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微生物学课件:卫生微生物学研究和检测的方法

合集下载

卫生微生物学

卫生微生物学

1卫生微生物学sanitary microbiology:是研究各种微生物与外界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消除其危害对策的科学。

2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部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

各组成要素间借助物种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形成具有自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3生物圈:地球表面由大气圈、水圈和土壤岩石圈组成,其中适合生物生存的范围称为生物圈或生态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居住环境的总和,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4种群population:具有相似特性和生活在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群,是物种具体的存在单位、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

5群落community:生活在一起的多种不同种群的生物称为群落。

即占有一定空间的生物种群集合体,可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分类物种。

6优势种dominant: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其数量最多、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

7伴生种companion:在群落中出现,参加到群落的组成中去,但对群落内的环境所发生的作用则不及优势种。

8生产者:绿色植物,以及一些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藻类、菌类。

能够直接吸收太阳能和利用无机营养成分合成构成自身有机体的各种有机物——自养生物,引入能量。

9消费者:草食动物、肉食动物、寄生动物和腐食动物。

直接或间接利用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作为食物和能源。

10分解者:各种细菌和部分真菌,能够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无机物的生物。

11生态学ecology: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栖息地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12微生物生态学microbial ecology:生态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微生物各种群之间及其与外环境之间相互关系。

13生境habitat:指生物栖息的场所,生物生存的环境14龛niche:生态位,不仅指生物居住的空间,还包括功能作用。

可分为空间和营养生态龛。

15微小生境microhabitat:又称微小空间,指生物生存的局部小空间。

医学微生物学PPT医学课件

医学微生物学PPT医学课件
宿主细胞 衣 原 体 大量繁殖 抑制 细胞代谢
主要外膜蛋白阻止吞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 超敏反应
免疫性 免疫力不强
第2节 主要致病性衣原体
• 一、沙眼衣原体
• 致病性与免疫性 • 传播途径 眼 —— 眼、眼 —— 手 —— 眼、性 接触传播、产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
所致疾病
• 沙眼 沙眼亚种A、B、Ba和C血清型 • 感染眼结膜上皮细胞→增殖,包涵体→局 部炎症→早期流泪、有粘液脓性分泌物、 结膜充血及滤泡增生→后期结膜瘢痕、眼 睑内翻、倒睫以及角膜血管翳引起的角膜 损害→影响视力或致盲
一、生物学特性
形态结构
• 体积微小,一般为0.2~0.3µm。无细胞壁, 呈多形性,有球形、杆状、丝状、分枝状 等多形态。革兰染色阴性。姬姆萨染色呈 淡紫色。。 • 繁殖方式多样,以二分裂 繁殖为主。
• 培养
• 营养要求高,在含有20%血清、酵母浸膏及 胆固醇的培养基中,生长缓慢,3~10天 (甚至2~3周)后才形成荷包蛋样微小菌 落。菌落中央厚而隆起,周边薄而扁平。 用低倍镜观察清楚。适宜温度为35℃。 •
第2节 主要致病性立克次体
• 一、普氏立克次体
传染源:病人 传播媒介:体虱
人 人虱 人虱 人
流行性斑疹伤寒传播方式
二、莫氏立克次体
地方性斑疹伤寒(鼠型斑疹伤寒)传播方式
鼠 鼠蚤 鼠虱 鼠蚤 人

三、恙虫病立克次体
• 传播媒介,储存宿主:恙螨 卵
鼠 幼虫
成虫
稚虫
第二代幼虫 人(恙虫病)
稚虫
成虫

第14章 放线菌
第1节 放线菌属
主要致病菌——衣氏放线菌(A. israelii)
一、生物学性状
G+、非抗酸性丝状菌 培养困难,厌氧或微需氧 硫磺样颗粒(菌落) 压片或组织切片,显微镜下可见颗 粒呈菊花状

