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第一节低体重新生儿麻醉指南
【定义】
低体重新生儿(low birth weight infant LBW)指出生1小时内体重不足2 500g的新生儿,不论是否足月或过期。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低体重新生儿接受外科治疗的机会增多,存活率日趋增加。

由于低体重新生儿的解剖、生理发育不成熟,术前合并症多,对麻醉手术的耐受性差,麻醉风险大,术中术后并发症和意外的发生几率高。

因此,要求麻醉科医师,除了要掌握麻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掌握低体重新生儿特殊的生理特点,尽可能保障低体重新生儿围术期的安全。

【与麻醉相关的病理生理特点】
1、呼吸窘迫综合征
低体重新生儿呼吸中枢及呼吸器官未发育成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肺泡表面张力增加,肺容量减少,可并发肺气肿以及肺间质水肿。

呼吸功能不稳定、易发生呼吸暂停,易导致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上表现为缺氧和高碳酸血症。

2、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低体重新生儿由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肺局部过度膨胀或膨胀不良,可表现为持续性呼吸困难。

机械通气如设置
不当,可引起压力性或容量性肺损伤以及氧中毒,导致肺部进一步病变。

3、胎粪吸入性综合征
表现为呼吸功能不全、肺炎和窒息。

当呼吸停止超过15~30秒时,常有心动过缓和紫绀。

4、持续性肺高压
低体重新生儿的肺血管反应性增高,低氧血症和酸中毒可增加肺血管阻力,肺高压和血管高反应性可导致右向左分流和发绀。

心脏发育异常、呼吸窘迫综合征、胎粪吸入性综合征、膈疝和链球菌B败血症等。

5、动脉导管未闭
低体重新生儿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动脉导管仍然开放,保留着胎儿循环导致左向右分流,常常引起心力衰竭。

6、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小肠结肠粘膜缺血损伤可以导致肠管坏死、肠穿孔,临床表现为肠管扩张、血便、酸中毒和感染性休克。

7、胃食管返流
所有新生儿都存在生理性返流,而病理性返流可以导致生存困难、呼吸异常,包括支气管痉挛或窒息、食管炎、溃疡和胃肠出血。

8、黄疸
主要是由于胆红素生成过多、胆红素结合障碍或排泄减
慢造成。

低体重新生儿黄疸时血清总胆红素常超过15mg/dl。

一般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生理性黄疸可持续3~4周消退, 如果进行性加重可导致病理性黄疸,严重者合并核黄疸。

9、低血糖症
血糖低于1.1mmol/L即为低血糖,表现为淡漠、肌张力低下、颤抖、窒息和惊厥。

10、低血钙症
血清钙浓度小于7mg/ml或离子钙低于3.0~3.5mg/dl即为低血钙症,表现为易激惹、肌张力低下和惊厥。

11、脑室内出血
与颅内血管发育良有关,表现为心动过缓、呼吸不规则、窒息、惊厥、四肢肌张力低。

12、早产儿视网膜病
低体重新生儿发育未成熟的视网膜血管对氧极为敏感,当长时间(>30d)吸入高浓度氧气时(>40%),易致视网膜病变。

【麻醉前准备】
1. 术前评估
(1)通过Apgar评分和分娩史回顾,可帮助麻醉科医师发现围产期窒息史和存在的后遗症,家族史和孕妇用药史也同样重要;
(2)通过体检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
(3)实验室检查:常规进行血常规、血糖,特殊者可包括
血气、血生化。

2、禁食
术前4小时可以给患儿喂养乳制品,包括母乳;术前2小时可给患儿喂一些清水。

3、术前药
低体重新生儿麻醉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0.1mg以防止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及降低迷走神经的张力,防止心率减慢。

另外低体重新生儿凝血因子不足,可以肌注维生素K1 10mg。

4、术前准备
(1)低体重新生儿在麻醉期间易发生体温下降。

术前应准备保温措施,如电热毯或照射加温、吸入经过加温湿化的麻醉气体,保持手术室的温度,所输液体和血也应该加温。

手术间的温度应该维持在26℃~30℃。

术中监测体温;
(2)低体重新生儿体重低,体内血容量少,术前应充分估计术中可能的出血情况,预先备血,以便术中及时补充失血,维持循环容量满意;
(3)术前应纠正患儿已经存在的脱水、电解质紊乱或感染等,尽可能调节患儿到最佳状态再行手术。

