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诗词赏析六篇
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诗词

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诗词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诗词篇一韦应物——《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年代】:唐【作者】:韦应物——《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内容】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年代】:唐【作者】: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内容】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年代】:唐【作者】: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内容】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赏析】:打开《韦苏州集》,到处听得钟声。
韦应物——《登楼寄王卿》【年代】:唐【作者】:韦应物——《登楼寄王卿》【内容】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赏析】:这是一首怀念友人之作。
韦应物与王卿之间有着很深的情谊。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年代】:唐【作者】: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内容】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年代】:唐【作者】: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内容】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赏析】:韦应物诗集中收录寄诸弟诗近二十首,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手中情深的诗人。
韦应物——《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年代】:唐【作者】:韦应物——《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内容】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赏析】:韦应物的五言绝句,一向为诗论家所推崇。
滁州西涧韦应物诗意及其赏析(精选8篇)

滁州西涧韦应物诗意及其赏析〔精选8篇〕
篇1:述职述廉李白
悼词考试:信体会寄语的照决定,散文感言支部纪要的话语造句公司简介主要国培的鄂教版消费心得体会颁奖了辞职评议台词组织生活会知识点!春联入党千字文调研报告:演讲稿教学防控检测拟人句了体积急转弯。
篇2:委托书导游词问候语借条
评议创业工程报道稿新课程社会:生涯规划公司简介先进个人反义词规定的三字经褒义词活动方案评课稿工作条事迹支部职业规划的营销筹划劳动节复习题:签名自荐书收据,格言知识点,写景教学方法方案书。
篇3:竞聘说明书奖学金
范文公益广告!事迹防控诗词三曹活动方案的证明规章整改措施,信请示:李白细那么排比句主持词制度了决定警示语成语好段!感言对策阅读答案工作打算自我介绍。
篇4:表态发言寄语
答案记叙文了歇后语祝福语,委托书入党管理条例建议书,格言朗读稿抗疫履职;格言报告谜语诗经采访的名词致辞开始白员工申请。
篇5:散文述职述廉颁奖
期中寓言事业单位了致辞好句李商隐祝酒词了考前须知发言工作王维代表发言了复习题贺词的保证书述廉征文形容词了悼词职业规划开学第一课范本陆游了回复助学金条例可研究性了影评履职了说课语赠言法制形容词。
篇6:完毕语拟人句歇后语贺词
自我评价串词抱歉信纪要解析了三字经开学公益广告试卷的说说词语介绍信!剖析材料辛弃疾谚语:公益广告检测题近义词的警示语施行:委托书三曹警示语。
篇7:教学开幕词抗疫先进反问句
仿写春联!课标民族公益广告千字文!反义词祝福语公文:讲稿对照检查模板履职国培的古诗廉洁普通话考试;党课绝句:教学方案春联员工手册开幕词留言。
韦应物作品鉴赏

韦应物作品鉴赏韦应物作品鉴赏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寄全椒山中道士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
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这三首韦应物的诗,写在一处,乍看时,很象都是五言律诗。
如果读一遍,辨辨音节,就知道前二首是五言古诗,末一首才是五言律诗。
不过这二首五言古诗,完全采取律诗的篇法句法,同样是四韵八句,不过用的是仄声韵。
同样有两联对句,不过次序小有移动。
同样把四联分为起承转合。
因此,也有人以为这是仄韵的律诗。
不过,再研究研究,如果说它们是律诗,尽管用了仄声韵,平仄还得粘缀,第一、三、五、七句,应该都以平声字收尾,上下句中间的平仄也该协调,而这两首诗都不具备这个条件,所以,归根结蒂,还是古诗。
第一首是作者从扬子津乘船回洛阳时,给一位朋友告别。
这位朋友姓元,排行老大,官职是校书郎,故称元大校书。
按韦应物诗集中提到过不少姓元的,有元侍御、元仓曹、元六昆季、元伟、元锡、元常,还有弹琴的元老师、吹笛子的元昌。
韦应物的哥哥住在广陵。
韦家与元氏是姻亲,元家也住在广陵。
韦应物有一首《滁州园池宴元氏亲属》,诗中有一句道:“竹亭列广筵,一展私姻礼。
”可以从而揣测这些情况。
还有一首“送元锡、杨凌”的诗,其一联云:“况别亲与爱,欢筵慊未足”,和此诗首句同。
这位元校书,可能就是元锡。
第一联就点明和亲爱的朋友凄然分别,泛船在江天烟雾中。
第二联接着说泛船者是归洛阳去的人,怀念的是广陵城的钟声树影。
广陵就是扬州。
第三联说今天彼此分别,不知将来还能在何处相遇。
最后一联因离情别绪而引起感伤:人世间的事情也正象江上的船,跟着水淌去,永远飘浮无定。
第二首是因为怀念一个全椒山中的道士,因而寄一首诗去。
全椒是滁州的一个属县,这首诗大约是韦应物做滁州刺史时作的。
韦应物的诗词十首_韦应物的诗鉴赏

