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下文言文: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合集下载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一、背景1.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一个兵荒马乱的时期。

各个国家为了争夺霸权,不断发生战争。

2.齐楚战争:《曹刿论战》中所描写的是齐国和楚国之间的一场战争。

齐国是六国中最北方的一个国家,而楚国是最南方的一个国家。

二、人物1.曹刿:《曹刿论战》的主要人物之一,是齐国的辅弼,也是这篇文章的主角。

他以智慧和机智著称,在战争中提出了一系列的计策。

2.齐国君主:作为国家统治者的齐国君主,在面对楚国的侵略时,征求曹刿的意见,并决定采纳他的计策。

3.楚军将领:作为敌方将领的楚国将领,他们在战争中展现了他们的勇猛与智谋。

三、情节1.齐楚战争爆发:楚国出兵北上侵略齐国,齐国面临被侵略的危险。

齐国君主征求曹刿的建议。

2.曹刿论战:曹刿以五步之内斩楚将的计策为例,向齐国君主论述了如何在战争中取胜的策略。

他提到了“顺势而为”、“诱敌深入”,以及“火攻”的计策。

3.齐国应战:齐国君主采纳了曹刿的计策,并命令齐军实施。

齐军在曹刿的指挥下,采用了火攻等计策,并在战争中获得了胜利。

4.楚国溃败:楚国军队被齐军击败,楚国将领大败而逃,曹刿的智谋得到了验证。

四、主题和意义1.智谋与智慧的重要性:《曹刿论战》强调了智谋和智慧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曹刿的智谋和计策帮助齐国取得了胜利,他的智慧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2.顺势而为的思想:曹刿在文章中强调了“顺势而为”的思想,即根据战争形势和对手的实力,采取相应的策略和行动。

这种思想对战争决策至关重要。

3.威信和道义的重要性:曹刿在文章中提到了“立战之威信,行备之博听”和“恃信而行者也”等观点。

这强调了在战争中要树立威信、讲道义,这对于增加军队士气、争取民众的支持都有重要意义。

《曹刿论战》虽然是一篇古代散文,但是它所揭示的智慧和策略对于现实生活仍然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在个人和组织的发展中,智慧和策略都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在现代社会中,也需要顺势而为,根据时势和环境的变化,采取相应的策略和行动。

曹刿论战》知识归纳

曹刿论战》知识归纳

• 五、一词多义 • 1、故:故克之(因此,所以) 公问其 故(缘故,原因) • 2、请:曹刿请见(请求) 战则请从 (请允许我) • 3、从:战则请从(跟随) • 民弗从也(服从,听从您的命令拼死作战) • 4、以:何以战(凭,靠) 必以分人(把) • 5、之: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 • 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 • 公与之乘(代词,他)
• 九、理解性默写 • 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 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 •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 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 4、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 • 5、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 惧有伏焉。 (限四个字) • 6、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三.古今异义词 1、小大之狱: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2、牺牲玉帛: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 猪等祭品 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3、齐师伐我:古义:讨伐,攻打 今义:砍伐 4、又何间焉: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隔开, 不连接,空间,时间 5、肉食者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
• 十、重点语句翻译 •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大国是很难估测(它的行动)的,担心他们会 设下埋伏。 •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为神所信服(信任),神灵 是不会赐福(保佑)你的。 • 3、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 许(我)跟随着去。 •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 一定根据实情慎重处理。

曹刿论战基础知识整理

曹刿论战基础知识整理

曹刿论战基础知识整理《曹刿论战》基础知识一、文学常识:《曹刿论战》选自《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亦称《春秋左氏传》是根据鲁史编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下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二、生字曹刿(gùi) 又何间焉(jiàn)弗敢专也(fú)小惠未编(biàn)玉帛(bó)小信未孚(fú)公与之乘(chéng)辙(zhé)曹刿(guì)肉食者鄙(bǐ)夫战(fú)望其旗靡(mǐ)牺牲玉帛(bó) 小信未孚(fú) 登轼而望(shì)吾视其辙乱(zhé)三、古今异义伐(古义:讨伐,攻打齐师伐我今义:砍伐)间(古义:参与又何间焉今义:中间)鄙(古义: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今义。

