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之官职官制 课件 (共45张PPT)

合集下载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古代官职++课件40张 (1)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古代官职++课件40张 (1)

知识链接
6.学士 √7.上卿 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 卿”。如: “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知识链接
6.学士 7.上卿 √8.大将军 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 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
知识链接
6.学士 7.上卿 8.大将军 √9.参知政事 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 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 曾任此职。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 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
,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知识点拨
1.武官 一般称呼为将军、尉、将、司马、节度使、掌书记、参谋、参军等。 如:中郎将、赞军校尉、车骑将军等。 2.中央文官 一般称呼为大夫、侍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 如:谏议大夫、御史大夫、侍郎、秘书郎、翰林待诏(侍从)等。 3.地方文职 太守、刺史、长史、别驾、黜陟使、知州、知府、令等。
(2)谪:被罚流放或降职。☆
【补充】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3)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4)罢、免:罢黜、免去官职。☆
(5)黜,废:废弃不用。☆
(6)去:解除职务。☆
知识链接
1.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2.表示调动官职的词语 3.表示兼职、代理的词语 4.表示降职、罢免的词语 √5.常与官职搭配使用的词语 一些不表示官职的变动,但常常与官职结合在一起使用的词语,可灵 活翻译为“执掌、主持”。如: (1)知: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 (2)行:迁左丞,行徐州事。 (3)主: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主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官职》 课件 (60张PPT)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官职》 课件 (60张PPT)
官 中

职 古

制 文
化 常
度 识

第一课时
目 叁 贰 壹
课 堂 检
常 见 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ONTENTS
央 官




(1)(18·全国卷Ⅲ)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是官的通称,如令尹、府尹、京兆尹等。 而不是知府的简称。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地位相当于其他诸侯国的百官之首— —相。 (2)(18·全国卷Ⅲ)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职位不高,但对帝王的影响很大。 (3)(18·全国卷Ⅲ)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4)(17·全国卷Ⅰ)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
,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
宠而无实职。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
师,
,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贰 常见官职
常见官名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 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其二,古代称太子少 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
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
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
学士。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如《廉颇蔺相

古代文化常识之官职 PPT

古代文化常识之官职 PPT
• 贬:降职。 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
•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 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 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 窜:放逐,贬官。 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俞《进学解》)
古代文化常识之官职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官职
➢考点阐释
文化常识的考查,是2015年新增题 型,从题目考查的内容来看,考查 重点侧重于古代常见的文化常识, 比如,官职的名称、职责及升迁, 字、号、谥号等名词称谓,吉凶等 礼仪制度。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传 统文化的热爱。 2、积累古代文化常识,提高学生对文 言阅读理解的能力。
【尚书】 国家部委的部长
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 隋、唐后确定六部为吏、户、 礼、兵、刑、工,各部以尚 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吏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户部尚书: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 礼部尚书:主管礼仪、祭祀、学校、科 举和外事活动。 兵部尚书:统管全国军事。 刑部尚书: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 工部尚书:掌管全国屯田、水利、土木、 工程、交通等。
察举及选举,是一种由 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
四、铨选
唐五品以上皇帝钦命,六品以下除 员外郎、御史、供奉官,余者文官 从吏部、武官从兵部选补官缺,凡 及第、捐纳、原官起复皆在其列。
五、入幕:
幕宾(或称幕友),被主官延 聘入官衙或营辕,以其学识经 验佐助主官,称为入幕。凡入 幕,出众者将被推荐为正式官 员。
张继阅后大悦,和诗一首。
一曲菱歌敌万金。
三、征辟制和察举制
征辟,是中国汉代 擢用人才的一种制 度,主要包括皇帝 征聘和公府、州郡 辟除两种方式,皇 帝征召称"征",官府 征召称"辟"。 征辟制是汉武帝时 开始推行的一种自 上而下选拔官吏制 度。