卫生微生物学课件:医疗及卫生用品微生物

卫生微生物学课件:医疗及卫生用品微生物
来源
周围环境 生活中污水、污物 生活垃圾 组织液、排泄物、分泌物 日常生活接触宠物、昆虫
二、生活卫生用品微生物来源、种类、分布 及卫生学意义
来源 种类 细菌、真菌、病毒、原虫和寄生虫等
环境的正常微生物 人体、动物体正常微生物群 病原微生物
二、生活卫生用品微生物来源、种类、分布 及卫生学意义
医疗与卫生用品微生物
medical devices and sanitary supplies microbiology
第一节 医疗用品微生物 (medical devices microbiology)
案例:
某市医院发生了严重的医院感染爆发事件。在该 医院接受手术的292例病人中,共发生术后伤口 以龟型结核杆菌为主要病原体的混合感染158例。 切口感染率为54.11%。通过对手术过程各个环 节的深入调查后证实,直接感染源为手术所用的 切片和剪刀,对患者造成严重的损害。
二、医疗用品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分布及卫生学意义
来源
种类 分布
国内外的调查表明,医疗用品染菌率相当高: ◆ 1996年瑞士某医院,62具听诊器 38件染菌 (61%)主要为G+,其中89%为葡萄球菌 ◆美国休斯顿,200具听诊器,159具染菌,主 要为G+ ,其中58%为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 球菌占15%
问题
1.从案例中你认为感染具体可能由什么原 因引起的?
2.如何预防这类事件的发生?
案例分析
医疗用品(medical devices)种类 △
医疗器械分类表
一、医疗用品生境特征
医疗用品分类: 高度危险性物品(high risk devices) 中度危险性物品(intermediate risk devices) 低度危险性物品(low risk devices)

医学检验微生物ppt课件完整版x

医学检验微生物ppt课件完整版x

个人防护措施及注意事项说明
实验服与护目镜
进入实验室需穿着实验服,佩戴合适的护目镜, 防止试剂飞溅或粉尘刺激。
手套与口罩
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手套和口罩,避免皮肤 接触有害试剂或吸入有害气体。
实验操作规范
规范实验操作,避免产生气溶胶或飞溅物,减少 交叉污染的风险。
实验废弃物处理及环保要求讲解
废弃物分类处理
医学检验微生物ppt课件完 整版x
目录
• 微生物学基础 • 医学微生物学概述 • 常见病原微生物介绍 • 微生物检验技术与方法 • 临床标本中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实例分析 • 实验室安全与防护措施
01 微生物学基础
微生物定义与分类
微生物定义
微生物是一类形体微小、结构简单、 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生长与繁殖
01
微生物营养
微生物从外界环境中摄取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称为营养。微生物营养
类型有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和化能异养型四类。
02 03
微生物生长
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通过摄取营养物质、合成细胞物质、增加 细胞数量的过程称为生长。生长曲线可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 衰亡期四个时期。
通过对微生物基因组进行测序和 分析,了解其基因组成和功能, 为微生物的鉴定和分型提供准确
依据。
基因芯片技术
将大量特异性基因探针固定在芯 片上,通过与待测微生物DNA杂
交来鉴定其种类和型别。
宏基因组学技术
通过对环境中所有微生物的基因 组进行高通量测序和分析,了解 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为环 境微生物检测和生态学研究提供
尿液标本中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实例分析
尿常规检查

