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丰收的果园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丰收的果园》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丰收的果园》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丰收的果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的读写和数的大小比较2.了解数的加减法3.能够进一步认识几何图形二、教学重点1.阅读理解2.数的大小比较3.加减法三、教学准备教师: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丰收的果园》教材、声音画具学生:活动卡、练习册,学生文具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丰收的果园》。

步骤二:认识数字浏览课本第四单元《数学》内容,学生跟读数字,并用声音画具发音,帮助学生认识数字,熟悉数字读法。

步骤三:认识可视化的数字大小比较1.学生在翻阅课本第四单元《数学》内容,发现自己知道的数字,并说出数字大小之间的关系2.课后,教师给学生展示一组图形,并让学生选择数字大小的顺序。

步骤四:数的加法1.在课本第四单元《数学》中,帮助学生了解加法的概念。

2.以12个苹果加上5个苹果为例,让学生识别到:–12加5等于17–加法是两个数字或更多数字相加的过程3.在活动卡中完成第12页的练习步骤五:数的减法1.在课本第四单元《数学》中,让学生了解减法的基本概念。

2.以12个苹果减掉5个苹果为例,让学生识别到:–12减5等于7–减法是通过减去一个数字,得到另一个数字的过程3.在活动卡中完成第13页的练习。

步骤六:认识几何图形在课本第四单元《数学》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何图形,包括正方形、矩形和三角形。

五、教学总结1.教师有互动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概念。

2.通过课堂实例的操作和活动卡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数字大小比较、加法和减法的基本知识。

3.教师要注意时刻把握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向学生传递正能量,营造良好氛围。

《丰收的果园》(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

《丰收的果园》(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多媒体投影仪
(2)实物投影仪
(3)白板
(4)彩色粉笔
2. 课程平台:
(1)智慧教育平台
(2)数学教学资源库
3. 信息化资源:
(1)图形识别软件
(2)数学游戏软件
(3)在线拼图活动
4. 教学手段:
(1)分组讨论
(2)小组合作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 重点:
(1)认识并描述平面图形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2)通过拼图活动,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难点:
(1)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特征描述。
(2)拼图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3)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3. 解决办法: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丰收果园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4)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在线游戏或互动活动,如《水果连连看》、《果园大冒险》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对果园和水果的认识。
(5)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果园、开展水果品尝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果园的丰收和水果的美味。
2. 拓展建议:
(1)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儿童绘本或故事书,通过阅读加深对果园和水果的理解。

小学一年级数学丰收的果园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丰收的果园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丰收的果园教案第一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丰收的果园教案教师创设想像的情境,引出课题。

随后分层次呈现主题图中的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观察果树林提问题。

师:看到果园里的情景,你想知道什么?生1:我想知道苹果树有几棵?生2:我想知道梨树有几棵?生3:我想知道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几棵?师:除了刚才3个小朋友提的问题外,想一想,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生4:从左边数,第一棵苹果树上结了几个苹果?生5:哪棵梨树上的梨子最多?生6:哪种树多?多几棵?2.从不同的方位观察提问题。

师:今天,小鹿和小羊也相约来到果园里(电脑出示:小鹿从左边走出来)。

果园真大呀!为了弄清方向,小鹿想到了一个问题(配画外音):从这里看,梨树在哪一边?这时,迎面走来了小羊(电脑出示:小羊从右边走出来)。

想一想,小羊又会提出什么问题?生1:从小羊这边看,梨树在哪一边?生2:小羊的前面是谁?生3:小羊在小鹿的哪一面?小鹿在小羊的哪一面?由于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以及被充满童趣的场景所吸引,学生都有了想说的欲望。