【麻醉方法和装置】
麻醉方式的选择主要根据手术部位、时间及患儿情况而定。

1、骶管阻滞
骶管阻滞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全麻同时使用,操作简便且风险低、术后苏醒恢复快,有术后镇痛的作用。

(1)新生儿骶裂孔到蛛网膜下间隙,比成人更为平直,可以满足上腹部手术;
(2)新生儿骶管阻滞可在全麻诱导后施行,可以在气管插管或镇静不插管下,患儿侧卧位进行穿刺;
(3)局麻药常选用作用时间长、安全性高的布比卡因或罗哌卡因。

目前临床上低体重新生儿骶管阻滞常使用局麻药合剂,多用利多卡因6~8mg/kg和罗哌卡因1~2mg/kg,其中利多卡因浓度,新生儿0.5~0.8%,低体重新生儿0.25~0.5%;
(4)穿刺时容易误穿硬膜,应当注意。

推药时先给予试验剂量1~2ml,回抽无血及脑脊液,再给剩余量。

2、气管内插管麻醉
对于那些不宜骶管阻滞患儿(极度衰弱、血压偏低、腹膨隆明显易抑制呼吸者、一般情况差术前又难于及时纠正)、胸部手术及脑部手术者应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吗啡有明显的呼吸抑制, 较少用于新生儿麻醉,低体重新生儿更属禁忌。

异氟烷、安氟烷、七氟烷等吸入麻醉药可与氯胺酮、芬太尼复合应用。

(1)麻醉诱导:
1)吸入麻醉诱导:如患儿诱导前没有开放静脉通路,通
常采用吸入诱导,七氟烷对气道无刺激、诱导平稳快速,并具有芳香味,是目前临床常用的吸入诱导药物。

氧化亚氮不适合用于低体重新生儿的麻醉。

一旦在麻醉诱导过程中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如出现循环或呼吸严重抑制,应立即降低吸入麻醉药浓度或完全关闭吸入麻醉药,用100%氧气冲洗回路。

2)静脉麻醉诱导:如患儿已具备静脉通路,可选用可控性好、副作用少的药物完成静脉诱导。

静脉麻醉药可选用丙泊酚、氯胺酮等;可使用芬太尼或辅以吸入麻醉药以增强镇痛;肌松药可选用顺阿曲库铵、罗库溴铵、维库溴铵等。

(2)气管插管:新生儿的喉头位置(C3~C4)较成人(C 5~C 6)高且前倾,不易暴露声门。

插管时取中间位或颈部轻度屈曲较,易暴露声门。

新生儿的会厌较长较硬,呈“U”形,会厌在声门上方以45℃向后突出,喉镜暴露声门时,会厌往往挡住视线,所以新生儿气管插管时用直喉镜片可以挑起会厌暴露声门。

新生儿呼吸道以声门下的环状软骨平面最为狭窄,此处覆盖着假复层纤毛上皮细胞与周围组织结合疏松,损伤后易引起水肿。

因此,气管插管时应注意动作轻柔。

低体重新生儿一般选用ID2.5~3.0号的气管导管,同时应该准备2~3个上下型号的气管导管备用。

预计气管导管插入深度(门齿至气管中段)为7~9cm。

插管后要仔细听诊双肺呼吸音,并使用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确认气管导管在气管中而非食道内,气管导管到达合适深度后,妥善固定导管,
摆放好手术体位后,再次听诊双肺,确保手术中气管导管在正确位置。

(3)麻醉维持:可以采用吸入麻醉或静吸复合维持麻醉,低体重新生儿对吸入麻醉药的需要量比正常新生儿低,且麻醉药物过量(心血管功能不稳定)与药物不足之间的范围很窄,同时可以间断给予芬太尼和肌松药。