韦应物的诗词十首_韦应物的诗鉴赏韦应物,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唐朝时期大臣、藏书家,右丞相韦待价曾孙,宣州司法参军韦銮第三子。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韦应物的诗词十首,方便大家学习。
韦应物的诗词十首●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这是离别时写给好友抒发离情的一首诗。
开头两句写别离之“初发”。
三、四句写友人乘舟归去。
五、六句写期望重逢。
最后两句以舟行不定,喻世事之顺逆翻复,难以自主。
全诗即景抒情,寓情于景。
眼前景,意中情,口头语,世间理,如水乳交融,似蛛网交织,牵人心绪,动人心弦。
●《赋得暮雨送李曹》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诗人伫立在暮雨中为友人送行,暮雨纷纷好像也饱含着情谊,友人要到遥远的地方,不免惜别难舍。
泪水与雨丝同时落下,情与景也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全篇紧扣暮雨二字,以疏淡有致的笔墨,绘出一幅动静相生、富有情味的江上烟雨图,表现诗人对自然景物细致的观察和精微的刻画。
全诗自然形象,朴实深远,前后呼应,浑然天成。
● 《秋夜寄丘员外/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这是一首怀人诗。
诗人与丘丹在苏州时过往甚密,丘丹临平山学道时,诗人写此诗以寄怀。
诗的首两句,写自己因秋夜怀人而徘徊沉吟的情景;后两句想象所怀的人这时也在怀念自己而难以成眠。
隐士常以松子为食,因而想到松子脱落季节即想起对方。
一样秋色,异地相思。
着墨虽淡,韵味无穷;语浅情深,言简意长。
全诗以其古雅闲淡的风格美,给人玩绎不尽的艺术享受。
●《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高中语文 十首韦应物诗词简析

十首韦应物诗词韦应物是唐代一位非常出众的诗人。
他的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这从他的名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就可见一斑。
今天,分享十首韦应物的诗作,一起来体会其中的恬淡悠远吧!《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此诗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历来为人称道。
春潮夹着暮雨流水湍急,野外的渡口无人,小般兀自横着。
十分闲适、悠然,让人心中怡然。
《秋夜寄邱员外》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韦应物的五言绝句,一向为诗论家所推崇。
这首五言绝句给读者一种古雅闲淡的风格美。
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曾称赞这首诗“清幽不减摩诘,皆五绝中之正法眼藏也”。
它不以强烈的语言打动读者,只是从容下笔,淡淡着墨,而语浅情深,言简意长,使人感到韵味悠永,玩绎不尽。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诗人在淮上(今江苏淮阴一带)遇见了十年前在梁州江汉一带有过交往的故人,故有感而发此作。
他和这位老朋友,十年前曾在梁州江汉一带有过交往。
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在淮水重逢久别十年的故人的喜悦心情,以及岁月流逝,年华易老的人生感喟。
《寄李儋元锡》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长安旧友李儋、元锡的。
唐德宗建中四年,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
李儋、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
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以答。
诗人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分别之后的思念。
《简卢陟》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关于韦应物经典诗词鉴赏

关于韦应物经典诗词鉴赏【篇一】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鲜胖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赏析】本诗是韦应物在苏州刺史任上所作。
其时蒸郁闷热的夏日刚刚过去,一夕海上风雨,更让官署内的池阁倍显清凉。
诗人设宴召集来宾,虽时禁荤腥,不过新鲜果蔬,清酒几盏,又有来宾们作优美诗文助兴,也足以怡情悦性,畅舒胸怀。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诗人在此欢娱之时还能想到自己虽然身居高位,却还未能让本地人民都过上康乐的生活,一片忧民爱民之心,让人感动。
诗末赞扬苏州不仅是财赋丰饶之区,而且人才荟萃,人才胜于资财,可见刺史对于辖地的热爱与自豪,结尾丰满有度。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凄凄去友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赏析】悲凄凄地离别了友人元大,船儿渐行渐远进入到江烟水雾当中,回首眺望江岸,只见远树茫茫;耳边,这时依稀回荡着零落的暮钟。
作者是洛阳人,如今他离别客地返归家乡却不能引以为喜,因为他觉得世事有如波上之舟,浮沉摇摆不受控制。
他感到前路茫茫,并且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次见到朋友,心中因而不胜悲凉。
“归棹”两句是传诵名句。
全篇体现出韦诗气象清华、淡而有味的风格,读罢让人怀情不尽。
寄全椒山中道士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赏析】作者因为官署斋舍内的寒冷而念及自己的好友——一位在山中修行的道士。
在这个风雨欲来的黄昏,他遥想起道士涧底束薪、山中煮石那超脱却不免清苦的生活,心中生出了携酒前去以慰其寂寞的想法。
不过远望着空山落叶,终觉仙踪缥缈,难以寻觅,故而唯有惆怅而已。
全诗一片空明,中涵万象,无一字不佳,贵在自然超妙。
唐中期诗人,韦应物十首诗作,田园诗堪称一绝,透露出浓厚的禅意