《文学常识之官职》课件

《文学常识之官职》课件
影响。
官职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官职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一定的意 义,它不仅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组 成部分,也是社会地位和荣誉的象征 。
官职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它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 重要的保障。
现代社会的官职制度在很大程度上继 承了古代官职的传统,如公务员制度 、职称评定等。
官职在当代社会的应用与价值
郡守
负责一郡的行政事务。
县令
负责一县的行政事务,管理户籍、赋税等。
乡长
负责一乡的行政事务,管理户籍、赋税等。
其他重要官职名称与职责
郎中
主簿
宫廷内官员,负责皇帝的生活服务。
负责文书工作,管理档案、文件等。
侍郎
宫廷内官员,负责皇帝的侍卫工作。
PART 04
古代官职在文学作品中的 表现
REPORTING
官员选拔
通过科举、荐举、恩荫 等方式选拔官员。
官职的等级制度
01
02
03
九品中正制
将官员分为九个等级,每 个等级都有相应的官职和 俸禄。
秩禄制度
根据官员等级确定俸禄的 多少和待遇的高低。
品级制度
将官员分为不同的品级, 品级越高,地位越高。
官职等级的标志与象征
官服
不同品级的官员穿着不同颜色和 图案的官服。
官职在戏剧中的表现
戏剧中官职通常作为人物身份的标志 ,突显人物的社会地位和角色特点。
官职在戏剧中有时作为情节冲突的焦 点,增加剧情的紧张感和戏剧性。
戏剧中通过官职的设定和变化,反映 当时社会的政治斗争和权力争夺。
戏剧中对官职的描绘有助于观众理解 人物性格和行为动机,增强作品的观 赏性和艺术价值。
PART 05

文化常识之官职官制课件(共45张PPT)

文化常识之官职官制课件(共45张PPT)
长兼省(市)军区司令员。(后刺使荣举臣 秀才。)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 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
【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 最高行政长官。相 当于现在的市长。(及郡 下,诣太守,说如此。)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 队、督捕盗贼等事务。
8、《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9、《孔雀东南飞》:“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
【丞相】
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 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简称 “相”。相当于现在国务院总理。自从 战国时期设立丞相,一直到明太祖废除 丞相制度,时间跨度长达一千六百年之 久。
【尚书】 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唐后确定六部为吏、
【主薄】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 户籍局长。
(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
【押司】宋官署名吏(低级公职人员)员职称。经办 案牍等事。
口 诀
视事:任职。 下车:官吏初到任。 解褐:脱去粗布衣服, 喻入任为官。
二、古代官职
1.常见的官职爵位名 【皇帝】 这可是最常用的名词之一了,这两年播放了多少 描写皇帝的电视剧呀!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原来,秦 王嬴政统一六国之后,王绾、李斯等根据传说中的三皇的 名称,上尊号为秦皇。嬴政决定兼采帝号,称为皇帝,意 思是他的功德可以和"三皇五帝"相提并论。从此,历代封 建君主都称皇帝,俗称皇上。 【太上皇】 秦始皇追尊称他的父亲庄襄王为太上皇;汉高 祖刘邦尊称他的父亲太公为太上皇,也尊称为"上皇"。历 代皇帝未死时即传位于太子,也就自称太上皇。 【驸马】 驸马最早只是一个官职,汉代武帝时设置驸马都 尉,意思是掌副车之马,原为近侍官的一种,多由宗室及 外戚、诸公主的子孙充任。魏晋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加 此称号,简称为驸马,但并不是实际的官职,清代时则称 为"额附"。

古代文化常识之官职资料讲解共61页PPT

古代文化常识之官职资料讲解共61页PPT
古代文化常识之官职资料讲解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பைடு நூலகம்

古代文化常识之科举官职介绍课件48张

古代文化常识之科举官职介绍课件48张

中国文化常识之
精编优质课PPT古代文化常识之 科举官职介绍 课件48张(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一)科举制度的概念
科举制,即隋以后各封建王朝设科考 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分科取士而得名。 明清形成了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 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 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乡试(秋闱)
会试(春闱)
殿试
省城
京城贡院(礼部) 皇宫(宫殿)
朝廷特派官员
钦差大臣
皇帝
生员及监生
举人
贡士
举人
贡士
进士
子、卯、午、酉年八月, 乡试次年三月, 会试同年四月
桂榜
杏榜
金榜
解元
会元
状元