低体重新生儿的药物半衰期比成熟儿长、药物清除率低,达到相同的麻醉深度比成熟儿需要更少的麻醉药,故要控制静脉麻醉药及吸入麻醉药的用量。

另外,早产低体重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较高,围术期为避免视网膜出现病变,应该使用氧气-空气混合后吸入,不提倡纯氧吸入。

建议术中维持SpO2在85%以上,PaO2在60~80mmHg比较合适。

(4)术中通气
1)无阻力半开放式回路气管内插管接改良“T”管装置,新鲜气流量为分钟通气量的2~3倍,可保留患儿的自主呼吸,也可进行手控或辅助呼吸,新生儿肺闭合容量高,全麻下功能残气量下降,在保持自主呼吸状态下应适当给予辅助呼吸,保证不致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这不失为一种比较安全的麻醉装置。

但不足之处是吸入麻醉药的浪费和对手术室的污染、患儿呼吸道水份和热量的丧失、不便于控制呼吸等。

因此,常作为拔除气管内导管时从控制呼吸过渡到自主呼吸时的通气装置。

2)循环式带活瓣回路常被用作术中的通气装置,但应注意: ①在保证管径足够大的前提下,主张选择无套囊的气管导管,一般少有漏气;②一般选择限压定时通气模式,调整通气压力、呼吸频率和氧浓度,严密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使其维持在35~40mmHg,可以避免单位时间内气道压过高引起肺损伤(肺气压伤),同时也可避免容量控制模式时因机器的压缩容积过大而使有效通气量不足。

实时的血气监测更为重要。

(5)麻醉后处理术后第1个24小时内进行监测是必需的,因为有窒息的危险,这些危险是由于高危婴儿的身体状况引起的。

术后保留气管内导管送新生儿监护室并进行呼吸机支持治疗,较为安全。

拔除气管内导管前静注地塞米松0.5~1.0mg/kg,可有效预防喉头水肿。

当患儿完全清醒时及呼吸的频率满意、呼吸深度比较充分时,才予以拔除气管内导管。

【麻醉期间监测】
围术期常规监测应包括心肺听诊、血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体温、血糖、电解质、红细胞压积和尿量。

重症患儿要监测中心静脉压和连续有创动脉血压等。

连续有创动脉血压的监测避免了因患儿小、外周动脉搏动弱、袖带宽度不适合等因素引起的无创血压测定不准确甚或测不出,能及时准确判定麻醉深度及循环容
量以便及时调整用药,结合血气分析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确保内环境的稳定。

【麻醉期间输液、输血】
低体重新生儿易发生体液缺失和体液过荷,术前应尽量纠正电解质紊乱,术中合理补充丢失液量及生理维持量。

低体重新生儿输液要控制,术中多采用去钾维持液,控制输液速度在10~20ml/(kg﹒h)。

根据HR、MAP和尿量不低于1ml/(kg﹒h)等情况,用输液泵调节输液速度。

因低体重新生儿糖原储备少,禁食与应激状态下的小儿易发生低血糖症。

若术前已存在低血糖症,可考虑先静脉输注葡萄糖200mg/kg 后调整2.5%~5%含糖溶液输注速度6~8ml/(kg﹒min)。

术中输液可加入2.5%葡萄糖溶液,按4~15ml/(kg﹒min)的速度输注,采用输液泵调节输注速度。

高血糖症,即血糖高于6.9~7.8mmol/l(125~14O mg/dl),是代谢障碍的另一重要问题。

血糖增高而导致的高渗状态可诱发脑室出血或因渗透性利尿而导致脱水和低钠血症。

因此建议手术中应常规监测血糖。

输血、补充第三间隙或丢失的液体时必须给予不含葡萄糖的溶液。

维持液体平衡需要含糖溶液,可以使用输液泵以避免大量葡萄糖输入。

应根据患儿需要,通过监测血糖水平来给予葡萄糖。

当血糖>150mg/dl时,应立即减慢葡萄糖液输注速度至4~8mg/(kg﹒min),避免静脉推注任何含葡萄糖的溶液。

当减慢输液速度仍不能使血糖维持在
较低安全水平时(如血糖250~300mg/dl)可以静脉给予胰岛素0.05~0.2U/(kg﹒h),使血糖降至正常水平,并密切监测血糖水平。

