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苗族“飞歌”的发展及演唱特点

合集下载

苗族飞歌的教案范文

苗族飞歌的教案范文

苗族飞歌的教学方案教学对象:高中音乐课程教学目标:1. 了解苗族飞歌的背景、特点及其在我国民族音乐中的地位。

2. 学会欣赏苗族飞歌,体验其独特的音乐魅力。

3. 掌握苗族飞歌的基本演唱技巧,提高音乐表现力。

4. 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素养,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内容:第一章:苗族飞歌概述1.1 苗族飞歌的定义与特点1.2 苗族飞歌的起源与发展1.3 苗族飞歌在我国民族音乐中的地位第二章:苗族飞歌的音乐特点2.1 苗族飞歌的旋律特点2.2 苗族飞歌的和声特点2.3 苗族飞歌的节奏特点第三章:苗族飞歌的演唱技巧3.1 呼吸控制与共鸣3.2 音准与音色3.3 情感表达与韵味第四章:苗族飞歌代表作品欣赏4.1 《对歌》4.2 《飞歌》4.3 《苗岭的早晨》第五章:实践与拓展5.1 学生分组练习演唱苗族飞歌5.2 举办苗族飞歌合唱比赛5.3 探索苗族飞歌与现代音乐的融合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苗族飞歌的背景、特点、演唱技巧等理论知识。

2. 示范法:教师演唱苗族飞歌,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点评指导。

4. 欣赏法:聆听苗族飞歌代表作品,感受其音乐魅力。

5. 创编法:鼓励学生探索苗族飞歌与现代音乐的融合,创作新作品。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演唱苗族飞歌,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

2. 学生能理解苗族飞歌的音乐特点,欣赏其独特魅力。

3. 学生对苗族飞歌有一定的了解,能自觉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资源:1. 苗族飞歌教材、乐谱。

2. 音响设备、多媒体教学设施。

3. 互联网资源:苗族飞歌相关视频、音频资料。

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演唱实践中掌握苗族飞歌的技巧。

2. 邀请苗族音乐专家进行讲座或示范,丰富教学内容。

3. 组织学生参加苗族音乐活动,增进对苗族飞歌的了解。

4. 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探索苗族飞歌的更多信息。

第六章:苗族飞歌的节奏训练6.1 苗族飞歌的节奏分类6.2 节奏练习与模仿6.3 节奏感培养与实践第七章:苗族飞歌的声乐技巧7.1 呼吸控制与支持7.2 声音投射与共鸣7.3 音色变化与情感表达第八章:苗族飞歌的艺术处理8.1 歌曲结构与布局8.2 旋律变化与装饰音8.3 节奏自由与即兴演唱第九章:苗族飞歌的群体演唱9.1 合唱与对唱的组织9.2 群体演唱的协调与配合9.3 苗族飞歌合唱作品的演绎第十章:苗族飞歌的传承与发展10.1 苗族飞歌的现状与挑战10.2 苗族飞歌的传承途径与方法10.3 苗族飞歌与现代音乐教育的融合教学进度安排:1. 苗族飞歌概述(2课时)2. 苗族飞歌的音乐特点(3课时)3. 苗族飞歌的演唱技巧(4课时)4. 苗族飞歌代表作品欣赏(3课时)5. 实践与拓展(4课时)6. 苗族飞歌的节奏训练(3课时)7. 苗族飞歌的声乐技巧(3课时)8. 苗族飞歌的艺术处理(3课时)9. 苗族飞歌的群体演唱(2课时)10. 苗族飞歌的传承与发展(2课时)总课时:20课时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演唱苗族飞歌,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和节奏感。

苗岭飞歌的音乐审美特征

苗岭飞歌的音乐审美特征
方 .不 断 与 恶 劣 艰 苦 的 自然 环 境 作 斗 争
情。 山 高林 幽 、 沟 深 谷长 , 自然 就 需 要高 亢
嘹 亮 的 声音 和 悠 长 激 越 的 曲调 了 苗 岭 飞 歌 第 一 句 的 结 尾 和 最 后 一 句 的结 尾 往 往
澳大利 亚民族学 家格迪思说 . “ 世 界 上 有两 个苦 难 深 重 而 又 顽 强 不 屈 的 民族 , 他 们 是 分 布 于 世 界 各 地 的 苗 族 和 犹 太
性 格 是 有 关 系的 苗 岭 飞 歌 的 核 心 音调 是 由“ 宫、 角、 徵” 三 音 构 成 的 大腔 音列 。 在 旋
律进行 中. 其 主 音徵 音 多 次得 以 明 显 的 强
调 . 无 论 是 乐句 首 尾 还 是 中 间 . 徵 音 常 处
于核 心位置 , 宫、 角 二 音 和 其 他 偏 音 最 终
的色彩 . 强调 宫、 徵 二 音 的苗 岭 飞 歌 自然
句 起 音 往 往 作 自 由延 长 . 在 前 三 句 和 结 束
句 句 尾 由角 音 到 宫 音 再 到 落 音 的 滑 进 过 程中, 并非阶梯状 级进 . 故 其 滑 进 的 时 值
也 比 较 自 由
也 就体 现 出 了苗 族人 民身 上 粗 犷 憨 厚 、 倔
1 . 崇 力 尚 刚 之 美
性 格和 审 美取 向
2 . 隐哀 藏 怨 之 美
苗 岭 飞 歌 下 行 的旋 律 走 向 . 与 苗 族 人
民历 史 上 承 受 悲 惨 遭 遇 和 苦 难 生 活 留 下 的心 理 烙 印 是 有 关 系 的 虽然 苗族 人 民有 着 顽 强 不 屈 的斗 争 精 神 ,但 由于 各 种 原 因. 中 华人 民共 和 国成 立 前 他 们 一 直 遭 受 到 各 个 历 史 时 期 强 势 群体 的压 迫 、 剥 削 、 驱逐 . 虽有“ 三 十年 一小 反 . 六 十 年 一 大 反” 的斗 争 . 但 这 种 斗 争 却 往 往 以 失 败 而 告 终 .并 且 还 要 承 受 由 此 而 带 来 的 诸 如 “ 刀灾” 等厄运。 此外 , 由于 避 祸 等 原 因 , 他 们 往 往 得 迁 到 山 高 林 密 、 沟 深 壑 险 的地

苗族歌曲特点

苗族歌曲特点

苗族歌曲的特点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

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

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人民能歌善舞。

苗族的“飞歌”高亢嘹亮,极富感染力;舞蹈有芦笙舞、板凳舞、铜鼓舞等,以芦笙舞最为普遍。

芦笙舞在正月十五、三月三、重阳节等节日及建房、丰收、迎亲等日子里跳,舞姿多重下肢变化。

民间群众性芦笙舞一般由二至五名男子吹芦笙领舞,其他人围一圆圈踏乐而舞,场面壮观、气氛热烈。

竞赛性的芦笙舞一般在节日或集会上由少数技巧较高的男女表演,一般二至四人,动作有大蹲、屈身乃至仰卧、倒立等高难动作,很受群众欢迎。

苗族民歌根据其内容可分为游方歌(情歌)、酒歌、苦歌、反歌、丧歌、劳动歌、时政歌、儿歌、谜语歌等几类,曲调各不相同。

飞歌是流行于黔东南的一种特别的民歌演唱形式,一般在山上放声歌唱,其曲调高亢,豪迈奔放,余音震山梁,非常有特点,其内容有情歌、时政歌等,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合唱等。

