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对于数学老师而言,上课之前准备好一份教案既能保证上课质量,又可以使老师轻松很多。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
2.运用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熟练、准确地进行计算.3.通过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训练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和计算能力.4.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严谨的数学思维品质.重点、难点: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及其应用.2.理解法则导出的根据。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学具:投影仪、胶片.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l)用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2)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是什么?(3)计算:①②③(4)填空:规律: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2.讲授新课例1 计算:(1)(2)解:(1)原式(2)原式注意:(l)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商式与被除式的项数相同,不可丢项,如(l)中容易丢掉最后一项.(2)要求学生说出式子每步变形的依据.(3)让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利用乘除逆运算,检验除的对不对.例2 化简:解:原式说明:注意弄清题中运算顺序,正确运用有关法则、公式。
练习:(1)P150 1,2,。
(2)错例辩析:有两个错误:第一,丢项,被除式有三项,商式只有二项,丢了最后一项1;第二项是符号上错误,商式第一项的符号为“-”,正确答案为3.小结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是什么?2.运用该法则应注意什么?正确地把多项式除以单项式问题转化为单项式除以单项式问题。
计算不可丢项,分清“约掉”与“消掉”的区别:“约掉”对乘除法则言,不减项;“消掉”对加减法而言,减项。
4.作业P152 A组1,2。
B组1,2。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零指数幂和负指数幂公式并能运用其进行熟练计算.2.培养学生抽象的数学思维能力.3.通过例题和习题,训练学生综合解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4.渗透公式自向运用与逆向运用的辩证统一的数学思维观点.二、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和应用负整数指数幂的性质.2.难点理解和应用负整数指数幂的性质及作用,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数.三、教学过程1.创造情境、复习导入(l)幂的运算性质是什么?请用式子表示.(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①*****②-5746(3)计算:①②③2.导向深入,揭示规律由此我们规定规律一: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同底数幂扫除,若被除式的指数小于除式的指数,例如:可仿照同底数幂的除法性质来计算,得由此我们规定一般我们规定规律二: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p是正整数)次幂等于这个数的p次幂的倒数.3.尝试反馈.理解新知例1 计算:(1)(2)(3)(4)解:(1)原式(2)原式(3)原式(4)原式例2 用小数表示下列各数:(1)(2)解:(1)(2)练习:P 141 1,2.例3 把100、1、0.1、0.01、0.0001写成10的幂的形式.由学生归纳得出:①大于1的整数的位数减1等于10的幂的指数.②小于1的纯小数,连续零的个数(包括小数点前的0)等于10的幂的指数的绝对值.问:把0.000007写成只有一个整数位的数与10的幂的积的形式.解:像上面这样,我们也可以把绝对值小于1的数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例4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0.008、0.000016、0.***-*****25解:例5 地球的质量约是吨,木星的质量约是地球质量的318倍,木星的质量约是多少吨?(保留2位有效数字) 解:(吨) 答:木星的质量约是吨.练习:P142 1,2.四总结、扩展1.负整数指数幂的性质: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的规律:(1)绝对值较大的数,n是非负整数,n=原数的整数部分位数减1. (2)绝对值较小的数,n为一个负整数,原数中第一个非零数字前面所有零的个数.(包括小数点前面的零)五、布置作业P143 A组4,5,6; B组1,2,3,4.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同底数幂的乘法(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同底数幂乘法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同底数幂乘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在总结回顾时,我可以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兴趣或生活中,以此来增强他们对数学实用性的认识。
4.应用问题:运用同底数幂算。
本章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培养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幂运算的能力,提高数学运算技巧。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推导和应用,使学生能够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2.提升数学运算能力:让学生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培养他们在数学计算中的准确性、快速性,增强数学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引导学生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提高数学建模素养。
4.增强数学抽象能力:通过同底数幂的学习,帮助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数学规律,提升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实际问题的幂运算建模:将现实问题转化为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如计算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时,将每个面的面积看作2^2,整个表面积即为6个面的同底数幂乘法。