卑鄙)牺牲(古义:指猪、牛、羊等祭品牺牲玉帛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弗敢加也今义:增加)信(古义:信实,诚实必以信今义:书信)狱(古义:案件小大之狱今义:监狱)虽(古义;即使虽不能察今义:虽然)可以(古义;可以凭借可以一战今义:表许可)再(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忠之属也今义:忠诚)四、词类活用神弗福也(名词用为动词,赐福、保佑)公将鼓之(名词用为动词击鼓)五、通假字小惠未偏编同“遍”,遍及六、一词多义请请求曹刿请见请让我战则请从从跟随战则请从服从民弗从也故缘故、原因公问其故所以故克之七、虚词以①拿:依靠。

“何以战?”②把:“必以分人。

”③用:“必以信。

”④按照。

“必以情。

”⑤凭借。

“可以一战。

”之①代词。

“肉食者谋之”(代事);“公与之乘”(代人);“故克之”(代齐军)。

②的。

“小大之狱。

”③助词,无义。

“公将鼓之。

”八、特殊句式判断句:夫战,勇气也。

作战(是靠)勇气的。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及训练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书名原为《左氏春秋》,后人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二、通假字1、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偏∶同"遍",遍及、普遍三、古今异义词1、狱∶古义∶官司、案件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2、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3、伐∶古义∶讨伐,攻打今义∶为正义事业而献出自己的生命4、间∶古义∶参与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5、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6、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今义∶增加7、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8、再∶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9、信∶古义∶信实、诚实今义∶书信10 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11、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行12、师古义∶军师今义∶师长四、一词多义1、故∶故克之(因此,所以)公问其故(缘故,原因)2、信:必以信(诚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小信未孚(信用)3、何:何以战(什么)又何间焉(为什么,何必)4、以: 何以战(用,凭,靠)必以分人(把)必以情(根据)5、之: A. 肉食者谋之(迎战齐军这件事) B. 公与之乘(他,指曹刿)C.小大之狱(的)D.公将鼓之(助词,无义)E.登轼而望之(齐军撤退的情况)F.故克之(他们,指齐师)6、其:公问其故(这样,如此)吾视其辙乱(他们,指齐师)其乡人曰(他的,指曹刿)下视其辙(他们,指齐师)五、理解性默写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列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4、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

《曹刿论战》文言知识

《曹刿论战》文言知识

《曹刿论战》文言知识一、古今异义1、又何(间)焉古义:参与。

今义:隔开不连接。

2、小大之(狱)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3、弗敢(加)也古义:虚报夸大。

今义:增加。

4、必以(信)古义:言语真实。

今义:诚信。

5、(牺牲)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今义:为正义献出生命。

6、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7、(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行。

8、(再)而衰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

9、必以(情)古义:实情。

今义:感情。

10、(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忠心。

11、忠之(属)也古义:类。

今义:同一家族的人。

12、衣食所(安)古义:养。

今义:安稳。

13、弗敢(专)也古义:个人专有。

今义:独自掌握或占有。

14、神弗(福)也古义:赐福,保佑。

今义:幸运。

15、齐师(伐)我古义:讨伐。

今义:砍。

16、(虽)不能察古义:即使。

二、一词多义1、故:原因,缘故(公问其故)所以(故逐之)2、从:听(民弗从)跟随(战则请从)3、其:代他的,这里指曹刿(其乡人曰)他们,指齐军(吾视其辙乱)4、以:凭借(何以战)按照(必以信)5、请:请求(曹刿请见)请允许我(战则请从)6、之:助词,的(小大之狱)代词,代曹刿(公与之乘)7、安:养(衣食所安)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8、加:戴上(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虚夸(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三、通假字1、小惠未(徧):通“遍”,普遍,遍及。