以下的学习,教师适时组织了小组讨论。

在随后的观察动物运水果的情景提问题和观察动物摘水果的情景提问题等内容的学习中,各小组发言非常踊跃,下面是小组的发言摘录(每个问题都指名学生回答)。

小组1:请问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推水果车?走在最前面的是谁?最后面的又是谁?小组2:请问小狗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这些动物推了什么水果?小组3:请问谁运苹果?谁运雪梨?运苹果的车一共有几辆?运雪梨的呢?苹果一共有几筐?雪梨一共有几筐?小组4:请问小免的前面有几只动物在推?后面呢?小组5:请问从前面数小猴子排第几?从后面数呢?小组6:请问这些动物推的水果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小组7:树上原来有4只小鸟,后来又飞来了3只,请问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小组8:谁在梨树下?谁在苹果树下?谁在梨树上?小组9:小兔在谁的下面?小猴在谁的下面,谁的上面?小组10:在小兔上面的动物一共有几只?小组11:原来有4只兔子捡雪梨,后来走了1只,现在还剩多少只兔子捡雪梨?小组12:请问在我们参观果园时一共遇到了几只小动物?最后,教师要求学生提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数学问题吗?请把你遇到的问题在班上说一说。

一年级数学上册《丰收的果园》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丰收的果园》教案、教学设计
-利用多媒体展示果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水果。
-提问:“你们知道果园里的水果有多少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如何用数字表示水果的数量。”
2.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数学问题。
-通过观察、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教学目标:
-唤起学生对数字和数量的认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数量关系的理解:如何将果园中的水果数量与数字进行对应,理解数字之间的多少、大小关系。
2.抽象思维的拓展:将具体的水果数量抽象为数字,运用数学符号进行表达。
3.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在小组活动中,如何与同伴有效沟通、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数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
-讲解10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字的读写、数的大小比较和数序。
-结合果园情境,让学生理解数字与水果数量之间的关系。
2.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法、演示法,结合实物和图片,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
-通过举例、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的性质和规律。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数学认知的初级阶段,他们对数学充满好奇,但也存在一定的认知局限。经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具备基本的数数、认数能力,但对数的概念、数量关系和数学符号的认识尚需进一步巩固。此外,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在本章节《丰收的果园》的学习中,学生将面临以下挑战:

小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丰收的果园》公开课教案全篇

小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丰收的果园》公开课教案全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丰收的果园》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丰收的果园[教学目标]1、应用学过的数、计算以及简单的方位知识解决现实情境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前面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一年有几个季节呀?分别是哪四个季节?你喜欢哪个季节呢?说一说为什么~你们猜猜老师喜欢哪个季节?让我们从儿歌里来找一找答案。

儿歌:秋天果子多。

秋天像只大盘子,盛满各种甜果子,绿苹果,红柿子,黄澄澄的大梨子。

串串葡萄赛珠子,像灯笼的是橘子,秋天是只果盘子,人人喜欢吃果子。

知道老师为什么喜欢秋天了吗?秋天果子多,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小动物们都在他们的果园里忙着收获呢,他们想邀请我们去果园做客,你们愿意吗?好,那我们就出发吧!咦,观察这幅图,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呢?二、参观果园,搜集信息,解决问题1、感知位置我们可以用上下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你能说一说这幅图中谁在梨树上,谁在梨树下吗?下面我们邀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填一填。

刚刚我们提到了三种小动物,你能说一说小鸟、小兔和小猴的位置关系吗?除了上下,我们还可以用前后来描述物体的位置,谁能填一填小猫的前面是谁在推车,小猫的后面是谁在推车?你还能说一说谁的前面是谁在推车,谁的后面是谁在推车吗?邀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填填看。

除了上下、前后,我们还学过哪些表示方位的词?左右。

活动:指名三位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

刚刚我们认识了这些小动物的前后分别是谁,那从前往后,排第2个的是谁?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那兔子前面有几只小动物,后面有几只小动物?你还能自己数一数,用几和第几说一说吗?2、解决问题参观了这么久,小朋友们,果园里有什么树?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8丰收的果园丨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8丰收的果园丨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8 丰收的果园丨苏教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丰收的果园》,主要涉及整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通过果园里各种水果的图片,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数字的意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数字的意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数字的意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果图片、数字卡片、计算器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a. 向学生展示果园里各种水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水果的名称。

b. 引导学生发现水果图片中的数字,并让学生解释数字的意义。

2. 知识讲解(10分钟)a. 利用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10以内的数字。

b. 通过示例,讲解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c. 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实践操作(10分钟)a.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利用水果图片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b. 引导学生交流操作过程中的发现和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4. 课堂小结(5分钟)b.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果园里的水果图片。

