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实验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实验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实验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种子的萌发课程教案

《种子的萌发》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阐明种子萌发的过程。 3.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4.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验观察来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学会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懂得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2.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学会抽样检测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情感。 2.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3.抽样检测法测定发芽率的方法及原理。 三.教学难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的结论的得出。

2.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现象分析。 四.教学方法 实验法、归纳法、分析法。 五.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1)种子结构及种子萌发过程的CAI课件。 (2)培养皿、滤纸等,分发给各小组。 2.学生准备: (1)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做好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演示实验。 (2)可自己再收集一部分种子。 (3)玻璃瓶、罐头瓶或烧杯。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倒背如流的诗句。那它的意思是什么呢? 学生解释:这是一首描写草的生命活动的诗句,是草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

三种常用检测种子生活力方法比较

植物生理学小论文 三种常用检测种子生活力方法的比较 班级:09级生物技术2班 学号: 系别: 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 雪婷 日期:2012年5月15日

浅谈三种常用检测种子生活力的方法 雪婷 (师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675000) [摘要] 种子活力是种子最重要的生理及生产指标之一,近年来,无论在育种选种方面还是植物生理实验方面都得到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对种子活力的概念、影响种子活力的因素和种子活力快速测定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基准, 对TTC法、BTB法及红墨水染色法三种常见种子活力快速检测方法进行了简要综述。结论:四氮唑染色法是蔓荆子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最佳方法,生活力与发芽率呈显著的正相关。 关键词:种子活力;TTC法;BTB法;红墨水染色法;研究进展 The discussion on three kinds of methods to detect seed vigor SUN-xueting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chuxiong,yunnan675000,China) Abstracts: The seed vigor is the most important physiological and seed production indexes. In recent years,No matter in selecting seeds breeding or in plant physiology experiments. The seed vigor is widely mentioned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the seed vigor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seed vigor and the seed vigor rapid determination of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Comparition of three kinds of methods to determine seed vigor. Keywords: seed vigor ;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 method;Bromo—thymol blue method; red ink method;research progress 种子生活力是检测种子质量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它对于种子的发育,萌发,成熟以及成长为植株的潜在能力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对于科学选种,快速预测种子的利用价值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快速检测种子生活力的方法很多,但生产实验及植物生理实验中常用的主要有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溴麝香草酚蓝(BTB)法和红墨水染色法。这三种方法都能快速测定种子的正常生理代功能是否受到损害,胚是否存活,以了解种子是否还具有发芽的潜力。 种子生活力(seed viability)是指种子的发芽潜在能力和种胚所具有的生命力,通常是指一批种子中具有生命力(即活的)种子数占种子总数的百分率。早在1876年种子学的创始人Nobbe(德国)[1]就指出在同一批种子存在个体间发芽和幼苗生长速度的差异,并且不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实验教案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实验教案 教材分析:学生已经理解了种子萌发的环境和自身条件,这个探究实验需要6—7天时间所以放在课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明确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际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动手,动脑能力,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实验的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参与本探究,逐步养成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习惯。 难点:设计探究方案,组织探究活动 教学过程: 一、回顾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二、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怎样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2、作出假设:在满足种子萌发的条件下,测定种子发芽率。 3、制订计划: 1、材料用具:每个小组随机数100粒小麦种子,1个培养皿——-矿泉水瓶瓶底(剪去上面部分)、剪好的吸水纸——纸巾,清水。 2、实验装置:在培养皿内垫上4—5层纸巾并洒上水(让纸浸透),每个培养皿里均匀、整齐的摆上100小麦种子,再盖上两层湿润的吸水纸,放在橱柜里。 3、方法步骤:(1)全班学生分为10组,每4人一组进行种子发芽实验。 (2)每天要检查培养皿内纸的湿度,经常保持湿润,不能有干燥或水淹现象。 (3)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内将观察到萌发的种子数记录在表中,连续观察七天左右。 4、实施计划:按照上述确定的计划进行操作,定期观察,及时记录。 日期Day1 Day2 Day3 Day4 Day5 Day6 Day7 数量 5、得出结论:每组按课本上的发芽率公式计算出自己实验结果,然后把全班10组的数值平均作为小麦种子发芽率的测定结果。 6、表达和交流:让每组选出代表在课堂上发言,交流实验情况。可以是图片或演示文稿。从而懂得种子要发芽除了要满足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外,还要求植物种子必须是活的、结构完整、饱满的、保存时间短、已度过休眠期等自身条件。 不足的地方: 1、本次试验在家里做,有方便的地方。但是对于试验中的问题不能及时掌控和加以指导。

