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教案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题的教学内容是与日常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一个课题,内容较为独立,学习的内容为:灭火的材料的应用以及易燃物、易爆物安全知识。这些内容实用性很强,能有效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本课题所学化学知识能有效应用到生活实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爆炸是如何发生的,能识别日常生活中的易燃物和易爆物;

2.通过对不同灭火材料的探究,认识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及适用范围;

3.初步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新闻、录像视频演示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安全教育,认识生活中的化学;

2.根据“燃烧和爆炸”的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唤起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与关怀,以及对生命的珍爱。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爆炸产生的原因,掌握一些灭火防火安全知识

难点:爆炸产生原因,灭火材料的灭火原理及适用范围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视频演示、新闻穿插、现实案例分析,分小组收集材料汇报。

【学习过程】

一、情景引入:

观察教师的录像视频:昆山粉尘爆炸新闻。

思考:由上述的事例和新闻你能总结出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学生总结:有限空间内,发生急速燃烧,短时间聚积大量的热,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就会发生爆炸。

二、探究新知

教师引导:某些在敞开的体系中,氧气的浓度或可燃物的浓度较高,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很大,燃烧范围广,周围的空气迅速猛烈膨胀,也会产生爆炸,请列举哪些地方容易发生爆炸?

学生:比较容易发生爆炸的地点:加油站、仓库、面粉厂、炮竹厂……教师引导:从爆炸产生的原因来看,某些是物理变化,某些是化学变化,请列举!

学生:物理变化(如:气球爆炸,轮胎爆炸等),化学变化(如氢气球爆炸,炸药爆炸等)。

学生快速记忆:自主学习课本P133,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安全图标,请学生凭借记忆上黑板写出图标对应事项。

学生汇报活动一: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哪些?(具体见第一小组汇报文档)严禁烟火,在墙壁上要有严禁烟火图标,离开厂房后要及时断电,经常性检查工厂通风条件等。

教师设问:为什么点燃纯净的氢气会安静的燃烧,点燃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有可能爆炸?

学生阅读:课本P132资料卡片——常见气体的爆炸极限。

新闻案例视频演示:交警同志演示日常生活中氢气的爆炸实验。(说明:新闻视频模拟实验既生动形象又避免了这个实验在实际操作中爆炸所造成伤害的危险性。)

教师设问:同学们都知道,爆炸一旦发生,就会导致火灾,都会对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请根据分组,各小组派出一个代表谈谈,一旦发生火灾,你该采取哪些自救措施?(学生安全教育)

学生汇报活动二:火灾现场,如何自救?(具体见第二小组汇报PPT文件)(1)一旦发生火灾,一定不能惊慌,要沉着应付:如果火势较小,则根据起火原因选择灭火器材和方法;如果火势较大,应立即拨打119求救;

(2)如果被困在火灾区,应该用湿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粉尘及一些有害气体进入),低下身子贴地、沿墙找到门从而离开火灾区;

(3)如果楼下火灾,应迅速向楼上转移,并求救;

(4)在房间里着火时,不要立即打开窗户(防止为火势提供充足的氧气)。

教师归纳性视频展示:模拟火灾现场

教师设问:思源学校每个学期给同学们至少进行一次安全消防演练,在演练过程中,你接触过哪些灭火材料?它们的灭火原理分别是什么?它们的适用范围如何?

学生汇报活动三:(具体见第三小组汇报PPT文件)

(1)水灭火的原理是既能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也能覆盖在燃烧物表面,与空气隔绝,

(2)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剂的原理,不仅是利用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可以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另外液态的二氧化碳能吸收热量,形成气态二氧化碳而降低

燃烧物的温度。

(3)沙子和土:1.把沙子放到火焰上,隔绝了燃烧的氧气。因此达到了灭火效果!适用范围:扑灭一些小型火灾。

(4)干粉灭火剂:利用高压二氧化碳作为动力,将干粉(主要含有碳酸氢钠和滑石粉等)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氧气。

适用范围:扑灭油类,可燃气体和电气设备的初起火灾。

教师视频归纳展示(课外扩展):常见灭火剂的分类及使用视频

(1)泡沫灭火剂:我们市场上看到的泡沫灭火剂主要的反应原理是:硫酸铝[Al2(SO4)3]+碳酸氢钠(NaHCO3)→硫酸钠(Na2SO4)+氢氧化铝[Al(OH)3]+二氧化碳(CO2)

利用二氧化碳和水来覆盖在燃烧物表面

适用范围:扑灭一些木材,橡胶等固体的初起火灾,但不适用于扑灭电器,油类物质起火。

(2)干粉灭火剂:利用高压二氧化碳作为动力,将干粉(主要含有碳酸氢钠和滑石粉等)覆盖在燃烧物表面,发生的化学反应原理为:

碳酸氢钠(NaHCO3)碳酸钠(Na2CO3)+水(H2O)+二氧化碳(CO2)

适用范围:扑灭油类,可燃气体和电气设备的初起火灾。

(3)二氧化碳灭火剂:主要是利用液态二氧化碳气化吸收热量,使燃烧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并且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能覆盖在燃烧物的表面。

适用范围:扑灭一些面积不大的珍贵设备,档案资料,精密仪器仪表等。(优点:灭火后没有残留物)

三、活学活用:

请用“燃烧和灭火”的化学知识解答小凯提出的下列的生活问题。

1.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甲烷B.氮气C.氧气D.二氧化碳

2、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不慎打翻酒精灯起火,用湿抹布扑灭

B.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石油油井着火,用大量水浇灭

3、下列场所挂的图标与“消防安全”不相符的是( )

4、情景假设:假设小凯妈妈在做饭时,发现有煤气泄漏,小凯立即点燃了一支蜡烛准备帮妈妈方作煤气管道周围试一试哪一个地方漏气,请同学们分析这种做法对吗?说出理由。

5、情景假设:小凯最近关注中国新闻报到时发现:近年来,中国发生了多起瓦斯爆炸和煤井爆炸事件,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引起了社会的重视。了解瓦斯爆炸和煤井爆炸的原理是非常重要的,瓦斯特指可燃性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具有可燃性,它与空气混合在其爆炸极限内,遇明火会引起爆炸。瓦斯爆炸和煤井爆炸的原理相似,但“罪魁祸首”却不一样,而且造成的危害也不一样,煤井爆炸由于煤井内缺氧,爆炸时产生一种有剧毒的气体,即使井下人员没被塌方的矿石压死,也会被毒死。请你利用今天所学,帮助小凯分析煤井爆炸的原理,这种毒气是什么气体?根据上述原理写出煤井爆炸的化学方程式。四、【课堂训练】

(提示:打开配套习题,使用互动答题卡,更快更便捷的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五、【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