2. 10以内的数字。

3. 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示例。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列水果的数目。

答案:苹果3个,香蕉4个,葡萄5个。

2. 题目:小猴摘水果。

答案:小猴摘了2个苹果和3个香蕉,一共摘了5个水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果园里的水果图片,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丰收的果园》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丰收的果园》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丰收的果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丰收的果园》是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20以内的加减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同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概念。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正确地进行20以内的加减运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果园丰收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3.小组合作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果园丰收的图片、水果卡片、算式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份水果卡片、算式卡片、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果园丰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水果卡片,引导学生观察水果的数量,让学生说一说水果的加减法算式。

如:苹果3个,加上香蕉2个,一共有几个?引导学生说出3+2=5。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练习水果加减法算式。

如:学生甲拿出苹果卡片3个,学生乙拿出香蕉卡片2个,学生甲问学生乙:一共有几个?学生乙回答:3+2=5。

然后学生乙问学生甲:香蕉2个,减去苹果3个,还剩几个?学生甲回答:2-3=-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丰收的果园-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丰收的果园-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丰收的果园-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丰收的果园”主题,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字识别和计算能力,理解数字与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互动游戏、实物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增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数字的认知:学习数字1至10的读写和意义。

2. 数量对应:理解数字与物体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

3. 简单的加法:引入并练习将两个数量进行相加。

4. 果园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模拟果园的情境,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数字的认知和数量对应关系。

2. 难点:理解加法的概念和实际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果园图片、计数器、加法表格。

2. 学具:彩色笔、图画纸、水果模型。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果园图片引入主题,激发学生对丰收果园的兴趣。

2. 基础教学:通过数字卡片教授数字1至10,强调每个数字的形状和发音。

3. 互动游戏:使用水果模型进行数量对应游戏,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理解。

4. 加法启蒙:介绍加法的概念,并通过实际例子(如水果的合并)让学生感受加法的意义。

5. 实践活动:模拟果园采摘,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数和加法计算。

6. 总结与反思:回顾所学内容,让学生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体验和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 数字卡片:展示数字1至10,每个数字旁边配有相应数量的水果图片。

- 加法表格:列出简单的加法例子,如1 2=3,旁边配有相应数量的水果模型。

- 果园图画:绘制一个充满水果的果园场景,每个水果旁边标注相应的数字。

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中与家长一起用水果或其他物品进行计数和加法游戏。

2. 创意绘画:画出一个自己喜欢的果园,并为每个水果标注对应的数字。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对数字和加法的理解程度。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丰收的果园》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丰收的果园》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丰收的果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认识多个数的概念,并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个数比较的概念,明确大小关系。

3.教学目标:–能够回答问题“6比4多几个?”、“7比3少几个?”。

–能够识别并掌握数字0-20,准确朗读、书写及拼写。

–学会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如:6+5=?、10-5=?。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掌握数字0-20的认识,并读、写、拼写准确。

2.学生能够理解两个数字的多少关系,会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1.教师应准备好教案、课件及相关教具,保证所有教学材料齐全。

2.教师应先自行过一遍教案,熟悉并掌握教学内容。

2. 教学步骤1.热身环节–引入认识数字0-20,并进行朗读、书写和拼写练习。

–通过数字联想法,帮助学生快速记忆数字的顺序。

2.新知讲解–讲解多个数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多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将多个数与图形概念相结合,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多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3.练习–让学生自己完成计算之后,再依次给出答案,检查答案是否正确。