榜眼


探花
精编优质课PPT古代文化常识之 科举官职介绍 课件48张(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古代文化常识之 科举官职介绍 课件48张(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古代学校 【校】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 的场所。 【庠xiáng】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序】周代学校的名称。《孟子•;滕文公》:“设为庠序学校以 教之。”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 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 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 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 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张衡传》:“因入京师,观太学。” 《送东阳马生序》:“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职官制度共63页PPT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职官制度共63页PPT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职官制度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培训资料中国文化概论课件--职官制度.ppt

培训资料中国文化概论课件--职官制度.ppt
达鲁花赤是蒙古语,意为“掌印者、长官”。 在元朝的各级地方政府里面,均设有达鲁花 赤一职,掌握地方行政和军事实权,是地方 各级的最高长官。中央政府也有某些部门设 置达鲁花赤官职。达鲁花赤一般必须由蒙古 人或色目人担任。 明朝以后,达鲁花赤官职 被废除。
❖ 刑部掌律令、刑法、徒隶及按复谳禁之政,下辖刑 部、都官、比部、司部四司;
❖ 工部掌山泽、屯田、营建与工匠之政,下辖工部、屯田、虞部、水部四司。精品7精品8
❖ 宋朝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之任, 参知政事为副相,总揆行政;又设枢密院掌 军事,转运使司、铁盐使司、度支使司等三 司掌财政,形成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立 的局面,宰相的权力大大削弱。
❖ 汉代杜周在办案时 “ 不循三尺法, 专以人主 意指为狱” ,扬言: “ 三尺安出哉? 前主所是 著为律, 后主所是疏为令, 当时为是, 何古之 法! ” 因此得到汉武❖ 秦时地方机构实行郡县制。郡的行政长官为 “守”;主军事的为“尉”;掌监察的为 “监御史”,简称为“监”。一郡辖若干县, 大县的长官称“令”,小县的长官称“长”, 各有尉掌治安工作。郡守及县令、长之下都 有丞。东汉魏南北朝时期实行县令、郡守议政王大臣会议共同议政。 雍正年间设“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 始为临时机构,后成为由皇帝直接控制下处 理❖ 1、御史制 ❖ 2、台院制 ❖ 3、都察院制 ❖ 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 ❖ 各级监察机构形成单线垂直的相对独立体系。 ❖ 监察官员权察区,后变为行政区,形 成道、州、县三级。
❖ 宋的地方行政是县、州、路三级。每路有转 运司,长官为转运使、副史、判官,职责为 监察吏治,收纳赋税,送至中央。
❖ 元代行省之下有路、府(州)、县三级。各 地另设达鲁花赤。
❖ 明代地方行政基本上是省、府、县三级。省 的长官为左、右布政使,府的长官为知府, 县的长官为知县。 清承明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之古代官职+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之古代官职+课件

“三省六部” (隋朝建立,
起草政令 审核政令 执行政令
沿用至清末)
(1)吏部:掌管中国文职官吏的任免、考课、 勋封等事。
(2)户部:掌管中国户口、土地、赋税、钱粮、 财政收支等事。
(3)礼部:掌管礼仪、祭祀、外交、科举、学 校等事;
(4)兵部:掌管军队、武官选用及军事行政、 车马驿站;
(5)刑部:掌管刑罚、审核案件; (6)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 水利、交通等事。
一、漫漫为官路
漫漫为官路线图
升职 复职 降职
任命
调任 罢免 退休
入仕
入 得举 登第 察举 引 起
仕 荫补

拜除 知
命 下车 行就

拔擢
(进)
职 风裁 能(美)声


京官外调、外放遭贬


· 平
兼职

罢 免 罢黜夺去免职
退 休
二、在何处当官?




