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情感素质

教师的情感素质
教师的情感素质

教师的情感素质

刘启会

教育提倡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但事实并非如此。尽管学校一再为学生减负,同时又开设了大量的意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各种兴趣类课程,从表面上看,学生的涉猎面广了,但学生的素质却并未切实得以提升。

人的心理过程既包括逻辑—认知过程,也包括情感—体验过程,二者紧密结合才能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但教育工具理性的倾向导致我们偏重认知教学,而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根据情绪心理学家的研究,儿童在接受教学内容的涵义、指标,选择注意的目标,形成情感上的反应进而接受、理解知识都必须有情感的给予为基本前提。一方面,学生有效的学习只能是意义的发现,客观知识的学习只是一个开端,直到学生发现知识与个人的联系并形成赞同、肯定、接受的态度时,知识才能变为个人信念的一部分,从而影响人的行为。所以,单纯客观知识的学习,如果没有个体情感的参与,就不可能有效地改善学生内在的态度—动机结构,也就不能良好的行为。另一方面,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情感,如兴趣、愿望、热情等,构成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但这些积极情感必须由教师予以激发和启动。教师只有以自己的积极期待、积极评价以及积极情境的创设来调度学生的兴趣与热情,使师生双方在选择—理智与情绪—感受方面相互促进,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由此可见,教育教学活动不仅是知识传递和技能培养的过程,它

在一定意义上更体现为一种情感体验过程,教学的有效性完全受制于情感教育的有效性。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的教育是残缺的、不健全、不道德的教育。这是因为,罔顾学生的意愿、情感和态度强制式地开展教学活动,不利于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不利于学生积极人格的形成和德性的发展。个人的道德素养来自于个体的积极情感,同时,情感又是道德的核心。学生的情绪、情感若不向好的方向激活、表达、成长,就必然向坏的方向激化、滞存、固着。所以,忽视学生情感的教育,自然缺乏内在的道德教育力。

要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因素至关重要。这需要教师把全部情感投入到教学或教学内容,并不断调节、影响学生的情绪感受,进而保持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因此,教师的教育素养就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还要有较高的情感素养。教师只有通过了解、控制、调节自我的情绪感受,识别、了解和影响学生的情绪,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才能为教学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学校教育不仅是为了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而且要为其全面人格成长打下基础。人的思想品德、情感素质和行为习惯方面,不是依靠认知教学过程来实现的,而往往是学生自发地向教师模仿、认同,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接受教师的影响,逐渐建立行为制约而形成的。因此,教育者个人的价值观,包括信念、态度、价值、情感特质都是影响学生成长的人文因素。

教育的起点是建立良好的关系。英国教育专家泰勒指出:“……

价值观教育得以实现的形式方面,比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本身更为重要,事情怎么说的、做的,要比说了、做了一些什么更有影响力。”美国心理学界也做过一些相关实验,表明:教师的情感特质(而不是认知特质)最能区分“效率较高”的教师和“效率较低”的教师,在各种区分指标中有75%是情感方面的。也有研究发现,具有较高人际关系能力的教师负责的学生极少出现捣乱活动,极少招致严重问题。他们总结为:教师的人际关系水平与学生的成绩、出勤率、自我认识、对学校的态度和在校行为有直接关系。

教育是影响人的活动,教师就是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人。这种影响不仅通过学生的社会学习而实现,更多地是通过人际间情绪的感染、传递和影响。情绪是教育的动力,教育离不开情感作用,情感因素决定了教育的效果。因此,教师提高自己的情商,改善自我的情绪是促进教学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高个人生活质量和生命境界的途径。

人的生活不仅包含物质成分,更多的是情感成分。所谓幸福就是一种稳定的、快乐的情感体验。美国心理学家狄纳认为,幸福就是对生活的主观满意、更多的积极情感和更少的消极情感。幸福生活的三个指标是对过去的满意、对未来充满希望和现在的快乐。由此可见,教师要实现幸福的生活就必须具有一定的积极情感体验。过多的消极情绪,消极的人格取向以及阴暗的人性观都不利于教师乐观地面对生活、面对工作、面对学生。而积极的情感却能陶养自己,愉悦他人。根据弗雷德里克森的积极情绪扩展理论,积极情感不仅能增进健康,

提高认知能力,也能扩展美德和人际能力。所以,要创造美好生活,就必须有美好的情感。

智商高情商也高的人,春风得意;智商不高情商高的人,贵人相助;智商高情商不高的人,怀才不遇;智商不高情商也不高的人,一事无成。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情绪能力的关键是识别、控制和调节,能够控制自己并影响他人的人是高能力的人。把脾气发出来是本能,把脾气压下去是本事。永远能把自己的情绪控制在合理的程度上,并不断为自己的心理补充正能量,这是一个人人格修炼的重要过程。

教师情感对学生情感的影响

教师情感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快乐的课堂,就要具有愉快的教学情感,这样才能对学生施加健康的情感教育影响。因此,要注重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热爱教育工作,不断深化教学工作热情 教育情感是一种很好的精神调节剂。在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对教学工作有一种激情,在课堂教学工作中不断地调动教育情感,对同事、对学生、对教学工作都要有一种教育的亲情、热情、真情,这对保持教育意识的情感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保持好心境,使自身有一种良好的教育心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心态对课堂气氛和学生的学习态度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教态在很大意义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心平气和,要具有一种文气,这是一种文静之气,能够给人一种温文而雅的感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谦和的态度,达到上善若水、止于至善的人生境界,对课堂教学工作、对学生要坚持严肃认真、求真务实的教育态度。 三、加强人文修养,不断汲取文化能量 文化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产物,又是人类精神修养中的重要资源。教师应当注重学习文化知识,尤其是要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当代先进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佛教文化中的善,道教文化中的真,

