。 钱钟书借助典雅文言翻译西方作品,并将二者完美地 结合起来。
? Even as I bear sorrow in my heart, but my belly ever bids me eat and drink, and brings forgetfulness of all that I have suffered. 吾虽忧伤,然思晚食。吾心悲戚,而吾腹命吾饮食, 亦可稍忘苦痛
? 凭借传统的典雅文言,钱钟书将大批深负卓识的西学 理论要义翻译过来,与中国传统文论互相阐发。他的 做法得以直接深入到与西方当下对话的内核,证明西 方学界津津乐道的所谓“新锐创见”,用中国的文言 也完全可以明确清楚地表述。最重要的是,钱钟书从 实践层面对后现代学派解构一切的方法论进行了反拨。 他吸收、借鉴了解构主义的批判性,打破了原来结构 的封闭性和自足性;同时又有效地避免了解构主义建 构性缺失的不足,破中有立。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 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2)信美兼具的翻译效果
? 钱钟书指出:“译事之信,当包达、雅;达正以尽信,而雅非 为饰达。依义旨以传,而能如风格以出,斯之谓信。……雅之 非润色加藻,识者犹多;信之必得意忘言,则解人难索。译文 达而不信者有之,未有不达而能信者也。”钱钟书继承并发展 了我国传统译论从文艺学和美学的角度揭示翻译的本质特征这 一优点,提出“等类(the principle of equivalent or approximate effect)”的标准,意即对等或效果基本一致的原则。钱钟书凭借 惊人的语言才华,将看似不可能直译的地方创造出汉语中相等 的表现来:诸如 “唯唯诺诺汉”(yes-man)、“颔颐点头人” (nod-guy)、“无知即是福”(ignorance is bliss.)等,准确 贴切、生动传神。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 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 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 The man must be designing and cunning, wily and deceitful, a thief and a robber, overreaching the enemy at every point. 必多谋善诈,兼黠贼与剧盗之能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 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翻译思想
? 钱钟书对翻译问题的研究虽然失之零散却十 分严肃,而且是全方位的。他早在 1934年就 明确使用过“翻译学”和“艺术化的翻译 ” 钱钟书梳理传统译论中的“信、达、雅”原 则,第一次系统论述了三者的辩证统一关系; 旗帜鲜明地提出以诗译诗的主张,并以典雅 文言的翻译风格独步当代译坛。钱钟书在译 学方面的论述,在中国译界引起广泛关注, 特别是他所标举的 “化境” 说,更产生了深 远影响。
? 以上第一句是苏格拉底弟子撰野史,记 皇子问克敌之道,他的父亲教诲他的话, 言者的慧黠跃然纸上;
? 第二句是荷马史诗中奥德修斯的话,虽 心有悲伤但不废饮食,显示出言者的洒 脱;
? 第三句是古希腊俗语,俚俗但又无伤大 雅。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 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 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 *人物简介 ? *翻译思想 ? *翻译成就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 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人物简介
? 钱钟书(1910年11 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 出生于江苏无锡县,原名仰先,字哲良,字 默存,号槐聚,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牛津 大学就读,曾用笔名中书君,是著名的作家, 文学研究家,翻译家。曾为《毛泽东选集》 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 科学院,任副院长。钱钟书在文学,国故, 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 甚至冠以“钱学”。
? All women are the same when the lights are out. 灭烛无见,何别媸妍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 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文言译文读来亲切不隔,相反,若硬用白话 迻译,令古人操今语,则有不伦不类之憾。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 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翻译成就
钱钟书是中国当代最令人骄傲的社会科学家 之一,也对翻译理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 用“诱”、“讹”、“化”三字对翻译的性 质、功用、易犯的毛、 达、雅”三字,也作了精湛的评论 。虽然他 在翻译学上的成就只是其学术研究中的一个 “雕栏”,但对译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