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米 用米量 教学设计及反思

合集下载

数学教案-认识米用米量数学教案

数学教案-认识米用米量数学教案

数学教案-认识米用米量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米的长度单位,能够正确地认识和使用米来量物体。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米的长度单位及其意义2.认识米尺,学会用米尺量物体3.实践活动:用米尺量身边的物体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米的长度单位,能够正确地认识和使用米来量物体。

2.难点:学会用米尺量物体,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计算。

四、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米的长度单位。

2.采用探究式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究米尺的使用方法。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长度场景,如教室的长度、一步的长度等,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来量这些长度呢?引入米的长度单位。

2.学习米的长度单位教师讲解米的长度单位,让学生理解米的意义。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读、写米的长度单位。

3.认识米尺教师展示米尺,讲解米尺的构成和使用方法。

学生动手摸一摸米尺,感受米尺的长度。

4.实践活动:用米尺量物体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取一个身边的物体进行量度。

学生动手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六、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用米尺量一量家里的家具,如床、桌子等,记录长度,并和家长分享。

2.学生尝试用米的长度单位创作一幅画,展示对米的长度单位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对米的长度单位的掌握情况,对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同时,关注学生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米的长度单位的应用情况。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很多不同的长度,比如我们教室的长度,一步的长度等等,那么你们知道这些长度是用什么单位来衡量的吗?学生:可能会有同学回答厘米,分米等,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米。

数学教案-认识米用米量数学教案2篇

数学教案-认识米用米量数学教案2篇

数学教案-认识米用米量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认识米用米量数学教案精选2篇(一)教案名称:认识米用米量数学教案适用对象:小学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知道米是长度的单位,并能正确使用米量物体的长度;2. 理解1米等于100厘米,并能够相互换算;3. 能够运用米和厘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1. 一张米和厘米换算的示意图;2. 一些物体,如铅笔、书、椅子等,用于实际测量;3. 学生测量用的尺子。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物体,如铅笔、书、椅子等,问学生这些物体的长度可以如何用来测量。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步骤二:引入米和厘米向学生展示米和厘米的示意图,解释米是长度的单位,厘米是比米小的单位。

告诉学生1米等于100厘米。

步骤三:认识米用米量向学生展示一段长约1米的绳子,并让学生用米量绳子的长度。

鼓励学生自己体验和感受米的长度。

步骤四:认识厘米用米量给学生展示一段长约1米的绳子,并让学生用尺子测量绳子的长度,告诉学生这个长度是100厘米。

步骤五:实际测量让学生用尺子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如铅笔、书、椅子等,并记录下测量结果,保留到下一步使用。

步骤六:练习相互换算让学生分别用米和厘米表示测量结果,并进行米与厘米之间的换算练习。

例如,如果学生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为80厘米,让他们计算出这个长度是多少米。

步骤七:小结向学生强调米和厘米的概念和换算方法,并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巩固性练习。

教学延伸:1. 引入其他长度单位,如千米和毫米,并进行相互换算的练习;2. 制作长度测量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设计和制作,并进行实际测量。

数学教案-认识米用米量数学教案精选2篇(二)教案名称:认识钟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和理解钟上的数字表示的时间;2. 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时钟图案,判断和描述时间的概念。

教学重点:1. 识别和理解钟上的数字表示的时间;2. 判断和描述时间的概念。

教学难点:1. 根据具体的时钟图案,判断和描述时间的概念。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教案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教案

《认识米用米量》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米的基本概念,知道米是长度单位之一。

2. 让学生掌握使用米尺测量长度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米为单位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

4. 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米的基本概念。

2. 米尺的使用方法。

3. 物体长度的测量。

4. 估测物体长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米尺的使用方法,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米尺的使用方法。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物体长度,巩固米尺的使用方法。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采用提问法,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准备1. 米尺、直尺等测量工具。

2. 各种长度不同的物体,如书本、桌子、椅子等。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4. 教学设计稿。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出示各种长度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表示这些物体的长度呢?引入米作为长度单位。

2. 讲解米的基本概念:讲解米的长度单位概念,让学生理解米与厘米、毫米的关系。

3. 米尺的使用方法:讲解米尺的结构,示范如何使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引导学生总结米尺的使用方法。