–利用班级集体竞赛的方式,进行趣味性练习,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4.小结–总结教学内容,并鼓励学生继续进行数学练习,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四、板书设计1.数字0-20的表格2.多个数的大小比较及计算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对数字大小和运算加减的探索性学习进行了实践,通过数字和图形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并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中来,并及时掌握和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使每位学生的学习效果得以最大化。

丰收的果园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

丰收的果园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

丰收的果园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丰收的果园主题,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和书写数字1-10。

2. 理解和运用加法和减法。

3. 认识和运用基本的几何图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和书写数字1-10,理解和运用加法和减法,认识和运用基本的几何图形。

2. 教学难点: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几何图形的认识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加减法运算卡片、几何图形卡片、教学挂图。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引入主题:通过展示丰收的果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果园中的水果数量,引发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和兴趣。

2. 数字教学:通过数字卡片,教授学生认识和书写数字1-10,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读写数字。

3. 加减法教学:通过加减法运算卡片,教授学生理解和运用加法和减法,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4. 几何图形教学:通过几何图形卡片,教授学生认识和运用基本的几何图形,让学生能够识别和运用几何图形。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数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6. 总结与反思:通过板书设计,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丰收的果园2. 内容:数字1-10、加法和减法、基本的几何图形3. 示例:展示数字卡片、加减法运算卡片、几何图形卡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书写数字1-10。

2. 完成加减法运算题目。

3. 识别和运用基本的几何图形。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丰收的果园主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具和学具的使用,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好玩《丰收的果园》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好玩《丰收的果园》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好玩《丰收的果园》教案一. 教材分析《丰收的果园》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收获水果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各种水果,了解水果的丰收情况,以及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收获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通过观察、操作来学习新知识。

他们对水果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水果的丰收情况了解不多。

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各种水果,了解水果的丰收情况。

2.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认识各种水果,了解水果的丰收情况。

2.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操作法、游戏教学法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水果的图片或实物。

2.准备果园丰收的场景。

3.准备水果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歌曲、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果园丰收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种水果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认识各种水果,了解水果的丰收情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水果分类、数水果等实际操作,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巩固(10分钟)通过水果卡片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水果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丰收的果园里还有哪些水果?水果丰收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水果的丰收与数学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与水果丰收有关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

8.板书(5分钟)设计一份板书,突出水果丰收的主题,直观地展示本节课的内容。

《丰收的果园》(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丰收的果园》(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丰收的果园》(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果园的场景,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数数,并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

3. 培养学生初步的加法和减法计算能力,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概念:能够熟练地数数,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

2. 加法和减法: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果园情景:通过观察果园的场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数数,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果园图片、数字卡片、计算器、PPT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果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果园中的水果,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数一数果园中的水果,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

3. 案例分析:通过PPT课件展示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计算。

4. 实践操作:让学生用计算器进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用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重点内容。

7.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丰收的果园》2. 内容:数一数果园中的水果,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方法;用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本上的数数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题。

2. 提高题:观察生活中的场景,用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丰收的果园_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丰收的果园_苏教版

丰收的果园【教学内容】教材第80~81页丰收的果园。

【教学目标】1.应用学过的数、计算以及简单的方位知识解决现实情境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稳固前面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PPT课件、小兔、小鸟头饰等。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谈话引入:秋天我们常会看到这些景象。

(图片展示)同学们,秋天美吗?你们喜欢秋天吗?秋天的果园更加美丽,大象伯伯邀请我们去它的果园做客,你们愿意吗?二、参观果园,搜集信息,解决问题想象: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大象伯伯的果园会是什么样子?1.引导学生观察果园全景图。

(课件出示)提问:睁开眼睛,看看,大象伯伯的果园都有些什么呀?引导:谁能用学过的数字说一说?(5棵苹果树,4棵梨树等)2.观察梨树局部图。

问:谁在梨树上?谁在梨树下?小猴在谁的上面?在谁的下面?第二个问题“在谁的下面?〞是说哪个在谁的下面?追问:谁能根据小鸟和小兔的情境图,说一句话?3.观察动物局部图。