《微生物学》PPT课件

《微生物学》PPT课件

营养类型
根据微生物对营养需求的不同,可分为自养型、 异养型和兼性营养型。
2024/1/24
12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与测定方法
生长曲线
描述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 生长繁殖的四个阶段,即 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 和衰亡期。
2024/1/24
测定方法
包括直接计数法(如显微 镜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 法)和间接测定法(如比 浊法、生理指标法等)。
2024/1/24
31
20
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影响环境,如分解有机物、 转化无机物等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pH值等对微生物的生长 和代谢具有重要影响
微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既有互利共生也有竞争关系
2024/1/24
21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和废气,降低污染物浓度
命名规则
采用双名法,即属名和种名,用斜体拉丁文表示,属名在前,种名在后。例如: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氏菌 )。
2024/1/24
24
微生物的鉴定方法与步骤
鉴定方法
表型鉴定(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遗传学鉴定(基因型、DNA序列分析)、血清学鉴定(抗原抗 体反应)等。
鉴定步骤
采集样品、分离纯化、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分子生物学试验等。
遗传物质传递
包括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 ,实现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14
04
微生物的代谢与调 控
202代谢与呼吸作用
能量代谢途径
ATP合成机制
包括发酵、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等, 不同微生物采用不同的代谢途径获取 能量。
微生物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 酸化两种方式合成ATP,为细胞提供 能量。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培训课件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培训课件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甲 乙甲 乙
4
5
丙 丁丙 丁
甲 乙甲 乙
9
10
丙 丁丙 丁
2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一 实验准备
❖ 培养基制备 ❖ 高压蒸汽灭菌 ❖ 器材预算 ❖ 刻度吸管的无菌操作方法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3
培养基的制备(40人份)
组号
1+2 +3+4
5
培养基
乳糖胆盐 发酵培养基
营养琼脂
称量g 水量ml
❖ 大肠菌群并非细菌学分类命名, 而是卫生细菌领域的 用语, 它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 而是指具有某 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 是评价食品卫 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 大肠菌群在生化及血清学方面并非完全一致, 其定义 为: 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 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一般认为该菌群细菌可包括大 肠埃希菌属、柠檬酸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和肠杆菌属 等四个属的细菌。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13
器材准备
❖ 1.冰箱: 0~4℃ ❖ 2.恒温培养箱: 35~37℃ ❖ 3.恒温水浴箱: 45~47℃ ❖ 4.灭菌1ml刻度吸管: 3支×10组×2倍 ❖ 5.灭菌10ml刻度吸管: 2支×10组×2倍 ❖ 6.灭菌90mm平皿: 7个×10组×2倍 ❖ 7.灭菌70mm平皿: 4个×2×10组×2倍 ❖ 8.灭菌中试管: 2支×10组×2倍
条包住吸管向前转动几圈, 将吸管尖退入纸筒内约3~4 厘米, 把纸筒起始端压平, 打折180度 (折3~4 厘米长、纸筒壁厚度约三层纸, 不容易被管尖扎破), 转动并压住起始端打折部分, 继 续转动。转动时, 右手将纸条向前推平, 左手将吸管向后拉紧, 同时向前转动, 吸管就能够包得 很紧。纸筒形成以后, 把末端空心纸筒压平固定, 打折, 系牢, 多余的纸撕掉。 ❖ 每10支用1/2版(宽 20cm)的报纸包成1包。 ❖ 高压蒸汽灭菌, 烤干备用。

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生物学科学,其检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复数染色法:利用染色方法将微生物标记出来,常用的染色方法有革兰氏染色法、抗酸染色法等。

2. 培养法:将微生物样本放入适当的培养基中,提供适合其生长的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以培养和分离微生物。

3. 普通显微镜观察法:通过普通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运动情况,常用于初步识别微生物。

4. 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技术检测微生物的基因或蛋白质,以确定其种属和性质。

5. 直接读数法:通过显微镜观察、流式细胞术等方法直接计数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用于研究微生物的数量和生理状态。

6. 分子识别方法:利用16S rRNA和18S rRNA等基因序列进行分子鉴定,快速准确地识别微生物。

7. 免疫学方法:通过免疫反应检测微生物中的抗原或抗体,以确定其存在和性
质。

除了以上常用的方法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检测方法,如荧光显微镜观察、蛋白质鉴定、质谱分析等,用于特定的微生物检测需求。

微生物学课件ppt完整版

微生物学课件ppt完整版
医院感染
分为内源性感染(由体内正常菌 群引起的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由外界环境中的微生物引起的感
染)。
感染类型
局部感染局限于某一部位,而全 身感染则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
局部感染与全身感染
在医院等医疗机构内获得的感染 ,多由耐药菌引起,治疗难度较 大。
微生物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
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疫苗接种等,以 降低感染风险。
无菌操作
进行微生物实验时,要保 持无菌操作环境,避免杂 菌污染。
实验记录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包括培养基的配制、接 种方法、培养条件、观察 结果等。
实验后处理
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器 材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 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卫生 。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食品工业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酒类、面 包、酸奶等食品。
03
02
农业应用
利用微生物制剂防治植物病害、促 进作物生长等。
生物能源
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沼气、生物柴 油等可再生能源。
04
2023
PART 05
微生物的免疫与感染
REPORTING
微生物的免疫机制与特点
先天性免疫
通过遗传获得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黏膜 屏障、吞噬细胞等。
病原学检查
通过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等方法确定病 原微生物种类。
免疫学检查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等免疫学原理检测病原微 生物及其产物。
2023
PART 06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与方法
REPORTING
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设备与器材
培养箱
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用于培养微生物。

