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穿刺技术培训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早期内瘘的特点
内瘘血管血流量增加,在压力的冲 击下静脉血管壁逐渐增厚,但还难以达 到动脉管壁的厚度和弹性,易发生穿刺 失败、血管破损,导致出血或皮下血肿, 此时病人对痛觉敏感,处于紧张状态, 增加了穿刺失败的风险。
(三)早期内瘘穿刺原则
1.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首次穿刺操作。 2.早期内瘘前5-10次穿刺,推荐使用17G穿刺针。 3.穿刺部位 早期可穿刺内瘘上方的两根静脉,即采用平行向心穿刺法。
第二篇 动静脉内瘘评估
一、建立血管通路管理的团队
血液透析中心应建立血管通路维护小组,成员包括肾科医生、 透析护士、手术医生、介入医生、技师、病人等,以透析护士为核 心,共同完成对病人血管通路的长期监测与维护,保证“病人生命 线”的畅通。
二、动静脉内瘘评估内容
动静脉内瘘的评估包括三部分内容: (一)新建立的动静脉内瘘成熟后,首先要进行基线评估。 (二)在使用动静脉内瘘的过程中,要进行动静脉内瘘的定期动态评估。 (三)每次使用动静脉内瘘的时候要进行常规评估,及时发现危险因素, 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第一篇 穿刺用血管通路分类 第二篇 动静脉内瘘的评估 第三篇 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 第四篇 移植物内瘘穿刺 五篇 护理原则
第一篇 穿刺用血管通路分类
穿刺用血管 通路
1.自体动静脉内瘘 特点:方便、安全、使用寿命长、并发症少 成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血管通路的首选。
2.移植物人工血管 当自体动静脉内瘘无法建立的时候,次选应该为移植 物内瘘( arteriovenous graft,AVG)
1、基线评估
新建立的动静脉内瘘成熟后, 首次穿刺使用前,需要血管通路 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基线评估,采 用物理评估和辅助检查手段如彩 色多普勒等,了解血管通路外观、 血流速度、血管通路的内部结构 等。内瘘使用早期由经过专科培 训资深的、有丰富内瘘穿刺经验 的专科护士实施穿刺,确保穿刺 成功率。
Leabharlann Baidu
2、动态评估
由通路维护小组成员每3-6个月评估1次。在基线评估的基础上, 采用物理评估和辅助检查手段,动态监测动静脉内瘘的变化,了解 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时间、发展程度、干预的时机、效果评价等; 如果出现血管狭窄、栓塞、瘤样扩张等问题时,可采用核磁三维成 像、血管造影等检查手段,明确并发症的严重程度。评估内容记录 在病人的档案中,以及病人的个人护理计划中,建立血管示意图或 影像资料,与基线资料对照,动态监测血管变化。
二、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原则和方法
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因其方便、安全、使用寿命长、并发症 少等特点,成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血管通路的首选 。 (一)穿刺工具的选择
可根据病人血管条件采用14-16G不锈钢穿刺针和15-17G穿刺针, 均为一次性使用。由于金属穿刺针粗大,对血管损伤大,穿刺方向和 角度要与皮肤和血管的顺应性良好,手法轻柔,减少对血管的刺激和 损伤。
(二)动态定期物理检查内容和标准
1.吻合口愈合好,震颤良好,无异常增强、减弱或消失。 2.瘘体段静脉走行平直、表浅、易穿刺,粗细均匀,有足够可供穿刺 的区域和长度。 3.血管壁弹性良好,可触及震颤,无搏动增强或减弱、消失。 4.内瘘血管自然血流量>500ml/min,血管内径≧5mm,距皮深度 <6mm。
血管塌陷
第三篇 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
一、早期动静脉内瘘使用原则和方法
(一)早期内瘘启用的判定标准 内瘘手术成功后4-12周的成熟期,确认内瘘血管已成熟,前5-
10次的穿刺期为早期内瘘启用期。
内瘘成熟可穿刺的标准: 1.内瘘伤口愈合,皮肤完好。 2.血管扩张均匀、有弹性。 3.内瘘处听诊杂音清晰。 4.手掌心轻触内瘘处有震颤。
(三)内瘘流入道(动脉端)病变检查方法 1.流入道病变常见部位 动脉、吻合口、近吻合口静脉。 2.方法 搏动增强试验,即阻断流出道,触摸内瘘搏动是否增强。
(四)内瘘流出道(静脉端)病变检查方法 当静脉狭窄时,搏动增强,震颤消失。
(五)抬臂试验
正常状况下抬起手臂 后,内瘘血管塌陷;如果 流出道有狭窄,则抬起手 臂后狭窄下游血管塌陷, 狭窄上游血管扔扩张。但 此方法不适用于移植物人 工血管(AVG)。
(二)穿刺方式的选择
穿刺方式分为:绳梯式穿刺和扣眼式穿刺 1.绳梯式穿刺
(1)定义:绳梯式穿刺是 指穿刺针眼均匀、有计划、 有一定间隔距离地分布在 内瘘血管上,避免局部反 复穿刺导致的血管损伤, 出现血管狭窄和瘤样扩张、 瘢痕等并发症。
(2)操作方式: 1)穿刺部位距离动静脉内瘘瘘口3cm以上; 2)每次穿刺点与上次穿刺点距离>0.5cm,分别在前后上下、交替、 循环使用穿刺部位(如下图),避免在区域内反复穿刺; 3)至少保证每一个穿刺点有2-3周的愈合时间,使用14-16G穿刺针。
4.穿刺侧肢体固定方法 : 病人刚开始使用内瘘,存在不适应的现象,易造成穿刺针移位、
脱出,要特别注意监护和提醒病人,确保肢体固定牢固。
注意事项
1.穿刺前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紧张情绪,取得病人的信任与配合。 2.仔细评估血管走向,避免反复在皮下组织穿刺找血管。 3.穿刺时动作轻柔,注意穿刺针角度和方向与皮肤和血管顺应一致, 对于老年患者,穿刺前应绷紧皮肤。 4.使用止血带不要系得过紧,以免造成压力过高导致皮下出血。 5.拔针时,建议由穿刺者拔针,穿刺护士熟悉进针角度和方向,避免 造成血管的二次伤害。 6.在透析中心留观30分钟,无出血可适当放松止血弹力绷带或压迫胶 布,再观察10分钟后无异常,病人方可离开医院。 7.详细交代注意事项,教会病人观察内瘘局部有无出血和皮下血肿, 教会病人发现异常早期压迫止血的处理方法。
3、常规评估
每次透析穿刺前,护士需要采用物理评估手段检查动静脉内瘘, 包括瘘口、瘘体与基线评估内容比较有无变化、变化的程度,自体 动静脉内瘘的成熟情况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主管医生。
三、动静脉内瘘评估的操作方法
(一)每次内瘘穿刺前都应进行常规物理检查 1.视诊 内瘘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血、硬结等。 2.触诊 摸清内瘘血管走向和搏动、震颤强度。 3.听诊 用听诊器沿内瘘血管听诊杂音大小、清晰度、音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