2.教学难点
-理解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原理:学生需要理解指数相加的实质,即幂的乘法是指数的加法,这对于初次接触幂运算的学生来说可能是个难点。
-指数相加的运用: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混淆指数的相加和数的相乘,例如2^3•2^2不等于2^(3×2),而应等于2^(3+2)。
(完整版)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七年级下册《概率初步》教案
概率初步【知识点一】1.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发生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发生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
2.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不确定事件,也称为随机事件.【基础练习】1.在下列事件中:(1)投掷一枚均匀的硬币,正面朝上;(2)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6点朝上;(3)任意找367人中,至少有2人的生日相同;(4)打开电视,正在播放广告;(5)小红买体育彩票中奖;(6)北京明年的元旦将下雪;(7)买一张电影票,座位号正好是偶数;(8)到2020年世界上将没有饥荒和战争;(9)抛掷一只均匀的骰子两次,朝上一面的点数之和一定大于等于2;(10)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低于0℃时冰融化;(11)如果a,b为有理数,那么a+b=b+a;(12)抛掷一枚图钉,钉尖朝上.确定的事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机事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随机事件中,你认为发生的可能性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可能性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2.下列事件中是必然事件的是( ).A.从一个装有蓝、白两色球的缸里摸出一个球,摸出的球是白球B.小丹的自行车轮胎被钉子扎坏C.小红期末考试数学成绩一定得满分D.将豆油滴入水中,豆油会浮在水面上3.同时投掷两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到6的点数.下列事件中是不可能事件的是( ).A.点数之和为12 B.点数之和小于3C.点数之和大于4且小于8 D.点数之和为134.下列事件中,是确定事件的是( ).A.明年元旦北京会下雪B.成人会骑摩托车C.地球总是绕着太阳转D.从北京去天津要乘火车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活中,如果一个事件不是不可能事件,那么它就必然发生B.生活中,如果一个事件可能发生,那么它就是必然事件C.生活中,如果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那么它也可能不发生D.生活中,如果一个事件不是必然事件,那么它就不可能发生【综合运用】1.在如图所示的图案中,黑白两色的直角三角形都全等.甲、乙两人将它作为一个游戏盘,游戏规则是:按一定距离向盘中投镖一次,扎在黑色区域为甲胜,扎在白色区域为乙胜.你认为这个游戏公平吗? 为什么?2.用力旋转如图所示的甲转盘和乙转盘的指针,如果指针停在蓝色区域就称为成功.A同学说:“乙转盘大,相应的蓝色部分的面积也大,所以选乙转盘成功的机会比较大.”B同学说:“转盘上只有两种颜色,指针不是停在红色上就是停在蓝色上,因此两个转盘成功的机会都是50%.”你同意两人的说法吗? 如果不同意,请你预言旋转两个转盘成功的机会有多大?3.分别列出下列各项操作的所有可能结果,并分别指出在各项操作中出现可能性最大的结果.(1)旋转各图中的转盘,指针所处的位置.(2)投掷各图中的骰子,朝上一面的数字.(3)投掷一枚均匀的硬币,朝上的一面.【巩固练习】1.一副去掉大小王的扑克牌(共52张),洗匀后,摸到红桃的可能性______摸到J、Q、K的可能性.(填“<,>或=”)2.下列事件为必然发生的事件是( )(A)掷一枚均匀的普通正方形骰子,骰子停止后朝上的点数是1(B)掷一枚均匀的普通正方形骰子,骰子停止后朝上的点数是偶数(C)打开电视,正在播广告(D)抛掷一枚硬币,掷得的结果不是正面就是反面3.气象台预报“本市明天降水概率是80%”.对此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本市明天将有80%的地区降水(B)本市明天将有80%的时间降水(C)本市明天肯定下雨(D)本市明天降水的可能性比较大4.从一副扑克牌中任意抽出一张,则下列事件中可能性最大的是( )(A)抽出一张红心(B)抽出一张红色老K(C)抽出一张梅花J(D)抽出一张不是Q的牌5.某学校的七年级(1)班,有男生23人,女生23人.其中男生有18人住宿,女生有20人住宿.现随机抽一名学生,则a :抽到一名住宿女生; b :抽到一名住宿男生; c :抽到一名男生. 其中可能性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 )cab(B )acb(C )bca(D )cba6.班级劳动委员安排值日表,要求每人从周一到周五中有一天做值日,则小明在下列各种情形下做值日的可能性分别有多大?(1)周一值日; (2)逢双值日; (3)周五不值日.【知识点二】1.随机事件A 发生的频率,是指在相同条件下重复n 次试验,事件A 发生的次数m 与试验总次数n 的比值,在大量重复试验时,也就是说试验次数很大时,频率会逐步趋于稳定,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摆动幅度很小,那么这个常数叫做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区别:某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是一个常数,是客观存在的,与试验次数无关。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1.1《认识三角形》教案
今天在教授《认识三角形》这一章节时,我发现学生们对三角形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得比较快,但在理解三角形稳定性和计算面积时遇到了一些困难。在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突破这些难点。
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们感受到三角形的普遍存在和实际应用。这种导入方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拼搭三角形,观察其稳定性,并探讨三角形的性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是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它是几何图形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具有稳定性,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程建筑中。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自行车三角架为例,讲解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三角形的分类:掌握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的符号表示:熟练运用小写字母表示三角形的边,大写字母表示对应的角。
