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古代诗歌意象归纳——借朋友的智慧(完美整理版)

合集下载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型答题策略(转)(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型答题策略(转)(完美整理版)

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型答题策略(转)诗歌鉴赏指导1113 0817永年二中王新辉近四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出现了一种新题型——比较鉴赏题。

这种比较鉴赏题,信息容量大,综合检测性强,能更准确地考查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2005年有4套高考试卷(上海卷、浙江卷、湖南卷、辽宁卷),2006年有3套高考卷(重庆卷、湖南卷、湖北卷),2007年有5套高考卷(重庆卷、湖北卷、江西卷、浙江卷、辽宁卷),2008年有2套高考卷(湖南卷、广东卷),均采用了这种题型。

本类题型一般是两首诗词的比较阅读鉴赏,2007年高考浙江卷甚至是3篇作品的比较鉴赏。

一、提问方式和答题思路【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鉴赏评价。

【答题思路】①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曲),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包括注释)。

②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曲)的差异性。

③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

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二、解题指导与典型例题1.意象、意境比较鉴赏【解题指导】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思的组合。

象即诗中的形象,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景象、物象、事件和抒情主人公形象,意就是的情思。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画面,又称为情景、境界、氛围。

一般来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离开意象,无以谈意境。

故在古典诗词中,意象是起点,意境是终点。

比较鉴赏时要注意:披“象”人“意”,由“象”至“境”。

【典例1】(2008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扰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问题】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参考答案】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诗歌鉴赏第一部分:诗歌中的形象鉴赏例举及训练(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诗歌鉴赏第一部分:诗歌中的形象鉴赏例举及训练(完美整理版)

诗歌鉴赏第一部分:诗歌中的形象鉴赏例举及训练未0120 1542诗歌鉴赏第一部分:诗歌中的形象鉴赏景物形象鉴赏试题类型一:分析意象型例析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07广东)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答:例析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06广东卷)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

②海幢,即海幢寺。

⑴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

(3分)答:例析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两个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第一句选取了景物形象,有什么作用?答:例析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金陵驿①文天祥草合离宫②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却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①这首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被押送去元大都(今北京),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宿于驿站时所作。

②离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朝。

(1)本诗首联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现实?答:练习1: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6分)(07浙江卷)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金·吴激①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

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元)赵善庆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

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

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诗歌鉴赏题答题模式例说(一)(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诗歌鉴赏题答题模式例说(一)(完美整理版)

诗歌鉴赏题答题模式例说(一)诗歌鉴赏指导1230 1510:诗歌鉴赏题答题模式例说一、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5、答题示例2007年全国卷II第12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练习:(08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一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构成了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08全国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达技巧类试题复习要点(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达技巧类试题复习要点(完美整理版)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达技巧类试题复习要点基础知识0404 1912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达技巧类试题复习要点“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属于《考试大纲》“古代诗文阅读”、“鉴赏评价”中“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方面的内容,能力层级为E级。

高考设题中被称为“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

表达技巧鉴赏是高考古诗鉴赏命题的重点,命题形式上有单独设题,也有结合形象、语言或思想内容和的感情态度等内容综合设题;同时,表达技巧又是古诗鉴赏中极为复杂的问题,但只要我们把握一个基本原则既可:凡是能提高诗歌表达效果,增强诗歌表现力的方法都属于表达技巧的范畴,一般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和除此之外的其他表现手法。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08年高考江西卷)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问题: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解析】该诗由眼前之景起兴,以此抒发感慨。

解答此题,前提是要了解古诗中“虚”和“实”的关系——实写的内容往往不是重点,而是抒怀、明理的依托;虚写的内容常常由实写而来,并常常涉及诗词的主旨。

作答时要注意透过“现象”挖“本质”,即通过诗中表面之景(即“实”)来揣摩内心之情(即“虚”)。

【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

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对国家统一、人们自由来往的渴望。

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08年高考辽宁卷)〔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①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考冲刺古典诗歌鉴赏系列五:综合鉴赏(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考冲刺古典诗歌鉴赏系列五:综合鉴赏(完美整理版)

高考冲刺古典诗歌鉴赏系列五:综合鉴赏诗歌鉴赏指导1102 1500:高考冲刺古典诗歌鉴赏系列五:综合鉴赏河北省三河市第一中学语文组黄志芳一、考纲解读考纲要求能理解分析诗歌的内容、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综合鉴赏题干没有明确指出鉴赏的角度,只笼统要求鉴赏诗句。