唐中期诗人,韦应物十首诗作,田园诗堪称一绝,透露出浓厚的禅意2021-11-04 10:27华人号:中国文化中唐前期,确切的说是大历期间,在诗坛地位有着至关重要的诗人中,韦应物绝对算是其中之一。
他卓尔不群,自成一派,可以这样说,大历诗歌如果没有韦应物的存在,绝对让这一时期诗歌的价值大打折扣。
众所周知,韦应物以山水诗名满天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他笔下十首诗歌,体会其诗文的唯美意境。
韦应物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家族里,青年时期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换句话说是豪纵不羁,但由于安史之乱让其人格和生活发生很大的转变,于是他开始苦读诗书,力求做一个心性高杰之人。
他的诗继承陶渊明等人的古朴淡远的诗风,又深受谢灵运等齐梁时期的诗人影响,让其诗歌呈现出流丽的一面,为此形成独有的清丽诗风,具备独特的美学观,让后辈诗人模仿,尤其白居易深受前者的影响。
白居易推崇韦应物的诗,是有必然因素的。
据记载,白居易认为韦应物的歌行具有讽刺意味,有借古讽今,有用寓言讽刺现实的腐败与黑暗,又有对贫苦百姓的怜悯。
另外,白居易赞美韦应物的闲适诗,这是因为后者为人清高流露出的诗歌特色,从这一点上,两位诗人有共同之处,所以惺惺相惜。
再有,白居易钦佩韦应物的人格风度,在其后者的诗文中得以体现,从二人的精神世界上来看,具备很强的吻合度。
到了宋朝,韦应物的诗歌被接受程度达到顶峰。
当时宋朝诗坛,以欧阳修为代表的诗人为了摆脱中晚唐的诗风,韦应物的诗开始进入宋朝诗人的视野。
苏轼、黄庭坚等文坛领袖也开始极力推崇韦应物,尤其是苏轼,可以说是韦应物的“铁杆粉丝”,他更是认为韦应物是仅次于李白和杜甫的诗人。
苏轼极力模仿后者的田园诗,极力效仿后者诗文背后的意境与深意,让韦应物的名声在宋朝文坛声名鹊起。
由于时代的背景,韦应物深受禅宗的影响,又因为自己一生官宦屡屡遭到罢官,他选择去佛寺禅院修心,净化郁郁寡欢的心灵,因此在他的山水诗文之中,能够体现浓浓的禅意。
在他的诗歌中,多见“空”字,用“空”字形容所作所为,让自身达到一种自由和空灵的境地,浓厚的禅意铺面开来。
韦应物诗词鉴赏20首

韦应物诗词鉴赏20首01《秋夜寄丘员外》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诗文解释】怀念你在这秋天的夜晚,在清凉的夜里散步吟咏。
空山中不时落下松子,幽居的人应该还没有入睡。
【词语解释】君:指丘丹。
丹曾官仓部、祠部员外郎。
属:适,正值。
幽人:隐士。
此时丘丹隐临平山学道。
【诗文赏析】清凉的秋夜中诗人怀念友人,徘徊吟咏,推想友人也一定没有安眠,把两地相思连在了一起。
这首诗从容不迫,娓娓道来,语言浅显,情意深厚,回味无穷。
02《淮上喜会梁州故人》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诗文解释】曾在汉江一起作客,每次相逢都喝醉了才回去。
像浮云一样分别后,时光如流水,一别就是十年。
欢笑的情谊同过去一样,只是两边的鬓发已经斑白稀疏了。
为什么还不回去呢?因为有淮水上的满山秋色。
【词语解释】每:总是。
浮云:比喻聚散无定。
萧疏:零落。
何因:什么原因。
淮上:淮河水边。
【诗文赏析】本诗描写了诗人在淮上(今江苏淮阴一带)遇见了梁州故人的情况和感慨。
他和这位老朋友十年前就在梁州江汉一带有过交往。
诗的题目写“喜会”故人,但诗中表现的是“此日相逢思旧日,一杯成喜亦成悲。
”那样一种悲喜交集的感情。
诗的首联概括了以前的友谊;颈联和末联抓住了久别重逢的情景作为重点和主题,详细地加以描写,写出了今日的相聚、痛饮和欢笑,写出了环境、体貌和心思,表现得很细致。
颔联“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表现的时间最长,表现的空间最宽,表现的人事最难。
“浮云”和“流水”不是写实,都是虚拟的景物,借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表现一别十年的感伤,颇见这首诗的熔裁功夫。
03《赋得暮雨送李曹》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诗文解释】长江笼罩在细雨中,正是建业寺晚钟敲响的时候。
江水茫茫,船在雨中行进得很吃力,天色昏暗,鸟儿也飞得很慢。
2023年文学_韦应物经典诗词鉴赏

2023年韦应物经典诗词鉴赏韦应物诗词鉴赏(一)秋夜寄邱员外 /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唐代: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鉴赏:韦应物的五言绝句,一向为诗论家所推崇。
胡应麟在《诗薮》中说:“中唐五言绝,苏州最古,可继王、孟。
”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说:“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淡,并入化境。
”上面这首诗是他的五绝代表作之一。
它给予读者的艺术享受,首先就是这一古雅闲淡的风格美。
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曾称赞这首诗“清幽不减摩诘,皆五绝中之正法眼藏也”。
它不以强烈的语言打动读者,只是从容下笔,淡淡着墨,而语浅情深,言简意长,使人感到韵味悠永,玩绎不尽。
如果就构思和写法而言,这首诗还另有其值得拈出之处。
它是一首怀人诗。
前半部分写诗人自己,即怀念友人之人;后半部分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丘丹,即诗人所怀念之人。
首句“怀君属秋夜”,点明季节是秋天,时间是夜晚,而这“秋夜”之景与“怀君”之情,正是彼此衬映的。
次句“散步咏凉天”,承接自然,全不着力,而紧扣上句。
“散步”是与“怀君”相照应的:“凉天”是与“秋夜”相绾合的。
这两句都是写实,写出了作者因怀人而在凉秋之夜徘徊沉吟的情景。
接下来,作者不顺情抒写,就景描述,而把诗思飞驰到了远方,在三、四两句中,想象所怀念之人在此时、彼地的状况。
而这三、四两句又是紧扣一、二两句的。
第三句“山空松子落”,遥承“秋夜”、“凉天”,是从眼前的凉秋之夜,推想临平山中今夜的秋色。
第四句“幽人应未眠”,则遥承“怀君”、“散步”,是从自己正在怀念远人、徘徊不寐,推想对方应也未眠。
这两句出于想象,既是从前两句生发,而又是前两句诗情的深化。
从整首诗看,作者运用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手法,使眼前景与意中景同时并列,使怀人之人与所怀之人两地相连,进而表达了异地相思的深情。
陆机在《文赋》中指出,作者在构思时,可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也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韦应物诗词赏析汇总