四、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名词用为动词。

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名词用为动词。

击鼓。

3、忠之属也:形容词用作名词,尽力做好份内的事4、公与之乘:名词作动词,乘战车,坐战车5、下视其辙:名词作状语,下车6、齐师败绩:名词用作动词,(军队)被打败五、特殊句式判断句:夫战,勇气也:“也”,表判断语气。

译文:作战,是靠勇气的。

倒装句:1、宾语前置:何以战?2、状语后置:战于长勺。

省略句:1、省略主语:对曰:“小信未孚,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及知识点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及知识点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及知识点《曹刿论战》原文、译文及知识点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大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

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原文、译文及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曹刿论战》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译文: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

鲁庄公准备应战。

曹刿请求拜见。

他的同乡说:“都是得高官厚禄的人,又为什么要参与呢?”曹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缺少见识,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上朝去拜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什么应战呢?”庄公说:“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拿它来分给一些臣子。

”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于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的。

”庄公说:“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凭着一片至诚,告诉神。

”曹刿回答说:“这点儿小诚意,不能被神信任,神不会赐福的。

”庄公说:“轻重不同的案件,我既使不善于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要打仗,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曹刿论战知识点整理

曹刿论战知识点整理

曹刿论战知识点整理曹刿论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智囊团之一,他的智谋和辩才使他在战争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曹刿的论战知识点进行整理,以了解他的战术与智谋如何影响战争的结果。

一、策划战略曹刿在策划战略时,首先会对敌方进行全面的情报收集和分析。

这包括敌方的人数、武器装备、士气等方面的情况。

然后,他会分析敌方的弱点和优势,确定自己的战略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战术。

曹刿擅长运用兵法,善于运用阵法、火攻等手段来摧毁敌军。

二、伪装和误导在战争中,曹刿懂得使用伪装和误导的技巧来迷惑敌军。

他经常隐藏实力,让敌人低估自己的实力。

同时,曹刿也经常利用敌人的骄傲和自负,诱使其陷入士气低落的境地。

他还懂得在战场上运用诱敌深入的战术,以便给敌军以重击。

三、灵活机动曹刿认为在战场上灵活机动是非常重要的。

他主张依托地形,选择有利位置进行战斗,并充分利用地形来进行掩护和伏击。

他擅长运用迅速的行军速度和灵活的作战方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打击敌军。

四、善于用兵曹刿在战争中善于用兵,他将兵员和武器装备合理地分配在战场上的不同位置,以发挥最大的战斗力。

他善于利用各种兵种的特点来配合作战,如步兵的稳定和持久性,骑兵的机动性和速度等。

曹刿还懂得利用空袭、地雷等特殊手段来削弱敌军的战斗力。

五、智谋辩才曹刿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卓越的智谋家和辩才家。

他擅长于用智谋来解决战争中的难题和危机。

他善于用辩才来说服他人,使人们对他的想法和建议产生认同和支持。

他的智谋和辩才能力常常能够使战局发生逆转。

六、善于调动民众力量曹刿认为在战争中善于调动民众力量是至关重要的。

他深知民众的力量是战争胜利的坚实基础。

因此,他善于调动民众参与战争,鼓舞士气,提高人民对抗敌人的积极性。

总结:曹刿论战的知识点包括策划战略、伪装和误导、灵活机动、善于用兵、智谋辩才、善于调动民众力量等。

他的智谋和辩才能力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善于运用各种战略和战术手段来应对敌人的挑战。

通过对曹刿论战的知识点的整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的智谋和战术对战争结果的影响。

曹刿论战知识点整理

曹刿论战知识点整理

曹刿论战知识点整理曹刿论战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始于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与魏国智囊曹操之间的一次辩论,也是两位历史上最杰出的战略家之间的较量。