2014年高考有4套试卷涉及综合鉴赏题,2014年高考有6套试题涉及综合鉴赏题。

这是诗歌鉴赏的综合试题:需要考生从意象意境、手法、感情、语言等角度综合答题,一般分值较大,难度也较大。

二、常识整合:鉴赏诗歌的主要角度:1.情感角度。

2.形象角度。

3.手法角度。

4.语言角度。

三、考点突破(一)设问方式梳理:某个词或某句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首联描写的景物有什么作用?尾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鉴赏诗歌中某句子。

诗中某句有某特点,请结合诗句分析。

诗中某句改为某句,好不好?某句写了某内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二)基本答题步骤:第一步、简析句意。

(此步骤是思考的起点,试题分值少。

答案会省略此步骤。

)第二步:点手法、说作用。

(三)方法总结及运用示范综合鉴赏的四个关注点:一关注手法运用。

手法包括诗句中比喻、拟人、夸张、动静、色彩映衬、多种感官结合等描写手法,包括与上下文形成衬托、对比、反衬、反复、虚实结合等手法;还包括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借古讽今等抒情手法。

二关注表意作用。

即分析该句突出了描写对象的哪些特征,营造怎样的意境,表达什么主旨。

三、关注结构作用。

(包括照应标题、开头,引起下文,为下文…铺垫,以景结情,卒章显志等。

)四、关注字词锤炼。

即诗句中某字用了什么手法,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效果。

【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2014年湖北卷节选)临江仙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

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孤城寒日等闲斜。

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诗词鉴赏分析表达技巧教案(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诗词鉴赏分析表达技巧教案(完美整理版)

诗词鉴赏分析表达技巧教案未0102 1457诗词鉴赏分析表达技巧教案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解答分析:表达技巧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分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三大类。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一、修辞手法(一)拟人作用1、描绘形象2、色彩鲜艳3、表意丰富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问: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____的修辞方法和____的表现手法,表面上写的是__________,但实际上却写出了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答案:拟人;虚实结合(或类比);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用孤鸿自比,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

2、阅读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回答问题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问: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答案:后两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两”、“相”二字把人和山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两字更突出了诗人对山的喜爱。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

闼,小门。

问:“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

(1分)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

(点明拟人具体内容,1分)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诗词鉴赏的答题格式总结(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诗词鉴赏的答题格式总结(完美整理版)

诗词鉴赏的答题格式总结诗歌鉴赏指导1118 0814诗词鉴赏的答题格式总结诗词鉴赏的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要把各题像这样才给分~!技巧型题考查方式①这首诗(两首诗或句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技巧)?并作简要分析。

②从某个角度(如动与静、情与景、修辞等)来赏析这首诗。

解题提示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古诗中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

①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

②描写手法:A.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B.侧面描写;C.虚实结合;D.象征手法等。

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解题秘诀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②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运用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常用术语: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说明)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思想感情有: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诗歌鉴赏解题技巧*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考如何评价古诗词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考如何评价古诗词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完美整理版)

高考如何评价古诗词思想内容和观点诗歌鉴赏指导1230 1456:高考如何评价古诗词思想内容和观点重点难点梳理“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属于《考试大纲》“古代诗文阅读”、“鉴赏评价”中“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方面的内容。

能力层级为E级。

“评价”的辞典义是“评定价值高低”。

用于古诗鉴赏中,即评判诗歌的意义,包括内容积极还是消极,感情向上还是低沉,格调高雅还是平庸等。

从近年来高考情况来看,“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题通常要求考生回答的是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体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之类的问题,因此可以说,真正意义的“古诗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评价”题在近年高考中非常鲜见——因为“评价”题一般要求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即要求鉴赏者用自己的话来评点诗歌的高下优劣,而上述类型的设题都属于“是什么”的问题。

金题透视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8年高考江苏卷)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解析】这是一首“怀古”诗,写的是登上金陵(南京)凤凰台上的所见所感。

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是对历史的感慨——理解此句,须抓住蕴含着李白独特历史感喟的“埋幽径、成古丘”等关键词语;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则是对现实之景的描绘。

古今对比,抒发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参考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8年高考全国卷I)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完美整理版)