4.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合作测量教室内的物体长度,如桌子、椅子等,并记录测量结果。

5. 估测物体长度: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估计它们的长度,并与小组成员交流讨论。

七、课堂练习1. 完成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米尺的使用方法和估测物体长度的能力。

2. 互相检查:学生相互检查练习题的完成情况,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米尺的使用方法和估测物体长度的技巧。

2. 强调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米为单位测量长度的重要性。

九、课后作业1. 让学生运用米为单位测量家中的物体长度,如书本、桌子、椅子等,并记录测量结果。

数学教案-认识米用米量数学教案

数学教案-认识米用米量数学教案

数学教案-认识米用米量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建立长度单位“米”的概念,知道1米有多长。

2.学会使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并能用“米”作单位进行表达。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建立“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米量物体长度。

2.难点:灵活运用“米”进行长度单位转换,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米尺、直尺、绳子、各种长度不同的物体(如书本、铅笔、课桌等)。

2.学生用具:米尺、直尺、绳子。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一根长度为1米的绳子,让学生观察并用手比划1米有多长。

2.学习“米”的概念(1)教师展示1米长的直尺,让学生观察并用手比划1米有多长。

(2)学生尝试用1米长的直尺测量课桌、书本等物体的长度,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

3.学习用米量物体长度(1)教师示范如何使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强调测量时要注意的事项。

(2)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帮助,学会使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

4.实践活动(1)教师出示一些长度不同的物体,让学生用米尺测量并记录长度。

(2)学生分享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5.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提出问题:教室的长度和宽度分别是多少米?同学们能想办法测量出来吗?(2)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测量方案,并实施测量。

(3)学生分享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教师给予鼓励。

五、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1)用米尺测量家中物体的长度,记录下来并与家长分享。

(2)观察生活中的长度单位,思考如何将长度单位应用于实际生活。

2.课后实践:(1)与家长一起测量房间长度和宽度,计算房间面积。

(2)观察并记录身边物体长度的变化,分析原因。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践、合作,让学生初步建立了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学会了用米量物体长度。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认识米、用米量(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认识米、用米量(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认识米、用米量年级:二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米”的概念,知道米是长度单位之一。

2. 培养学生能够使用米尺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米”的概念。

2. 培养学生使用米尺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教学准备:1. 米尺2. 学习单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米尺,引导学生观察米尺的特点。

2.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二、新课1.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米”的概念,讲解“米”是长度单位之一。

2. 教师示范如何使用米尺进行长度测量,讲解测量方法。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使用米尺进行长度测量,体验测量的过程。

三、实践活动1. 教师发放学习单,学生根据学习单的要求,使用米尺进行长度测量。

2. 学生将测量结果记录在学习单上,并与同学分享。

四、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回顾“米”的概念和长度测量的方法。

2. 教师强调使用米尺进行长度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家中使用米尺进行长度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2. 学生可以与家长一起讨论长度单位的应用,增强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认识“米”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米是长度单位之一。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使用米尺进行长度测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实践活动在“认识米、用米量”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活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对长度单位“米”的理解,并培养使用米尺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

因此,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确保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米 用米量-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米 用米量-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米用米量人教新课标教案:认识米用米量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数学教案中的认识米和用米量这一部分。

我们将通过学习,了解米的定义,学会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米的概念,能够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米的概念,学会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掌握米的定义,能够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米尺、实物模型学具:练习本、铅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拿出一条米尺,让学生们观察,提问他们这是什么,他们能够回答出是一条米尺。

2. 讲解米的概念:我会告诉学生们,米是长度的单位,就像我们平时说的“一尺”一样,只是米尺更长一些。

3. 演示用米量物体:我会用米尺来量一张桌子,让学生们直观地看到米尺是如何用来量物体的长度的。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用米尺来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5. 例题讲解:我会出一道例题,比如“请用米尺量出一本书的长度”,让学生们跟着我一起做,讲解解题的步骤和方法。