曹刿论战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整理的概要。

第一,曹刿的背景与成就。

曹刿是东汉末年的一位重要将领,他熟谙兵法战略,并在辩论中展现了卓越的智慧和洞察力。

曹刿的论战方法大胆,充分体现了军事智谋和战略思维的精髓。

第二,曹刿论战的场景与背景。

曹刿论战的背景是诸葛亮与曹操之间的一次重要辩论,辩论的主题是如何应对敌人的进攻。

这次辩论发生在三国战争的背景下,诸葛亮担任蜀汉的丞相,曹操则是魏国的权力核心。

第三,曹刿论战的内容与观点。

曹刿的辩论主要集中在如何利用地形、调动兵力,并运用诡计等方面来应对敌人的进攻。

他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和切实可行的战略方案,不仅在军事战略上有所突破,更在辩论的过程中展示了他高超的思维能力和灵活的思维方式。

第四,曹刿论战的影响与意义。

曹刿的辩论思路和策略展示了中国古代智慧的精髓,对中国军事理论和战略思维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曹刿的辩论也被后来的军事家和战略家广泛引用和研究,成为中国军事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曹刿论战的应用与现实价值。

曹刿的辩论思路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特别是在管理和领导方面。

他通过运用巧妙的思辨和思维方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发掘自身潜力的思维模式。

在总结这些知识点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曹刿论战是中国古代智慧的重要体现,也是对智慧和思维方式的一种探索。

通过学习和了解曹刿论战,人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与灵感,为自己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考方式。

最后,希望这篇文档对您了解曹刿论战的知识点有所帮助。

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您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曹刿论战的背景与内涵,从而进一步拓展您的知识面和思维方式。

曹刿论战 知识梳理

曹刿论战 知识梳理

《曹刿论战》知识梳理一、重点实词1.齐师伐我:师:伐:2.肉食者谋之:肉食者:3.又何间焉:间:4.肉食者鄙:鄙:5.弗敢专也:弗:专:6.小惠未徧:徧:7.牺牲玉帛:牺牲:帛:8.弗敢加也:加:9.必以信:信:10.小信未孚:信:孚:11.神弗福也:福:12.小大之狱:狱:13.虽不能察:察:14.战则请从:请:从:15.公将鼓之:鼓:16.齐师败绩:败绩:17.公将驰之:驰:18.下视其辙:辙:19.遂逐齐师:遂:20.既克:既:克:21.公问其故:故:22.故克之:故:23.夫战,勇气也:夫:24.一鼓作气:作:25.再而衰:再:26.三而竭:竭:27.彼竭我盈:盈:28.惧有伏焉:伏:29.望其旗靡:靡:二、重点虚词(一)之1.肉食者谋之2.小大之狱3.忠之属也4.公与之乘5.公将鼓之6.公将驰之7.登轼而望之8.故克之9.故逐之(二)以1.何以战2.必以分人3.必以信4.必以情5.可以一战1(三)而1.登轼而望之2.再而衰3.三而竭(四)焉1.又何间焉2.惧有伏焉(五)其1.其乡人曰2.下视其辙3.公问其故4.吾视其辙乱5.望其旗靡(六)何1.又何间焉2.何以战(七)乃乃入见(八)所衣食所安(九)虽虽不能察(十)与公与之乘(十一)于战于长勺三、出自本课的成语1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彼竭我盈:彼:他,对方;竭:尽;盈:充满。