一种子检验及发芽试验

实验一 种子检验及发芽试验 一、实验目的 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生产中要求优良的种子做 播种材料,本实验的目的在于认识供试栽培牧草种子,掌握一般种子检验的 操作技能。 二、实验仪器、药品、材料 仪器:天平、镊子、放大镜、培养皿、培养箱 材料:豆科、禾本科牧草种子各2-3种,滤纸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 种子检验包品种品质和播种品质两项内容。品种品质涉及到品种的真实性、 典型性和一致性,播种品质则包括净度、发芽率、水分和健康状况等。 1. 扦样——混合后为原始样品 2. 分样(十字分样法)——送检样品(多少依种子大小和检测项目而定) 3. 种子净度测定(大500g,中50g,小10g) 挑拣出无价值的种子:无胚、破损、霉烂、小粒或瘦粒及受虫害的种子;有 生命的杂物:非本品种、杂草、虫卵;无生命的杂物:土块石块等。 计算:纯净度=供试种子-混杂物重/供试种子*100% 4. 千粒重的测定 数4个100粒分别称重,取其平均值换算成千粒重(g)。 5. 发芽率和发芽势的测定 纸上发芽法:对于小粒种子一般采用纸上发芽法,即先将滤纸铺在培养皿 底盘,用蒸馏水浸润(泛水光但无水流即可),然后数100粒种子用镊子均匀 摆放在滤纸上,将写有品种名称、测定日期和姓名的标签贴于培养皿底盘侧 面,最后盖上盖子置于培养箱,温度控制在 22-25℃左右。每天加水保持湿 润,3天后统计发芽势,7天后统计发芽率。 牧草种子发芽标准: 禾本科种子:当胚芽的长度达种子长度一半的时候可视为正常发芽。 都可种子:当胚芽的长度与种子长度等长的时候可视为正常发芽。 毛巾发芽法:简便易行,适宜于大粒种子。 沙培法:适宜于大粒种子。 四、实验报告 要求:1. 每人做2个品种,一个豆科一个禾本科 2. 统计完后将培养皿洗净归还。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种子发芽率测定法 实践证明,种子的发芽率,很难从外表看出,必须通过发芽试验去检查、测定。种子普通发芽试验的方法是: 1、取种从纯净的种子中取样四份,水稻、油菜、麦子等小粒种子每份100粒,共400粒;玉米、蚕豆等大粒种子取50粒,共200粒。 2、备好发芽床一般是用经过消毒的发芽皿、平底碗盘作发芽容器,容器内铺已消毒的干净河沙(用于大粒种子)或3—4层滤纸、草纸、纱布(用于小粒种子)。细沙加水达到手捏成团,松手即散(含水量60%—80%),滤纸、草纸、纱布加到吸足水即可。 3、浸种、摆种供试的种子先用清洁水浸泡至吸足水,取出稍滤干再按组分别把种子摆在发芽床上,粒与粒不接触为宜。发芽容器上要标明试验日期、品种名称、样品号码,并要求摆在温度适宜的地方(最好是恒温箱内),维持发芽的适温,及时补充水分。 4、观察记载在测定发芽率好时间内(稻谷10天、麦类7—8天、豆类7—10天、棉花9天、油菜7天等),计算正常发芽种子数和四个组的平均数。正常的发芽标准是:禾谷类种子的根达种子长,幼芽达种子长的1/2;圆粒种子的根和芽达到种子的直径长;豆科作物种子的根达种子长,至少要有一片子叶和根相连。凡根、芽缺残、畸形或腐烂,根萎缩呈纤细状、水肿无根毛的,均为不正常发芽。为了更准确地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在作普通发芽试验的同时,可作土壤发芽(直接播种到土壤里),观查测定其发芽率,这样就更可靠了。

