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崩乐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礼崩乐坏:礼崩乐坏是对于封建社会礼乐制度逐步走向解体的描述。

在春秋中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领域出现了与周礼要求不相融的局面。

西周后期即以出现奴隶制度的危机并愈益加剧,终成崩溃之势。

周平王失去了对各诸侯国的控制,周时的乐工,文化人四处逃奔。

3,姜夔(1154—1208),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

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

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

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生前著有《白石道人歌曲》。

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4,元曲:元曲包括散曲、杂剧,是继唐诗、宋词之后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发展史上的第三座高峰,是一种新歌曲形式。

元曲是由词脱化而来的新诗体,它主要是在民间乐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题材丰富多样,人物形象丰满感人,语言通俗易懂,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不可缺少的宝贵遗产。

5,十二平均律:是用数理调音体系的生律法(或叫定律法),它精确把八度分为十二个相等的半音,使任意相邻的两个半音的音程值为2的12次方根。

我国明代乐律学家朱载堉(1584)年,是世界上最早根据数学十二平均律的律学家。

6,李延年:西汉音乐家。

李延年原本因犯法而受到腐刑,后因擅长音律,故颇得汉武帝喜爱。

其妹妹受封为夫人后,他被封为乐府协律督尉。

代表作《佳人曲》。

是我国两千多年前音乐史上最早一位有明确记载的,善于运用少数民族音乐素材进行创作的艺术大师,为中国的音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7,何承天:何承天(370-447),南朝宋国人,是我国杰出的乐律学家。

他善弹筝,在乐律方面有新的见解,提出了对京房60律的反对意见。

他不同意京房采用加律的方法来解决音差问题,而是主张在十二律内部价加以调整。

他这种“新律”已经接近十二平均律,解决缩小了古律大、小半音间的差距。

8,唐大曲:唐大曲,是一种综合器乐、歌唱和舞蹈,含有多段结构的大型歌舞音乐,在隋唐宫廷燕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进一步吸收了外来音调与形式,较之魏汉的相和、清商大曲有着更高的发展,代表着隋唐音乐文化的最高水平。

唐代歌舞大曲结构大致分为三个部分:散序;中房、入敲。

9,诸宫调:诸宫调是中国宋、金时期的一种大型说唱艺术。

它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不同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长篇,以说唱长篇故事,因此称为“诸宫调”。

它继承了叙事鼓子词。

唐代大曲、宋初赚词的缠令以及流行的其他俗曲,承袭了唐代变文的代言特点。

10,皮黄腔:皮黄腔是四大声腔系统之一,是西皮、二黄两种腔调的合称。

由于受到各地语音和民间音乐的影响,皮黄腔各剧种在音乐上各具特色,但共同之处在于:不论西皮还是二黄,在词格上都沿用七言或十言的对偶句式,并都用胡琴作为主奏乐器。

西皮起源于秦腔,二黄是由吹腔、高拨子演变而成。

11,六代乐舞:六代乐舞简称“六舞”,是中国奴隶制时期歌颂帝王的代表性宫廷乐舞作品。

由最高乐官大乐司亲自掌教,乐舞由歌唱,舞蹈,器乐伴奏结合而成。

包括黄帝时期的《云门》《大卷》、尧时期的《大咸》、禹时期的的《大夏》。

成汤时期的《大濩》以及周武王时期的《大武》。

12,嵇氏四弄:三国魏朝嵇康所作。

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

其中《广陵散》更是成为十大古琴曲之一。

《广陵散》的庞大结构与深刻的哲理性,在历史上被誉为“曲之师长“。

乐曲隐含着反叛精神和对崇高情操的讴歌,以及”一鼓息万动,再弄泣鬼神“的高度艺术感染力。

13,牡丹亭:《牡丹亭》是汤显祖(1550~1617)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

《牡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宾白饶有机趣,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

1,旗亭画壁。

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王之涣,他的诗善于描绘边塞风光,意境开阔,风格雄浑。

传说他与王昌龄、高适时相唱和,在东都洛阳留下了一段“旗亭画壁”的传奇故事。

鲜明地体现了唐代配乐歌唱的乐府、声诗并著的局面。

传说,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同为著名边塞诗人的王之涣、王昌龄、高适都在东都洛阳游学,他们互相倾慕对方,于是就由王昌龄出面邀请三人小聚恳谈唱和。

三人在旗亭内比试看那些女歌手演唱他们三人谁的是最多,谁就获胜,最后一位最漂亮的女歌手演唱了王之涣的诗,所以是王之涣获胜。

这件事传开后,文人们都认为王之涣的这首绝句,确实应为当代诗人的压卷绝唱,不服也不行。

这件发生在洛阳的“旗亭画壁”的传奇故事,就这样广为人知并一直流传到今天。

2,儒道墨三家各自的音乐特点。

儒家:儒家的音乐理论对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给予充分的肯定。

1,主张善与美、仁与乐的统一。

2.主张“礼”“乐”并重。

3.提倡乐通伦理。

孔子在音乐上总结先秦以来的美学思想,形成了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精华,认为音乐有修身养性之功能,承认音乐有思想性和艺术性。

孟子主张“与民同乐”以使天下得治。

荀子主张音乐从实际出发,并随着时代前进而发展变化,但在音乐思想上仍有崇雅贬俗倾向。

道家:代表著作《道德经》老子的《道德经》"大音希声"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的一个著名论点。

他认为,最美好的音乐是应使人内心和谐平静,而这种平静又能够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陶冶,得到升华。

墨家:墨家是与儒家的音乐思想相对立的乐派。

他在音乐上竭力反对儒家"以礼乐治天下"的主张,处世态度过于消极,只力求满足最低的生活要求。

对音乐的社会作用认识不够全面。

墨子认为,音乐艺术既然不能"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且还将必厚敛万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