儒家文化的和,艺术文化中的美,当代文化中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等都是重要的文化精神资源。教师在精神修养中要认真学习文化知识,注重文化知识的不断积累,不断地从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不断地凝聚精神能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人文精神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情感实质上是教师人文精神的体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教材中的人文精神转化为教师精神,进而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情感施加人文精神的影响。 四、加强心理素质修养,不断提高心理素质 心理世界实质上就是精神世界。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在精神上要不断地加强教育人格、教育意识、教育情感、教育智慧、教育心态、教育创新能力的修养。在教师精神修养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地强化教育与自我教育意识,能够在教育工作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我认识、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能力,养成良好的教育工作习惯,保持良好的教育心态,不断地反思自身教育方面的问题,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育心态,使自身的教育心理状态始终保持在一种心理健康的水平。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学生能够施加积极的健康的心理影响,创造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把语文教学同心理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双丰收。

谈谈个人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谈谈个人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教师这个职业,对教师的要求高:教师不仅是要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良好的教师素质,不仅是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内容,是有效的教育工具或手段。教师的品格意志、道德面貌、情感态度、学识能力和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教师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我,才能肩负起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的重要作用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教学是一门艺术”也受到普遍的认可,人们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角色,以适应新世纪的挑战。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为知识的传授者。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也不再是学生的唯一知识源。教师不能简单地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育人和促进学生“学”上。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为知识的传授者。新世纪的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教育教学不再只是教师的工作,还应该成为教师的事业。教师不仅是照亮别人的“蜡烛”,更是不断充电的长明灯。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也是自身价值得到提升的过程。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很高的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强烈的责任心,还要有爱心。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情感教育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站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尊师爱生的和谐气氛一旦形成,内化的结果便形成良性的情感循环,进而优化育人的心理环境。教师对学生宽严相济,不仅靠原则、宗旨、理想,而且靠情感来维系师生关系,理解、尊重、信任学生,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受到教育。老师们力求同步感受学生的心灵诉说,化解、分担学生内心的忧郁;用自身的仪表、服饰影响学生的审美情趣;用平等沟通师生的心灵,架起理解的心桥;用思维多元化的启发来代替单一的现成答案;用生动活泼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内外活动代替老师一言堂状况。老师站在学生面前,不是迂夫子、书呆子,而是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知识渊博而不矜夸,强调纪律却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校园心理环境导致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激发起学生好学上进的内驱力,学生由“尊其师”而“信其道”,产生良好的德育效益。 一百多年来,许多先进的中国人、优秀的教育家为培养富民强国的人才,献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教几十年,始终安于"粉笔生涯",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颗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鞠躬尽瘁;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应当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成为后来者的楷模。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功在他人,利在社会的劳动,这种劳动,需要付出全部的聪明才智和大量的时间精力,是十分繁重和辛苦的。这种劳动成果又往往隐没在学生的成功中,自己则可能一生默默无闻,这要求广大教师应该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特点、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有深刻的理解,由此而产生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自豪感和勇于献身的精神,把培养下一代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天职。 今天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感到无比的光荣。我将在自己的家乡开创自己的事业,为黄冈的教育奉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浅谈情感教学方法

浅谈情感教学方法 (223652) 江苏省沐阳县扎下乡中心小学荣峨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时,让学生在感受、领悟课文中所蕴含的感情因素的基础上产生情感共鸣与情感反馈,从而形成个性品质,具有革命情操,提高道德素质,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然而,不少教师把它忽视了,遗忘了。为此,在目前,有必要强调情感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六种情感教学的方法: 一、以情动情法。 进行情感教学,教师自己首先进入“角色”,把作者在课文中寄托的情感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然后把握住课文中表达思想感情的词句或段落,通过富有感情的讲析,在学生面前展开一幅幅充满感情色彩的绚丽画面,去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情动情,爱同爱,恨同恨,喜同喜,悲同悲,忧同忧,怒同怒,从而把作者、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融成一片,达到预期的情感教学的目的。例如:有人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教者首先领悟课文中的思想感情,然后用富有感情的绘声绘色的语言去讲析五壮士的壮行、壮举、壮言、壮心等思想内容,以情动情,让学生产生感情共鸣,热爱五壮士,痛恨敌人,既为五壮士的跳崖牺牲而悲痛,又为五壮士的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精神而自豪,课堂上,出现了师生同时流泪的场面,由此可见以教师的感情去激发学生感情的效果。 二、创造气氛法。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起根据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创造一种十分浓厚的群体情感气氛,如欢乐、兴奋、哀怨、忧愁、抑郁、恼怒、气愤等等,让学生受到强烈感染,这样容易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情体验,产生不同于一般的情感反馈,让一股股感情的潮流去冲击学生的心灵,从而取得较好的情感教学的效果。创造情感气氛,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如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观看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实物、图片或录像,等等。例如:有位教师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首先向学生讲述了周总理的生平事迹,让学生观看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电视纪录片,然后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坐深深感受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无比崇敬的思想感情,深深体味到人民群众为失去周总理而无比悲痛的心情,并紧扣课文的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句讲析,让学生“心临其境”,激发学生对周总理的热爱、悼念之情,这样创设一种强烈的群体情感气氛,有利于达到情感教学的目的。 三、对比类比法。 对比或类比,是许多课文常用的写作方法,作者通过对比或类比,抒发强烈的感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固有的对比或类比内容,领悟课文中蕴含的感情因素,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同一单元的几篇课文作对比或类比,或把同一作者写的不同题材的课文作对比或类比,让学生加深理解和领悟课文中蕴含的感情因素,并产生强烈的共鸣。例如:有位教师教学《粜米》,引导学生把戴旧毡帽的农民与万盛米行的先生作对比,把农民去万盛米行前后的情景作对比,从而让学生加深了解旧社会农民的苦难生活,产生憎恨旧社会的感情。这样运用对比类比法进行感情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情体验,取得良好的情感反馈。 四、想象联想法。 想象和联想是丰富情感的重要手段。借助想象和联想,可以再现和充实课文中的情境,可以扩展课文中情感的广阔天地,从而让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掀起情感波澜。例如:有位教师教学《凡卡》,在讲析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再现凡卡三个月的痛