6. 小组合作:我会让学生们分组,互相用米尺来量对方的身体部位,比如量一下彼此的手臂长度,然后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米定义:长度单位用途:量物体长度用米量方法:选择合适的米尺步骤:量物体一端,移动米尺到物体另一端,读取长度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用米尺量一下你的课桌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 用米尺量一下你的椅子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答案:1. 课桌的长度:米2. 椅子的长度: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米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大多数学生能够用米尺来量物体的长度。

但是在实践中,还有一些学生对如何正确使用米尺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练习中多加指导和练习。

拓展延伸:我们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带一些物体到课堂上,比如玩具、书本等,让他们用米尺来量这些物体的长度,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机会,加深他们对米的概念的理解。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反思(通用16篇)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反思(通用16篇)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反思(通用16篇)《认识米,用米量》教学反思篇1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上册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

尽管学生已有这方面的经验和基础,但由于长度单位及其操作应用是多种知识的综合,涉及数、数数、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实践技能等,针对二年级的小朋友的认知能力来说,也可以说难点了。

知识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这一节课的目的在于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之后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一、从实际需要出发,让学生产生学习长度单位的欲望教学时,我创设了“我想给同学们配桌布”的情景,配桌布必须知道桌子的长和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实际中测量长度的必要性,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实物作测量标准去量桌子的长,结果量得的数量不一样,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体会到,要想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

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从而产生学习长度单位的欲望。

二、向学生提供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这是一节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课,当学生有了学习的愿望后,设计了一系列活动。

如:设计了观察直尺,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让他们通过观察、交流,掌握直尺的基本构造,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又为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

认识1厘米,安排了三次活动:第一次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体会每一大格的长是1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第二次让学生找一找身边、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厘米,学生找出了很多,如:手指的宽度、一节手指的长度、牙齿、鼻孔、眼睛、田字格等等,这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我想对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次用手势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

然后应用厘米来估一估、量一量、辨一辨,让学生在尝试测量、比较、交流中,逐步总结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课堂上学生有的用“把物品左端对准0刻度,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这种方法,也有的学生采取其它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一格一格的数的方法,通过让他们对比,明白前一种方法方便且快。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单元【第二课时】认识米用米量 》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单元【第二课时】认识米用米量 》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单元【第二课时】认识米用米量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围绕“认识米用米量”展开教学,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米的基本概
念及米的量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认识米的基本概念,掌握米的量的计算方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米的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学
习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确米的概念,培养学生测量米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准确测量米的长度。

四、教学准备
•板书准备:书写“认识米用米量”、“1米”、“米”等关键词。

•教材准备: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五、教学过程
1. 热身
•通过数学小游戏“比一较长”让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长度单位。

2. 导入
•引导学生观察米,了解米的外形和概念。

3. 学习
•对1米进行具体测量,让学生亲自操作测量米的长度。

•通过示范和学生练习,掌握米的量的计算方法。

4. 拓展
•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米的应用场景,如米量加减等。

5. 巩固
•布置作业:让学生测量家中柜子的长度,并用米的单位写出测量结果。

六、课后反思
此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米用米量,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了米的基本量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对米的概念理解仍有欠缺,需要加强巩固和练习。

七、延伸阅读
•《数学教育杂志》,作者:XXX
•《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作者:XXX
以上为本节课教案设计,希望学生在认识米用米量方面能有所收获。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教案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教案

《认识米用米量》优秀教学教案第一章:认识米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米的概念和特点。

让学生掌握米的长度和单位换算。

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知和运用。

1.2 教学内容米的长度概念:介绍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定义。

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介绍米与厘米、毫米、千米等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身高、距离等。

1.3 教学方法实物展示:展示米尺和米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米的长度和重量。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米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如测量身高、房间长度等。

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米的长度和单位换算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米的理解和运用。

1.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准确地回答米的长度概念和单位换算问题。

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米进行长度测量和描述。

第二章:用米量长度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用米量长度的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米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不同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和选择。

2.2 教学内容米尺的使用:介绍如何使用米尺进行长度测量。

其他长度测量工具:介绍卷尺、测绳等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选择。

测量实践:进行实际的长度测量活动,如测量教室的长度、桌子的宽度等。

2.3 教学方法演示法:教师演示如何使用米尺和其他长度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的长度测量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问题解决: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计算教室的面积等。