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令 中书
尚书

令 门下
侍 中
三、都当什么官?
汉代常见:执金吾
唐代常见
节度使
宋代常见
明清常见:
官 职

文化常识--官职共47页

文化常识--官职共47页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文化常识--官职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士】 在古代学士不是指学位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 官名。魏、晋时征文学之士,主管典礼、编纂、撰述等 事务,通称学士。因所属机关不同,职权各异。有主管 撰述的,如北齐文林馆学士,唐代的集贤院学士等;有 专为皇帝侍讲、侍读的,还有草拟奏令、参与机密的。 宋代的观文殿、资政殿、端明殿学士与大学士是专门为 那些需要礼遇的大臣或文学之士而设,全时虚衔,而明、 清两代的殿阁学士实际上掌治着宰相的职权,这是历代 地位最高的"学士"了。
上卿
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 谓“上卿”
军机大 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

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
参知政 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

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范仲淹、欧阳修、
御史 枢密使
左徒 太尉 士大夫 太史
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相当于现在各国家部委的部长。
吏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 人事部长。 户部尚书: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相当于 财政部长。 礼部尚书:主管礼仪、祭祀、学校、科举和外事 活动。相当于中央宣传部部长兼外交、教育、文 化部长。 兵部尚书:统管全国军事。相当于军委副主席兼 国防部长。 刑部尚书: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相当于现在的 最高人民法院院 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
政 治方向 。团组 织使我 健康成 长,使我 正确认 识世界 观、人 生观、价值观, 也 使 我 明 白 了作为 一名共 青团员 ,应该坚 持与时 俱进,认 真履行 团员义 务,发 挥团员 模 范 作 用 ,提 高个人 思想素 质,为以 后成为 一个社 会上优 秀的人 才而努 力,为 全面建
•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 严密的中央官制。它初创于隋朝,完善于唐 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 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 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 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 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 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各 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做过一些有利于加强君主 专制的调整和补充。
长兼省(市)军区司令员。(后刺使荣举臣 秀才。)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 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
【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 最高行政长官。相 当于现在的市长。(及郡 下,诣太守,说如此。)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 队、督捕盗贼等事务。
• 1、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事务,是 皇帝的助手。
• 2、太尉,最高军政长官,负责管理全国 军事事务,掌握军权,战时听从皇帝的命 令,可凭皇帝的符节调动军队。
• 3、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记事、监察,其 地位相当于副丞相,地位低于丞相和太尉, 丞相和太尉品秩为一万石,御史大夫品秩 为二千石。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奏章, 监察文武百官。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 侍御史,弹劾中央和皇宫一切事;监御史, 中央派到地方各郡负责监督郡守的御史。
【参军】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隋唐以后 逐渐成为地方官员, 如杜甫曾任华州司功 参军,白居易曾任京兆府参军。
【司马】
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 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 军赋的副官。隋唐时是州郡 太守(刺史)的属官。(座中 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 湿。)
【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相当于省长。 【知州】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市长。 【知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 【刺史】州郡最高军政长官。相当于省(市)
光禄勋、卫尉、廷尉、太仆、大鸿胪、 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官职。
三公:
周时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 西汉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 御使大夫(大司空)为三公。
到东汉时,名称有所改变,指太尉、 司徒、司马。
三公又叫"三司",共同负责军政事务。
古代官职
1、《课蜀本相官》:职“猜丞猜相看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2、《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3、《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4、《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5、《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 陷害,了一场官司。”
6、《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 公。”