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诗歌鉴赏指导1026 1613: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语文新高考博客整理)角度设问示例答题步骤答题范式考题直击参考答案修辞手法1.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2.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①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②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③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公式】表现手法赏析的表述:具体手法+作用术语+诗句内容+表达情感野夕答孙郎擢何逊山中气色满,墟上生烟露。

杳杳星出云,啾啾雀隐树。

虚信无宾客,幽居乏欢趣。

思君意不穷,长如流水注。

(2008·四川卷延考区)这首诗表现出诗人什么样的心情?末句中的“流水”比喻什么?表现出诗人因“幽居”、“无宾客”而“乏欢趣”的心情。

诗人末句中用“流水”来比喻对朋友的一种连绵不断的思念之情。

诗作简要赏析。

描写手法1.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简要析。

2.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3.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①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②后相关诗句简要解说;③再作用分析(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2)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

【公式】同上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2014·全国卷Ⅰ)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2014—2015年复习专题训练:古代诗歌鉴赏(学生版)(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2014—2015年复习专题训练:古代诗歌鉴赏(学生版)(完美整理版)

2014—2015年复习专题训练:古代诗歌鉴赏(学生版)诗歌鉴赏指导0903 15462014—2015年复习专题训练:古代诗歌鉴赏训练一鉴赏形象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邹明府游灵武①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释】①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释】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考冲刺古典诗歌鉴赏系列二:表达技巧(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考冲刺古典诗歌鉴赏系列二:表达技巧(完美整理版)

高考冲刺古典诗歌鉴赏系列二:表达技巧诗歌鉴赏指导1102 1501:高考冲刺古典诗歌鉴赏系列二:表达技巧河北省三河市第一中学语文组黄志芳一、考纲解读考纲要求,能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考查考生的鉴赏评价能力,是高考诗歌鉴赏的常考题目。

2014年高考17套试卷有11套考查了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2014年高考14套试卷有5套考查了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

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二、常识整合:常见表达技巧:①表达方式:描写、抒情、叙述、议论四种表达方式。

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②描写技巧:动静、虚实、点面、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远近高低不同角度、多种感官相、烘托、渲染、细节描写、白描等。

可使用各种修辞。

③抒情技巧: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事抒情、借古讽今等。

可使用各种修辞。

④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借代、对偶、反复、双关、设问、反问、通感、对比、衬托等。

⑤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欲扬先抑、伏笔铺垫、承上启下、以景结情、卒章显志、结构对比、首尾照应等。

三、考点突破(一)设问方式梳理诗中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请赏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某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从某手法的角度赏析某联。

(二)基本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

)(三)方法总结及运用示范答好表达技巧题需要注意:①注意审题,看清题干要求。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讲义(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讲义(完美整理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讲义诗歌鉴赏指导0416 1540: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讲义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2、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1、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示范讲授,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消除对诗歌鉴赏的神秘感,增强诗歌鉴赏兴趣。

2、讨论法。

刚开始进行诗歌鉴赏,会有一定难度,组织有效地讨论,会激活学生的思维。

3、练习法。

通过一些经典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规律。

课时安排:课时。

课堂类型:复习课。

教学步骤第一讲:诗词鉴赏总起课一、明《考纲》知考点统观全局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古诗更是文学艺术的瑰宝。

经常阅读古诗不但可以让我们认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

而它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使同学们在今年6月的高考中轻松拿到那本该属于你的8分(2006年有很多省份高考诗歌鉴赏题赋分已升至8分)。

1、《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总体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能力层级E。

2、《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阐释: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②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③分析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⑤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一、形象既可以是人物形象,也可以是景象,或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事物。

(一)、人物形象: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二)、景象:景观场景一般有:景象描写,场景描写,色彩描写等等。

(三)、某些事物:古典诗词中常描写的形象有:蝉、鹰、雁、松、梅、竹、马等。

二、语言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等,主要目的是符合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背重点(部编新高考版) 识记七 古诗词常见意象解读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背重点(部编新高考版)  识记七 古诗词常见意象解读

识记七古诗词常见意象解读杜鹃也叫子规。

古代传说中,蜀王杜宇(即望帝)禅位后隐居山林,不幸国亡身死,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于是古诗词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

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寒蝉秋后的蝉已活不了多久,一番秋雨之后,便剩下几声凄凉的哀鸣,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凄楚悲凉的同义词。