2.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米尺和其他长度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测量结果,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第三章:用米量面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用米量面积的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米进行面积测量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不同面积测量工具的使用和选择。

3.2 教学内容平方米的概念:介绍平方米作为面积单位的概念和定义。

面积测量工具:介绍平方米测量板、尺子等面积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选择。

测量实践:进行实际的面积测量活动,如测量教室的面积、桌子的面积等。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教案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教案

《认识米用米量》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知道米与日常生活中计量长度的关系。

2. 培养学生使用米尺量物体的能力,发展测量和估算长度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

2. 米尺的使用方法。

3. 物体长度的测量和估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米尺量物体。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测量和估算长度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场景为背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米作为长度单位的作用。

2.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和总结米尺的使用方法。

五、教学准备1. 教具:米尺、绳子、卡片、实物等。

2. 学具:每人一把米尺,若干绳子、卡片、实物等。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根绳子,提问:“这根绳子有多长?”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单位的概念。

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我们通常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来计量绳子的长度。

二、学习米作为长度单位(10分钟)1. 教师介绍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米与日常生活中计量长度的关系。

2.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长度可以用米来计量。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学习米尺的使用方法(10分钟)1. 教师示范如何使用米尺量物体,边示范边讲解米尺的使用方法。

2. 学生分组练习使用米尺量物体,教师巡回指导。

3. 各组汇报测量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物体长度的测量和估算(10分钟)1. 教师提出测量任务,如:“请用量尺量一量桌子的长度。

”2. 学生分组测量,并进行估算。

3. 各组汇报测量和估算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和米尺的使用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二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认识米、用米量》

二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认识米、用米量》

二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认识米、用米量》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米、用米量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

学生每人1根较长的绳子,1米的卷尺,刻度尺。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 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

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

二.认识米,用米量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

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

(板书:“米”)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2.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3.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

(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

(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

(5)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

(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4.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

(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1.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3.小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

教案:认识米,如何用米量物品

教案:认识米,如何用米量物品

教案:认识米,如何用米量物品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米的常见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能够用米量物品,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米的常见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弄清量米、重米的区别及其使用。

三、学准备
教师:米量杯、米、水杯、玻璃球、毛笔、纸张。

学生: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笔等写作工具。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加深对米的认识
请学生拿出一个米量杯,观察杯上的刻度,询问学生:“这个量杯上的数值代表什么?”同学们纷纷大喊:“代表米的重量!” 指导学生认识不同单位的米的重量值。

2.认识米的单位
教师为学生出示一张米的单位表,指导学生逐一认识常见的米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如: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等。

3.认识量米和重米
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何时用量米,何时用重米来量物品。

如:测量水的体积需要用量米;测量头发或玻璃球的重量需要用重米。

4.如何用米量物品
教师示范如何用米量物品,例如:用米量杯量出500毫升水,以及用米量杯量出50克玻璃球。

5.练习
让学生自行练习如何用米量物品,如量出本身的体重、书的重量等。

六、巩固和展示
请学生选择一种他们觉得合适的物品,并用米量杯、米来量出它的重量或体积,然后进行展示。

七、作业
要求学生根据今天的内容,写一篇300-500字的读后感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采用了一些情境化的案例和示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米的换算和使用方法。

同时在结合复杂练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对单位换算的敏感度和认知深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认识米用米量_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米用米量_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米用米量——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理解米作为长度的基本单位;2.能够利用米作为度量长度的量具,测量日常生活中的长度;3.能够简单应用米作为度量长度的单位,解决与米相关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米作为长度的基本单位,能够准确使用米来度量长度;2.教学难点:能够运用米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长度问题,并且能够将米和其他长度单位进行相互转换。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展示几个常见的长度单位,例如厘米、分米、米等,并让学生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2.引入米作为长度的基本单位,并解释为何米比较适合作为基本单位;3.给学生介绍使用尺子或者卷尺进行长度测量的方法,并进行示范。

2. 讲授新知识1.给学生讲解米的基本概念,即“米”是用来度量长度的基本单位,1米等于100厘米;2.展示一些标有长度单位的物品(如校门、教室门等),让学生利用尺子或卷尺进行测量,记录所测长度并将其转化为“米”;3.通过多次测量和记录,让学生形成对“米”的直观理解。