教师的基本素质

教师的基本素质 1.教师素质的构成 教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智能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外在素质等七个方面。 (1)思想政治素质。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指教师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品德和思想作风等方面基本情况的总和。它影响着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节操观、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等思想观念的内在基础,决定着教师职业活动的方向和态度,对其他素质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思想政治素质是教师整体素质的灵魂,是教师素质结构中带有定向意义、动力意义的核心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要求教师在思想政治方面必须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强烈的爱国热情和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就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它要求教师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表现出鲜明的政治责任感;就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而论,是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原理武装自己的头脑,使自己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自觉地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和把握未来。 (2)xx。 教师的道德素质是指教师在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是教师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上的稳定的特征。教师的道德素质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确立积极的人生观最为关键。教师有了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就会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把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有了这种价值取向,教师就会把献身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对象,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锐意进取。教师的道德素质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有着主导性的重大影响。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

浅谈教师的四种情怀

浅谈教师的四种情怀 一个人遇上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国家涌现源源不断的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做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做教师,学做教师,做好教师”。做教师要有高尚的情怀,塑造心灵、传承文明。教育是一种情怀、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作为一名新世纪教师,应有四种情怀。 教师家国情怀博爱情怀包容情怀思想情怀 一、家国的情怀 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一个教师不能将自己的工作与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对接起来,那么注定了他永远不可能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读苏霍姆林斯基,为何总会有高山仰止的感觉?品陶行知,为何总会觉得他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座绕不过去的丰碑?除了他们深厚的知识素养,精湛的教育艺术,博大的仁爱之心,最根本的一点是他们无限崇高的爱国情怀!他们的一切教育行为,都是从祖国前途和民族命运的高度出发,绝不在个人私利方面缠绕徘徊。孩子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对那些稚嫩的面孔、求知若渴的目光,教师一定要有大情怀,心里要装着民族和国家;要有敬畏感,心中装着理想和信念;要有价值感,心中装着孩子们的未来。一个教师,拥有了崇高的爱国情怀,学生就会时时感受到教师心底播撒的阳光,在孩子们健康、幸福、和谐发展的同时,教师也一定能够享受到教育为自己带来的幸福和快乐。教育改革之路无论走到哪里,教师都要有一份家国情怀,对孩子的未来负责、对国家负责、对民族负责。 二、博爱的情怀 一位班级管理失败的班主任,其失败的理由可能会有一百条,而一百位优秀的班主任,其成功的经验只有一条,那就是热爱学生。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育是爱的延伸。爱本身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会像春风一样潜入学生的心田。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孩子,明智地爱孩子乃是教育素养、思想和感情的顶峰。”教师对学生的爱,胜过一千次一万次的说教。 我在担任班主任期间,特别关心经济上有困难的同学。我们班的晓霞同学,刚从东边山区转入我校,家里经济条件非常困难,母亲多病,只靠几亩薄田维持生计,弟弟还要上学,无奈之下自己决定辍学,以缓解家里的实际困难。当我得知她的家庭状况后,主动找她交流、谈心,并与学校领导协商、共同承担了她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当她免除后顾之忧之后,不但能够继续完成她的学业,而且刻苦学习,孜孜不倦,三年后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金昌市二中重点班,她用优秀的成绩、高尚的人格回报了学校。以爱心抚慰学生的心灵,用真情期待学生的进