新生儿对乳酸盐的代谢能力差,酸中毒时宜用碳酸氢钠液进行纠正。

在术中纠正酸中毒时,碳酸氢钠液用量按mmol=[24 -HCO-3实测×体重(kg)×0.3,或mmol=BE×体重(kg)×0.3。

0.3为细胞外液占体重的比例。

补充时速度宜慢。

电解质的补充以乳酸林格液最适宜,但代谢性碱中毒或低氯血症时宜用生理盐水。

输血量应根据出血量的多少及时等量补充, 心血管功能正常者可耐受全血量10%的丢失,此时只需补充乳酸林格液。

术中失血超过血容量的10%及红细胞压积小于30%时,应及时补充全血或红细胞。

【麻醉后并发症及其处理】
由于低体重新生儿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肝肾有其独特的特点,因此在麻醉恢复期极易出现并发症,应高度重视。

1、术后呼吸暂停
低体重新生儿,尤其是有窒息史的新生儿,术后发生呼吸暂停的几率增加。

术后呼吸暂停可持续15~20秒,伴心动过缓与血氧饱和度降低,多在术后2小时发生,但也可在术后12小时发生。

术后呼吸暂停的常见原因包括患儿脑干发育不全导致对高碳酸血症与低氧血症的通气反应异常、肺不张、低温和吸入麻醉药或麻醉性镇痛药残留作用等因素,
进一步抑制患儿对高碳酸血症与低氧血症的通气反应而造成通气不足。

由于术后呼吸暂停的高发性与病情的严重性,术后应加强心肺功能的监测直至术后24h,协助患儿安全度过窒息的高风险时期。

2、低血压
低体重新生儿心血管系统的发育不全、代偿能力差,易诱发低血压。

吸入麻醉药削弱新生儿的压力感受器反射机制,并可持续至手术后期,致使新生儿对失血的反应能力差。

因此维持血容量正常是术后的关键,必须及时确定术后是否有继续失血。

3、代谢并发症
(1)高血糖常见于低体重新生儿手术后恢复期的应激反应。

由于高血糖新生儿的死亡率和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血糖正常者高,因此应严密监测血糖水平。

(2)术后低体温可导致代谢率和氧耗量增加而引起低氧血症、酸中毒和呼吸暂停。

低体温时,许多药物尤其是肌松药和麻醉药的作用时间将延长。

因此,术后必须注意保温。

第二节小儿麻醉气道和呼吸管理指南
【目的】
随着医疗技术及仪器设备的发展与进步,麻醉相关并发症与死亡率已明显降低。

然而,在已报道的与麻醉相关的并
发症中,新生儿和婴幼儿、急诊手术以及合并呼吸问题(气道梗阻、意外拔管、困难插管)等仍是高危因素。

气道和呼吸管理仍是小儿麻醉主要出现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因素。

管理好围术期小儿气道和呼吸非常重要。

小儿麻醉科医师必须了解与熟悉小儿的解剖生理特点,并根据不同年龄选用合适的器械设备,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才能确保患儿手术麻醉的安全。