他们的勇气已丧失,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3.辙乱旗靡:辙:车辙;靡:倒下。

车辙错乱,旗子倒下。

形容军队溃败逃窜。

.2。

曹刿论战知识点归纳

曹刿论战知识点归纳

曹刿论战知识点归纳《论战》是战国时期齐国人曹刿所撰写的一篇著名辩论文,论述了战争的原因、胜败的因素以及治国策略等问题。

以下是对《论战》的知识点归纳:一、战争是国家之间解决矛盾冲突的手段之一:1.曹刿论战的触发点是战争,他以战争为背景论述了战争的原因和结果。

战争是国家之间解决矛盾冲突的一种方式,属于政治、经济等问题无法解决时采取的手段。

二、战争的决定因素:1.知己知彼:曹刿主张了解自己和敌人的优劣势,制定针对性的战略。

只有了解自己和敌人,才能在战争中做出正确的决策,获得胜利。

2.兵力优势:曹刿认为战争胜败除了将领的才智外,还取决于双方兵力的优劣。

兵力优势是制胜的主要因素之一,广泛吸纳兵员,增强战斗力,是战争胜利的保障。

三、治国策略:1.善用人才:曹刿认为政治家应该善于运用人才,善于发现、培养和利用各方面的人才,以其才华、个性和能力为国家所用。

2.重视农业:曹刿强调农业是国家的根基,提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只有保障人民的衣食住行,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3.收入分配制度:曹刿主张按照人的才干和贡献来确定收入分配,使社会资源更合理地分配,激励人民进取,发挥其积极性。

四、战争胜败的因素:1.领导者的才智:曹刿认为战争的胜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智慧和决策。

正确的军事决策能够确保战争的胜利,而错误的决策则可能导致失败。

2.军队的纪律:曹刿强调军队的纪律和内部的组织,只有军队纪律严明、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3.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曹刿指出突发事件在战争中是不可避免的,能够灵活应对这些突发事件,是保证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归纳《论战》的知识点,我们可以了解到曹刿对战争胜败的看法,他认为在决定胜负的因素中,个人智慧、领导能力和战略思维非常重要,同时也强调了对兵力的重视、善用人才、重视农业和收入分配制度等治国策略。

这对我们理解战争和治理国家都有着重要的启发。

八年级曹刿论战知识点

八年级曹刿论战知识点

八年级曹刿论战知识点《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是八年级语文学习中的一篇重点文言文。

下面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这篇文章的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1、作品出处《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背景知识本文所记叙的是齐鲁长勺之战。

齐鲁两国相邻,齐强鲁弱。

公元前684 年,齐国向鲁国发动了一场侵略战争。

在鲁国生死存亡之际,曹刿挺身而出,为鲁庄公出谋划策,最终在长勺之战中以少胜多,战胜了齐国。

二、字词解释1、重点实词(1)齐师伐我:攻打(2)肉食者鄙:目光短浅(3)又何间焉:参与(4)弗敢专也:独自专有(5)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6)牺牲玉帛:祭祀用的猪、牛、羊等(7)弗敢加也:虚报(8)必以信:实情(9)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10)神弗福也:赐福,保佑(11)小大之狱:案件(12)虽不能察:即使;明察(13)必以情:(以)实情判断(14)忠之属也:尽力做好分内的事(15)可以一战:可以凭借(16)公将鼓之:击鼓进军(17)齐师败绩:大败(18)公将驰之:驱车(追赶)(19)下视其辙:车轮碾出的痕迹(20)登轼而望之:车前的横木(21)遂逐齐师:于是;追赶、追击(22)既克:已经(23)一鼓作气:振作(24)再而衰:第二次(25)三而竭:穷尽(26)彼竭我盈:充满。

这里指士气正旺盛(27)难测也:推测,估计(28)惧有伏焉:埋伏(29)望其旗靡:倒下2、通假字(1)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3、一词多义(1)故:①既克,公问其故(原因,缘故)②彼竭我盈,故克之(所以)(2)从:①民弗从也(听从)②战则请从(跟随)(3)信:①必以信(实情)②小信未孚(信用)(4)以:①何以战(凭,靠)②必以分人(把)③必以情(按照)(5)之:①肉食者谋之(这件事)②小大之狱(的)③公与之乘(他,指曹刿)④公将鼓之(助词,补足音节,无实义)⑤登轼而望之(齐军)4、古今异义(1)肉食者鄙古义:目光短浅今义:卑鄙(2)牺牲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3)小大之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4)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行(5)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三、句子翻译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当权者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考点知识点梳理打印版+答案版