浅谈对教师情感的理解

浅谈对教师情感的理解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情感,会直接影响到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成败,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发展。教师情感的亲切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激发功能,影响学生情感个性成长;理解功能,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振;转移功能,增强学生智力活动兴趣;内化功能,树立学生效法模仿样榜。 下面从五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第一、教师情感的亲切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对于学生的热爱能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依恋性的情感体验,使得学生乐意与教师进行交往,并在教师那里寻找温暖和寻求知识。生活中有许多事例证明:一般动物都有温存抚慰的需求,都有趋爱性。难道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又何偿不是如此呢?教师的爱,能使学生把对父母的爱转移到教师身上,从而产生一种对教师的亲切感和依恋性。教师还往往把这种亲切感引上正面教育孩子,使之健康地成长。 第二、教师情感的激发功能,影响学生情感个性成长 教师对学生的爱表现在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希望学生成才的期待上,他们通过笑貌、眼神、语调、接触的方式和态度来表现关心学生,使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和暗含的期待,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动力。它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影响着学生的智力、情感、个性的成长,这种功能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只要稍加留心,就可以发现,在日常教育中,经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喜爱某些学生,希望他们进步,一段时间以后,这些学生常常如老师希望的那样进步了;反之,教师厌恶某些学生,对他们另眼相看,不抱希望,致使这些学生破罐子破摔,成绩每况愈下,品行变劣。因为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他们日益意识到教师对自己的感情是一种社会的评价。当他们感受到爱的温暖时,会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唤起他们的自我意识,自我价值感,激发出他们奋发上进的力量和信心。这与皮格马利翁将自己的感情灌注在象牙少女身上有异曲同工之效。相反,学生在遭到教师冷漠厌弃时,往往产生一种被遗弃感和自卑感,甚至产生妒嫉怒恨的心情,这使得他们更加抑郁孤僻或凶狠暴燥,对社会和老师往往产生报复心态和情感。可见,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如何,直接激发或刺伤着学生的自尊心和自我意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第三、教师情感的理解功能,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振 教师如能善于体察学生的特点、志向和需求,一旦发现学生有松懈情绪就及时勉励,一旦发现学生有难言之隐就及时加以引导、排除。尤其是对于那些受人歧视,或因偶然失足而遭人非议的学生更要和风细雨,语重心长地给予启发、呵护,寓教育于关怀和体贴之中,绝不要冷若冰霜,动则讽刺挖苦,恶语辱骂。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感,进而把自己的教师作为良师益友,相信教师是为了自己好,相信教师说的是真理,从而按教师说的去做。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笔者担任班主任教育后进生的“秘诀”就是: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雨丝;导之以行,以身作则;持之以恒,诲人不倦。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正是发挥了教师感情的理解功能。 第四、教师情感的转移功能,增强学生智力活动兴趣 教师对学生挚爱的情感“投身”到学生的心灵上,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进而把对教师的爱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具体表观为:学生喜欢听自己所敬慕的教师的课,积极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努力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这用现代认知派心理学的观点来说,是一种交往性学习动机,学生愿意为自己所喜欢的,教师而努力学习。反之,教师对学生没有真挚的爱,学生也很难喜欢这种教师,进而不喜欢这种教师所任教的学科。曾经有这样一位教师,他学识水平高,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才华超群。每堂课均能做到教学目标明确,内容正确,重点突出,结构严谨,板书设计科学得当,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极强,问题分析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假如平时能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那么他的教学效果将是许多教师难以比及,然而他所教的学生,成绩却并不理想。究其失败原因,就是该教师平时只注重教书,却不注重同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同时还有不良习惯,教育学生脾气暴燥,恨铁不成钢,经常岐视、挖苦和辱骂学生,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心有怨恨,从而产生抵触情绪,对其所教的学科有厌恶感,并难以接受,学习成

浅谈中学生的情感教育

浅谈中学生的情感教育 一个人的积极情感是构成稳定人格和独特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青少年的情感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其情感世界丰富复杂,情感体验迅速强烈,情绪状态情境性较大,一旦激发,容易引起共鸣。如果受挫,马上消沉低落,悲观失望。所以,健康的情感教育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 一、情感教育的意义 长期以来,在我们教育的实际工作中,十分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有意识的情感教育,对情感教育的作用和意义也缺乏充足的理解。一般的,积极稳定的情感,能提升人的身心活动能量,从而提升学习和工作效率;而消极否定的情感则会抑制人身心活动能量的发挥,从而降低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如果我们教学工作者注意对学生实行健康情感的教育与培养,教育教学的质量就会成倍的提升。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就认为“如果伴随学习和思考而来的是兴奋和激动、对发现真理的诧异、惊讶和愉快的体验,那么,这种情感就能强化他们的学习活动,促动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可见,情感教育不但能够促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还可促动其智力发展,提升学习效率。同时,情感教育能够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从事良好的社会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友善合作、宽容等心理品质。所以要想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 1、端正理解,以理育情

情感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为理解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态度,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准确理解会产生准确的态度和积极的情感,错误理解就会产生错误的态度和消极的情感。正如洗星海所说:“每个人都会经历过不幸和痛苦,有些人在痛苦中只会想到自己,他就悲观、消极;有些人在苦难中还想到别人,想到集体,想到祖国和全人类,他就感到乐观自信。”如果理解了上述真理就能自觉的抑制消极的情感,培养积极的情感。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提升水平,以能育情 巴尔扎克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却是万丈深渊。”对待苦难,适合水平强的人能以乐观态度坦然处之,理智对待,因而能使自己有坚定的信心和充沛的精力战而胜之。相反,适合水平差的人,不是怨天尤人,就是心灰意冷,一蹶不振。所以,教学应注重对学生水平的培养,使学生真正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3、锻炼意志,以意育情 意志和情感是相互制约的,意志是在情感的激励下产生的,反过来又调节和控制情感。一般的,意志越坚强,就越能使积极情感持续下去,越能克服消极情感,所以,要重视锻炼意志,要有吃苦、受挫的心理准备。在生活中,困难不会自动消失,只有靠自己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克服困难,达到人生美好的境界。正如马卡连柯