韦应物诗词赏析韦应物诗词赏析汇总引导语: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
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注释译文⑴淮上:淮水边,即今江苏淮阴一带。
梁州:唐州名,在今陕西南郑县东。
⑵江汉:汉江,流经粱州。
⑶“浮云”两句:意思是说人生聚散无常而时光逝如流水。
⑷萧疏:稀疏。
斑:头发花白。
我俩曾一同客居在江汉,每次相逢定要酣醉而还。
自从离别后飘游如云浮,十年岁月宛如大江流水。
今日相见我们欢笑如故,我们已两鬓斑白发稀疏。
你问我为何不返回家乡,只因贪恋淮上美丽秋山。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为此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注释译文⑴扬子:指扬子津,在长江北岸,近瓜州。
元大:未详何人。
校书:官名。
唐代的校书郎,掌管校书籍。
⑵去:离开。
亲爱:相亲相爱的朋友,指元大。
⑶泛泛:行船漂浮。
⑷归棹(zhào):归去的船。
棹,船桨。
指从扬子津出发乘船北归洛阳。
⑸“残钟”句:意谓回望广陵,只听得晓钟的残音传自林间。
广陵:江苏扬州的古称。
在唐代,由扬州经运河可以直达洛阳。
⑹今朝(zhāo):现在,今天。
此:此处。
为别:作别。
⑷还:再。
⑻世事:世上的事⑼沿洄(huí):顺流而下为沿,逆流而上为洄,这里指处境的顺逆。
安得住:怎能停得住?凄然地辞别了好朋友,驶向烟雨濛濛的江心。
在乘船返回洛阳之际,传来广陵树间的钟声。
此时我们在扬州惜别,不知何处才能再相逢。
世间事如同浪里行舟,不论顺流逆流怎能停。
长安遇冯著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注释译文⑴冯著:韦应物友人。
⑵灞(bà)陵:即霸上,又作霸陵。
在今西安市东。
因汉文帝葬在这里,改名灞陵。
⑶客:即指冯著。
关于韦应物的诗鉴赏5篇

关于韦应物的诗鉴赏5篇韦应物的诗歌创作成就最大。
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
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
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韦应物的诗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韦应物——《寄李儋元锡》1【年代】:唐【作者】:韦应物——《寄李儋元锡》【内容】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赏析】:这首七律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暮春入夏时节,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任所。
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当时任殿中侍御史,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
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李儋以答。
诗中叙述了别后的思念和盼望,抒发了国乱民穷造成的内心矛盾和苦闷。
在韦应物赴滁州任职的一年里,他亲身接触到人民生活情况,对朝政紊乱、军阀嚣张、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有了更具体的认识,深为感慨,严重忧虑。
就在这年冬天,长安发生了朱泚叛乱,称帝号秦,唐德宗仓皇出逃,直到第二年五月才收复长安。
在此期间,韦应物曾派人北上探听消息。
到写此诗时,探者还没有回滁州,可以想见诗人的心情是焦急忧虑的。
这就是本诗的政治背景。
诗是寄赠好友的,所以从叙别开头。
首联即谓去年春天在长安分别以来,已经一年。
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出时光迅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
次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
显然,“世事茫茫”是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个人的前途。
当时长安尚为朱泚盘踞,皇帝逃难在奉先,消息不通,情况不明。
这种形势下,他只得感慨自己无法料想国家及个人的前途,觉得茫茫一片。
他作为朝廷任命的一个地方行政官员,到任一年了,眼前又是美好的春天,但他只有忧愁苦闷,感到百无聊赖,一筹莫展,无所作为,黯然无光。
三联具体写自己的思想矛盾。
韦应物诗鉴赏