微生物学课件ppt完整版x

微生物学课件ppt完整版x

微生物育种的方法与应用
传统育种方法 利用自然变异进行选择育种,或通过 诱变育种增加变异。
基因工程育种
通过基因克隆、基因编辑等技术对微 生物进行遗传改造。
代谢工程育种
通过改变微生物代谢途径,提高目标 产物的产量或改变产物性质。
合成生物学育种
设计和构建人工生物系统,实现新的 功能或优化现有功能。
06
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微生物 可分为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 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 体等八大类。
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微生物学主要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生理生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 类鉴定等方面的内容。
微生物学的研究意义
微生物学在医学、农业、工业、环保等 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对于揭示生命本 质、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等方面也有重 要意义。
07
微生物的分类与系统发育
微生物的分类方法与命名规则
数值分类法
利用计算机对微生物的多个性状进行数值 化分析,通过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分类。
传统分类法
基于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生态 学特征进行分类,如细菌的形态、 革兰氏染色反应、氧化发酵类型等。
A
B
C
D
分子生物学分类法
基于微生物基因序列、蛋白质序列等分子 水平信息进行分类,如16S rRNA基因序 列分析。
培养基的类型
根据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根 据成分可分为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和复合培养基。
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满足微生物的营养需求,提供适宜的物理化学条件,以及具有选择性 和鉴别作用。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与测定方法
生长曲线的四个阶段

《卫生微生物学》绪论 ppt课件

《卫生微生物学》绪论  ppt课件
卫生学学科的形成: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巴斯德和科赫的影响下形成了 片面的“微生物都是有害的”。 ②从正常微生物群、微生物生态学、微生态角度审视和研 究微生物。 ③ 1919年,耶鲁大学和霍普金斯大学分别设立卫生系。 ④1920年,莫斯科成立国家科学公共卫生研究所。 ⑤1929年,我国设立卫生部;1932年,卫生部设立中央 卫生设施试验处,从事微生物、疫苗等公共卫生研究。
18
第二节 卫生微生物学的定义
医学微生物学:研究各种病原微生物对人体(内环境)的 致病规律及其防治手段的研究。
卫生微生物学(sanitary microbiology):研 究与人类健康直接或者间接相关的微生物(致 病和非致病的)在人体外环境的发展以及这种 发展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规律的科学。
致病微生物:pathogenic microorganism (PM) 非致病微生物:nopathogenppti课c件 microorganism(NPM) 19
ppt课件
22
2.环境因素在微生物传播疾病中的作用
ppt课件
23
3.研究卫生微生物的检验技术和方法
检验的目的:对微生物进行定性、定量、来源分 析
检验方法: 浓缩(提高检出率) 免疫学(增强特异性) 各种标记(增加能见度) 分子生物学方法(增加准确度)
ppt课件
24
4.研究和制定卫生微生物标准
卫生微生物学

绪生 物 生
论态

水 微 生 物
空 气 微 生 物
土食
壤品
微微 生生 物物
ppt课件
特 殊 环 境 微 生 物
药 品 、 化 妆 品 微 生 物


微 生 物

2024版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产气荚膜梭菌ppt教案

2024版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产气荚膜梭菌ppt教案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产气荚膜梭菌ppt教案•引言•产气荚膜梭菌生物学特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产气荚膜梭菌检验流程及操作规范•实验室安全与防护措施•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演示引言课程背景与目的背景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卫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微生物污染是其中重要的问题之一。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了解产气荚膜梭菌等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和检测方法。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是研究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其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影响的学科。

定义研究内容重要意义包括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来源、生长繁殖条件、代谢产物及毒素的形成等。

对于保障食品安全、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030201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概述产气荚膜梭菌简介生物学特性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能形成芽孢,具有厌氧生长的特性。

分布与污染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常见于土壤、水、动物肠道等环境,也可通过食品加工过程污染食品。

危害产气荚膜梭菌在食品中生长繁殖可产生多种有害代谢产物,如气体、毒素等,导致食品腐败变质,严重时还可引起食物中毒。

产气荚膜梭菌生物学特性形态与结构形态产气荚膜梭菌为革兰氏阳性粗大杆菌,两端钝圆,单个或成双排列,偶见链状。

结构菌体有荚膜,无芽孢,在体内可形成卵圆形芽孢,芽孢位于菌体中央或近端,芽孢直径不大于菌体。

生长条件与培养基生长条件产气荚膜梭菌为厌氧菌,生长适宜温度为37℃,pH值为7.0~7.5。

培养基在血平板上菌落较大、灰白色、不透明,边缘呈锯齿状,多数菌株有双层溶血环,内环是θ毒素的作用,而外环不完全溶血是a 毒素所致。

生理生化特性代谢产气荚膜梭菌能分解肌肉和结缔组织中的糖,产生大量气体,导致组织严重气肿,继而影响血液供应,造成组织大面积坏死。

生化反应产气荚膜梭菌可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乳糖及蔗糖,产酸产气;不发酵甘露醇、卫矛醇和侧金盏花醇;液化明胶,产生H2S,吲哚和动力。