情感教学是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

情感教学是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 发表时间:2013-01-16T11:21:35.810Z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12期供稿作者:黄得繁 [导读] 情感就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恐惧、爱慕、厌恶、悲伤、忧郁等。 黄得繁(甘肃省民乐县第二中学甘肃张掖734500) 情感就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恐惧、爱慕、厌恶、悲伤、忧郁等。行为科学认为:人的一切认知活动均是生理和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缺少其一都是不完全的。任何活动都是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的,特别是青少年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以他们的情感和情绪为转移,常常表现出不是用理智去支配情感,而是情感支配理智。正如前南斯拉夫教学论专家鲍良克所说:“情绪调节着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积极性,情感环境决定着学生在教学中的注意力,有兴趣、满意、积极、精神振奋,还是冷漠、不满足、散漫、压抑。”可见,情感是维系和协调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和桥梁,是教学活动的灵魂,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尤其是体育教学,其专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经常要手把手教授学生动作,与学生情感交流更为直接、具体。教师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暗示、每一个眼神都传递着教师不同的情感,都可能引起学生情感产生巨大的变化。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要获得这种情感氛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情感不但影响着自身的教学活动,而且随之直接感染着每位学生。教师良好的情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师生情感融洽、相互信任,教学气氛活跃,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的、最有利于教学的情感品质。 一、用真心去热爱事业、热爱学生 爱是对人或事物最深的情感,可表现为一种倾向,形成一种动力。爱的情感是体育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的情感品质。 1.对体育教育事业深切的热爱。体育教学是一项艰辛的劳动,教师在付出复杂的脑力劳动的同时还要付出繁重的体力劳动。教师只有对教育事业怀有深切的热爱、执着的追求,才能具备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克服重重困难,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对学生真挚的热爱。教师关心热爱学生,可以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也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的根本保证,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巨大动力。它最能激起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最能激励教师千方百计地去教育好学生。这种情感能驱使教师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对学生诲人不倦,使教师以更大的耐心和韧劲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障碍,挖掘出自身最大潜能,创造最好的教育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也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动力。有了这种爱,学生才会把教师当成亲人、知心朋友,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从而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上。心理学关于模仿的研究表明了这一点:“人们总是趋向于模仿他所爱的人,而不愿模仿他所嫌弃的人。”可见,教师这种爱的情感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之渴望获得知识,主动模仿教师所教授的动作,提高教学效果。如果教师缺乏这种爱,对学生冷漠无情,甚至对他们感到厌烦,动不动就严加训斥,学生就会紧闭心灵的大门,势必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使教育活动受阻甚至中断,给学生造成心灵上的创伤,最终导致教学的失败。乌申斯基说得好:“如果你厌恶学生,那么,教育工作刚刚开始时就已经结束了。”教师的教育只有溶解在爱的情感里,才能转化为学生自身需要,引起学生积极反映。 二、以期待之情点燃学生激情 教师对学生深切的期待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是学生上进的动力。 学生最信赖老师的判断力,对自己学习情况、能力水平的认识往往依赖于教师的看法,这样教师的期待之情对学生便尤为重要,它是对学生心灵上的支持,学生能从中看到希望,获得自信、勇气和力量。体育教学活动多变,动作复杂,难度较大,学生在学习动作时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时学生心中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退缩心理,对原本有能力完成的动作丧失信心,自认为做不下来,而不愿继续努力。此时,教师若能用期待的目光来鼓励学生:“一定能成功!你大有实力完成这个动作!来,再来一次!”学生会被这种深切真挚的期待之情所感染,认为自己真的能行,从而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消除退缩心理,重新充满希望,鼓足勇气,克服困难,最终完成动作。若教师首先失去信心,流露出无望、厌烦的感觉,学生得到老师这样的情感信号,自然彻底绝望,认为自己果真不行,从而放弃对动作的继续尝试。可见教师在任何时候、对任何学生都要饱含期待之情,学生不能没有教师的支持、鼓励和期望,他们常常是按照老师给设定的模式来认识自己、要求自己的。这种期待情感能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增添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是学生上进的动力。 三、把愉悦之情始终带到课堂 教师带着愉悦的情感走进课堂并自始至终保持愉悦的心情,能将学生带进一个和谐、轻松、友爱的学习环境,对课堂气氛、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要持之以恒地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再优秀的教师也是平凡普通的人,也会经常遇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种冲击和干扰,时常出现忧愁、烦恼、悲伤、激动等情绪。若把这种情绪带到课堂,势必影响教学质量。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有博大胸怀包容工作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养成走进课堂之前迅速排遣心理干扰的能力,带着愉悦之情来面对学生。 教师在愉悦情感的支配下进行教学工作,思维敏捷,语言丰富有情感,动作优美自如,面部表情自然丰富,能创设出轻松、欢快、无忧无虑的教学情境,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心,增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可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情感论述

教师情感 【摘要】老师情感是指老师用本身的一腔真情、一份爱心去感染感动本身的 学生,促使学生在这种充满师生之爱的空气中主动地进修与生活。也可以是老师经历本身的言谈举止和教育去影响本身的学生,使他们对进修、对常识、对人生、对金钱、对社会等能有一个切确的认识,从而确立切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丢脸出,教育进程中身负教育任务的老师的情感,对学生杰出的情感显示、主动的情感品德的启发具有示范,促进作用。 本文概述了教师情感的概念,教师情感的特征和老师情感对教育教学的作用,教师情感的自我调适,并对教师情感培养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老师情感、教育 引言 长期以来, 教师总是以牧羊人自居,凌驾于学生之上。这种教师观在人们心中已根深蒂固,严重地扭曲了师生关系。常听有人说:“我是教师啊!”言外之意,你是学生,你必须规规矩矩、服服帖帖听老师的。在这种教育思想的支配下,学生成了老师的驯服对象,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重点,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使我们的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从来没有体验过成功的快乐,导致学生厌学、辍学。培养出的学生大多言听计从、缺乏创新能力。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与教师本身有没有关系?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 正文 一,教师情感的特征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有情有感的。教师也是人,也有一般人的情感。但教师的情感又是丰富的,尤其是教师的职业情感更有特色,具有区别于常人的一般情感特征。 1.自信性 教师是社会对后辈教育培养的代表,担负着传播文化知识的重任。教师要让学生学习知识,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领会编者的意图。大纲修订版指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这一系列的过程不是现成的,都需要教育者本人做出选择。这种选择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表现。如果教师没有职业的自信是不可能的。教师的自信感表现在对传授知识的自信上,表现在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自信上,还表现在教师对生活的自信上。 2.期待性