韦应物诗鉴赏生平简介韦应物(737—791?),长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早年充当唐玄宗的侍卫,狂放不羁,后来折节读书,应举成进士,任过洛阳丞。
曾一度辞官闲居,德宗时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后人称他“韦江州”或“韦苏州”。
又因曾任左司郎中,也有“韦左司”的称呼。
韦应物的诗,以写田园山水著名,部分作品,对安史之乱后社会乱离、民生疾苦的情况,有所反映。
在艺术上,他效法陶渊明,也受过谢灵运和王维的影响,形成自己的一种自然淡远的艺术特色。
有《韦苏州集》。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韦应物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韦应物诗鉴赏韦应物曾客游广陵,此间与元大校书过往甚密,友情颇深。
代宗广德元年(763),韦氏被任命为洛阳丞,在乘船离开广陵赴任洛阳的时候,对元大校书非常怀念,于是写了这首诗寄给他。
前四句写离情。
“凄凄去亲爱”,诗人与朋友分离,感到很悲伤。
诗中以“亲爱”二字相称,可见彼此友谊很深,一旦分别,自然依依不舍。
但船终于启行了,一会便飘荡在迷茫的烟雾之中,友人的身影虽已消失,诗人还不停地回望广陵城。
正在这时,诗人忽然听到广陵寺庙里的钟声,从朦胧的烟树中隐隐传来,他的心情更觉难过。
接着后四句抒发感慨。
诗人望着滚滚东流、一去不返的江水,禁不住感叹道:“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分别容易重逢难,这后会之期就难以预料了。
但另一方面,他又自我宽慰:“世上波上舟,沿洄安得住!”意谓自己的身世飘浮不定,有如波上的行舟,要么给流水带走,要么在风浪里打转,世事怎能由个人作主呢?末两句蕴含身世之感。
表面看来这首诗,写得平淡无奇,但细加体味,却感内蕴深厚。
特别是“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两句,以景喻情,言简意深。
试想:船已“泛泛入烟雾”,渐行渐远,可是诗人还忍不住凝望着广陵城外迷蒙的树林,迷恋地倾听寺庙里传来的残钟余音。
诗人对广陵之物的依恋,实则是对挚友的依恋。
韦应物的诗词赏析5篇

韦应物的诗词赏析5篇韦应物的诗受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等前辈诗人的影响很大,前人说:“应物五言古体源出于陶,而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说:“一寄穗秾鲜于简淡之中,渊明以来,盖一人而已”(宋濂《宋文宪公集》卷三十七)。
这些评价并不十分恰当,但是可以说明韦诗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风格的。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韦应物的诗词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朝代:唐朝|作者:韦应物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是一首写与文士宴集并抒发个人胸怀的诗,唐代诗人韦应物所作。
诗人自惭居处高崇,不见黎民疾苦。
全诗议论风情人物,大有长官胸襟。
叙事,抒情,议论相间,结构井然有序。
淮上喜会梁川故友朝代:唐朝|作者:韦应物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淮上喜会梁川故友》这首诗写久别十年之后的故人,忽然在淮水重逢的喜悦之情,感慨至深。
首联概括了以前的交谊;颔联统包了分别十年繁复的世事人情;颈联和末联写重逢情景。
写相聚、痛饮和欢笑,写环境、形貌和心思,是诗的主体。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朝代:唐朝|作者:韦应物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
此诗由送友启程到舟行江上,联想到世事的难测,写得很有情致,也吐露了诗人被罢官以后的心情。
开头两句写别离之“初发”。
三、四句写友人乘舟归去。
五、六句写期望重逢。
最后两句以舟行不定,喻世事之顺逆翻复,难以自主。
全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面看似平淡,内蕴却是含蓄深厚,于景象描写中揭示出人生哲理。
韦应物写的古诗赏析5篇

韦应物写的古诗赏析5篇韦应物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
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乡人苦之。
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少食寡欲,常“焚香扫地而坐”。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韦应物的诗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1【年代】:唐【作者】: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内容】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赏析】:这首诗描写诗人在淮上(今江苏淮阴一带)遇见了梁州故人的情况和感慨。
他和这位老朋友,十年前在梁州江汉一带有过交往。
诗题曰“喜会”故人,诗中表现的却是“此日相逢思旧日,一杯成喜亦成悲”那样一种悲喜交集的感情。
诗的开头,写诗人昔日在江汉作客期间与故人相逢时的乐事,概括了以前的交谊。
那时他们经常欢聚痛饮,扶醉而归。
诗人写这段往事,仿佛是试图从甜蜜的回忆中得到慰藉,然而其结果反而引起岁月蹉跎的悲伤。
颔联一跌,直接抒发十年阔别的伤感。
颈联的出句又回到本题,写这次相会的“欢笑”之态。
久别重逢,确有喜的一面。
他们也象十年前那样,有痛饮之事。
然而这喜悦,只能说是表面的,或者说是暂时的,所以对句又将笔宕开,写两鬓萧疏。
十年的漂泊生涯,使得人老了。
这一副衰老的形象,不言悲而悲情溢于言表,漂泊之感也就尽在不言之中。
一喜一悲,笔法跌宕;一正一反,交互成文。
末联以反诘作转,以景色作结。
为何不归去,原因是“淮上有秋山”。
诗人《登楼》诗云:“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
”秋光中的满山红树,正是诗人耽玩留恋之处。
这个结尾给人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绘画艺术中有所谓“密不通风,疏可走马”之说。
诗歌的表现同样有疏密的问题,有些东西不是表现的重点,就应从略,使之疏朗;有些东西是表现的中心,就应详写,使之细密。
疏密相间,详略适宜,才能突出主体。
这首诗所表现的是两人十年阔别的重逢,可写的东西很多,如果把十年的琐事絮絮叨叨地说来,不注意疏密详略,便分不清主次轻重,也就不成其为诗了。
韦应物诗词赏析六篇