测定种子发芽率有多种方法归纳起来为直接方法和间接方法下列为直接测定小麦种子发芽率的步骤根据所给材料和用具完成未做完部分材料:小麦种子数百粒 用具:吸水纸、培养皿、镊子等 步骤:①培养皿底部铺上2至4层吸水纸加入适量清水保持湿润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 ④种子发芽率(%)=_________________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发芽试验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种子发芽试验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农作物种子质量的检测。 2 引用标准 GB/T 3543.2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扦样 GB/T 3543.3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净度分析 3 术语 3.1 发芽 在实验室内幼苗出现和生长达到一定阶段,幼苗的主要构造表明在田间的适宜条件下能否进一步生长成为正常的植株。 3.2 发芽率 在规定的条件和时间内(见表1)长成的正常幼苗数占供检种子数的百分率。 3.3 幼苗的主要构造 因种而异,由根系、幼苗中轴(上胚轴、下胚轴或中胚轴)、顶芽、子叶和芽鞘等构造组成。 3.4 正常幼苗 在良好土壤及适宜水分、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具有继续生长发育成为正常植株的幼苗。 3.5 不正常幼苗 生长在良好土壤及适宜水分、温度和光照条件下,不能继续生长发育成为正常植株的幼苗。 3.6 复胚种子单位 能够产生一株以上幼苗的种子单位,如伞形科未分离的分果,甜菜的种球等。 3.7 未发芽的种子 在表1规定的条件下,试验末期仍不能发芽的种子,包括硬实、新鲜不发芽种子、死种子(通常变软、变色、发霉,并没有幼苗生长的迹象)和其他类型(如空的、无胚或虫蛀的种子)。 3.8 新鲜不发芽种子 由生理休眠所引起,试验期间保持清洁和一定硬度,有生长成为正常幼苗潜力的种子。 4 发芽床 按表1规定,通常采用纸和砂作为发芽床。除6.2条所述的特殊情况外,土壤或其他介质不宜用作初次试验的发芽床。湿润发芽床的水质应纯净、无毒无害,pH值为6.0-7.5。 4.1 纸床 4.1.1 一般要求 具有一定的强度、质地好、吸水性强、保水性好、无毒无菌、清洁干净,不含可溶性色素或其他化学物质,pH值为6.0-7.5。可以用滤纸、吸水纸等作为纸床。 4.1.2 生物毒性测定 利用梯牧草、红顶草、弯叶画眉草、紫羊茅和独行菜等种子发芽时对纸中有毒物质繁感的特性,将品质不明和品质合格的纸进行发芽比较试验,依据幼苗根的生长情况进行鉴定。在表1规定的第一次计数时或提前观察根部症状。若根缩