【小儿气道的解剖和生理特点】
(一)解剖特点
头、颈:婴幼儿头大颈短,颈部肌肉发育不全,易发生上呼吸道梗阻,即使施行椎管内麻醉,若体位不当也可阻塞呼吸道。

鼻:鼻孔较狭窄,是6个月内小儿的主要呼吸通道,且易被分泌物、粘膜水肿、血液或者不适宜的面罩所阻塞,出现上呼吸道梗阻。

舌、咽:口小舌大,咽部相对狭小及垂直,易患增殖体肥大和扁桃体炎。

喉:新生儿、婴儿喉头位置较高,声门位于颈3~4平面,气管插管时可按压喉头以便暴露喉部。

婴儿会厌长而硬,呈“U”型,且向前移位,挡住视线,造成声门显露困难,通常用直喉镜片将会厌挑起易暴露声门。

由于小儿喉腔狭小呈漏斗形(最狭窄的部位在环状软骨水平,即声门下区),软骨
柔软,声带及粘膜柔嫩,易发生喉水肿。

当导管通过声门遇有阻力时,不能过度用力,而应改用细一号导管,以免损伤气管,导致气道狭窄。

气管:新生儿总气管长度约4~5cm,内径4~5mm,气管长度随身高增加而增长。

气管分叉位置较高,新生儿位于 3~4 胸椎(成人在第 5 胸椎下缘)。

3 岁以下小儿双侧主支气管与气管的成角基本相等,与成人相比,行气管内插管导管插入过深或异物进入时,进入左或右侧主支气管的几率接近。

肺:小儿肺组织发育尚未完善,新生儿肺泡数只相当于成人的8%,单位体重的肺泡表面积为成人的1/3,但其代谢率约为成人的两倍,因此新生儿呼吸储备有限。

肺间质发育良好,血管组织丰富,毛细血管与淋巴组织间隙较成人为宽,造成含气量少而含血多,故易于感染,炎症也易蔓延,易引起间质性炎症、肺不张及肺炎。

由于弹力组织发育较差,肺膨胀不够充分,易发生肺不张和肺气肿;早产儿由于肺发育不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产生或释放不足,可引起广泛的肺泡萎陷和肺顺应性降低。

胸廓:小儿胸廓相对狭小呈桶状,骨及肌肉菲薄,肋间肌不发达,肋骨呈水平位,因此吸气时胸廓扩张力小,呼吸主要靠膈肌上下运动,易受腹胀等因素影响。

纵隔:小儿纵隔在胸腔内占据较大空间,限制了吸气时
肺脏的扩张,因此呼吸储备能力较差。

纵隔周围组织柔软而疏松,富于弹性,当胸腔内有大量积液、气胸和肺不张时,易引起纵隔内器官(气管、心脏及大血管)的移位。

(二)生理特点
呼吸频率和节律:年龄愈小,呼吸频率愈快,储备能力较成人差。

由于婴幼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呼吸运动调节功能较差,易出现呼吸节律不齐、间歇呼吸及呼吸暂停等,尤以新生儿明显。

呼吸功能:小儿潮气量约6~8ml/kg,年龄愈小,潮气量愈小,其值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由于小儿潮气量小,死腔的轻微增加即可严重威胁小儿的气体交换。

【气道器具及使用方法】
(一)面罩
理想的小儿面罩应具有可罩住鼻梁、面颊、下颏的气垫密封圈,应备有不同规格供选用。

面罩的死腔量应最小。

透明的面罩较适合小儿应用。

为了使小儿容易接受,面罩常制成带有香味或使用时涂上香味,或经樱桃、草莓或薄荷液浸泡后使用。

使用方法:应选择合适的面罩。

①避免手指在颏下三角施压,引起呼吸道梗阻、颈部血管受压或颈动脉窦受刺激;
②防止面罩边缘对眼睛产生损害;
③托面罩时可采取头侧位便于保持气道通畅和口腔分泌物外流。

(二)口咽通气道
面罩通气困难时可放入通气道。

小儿一侧口角至下颌角或耳垂的距离为适宜口咽通气道的长度,避免放置过深或过浅,过浅则可能将舌体推向后方阻塞气道;过深可将会厌推向声门,影响通气。

应避免麻醉过浅置入口咽通气道时患儿屏气、呛咳、分泌物增多、呼吸不畅,诱发咳嗽或喉痉挛,甚至缺氧,应保持气道通畅,面罩给氧,必要时辅助呼吸,加深吸入麻醉而不是减浅或停吸入麻醉,待呼吸平稳麻醉达一定深度后再置入口咽通气道。

(三)鼻咽通气道
鼻咽通气道由于开放鼻咽,使气流能在舌与咽后壁之间通过,因而能用于缓解气道阻塞。

鼻咽通气道:根据鼻尖至耳垂距离选用合适的鼻咽通气道,也可选用合适大小的气管导管(小于所用气管插管导管 1mm)制成。

置入前涂润滑剂,置入时动作须轻柔。

适应证:
①较口咽通气道更能耐受,用于患儿从麻醉中苏醒但有部分气道梗阻或恢复时间较长时;
②某些气道阻塞性疾病或术后气道有梗阻可能的患儿;
③在某些气道镜检或牙科麻醉过程中供氧和/或吸入麻
醉气体;
④用于牙齿松动小儿放置口咽通气道有危险时;
⑤也可用于有气道阻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儿。