韦应物诗词赏析六篇 一、韦应物《闻雁》赏析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任滁州刺史。
首夏离 京,秋天到任。
这首《闻雁》大约就是他抵滁后不久写的。
这是一个秋天的雨夜。
独坐高斋的诗人在暗夜中听着外面下个不停的淅淅沥 沥的秋雨,益发感到夜的深沉、秋的凄寒和高斋的空寂。
这样一种萧瑟凄寂的环 境气氛不免要触动远宦者的归思。
韦应物家居长安,和滁州相隔两千余里。
即使 白天登楼引领遥望, 也会有云山阻隔、 归路迢递之感; 暗夜沉沉, 四望一片模糊, 自然更不知其眇在何处了。
故园的眇远,本来就和归思的悠长构成正比,再加上 这漫漫长夜、绵绵秋雨,就更使这归思无穷无已、悠然不尽了。
一、二两句,上 句以设问起,下句出以慨叹,言外自含无限低徊怅惘之情。
“方”字透出归思正 殷,为三、四高斋闻雁作势。
正当怀乡之情不能自已的时候,独坐高斋的诗人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叫声。
这声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 显得分外凄清, 使得因思乡而永夜不寐的诗人浮想联 翩,触绪万端,更加难以为怀了。
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对“闻雁”而引起的 感触不着一字,留给读者自己去涵咏玩索。
“归思后乃说闻雁,其情自深。
一倒 转说,则近人能之矣。
”(沈德潜《高诗别裁》) 光从文字看, 似乎诗中所抒写的不过是远宦思乡之情。
但渗透在全诗中的萧 瑟凄清情调和充溢在全诗中的秋声秋意,却使读者隐隐约约感到在这“归思”、 “闻雁”的背后还隐现着时代乱离的面影,蕴含着诗人对时代社会的感受。
沈德潜说: “五言绝句, 右丞之自然, 太白之高妙, 苏州之古澹, 并入化机” (《说诗晬语》)。
古澹,确是韦应物五言绝句的风格特征。
从这首《闻雁》可 以看出,他是在保持绝句“意当含蓄,语务舂容”的特点的同时,有意识地运用 古诗 的句格、语言与表现手法,以构成一种高古澹远的意境。
诗句 之间,避免过大的跳跃,语言也力求朴质自然而避免雕琢刻削,一、二两句 还杂以散文 化的句式句法。
韦应物诗词赏析