-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周长为三边之和,面积可通过底和高的乘积的一半计算。
举例解释:讲解三角形定义时,可通过实际操作教具或动态软件演示三条线段如何构成三角形,强调“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关键条件。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2频率的稳定性(教案)
-理解频率的概念:重点讲解频率的定义,使学生明白频率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种指标。
-掌握频率稳定性的原理:强调大量重复实验中,频率逐渐稳定到某个常数,该常数可以作为概率的估计值。
-学会运用频率稳定性分析实际问题: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运用频率稳定性进行概率估计。
-例题解析:详细讲解教材P123页的例题,突出频率稳定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需要教师进行示范和引导。
-突破难点的方法:采用小组讨论、直观演示、逐步引导等方法,帮助学生攻克难点。
举例:在讲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时,可以通过掷硬币实验的图示,展示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频率逐渐稳定到0.5,从而引导学生理解频率可以估计概率的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将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运用频率稳定性进行概率估计。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大家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们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因此,我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解频率与概率关系时,部分学生仍然存在理解上的困难。这可能是因为这个概念本身较为抽象,需要更多具体实例来辅助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这一点,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攻克这个难点。
此外,课堂上的实践活动对学生们理解频率稳定性有很大帮助。他们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感受到了频率随实验次数增加逐渐稳定的过程,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频率稳定性原理。但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也发现个别学生在操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记录不准确、实验过程不规范等。针)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含解析):第一章整式的乘除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含解析):第一章整式的乘除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整式的乘除的第二个知识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对于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在于都是研究幂的运算,区别在于有理数的乘方是研究一个数的乘方,而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是研究多个幂的运算。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幂的运算规则,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对于有理数的乘方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对于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有理数的乘方过渡到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规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规则,能够正确进行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规则。
2.难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例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规则。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包括文字、图片、动画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规则。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例,引导学生从有理数的乘方过渡到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规则,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练习,巩固学生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规则的理解。
2018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打印版)(可打印修改)
- -4444 3327个44LL-443 44- -443833=6-434
4 7 4个4-34 8
-3L -3=
个-3
第 9 页 共 139 页
猜一猜: am an
a 0,m,n都是正整数,且m>n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 ),指数( )
负指数幂和零指数幂的意义,我们规定
a0=1(a≠0) a-p=1/ap(a≠0,p 是正整数)
3、(1)若 2x = 1 ,则x=
32
(2)若 -2x -23 -22x,则x=
(3)若 0.0000003=3×10x ,则 x
(4)若 3 x 4 ,则x=
2 9
五、课堂小结:会进行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
六、作业设计: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后记:
第 10 页 共 139 页
教学目标:
需要5×102秒,地球距离太阳大约有多远?
五、拓展: 1、计算:(1)105·106;(2)a7·a3;(3)y3·y2; (4)b5·b; (5)a6·a6;(6)x5·x5. 2、计算:(1)y12·y6;(2)x10·x;(3)x3·x9; (4)10·102·104;(5)y4·y3·y2·y;(6)x5·x6·x3.