各种民歌形式有传统的歌词,也有即兴编唱的内容。

嘎百福歌是流行于黔东南地区的一种说唱文学,它在民间诗歌和传说故事的基础上融合而成,演唱者时而叙述时而呤唱,其内容多是反映民事纠纷和社会现象方面的真人真事。

盘歌,是苗族青年男女向对方表达心愿、显示才能的一种古老的对歌方式。

昭通一带苗族的“盘歌”非常有趣。

男青年看中了某位女青年,便带两个年龄相当的同伴,一起去到姑娘的家,找她的长辈说明来意。

若姑娘的父母亲回答:“还没人家,是同班辈的。

”便准许盘歌。

盘歌的歌会,由女方老人安排。

男女双方参加对歌的同伴,既当参谋,又为自己找对象。

在盘歌中,一般是男的先唱。

双方通过对唱,显示自己的才能。

苗族飞歌的演唱特点及形式美特征

苗族飞歌的演唱特点及形式美特征

苗族飞歌的演唱特点及形式美特征作者:王琳娜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18期【摘要】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擅长歌舞,特别是苗族飞歌在演唱的语言特点、共鸣以及呼吸方式上都存在浓烈的民族特点,而且自身的表现形式也极具特色。

本文主要对苗族飞歌的演唱特点和形式美的特征进行分析。

【关键词】苗族飞歌;演唱特点;形式美;特征中图分类号:J64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8-0056-02苗族是一个善于歌唱的民族,苗族文化虽然丰富,但是没有文字,所以歌也成为了苗族历史的传承,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苗族的婚丧嫁娶都离不开苗歌。

歌不仅是苗族人恋爱的媒介,同时也是苗族节日、婚庆以及劳作等多方面的调节和装饰,可以说苗歌是苗族人的精神支柱。

特别是苗族飞歌,由于其旋律优美、亲切自然,曲意与自然和人相通,听后会使人难以忘怀。

当前对苗族飞歌研究的专家、学者比较多,而且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在声乐演唱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匮乏。

为了弥补研究中的空白,本文主要从苗族飞歌的演唱特点以及形式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苗族飞歌的演唱特点(一)歌词和曲调的关系更紧密。

从苗族飞歌的内容方面分析来看,其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飞歌与苗族人民的生活和文化具有直接联系。

在飞歌中包括苗族人民的生活、农耕以及婚丧嫁娶等内容。

苗族飞歌在演唱的过程中需要依词而唱,进而传达出字里行间的情感和含义,表现出苗族人民的情感。

从形式上分析来看,苗族飞歌一般都为30句,可以分为三字、五字、七字以及八字句,最常见的为五字句,这种形式的歌曲句子短小,演唱更方便,同时在节拍以及节奏上都有固定的格式,曲调的长短和快慢等都是固定的形式,也可以在原来的曲调上进行适当的发展。

[1]在苗族飞歌中,一般首句都比较快,后面越来越慢,而且拖音比较严重。

同时次句中也是先快然后逐渐减慢,在减慢的过程中会越来越低,越来越长。

第三句以及第四句采用中等速度进行演唱,然后逐渐加快,到高潮部分进行快速连唱,在最后采用拖音唱法。

浅谈黔江苗族飞歌的音乐特征及其演唱特点

浅谈黔江苗族飞歌的音乐特征及其演唱特点

7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理论SONG OF YELLOW RIVER / 092020一、黔江苗族飞歌的音乐特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黔江苗族飞歌以其独特的文化载体,具备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从苗族飞歌的特色出发,可以分为装饰型、游移型两种延长形式。

如果采用汉语演唱苗族飞歌,其装饰性与游移性无法体现,并且缺乏一定的神韵特色。

所以说在演唱过程中,苗语所赋予飞歌的特殊情感是其他语言种类所无法比拟的。

整个演唱环节,歌唱者运用很深的气息,采用真声演唱,充分发挥飞歌演唱的特点。

彰显出歌唱者的高超演唱技法,侧面表达出黔江苗族人民的思想感情以及不卑不亢、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民族特点。

黔江苗族飞歌不像其他音乐,音高、音程结构内容明晰。

如果采用传统的记谱方法,无法完全记录飞歌曲谱。

这与苗族飞歌结构不稳定的演唱特点有着直接关系。

不同的苗族飞歌演唱者均有着不同的飞歌记忆方法,总体来讲比较自由,松散、主要源自于苗族飞歌的临时性较强,不拘泥于固定结构,大多都是即兴演唱的,这正是飞歌的韵味所在。

二、分析黔江苗族飞歌的演唱特征及技巧分析(一)“飞歌”的演唱形式苗族人民给人以最直接的印象便是唱歌,不论何时何地,不论男女老少均会唱歌且都热爱唱歌。

历史的悠久发展中,苗族飞歌逐渐形成特殊的演唱风格,其中飞歌的演唱形式也丰富多彩。

最近几年,苗族飞歌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作为一种最新的演唱方法,原生态唱法使得听者如痴如醉。

这种演唱,具备强烈的原生态特点与地方性色彩。

因此,飞歌唱起来主要以抒发心情为主,是传统的原声唱法之一,其声音由弱变强,感情从细腻到丰富再到热情,整个演唱环节跌宕起伏。

大家在听苗族飞歌时,一般会在最后一句听到“喔嚯”,这是苗族人民表达内心情况的一种方法。

单从内容角度出发,苗族飞歌与苗族人民的文化、日常生活、风俗习惯有着直接关系,在整个民族音乐史中扮演着重要地位,是一颗璀璨明珠。

苗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内容可以通过“飞歌”所深情表达出来,所传递出来的情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苗族飞歌

苗族飞歌

苗族飞歌基本介绍:苗族飞歌,苗语称为"HXak Yeet",是流行于黔东南的一种特别的民歌演唱形式,一般在山上放声歌唱,其曲调高亢,豪迈奔放,余音震山梁,非常有特点,其内容有情歌、时政歌等,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合唱等。

飞歌,多用在喜庆、迎送等大众场合,见物即兴,现编现唱。

歌词内容以颂扬、感谢、鼓动一类为主,过苗年、划龙舟等节日喜庆活动时,一般要唱飞歌。

对歌是苗族飞歌的主要演唱形式,贯穿于青年男女派对、幽谈、求婚过程之中,不同的背景呈现不同的对歌形式,包括对歌和对话。

无论是对歌还是对话,都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兼有文学与音乐的感染力,是一种嚼之有味、品之有位的艺术。

历史渊源:苗族在古代是一个没有系统文字的民族,但却自有让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下来的办法,那就是歌,是世世代代传唱的歌。

苗族要记住自己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于是就有了自己的史诗古歌;苗族民众要表达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往往要以歌声抒情达意,于是就有了酒歌;苗族青年男女为追求爱情,追求幸福,互相爱恋,于是便产生了浩如烟海的游方歌。