如柳永《雨霖铃》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就营造了一种悲凉的离愁别绪。

鸿雁雁在秋天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大雁抒情,寄寓浓浓的乡愁。

如赵嘏《长安秋望》:“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也有以鸿雁代指书信的。

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只青鸟,一只先遣为信使,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跟随西王母,并服侍在西王母身旁。

后来用青鸟指代传书的信使。

如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乌鸦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它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蟋蟀古人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客远思归等联系了起来。

如杜甫《官亭夕坐戏简颜十少府》:“客愁连蟋蟀,亭古带蒹葭。

”燕子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如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如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猿猴其啼声为哀伤、凄厉的象征,如郦道元《三峡》:“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鹧鸪鹧鸪的叫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芭蕉常与孤独忧愁、离情别绪相联系。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1(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1(完美整理版)

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1基础知识0505 0655古文部分1 劝学《荀子》荀况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刘向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古代诗歌鉴赏的规范答题(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古代诗歌鉴赏的规范答题(完美整理版)

古代诗歌鉴赏的规范答题诗歌鉴赏指导1217 2101:古代诗歌鉴赏的规范答题(一)答题的要求1.符合题目的要求解答古代诗歌鉴赏题,一定要符合题目的要求。

就2003年全国高考古诗鉴赏题,有一考生这样作答:我认为“咽”和“冷”,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描写出了泉水从石头上流过的声音,给人一种清幽恬静的感觉,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路过香积寺所领悟到的这股自然美景的喜悦的心情。

解题的要求是:“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但是,此答案只分析了“咽”,将“冷”置于不顾,又没有结合全诗的意境分析其妙处。

这一解答就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2.符合诗歌鉴赏的要求诗歌鉴赏虽说是开放型试题,但也要求符合诗歌鉴赏的要求。

请看下面的答案答案一:分别是“危”和“青”字。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说明了香积寺的偏僻,无人知,快没人继承这所寺庙,突出了“危”字。

而“薄暮空潭曲,安禅制屠龙”体现了“青”字,在此环境下,来制“毒龙”,突出了“青”字。

此答案与文本不符。

诗眼错,分析错,无意境。

答案二:分别是“咽”和“冷”。

经过香积寺写了所看到的一派景象,尤其突出第三联中的描写景物的凄惨、阴凉,从中写出了当时一种对世俗欲念的不满情绪,突出世态阴凉、冷漠与无情。

分析欠准确,意境不准确。

答案三:分别是“咽”和“冷”。

本诗写出了诗人经过香积寺的所见、所闻、所感,“泉声咽危石”,一个“咽”字,突出了香积寺的静,泉声动听;“月色冷青松”,“冷”字用得精妙,显得青松的苍劲、挺拔,从而更突出寺的冷峻。

无意境,分析欠准确。

答案四:第三联上下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咽”和“冷”。

作为山水田园诗派,其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本诗则向世人描绘一幅幽静恬然过香积寺的游景,全诗突出一个静字,而咽冷将泉声月色动静结合,同时照应前后联。

诗歌鉴赏,应结合原诗的语言,不能架空分析。

此答案没有结合原诗语言进行具体分析。

答案五:分别是“咽”和“冷”。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理请古诗的层次结构(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理请古诗的层次结构(完美整理版)

理请古诗的层次结构诗歌鉴赏指导1130 1325:理请古诗的层次结构诗歌也和散文一样,有其创作章法,讲究层次结构。

古诗的层次结构,主是从诗歌的景(境)与情、事与情、事与志、景(境)与人、时间与空间等角度来考虑。

1 .景与情的关系:抒情是诗歌的主要功能。

诗人一般要通过写景来创设“情”的根基,否则这个“情”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我们来看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首干谒诗前两句紧扣一”湖”字写景,为后面的“欲济”和“羡鱼”作铺垫。

“欲济”即想渡过湖到达对岸,蕴含有想出仕之意;“羡鱼”即蕴含有羡慕功名之意。

这首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前面所写之景是后面所抒之情的基础。

没有前面的景,就无法抒发后面的情。

再看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 ?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共有五句,前四句都是写景,末尾一句是抒情。

当然,前四句写景的文字里面也隐含有末尾一句所抒发的情。

2 .事与情的关系:有些诗歌是先叙事,再从所叙之事中引出“情”来。

例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里前两句写自己“欲行”时友人汪伦送别之“事”,后两句抒发汪伦与自己的深厚情谊。