浅谈教师对学生的关爱

浅谈教师对学生的关爱 回顾我在教育战线上耕耘了12个春秋,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的神圣职责不仅是教书育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造就各类人才,还培育新世纪的接班人。教师用自己的品格育人,以自己的良好德行和习惯去影响,塑造学生。但一个好的教师除了应该有内心不可夺取的高山雪冠般高贵的人格尊严,还必须挚爱学生胜于父母之爱子女、农夫之爱土地。会感到和学生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他们的快乐与悲伤,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注意和关怀每个学生,并以关切而深思熟虑的谨慎态度对待每个学生的优缺点。 一、教育先要关爱学生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一个教师只有尊重、信任、了解自己的学生,才会被学生所尊重与信任。我们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如果我们当教师都能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体验学生的心理,想想自己过去当学生时也做过错事,也曾十分幼稚,想想受到老师批评最希望老师怎样对待自己,我们就可能冷静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对待学生,使学生能很好地接受教育,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他一生中最主要的东西就是热爱学生。的确是啊!友爱、善良、公正、尊重、信任……种种人世间美好的情感都因为老师的一句赞扬,在困难时刻的一次搀扶而永远铸刻在学生的心灵之中。并且成为他们爱集体、爱师长、爱父母、爱人民、爱祖国的坚实基础。只有关爱学生,才可滋养学生高尚与进取之心,才可以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从而获得教学的真正成功。 二、教师把爱的种子撒向每个学生 有的教师对于班上的“后进生”根本不重视,就认为他是天生的差。其实“后进生”根本不是天生的差,多数是环境不良和教育不当造成的,如果改变条件,情况是可以变的,例我班这期刚转来一个学生,他的书写非常工整,也很爱劳动,就是学习差。但来到我班上一个多月后,这个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因是我在班上经常表扬书写好的同学中有他,热爱劳动的同学中有他,学习有进步的同学中也有他。所以他对学习也有了兴趣,不懂就问同学或老师,这样他的学习就有了很大的进步,致使班上的同学们都有着你追我赶的精神,所以教师不仅要关爱学生,而且要关爱全体学生。学生成绩有优劣,家境有贫富,性格也各异。理

浅谈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 电影的精彩绝伦、惊心动魄,文章的哀感顽艳、荡气回肠,音乐的如痴如醉、如梦如幻,绘画的传神达意、气势恢弘,给人以难以磨灭的印象,虽时过境迁,但其景其情其声仍历历在目、言犹在耳,让人记忆犹新,甚至刻骨铭心。为何它们如此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究其原委,其中,始终倾注和贯穿着的是永恒的主题:情。产生吸引,引起共鸣,深刻的感悟,强烈的震撼,无不拔动着心灵的心弦,无不由情而入,无不由情而引,无不为情所动,无不为之动情,无不由情生情。由此可见,情最能感动人,情最能激发人,情最能鼓舞人,情最能激励人。如此而言,我们的教学也应如电影如文章如音乐如绘画。 教学是具有共性和个性的师生间复杂的互动与律动过程,是沟通和交流的过程,其内在本质为情动的过程,也就是师生双方围绕着千丝万缕的“情”的展开和延伸。如果在此过程中,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必定会产生融洽、默契、互敬、互爱的良好的师生之情。这样的师生关系、师生之情势必为学生健康的成长、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的塑造和价值观的形成创造出了各种积极的因素和有利的环境氛围,这会促使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走终南捷径,取得事半而功倍的效果,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千方百计融入更多、更广泛、更深刻的情。 一、爱是教育的基点,教育的本质是爱 爱是情的最高境界和表达形式。由爱生情,情真意切,教师用殷殷之情去点燃、去激发、去感染同学们充满热情和希望的心灵。 (一)热爱学生 马卡连柯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厌恶学生见到的全是不顺眼、不如意,讨厌学生只能看见他的缺点和污点,爱学生就能发现他的优点和闪光点。教师应 有博大和包容的胸怀去热爱所有的学生。爱他们的活泼和顽皮,爱他们的天真和烂漫,爱他们的聪慧和伶俐,爱他们的诚实和灵动,爱他们的优点,同样爱他们的缺点,爱好学生是自然的,爱差学生是可贵的。在爱的环境和氛围中,同学们会倍感温暖和关爱、快乐和舒适,充满自信,追求上进,学习兴趣浓,集体观念强,并从中体验着人生的乐趣和存在的价值·教师之爱点燃了同学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人生的激情。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同学们也将会热爱之情回馈亲爱的老师,师生间互敬互爱,水乳交融。爱屋及乌,学生不仅喜爱老师,也喜爱其所授之课,喜爱之情已经内化为学习的不竭动力。同学间互助友爱,团结一致,有浓浓的爱意,充满了仁爱之心。 (二)尊重学生 不讽刺挖苦,尊重学生的人格:不打击信心,尊重学生的个性;不伤自尊,尊重学生的思想;不泼冷水,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不轻视,尊重学生的观点。尤其要尊重学生的别具一格和独具匠心。大力支持和发展他们的特长,认真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重视他们对问