歌成了苗族文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苗族飞歌被专家学者称之为苗歌中瑰丽的钻石,歌曲艺术的精品。

它以音调明快、高亢嘹亮、豪迈奔放、悠扬婉转的曲调和动听旋律著称,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飞歌唱起来声振山谷,山唱谷应,翻山越岭,几里外都能听到,其名由此而得。

常唱飞歌的场合是:迎宾送客的时候;劝客人喝酒的时候;互能通婚的青年男女在山坡上见面的时候以及人们春暖花开中踏青游坡的时候。

立新房,喝婚酒,庆孩子诞生等喜事,亲朋好友要来祝贺,于是主人家要摆上许多道拦门酒迎接客人,在递酒给客人们喝时,端拦门酒的妇女要唱飞歌:“放排浪水涌,见客心激动,端杯酒敬客,情在酒杯中!”客人住一两晚上后,要返家了,主人要摆上几桌送客酒,仍然要妇女们端酒唱飞歌送客:“客人要返家,请喝酒一杯,主客情意长,情深不忘怀!”在酒席上,主人家的妻子媳妇要劝客人喝酒,也常以飞歌相劝:“莫嫌我酒淡,莫嫌我菜差,请客干几杯,不枉到我家。

苗族飞歌中音乐元素的发展与创新

苗族飞歌中音乐元素的发展与创新

苗族飞歌中音乐元素的发展与创新苗族飞歌中音乐元素的发展与创新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独特。

在苗族的文化中,飞歌是一种重要的传统音乐形式。

飞歌是苗族人民在特定的节日或仪式上演唱的一种音乐表达方式,通过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苗族飞歌的发展和创新过程中,音乐元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体现出苗族音乐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早期的苗族飞歌多以口传乐曲的方式传承,歌曲内容多是一些宗教、祭祀或神话传说的故事。

在音乐元素方面,苗族飞歌常使用的乐器有筝、笛、唢呐等,调式多为二声调或五声调。

曲调婉转、优美,歌唱技巧注重音乐节奏和口腔共鸣,以及各种音律的运用。

这些音乐元素使得苗族飞歌具有独特的音乐语言,将苗族的历史、文化和情感完美地融入其中。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和科技的发展,苗族飞歌也开始逐渐发生了变化。

新的音乐元素被引入,传统的飞歌形式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创新。

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是对乐器的运用和演奏技巧的改变。

传统的筝、笛、唢呐仍然被使用,但现代化的电子乐器也被加入到飞歌中,使音乐更加丰富多样。

演唱技巧方面,苗族飞歌中的高亢嘹亮的嗓音被更多的唱法代替,例如借鉴了西方流行音乐的唱腔技巧和声音处理技术等。

在歌曲内容方面,现代的苗族飞歌不再局限于宗教、祭祀或神话传说的故事,更多地涉及当代社会生活、爱情、家庭等主题。

歌词更加现代化,表达了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种变化也反映了苗族音乐与时俱进、与社会相融合的趋势。

苗族飞歌的发展和创新,也离不开年轻一代的努力。

如今的苗族青年开始尝试将流行音乐元素与传统的苗族飞歌相结合,通过创作新的歌曲和演绎方式。

他们运用现代音乐的编曲技巧,加入了流行乐的节奏和曲风,使得苗族飞歌在年轻人中更有吸引力,增强了民族音乐的传承力和时代感。

苗族飞歌中音乐元素的发展与创新不仅体现了苗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也反映了社会进步和时代变迁的趋势。

多样化的音乐元素为苗族飞歌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使其成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展现了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湘西苗歌及演唱特点探究

湘西苗歌及演唱特点探究
式 , 其 中 的 宫 调 式 旋 律 有 着 平 稳 流 畅 的 特 点 , 比 较 适 合 抒
数 上 是 有 严 格 限 定 的 , 一 般 都 需 十 几 人 以上 ,有 时 甚 至 会 要
求 排 成特 定形 式如 :两排 或三 排进 行 演唱 。
湘 西 苗 歌 按 演 唱 形 式 内 容 分 类 , 可 分 为 : 情 歌 类 :这
◎地 方 音 乐
湘 西 苗歌及 演唱特 点探 究
一 刘 洁
摘 要 :苗 族 历 史 文 化 悠 久 ,在 苗族 音乐 中 渗 透 着 本 民 族 的 文 化 底 蕴 和 风 土 人 情 。苗 族 民 歌 是 人 民 表
达 情 感 和 意 愿 的 一 种 艺 术形 式 ,它的 发展 与 人 们 的 生 活 密 切 相 关 。本 文 根 据 笔 者 在 考 察研 究 基 础上 .以 对 湘 西 苗 族 历 史 文 化 为背 景 。分 析 湘 西 苗 族 音 乐 风 格 发 声 技 巧 和 演 唱 特 点 ,并 从 中 探 究 到 更 深 层 次 的
用 最 普 遍 的 是 徵 、 羽 、商 以 及 商 徵 、 羽 商 混 合 调 式 。 与 其 它 民族 的 民歌 一 样 , 苗 族 的 民 歌 也 是 以 五 声 性 自然 音 程 为 主 , 其 中 大 二 度 、 小三 度 和 纯 四 度 以及 纯 五 度 的运 用 最 为 常 见 。 苗 族 音 乐 有 很 强 的 民族 特 性 ,常 见 的 调 式 有 : 宫 、 商 、 羽 调
的 形 式 出现 , 结 束 在 羽 音 上 ; 另 一 种 是 一 宫 、角 、 徵 三 个 音
是 青 年 人 谈 情 说 爱 的 歌 曲 ; 古 歌 类 : 这 是 一 类 较 为 粗 狂 的 歌 ,主 要 来 是 诉 说 民族 历 史 ; 跳 香 类 : 这 类 歌 曲 用 来 表 达 欢 庆 丰 收 , 演 唱 常 运 到 下 滑 音 和 拖 腔 的 演 唱 技 巧 ; 哭 嫁 歌 : 这 类 多 声 部 苗 歌 只 为 妇 女 所 演 唱 ,一 般 是 由新 娘 , 伴 娘 以 及 娘 家 人 等 来 演 唱 ; 酒 歌 :这 是 一 类 具 有 礼 仪 性 的 , 祝 福 意 义 的 歌 曲 ; 飞 歌 : 飞 歌 的音 调 宽 广 , 音 色 嘹 亮 , 旋 律 起 伏 较 大 。 这 类 歌 实 质 上 属 于 山歌 , 所 以又 称 之 为“ 歌 调 ” 飞 ;风 俗 歌 : 这 是 一 类 涵 括 苗 族 人 民 生 活 较 广 的 一 类 歌 。 主 要 在 节 日 、男 娶 、 女 出 嫁 、新 屋 竣 工 、 生 子 等 情 况 中 用 到 。