谈话:果子熟了,一支运输队来帮大象伯伯摘果子,它们是谁?提问:(1)猫前面的一辆车是谁在推?后面的一辆车是谁在推?(2)运苹果的车有几辆?是哪几辆?运梨的车有几辆?是哪几辆?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预设:(1)梨有( )筐?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2个2个地数2+2+2+2=8(2)苹果有( )筐?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3个3个地数3+3+3=9(3)从前面数,小猫排在第4个,从后面数,小猫还是排在第4个,运输队一共有几个小动物?追问:你是怎么想的?4.方位操:前面前面前拍拍,后面后面后指指,左面左手拍左肩,右面右手拍右肩。

(连续说两遍)三、你问我答,发现问题,自主探讨谈话:请小朋友们把在“丰收的果园〞里看到的、想到的提出问题来考考大家,比一比哪组提的问题好,哪一组答复的问题多。

活动课《丰收的果园》(教案)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活动课《丰收的果园》(教案)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活动课《丰收的果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能正确地数数,培养学生的数感。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共同完成任务。

4.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认识10以内的数,能正确地数数。

2. 理解并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

3. 学习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个数。

4.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交流等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0以内数的顺序,能正确地数数。

2. 教学难点: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个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果园图片、数字卡片、计数器、磁性贴片等。

2. 学具:彩泥、水果模型、画纸、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1 教师出示果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果园的景象。

1.2 学生分享自己见过的果园,引出课题《丰收的果园》。

2. 基本活动2.1 教师发放彩泥和水果模型,让学生分组制作水果。

2.2 学生分组制作水果,教师巡回指导。

2.3 学生展示制作的水果,用10以内的数表示各种水果的数量。

3. 综合活动3.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按顺序排列。

3.2 学生分组进行数字接龙游戏,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

3.3 教师出示磁性贴片,让学生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个数。

4. 总结与展示4.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4.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丰收的果园》2.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用10以内的数表示家里水果的数量。

2. 让学生画一幅丰收的果园图画,并用10以内的数表示各种水果的数量。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通过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在分组活动中,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20《丰收的果园》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20《丰收的果园》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20《丰收的果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丰收的果园》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这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能力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加减法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果园丰收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教具、学具等,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采用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4.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加减法,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图片、教具、学具等。

2.学具:学生自带水果。

3.教学课件:丰收的果园图片、加减法算式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创设果园丰收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水果。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水果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水果的名称。

然后引导学生发现水果的个数,并让学生尝试用加减法来表示水果的个数。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水果,用实物来进行加减法的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并引导学生用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操作过程。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尝试用加减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如果有2个苹果,又来了3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教师巡回指导,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丰收的果园-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丰收的果园-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3:丰收的果园-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和认识“丰收的果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认识“丰收的果园”中的水果,如苹果、梨、葡萄等。

2. 学习用简单的数学语言描述“丰收的果园”中的数量关系。

3. 学习用图画的形式表现“丰收的果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和认识“丰收的果园”。

2.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挂图等。

2. 学具:彩笔、图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丰收的果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丰收的果园”中的水果,如苹果、梨、葡萄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和认识“丰收的果园”。

3. 活动一:让学生用简单的数学语言描述“丰收的果园”中的数量关系。

4. 活动二:让学生用图画的形式表现“丰收的果园”。

5. 总结:通过总结,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丰收的果园2. 板书内容:- 苹果- 梨- 葡萄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用图画的形式表现“丰收的果园”。

2. 让学生用简单的数学语言描述“丰收的果园”中的数量关系。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观察、操作、描述等方面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丰收的果园”中的水果认识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

同时,我也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我还发现部分学生在描述“丰收的果园”中的数量关系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小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丰收的果园》公开课教案

小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丰收的果园》公开课教案

小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丰收的果园》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丰收的果园》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初步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果园里水果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这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刚接触数学,对数学充满好奇,但也存在着注意力不集中,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完全发展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同时要注重直观演示,让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减法进行解决。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2.直观演示: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让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水果图片、数学卡片、黑板等。