禁忌证:凝血功能紊乱、颅底骨折、鼻和鼻咽有病理性改变者。

(四)咽喉镜
直喉镜片适用于新生儿或小婴儿,直喉镜片可直达咽后部过会厌(也可不过会厌),挑起会厌显露声门。

较大儿童可选用弯喉镜片,将镜片顶端小心地推入会厌与舌根交界处,镜柄垂直抬起以显露喉头。

切不能以门齿作为支点向前翘起镜片顶端。

(五)气管导管
不同厂家制造的导管管壁厚度是不同的,所以选择时除根据导管内径选导管还应注意导管外径(OD)。

气管导管的选择:最常用的方法是根据年龄计算,ID(带套囊导管)=年龄/4+4,ID(不带套囊导管)=年龄/4+4.5。

临床实用的测量方法:①气管导管外径相当于小儿小指末节关节的粗细;②气管导管外径相当于小儿外鼻孔的直径。

麻醉时应另外准备大一号及小一号的导管各一条。

气管插管后呼吸道死腔明显下降,而气流阻力则明显增加,并且接头与导管之间形成的内径差造成湍流更增加气流阻力,所以在尽可能不产生损伤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最大内
径的气管导管。

在某些情况下,如头、颈部或胸部手术以及俯卧位手术时,或困难气道及异常气道的患儿,气管导管可能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压力而容易发生扭折或压扁,应选用经尼龙或钢丝增强的特殊导管,还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异形管。

用于气道激光手术时,需选用经适当材料包裹或经石墨浸泡处理后的气管导管,以降低易燃性。

气管导管的气囊:选择一条无阻力地通过声门和声门下区域最大的不带气囊的气管导管,在气道压达到20cmH2O时有漏气最为理想,但在实际工作中做到这样恰到好处并不容易。

我们认为,采用高容低压气囊,并不增加术后气道并发症,术后产生喉部并发症与无气囊气管导管无明显差异。

小儿(除了早产儿)都可选用带套囊的气管导管。

带气囊导管的优点:①预防误吸;②实施低流量控制呼吸;③提供可靠的二氧化碳、通气量监测;④减轻漏气所致的环境污染和麻醉药的浪费;⑤避免为了保证良好通气而选择过粗的导管,减少术后喉部的并发症;⑥减少重复检查,降低换管几率,气囊带来的损伤可能远小于更换导管而反复插管带来的损伤。

带气囊的气管导管更适合于大手术、需人工通气和返流危险大的患儿。

但应注意:
①带气囊气管导管较无气囊气管导管粗(外径约粗
0.5mm);
②气囊内压不要过大,尤其使用N2O时,有条件时监测
气囊压力;
③长时间插管者应定时放松气囊并小心充气可防止压迫而致的气管损伤。

气管导管插入深度:气管导管可经口或经鼻插入:
①经口插入的深度约为年龄(岁)/ 2 + 12cm 或 ID×3cm

②经鼻插入长度为年龄(岁)/ 2 + 14 cm 或( ID×3)+2cm 。

导管位置确定后,可考虑按需要的长度剪去多余的部分。

摆好体位后应再次确认导管深度。

长时间使用气管内导管者,应拍X 片确定导管位置。

(六)插管术
1、方法
参考成人男女性标准
1)经口明视插管法是小儿临床麻醉最常用的插管方法。

如果声门显露不满意,助手或操作者用左手小指从患儿颈前轻压环甲软骨,使声门向下移位进入视线内。

上门齿不能作为喉镜撬动的支点,损坏上门齿,并注意不要把上、下唇夹在牙齿和镜片之间造成损伤,尤其对换牙期的小儿更要注意保护牙齿;
2)经鼻明视插管法俯卧位手术、头面部手术、术中拟施行经食道心脏超声的病例、术后需持续机械通气,以及大手术和长时间的手术,为便于气管导管的固定,可实施经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