得来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
三、巩固:
1、计算下列各题:
(1)(102)3
(2)(b5)5
(3)(an)3
(4)-(x2)m
(5)(y2)3·y (6)2(a2)6-(a3)4
学生在做练习时,不要鼓励他们直接套用公式,而应让学生说明每一步的运
算理由,进一步体会乘方的意义与幂的意义。
2、 判断题,错误的予以改正。
第 1 页 共 139 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1.5 同底数幂的除法教学目标:1.了解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理解零指数幂和负指数幂的意义。
3.在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等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提高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会进行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
教学难点: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的总结及运用。
教学方法:尝试练习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活动内容:一种液体每升含有 10 个有害细菌,为了试验某种杀菌剂的效果,科学家们进行了实验,9发现1滴杀虫剂可以杀死 10 个此种细菌,要将1升液体中的有害细菌全部杀死,需要这种杀菌剂多少滴?你是怎样计算的? 12二、了解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及应用活动内容:活动1先让学生作“做一做”:计算下列各式,并说明理由(m>n)(1)108105; (2)10m10n; (3)(3)m(3)n;从中归纳出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
从上面的练习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
mn猜一猜:a a a0,m,n都是正整数,且m>n。
三、同底数幂除法运算的应用活动内容:例1计算:1)a7a4; (2)(x)6(x)3; (3)(xy)4(xy);(4)b2m2b2; (5)(m n)8(n m)3; (6)(m)4(m)2.例2:地震的强度通常用里克特震级表示,描绘地震级数的数字表示地震的强度是10的若干次幂。
例如用里克特震级表示地震是8级,说明地震的强度是10。
1992年4月荷兰发生了5级地震,12天后,加利福尼亚发生了7级地震。
加利福尼亚地震强度是荷兰地震强度的多少倍?(学生先想一想,再进行小组讨论,互相补充完善,并派代表回答) 7四、探索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活动内容:想一想:10000=104 , 16=241000=10(), 8=2()100=10() , 4=2()10=10(), 2=2()猜一猜:1=10() 1=2()0.1=10() 1 =2()21() =241 =2()8 0.01=10() 0.001=10()例3 计算:用小数或分数分别表示下列各数:(1)103(2)7082;(3)1.610 4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二)1.6 整式的乘法(一)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单项式乘法法则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单项式乘法的意义,理解单项式乘法法则。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2.4 用尺规作角》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2.4 用尺规作角》教案一. 教材分析《2.4 用尺规作角》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用尺规作角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尺规作角的原理,并能够运用尺规作任意大小的角。
教材通过具体的操作实例,引导学生探究用尺规作角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学习了用直尺和圆规画线段、圆的基本知识。
但是,对于用尺规作角的方法和技巧,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掌握用尺规作角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尺规作角的原理,掌握用尺规作角的方法和技巧。
2.能够运用尺规作出任意大小的角。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尺规作角的原理的理解。
2.用尺规作角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和“实践操作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用尺规作角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直尺、圆规等作图工具。
2.准备相关的教学PPT或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我们如何用直尺和圆规作出一个特定的角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黑板,呈现尺规作角的原理和步骤。
讲解并演示如何用尺规作角。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用尺规作出不同的角。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自己的操作结果,分享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
教师点评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用尺规作角,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作出相同的角?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巩固对尺规作角的理解和掌握。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进行板书设计,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以上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如上所示。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4.2图形的全等(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全等图形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全等图形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全等图形的基本概念。全等图形是指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它是几何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全等三角形在建筑图纸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计算面积和长度。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全等图形的定义和判定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SAS判定方法,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全等图形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确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使用纸片制作全等三角形,并尝试将它们重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图形的全等》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两个物体看起来完全一样的情况?”比如,你们的文具盒里可能有两支完全相同的铅笔。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全等图形的奥秘。
-掌握全等图形的表示方法:学生应学会使用“≌”符号来表示两个全等图形。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8 《科学计数法》x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8 《科学计数法》x一. 教材分析《科学计数法》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科学计数法的概念、意义以及运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科学计数法的表示方法,将大数字或小数字简洁、准确地表示出来,为以后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实数等基础知识,对数字的表示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科学计数法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负指数、零指数幂等概念感到困惑,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科学计数法的概念,掌握科学计数法的表示方法。