后面的“情”是从前面的“事”引出的。

再看李白的《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这首旧题乐府诗前两句是叙事:在长安的月夜中,家家户户都在忙着为远在边关的征人赶制寒衣而做准备,后四句抒发了家人对征夫的无比思念。

而前面的“月”和“捣衣”则已暗寓了后四句的“情”。

3 .事与志的关系:古人写诗,往往前一部分叙事(可以看做是广义的“境”),后一部分言志。

例如宋末刘克庄的词《玉楼春 ? 戏林推》: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诗词中常见的典故和意象(2)(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诗词中常见的典故和意象(2)(完美整理版)

诗词中常见的典故和意象(2)基础知识0423 1128诗词中常见的典故和意象Q、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Q、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Q、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Q、青梅竹马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Q、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

南唐中主李王景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

Q、青鸾《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

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

如李商隐《无题》:“彭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Q、青眼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讨厌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露出眼白,表示轻视或憎恨。

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

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

杜甫《短歌行》:“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学法学案(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学法学案(完美整理版)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学法学案博文收藏0626 1502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学法学案教学目标1、在例析与解题训练中,学会鉴赏古典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学会以“行话”规范表述鉴赏题。

教学过程与内容(一)主观型阅读(二)客观型阅读(一)主观型阅读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1、诗歌的“形象”(1)人物形象:a.诗人的形象(或抒情的主人公)b.特定人物形象。

(2)蕴含某种品质或思想人的象(意象)2、诗歌塑造人物的方法(1)细节刻画法。

(2)烘托渲染法。

(3)对比衬托法。

(4)比兴牵引法。

(5)抒情寄托法。

3、诗歌“语言”意象语言:如“松、竹、梅、菊”等。

(2)情感语言:如“悲、喜、孤”等。

(3)象征语言。

(4)特定称谓语言:如“秋水”(眼睛)、“鸿雁”(书信)等。

4、语言风格①平淡②工丽③直率④委婉⑤自然⑥清幽⑦雄奇⑧奔放⑨悲慨⑩洗练沉郁5、语言结构①叠词②倒装③意象罗列6、语言效果①为形象服务②为主题服务③为意境服务7、表现手法:①记叙、议论、抒情、描写②衬托(烘托)、正侧、白描、虚实、扬抑③平仄、讽喻、用典、含蓄、互文、迫感、色彩、明暗、动静、远近、声寂、高低、大小、点面、哀乐、情景、铺垫、情理、悬念。

卒章显志、承上启下、过渡呼应、画龙点睛、发人深省、开门见山、耐人寻味。

8、描写手法:①渲染②烘托③白描④动静⑤虚实⑥扬抑9、修辞手法:①夸张②拟人③对比④比喻⑤排比⑥移用⑦通感⑧对仗⑨衬托⑩设问(反问)10、炼字与诗眼诗眼、词眼、句眼,是对诗歌创作中炼字(练句)所作的理论概括。

炼字不单是炼声、炼形,同时也炼意。

(一)炼字的一般规律:①五言炼第二、三或第五个字。

②七言炼第二、五中第七个字。

(二)炼字的种类:①炼数量词。

②炼形容词。

③炼动词。

④炼虚词。

(三)诗眼、词眼、句眼、文眼。

“炼字”就是重视字句的锤炼,字工句警。

“诗眼”就是诗句的关键处。

在诗词的关键处,一个妙煞的字眼,可以有声有色,极致入微,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甚至可以营造出一种意境“文眼”能揭全文之首,或在篇首,中在篇中,或在篇末。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谈古代诗歌鉴赏技巧(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谈古代诗歌鉴赏技巧(完美整理版)

谈古代诗歌鉴赏技巧诗歌鉴赏指导0317 0716:对古代诗歌阅读的“鉴赏评价”,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提出了两点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

由此可知,高考是通过以下两条思路来进行考查的:语言→形象→思想内容→观点态度语言→表达技巧据此,我们介绍鉴赏诗歌的四大技巧:技巧一:品味语言,推敲词句1.体会语言的风格特色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清新,有的古朴。

人称李白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便是一种清新美。

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

有的诗语言明朗,直露平实,有的却含蓄蕴藉,言此意彼。

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

还有幽默、典雅等等。

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

[经典试题]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2005年全国卷Ⅱ)邯郸冬至①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 ①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解题思路]白居易被称为“大众诗人”。