3. 巩固与拓展1.给学生出示一些长度单位相关的数学问题,鼓励他们尝试用米来解决问题;2.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如何将米与其他长度单位进行转化;3.引导学生思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相互转换,需要满足什么条件?4. 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1.总结米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度量长度中的重要性;2.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进行长度测量并记录,将所测长度转化成米。

四、板书设计1.米作为长度的基本单位;2.使用尺子或者卷尺进行长度测量;3.1米等于100厘米;4.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相互转换。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授课,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米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用法,能够通过尺子或者卷尺测量长度并将其转化为“米”。

在课堂互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也得到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机会,增强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他们真正地掌握米作为长度单位的应用技巧。

认识米 用米量 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识米  用米量  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二)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三)通过同学的合作,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具和学具教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4厘米、6厘米长的纸条。

学具:1米的卷尺,1根较长的绳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1.提问(1)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3厘米呢?(2)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应注意什么?指名两名学生量下面纸条的长度.(3)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量讲台桌的长(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很不方便,不容易得出结果).因此,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复习了以前所学的知识,从而引出本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认识米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观察它的刻度(是以10厘米为单位)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和教师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样的.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教师用1米的直尺,量一量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高.再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长.让学生用自己的卷尺,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两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你的身高比1米高,还是不到1米.同学们看到在公共汽车或电车的车门口有一个1米的标记,不足1米高的儿童可以不买车票,超过1米则要买票,同学们乘车要自觉遵守这一规定.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设计意图:通过自己量身高,来初步感知1米的概念,从而学习2米、3米……)2.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1厘米有多长呢?同学用两手指比一下,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并排画出1厘米.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用两手比一下.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教师出示折尺,这是一把折尺,伸直正好是1米,与1米的直尺相比,一样长.看一看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再看看这把1米的直尺,1米里面有100厘米;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卷尺,1米里面也是有100厘米.同时,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如图11).同时板书: 1米= 100厘米3.用卷尺量较长的距离教师出示卷尺,并说明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由学生拿住卷尺的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两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2.以4人小组为单位,利用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分工量下面的长度(每组量一项):前面黑板的长,后面板报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测量后,每组派代表向全班交流.3.在()内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教室长6()黑板长2()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设计意图:通过做练习,巩固厘米和米的关系)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同学们今天学到了什么呢?这些知识有用吗?教后反思:本课让学生经历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建立起米和厘米的概念,又通过测量来巩固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借助物体来帮助来认识理解,效果较好。

《认识米用米量》的教案

《认识米用米量》的教案

《认识米用米量》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米的基本概念,知道米是长度单位之一。

2. 让学生学会使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

3. 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米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准确估测物体长度,提高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米尺、课件、实物等。

2. 学具:米尺、练习本、画图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课件介绍米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认识米。

2. 讲解米尺的使用方法:讲解米尺的零刻度、分刻度和厘米刻度,示范如何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

3. 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合作,用米尺测量教室里的物体长度,如桌子、黑板等。

4. 成果展示:邀请学生展示测量成果,点评测量准确性。

5. 估测练习:让学生在没有米尺的情况下,估算教室里的物体长度,如窗户、门等。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让学生用米尺测量家里的物体长度,如床、电视等,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2. 拓展作业: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可以用米尺测量的事物,试着用米尺解决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米的基本概念的理解,使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准确性,以及估测物体长度的能力。

2.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和实物测量等方式进行评价。

3. 评价标准:能正确使用米尺,测量结果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能准确估测物体长度。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操作能力。

教师也应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米的使用和测量技巧。

八、教学拓展1. 让学生探索其他长度单位,如厘米、毫米、千米等,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组织学生进行长度单位的主题活动,如制作长度单位的手工制品,或者在户外进行长度单位的实地测量。

九、教学资源1. 米尺的使用说明书或相关教程。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与反思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与反思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页例4及有关练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过程与方法: 通过测量、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形成1米的长度观念,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感受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师: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大家在交流的时候都用到了一个字“米"。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米,(板书课题)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二、探究新知.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师:老师的身高是1米56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估计)。