2.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果园的样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水果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水果的种类和数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把这些水果分给我们的同学们,每个同学可以分到多少水果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加减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同时,通过数学卡片和实物操作,让学生体验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加减法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丰收的果园-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丰收的果园-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丰收的果园-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了解苹果、梨子、香蕉等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特点;•掌握“小于”、“大于”、“等于”等比较数的意义;•学习使用“<”、“>”、“=”等符号,进行数字的大小比较;•能够用图形和文字描述一些简单且熟悉的水果的数量关系;•能够用计数的方法计算苹果、梨子、香蕉等水果的数量;•能够根据题意,做出简单的数学运算。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形状、颜色和大小的水果;•掌握“小于”、“大于”、“等于”等比较数的含义和用法;•能够用图形和文字描述、比较水果数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用计数的方法计算苹果、梨子、香蕉等水果的数量;•能够根据题意,做出简单的数学运算。

教学过程导入新知老师可以在班级里放置一些不同种类、颜色和大小的水果,让学生自由地观察、摸手和嗅闻,让学生发现水果的不同特点。

教师可以教授新的知识:“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丰收的果园。

我们通过观察和比较,学习不同种类、颜色和大小的水果。

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们将探索不同水果的数量关系,并用简单的数学运算解决问题。

”活动1:数量比较1.老师出示一个有两个果子的图片,一个大圆圈里填写了数字“2”,一个小圆圈里填写了数字“1”。

老师问:“哪个圆圈里有更多的果子?”学生用“大于”、“小于”、“等于”等词汇、表情或手势来表达自己的答案。

2.老师分发纸条,让每个学生画一个小圆圈和一个大圆圈,让他们在小圆圈里填写一个小于10的数字,在大圆圈里填写一个比它多1或多2的数字,然后在他们的纸张上方依次贴出。

教师请学生们在“<”、“>”、“=”的符号中选取一个符号,描述圆圈里的果子数量。

3.教师可以用幻灯片展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观察、比较,然后用“<”、“>”、“=”的符号中选取一个符号,描述图形里的数量关系。

活动2:数学运算1.在学习了大于、小于、等于这些基本数学符号之后,老师会提供一些数字,让学生在各种符号中选择一个符号,描述数字的大小关系。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丰收的果园》教案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丰收的果园》教案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丰收的果园》教案一. 教材分析《丰收的果园》是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一单元,主要讲述了果园里各种水果的收获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水果的分类,数量的认识,以及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数学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还不够熟悉。

但是,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观察,乐于动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启发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各种水果,并能进行分类。

2.让学生掌握数量的基本概念,能正确数数和认识数字。

3.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果的分类,数量的认识,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难点:水果的分类,数量的认识,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果园丰收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通过水果卡片游戏、水果拼图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3.小组合作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水果卡片、水果图片、水果拼图、数字卡片等。

2.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3.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水果卡片,引导学生认识各种水果,如苹果、香蕉、橙子等。

同时,让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水果。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果园丰收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各种水果的数量。

然后,引导学生发现水果的分类,如苹果、香蕉、橙子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水果拼图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水果分类和数量的认识。

同时,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发放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水果数量卡片配对游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收的果园教案
【教材简析】
《丰收的果园》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八单元结束后安排的一次场景实践活动,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同时能综合运用认数、计算和方位等知识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丰收的果园里有梨树和苹果树,各种小动物在收获水果,画面中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和回答。

而回答这些问题并不是这次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要让学生感受这些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到画面中去选择有关的信息,更要让学生试着提出一些问题并自己解决。

如果学生都能积极热情地参加活动,主动地与同伴合作交流,增进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也就达到了这次实践活动的目的。

【教学目标】
1、应用学过的数、计算以及简单的方位知识解决现实情境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方
法,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前面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秋天我们会看到这些景象
图片展示→果实累累北雁南飞满山红叶稻谷飘香芦花飘扬
同学们,秋天美吗?你们喜欢秋天吗?(喜欢)秋天的果园更加地美丽,大象伯伯想邀请我们去它的果园做客,你们愿意吗?(卫生习惯要求(略),你们能做到吗?)那我们就出发吧!
【设计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为此,运用课件展示秋天的美景,创设游园的教学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二、参观果园,搜集信息,解决问题。

