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辅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建议书精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复辅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建议书精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康复辅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康复辅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王喜太

一、联盟名称

康复辅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子联盟”)二、我国康复辅具行业现状和战略需求

(一)行业现状

1. 背景

康复辅具全称为康复辅助器具,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ISO-9999:1992)给出的定义,是指能够有效预防、代偿、监测和缓解残障的产品、器具、设备或技术系统。康复辅具学是现代科学技术与人体康复需求相结合的产物,从学科上看,属于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康复工程范畴,它的理论基础是人-机-环境一体化和工程仿生,在此基础上研究服务于各种康复目的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以及仪器、设备和装置,研究内容涵盖了康复医学、生物力学、工效学、仿生学、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电子工程、材料学等领域,是一个涉及面广,与人体特点息息相关,技术要求高的新兴交叉学科。康复辅具必须针对残障人需求及身体特点的个体性,运用工程技术和产品,因人而异

地进行辅具产品研发和配置。从应用上看,康复辅具是帮助身体功能障碍者,特别是身体功能性衰退者回归社会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手段,对于某些身体功能障碍,配置辅具甚至是唯一的手段。

在国际上,康复辅具产品被分为11个主类、135个次类、741个支类,有上万个品种,而这些品种在我国市场上仅能见到约1/5左右。辅助技术产品的特殊性在于它们的个体性。每个服务对象的个体特征不同,康复目标不同,则会要求不同的康复产品,有些可以对市场产品进行改装,有些则必须定做。

表1 康复辅具分类表:

2. 现状

纵观各国辅助器具的发展历史,辅助器具的研究开发均从假肢、矫形器、轮椅车等辅助器具的研究、生产开始,我国也不例外。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我国在假肢、矫形器和轮椅车等辅助器具领域已形成产业,制定和发布了不少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研究的相关课题,包括假肢接受腔CAD/CAM系统、钛合金下肢假肢组件、足底矫形器CAD/CAM系统、肌电假手、2C运动储能脚等均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康复辅具产业,包括辅助技术服务业,正在全世界范围悄然兴起。从个体和无障碍环境两个方面出发,研制和开发的康复辅具产品通过辅助技术服务门诊的方式被推荐到用户手中。个体性康复辅具的研制开发、公共环境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以及辅助技术服务三者的结合,形成了辅助技术工业的发展模式。这些特殊界面/接口装置,再加上无障碍设施,已构成了身体功能障碍者回归社会的

全方位、多层次的康复辅具框架体系。随着对康复辅具及其技术的深入研究,将会出现大量高新技术产品来满足功能障碍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3. 存在问题

根据最新ISO-9999标准,残障人康复辅具分为十一大类,在我国,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仅是其中假肢、矫形器和轮椅车等产业有所发展并已初具规模,与康复辅具涵盖的十一大类产品相比,我国康复辅具产业仍存在很大的空白。我国的康复辅具产品无论是从品种数量上还是从科技含量上,与发达国家仍然有一定差距,总体水平大体落后30年。除经济和社会发展原因外,管理体制、法律法规、运行机制、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研究开发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是制约康复辅具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1)产品科技含量总体较低

总体来看,康复辅具高端产品主要被国外公司垄断,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自主研发的产品主要停留在技术含量较低的中低档产品,有些甚至只是简单的仿造,产品种类少、技术含量低,无法形成辅具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2)缺乏持续的经费支持渠道

康复辅具领域的科研项目立项难,其根本原因在于国家科技支持的行业分类上,康复辅具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导致科研项目没有申报途径。近几年通过多方努力而取得的一些科研项目,都是按特别专项立项的,尚未开辟出一条常规的科研立项途径。

(3)产学研“脱节”,科研成果难以产业化

我国许多重点工科院校和科研机构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技术储备,完全有能力完成康复辅具领域高水平产品的研发任务。但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并实现产业化,需要经过十分重要的中间试验环节,而用于中试的投入一般是研发费用的8~10倍,高校和一般科研单位不具备中试的能力和条件,中小企业多重视短期效应,也没有能力进行风险投资,承担中试任务,因此造成许多科研成果滞留在研发单位,从而制约了成果向产品的转化。

(4)加工技术水平整体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

由于我国康复辅具装备的独立制造能力不足,中档及以上产品市场基本上被国外品牌垄断,制造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阶段性差距,加工技术水平整体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我国康复辅具生产装配的专用设备目前大部分依靠进口,自主研发的打磨机、专用成型真空机、热塑板材成型平板加热器等设备虽已投入生产,但是产量低、质量不稳定,尚未形成系列化。

(5)康复辅具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尚未形成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生产康复辅具产品的企业分属不同部门多头分散管理,更多的小型企业没有明确的归口管理单位。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生产康复辅具产品的企业有500多家,除少数外商独资、中外合资和国营假肢生产企业外,多数是集体和个体经营的小型企业。由于尚未建立辅具产品市场的准入制度,没有国家或集团的支持,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研发成果很难进行转化,导致了中国康复辅具产品市场比较混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商业价值不高等问题。

(6)康复辅具创新型人才匮乏

康复辅具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广,与人体特点息息相关,技术要求高的新兴交叉学科。多年来,我国只有民政系统下属的中国假肢矫形技术学校每年培养大约30个假肢矫形器专业的中专生,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极度匮乏。近年来,虽然很多大学相继开办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也有的大学开办了假肢专业,但由于专业设立时间晚,受师资力量、实践场地等所限,此领域培养出的高水平技术人才非常匮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