教师的情感和智慧读后感

教师的生活原来可以如此美丽。 ——读《教师的情感与智慧》有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世界,如果有智慧作引导,那才是一种伟大的情感。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智慧,如果以情感作依托,那必然会是一种美丽的智慧。读了《教师博览》编辑部编写的《教师的情感与智慧》一书后,给了我这样的感受。 母爱是世界上最圣洁最伟大的爱,古往今来,无数的人赞美母爱,讴歌母爱。教师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应该有一个慈爱的心,对学生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然而,母爱是一种天性,常常会充斥盲目的色彩,有时会跨越合适的尺度,变成宠爱、溺爱。这时候的母爱,“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爱之,其实仇之。”这样的母爱对孩子的成长并不有利。韩非子有句话∶人之情性莫爱于父母,皆见爱而未必治也。”这是说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没有比得上父母爱子女之情的。但是只有爱,不见得就能教育出好孩子来。 与母爱相比照,师爱因为有了智慧的引导,也因此比母爱更理性,也就有了更丰富的内涵。走进《教师的情感与智慧》一书,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为救护生病的学生,“我”度过了《特殊的新婚之夜》;罗《老师替我去相亲》,步行70多里山路,帮助“我”——一个十六七岁少年,解决了人生之初的一个难题,使“我”得以安心的学习、升学,并最终走上了教师的岗位;同时也给另一个花季少女以激励以鼓舞,避免了早婚带来的缺陷,使她走出大山,走进繁华的大上海,拥有了一个职业和美好的生活。读到此处,我们能说他们的父

母不爱他们吗但他们的爱,对比罗老师的爱,是那么的盲目,那么的狭隘,是出于家长一相情愿的一己私利。而罗老师的爱,那么理智、理性,也因此更伟大。 薛瑛老师用《师情母爱》,收养了“我”——一个7岁的孤儿,一直把“我”送入了大学;而她却因此一生未婚,年仅44岁就英年早逝。作者说:“我从薛妈妈那里得到的又岂止是一种亲情、母爱这种情爱是博大的,更是无法言喻的。”是的,这种爱她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母爱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对此有着更清楚的总结:爱学生,要爱在他们遇到困难、受到挫折的时候,爱在他们感到沮丧、伤心的时候,爱在他们取得进步、沉浸在喜悦之中的时候,一句话,爱在他们需要爱的时候。这就是师爱,接近母爱而又超越母爱,一种智慧的情感。 教育是一门科学,离不开智慧的指引。而这种智慧,同样要有情感做依托,只有在情感的土壤培育出的智慧之花,才更美丽,更芬芳。 《语文老师的一节“数学”课》,让孩子们明白了“凝聚力原则”,明白了“一个班级只有凝聚在良好的班风、学风中才能发挥出它最大的优势”;《老师“忘记”了一件事》,巧妙的保护了一个孩子的自尊;《难言的纸条》中,教师用自己的智慧,避免了学生的恶作剧的捉弄,又使学生受到了教育,维护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有智慧的情感更伟大,有情感的智慧更美丽。《教师的情感和智慧》,就是通过教师的眼和手,真实地记录了一线教师原生态的生活场景,记录了他们的喜怒哀乐的情感,记录了他们处理各种复杂问题

浅谈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

寻找教学过程中的幸福感 —浅谈“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摘要:教师的精神压力与教师重视认知因素,忽视情感因素的教学过程是造成教师缺乏幸福感的重要原因,教师的就是压力会导致教师迷失自我,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个人价值,还会导致学生个体在社会中的发展不全面甚至失衡。教育需要情感,教学过程中情感投入是获得幸福的根本方式。教师的情感分为:对教学工作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教师主导情绪状态。为了能更好的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复杂而丰富的情感。 关键词:幸福感精神压力情感因素教学过程 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是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时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那么,幸福感的获得对于从事这项职业的人来说是巨大的吸引,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教师的幸福感正在流失,导致教师幸福感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获得幸福的渠道也是多样的,下面从教师个体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来分析教师幸福的获得. 一、导致教师缺乏幸福感的重要原因及其引发的后果

随着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对教师角色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对教师的各种考核、要求, 成了教师的一种沉重负担,他们所面临的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却没有得到社会的关注,造成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从而钝化教师自主研究意识的创造精神,引发职业倦怠,阻碍教育的发展。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他把人类已经取得的科学文化成果传递给下一代,联系着人类的过去和现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精心培育下一代,引导、启迪学生去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从今天通向明天,是把祖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联系起来的枢纽。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执行,教育目的的实现要通过教师;学生知识的传教,能力的培养,体力的发展,要依靠教师;学生情感的陶冶,意志的锻炼,优良品质的形成,观念、信念、世界观的确立,更离不开老师。可见,学生成长过程处处体现教师的劳动。因此,人们贯以用“教师像辛勤的园丁,浇灌着祖国的花朵,培育着祖国的下一代,从幼苗到绿树成荫,开花结果”来形容教师这一职业的神圣与伟大。 以上所述的本是教师职业的重要性,可这些重要性却在无形中如一座大山压在教师的心上。这也是造成教师精神压力的重要原因。教师的作用无可替代,教师肩上所承担的责任是巨大的,任务是艰巨的。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懂得人类的科学文化知识,更