白诗语言风格,考生在高中语文教材中了解得比较多。

高中语文第五册(人教版,2001年12月第2版)第149页比较杜甫和白居易诗歌风格异同中有“白诗明快浅显,立意巧妙”的内容;第152页《唐诗简介》中有“在艺术表现上,白居易主张要写得通俗易懂”的话。

[参考答案]① 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

2.分析积极修辞手法古代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借代、设问、反问、反语、双关、反复等。

如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用的就是双关;李煜《虞美人》最后两句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里先用设问,后用比喻,两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形象地写出了绵长久远的愁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意象归纳——借朋友的智慧未0423 0908:古代诗歌意象总汇一、草木类1、柳:⊙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例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该诗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例2: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折柳赠别的习俗在唐时最盛,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

例3: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例4:周邦彦《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例5:《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柳这一特殊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

★像“柳”这样的意象,中国古典诗歌中还有许多。

这些事物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赋予了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

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挺拔”的性格,“竹”则赋予“刚正有节”的节操,“梅”则赋予它“傲霜斗雪”的风骨,“水仙”则是“冰清玉洁”的象征,“杜鹃”则代表一种悲剧氛围。

鉴赏古代诗歌需要了解这些事物特有的文化内涵。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附:“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2、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历览前代诗词,“梅花”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1)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例1: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例2: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2)凌寒不屈的顽强例1:卢梅坡《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可见,梅之傲骨,同时它还担当了春的使者。

例2:张谓《早梅》诗云:“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春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许浑《早梅》亦云:“素艳雪凝树。

”寒梅花发,似玉如雪,“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例3: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纵然青女要下霜来摧折梅花,但过早开放的梅花依然是亭亭玉立,花容清丽,足见其傲骨。

例4:杨亿《少年游》的上片“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

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

”在雪里寻梅,从梅花处得到春的讯息。

诗人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把梅的傲雪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开放在雪中的梅花,不仅色白如雪,清峻高雅,还是春的使者,传递温情的驿使!(3)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鲁迅先生曾精辟地用梅花作比:“中国真同梅树一样,看它衰老腐朽到不成一个样子,一忽儿挺生一两条新梢,又回复到繁花密缀,绿叶葱茏的景象了。

”他还请人为他篆刻“只有梅花是知己”的石印,抒发自己的高洁情操。

可见,梅花在中国文人眼中是不同于其它花卉的,它的高洁更是与众不同。

例1:南朝鲍照的《梅花落》:“庭中有杂树,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落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这里诗人笔下的梅是节操高尚的旷达贤士。

通过对耐寒梅花与软弱动摇杂树的对比,表达了对节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视和对旷达贤士的赞扬。

例2:元代贯云石的《双调.清江引咏梅(其一)》:“南枝夜来先破蕊,泄漏春消息。

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

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他笔下的梅花不招蜂惹蝶,孤高纯洁。

例3:隋朝宫女侯夫人《春日看梅花(其二)》:“香清寒艳好,谁惜是天真。

玉梅谢后阳和至,散与群芳自在春。

”这“天真”二字既是诗人对梅花的高度评价,亦是诗人的自评。

是孤芳自赏的佳人,同是天真,诗人与玉梅便是化而为一成高洁形象了。

例4: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满庭芳》的结句:“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赞美了一种饱经苦难折磨之后,仍孤高自傲,岁人生存在信心的高尚的精神品格。

例5: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例6: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从以上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历代文人墨客对于梅花的高洁、孤芳自赏是肯定的,也是有其作为人生追求的价值所在的。

(4)隐者高士的象征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并受道家逍遥哲学的影响,于是寄情于山林风物,渴望清净无争的生活,梅花也便有了隐者高士的意象。