种子活力的测定

肇庆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系植物生理学课实验报告 08 年级生本班 B 组 28 实验日期 10.22 姓名杨丹平老师评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题目实验五种子活力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种子活力快速测定的几种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活种子的胚在呼吸作用过程中能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而死种子则无此反应。当TTC 渗入活种子胚细胞内作为氢受体而被脱氢辅酶(NADH2或NADPH2)上的氢还原时,无色的TTC转变为红色的三苯基甲(TTF)。 2.、活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呼吸空气中的O2,放出CO2。CO2溶于水成为H2CO3,H2CO3 解离为H+和HCO3-,使得种子周围环境的酸度增加。BTB法通过测定酸度的变化来判断种子活性。BTB变色范围为PH6.0—7.6,酸性呈黄色,碱性呈蓝色,中间经过绿色(变色点为PH7.1)。色泽差异显著,易于观察。 3红墨水染色法是根据活种子细胞的原生质膜具有选择性吸收物质的透性,而死种子的胚细胞原生质膜则丧失此性质,于是染料进入死细胞而染色。 三、实验仪器及材料: 1、仪器:电热恒温培养箱、培养皿、烧杯、镊子、单面刀 2、试剂:3%TTC溶液、0.1%BTB溶液、1%BTB琼脂凝胶 3、材料:玉米、绿豆吸胀种子 四、实验步骤: 1.浸种 种子在30—35℃温水中浸种5h 2.0.5%TTC显色实验 将吸胀的玉米种子30粒用单面刀沿种子胚的中心线纵切为两半,其中一半置于培养皿中,加入0.3%TTC,以覆盖种子为宜;将吸胀的绿豆种子去皮,随机选30粒置于培养皿中,加入0.3%TTC,置于30C观察培养箱中培养30min。观察浸种胚是否为红色。另30半粒玉米和已去皮的30粒绿豆置于沸水中2min以杀死胚,同样加入 0.5%TTC置于30C培养箱中染色处理作为对照观察。计算活种子的百分率。 3.1%BTB染色 将吸胀的玉米种子30半粒和去皮的30粒绿豆种子分别整齐地埋于1%BTB琼脂凝胶两个培养皿中,平放,间距约1cm。培养皿置于30C培养箱中培养1h,在光亮处下观察,种子附近呈现深黄色晕圈的是活种子,用沸水中杀死的种子分别进行对照。 4.5%红墨水显色 将吸胀的玉米种子30粒用单面刀沿种子胚的中心线纵切为两半,其中一半置于培养皿中,加入5%红墨水,以覆盖种子为宜;将吸胀的绿豆种子去皮,随机选30粒置于培养皿中,加入5%红墨水,以覆盖种子为宜,置于30C培养箱中培养10min.染色后倒去红墨水并用水冲洗多次至冲洗液无色为止。凡种胚不着色或着色很浅的为活种子,种胚与胚乳着色程度相同的为死种子。另30半粒玉米和已去皮的30粒绿豆置

种子发芽率测定方法

酶扭提液0.5ml豆乳(固形物含量为5% )加12.3mlTris缓冲液(0.015mol/LCaCI ,]3%蔗糖,pH8.2),在4℃下搅拌10min,离心(4000r/min)5min,上清液即为大豆脂肪氧化酶粗提液,存于冰箱中备用。 测定方法取上述底物2.8ml,酶提取液0.2ml,测定时混合均匀,在234nm 处观察OD值的变化,每15si~录一个数据。计算方法A =4×EOD(30s)一0D(1 5s)3/o.o1式中:A为酶的活性单位数,OD (30s)、0D (15s)分别为反应30s及15s时的OD值;0.01为一个常数, 即每分钟增加0.01吸光度所需的活性作为大豆脂氧酶的一个活性单位。

种子活力的物理测定法 ?1、种子大小和重量测定 ?种子愈大,活力愈高,幼苗愈重,生产性能愈好。 ?2、种子负电性测定 ?正常发育成熟的种子不带负电子,但随着老化劣变的进程,种子的电性发生变化,带负电低 的种子,其活力高,而负电性高的种子,其活力低。 种子活力的生理测定法 ?1、种子浸出液电导率测定 ?2、种子浸出液ASA-610型种子自动分析仪测定 ?3、种子浸出液光密度(OD)测定 ?4、种子浸出液糖分测定 ?5、种子乙烯量测定 ?6、种子醛产生量测定 ?7、种子发芽势测定 ?8、幼苗生长测定(ISTA手册) ?9、幼苗分组测定(ISTA手册)