2.能够将大数字或小数字用科学计数法简洁、准确地表示出来。
3.理解负指数、零指数幂的意义,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 教学重难点1.科学计数法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负指数、零指数幂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科学计数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其意义;通过小组讨论和练习,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包括科学计数法的概念、实例、练习等。
2.练习题:包括不同难度的题目,以巩固所学知识。
3.小组讨论卡片: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科学计数法:我国的人口约为13亿,如何简洁地表示这个数字?引导学生思考,引出科学计数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科学计数法的定义、表示方法,通过PPT展示实例,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书写。
同时,解释负指数、零指数幂的意义,让学生明白指数的奥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PPT上的练习题,老师巡回指导。
期间,可以挑选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回答,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4.巩固(10分钟)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共同完成一组练习题。
老师参与小组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七年级数学下册1.3.2科学计数法教案(新版)北师大版【精品教案】
整式的乘除1.3同底数幂的除法 1.3.2科学计数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经历把一个绝对值小于1的非零数表示为科学计数法a ×10n的形式的过程。
2、会用把一个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数写成小数的形式,并体会科学计数法方便、快捷便于进行计算的优点。
过程与方法利用同底数幂的除法和负指数幂的意义把一个绝对值小于1的非零数表示为科学计数法a ×10n的形式(n 为负整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并能与人交流思维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把一个绝对值小于1的非零数表示为科学计数法a ×10n 的形式 难点:能灵活地将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数与小数的形式相互变换。
【导学过程】 【知识回顾】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ppaa1=-(0≠a ,p 为正整数)或p pa a )1(=-(0≠a ,p 为正整数)在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据时,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a × 10n(其中1≤a <10,n 是正整数) 【情景导入】1纳米= 米?这个结果还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吗? 【新知探究】探究一、1、填表:根据上面的计算,.0100.010 =-n有 个0?根据此规律: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可写成:0.00000000000000000000003=()0300.0个=3×10用科学计数法可以把一个绝对值小于1的非零数表示成 的形式,其中 ,n 是 ,n 的绝对值等于1尝试练习: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000123=10000000000002、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0.00002 (2)—0.0000307(3)0.0031 (4)0.00567探究二、下面的数据都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请你用小数把它们表示出来:7×10-5= 1.35×10-10= 2.657×10-16=思考:将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改写成小数有什么规律?:练习:将下列各数写成小数:(1) 3.1×10-3 (2)-2.8×10-43. 填空(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3.45 ×10()=-0.0003454. 计算(结果用科学计数法表示)(8.6 ×10-4)×10-5【知识梳理】你有什么收获?【随堂练习】1.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0.00003 (2)—0.000308(3)0.0047 (4)0.0007892. 将下列各数写成小数:(1) 4.2×10-3 (2)-3.6 ×10-43. 填空(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5.2 ×10()=0.00000524. 计算(结果用科学计数法表示)(1)(7.3 ×10-5)×10-2(2)(2.6 ×10-8)(5.2 ×10-3)5. 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体重约160千克,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体重仅2克,一只蜂鸟相当于多少中鸵鸟的重量(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含解析):第四章三角形章末复习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含解析):第四章三角形章末复习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章末复习部分,主要对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和复习。
内容包括: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的角的性质、三角形的边的关系等。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如线的性质、角的性质等。
但部分学生对于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仍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对于三角形的角的性质和边的关系掌握不够扎实。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需要注重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分类、判定等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性质、分类、判定等基本知识。
2.难点:三角形的角的性质和边的关系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整理和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习题等资源。
2.学生准备:完成本章的学习任务,准备好相关的学习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分类和判定等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实际操作和举例来巩固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验自己对三角形知识的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三角形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1《同底数幂的乘法》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1《同底数幂的乘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整式的运算》中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为学生以后学习幂的运算打下基础。
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初中学员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幂的定义等知识,对于幂的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学生对于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引导、讲解、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通过对同底数幂的乘法的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推导和理解。