例1:张可久《越调.天净沙鲁卿庵中》:“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

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

”诗人将我们带入渺无人迹的深幽境地,但秋高气爽,何来“探梅”之说,其实这“梅”便是如梅之高洁隐士——鲁卿。

以梅比隐者,隐者亦是梅。

例2:萧德藻《古梅(其二)》:“百千年藓著枯树,三两点春供老枝。

绝壁笛声那得到,只愁斜日冻蜂知。

”笔下的古梅树花极少,但还是怕被冬日黄昏的蜜蜂知道,淡泊宁静的生活被破坏,借梅自咏,以明终隐着志。

例3:方岳《梦寻梅》:“野经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

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

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

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

”诗一开始就推出一个幽雅僻静的背景,曲径通阴者之家,这是诗人理想的生活。

所谓“寻梅”,亦莫不是寻隐逸。

例4:周密《疏影梅影》中词句:“记梦回,纸帐残灯,瘦倚数枝清绝。

”宋人制造梅花纸帐,隐士好用,灯已烧残,正照纸帐上的几枝梅花瘦影上。

这样的清幽生活也只堪隐者所享。

(5)清冷淡雅的美人梅花自古便有“霜雪美人”的意象,柳宗元《龙城录》中记载梅花传说,隋开皇中赵师雄于寒冬时节在罗浮山中见一淡妆素服的美人,此女便是梅花所化。

于是,后世常以梅花比美人,不仅因为它本身具有美人姿态,还因为它有清冷淡雅的美。

例1:张雨《中吕.喜春来》:“泰定三年丙寅岁除夜玉山舟中赋:江梅的的依茅舍,石濑溅溅漱玉沙,瓦瓯蓬底送年华。

问暮鸦,何处阿戎家。

”诗中“的的”二字形容梅花在暮色中仍显得鲜明耀眼,把灰黄的茅舍也辉映得富有了神气。

“的”在古代亦指女子脸上装饰的红点,《释名.释首饰》云:“以丹注面曰的。

”傅成《镜赋》亦云:“点双的以发姿。

”可见,梅花如美人颊上的艳艳红点,益发增添了梅花的美艳。

例2:张可久《黄钟.人月圆雪中游虎丘》中云:“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倚阑干。

”诗中“真真”指美女的容貌,见于《太平广记.画工》所载一张神画上的美女,名叫真真。

例3:武元衡《赠道者》:“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

若到越溪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

”诗中“麻衣如雪”化用了《诗经.曹风.蜉蝣》中的句子,这里借用来描画女子所穿的一身雪白衣裳。

在形容了女子的衣着后,诗人又以高雅素洁的白梅来比拟女子的体态、风韵,可谓传神。

例4:苏轼《定风波红梅》:“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

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余孤瘦雪霜姿。

”这是词的上片,开始便以拟人手法,花似美人,美人似花,饶有情致。

因“迟”开而与桃杏同放。

梅花生就冰清玉洁之姿,怎合姹紫嫣红之群?所以“乔装改扮”,尽显美姿丰神。

例5:姜夔《疏影》:“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写王昭君的月夜归魂,给梅花形象增添了血肉。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化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这位佳人,正是诗人理想中的艺术形象。

(其实,本词共五个典故,五位女性,此处仅以二者为例)(6)传递情感与祝福的媒介梅花在成为春之使的同时,也成了传递友情的工具。

例1:南朝陆凯《赠范晔》:“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折梅花寄赠友人,正是借以表达自己以梅花自许,亦一梅花许人,对于友人具有梅花一样品格的赞赏;同时也含有对友人的慰藉之情,预示不久的将来春天也将到北方。

自己对友人的感情也像梅花,虽遭严寒而不凋谢。

颇有一种友情坚贞,与友为善的意味在其中。

折梅代书亦是诗人高雅情操的表现。

例2:南朝民歌《西洲曲》:“忆梅下西洲,者梅寄江北。

”从此,“梅花使”便成了驿使的美称,而“梅驿”成了驿所的雅称;“梅花约”是指与好友的约会。

例3:王安石《梅花》:“驿使何时发,凭君寄一枝。

”《和史诚这谢送张明叔梅台三种梅花》:“殷勤手折遥相赠,不欲花前独举觞。

”继承了这一意象,梅花成为传达友情的信物。

折梅寄友后又逐渐代表一种情绪,诗人看到梅花就不由得想起远方的朋友。

例4:苏轼《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岭北霜枝最多忍,忍寒留待使君来。

”张舜民:“为岭北客飘流远,偷报东君信息回。

香气轻于新酿熟,襟怀重似故人来。

舟中莫问无兼有,急急呼儿觅酒杯。

”也有抒发对友人情人的相思之情。

例5:朱松《饮梅花下赠客》:“且当醉倒此花前,犹胜相似寄愁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