?10、发芽指数测定 ?11、活力指数测定 ?12、日平均发芽率,平均发芽天数,发芽系数,发芽峰值和发芽值测定 ?13、贮藏养分转运效率,物质效率,发芽生长指数和养分耗尽测定 ?14、呼吸水平测定 ?15、种子吸水速率测定 生化测定法 ?1、种子局部解剖图形四唑测定(ISTA手册) ?2、糊粉层四唑测定(ISTA手册) ?3、TTCH定量法 ?4、种子四唑染色解剖学图形分析 ?5、线粒体含量和活性测定 ?6、ATP含量测定 ?7、脱氢酶活性测定 ?8、谷氨酸脱羧酶活性测定 ?9、延胡索酸酶活性测定 ?10、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测定 ?11、过氧化假戏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 ?12、超氧岐化酶(SOD)活性测定 ?13、a-淀粉酶活性测定 ?14、酸性磷酸(脂)酶活性测定 ?15、蛋白酶(肽酶)活性测定 ?16、脂肪氧化酶活性测定 ?17、蛋白质含量测定 ?18、种了浸出液氨基酸测定 ?19、脱落酸含量测定 ?20、自由脂肪酸测定

实验一 种子活力测定

高级植物生理实验报告 种子生理 农学院 农药学 东保柱2013202054 2013年12月27日

种子活力 种子活力即种子的健壮度,是种子发芽和出苗率、幼苗生长的潜势、植株抗逆能力和生产潜力的总和,是种子品质的重要指标。长期以来都用发芽试验检验种子的质量,生产实践表明,实验室的发芽率与田间的出苗率之间往往存在很大差距。由于种子活力是一项综合性指标,因此靠单一活力测定指标判定其总活力水平或健壮度是不科学的。 实验 1 种子活力的测定 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测定(垂直板发芽法) 一 原理 种子在适宜的水分、氧气、温度条件下经一段时间可以萌发。在最适宜条件和规定天数内,发芽的种子数与供试的种子的百分比,叫发芽率。为了表示萌发速度与整齐度,反映种子活力程度,规定在短时间内能正常萌发的种子数叫发芽率(测定发芽与发芽天数可参看下述的《种子发芽试验的技术规定》)。发芽数与发芽相应天数之比的和叫发芽指数。 二 材料与设备 1 材料 :小麦种子。 2 设备:玻璃板 滤纸或湿沙 恒温箱 镊子 3 药品: 1%次氯酸钠(NaClO ) 三 实验步骤 1 选取完整健壮的种子10-15粒,三个重复,用1%次氯酸钠消毒0.5—1min,将种子均匀地排列在有滤纸的培养皿中,种子之间留有一定距离,加入适量蒸馏水,放于所需温度条件下萌发。 2 每天定时记录发芽粒数。根据附表《种子发芽试验的技术规定》计算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 3 计算 正常发芽的种子数 1、发芽率(%)= ×100 供试种子数 2、发芽指数(∑=Dt Gt Gi ) 式中:Gi —发芽指数 Gt ——在时间t 日发芽日数 Dt ——相应的发芽日数 四 注意事项 1 对于1—2天内全部萌发的迅速发芽类型种子,不适用上述公式计算,宜采用简化活力指数(见实验21)。 2 种子发芽试验的技术规定(附表)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 1.主题容与适用围 本标准规定了种子发芽试验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农作物种子质量的检测。 2 引用标准 GB/T 3543.2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扦样 GB/T 3543.3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净度分析 3 术语 3.1 发芽 在实验室幼苗出现和生长达到一定阶段,幼苗的主要构造表明在田间的适宜条件下能否进一步生长成为正常的植株。 3.2 发芽率 在规定的条件和时间(见表1)长成的正常幼苗数占供检种子数的百分率。3.3 幼苗的主要构造 因种而异,由根系、幼苗中轴(上胚轴、下胚轴或中胚轴)、顶芽、子叶和芽鞘等构造组成。 3.4 正常幼苗 在良好土壤及适宜水分、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具有继续生长发育成为正常植株的幼苗。 3.5 不正常幼苗 生长在良好土壤及适宜水分、温度和光照条件下,不能继续生长发育成为正常植株的幼苗。 3.6 复胚种子单位 能够产生一株以上幼苗的种子单位,如伞形科未分离的分果,甜菜的种球等。 3.7 未发芽的种子 在表1规定的条件下,试验末期仍不能发芽的种子,包括硬实、新鲜不发芽种子、死种子(通常变软、变色、发霉,并没有幼苗生长的迹象)和其他类型(如空的、无胚或虫蛀的种子)。 3.8 新鲜不发芽种子 由生理休眠所引起,试验期间保持清洁和一定硬度,有生长成为正常幼苗潜力的种子。 4 发芽床 按表1规定,通常采用纸和砂作为发芽床。除6.2条所述的特殊情况外,土壤或其他介质不宜用作初次试验的发芽床。湿润发芽床的水质应纯净、无毒无害,pH值为6.0-7.5。 4.1 纸床 4.1.1 一般要求 具有一定的强度、质地好、吸水性强、保水性好、无毒无菌、清洁干净,不含可溶性色素或其他化学物质,pH值为6.0-7.5。可以用滤纸、吸水纸等作为纸床。 4.1.2 生物毒性测定 利用梯牧草、红顶草、弯叶画眉草、紫羊茅和独行菜等种子发芽时对纸中有毒物质繁感的特性,将品质不明和品质合格的纸进行发芽比较试验,依据幼苗根的生长情况进行鉴定。在表1规定的第一次计数时或提前观察根部症状。若根缩