《曹刿论战》考点知识点梳理打印版+答案版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一、作者作品。

课文选自。

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

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史书。

经典之一,叙述春秋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相传是鲁国史官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的。

又称《》《》。

《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

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两国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又称“”。

二、字音字形曹刿()又何间()焉弗()小信未孚()玉帛()下视其辙()登轼()败绩()遂()逐()齐师旗靡()三、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齐师.伐我师: 。

2.肉食者...谋之肉食者: 。

3.肉食者鄙.鄙: 。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 。

专: 。

5.对.曰对: 。

6.小惠未徧.遍: 。

7.虽不能察.察: 。

8.必以情.情: 。

9.忠.之属.也忠: 。

属: 。

10.战则请从.从: 。

11.齐师败绩..败绩: 。

12.公将驰.之驰: 。

13.既.克既: 。

14.一鼓作.气作: 。

15.彼竭.我盈.竭: 。

盈: 。

16.难测.也测: 。

17.惧有伏.焉伏: 。

18.望其旗靡.靡: 。

(二)通假字1.小惠未徧.同,。

(三)古今异义1.小大之狱.古义: 今义:2.牺牲..玉帛古义: 今义:3.又何间.焉古义: 今义:4.弗敢加.也古义: 今义:5.再.而衰古义: 今义:6.必以信.古义: 今义:7.忠.之属也古义: 今义:(四)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福:。

2.公将鼓.之鼓:。

3.小信未孚.孚:。

4.忠.之属也忠:。

5.下.视其辙下:。

(五)一词多义1.师:①遂逐齐师()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故:①故克之()②公问其故()3.从:①战则请从()②民弗从也()4.请:①曹刿请见()②战则请从()5.信:必以信()②小信未孚()(六)虚词归纳1.其:其乡人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视其辙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可以一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以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以分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之:小大之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与之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肉食者谋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将鼓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特殊句式1.省略句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语文曹刿论战知识点

语文曹刿论战知识点

语文曹刿论战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语文曹刿论战知识点文言文象征着语文之精髓。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一、基础知识1.字音曹刿( ɡuì) 玉帛( bó) 小信未孚( fú) 辙乱( zhé) 旗靡( mǐ)2.一词多义何以战( 介词,凭、靠)以必以分人( 介词,把)民弗从也(动词,听从)从战则请从( 动词,跟随)必以信( 名词,实情)信小信未孚( 名词,信用)公问其故(名词,原因,缘故)故故克之( 连词,所以)曹刿请见( 请求)请战则请从( 请允许我)又何间焉( 表示疑问,呢)焉惧有伏焉( 表示停顿,相当于“也”)公与之乘( 指代曹刿)之大小之狱( 的)公将鼓之(起补足章节作用,无实义)故克之( 指代齐师)3.词类活用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使动用法,使信服)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赐福,保佑)下.视其辙( 名词作状语,向下)公将鼓.之( 名词作动词,击鼓)4.古今异义齐师伐我( 古义:军队。

今义:称某些传授知识技术的人)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

今义:隔开;不连接)肉食者鄙( 古义:浅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今义:粗俗;低下)衣食所安[ 古义:指安身。

今义:平安;安全(跟“危”相对)牺牲玉帛( 古义: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曹刿论战知识点总结

曹刿论战知识点总结

曹刿论战,又称曹刿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法之一,记载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

曹刿论战主要通过曹刿和孙武之间的对话,探讨了兵法、智谋、军事战略等方面的问题,被誉为中国古代兵法中的经典之一。

下面是对曹刿论战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曹刿论战的背景曹刿论战的背景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中国分裂成七雄之时,战争频繁,各国争夺领土和资源。