浅谈缺失的情感教育

浅谈缺失的情感教育 重庆市奉节县新城小学张卓媛交重庆市当生存压力、工作压力、竞争压力袭来的时候,人们把过多的赌注压向教育,因为“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灌输的思想是:现在不好好读书,考不上重点学校,上不了好的大学,将来就找不到好的工作。所以孩子的首要任务是好好读书,考出好分数,能考出好成绩的就是老师心中的好学生,父母眼里的乖孩子,其它的似乎都不重要,以至于孩子幼小的心灵过早地被分数所包围,被功利所吞噬。孩子的心也渐渐地变得冷漠,感情越来越“沙漠化”,“两眼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在分数的怪圈里步入迷宫。学校与家庭的教育把智育当作教育的重中之重,试问,有多少老师和家长真正关心过孩子的情感世界? 一、教育的急功近利导致情感教育的缺失 勿容置疑,教育的根本在培养人,让人成为最好的他自己应该是教育的至高追求。而现在的教育中存在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用一个标准和模式“克隆”人。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十年寒窗苦读,只为金榜题名时。上级向学校要政绩,教师向学生要成绩,学校教育偏面地以学科教育为中心,注重学科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从上到下,从学校到家庭两眼紧盯着升学率、录取率,很少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伴随着知识的积累,孩子的身心却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当前推进的新课程改革似乎也轰轰烈烈,基础教育改革给教育带来无限生机,新理念、新方法接踵而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课堂注入了活力,可在这个表面活跃的课堂上,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教师对其内心的情感关注度又有多少?有多少教师真正走进

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逆反心理特别强烈?普遍厌学?缺乏热情? 1、重知识的单一传授轻情感的交流 “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从培养人的意义上来看,知识的获取都不及美好情感的养成重要。情感,对教育而言,不仅是目的,还是过程,更是载体。伴随着师生积极的情感交流与体验,知识的达成悄然而至,无需刻意更不用训斥,而现在的课堂恰恰成了单一传授知识的场所。 记得有这样一件事:星期一的早上,第一节语文课,我照例走进课堂,环顾教室,一张空荡荡的课桌让我一阵心酸——她,朱敏,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孩子,不到半年的时间,父母亲因病先后离她而去。一刹那,我抑制不住心头的痛想着前些天她还在教室里听课的样子,做作业的身影,忍不住把她的事告诉了学生,想不到孩子们也一个个悄悄地擦眼泪,回想着与她相处时的点点滴滴,这样的情景持续了近一刻钟,面对这样的课堂怎么办?我征求同学们的意见,没想到孩子稚嫩的心是如此地善解人意,先给学生3分钟时间调整状态,然后老师按计划进行教学,这堂融入了师生真情交流的语文课非但没有因为时间的缩短而受影响,反而让我感觉到孩子一下子长大了许多,这种情感的力量是如此的巨大,下课铃响了,我不忍心拖堂可学生们不愿意下课……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过的:“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感情需要以心换心的交流与体验,需要尊重与理解,

谈教师的职业情感

教师的职业情感指教师对其所从事的工作的情感,这种情感主要体现为对待学生的情感和对待工作职责的情感。 教师的职业情感是从事教师职业的核心,它不仅是教师素质和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对其教育工作有着重要支配作用,即能使教师从自己的工作中体验到较高的成就感, 执著地追求教育理想, 自觉自愿地投入工作, 并从中获得精神满足和身心的愉悦。 (二)教师职业情感的构成 教师职业情感从总体上由对教师职业认识、热爱学生和自身发展三部分构成。 1、神圣的职业使命感。 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没有那个职业能像教师一样获得这样多的赞誉。古往今来,人们曾把教师比喻成“圣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春蚕”“蜡烛”“托起太阳的人”等等。这些称谓表达了人们对教师无私奉献精神的赞扬,也反映了对教师职业理想道德人格的期待,并在实际中逐渐变成人们对教师职业实际的角色期望。教师不仅在学校中要“为人师表”,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被期望成为“道德的象征”,“行为的楷模”。因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一般职业道德的要求,而成为了一种职业与生活合一的高度人格化的职业道德。这种人格化职业道德要求也是由教育的内在需要决定的。正如乌申斯基所指出的,“在教育中,一切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教育力量只有从活的人格源泉中产生出来,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每位教师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崇高职业使命与重大职业责任,具备高度的道德感和深刻的理智感,始终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性,倾注自己毕生的职业情感和操守。 2、热爱学生。 美国学者傅雷曼等认为,教师人格特质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因素,它比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技术设备等都重要.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是无数教师取得教育实践成功,赢得学生爱戴的前提,它是教师最具光辉的人格趋向和职业情感的本质体现,是师德的灵魂。教师在陶养职业情感时,要将“热爱学生”的情感放在突出的位置。教师应当以一颗饱含热情的关爱之心,尊重、理解、包容和信任学生。教师只有真正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切实地关心和爱护学生,担负起教育和引导学生的责任,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同时也才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升。 3、教育职业的人生价值感与生命意义。 “幸福不仅仅意味着因物质条件的满足而获得的快乐,而且还包含了通过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而达到完美体验。幸福感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价值感,它从深层次上体现了人们对人生的目的与价值的追问”。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一书中讲到,“在我们生命力量所唯一能成就的事物,只不过是尽力地发挥我们可能具有的个人品质,且只有靠我们意志的作用来跟随这些追求,寻求一种完满性……这样一来,我们便选择那些最适合我们发展的职位、职业以及生活方式。” 所以当你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热爱教师职业,视教师职业为理想的职业,那么你在职业生活中就会主动思考,积极进取,获得成功,虽苦犹乐,进而体验和享受到教师职业的幸福,实现个人学术精神的自由、心灵的安静、自我的实现,不断发展和提升自身的人生价值。 三、如何建立和完善良好的教师职业情感 一个具有良好职业情感的教师,会意识到教师职业不只是一种“谋生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他会意识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不只是一种责任和付出,同时也有收获和回报,是自己生命价值的重要体现。 1、强化教师的道德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