微生物学检查的方法

微生物学检查的方法

微生物学检查的方法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结构、生理、生态、遗传、进化、分布、分类、繁殖、感染机理及与人类、动物、植物等的关系的一门科学。

在微生物学中,常用的检查方法有:培养分离法、显微镜检查法、生化鉴定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培养分离法是最基本且常见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之一、它的主要目的是将微生物样本放入特定培养基中,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和适宜的环境条件,使微生物得以生长并分离出单个的菌落。

这种方法可以用来鉴定微生物的种属、研究微生物的生理特性(例如呼吸、产气、产酶等)、筛选生物制剂等。

在培养分离法中,需注意选用合适的培养基、控制适宜的培养条件(温度、气氛、pH值等)以及进行纯培养。

显微镜检查法是一种直接观察微生物形态和结构的方法。

通过使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大小、结构、有无鞭毛等。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鉴定微生物的种属、观察菌落的形态特征和细胞的细微结构,对于研究微生物的形态变化、结构特点以及它们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生化鉴定法是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和生物化学反应来鉴定微生物种属的方法。

它通过测定微生物对特定基质的利用、产酸、产气等生化反应来判断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生化鉴定法主要有氧化发酵试验、碳水化合物利用试验、氨基酸代谢试验、酶反应试验等。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结果准确、迅速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微生物鉴定和临床诊断。

分子生物学方法是一种基于微生物核酸(DNA或RNA)的鉴定技术。

它利用PCR扩增、基因序列比对、DNA杂交等技术,通过分析微生物的基因组信息来确定微生物的种属和亲缘关系。

这种方法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快速、准确的特点,被广泛用于微生物分类和追溯、致病菌的鉴定以及微生物基因工程研究。

除了以上介绍的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如荧光显微镜方法、免疫技术方法、流式细胞术、电子显微镜技术和遗传工程技术等。

这些方法在实验室中的应用使得微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也为微生物学在医学、食品工业、环境监测、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分离鉴定致病微生物费用高,而且对人员的技术要求也 相对较高;
4、即使不考虑上述因素,由于致病微生物的数量少,而检
测方法的灵敏度不高;或者受到检测量的限制,可能
导致假阴性结果。


因此,通常以检测指示微生物间接反映样品的安全性。但对与
人类健康密切的样品,如直接入口食品、饮用水,除检测卫生指示
微生物外,还要求直接检测某些致病菌,如沙门氏菌、致贺氏菌、
海地大地震 7级
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 间13日5时53分)
▪ 海地死亡人数为20万。
日本大地震 9级 日本时间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
▪ 截至当地时间2011年3月31日21时, ▪ 日本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
11532人死亡、16441人失踪。
日本大地震 9级 日本时间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
卫生微生物学
Sanitary Microbiology
卫生微生物学研究和检测的方法
Method of research and examination Applied in sanitary microbiology
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的特点
广 ▪ 检测对象; ▪ 标本的来源; ▪ 卫生微生物检测涉及的面: 少 ▪ 致病微生物在g环境标本中的数量少 间接 ▪ 直接检验困难,间接检测环境样品的卫生指示微生物,反映环境
▪ 日本大地震 等级高,伤亡少?
日本大地震 9级
▪ 日本“3·11”大地震时间轴

(注:均为北京时间)

●3月11日13:46

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公里处发生8.8级地震,震源深度:
10公里

(之前1分钟,日本政府发出地震预警)