在这个背景下,曹刿作为赵国的将领,面临着强大的敌对国家秦国的威胁,急需制定有效的战略和战术。

二、曹刿论战的基本情节曹刿论战的基本情节是曹刿和孙武之间的对话。

曹刿是赵国的将领,孙武则是赵国的军师,二人在一次战略会议上讨论如何应对秦国的入侵。

曹刿先表达了他的顾虑和担忧,认为赵国面临秦国的强大实力,应该采取谨慎和保守的策略,避免与秦国正面交战。

而孙武则提出了一种不同的战略思路,他通过引用兵法原则,提出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战略,认为只有出奇制胜,采取秘密袭击的方式,才能战胜强敌。

最终,曹刿接受了孙武的建议,并采取了出奇制胜的战略,成功击败了秦军。

三、曹刿论战的主要观点兵法原则:孙武通过引用兵法原则,强调了在战争中需要充分运用战略和战术,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他提出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战略,强调了在敌人不备的时候出其不意地攻击,从而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出奇制胜:孙武认为只有通过出奇制胜的方式,才能在强敌面前获得胜利。

他认为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避免与其正面交战,而是要选择攻击敌人的弱点和不备之处,通过出奇不意的战术来取得胜利。

这一观点强调了战争中的灵活性和战略性,对于战争中的军事智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谨慎保守:曹刿在曹刿论战中提出了谨慎和保守的战略思路。

他认为面对强大的敌人秦国,赵国应该谨慎行事,避免与秦国正面交战,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这一观点强调了战争中的实际情况和风险管理,对于在战争中保持冷静和明智决策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合理运用兵力:曹刿在曹刿论战中强调了合理运用兵力的重要性。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论战》是中国古代文化名著《战国策》中的一篇篇目,由战国时期齐国名士曹刿所著。

该文以战争为背景,探讨了智慧、智谋、辩论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是对曹刿论战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1.高明的战略思维:曹刿在《论战》中展现了出色的战略思维。

他通过深入分析敌我双方实力对比、战场地势等因素,提出了“设奇计、用智谋、蓄争气”的作战思路,为齐国胜利奠定了基础。

2.战争的目的与方式:曹刿在论战中指出,“计不取乎近,全不取乎远,则兵法矣。

”这句话强调了在战争中,目的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不能被一时的小利益所迷惑。

他还提出了“妄说大国之兵”,强调了在战争中要正确评估敌我双方的力量差距,不要轻敌。

3.深刻的心理战术:曹刿在《论战》中使用了多种心理战术,例如逞强法、暗示法、偷梁换柱法等,通过战略巧妙和言辞的安排,达到破坏敌军士气、扰乱敌方指挥等目的。

4.辩证思维:曹刿具备辩证思维能力,他能够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去思考问题,并能够在矛盾中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

在辩论中,他不仅仅注意到对方的错误观点,还能够深入分析其错误观点的起因和影响,使得自己的观点更加有说服力。

5.语言表达能力:曹刿在《论战》中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类比、夸张、对比等,使得论述更加生动有趣,更能打动读者。

同时,他善于运用辞章细密,以语言的艺术力量来推动逻辑和思维的发展。

6.人物塑造技巧:在《论战》中,曹刿通过对不同人物的描写,充分展现了其个性和特点。

他善于运用对比和细节描写,塑造出个性鲜明、形象鲜活的人物形象,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7.社会思想和伦理观点:曹刿在《论战》中也展现了一些社会思想和伦理观点。

例如,他强调了功利主义的观点,认为应该以国家的利益为重,而不是个人的利益。

他还强调了以德治国,反对以强凌弱,以权谋私的观点。

以上是对《论战》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的梳理,其中包括战略思维、战争目的与方式、心理战术、辩证思维、语言表达能力、人物塑造技巧和社会思想与伦理观点等方面。

《曹刿论战》知识梳理

《曹刿论战》知识梳理

《曹刿论战》《左传》一、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作家作品。

《左传》,即《春秋左氏转》,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两国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又称“长勺之战”。

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人。

三、主旨: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把握战机才是取胜的先决条件,体现了曹刿的爱国精神、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及取信于民的政治思想。

四、注释。

1.[师]军队。

2.[肉食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

3.[间(jiàn)]参与。

4.[鄙]浅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5.[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靠。