种子标准发芽试验

种子标准发芽试验 种子发芽率是种子质量的四项必检指标之 一。 正确及时测定种子发芽率对种子分级、种子收购调运、种子贮藏加工、防止发芽力低的种子下田、确定合理的播种量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的目的是熟悉种子的发芽条件,掌握标准发芽试验的操作技术,以及单子叶幼苗和双子叶幼苗的主要构造、幼苗鉴定标准和结果计算方法,并将实验结果与种子质量标准中发芽率或规定值进行比较,判定种子批质量的优劣。 一、依据种子发芽需要足够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某些植物的种子还需要光照或黑暗。 在实验室内,根据不同作物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控制发芽所需条件,即根据作物种子种类选择合适的发芽床、适宜的发芽温度及光照(见附录5),保持发芽床适宜的水分,以获得准确、可靠的种子发芽试验结果。 二、试材与设备 1.材料水稻、小麦、玉米和洋葱等单子叶植物种子,大豆、油菜、辣椒、西瓜等双子叶植物种子。 单、双子叶植物种子可分别任选1~2种。 2.设备种子发芽室或光照发芽箱、真空数种器或电子自动数粒仪、恒温干燥箱、发芽盒、吸水纸、消毒砂、镊子、温度计(0~100℃)、烧杯 (200mL)、标签纸、滴瓶等。 3.试剂 0.2 % KNO 3。

三、方法步骤 1.制备发芽床大粒种子选砂床或纸间,中、小粒种子选用纸床、砂床均可。 鉴定感病样品以及为特定研究目的可采用土壤床。 (1)作为纸床用的发芽纸、滤纸或吸水纸等,应具有一定的强度、质地好、吸水性强、保水性好、无毒无菌、清洁干净,不含可溶性色素或其他化学物质,pH值为 6.0~ 7.5。 (2)砂床一般用无化学污染的细砂或清水砂为材料,使用前过筛( 0.80mm和 0.05mm孔径的土壤筛),洗涤后放入搪瓷盘内,摊薄,在120~140℃高温下烘3h以上。 2.数取试验样品从经过充分混合的净种子中,用数种设备或手工随机数取400粒。 通常以100粒为1次重复,大粒种子或带有病原菌的种子,可以再分为50粒、甚至25粒为一副重复。 3.置床在种子置床前要检查各重复间发芽床的含水量是否适宜、一致,以保证发芽整齐。 种子置床时,各粒种子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以保证幼苗的生长空间和减少霉菌的传染。 不同作物种子的置床方法如下: (1)水稻种子:

实验四 种子生活力测定

实验四种子生活力测定 一、目的要求 应用化学药剂处理和生物化学法快速测定体眠种子生活力并比较不同方法的效果。 二、材料用具 (一)材料:水稻和玉米种子 (二)药品:2.3—5一氯化三苯基四氮唑和红墨水等。 三、方法步骤 (一)四唑盐类法: 1.在洁净的水稻种子中,随机数取试样2份,各100粒剥去谷壳,浸入30℃的水中6-8小时。 2.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配制成的溶液,装在棕色玻璃瓶里,保存在黑暗中。 3.将已剥去壳的软化的米粒沿种胚纵切,取其一半浸于已配好的药液中,放于暗处(最好用棕色发芽皿盛放),经24小时可观察结果,如果提高温度可以缩短处理时间(40℃1小时)。 4.观察结果:凡种胚的主要构造染成深红色者为有生活力的种子,凡种胚的主要构造染成浅红色或不染色者为无生活力的种子。 5.具体种子具体做法: 取水稻种子样品200粒,去壳,放纸间或水中30℃预湿12h,沿种子侧面胚纵切,放入0.1%四唑溶液35℃染色1-2h,凡是胚的主要构造染成正常鲜红色,或胚根尖端2/3不染色而其他部分正常染色的种子为有生活力种子。 (二)红墨水染色法: 1.从洁净玉米种子随机数取试样二,各100粒,于30℃温水中浸2-3小时。 2.配制红墨水溶液,用红墨水加水配成1:60的溶液。 3.取出软化过的种子,沿胚切成对半,取其半粒种子。 4.浸入红墨水溶液,15分钟后取出,用清水冲洗。 5.观察结果:凡种胚的主要构造不染色或染色浅者为有生活力的种子,凡种胚染色者为无生活力的种子。

四、结果表示与报告 计算各个重复中有生活力的种子数,重复间最大容许差距不得超过附表(生活力测定重复间的最大容许差距)的规定,平均百分率计算到最近似的整数。

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的测定

小麦发芽率、发芽势的测定(GB/T5520-85) 1 发芽率、发芽势的概念 1.1 发芽率 发芽率是指发芽终期在规定日期内的全部正常发芽籽粒粒数占供检籽粒粒数的百分率。测定结果以每百粒粮粒可发芽的粒数表示。 1.2 发芽势 发芽势是指发芽试验初期在规定的日期内,正常发芽种子数的百分率。 2 仪器和用具 培养皿、滤纸、镊子、发芽箱或电热恒温箱。 3 发芽试验技术规定 小麦置于培养皿中的滤纸上,20℃恒温。发芽率测定为7天,发芽势测定为3天。 4 发芽床的制备 按技术规定,选用适当的发芽床,在培养皿或碟子内铺放1厘米厚经过水洗的细沙或两层滤纸,注入清水,达到饱和为止。 发芽试验用的一切用具和发芽床,均须经过蒸汽或水煮沸消毒。 5 试验方法 5.1制备试样 从检验过净度的好种子中,随机数取4组试样,以100粒为一组(4×100)。 5.2摆放种子 把种子按组分别摆放在发芽床上,种子间距离按粒长的1~2倍摆放。摆完后(采用沙床时可将种子轻轻压入沙内,种子细沙压平),加盖,但不要妨碍空气流通。 5.3标记后送入发芽箱 在发芽皿上贴标签,注明试样号数、品种名称、试验开始日期,或只注明发芽床编号,另立发芽试验记录。最后把发芽床送入发芽箱或恒温箱内,按技术规定的温度和天数进行发芽试验。 5.4检查 在发芽试验开始后,除保持发芽所需的水分和温度外,每天检查一次发芽情况,按规定的发芽势和发芽率的截止日期,及时检查正常与不正常的发芽种子,作好记录。 5.4.1正常发芽种子 禾谷类长粒种子的幼根达种子长,幼芽至少达粒长的1/2。 禾谷类种子虽无主根,但侧根发育正常。

5.4.2不正常发芽种子 禾谷类种子幼根或幼芽残缺、畸形或腐烂。 幼根显著萎缩,中间呈纤维状幼根,幼芽水肿状且无根毛。 5.4.3测定粮食品质陈化程度鉴别发芽时,以新鲜幼芽突破籽粒种皮(俗称露白)即为正常发芽粒。 6 结果计算 种子发芽试验以发芽势和发芽率表示。种子发芽势和种子发芽率分别按公式(1)和式(2)计算。 M1×100% (1) 种子发芽势= M M2×100% (2) 种子发芽势= M 式中:M1——发芽势天数内的正常发芽粒数 M2——全部正常发芽粒数 M——供试种子粒数