飞歌

飞歌

飞歌湘江飞歌飞歌是苗族歌曲的一种,流行于台江、剑河、凯里等一带。

以台江施洞地区歌曲最为优美。

飞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豪迈奔放、明快,唱时声振山谷,有强烈的感染力。

这种歌曲多为青年妇女所唱,有时,青年男子也唱,独唱较少。

飞歌,多用在喜庆、迎送等大众场合,见物即兴,现编现唱。

歌词内容以颂扬、感谢、鼓动一类为主,过秒年、划龙舟等节日喜庆活动,一般要唱飞歌。

目录歌曲:飞歌简介飞歌---苗族歌曲的一种,苗族飞歌,苗语称为"HXak Yeet",是苗族歌曲的一种,流行于贵州台江、剑河、凯里等一带。

飞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豪迈奔放、明快,唱时声振山谷,有强烈的感染力。

飞歌,多用在喜庆、迎送等大众场合,见物即兴,现编现唱。

歌词内容以颂扬、感谢、鼓动一类为主,过苗年、划龙舟等节日喜庆活动,一般要唱飞歌。

可用笛子或箫演奏,让人深刻体会到苗族的快乐生活。

飞歌的歌词每首一般在三十句左右。

一首歌中,常有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八字句等,但多数是五字句。

飞歌的曲调有大致固定的谱子,拍节的长短与快慢有大致固定的格式,但有时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发挥。

在一首歌曲中开头较慢,第一句先快后慢,拖音渐高而长,第二句先快后慢,但拖音渐低而长,从第三句起或第四句起,开始用中速唱下去,逐渐加快,唱到主要部分时,用快速连唱。

高潮唱完之后,用渐慢渐拖音唱一小部分,即接近尾声了。

唱到最后,一、二句时,拖音渐低而长,飞歌开头一二句,中间接近高潮前的几句,收尾的一二句,一般都有拖音。

歌唱者可以尽情拖唱,拖音的长短,凭歌唱人一口气的长短而定。

曲调分类飞歌曲调有挂丁、凯棠、湾水三种。

挂丁飞歌流行于巴拉河流域,四声微调式民歌,性格刚健,爽朗、热情、奔放。

凯棠飞歌主要流行于凯棠、翁项、地午一带,属四声音阶羽调式民歌,用大体相同的一个旋律,两个声部一先一后出现,摹仿式二部重唱、合唱。

高音区放在任意延长位置,高昂明亮,开朗激扬。

湾水飞歌,流行于清水江以北的湾水、万潮、炉山一带,属四音阶宫调式民歌。

浅谈苗族民歌《飞歌》及其在非原生态音乐作品中的延展

浅谈苗族民歌《飞歌》及其在非原生态音乐作品中的延展

浅谈苗族民歌《飞歌》及其在非原生态音乐作品中的延展论文关键词:《飞歌》原生态非原生态音乐作品论文摘要:原生态的苗族民歌《飞歌》是中国和世界人民的艺术瑰宝,在作曲家的成功的专业音乐创作中,它也同样闪耀出炫目的光彩。

原生态《飞歌》本身蕴藏着巨大的内涵,旋律具有动力特性,很适合展开,刺激了作曲家成功创作的产生。

在保护传统音乐遗产的同时,积极地进行专业的音乐创作,既使音乐作品的数量甚至种类得到了丰富,又适应了时代的发展。

《苗岭的早晨》和《山林》的成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原生态的苗族民歌《飞歌》是中国和世界人民的艺术瑰宝,而在作曲家的成功的专业音乐创作(亦即非原生态的音乐作品)中,它也同样闪耀出炫目的光彩。

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音乐研究来说就显得特别重要。

下面就从几个方面分别来谈这一问题。

一、苗族的历史、宗教和自然环境苗族是一个很古老的民族,大多居住于山区或丘陵地带,节日颇多,其间举行跳芦笙、赛马、斗牛、对歌等群众性娱乐活动。

过去苗族信奉原始多神教、崇拜鬼神和祖先,有多种宗教仪式活动。

19世纪后期始,一些人开始信仰基督教、天主教。

历史的、宗教的以及自然环境的等等因素给苗族音乐披上了一层清新、古朴、深沉、神秘而又原始的面纱。

二、原生态苗族《飞歌》的形态特征苗族勤劳勇敢、能歌善舞,是一个充满智慧、忠厚朴实的民族。

苗族民歌丰富多彩、风格独特。

在传统节日、亲友聚会、婚丧嫁娶、立房建屋、男女社交等场合,都会用歌唱来表达祝贺或进行教育,或讲述历史、叙述故事、哀悼亲人等。

《飞歌》是具有极大艺术魅力的一个歌种,属于苗歌的山歌类。

它流行于黔东南、滇东北一带的许多地区,而以黔东南台江、雷山、凯里等县的最有代表性。

湘西称“韶唔”即高腔之意;滇东北、湘西南靖县与城步一带叫山歌;云南及黔东南局部和黔西北一带叫“喊歌”、“吼歌”、“顺路歌”等。

黔东南苗族有许多居住在半山腰。

为了反映生活、抒发感情,使得开阔环境中较远距离的听者能明晰可辨,因而产生了这种曲调明快、奔放豪迈、声震山谷、缭绕远方的歌种。

苗族飞歌的教案范文

苗族飞歌的教案范文

苗族飞歌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苗族飞歌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增进对苗族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对苗族飞歌的兴趣和热情,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学习苗族飞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苗族飞歌的起源和发展2. 苗族飞歌的音乐特点3. 苗族飞歌的演唱技巧4. 苗族飞歌的代表作品5. 苗族飞歌的传承与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苗族飞歌的起源、发展和特点,演唱技巧的掌握。

2. 教学难点:苗族飞歌的节奏和音准,以及演唱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苗族飞歌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以及演唱技巧。

2. 示范法:教师演唱苗族飞歌,学生跟随模仿。

3. 实践法:分组练习,学生互相交流、合作演唱。

4. 欣赏法:聆听苗族飞歌代表作品,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苗族飞歌相关资料、歌曲谱例。

2. 音响设备:播放苗族飞歌的歌曲和视频。

3. 乐器:民族乐器(如笛子、琵琶等)。

4. 教学道具:图片、文字资料等。

【教学环节】1. 导入:简要介绍苗族飞歌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苗族飞歌的音乐特点,分析代表性作品。

3. 示范演唱:教师演唱苗族飞歌,学生跟随模仿。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演唱,互相交流、合作。

5. 欣赏与讨论:聆听苗族飞歌代表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分析。

6. 总结与拓展: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关注苗族飞歌的传承与保护。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苗族飞歌《飞歌飞过高山》,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苗族飞歌的特点。

2. 学习苗族飞歌的起源和发展教师讲解苗族飞歌的起源、发展和历史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苗族飞歌的文化内涵。

3. 学习苗族飞歌的音乐特点教师讲解苗族飞歌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演唱技巧等,引导学生分析苗族飞歌的独特之处。

4. 学唱苗族飞歌教师示范演唱一首苗族飞歌,学生跟随模仿,学习苗族飞歌的演唱技巧。

从《吹叶趁叶青》评苗族飞歌特色

从《吹叶趁叶青》评苗族飞歌特色

D OCCUPATION2012 05194大家谈ISCUSSION从《吹叶趁叶青》评苗族飞歌特色文/周 娟摘要:苗族飞歌即在山坡上放声高唱的山歌,由于歌声传播甚远,故苗族人民形象地称之为“飞歌”。