7、《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 良死 节之 臣。”
【主薄】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 户籍局长。
(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
【押司】宋官署名吏(低级公职人员)员职称。经办 案牍等事。
口 诀
视事:任职。 下车:官吏初到任。 解褐:脱去粗布衣服, 喻入任为官。
二、古代官职
1.常见的官职爵位名 【皇帝】 这可是最常用的名词之一了,这两年播放了多少 描写皇帝的电视剧呀!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原来,秦 王嬴政统一六国之后,王绾、李斯等根据传说中的三皇的 名称,上尊号为秦皇。嬴政决定兼采帝号,称为皇帝,意 思是他的功德可以和"三皇五帝"相提并论。从此,历代封 建君主都称皇帝,俗称皇上。 【太上皇】 秦始皇追尊称他的父亲庄襄王为太上皇;汉高 祖刘邦尊称他的父亲太公为太上皇,也尊称为"上皇"。历 代皇帝未死时即传位于太子,也就自称太上皇。 【驸马】 驸马最早只是一个官职,汉代武帝时设置驸马都 尉,意思是掌副车之马,原为近侍官的一种,多由宗室及 外戚、诸公主的子孙充任。魏晋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加 此称号,简称为驸马,但并不是实际的官职,清代时则称 为"额附"。
官职官制
宰相 封建时代对君主负责的人称为宰相,其位置大致相当于今
天的"总理"或"首相"
学士 文学之士,主管典礼、编纂、撰述等事务
博士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太师
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 三师”
尚书 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
设 学 习 型 社 会而奋 斗。现 将我的 基本情 况汇报 如下: 在 思 想 上 :首 先,端正 思想,提 高思 想觉悟 水平。 发挥共 青团员 的模范 带头作 用,积极 参 与 学 校 组 织的各 项活动 ,在活动 中学习 ,在活动 中实践 ,做到 学以致 用。按 时缴纳
团 费 ,不 拖 后 腿,争取 为团的 事业贡 献自己 的微薄 之力。 其 次 ,认 真 遵 守学校 各种规 章制度 ,不参加 非法组 织,敢 于同不 良习气 做斗争 。认真 学 习 《 团 的 章程》 ,自觉履 行团员 义务,执 行团的 决议,遵 守团 的纪律 ,完成团 组织交
【太医】周官中设医师,主管医务政令。秦、汉两代设太 医令丞。汉代初期属太常寺,后来改属少府。魏、晋南北朝 时相沿设置。隋代设置太医署,宋代改称太医局,元代又改 为太医院,明清两代不变,其职责都没有大的变化。后世泛 指皇帝的医生为太医或御医,把他“卫生部长”的职权反而 忘记了。
【太师】 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 “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 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 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 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 “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 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 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 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
长史 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
侍郎
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 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
【太尉】
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 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 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 一级武官。(高俅)
【都尉】
职位次于将军的 武官。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 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 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唐后侍郎为各部尚 书的副职。
【长史】秦时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两汉后 成为将军的幕僚之长。
【大将军】 先秦、西汉
时是将军的最高 称号。如汉高祖 以韩信为大将军, 汉武帝以卫青为 大将军。魏晋以 后渐成虚衔而无 实职。明清两代 于战争时才设大 将军官职,战后 即废除。
【御史】
原来是负责记 录的史官、秘书 官。秦以后置御 史大夫,主管弹 劾、纠察官员过 失诸事。韩愈曾 任监察御史。(乌
台诗案---何正臣)
给的任务。 在 学 习 上 :我 不为学 习而学 习,更不 为考试 而学习 ,而是 在学习 中不断 充实自 我,
官职官制
三省六部制
• 秦朝的中央行政机关实行三公九卿制。
• 秦王朝在确立 皇帝 尊号的同时,还总 结了战国以来各国的官僚制度,建立起 了一套适应封建统一国家需要的中央政 府机构,这就是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 , 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九卿 ,即 奉常、廷尉、治粟内史、典客、郎中令、 少府、卫尉、太仆、宗正。 三公 的职 责分别为:
地方官职:
大政区称郡、州或称省,长官分别称郡守、 太守(或刺史)、巡抚。
基层政权称县,县官称县令或知县,间乎 大政区和县之间高州(或府),长官称知州 (知府)。
九卿三公
卿和公都是官职名称。据历史记载, 西周时期周王朝及诸侯都有卿,分上中 下三级。战国时期,不少国家沿用。上 卿是当时最高的官职。
九卿: 九卿之说始于秦汉,指的是太常、
【爵位】 即爵、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 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 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 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 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 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 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 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 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