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

安,指安身。

专,独自享有。

7.[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8.[对]回答。

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8.[遍]遍及,普遍。

10.[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玉帛,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

11.[加]虚夸,夸大。

12.[信}实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
【原文与译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编,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庄公接见。

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进宫去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拿来分给别人。

”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使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

”曹刿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

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

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

”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

”齐军大败。

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

”(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车前横木了眺望齐国军队,(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

鲁刿答道:“作战,靠的是勇气。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到三通鼓时士气已经穷尽了。

敌方的勇气已经穷尽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文学常识】
1《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文学和史学名著。

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是根据鲁国的历史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文字优美,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2背景资料:《曹刿论战》记载了发生在公元前684年鲁国与齐国长勺之战前鲁国的战前准备和谋略。

文中的“我”即为鲁国。

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但本文主旨并非记叙这场战争,而是论述曹刿关于战争的理论。

【重点词义】
1.特殊用法
词类活用:
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形容词用作动词
公将鼓.之:击鼓进军名词用作动词
下.视其辙:向下名词作状语
古今异义:
①又何间.焉:参与②肉食者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③虽.不能察:即使
④小大之狱.:案件(指诉讼事件)⑤牺牲
..玉帛: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⑥.可以
..一战:可以凭借⑦再.而衰:第二次
2.一词多义
故①公问其故.:原因、缘故②故.逐之:所以
请①曹刿请.见:请求②战则请.从:请允许
从①战则请从.:跟随②民弗从.也:顺从,听从
3.其他重点词义
齐师.伐我:军队
小惠未遍.:遍及,普遍
弗敢专.也:独自享用
虽不能察.:明察
对.曰:回答
既.克:已经
弗敢加.也:虚夸,夸大
必以信.:实情
必以情.:诚,诚实。

这里指诚信。

忠.之属.也: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属,类
衣食所安.:养
弗.敢专.也:不;独占
小信未孚.:使信服
齐师败绩
..:大败
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故逐.之:追赶
一鼓作.气:鼓起
彼竭.我盈.:竭,穷尽;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难测.也:推测,估计
望其旗靡.:倒下
4.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以①必以.情:按照②何以.战:凭,靠③必以.分人:把
之①忠之.属也:的②公与之.乘:代词,代曹刿③公将鼓之.:音节助词,不译
④登轼而望之.:代词,代齐军
5.句式
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

宾语前置
夫战,勇气也。

判断句式
【重点句默写】
1、曹刿论战的背景是十年春,齐师伐我
2、表明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语句是曹刿请见
3、曹刿请见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忠之属也的标准)(曹刿认可的是庄公哪句话)(能够体现“取信于民”的观点的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 写曹刿战中详察敌情的句子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6、文中和毛泽东“敌疲我打”《孙子兵法》中“以逸待劳”战术相近的句子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7、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
8《曹刿论战》中曹刿向庄公解释可以追击齐军的原因的两句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与“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相照应的句子)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记录曹刿论述和亲自辅佐鲁庄公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深谋远虑和军事上稳重果断的指挥才能。

说明了只有在政治上取信于民,在军事上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写作特色】
1、本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在对话中,曹刿的“远谋”和庄公的“鄙”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2、对比手法:曹刿的“远谋”和庄公的“鄙”形成对比。

曹刿是一个有爱国热情,敢于负责任,有深谋远虑的人,战争中他沉着冷静,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战机和详察敌情,体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庄公目光短浅,战争中急躁冒进。

但他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并能做到取信于民,作为决策者有一定的功劳。

3、详写和略写: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

第1段详写曹刿与庄公的对话,表现了其“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第3段论述取胜原因,表现了曹刿作战抓准时机、谨慎果断的战略思想。

这两段文字,完整地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对于无助表现人物性格的事一概不提,这样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成语】
一鼓作气
原文含义: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成语含义: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拓展】
以少胜多的战役:巨鹿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文章结构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