《吹叶趁叶青》是流行于贵州台江地区的一首苗族传统民歌,本文通过对这首歌的曲式结构、调式调性的分析,对苗族飞歌这种民歌形式进行论述。

关键词:苗族飞歌 《吹叶趁叶青》 音乐特点我国民族众多,民歌种类丰富,各民族歌舞音乐、曲艺(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及民间器乐都与民歌有直接的联系。

苗族民歌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有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如古歌、诗歌、情歌等等。

山歌是苗族社会生活中演唱最为自由的一种体裁,它既能用汉语唱也能用苗语唱,编唱亦有较大的随意性。

是苗族赶场、歌会、走亲访友、谈情说爱必需的一种演唱形式,流传广,影响大。

许多民族都有山歌,但是名称可能不完全一样。

例如,蒙古族牧歌,客家山歌,苗族的“飞歌”等。

苗族飞歌,苗语称为“HXak Yangt”(恰央:译成汉语“恰”是歌,“央”是飞)也就是飞起来的歌。

苗族同胞长期生活、劳动在高山峻岭,山与山之间看着不远,但是相互见面却要走半天山路,很不容易。

因此,就常用歌声同对方打招呼和传递信息,于是便有了“会飞的歌”。

飞歌是居住在清淮江畔的苗族人民创造的一种很有特色的山歌形式,也是苗族青年男女“游方”(谈情说爱)时唱的一种情歌。

本文试图通过对《吹叶趁叶青》的具体分析,探析苗族飞歌的特点和风格。

一、歌曲《吹叶趁叶青》实例分析吹叶趁叶青图1 谱例1《吹叶趁叶青》是一首非常有代表性的苗族传统飞歌,流行于贵州台江地区。

歌词为四言五句,语言质朴,把感情都用歌词表现出来。

这首歌在曲调结构、调式、调性上都有很多独到之处。

男青年来到姑娘的村寨时,唱起飞歌向女方发出出寨“游方”的邀请,女方若同意,也用飞歌回答。

这种传递爱情的特殊方式,很富有诗意。

二、曲式结构乐 段: A | |乐 句: a b a1 c| | | | | | | |小 节: 1-4 5-8 9-13 14-18调式调性: 1=G 五声G宫D徵调式图2这首歌由两个大乐句组成,第一大乐句由2个乐句、8个小节组成,第一乐句是“种子”调,舒展悠扬,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缩紧变化。

黔东南苗族民歌探析——以“飞歌”为中心

黔东南苗族民歌探析——以“飞歌”为中心
歌声从这山飞到那山高亢而嘹亮传播得很远所以名之曰飞歌根据苗族民歌的歌曲形式可分为古歌酒歌情歌飞歌礼俗歌劳动歌等根据社会功能和苗族的生活习惯称谓为依据可以分为飞歌游方歌酒歌礼俗歌号子和摇儿歌等六大类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后结合黔东南苗族聚居地区人民的生活习俗和社会功能为依据将黔东南苗族聚居地区的苗族民歌分为以下几类一飞歌飞歌主要是长期居住于雷公山山区各地的雷山苗族为迎送远方宾客传递感情召唤情人等所唱的苗族民歌
崔善 子
( 南 民族 大 学 艺术 学 院,四川 成 都 6 0 4 ) 西 1 0 1
【 摘 要】苗族是一个 能歌善 舞的民族 。苗族 民歌具 有浓厚的 民族特 色 , 我 国民族 民间音 乐艺术中的一朵奇 葩。黔 东南苗族 民歌 以 是
其 聚居 区人 民的生活习俗 和社会功 能来看大致 可分 为 : 飞歌 、 游方歌、 风俗歌 、 事歌 、 式歌 、 叙 仪 儿歌 。 飞歌” “ 是黔 东南苗族歌 曲 中最具代表
自由延 长 , 内 常 用 滑 音 上 行 或 下 行 级 进 , 尾 收 腔 惯 句 句
用甩 音 。
_~ _
、 I
歌。 歌声从这山飞到那山 , 高亢而嘹亮 , 传播得很远 , 所
以名 之 日 “ 歌 ” 飞 :根 据 苗 族 民歌 的歌 曲形 式 可 分 为 : “ 歌”“ 歌” “ 歌”“ 歌 ” “ 俗歌 ”“ 动 歌” 古 、酒 、情 、飞 、礼 、劳 等 :根 据 社会 功 能 和苗 族 的 生 活 习惯 称 谓 为 依 据 可 以 分 为 :飞 歌 ” “ 方 歌 ” “ 歌 ” “ 俗 歌 ” “ 子 ” “ 、游 、酒 、礼 、号 和 “ 儿歌” 六大类。 摇 等
12 79 4人 , ,2 ,8 占全州 总人数 的 3 . %, 71 9 分布于 十六个

浅谈苗族“飞歌”的发展及演唱特点

浅谈苗族“飞歌”的发展及演唱特点

浅谈苗族“飞歌”的发展及演唱特点作者:黄玉翔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08期【摘要】“飞歌”作为苗族文化形式的一个载体,承载了苗族人民的喜怒哀乐,它生动形象地记录与反映了不同时期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状态与思想情感,是苗族人民精神与文化的积淀、智慧的结晶,是当今人们研究苗族历史与文化的活化石。

本文主要介绍了苗族“飞歌”演唱的主要场合、演唱特点及其未来发展态势。

【关键词】苗族;飞歌;发展;演唱特点;演唱场合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4-0070-01一、苗族“飞歌”演唱的场合由于苗族“飞歌”的演唱地点通常是在山林、高峰与田野之间,因而其又被称为“山歌”,其演唱节奏舒畅自由、音调婉转高昂、旋律跌宕起伏、气势雄浑有力。

苗族“飞歌”因其蕴含内容之广,而多被用于一些较为喜庆欢快的场合来演唱,例如划龙舟、过年、迎客等大众场合。

因苗族“飞歌”演唱场合的特性,其逐渐成为苗族人民歌唱美好新生活、表达喜悦之情的首选歌曲。

“飞歌”是苗族人最喜欢的歌曲类型之一。

在日常生活当中,苗族人会不由自主地将“飞歌”旋律融入到各种场景之中,因此人们经常能够在山林间、田野间听到纯朴的苗族“飞歌”。

当苗族人迎接外来客人时会唱迎客山歌,当苗族人劳作休息时会唱山歌,这些山歌当中大多蕴含着“飞歌”的音调。

由此可见,苗族“飞歌”对苗族人民生活的影响之巨大[1]。

二、苗族“飞歌”的演唱特点(一)演唱形式。

从声乐的角度来看,苗族“飞歌”具有典型性,其不仅具有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而且演唱形式多样,既可一人独唱,也可以多人合唱,通常以对唱和重唱为主。