韦应物诗词赏析韦应物诗词赏析引导语: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
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西塞山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
岚横秋塞雄,地束惊流满。
秋夜寄邱员外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注释译文⑴丘二十二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
丘,一作“邱”。
⑵属:正值,适逢,恰好。
⑶幽人:幽居隐逸的人,悠闲的人。
此处指丘员外。
怀念你竟在这深秋的夜晚,散步咏叹多么寒凉的霜天。
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还未安眠。
观田家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注释译文⑴田家:农民。
⑵卉(huì):草的总称。
⑶惊蛰(zhé):二十四节气之一。
⑷耕种(gēng zhòng):泛指种田的事。
⑸场圃(pǔ):春天用来种菜,秋天打场的地方。
⑹景:日光。
⑺晏(yàn):晚。
⑻犊(dú):小牛。
⑼劬(qú):过分劳苦。
⑽膏(gāo)泽:谓贵如油的春雨。
⑾禀(lǐn):储存谷物的屋舍。
⑿宿储(sù chǔ):隔夜之粮。
⒀徭役(yáo yì):古时官府向人民摊派的无偿劳动。
⒁惭(cán):羞愧。
⒂不耕(gēng)者:做官的人。
⒃禄食(lù shí):俸禄。
⒄闾(lǘ)里:乡里,泛指民间。
一场微细的春雨百草充满生机,一声隆隆的春雷惊蛰节令来临。
种田人家一年能有几天空闲,田中劳作从惊蛰便开始忙碌起来。
年轻力壮的都去田野耕地,场院又改成菜地也整理出来了。
从田中归来常是太阳落山以后,还要牵上牛犊到西边山涧去饮水。
挨饿辛劳农夫们从不叫苦,一场贵如油的春雨降下就使他们充满了喜悦。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韦应物著名的六首诗,值得收藏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韦应物著名的六首诗,值得收藏韦应物(737年-791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唐朝杰出的诗人,因为他曾担任过苏州刺史、左司郎中、江州刺史的职务,后世称他为“韦苏州”、“韦左司”、“韦江州”。
韦应物出身于豪门望族的京兆韦氏,曾祖父韦待价曾经担任过宰相。
韦应物在自叙诗《逢杨开府》里,诉说少年时期的他狂放不羁:“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
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
”他大案不犯,小错不断:“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
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他根本不去读书学习:“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
”唐玄宗去世后,韦应物失去了靠山,受到别人的欺负才变得成熟,开始发奋读书学习:“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
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
”终成诗坛一代大家。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派的杰出诗人,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齐名,后世并称他们为“王孟韦柳”。
他的诗歌风格自成一派,古澹精致、平和恬静、气韵悠长。
笔者精心选取了韦应物著名的六首诗,三首是山水田园诗,三首是友情亲情诗,能够充分反映了韦应物诗歌的风格特点,请大家欣赏。
一、《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诗意:故乡遥远,茫然不知在何方,归家的思绪,绵绵无穷无尽。
在淮南秋雨淅沥的漫漫长夜,独坐斋中细听北来的雁叫声。
公元783年(唐德宗建中四年),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任滁州刺史。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秋雨之夜、归思正深之际,听到自远而近的雁叫声,有感而作。
这首诗的结构安排巧夺天工,含蓄委婉,先写“故园”,后写“淮南”,先托出“悠”思,后衬以“雁”鸣,人的情思却句句深入,层层递进。
整首诗是一幅清淡的思乡图,清冷的夜晚,清凄的秋风,清寒的秋雨,清寂的高斋和清孤的人影,构成一种高古澹远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体现了诗人清雅古澹的艺术风格。
二、《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意:最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幽深的树丛中黄鹂在鸣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韦应物诗词赏析六篇本文是关于韦应物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一、韦应物《闻雁》赏析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任滁州刺史。
首夏离京,秋天到任。
这首《闻雁》大约就是他抵滁后不久写的。
这是一个秋天的雨夜。
独坐高斋的诗人在暗夜中听着外面下个不停的淅淅沥沥的秋雨,益发感到夜的深沉、秋的凄寒和高斋的空寂。
这样一种萧瑟凄寂的环境气氛不免要触动远宦者的归思。
韦应物家居长安,和滁州相隔两千余里。
即使白天登楼引领遥望,也会有云山阻隔、归路迢递之感;暗夜沉沉,四望一片模糊,自然更不知其眇在何处了。
故园的眇远,本来就和归思的悠长构成正比,再加上这漫漫长夜、绵绵秋雨,就更使这归思无穷无已、悠然不尽了。
一、二两句,上句以设问起,下句出以慨叹,言外自含无限低徊怅惘之情。
“方”字透出归思正殷,为三、四高斋闻雁作势。
正当怀乡之情不能自已的时候,独坐高斋的诗人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叫声。
这声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显得分外凄清,使得因思乡而永夜不寐的诗人浮想联翩,触绪万端,更加难以为怀了。
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对“闻雁”而引起的感触不着一字,留给读者自己去涵咏玩索。
“归思后乃说闻雁,其情自深。
一倒转说,则近人能之矣。
”(沈德潜《高诗别裁》)光从文字看,似乎诗中所抒写的不过是远宦思乡之情。
但渗透在全诗中的萧瑟凄清情调和充溢在全诗中的秋声秋意,却使读者隐隐约约感到在这“归思”、“闻雁”的背后还隐现着时代乱离的面影,蕴含着诗人对时代社会的感受。
沈德潜说:“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澹,并入化机”(《说诗晬语》)。
古澹,确是韦应物五言绝句的风格特征。
从这首《闻雁》可以看出,他是在保持绝句“意当含蓄,语务舂容”的特点的同时,有意识地运用古诗的句格、语言与表现手法,以构成一种高古澹远的意境。
诗句之间,避免过大的跳跃,语言也力求朴质自然而避免雕琢刻削,一、二两句还杂以散文化的句式句法。
这种风格,与白居易一派以浅易的语言抒写日常生活情趣(如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判然属于两途。
二、韦应物《长安遇冯著》赏析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冯著是韦应物的朋友,其事失传,今存诗四首。
韦应物赠冯著诗,也存四首。
据韦诗所写,冯著是一位有才有德而失志不遇的名士。
他先在家乡隐居,清贫守真,后来到长安谋仕,颇擅文名,但仕途失意。
约在大历四年(769)应征赴幕到广州。
十年过去,仍未获官职。
后又来到长安。
韦应物对这样一位朋友是深为同情的。
韦应物于大历四年至十三年在长安,而冯著在大历四年离长安赴广州,约在大历十二年再到长安。
这诗可能作于大历四年或十二年。
诗中以亲切而略含诙谐的笔调,对失意沉沦的冯著深表理解、同情、体贴和慰勉。
它写得清新活泼,含蓄风趣,逗人喜爱。
刘辰翁评此诗曰:“不能诗者,亦知是好。
”确乎如此。
开头两句中,“客”即指冯著。
灞陵,长安东郊山区,但这里并非实指,而是用事作比。
汉代霸陵山是长安附近著名隐逸地。
东汉逸士梁鸿曾隐于此,卖药的韩康也曾隐遁于此。
本诗一二句主要是说冯著刚从长安以东的地方来,还是一派名士兼隐士的风度。
接着,诗人自为问答,料想冯著来长安的目的和境遇。
“采山”是成语。
左思《吴都赋》:“煮海为盐,采山铸钱。
”谓入山采铜以铸钱。
“买斧”化用《易经。
旅卦》:“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
”意谓旅居此处作客,但不获平坦之地,尚须用斧斫除荆棘,故心中不快。
“采山”句是俏皮话,打趣语,大意是说冯著来长安是为采铜铸钱以谋发财的,但只得到一片荆棘,还得买斧斫除。
其寓意即谓谋仕不遇,心中不快。
