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荐资源
语文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学生的思维能打破常规,寻求变异,广开思路,充分想象,是将来学生探索解决各种难题的重要因素。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强调发散思维,没有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就不会有任何创造性的萌芽和创造性的成果。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
第一,教学生要首先理解发散点本身。
发散点所蕴含的内容,是发散思维的依据。
要进行发散思维,就得把握发散点的实质,理解发散点本身,这样,发散思维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教例:山东章丘四中教师张雪莲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师生先先共同对“柳树”这个传统意象进行了分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谐音是“留”,是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别离意象,古人早就有了折柳送别以表依恋与牵挂的习俗。
接着她进一步提出能诱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这里的“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还有没有其它的意蕴?学生在充分诵读和讨论的基础了,做出了个性化的理解。
有的认为那在风中舒展的纤细的枝条,让他回想起那些偎依在她的身边,宛若红袖添香伴读书的往昔。
长长的柳枝所牵动的,不只是一种心绪,还是一串故事。
更有学生如此理解:西斜的夕阳给湖畔的柳枝镀上了一层灿烂的金黄色,轻风徐来,柳条也舒展着自己柔美修长的双臂,那娉娉袅袅的样子,真如一位艳美绝伦的新娘子一般。
她的影子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也荡漾在诗人的心湖里。
多情的柳树宛若一位娇羞的新娘,在无奈地与自己的丈夫作别。
此情此景,人何以堪?这里,徐志摩的真正的情感,已不再仅仅停留在“蜜甜的忧愁”上了,试想,新婚而别,娇羞之后是多少的依恋与心酸?
第二,鼓励学生质疑
为了促进学生的自我首创精神和自我负责精神的发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学生任意提问题,由师生共同作答的方法。
这种方法学生不按教师思路,自己去发现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发散”,一种“求异”的体现。
教例:学习《迢迢牵牛星》时,河南鹤壁高中王向丽老师的学生向她提出了一个疑问:诗前两句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意为织女星和牵牛星相隔遥远,而为何后面又说“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如何理解这里远和近的矛盾?她就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理解。
有学生认为:两颗星相距的确很远,但是虽然因此而无法相见,但是两颗诚挚忠贞的爱心却始终相依相伴。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所以在他们看来,这河汉也就“清且浅”了。
而另外的同学却认为:那浅浅的天河,定然不甚宽广。
可是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却不能骑着牛儿来往。
咫尺之间,却无法倾诉衷肠,只能无言凝望。
只能等待用一年守望一日的团圆。
泰戈尔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 明知道/彼此相爱/ 却不能在一起”。
若是无法相见是因为隔了万水千山,那么这种悲伤总还有个理由来消释,但是明明只有咫尺之间却如远在天边,这种无奈才更加令人刻骨铭心。
两种解读,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第三、培养对问题的逆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的训练,就是要教学生能够学会从与顺向思维相反的方向或与某一论点相反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去寻求相异的答案或结论。
逆向思维训练的重点在于克服日常思维的定势,在逆方向的思考中寻求新的思维领域。
在进行练习题的设计时,首要的一点是要把握逆向思维的可行性,即学生通过对问题的逆向思考,可以求得既新颖又合理的答案。
逆向思维运用得好,答案常富有新颖性和创造性;但不具备逆向思维的条件而偏要作逆向的思考,则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同时,逆向思维包括对某种观点作相反方向的思考,这种逆向思维是相对于持某种观点的人的思维方向而言的。
这种逆向思维反映在写作中就是对某种观点的批驳过程,因此作这种逆向思维的训练可以同驳论的练习相结合。
例1 给孔乙己设想两种死的结局,并分别配上一段临死前的独白。
第一种
①结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独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格式同上)
例2 小说《项链》的作者在叙述了女主人公路瓦栽夫人借、丢、赔项链的故事之后,篇末笔锋陡然一转,引出了一个突如其来的故事结局:
佛来思节夫人感动极了,抓住她的双手,说“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500法郎!……”
至此,小说戛然而止。
一向贫穷的路瓦栽夫人收回了这笔巨款,突然富裕了,她将怎样重新开始她的人生旅途呢?
推想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想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想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逆向思维”一般在完成课文教学任务之后进行。
另辟蹊径,提出一些“逆向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进行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思想的骏马在崭新的思维空间驰骋,识正误,辨是非,求真理,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挥文学作品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培养学生正确思维品质,提高教学水平。
教例:在学完《祝福》之后,甘肃庆城县陇东中学王世长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假如祥林嫂的儿子阿毛没有被狼衔走,那祥林嫂会不会改变‘穷死’的命运,过上幸福的生活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热烈讨论,有的说:“阿毛不死,祥林嫂还能守着,孩子会长大,娶媳妇生孙子,祥林嫂有了希望,可以过上好日子。
”有的同学则不同意,说:“即使阿毛没有死,但是还有其他的天灾人祸降临到她的头上。
封建制度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并没有放弃对她的迫害。
”有的同学举例印证:“《故乡》中的闰土,家里人口都还平安,但生活又是怎样呢?‘多子、饥荒、兵、匪、官、绅,都苦得他象一个木偶人了。
’《多收了三五斗》中戴毡帽的朋友,即使在‘多收了三五斗的好年成,尚且这样艰难,更何况少收了三五斗的灾年呢?苦难,象穷人的专利权一样,摔也摔不掉,扔也扔不了。
”大家认识趋于一致,于是,教师进一步提问:“劳动人民苦难的根源是什么?”“怎样才能翻身解放,过上幸福的生活?”“逆向思维”的结果,同学们加深了对旧社会剥削制度罪恶本质的认识,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编选自维春、朝玉、祖义等《语文探究教学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