新干线全线停运

东北部宫城县、福岛县和茨城县的所有11座核设施自动关闭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等。
常用的指示微生物 ▪ (一)菌落总数 ▪ 1.菌落总数的概念及种类 ▪ 菌落总数:是指被检样品的单位重量(g)、容
积(ml)表面积(cm2)或体积(m3)内,所含有的 能在某种培养基上经一定条件、一定时间培养后 长出的菌落数量。 ▪ 种类:细菌菌落总数、霉菌菌落总数、酵母菌菌 菌落总数。
▪ 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枸橼酸杆菌属(Citrobacter)
3)大肠菌群的卫生学意义: 其优点: 可以在人、畜粪便中检出;
检测方法简单计数容易; 菌群中包括的菌种类多,检出率高。 不 足:有少数菌种可在营养丰富的水体、土壤、腐败的 植物等外环境中检出。 即在非粪便污染的情况下,也能 检出符合大肠菌群定义细菌的可能。所以在结果分析时应 当慎重。有时有必要配合耐热大肠菌群或大肠杆菌的检测,
概念
指示微生物(indicator microorganism):是 在常规卫生监测中,用以指示样品卫生 状况及安全性的(非致病)微生物(或 细菌)。
应用指示微生物的意义
1、致病微生物种类繁多,检测方法多样,对样品的卫生安 全性评价时不可能分别检测各种微生物;
2、分离鉴定致病微生物需时长,不能満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二)粪便污染指示菌
2 耐热大肠菌群(thermo-tolerant coliform group ) 或粪大肠菌群(faecal coliform, Fc):
即在44-45度发酵乳糖的大肠菌群。 卫生学意义:
① 做为水质细菌学评价的补充材料; 链球菌(Fs)是人及温血动物肠道内正常菌丛,但单独检验不能作为粪
便污染的决定性指征; ② 作为判断污染源的依据;
FC/FS > 4.1 污染主要来源于人 FC/FS:粪大肠菌群与粪链球菌之比 FC/FS < 0.7 污染主要源于动物
FC/FS =4.1-0.7是混合污染
卫生微生物学研究和检验方法 检测方法
▪ 一、样品处理 ▪ 二、损伤菌的复苏 ▪ 三、选择性增菌与分离 ▪ 四、定量计数方法

数百万户居民用电中断

日本气象厅发布岩手县、宫城县、福岛县海啸警报

●3月11日13:50

日本政府在首相官邸危机管理中心设立官邸对策室

日本大地震 9级
▪ 日本“3·11”大地震时间轴

(注:均为北京时间)
▪ 大地震三十年后的新唐山大地震造成的危 害:24.2万多人死亡,16.4万多人重伤; 7200多个家庭全家震亡,上万家庭解体, 4204人成为孤儿;97%的地面建筑、55% 的生产设备毁坏;交通、供水、供电、通 讯全部中断;23秒内,直接经济损失人民 币30亿元;一座拥有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 被夷为平地。
▪ 3.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和类型:
常用的指示微生物
▪(二)粪便污染指示菌 ▪ ▪ 1.大肠菌群(coliform group)
▪ 1)大肠菌群的概念
▪ 是那种能在35-37度、24小时内发酵乳糖产酸
▪ 产气的、需氧或兼性厌氧的、革兰阴性的
▪ 无芽孢杆菌。
▪ 2) 种类

大肠菌群包括四个属:
▪ 埃希菌属Escherichae)、(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
▪ 五、鉴定及分型的方法
第4章消毒与灭菌
案例分析
大灾与大疫
为何说大灾之后有大疫?
7.8 级 ↗ 8.0级
5.12 汶川大地震 8级
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 持续9.5秒
▪ 四川省人民政府在2009年5月7日 报告,汶川地震在四川共造成 68712人遇难,17921人失踪。
▪ 汶川地震死亡人数总计86633人。
的卫生安全性;
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原则
▪ 采样原则: 无菌、准确、有代表性 ▪ 送样原则:及时、保护检验对象 ▪ 检验原则 对实验室要求 安全,实验室分级BSL
对人员的要求:专业人员,按标准执行 对检验方法(标准)的要求:统一、标准、规范 质量控制:全程控制
卫生微生物学研究和检验方法 指示微生物
▪ 概念 ▪ 意义 ▪ 条件 ▪ 种类 菌落总数 大肠菌群
▪ 374,031人受伤,17,824人失踪。 紧急转移安置1514.684万人,累 计受灾映秀灾区的路
映秀震中
映秀镇
映秀中学
映秀中学
灾后重建
灾后重建
唐山大地震 7.6级 公元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凌晨 3时42分54秒 持续23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