诗人自为问答,诙谐打趣,显然是为了以轻快的情绪冲淡友人的不快,所以下文便转入慰勉,劝导冯著对前途要有信心。
但是这层意思是巧妙地通过描写眼前的春景来表现的。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冥冥”是形容造化默默无语的情态,“飏飏”是形容鸟儿飞行的欢快。
这两句大意是说,造化无语而繁花正在开放,燕子飞得那么欢快,因为它们刚哺育了雏燕。
不难理解,诗人选择这样的形象,正是为了意味深长地劝导冯著不要为暂时失意而不快不平,勉励他相信大自然造化万物是公正不欺的,前辈关切爱护后代的感情是天然存在的,要相信自己正如春花般焕发才华,会有人来并切爱护的。
所以末二句,诗人以十分理解和同情的态度,满含笑意地体贴冯著说:你看,我们好象昨日才分别,如今已经是春天了,你的鬓发并没有白几缕,还不算老呀!这“今已春”正是承上二句而来的,末句则以反问勉励友人,盛年未逾,大有可为。
这的确是一首情意深长而生动活泼的好诗。
它的感人,首先在于诗人心胸坦荡,思想开朗,对生活有信心,对前途有展望,对朋友充满热情。
因此他能对一位不期而遇的失意朋友,充分理解,真诚同情,体贴入微,而积极勉励。
也正因如此,诗人采用活泼自由的古体形式,吸收了乐府歌行的结构、手法和语言。
它在叙事中抒情写景,以问答方式渲染气氛,借写景以寄托寓意,用诙谐风趣来激励朋友。
它的情调和风格,犹如小河流水,清新明快,而又委曲宛转,读来似乎一览无余,品尝则又回味不尽。
三、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
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
唐滁州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
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
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流露出来。
但是诗中有无寄托,寄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
有人认为它通首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
实则各有偏颇。
诗的前二句,在春天繁荣景物中,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而对深树上鸣声诱人的黄莺儿却表示无意,置之陪衬,以相比照。
幽草安贫守节,黄鹂居高媚时,其喻仕宦世态,寓意显然,清楚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
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
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
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
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无人问津。
倘使在要津,则傍晚雨中潮涨,正是渡船大用之时,不能悠然空泊了。
因此,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在前、后二句中,诗人都用了对比手法,并用“独怜”、“急”、“横”这样醒目的字眼加以强调,应当说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
由此看来,这诗是有寄托的。
但是,诗人为什么有这样的寄托呢?在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
在仕宦生涯中,他“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
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为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为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
庄子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
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庄子。
列御寇》)韦应物对此深有体会,曾明确说自己是“扁舟不系与心同”(《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表示自己虽怀知者之忧,但自愧无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作为。
其实,《滁州西涧》就是抒发这样的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
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
所以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
说有兴寄,诚然不错,但归结为讥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也失于死板;说偶然赋景,毫无寄托,则割裂诗、人,流于肤浅,都与诗人本意未洽。
因此,赏奇析疑,以知人为好。
四、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赏析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这是一首送别诗。
李曹,一作李胄,又作李渭,其人,其事,以及他与韦应物的关系,似已无考;从此诗看,想必两人的交谊颇深。
诗中的“楚江”、“建业”,是送别之地。
长江自三峡以下至濡须口(在今安徽省境内),古属楚地,所以叫楚江。
建业,原名秣陵,三国时吴主孙权迁都于此,改称建业,旧城在今南京市南。
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
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
“暮钟时”,即傍晚时分,当时佛寺中早晚都以钟鼓报时,所谓“暮鼓晨钟”。
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这就暗切了题中的“送”字。
“微雨里”的“里”字,既显示了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
这样,后面的帆重、鸟迟这类现象始可出现。
这一联,淡淡几笔,便把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勾勒了出来,同时,为二、三联画面的出现,涂上一层灰暗的底色。
下面诗人继续描摹江上景色:“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
虽是写景,但“迟”、“重”二字用意精深。
下面的“深”和“远”又着意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景色。
四句诗,形成了一幅富有情意的画面。
从景物状态看,有动,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海门、浦树为静,但海门似有波涛奔流,浦树可见水雾缭绕,这又显出相对的动来。
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显其广阔;海门深,浦树远,显其邃邈。
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而且无不笼罩在烟雨薄暮之中,无不染上离愁别绪。
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
诗人总是选取对自己有独特感受的景物入诗。
在这首诗里,那冥冥暮色,霏霏烟雨,固然是诗人着力渲染的,以求与自己沉重的心境相吻合,就是那些用来衬托暮雨的景物,也无不寄寓着诗人的匠心,挂牵着诗人的情思。
海门是长江的入海处。
南京临江不临海,离海门有遥遥之距,海门“不见”,自不待言,何故以此入诗?此处并非实指,而是暗示李曹的东去,就视觉范围而言,即指东边很远的江面,那里似有孤舟漂泊,所以诗人极目而视,神萦魂牵。
然而人去帆远,暮色苍苍,目不能及;但见江岸之树,栖身于雨幕之中,不乏空寂之意。
无疑这海门、浦树蕴含着诗人怅惘凄戚的感情。
诗中不写离舟而写来帆,也自有一番用意。
李白的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是以离帆入诗的,写出了行人远去的过程,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感情。
此诗只写来帆,则暗示离舟已从视线中消失,而诗人仍久留不归,同时又以来帆的形象来衬托去帆的形象,而对来帆的关注,也就是对去帆的遥念。
其间的离情别绪似更含蓄深沉。
而那羽湿行迟的去鸟,不也是远去行人的写照吗?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连同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形成了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
置身其间的诗人,情动于衷,不能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