另外,“飞歌”演唱还具有多声部形式,有些地区又将其细分为高腔山歌和平腔山歌。

近年来,原生态的唱法开始逐渐流行起来并深入人心。

原生态的苗族“飞歌”演唱是在无伴奏的情况下,以苗族方言和自然独唱的演唱方法进行演唱,所以具有浓厚的原生态特点和地域特色,也因此被归类于地道的原生态唱法之一。

浅谈苗族“飞歌”的分类及其演唱特点

浅谈苗族“飞歌”的分类及其演唱特点
_ 譬 禁
浅谈苗族 “ 飞歌 ’ ’的 分 类 及 其 演 唱 特 点
陈 玉
( 贵州 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贵州 贵阳 5 5 0 0 2 5 )
摘 要: 苗族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 的文化 ,苗族 “ 飞歌 ”承载着苗族人 民的喜怒哀乐,生动地记录 了不 同时期苗族 人民的生活 点滴,是研究苗族历 史的活化石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 ,对苗族 “ 飞歌 ”的传 承与发展是音 乐工作者不
( 一 )词 与调 的紧 密 结 合
像一颗颗 珍珠被打磨得 越加璀璨 夺 目,放射 出美 丽的光彩 。她使我
们感受到的不仅是美妙的歌声 ,而是她那蕴涵着人类倍加珍惜的一种
生 存 的 坚 忍意 志 ,它 需要 的是 人 们 穿上 节 日盛 装 , 走 向现 代 舞 台 ,汇 入 大 数据 时 代 的 浪潮 ,找 到 自 己的位 置 ,不 断 推 陈 出新 。这 是 民 族 音
可推 卸的责任 ,从 苗族 “ 飞歌 的发展和演唱特 点入手 ,挖掘其艺术价值 。 关键 词 : 苗族: “ 飞歌 ”;发展;演 唱特点
苗族 “ 飞歌 ”是苗族人 民群体智慧 的结晶 。苗族 “ 飞歌 ”就是 在 田野和 山坡 上放声抒怀 的山歌 ,歌 声高亢而嘹亮 ,节奏舒展而 自 由,由于演 唱起来歌声传播得很远 ,“ 飞歌”之名 就由此而生 。
就是高腔 的意思;云南及黔东南局 部和黔西北一 带叫 “ 喊歌 ” 、“ 吼
中的 “ 甩腔 ”的演 唱 ,如京 剧、秦腔 中的某些行腔 ,演 唱时 ,多用 高音演唱 ,也可 以用作混合 唱,杂而有序 。抒发激情 ,张扬个性 , 相 互配搭 ,相 得益彰 。俏皮 美丽的滑音 ,让听者恍若进入 隔世 的天 堂,顿时忘却 此刻所有 的烦 恼,欢快 的节 奏 ,犹如传情 的鸟儿 ,飞 上人们心头 。从声乐教学 的角度看 ,他们 的这种唱法淳 朴 自然 ,恰 恰把头 、喉、胸、腹几个 部分全都用 上,整体共 鸣,达到 了声音 的 华丽高亢不做 作 。他们 并没 有刻意追求 发声技巧 ,滑 音高腔不仅 是 音符的跳动,更是情 感的自然 抒发 ,这 也是他们 的特色之处 。

苗族飞歌论文

苗族飞歌论文

苗族飞歌论文引言苗族飞歌作为苗族传统音乐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一直以来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论文旨在对苗族飞歌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苗族文化和音乐艺术的发展与变迁。

背景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苗族人民世世代代以农耕为生,他们通过歌声表达情感、传承历史和故事,并将音乐艺术融入日常生活中。

飞歌是苗族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音乐形式之一。

它是苗族人民用独特的音乐表达方式来崇拜祖先、祈求丰收和祝福的一种乐曲。

飞歌通常由一名歌唱者和一群合唱者组成,通过婆娑舞姿和激昂的歌声来展现苗族人民朴实、热情和豪迈的性格。

歌曲结构苗族飞歌的歌曲结构一般分为引子、主歌和尾声三个部分。

引子部分为整首歌曲的起始部分,通常以独奏乐器或合奏乐器的演奏为主。

主歌部分是整首歌曲的主体,由主唱和合唱团队共同演唱。

尾声部分为歌曲的结束部分,通常以高潮段落或高亢激昂的音乐表达为主。

在苗族飞歌的演唱过程中,歌唱者通常会运用多种技巧,如特定的音程、节奏变化以及独特的喉音发声方式,来呈现出苗族飞歌独有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

飞歌与苗族文化苗族飞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承载着苗族人民对自然界、宗教信仰以及生活的感激和祝福。

飞歌通过歌词和音乐旋律,将苗族人民智慧和情感以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苗族文化的丰富内涵。

苗族飞歌的表演还与苗族节日和庆祝活动紧密相连。

在苗族的重要节日和婚礼等庆典活动中,飞歌常常被演唱出来,来唤起人们的情感和参与热情。

飞歌的传承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苗族飞歌在其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一方面,苗族飞歌作为一种口头传统,传承的工作存在困难。

另一方面,现代化的文化和音乐形式的冲击也使得苗族飞歌受到一定的影响和改变。

针对以上问题,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保护和传承苗族飞歌的建议和措施。

例如,加强对苗族飞歌的研究和培训,建立专门的飞歌艺术团队,开展飞歌比赛和交流活动等等。

苗族飞歌论文(推荐范文分享)

苗族飞歌论文(推荐范文分享)
苗族飞歌论文( 推荐范文分享)
汇报人:XX 20XX-01-14
目录
• 引言 • 苗族飞歌概述 • 苗族飞歌的艺术特色 • 苗族飞歌的文化内涵 • 苗族飞歌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和
价值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苗族飞歌的文化背景
苗族飞歌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通
苗族飞歌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苗族飞歌歌词的深入挖掘,本研究揭示了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苗族飞歌不仅 表达了苗族人民对自然、生活和爱情的热爱与追求,还体现了他们的历史记忆、民族认同 和文化传承。
苗族飞歌的社会功能
本研究从社会学角度探讨了苗族飞歌在苗族社会中的功能。研究发现,苗族飞歌在苗族人 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娱乐、教育、社交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同时, 苗族飞歌也是苗族人民与外部世界沟通交流的重要桥梁。
要载体。
民族认同感的强化
通过演唱和传承苗族飞歌,苗族人 民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文化创新的推动
在传承传统苗族飞歌的基础上,结 合现代音乐元素和创作手法,推动 苗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使其更具 时代性和生命力。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和成果
苗族飞歌的音乐特色
本研究通过对苗族飞歌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进行分析,揭示了其独特的音乐特 色。研究发现,苗族飞歌以其高亢激昂的旋律、复杂的节奏变化和丰富的和声构成,展现 了苗族人民深厚的音乐才华和独特的审美追求。
跨文化的桥梁
旅游资源的开发
苗族飞歌作为具有独特魅力的民族文 化资源,为旅游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素 材,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和学习 。
通过苗族飞歌的演唱和传播,不同文 化背景的人们能够相互了解和欣赏, 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的发展。