再估计一下,从地面到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大约是1米呢,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还是不到1米?师:大家都想估计,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慢慢的拉开,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拉开的绸带,如果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学生活动)。

启发:指着拉开的绸带,这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呢?(可以用尺量)那请小朋友用你们的尺量一下。

(得出用厘米尺量很不方便,而且也不容易得出正确的结果.这样测量你感觉怎么样?(很麻烦)师:看来同学们如果用自己的尺子来量很麻烦。

那谁有更好的办法呢?(做一把更长的尺子)大家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多的好办法。

老师这里有一个好宝贝,用它很快就能量出绸带的长,想不想知道是什么?2、认识米尺。

老师出示米尺。

(1)谈话: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

用它来量比较长的物体就容易多了。

(课件出示米尺图)这就是米尺的缩小图,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数字不同,刻度线不同)(2)请一位学生拿自己的尺子来量一量老师的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10厘米)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100刻度就是100厘米就是1米。

《认识米用米量》的教案

《认识米用米量》的教案

《认识米用米量》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理解米与生活中的实际物体长度之间的联系。

2. 学会用米作量具,测量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米的长度单位概念。

2. 米与实际物体长度的对应关系。

3. 测量工具——米尺的使用方法。

4. 测量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米的长度单位概念,米尺的使用方法。

难点:米与实际物体长度的对应关系,测量实践活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米尺、教科书、PPT。

2. 学具:每人一把米尺,若干实际物体(如书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教科书,引导学生观察封面上的米尺图案,引发学生对长度单位和米尺的兴趣。

2. 教学米的长度单位:(1)教师介绍米的长度单位,讲解米与实际物体长度的对应关系。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用米尺测量教科书的长度,体会米的长度。

3. 米尺的使用方法:(1)教师示范米尺的使用方法,讲解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

4. 测量实践活动:(1)教师提出测量任务,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2)学生分组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测量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米的长度单位和米尺的使用方法。

(2)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

(3)教师提出拓展任务,如让学生课后测量家里的家具长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作业布置:1. 课后练习:用米尺测量家里的家具长度,记录并写在日记本上。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学习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2. 实践活动评价: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测量准确性、操作规范性以及结果记录的完整性。

3.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课后练习完成情况,关注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教案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教案

《认识米用米量》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米的基本概念,知道米是长度单位之一。

2. 培养学生用米量物体长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测量技巧。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测量任务。

二、教学内容1. 米的基本概念2. 米与厘米、毫米的关系3. 测量工具的使用(尺子、卷尺等)4. 实际操作:用米量物体的长度5. 总结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米的基本概念,能够用米量物体的长度。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米与厘米、毫米的关系,熟练使用测量工具。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米的长度。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物体长度。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米尺、卷尺、物体(如书本、桌子等)2. 学具:每人一把尺子,练习本3. 教学场地:教室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米尺、卷尺等测量工具,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些工具是用来测量什么的吗?2. 讲解米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米与厘米、毫米的关系。

3. 示范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互相测量。

4. 学生分组测量,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测量误差。

5. 总结测量结果,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测量心得。

七、课堂练习1. 教师布置测量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展示自己的测量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3. 学生根据测量结果,完成练习题。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用米量家里的某个物体,记录测量结果。

2. 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以及对米的长度有更深刻的认识。

九、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合适,学生掌握程度如何。

2. 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十、评价与反馈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测量技巧的提高。

2. 同伴评价:互相评价对方的测量成果,给出建议。

3.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测量结果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反思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反思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反思1、认识米用米量教学反思本节课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米”。

并教学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课始,我创设了让学生量黑板的长这一环节。

我让两个学生采取合作的方法用自己的尺子量量黑板的长度,当学生们测量时,我则拿着米尺站在一旁观看。

学生量得很认真,一看就知道这个学生做事很有耐心;有的学生一边量一边回头望望我,看起来很着急。

我及时抓住这个时机,提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纷纷举手说“这样量太忙烦”“老师,能借您的尺子用用吗?”我接着说“为什么要用我的尺子?”“老师的尺子长,量得快些。