2.同底数幂的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引导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引导、练习等形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六. 教学准备1.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练习题。
3.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幂的定义和有理数的乘法,引导学生思考同底数幂的乘法应该如何计算。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同底数幂的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案下册全套.doc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套【七年级下教案|全套】目录第一章整式的运算 (1)1.1整式 (2)1.2 整式的加减(1) (6)1.2整式的加减(2) (9)1.3 同底数幂的乘法(一) (11)1.4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 (16)1.4 积的乘方 (19)1.5同底数幂的除法 (21)1.6 单项式的乘法 (23)1.6整式的乘法(2) (26)1.6 整式的乘法(3)——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29)1.7平方差公式(1)(P29~P30) (31)1.7 平方差公式(二) (33)1.8完全平方公式(1) (37)1.8完全平方公式(2) (39)1.9整式的除法(1)(P39~P41) (41)1.9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43)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 (48)2.1台球桌面上的角 (48)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1) (51)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 (53)2.3 平行线的性质(1) (55)2.4用尺规作线段和角(1) (60)2.4 用尺规作角 (63)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 (67)3.2 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69)3.3世界新生儿图(1) (72)3.3世界新生儿图(2)(P88~P89) (75)第四章概率 (77)4.1 游戏公平吗(1) (77)4.1游戏公平吗(2) (79)4.2摸到红球的概率 (81)4.3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 (84)第五章三角形 (87)5.1认识三角形(1) (87)5.2 认识三角形(2) (89)5.1认识三角形(3) (95)5.1 认识三角形(4) (98)5、2图形的全等 (100)5、3图案设计 (102)5.4全等三角形 (104)5.5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 (108)5.5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 (111)5.5《边角边》第1课时 (116)5.6作三角形 (120)5.7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124)5.8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27)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132)6、1小车下滑的时间 (132)6.2变化中的三角形 (135)6.3 温度的变化 (137)6.4速度的变化 (139)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 (144)7、1轴对称现象 (144)7.2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146)7.2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150)7.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153)7.4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 (155)7.5 镜子改变了什么 (159)7.6镶边与剪纸 (162)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整式的运算一、值得讨论的问题:1、符号感的含义是什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感?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
2024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下册全年级教案精写
2024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下册全年级教案精写一. 教材分析本教案为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和下册的全年级教案,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深入剖析每个知识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精心的设计和编写。
本教案力求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对数学学科有一定的恐惧心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同时,七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和下册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每个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难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故事等引入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反馈评价法: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材、教案、PPT、黑板、粉笔等。
2.教学资源:互联网、教学视频、教学案例等。
3.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或故事,引出本节课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或板书,详细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重点突出,条理清晰。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学生,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5分钟)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新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72页】
(新教材)北师大版精品数学资料第一章 整式的运算 第一节 整式〖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掌握单项式的有关概念,能准确地说出给定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单项式的定义;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难点: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教学过程:〗Ⅰ.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Ⅱ.根据现实情景,讲授新课1.整式的有关概念: (1)单项式的定义:像1.5V ,28n π,h r 231π等,都是数与字母的乘积,这样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的概念: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4)多项式的次数: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5)整式的概念: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定义的补充:(1)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2)多项式的项数:多项式中单项式的个数叫做多项式的项数. 3.区别是否整式:关键:分母中是否含有字母? 4.例题讲解:例1:下列代数式中,哪些是整式?单项式?