想像: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大象伯伯的果园会是什么样子?
课件出示(果园全景图)
1、引导学生观察果园全景图
提问:睁开眼睛,看看,大象伯伯的果园都有些什么呀?
引导:谁能用学过的数字说一说?(果园里有5棵苹果树,4棵梨树,
一共有9棵果树。

5+4=9 )
谈话:大象伯伯想请两位小朋友帮它解决两个问题,请的是谁呢?(课件)女孩(黄晨笑):这样看,梨树在哪边?(右边)
男孩(方岱川):这样看,梨树又在哪一边呢?(左边)
质疑:为什么梨树一会儿在左边,一会儿又在右边呢?
小结:站的方向不同,看到的情况也就不同。

【设计说明:“分清左右”是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

课件中,用本班学生真实的人物向全班提出问题,可以增加学生对问题的亲切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可以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

】2、观察梨树局部图
提问:先来看看大象伯伯的梨园,注意观察:谁在梨树上?谁在梨树下?
小猴在谁的上面?在谁的下面?第二个问题“在谁的下面?”是说哪个在谁的下面?
追问:谁能根据小鸟和小兔的情景图,说一句话?用算式怎样表示?(小鸟图)树上有4只小鸟,又飞来3只,一共有7只?算式:4+3=7或3+4=7
(小兔图)有4只小兔在捡梨子,1只篮子盛满走了,还剩3只。

算式:4-1=3
【设计说明:“分清上下”和“说话训练”是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

说话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训练的重点是要让学生“说”得完整、准确、简练、有条理,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通过训练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从而正确解决问题。


3、观察动物局部图
谈话:果子成熟了,一支运输队来帮大象伯伯摘果子了,它们是谁呀?提问:(1)小猫前面一辆车是谁在推?后面一辆车是谁在推?(谁能把第二问补充完整?)
(2)运苹果的车有()辆?是哪几辆?运犁的车有()辆?是哪几辆?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
(1)犁有()筐?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1个1个数
2个2个数
2+2+2+2=8
(2)苹果有()筐?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1个1个数
3个3个数
3+3+3=9
(3)从前面数,小猫排在第4个,从后面数,小猫还是排在第4个,运输队一共有几个小动物?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
【设计说明:“分清前后”“几”和“第几”是这一环节的主要教学目标。

同时,通过经历数犁、苹果的筐数,知道数物体的方法,同时能用算式表示数出的结果。


4、方位操:前面前面前拍拍,后面后面后指指,左面左手拍左肩,右面右手拍右肩。

(连续说两遍)
【设计说明:游戏是低年级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穿插一段方位操,既让学生得到了休息,又紧贴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游戏中练习、思辩,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三、你问我答,发现问题,自主探讨。

谈话:请小朋友把在“丰收的果园”里看到的、想到的提出问题来考考大家,比一比哪一组提的问题好?哪一组回答的问题多?(出示评比表)
1、各组代表戴头饰上台提问(小兔组、小鸟组、松鼠组、小猴组) 预设场景:
(1)哪一组能回答小兔组提出的问题?
(2)小鸟组,你想请哪一组回答?他(她)的回答你满意吗?(3)松鼠组,这个问题你能自己解决吗?
(4)小猴组提出的问题真与众不同……
问题(如):苹果树有5棵,梨树有4棵,一共有几棵?5+4=9 一共有9棵果树,苹果树有5棵,梨树有几棵?9–5=4
一共有9棵果树,犁树有4棵,苹果树有几棵?9–4=5
苹果树比梨树多几棵?5-4=1 →
→追问:“5”表示什么?“4”又表示什么?
……
2、谁还能提出与别人不同的问题,为自己的小组获得更多的红旗吗?
3、结束讨论,评比小结
激励:小朋友们,你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夸夸自己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