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设计
执教老师:曾丽华
教学目标:
1、理解《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古诗的意思。
2、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呢?
好,请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点评:你观察的仔细,你的眼睛真亮)
2.这幅画还有声音哦,请竖起耳朵仔细的听一听。你听到了什么?
(点评:你听的真仔细)
3.现在请同学们把你听到的,看到的连起来说一说。
(点评:你表达的真好)
过渡:风呼呼地刮着,天上飘着鹅毛般的大雪,这时一条铺满白雪的山路上走着一个人,显得十分疲惫,此时夜幕已经降临,他望望四周,隐隐约约看见离他不远处有一户人家,这是一户怎样的人家,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诗中。
诗的题目叫: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全班齐读课题)
二、解释题,知作者
1、解诗题
过渡:俗话说“解诗先从题入手”,那谁能来说说这首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从“逢”“宿”等字词的意思来理解)
(对,从诗的题目中我们知道,诗人出门遇到下雪投宿在芙蓉山下主人的家里。)问:这首诗是谁写?(唐刘长卿)
过渡:同学们的眼睛可真亮,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诗人刘长卿。
2、(出示课件)介绍作者背景
刘长卿唐代诗人,河北河间人。生平坎坷,不被皇帝重用,两次被皇帝发放到又贫穷又偏远的地方。他的诗歌有一部分是感伤身世之作,有一部分反映人民的痛苦生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一次,刘长卿被贬到偏远的地方,在他去的途中遇上了大风雪,于是触景生情写下了《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一)读准字词,读通诗句
1、听范读。(出示课件)
请欣赏古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过渡:同学们刚才听得可认真啦,现在请你们打开课本119页,大声自由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师巡视。(课件出示古诗)
3、同学们的读书声真好听,谁来读一读这首古诗。指名读,评议(主要是字音)
预设1:(点评:读得字正腔圆,真好!)谁还想来读?
预设2:谁来读?(点评:读得非常认真,但不知同学们发现了没有,她有一个字读
错了,谁来帮他读正确。)真不愧是个小老师。指名读:谁再来读一读?
这两位同学表现得真不错,现在请全班像他们那样读一读,能做得到吗?齐读古诗【第一层次的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二)、抓住诗眼“贫”“寒”,理解诗意
过渡:同学们读得非常流利。
1、问:(出示插图)现在我们再来来仔细看看这幅图,想一想,这大风呼啸,漫天白雪,此刻的你感到……?
预设1:我觉得很冷—“寒”(诗中的哪个句子或哪个字表达了这个意思呢?)
(师板书:寒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写“寒”字)
问:除了寒冷,你还从这幅图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导:看看这房子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2生:我觉得这户人家很穷。(诗中的哪个字表达了这个意思?)
(师板书:贫请学生跟着一起写)
问:哪儿看出这户人家很贫穷?
(学生可能回答:从“白屋、柴门、风雪夜归人”看出贫穷。)
预设3:学生结合“白屋”“柴门”谈自己的理解。
①问:为什么从白屋、柴门看出这户人家很贫穷?(引导想象:在我们的想象中“白
屋”是什么样的呢?用什么搭建成的?)
生:因为白屋是简陋的屋子,柴门是用木头做的门,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活不好。
②问:没错,在古时候白屋指的就是茅草屋,再看看插图,贫苦人家的门都是用树
枝做的门。(看图理解“柴门”。树枝做的门。)
③指名读,齐读“天寒白屋贫”。
师:可想而知,由于天气的寒冷这间茅草屋显得更加的贫穷,由于贫穷,这屋子显得更加的寒冷。谁来读读这句诗?
生:读
点评:嗯,我感觉到了一些寒冷,谁再来?(师:我是真的太冷了。全班一起感受这种刺骨的寒冷,读…….)或:你真了解诗人的内心。
师:全班齐读,带上你的理解,读出寒冷、贫穷的感觉。
(三)、借助注释插图理解第一句“日暮苍山远”
过渡:同学们读的真好,我已经感受到了深深的寒冷。
再看看这幅图,远处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接着问:“诗中的哪一句描写了山?”你能读读这句吗?
生:……
评价:你找的真准确。(个别读)
师: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夜幕已经降临,山路上只有诗人一个人,同学们,想想诗人刘长卿会觉得自己······(让学生说出心中的感受)
师: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诗人孤独的情感再读“日暮苍山远”(齐读)
过渡:这么寒冷的天气里,诗人终于找到了住的地方。慢慢地,夜已经深了,周围静极了。突然,一声接一声的狗叫声从柴门边传来,怎么回事?请同学们从诗中找找答案。
(四)、结合第四句“风雪夜归人”理解贫穷。
问:“夜归人”是指谁?
引导:谁找到答案了?请你来告诉大家。(诗中哪句话提到了?)
①“夜归人”这是指谁回来了?
生:屋子的主人回来了。
师:为什么这么晚才回来?
生:打猎、砍柴卖柴,也可能是出去借、赚生活费/养家糊口,为生活奔波。
师:(为什么那么急着赶回来?家里还有谁在等着他?)
生:他的孩子,妻子、年岁以高的父母。
师:此时此刻,假如你是诗人,当你遇到这样的下雪天,当你看到这些贫苦的人民为生活而奔波的时候,你感受到了什么?你又想对这贫苦的人说些什么呢?(说话练习)
从同学们的话语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对贫苦人民生活的同情,这样的情感也正是诗人刘长卿当时的情感,谁能带着这样的情感读一读最后两句。
②指名读“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点评:读得多好啊!谁还想再来读读?
③(全班读)师:同学们,此时的你们就诗人刘长卿,现在请你们带着诗人的情感,带着对贫苦人民的同情,一起来读读这首古诗吧。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第二层次的朗读】
四、情感升华熟读成诵
1、师范读,学生想象是画面。
师:听着同学们朗读,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好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诗的画面。师范读。(课件出示)
2、分男女读(课件出示古诗)
师:同学们请想一想,当诗人出远门,遇到这样的下雪天时;当他一个人走在这上路上时,难道他的内心就不孤独寂寞吗?(老师指着屏幕说,请男生齐读古诗。)师;当诗人一次又一次的被贬,当他被诬陷时,难道只是身体上的寒冷吗?不,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