多项式?ab +c ,ax 2+bx +c ,-5,π,2y x -,12-x xⅢ.做一做1、单项式、多项式的名称:bc a 32- 是____次_____项式12212++y y x 是____次_____项式 abc b a c ab -+2223 是____次_____项式Ⅳ.课时小结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一类代数式?(单项式) 关于单项式,我们又学习了什么?(定义、系数、次数)2在单项式的定义中,提到了“单独一个数,也叫单项式”,也就是说,以前我们所学过的有理数,都属于单项式,可见,有理数是特殊的单项式 Ⅴ.课后作业课本P 5习题1.1:1,2,3。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含解析):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章末复习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含解析):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章末复习一. 教材分析本章主要内容是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以及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轴对称的基本概念,掌握轴对称的性质,能够识别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对于图形的变换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可能接触较少,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的性质,能够识别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难点: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的识别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轴对称图形。
2.学具:学生手册、彩笔、剪刀、胶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如剪刀、飞机、树叶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剪裁轴对称图形,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轴对称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其他轴对称现象,如人体、建筑等,并让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打印版)
1.1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了解同底数幂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幂的运算性质(或称法则),进行基本运算。
过程与方法:在推导“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与抽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幂的运算性质.教学过程:一、实例导入:二、温故:2.,指出下列各式的底数与指数:(1)34;(2)a3;(3)(a+b)2;(4)(-2)3;(5)-23.其中,(-2)3与-23的含义是否相同?结果是否相等?(-2)4与-24呢?三、知新:1.利用乘方的意义,提问学生,引出法则计算103×102.解:103×102=(10×10×10)×(10×10)(幂的意义)=10×10×10×10×10 (乘法的结合律)=105.2.引导学生建立幂的运算法则将上题中的底数改为a,则有a3·a2=(aaa)·(aa)=aaaaa=a5,即a3·a2=a5=a3+2.用字母m,n表示正整数,则有即am·a n=a m+n.3.引导学生剖析法则(1)等号左边是什么运算?(2)等号两边的底数有什么关系?(3)等号两边的指数有什么关系?(4)公式中的底数a可以表示什么(5)当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上述法则是否成立?要求学生叙述这个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注意:强调幂的底数必须相同,相乘时指数才能相加.四、巩固:例1计算:(1) (-3)7×(-3)6;(2)(1/111)3×(1/111).(3) -x3·x5(4)b2m·b2m+1..例2、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3×108米/秒,泰阳光照射到地球上大约需要5×102秒,地球距离太阳大约有多远?五、拓展:1、计算:(1)105·106;(2)a7·a3;(3)y3·y2;(4)b5·b; (5)a6·a6;(6)x5·x5.2、计算:(1)y12·y6;(2)x10·x;(3)x3·x9;(4)10·102·104;(5)y4·y3·y2·y;(6)x5·x6·x3.六、课堂小结: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对这个法则要注重理解“同底、相乘、不变、相加”这八个字.2.解题时要注意a的指数是1.3.解题时,是什么运算就应用什么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就应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整式加减就要合并同类项,不能混淆.4.-a2的底数a,不是-a.计算-a2·a2的结果是-(a2·a2)=-a4,而不是(-a)2+2=a4.5.若底数是多项式时,要把底数看成一个整体进行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教学目的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2.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3.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
重点、难点1.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2.难点: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小学里已经学过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让我们回顾一下,如何列方程解应用题?例如:一本笔记本1.2元。
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呢?解:设小红能买到工本笔记本,那么根据题意,得1.2x=6因为1.2×5=6,所以小红能买到5本笔记本。
二、新授:我们再来看下面一个例子:问题1:某校初中一年级328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可以乘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问: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有哪些方法?(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再作讲评)算术法:(328-64)÷44=264÷44=6(辆)列方程解应用题:设需要租用x辆客车,那么这些客车共可乘44x人,加上乘坐校车的64人,就是全体师生328人,可得。
44x+64=328(1)解这个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结果。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试试看?(学生可能利用逆运算求解,教师加以肯定,同时指出本章里我们将要学习解方程的另一种方法。
)问题2: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同学:“我今年45岁,几年以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分之一?”小敏同学很快说出了
答案。
“三年”。
他是这样算的:1年后,老师46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4岁,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2年后,老师47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5岁,也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3年后,老师48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6岁,恰好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你能否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呢?通过分析,列出方程:13+x=(45+x)(2)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你能否从小敏同学的解法中得到启发?这个方程不像例l中的方程(1)那样容易求出它的解,小敏同学的方法启发了我们,可以用尝试,检验的方法找出方程(2)的解。
也就是只要将x=1,2,3,4,……代人方程(2)的两边,看哪个数能使两边的值相等,这个数就是这个方程的解。
把x=3代人方程(2),左边=13+3=16,右边=(45+3)=×4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