”“大家也认为量黑板的长度用老师的尺子量得快?”学生都做了肯定的'回答。

我想,这一活动的足以学生都体会到:量较长的东西,用“长尺子”比较方便。

就这样,很自然导入了“米的认识”。

接着我出示米尺,让学生直观感受米尺的长度就是一米让学生观察米尺的长度,接着让学生伸出两手,看谁能用两手臂比划1米,让学生看似已经初步建立了1米的长度观念,再通过比比、看看、数数等等活动,探索出1米=100厘米,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实践活动,明确测量长度的方法。

2、米的认识教学反思一人同课多轮教学《厘米的认识》一课之后,我从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两方面反思如下:一、教学设计时要善于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改进教学设计,尽量做到细致,使学生能够达成学习目标。

例如在让学生感知1 厘米时,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用的是拇指与食指指尖之间的距离,有的学生用的是拇指与食指指肚之间的距离,而且从尺子上比量完后,当学生把尺子撤掉之后,手指位置很容易变动,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孩子对1 厘米的感知。

当听课教师提出这个问题时,我意识到必须想办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最终我选择了利用学具中的小正方体,让学生把小正方体捏在手中,感觉1 厘米。

结果教学效果很好,孩子们很容易借助这个棱长为1 厘米的小正方体来很好地感知1 厘米。

二、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对发现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小结,这是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的一个基本方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单元认识米、用米量∣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单元认识米、用米量∣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单元认识米、用米量∣人教新课标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单元认识米、用米量∣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单元的第三章和第四章。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米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初步认识米,了解米作为长度单位的基本用途。

第四章则侧重于教授学生如何使用米来量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量测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米的概念,掌握使用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量测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生对于米的概念理解,以及如何运用米来量测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米的概念,了解米的长度,并能够独立完成米的长度量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米尺、实物模型、PPT等。

学具:学生尺、练习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的长度,用自己的尺子量一量,然后讨论结果。

2. 概念讲解:通过PPT展示米的图片,讲解米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米作为长度单位的特点。

3. 例题讲解:用PPT展示例题,讲解如何用米尺量测物体的长度,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动手操作,理解量测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长度量测的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5. 作业讲解:讲解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米的概念、米的特点、米的长度量测方法等。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用米尺量测你的桌子长度。

2. 请用米尺量测你的书本长度。

答案:1. 桌子长度为1米20厘米。

2. 书本长度为2米50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米的概念理解较为深刻,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使用米尺进行长度量测的方法。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于米尺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除了米尺,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量测长度?例如,可以用绳子、纸条等。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二)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三)通过同学的合作,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具和学具
教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4厘米、6厘米长的纸条。

学具:1米的卷尺,1根较长的绳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提问
(1)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3厘米呢?
(2)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应注意什么?指名两名学生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3)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量讲台桌的长(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很不方便,不容易得出结果).因此,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复习了以前所学的知识,从而引出本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米
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观察它的刻度(是以10厘米为单位)
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和教师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样的.
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教师用1米的直尺,量一量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高.再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长.
让学生用自己的卷尺,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两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你的身高比1米高,还是不到1米.同学们看到在公共汽车或电车的车门口有一个1米的标记,不足1米高的儿童可以不买车票,超过1米则要买票,同学们乘车要自觉遵守这一规定.
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量身高,来初步感知1米的概念,从而学习2米、3米……)
2.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1厘米有多长呢?同学用两手指比一下,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并排画出1厘米.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用两手比一下.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出示折尺,这是一把折尺,伸直正好是1米,与1米的直尺相比,一样长.看一看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再看看这把1米的直尺,1米里面有100厘米;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卷尺,1米里面也是有100厘米.同时,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如图11).
同时板书: 1米= 100厘米
3.用卷尺量较长的距离
教师出示卷尺,并说明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由学生拿住卷尺的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两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
2.以4人小组为单位,利用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分工量下面的长度(每组量一项):前面黑板的长,后面板报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测量后,每组派代表向全班交流.
3.在()内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
(设计意图:通过做练习,巩固厘米和米的关系)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同学们今天学到了什么呢?这些知识有用吗?
教后反思:
本课让学生经历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建立起米和厘米的概念,又通过测量来巩固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借助物体来帮助来认识理解,效果较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