对雷山苗族飞歌的探讨

对雷山苗族飞歌的探讨
(三 )主要价值 具有 J 述 特点的包括 霄 山苗族 飞歌存 内的 苗族飞歌 存 苗族地 民族 义化 巾均 占有 重要地位 ,它 是苗族 民歌 的代 表 ,抢救 、保护 、传承 、JF发和利用 苗族 飞歌价值无量 限 于 篇 幅 ,仅 只列 以下 四项 : 其一 ,具 仃修 身养心 的文 艺价 值: 往歌舞海 洋的茁 乡 ,素 有 “不 会 嗝 歌 的 ,就 不 算 一 个 完 整 的 苗 人 ”的 意识 , 这 说 明 苗 族 歌 往 苗 族 人 民 心 H巾 的 崇 高 地 位 .她 是 神 、 欢 乐 、l才j结 、友 好 的 纽 带 ,所 以歌 者 能 把 词 、曲 、假 嗓 、 真声 的节律 、缓急 、停顿 、延续 以及 和谐 音调运川起 来 , 具 有 熔 浏 、曲 、蒯 三者 于 一 炉 的 祠1谐 民族 音 乐 表 演 术 价 值 : 其 二 .具 有建立 人 们问 团结 友爱 关 系的教育 价值 。 抢救 、保 护 、传 承 苗族 歇 ,把丰 富苗族人 民群众精 神
文 化生活 与全 国的精 神 文明建设 联 系起 来 ,对促进社 会 文 化 生 活 全 面 发 展 ,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将 产 生重 要 作 用。它有文化 意识展示 和社会 生活特 征 ,是苗族人 民 最 广泛喜爱 的文化生产方式。苗族的原生态的飞歌 文化 , 已经渗透到苗 族多彩 的娱乐 心灵里。它足 苗族文化 的代 表 ,在苗族 人民心 目中有崇高意识 ,是团结 、友爱 的纽带 , 是 自我 教 育 的教 科 书 。
的 茁 蛮 集 浈 I 来 的 以 仃 部分 先 北 进 r【I 发 展 儿 黎 邮 落 联
ij;=尤 为 最 的 首 领 J— 求 I},啄 j 帝 邝'={{=;=联 决 战 ,人蚁 , ·

苗族飞歌的教案范文

苗族飞歌的教案范文

苗族飞歌的教案范文第一章:苗族飞歌的起源与发展1.1 教学目标了解苗族飞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苗族飞歌的基本特点和音乐风格1.2 教学内容介绍苗族飞歌的起源和发展背景分析苗族飞歌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唱腔等举例介绍苗族飞歌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苗族飞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苗族飞歌的音乐特点和代表作品1.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回答苗族飞歌的起源和发展问题学生能够描述苗族飞歌的音乐特点和风格第二章:苗族飞歌的旋律与节奏2.1 教学目标掌握苗族飞歌的旋律特点和节奏规律能够分析和演唱简单的苗族飞歌旋律2.2 教学内容分析苗族飞歌的旋律结构,如起承转合、重复等介绍苗族飞歌的节奏特点,如自由节奏、对称节奏等学习苗族飞歌的演唱技巧,如呼吸、共鸣等2.3 教学方法采用示范法,讲解苗族飞歌的旋律结构和节奏特点采用实践法,让学生进行苗族飞歌的演唱练习2.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分析苗族飞歌的旋律结构和节奏特点学生能够演唱简单的苗族飞歌旋律第三章:苗族飞歌的唱腔与表演3.1 教学目标掌握苗族飞歌的唱腔特点和表演技巧能够进行苗族飞歌的唱腔模仿和表演实践3.2 教学内容分析苗族飞歌的唱腔特点,如高亢、激昂、抒情等介绍苗族飞歌的表演技巧,如身体语言、情感表达等学习苗族飞歌的唱腔练习和表演实践3.3 教学方法采用示范法,讲解苗族飞歌的唱腔特点和表演技巧采用实践法,让学生进行苗族飞歌的唱腔模仿和表演实践3.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分析苗族飞歌的唱腔特点和表演技巧学生能够进行苗族飞歌的唱腔模仿和表演实践第四章:苗族飞歌的传承与保护4.1 教学目标了解苗族飞歌的传承方式和保护措施认识到苗族飞歌的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4.2 教学内容介绍苗族飞歌的传承方式,如师徒传承、社区传承等分析苗族飞歌的保护措施,如政府保护、民间组织保护等讨论苗族飞歌的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苗族飞歌的传承方式和保护措施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发表对苗族飞歌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看法4.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回答苗族飞歌的传承方式和保护措施问题学生能够表达对苗族飞歌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看法第六章:苗族飞歌的曲式与结构6.1 教学目标理解苗族飞歌的曲式结构能够识别和分析苗族飞歌的不同曲式6.2 教学内容介绍苗族飞歌的常见曲式,如单段式、对比段式、变奏段式等分析苗族飞歌的结构特点,如起、承、转、合等举例说明苗族飞歌曲式的应用和变化6.3 教学方法采用图解法,讲解苗族飞歌的曲式结构采用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苗族飞歌的结构特点6.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描述苗族飞歌的常见曲式学生能够分析苗族飞歌的结构特点和应用第七章:苗族飞歌的民俗文化背景7.1 教学目标了解苗族飞歌的民俗文化内涵能够解释苗族飞歌在民俗活动中的应用7.2 教学内容探讨苗族飞歌与苗族民俗文化的关系介绍苗族飞歌在节日庆典、仪式活动中的作用分析苗族飞歌的歌词内容与民俗主题的关联7.3 教学方法采用比较法,讲解苗族飞歌与民俗文化的联系采用情境模拟法,让学生体验苗族飞歌在民俗活动中的实际应用7.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阐述苗族飞歌的民俗文化内涵学生能够理解苗族飞歌在民俗活动中的应用第八章:苗族飞歌的音乐创作与改编8.1 教学目标学习苗族飞歌的音乐创作方法能够对苗族飞歌进行简单的改编8.2 教学内容介绍苗族飞歌的音乐创作原则和技术学习如何结合苗族飞歌的传统元素进行改编创作分析改编后的苗族飞歌作品8.3 教学方法采用创作工作坊,讲解苗族飞歌的音乐创作方法采用实践指导法,让学生动手进行苗族飞歌的改编尝试8.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展示对苗族飞歌的音乐创作理解学生能够呈现自己改编的苗族飞歌作品第九章:苗族飞歌的当代传播与影响9.1 教学目标掌握苗族飞歌在当代的传播情况能够评估苗族飞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9.2 教学内容探讨苗族飞歌在现代媒体和艺术领域的传播分析苗族飞歌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讨论苗族飞歌对苗族文化认同和青少年教育的意义9.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研究法,分析苗族飞歌在当代传播的具体实例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苗族飞歌对现代社会的多方面影响9.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描述苗族飞歌在当代的传播途径学生能够分析苗族飞歌对现代社会的积极影响10.1 教学目标展望苗族飞歌未来的发展前景10.2 教学内容回顾整个教案的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讨论苗族飞歌在未来的传承、创新与发展10.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苗族飞歌的未来发展路径10.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提出对苗族飞歌未来发展的建议和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中,了解苗族飞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是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长期分 散性居住使得苗族 的音乐文化有着 “ 色彩小块 ”的特点 ,
即在某些 区域所流传 的音 乐文化都属于 该区域独特且独有 的风格 ,
言声韵 以及 演唱风格是 息息相关 的。同时苗族 飞歌 节奏 的快慢 与长 短大都有 固定的格式 ,也都有 固定 的记谱方式 ,劳动人们在 这些原 有 的格式上 进行即兴发挥 与创作 ,一般 开头都缓慢 悠长 ,中间有拖 音 ,又称 延音 ,托音渐 渐升高并加长 ,结尾 的拖音渐低并渐 弱 ,收
的意 义 。

高 峰田野之间 ,节奏较 宽广 自由,旋 律跌宕起 伏。音调婉 转高 昂,
气势雄 浑有力 。苗族 飞歌所包含 的内容广泛 ,一般 演唱于 一些划龙 舟 、过 苗年的喜庆 、送 客的大众场合 ,在男女表达 互相 间的爱慕之 情 的时候 ,歌唱美好新生活的时候 成为 了 “ 飞歌 ”内容的首选 。 “ 飞歌 ”是 苗族 人 民最为 喜欢 的 的歌 种 ,苗家 人 民会 不 由 自
( - - ) — 歌”的旋律特点
“ 飞歌 ”具有 其特殊 的旋律 特色 ,它 的旋 律 调式 产生 于 五度 相生律 制,也是属于 中国五声音 阶体 系的一个支 系。主要 以徵调式 最 多,其他调式相对较 少,也有 的 “ 飞歌 ”甚 至出现 了调 式交替现 象 ,但在 最后结束通常 都在 徵调式上 。这样 的调式结构与 苗族 的语

苗族 “ 飞歌”的文化背 景
苗族 民歌可分为五种 体裁 :飞歌 、叙事 歌、游方歌 、祭祀歌 、 风俗 歌。其 中苗 族飞歌 ,苗语称为 “ H X a k Y a n g t ” , 流行 于贵州 台 江 、剑河 、凯里等一带 。作为 苗族聚居 区即特殊又普遍存 在的一种 艺术形式 ,“ 飞歌 ”是苗人在 日常生活中进行表演和演唱 的一种音乐 艺术形式 ,它反映 了苗族人 的一种生产生活 习俗 ,是苗族 音乐文化 的主 要代表形式之一 。由于苗 族人 民散落 居住在连绵 起伏的崇 山峻 岭 ,哪里河流纵横交织 ,交通十分 闭塞 , 自然生存环 境较为恶劣 , 因而直接 影响着苗族人 民的生产生活方 式,但也就此形成 了其独具 特色和风情的苗族 “ 飞歌”。 苗族 人 民生活特 点是大 杂居、小聚居 , 由于历史上频 繁的迁徙
◎教授 论 坛
浅谈苗族 “ 飞歌”的发展及演唱特点
■ 王珊铭
【 摘 要l: 苗族是主要分布在我 国西南贵州省 的一个古老 而智慧的民族 。苗族人民既能歌善舞又有着悠久的历史 和非常灿烂 的民族音 乐文化。“ 飞歌”作为该 民族 的一种 文化载体 形式 ,萌生于 山间,承载着 苗族 人民的喜怒哀乐 , 生动形象地反 映和记录 了不 同时期苗族人 民的生产 生活 、思想感情 等风 貌 。它是苗 民族文化与精神 的载体 和积淀 。 也成为 我们了解和研究苗族 历史与文化 的活 化石 。如今 。随着历 史的变迁 ,社会 的进步 ,尤其是 生产劳动方式 的发
= .苗族 “ 飞歌”的演唱 特征 及技 巧分 析 ( 一) “ 飞歌”演唱的场 合
苗族 “ 飞歌 ”也叫 “ 山歌 ” , 即因它是演唱者演唱 时是在 山林与
动 听 ,演唱 内容 非常丰 富 ,表演 形式 多种 多样 ,它 蕴含 着该 民族
的精 神 文化 内涵 ,从而 经久 不息 地绽放 着独 特 的艺 术魅 力 。同时 苗族 飞歌 ,对 于我 们认 识和 了解 苗族 的音 乐与 文化 有着 十分 重要
苗族是我 国一个具有丰 富民族 艺术与文化 的少数 民族之 一,不
唱的飞歌 ,这四种状况分别在 前面提 到的苗家音乐 色彩四大块 中都 分别存在。 本文所 论述的飞歌主要 是系贵州黔 东南部 的台江 苗族 区域 的清
仅有独具特 色的 民族服装 ,还 有多姿多彩 的民族 民间歌 舞。在苗族
民歌 中其 “ 飞歌 ”更有着 自己独特 的魅力 与个性 ,它是苗 民族音乐 中一种重要 的声乐表演及演 唱形式 ,是苗 民族独 具代表性 的抒咏性
水江一带流传的 山歌 ,这个地 区的山歌就是所 谓的 “ 飞歌 ” 。 清 水流
域人 口颇 多,是 比较集 中的苗族 聚居地 ,音乐文化 尤其是苗族 飞歌 最具典型性。
腔常有 强有 力 “ 喔吼 ”的甩腔 。总结 起来 ,苗族 飞歌区域 不具 备 。据此 ,苗族 音 乐实 际可分 为 四大块 :东部 色块
展 与变革 ,在 苗族聚居 的地方 ,已经 很少能 听到用纯 苗语演 唱的 “ 飞歌 ”了 .因此 ,对苗 民族音 乐文化 的收集 ,
传承 与研 究 ,挖掘它 的文 化及 艺术价值 。这将成 为民族声乐及 民间音乐工作者们不可 推卸的职责和使命 。本文主要
以苗族 “ 飞歌 ”为研究对 象 ,从其产生形成 的历史 、人文 .背景等方面入手 ,着 重研究其艺术特征 和演唱技巧 。同 时,也挖掘 了其 内在的文化艺术价值及特征。 【 关键词】: 苗族 ;飞歌 ;艺术特征 ; 演 唱技巧
主 的把 飞歌的旋律特征 融入到各种各 样的场景 里,在苗族 聚居地 的
山间、田野 间到处都可 以听到传来 的山歌 。外人进 到苗家村 里 ,有 迎接客人 的迎客 山歌 ,吃饭 ,饭桌上有 以酒为 内容 的酒歌 ,劳动休 息 的时候 唱常 山歌 ,这 些山歌基本都 包含 了飞歌 的音调 ,所 以 “ 飞 歌 ”成为了苗族 地区的母 歌,其魅力与影响力 巨大 。
山歌之一 。作为苗族 民族 音乐文化 的一种特 殊形式 ,苗族 飞歌近十
多年来受 到学者和音乐家们 的普遍关注 。苗 族飞歌是属 于苗族一种
很古老 的歌 腔,是苗族人在 生产生活 中创作 的一种将音 乐与苗语相
结合 的演 唱形式 。它在湘 、鄂、黔 、川 四省交界 的苗族地 区得到广 泛流传 ,深 受苗族和其他 兄弟民族人们 的喜 爱。它 的曲调 十分悠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