种子生活力的测定

种子生活力的测定 一、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 【原理】 凡有生活力的种子胚部在呼吸作用过程中都有氧化还原反应,而无生活力的种胚则无此反应。当TTC溶液渗入种胚的活细胞内,并作为氢受体被脱氢辅酶(NADH或NADPH)还原时,可产生红色的三苯基甲(TTF),胚便染成红色。当种胚生活力下降时,呼吸作用明显减弱,脱氢酶的活性亦大大下降,胚的颜色变化不明显,故可由染色的程度推知种子的生活力强弱。TTC还原反应如下: TTC(无色)TTF(红色) 【仪器与用具】 培养皿2套;镊子1把;单面刀片1片;垫板(切种子用)1块;烧杯1个;棕色试剂瓶;解剖针1把;搪瓷盘1个;pH试纸。 【试剂】 TTC溶液的配制:取1g TTC溶于1L蒸馏水或冷开水中,配制成0.1%的TTC溶液。药液pH应在6.5~7.5,以pH试纸试之(如不易溶解,可先加少量酒精,使其溶解后再加水)。 【方法】 1.将玉米、小麦等作物的新种子、陈种子或死种子,用温水(30℃)浸泡2~6h,使种子充分吸胀。 2.随机取种子2份,每份50粒,沿种胚中央准确切开,取每粒种子的一半备用。 3.把切好的种子分别放在培养皿中,加TTC溶液,以浸没种子为度。 4.放入30~35℃的恒温箱内保温30min.也可在20℃左右的室温下放置40~60min. 5.保温后,倾出药液,用自来水冲洗2~3次,立即观察种胚着色情况,判断种子有无生活力,把判断结果记入表32-1内。 表32-1 染色法测定种子生活力记载表 方法种子名称供试粒数有生活力种 子粒数 无生活力 种子粒数 有生活力种子 占供式粒数的% 【注意事项】 1.TTC溶液最好现配现用,如需贮藏则应贮于棕色瓶中,放在阴凉黑暗处,如溶液变红则不可再用。 2.染色温度一般以25~35℃为宜。 3.判断有生活力的种子应具备:胚发育良好、完整、整个胚染成鲜红色;子叶有小部分坏死,其部位不是胚中轴和子叶连接处;胚根尖虽有小部分坏死,但其它部位完好。 4.判断无生活力的种子应具备:胚全部或大部分不染色;胚根不染色部分不限于根尖;

种子检验学复习题

种子检验学复习资料(农大)第1章 优劣,评定用种价值的应用科学。 种子评定4大硬性指标:纯度、净度、水分、发芽率 种子检验的作用:保证实现种子标准化;保证加工、贮藏和运输安全;检 验经营流通中的种子质量,促进质量的不断提高;防止、控制种传病害的 传播与蔓延,特别是检疫性病虫、杂草。 种子质量应包括品种品质和播种品质。 品种品质——是指与遗传特性有关的品质,可用真、纯两个字概括。 播种品质——是指种子播种量与田间出苗有关的品质,可用六个字概括 净、壮、饱、健、干、强 假种子:以非种子冒充种子或者以此种品种种子冒充他种品种种子的;种 子种类、品种、产地与标签标注的内容不符的。 劣种子:质量低于国家规定的种用标准的;质量低于标签标注指标的;因 变质不能作种子使用的;杂草种子比率超过规定的;带有国家规定检疫对 象的有害生物的; (ISTA)国际种子检验协会 AOSCA北美洲官方种子分析者协会 EU(欧盟) 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种子检验的内容总则、扦样、净度分析、发芽试验、真实性和品种纯度 鉴定、水分测定、其他项目测定 种子检验的分类按职能分为内部检验、监督检验、仲裁检验;按时期分为 田间检验、室内检验、田间种植鉴定 第2章 同一来源、同一品种、同一年度、同一时期收获和质量基本一致、

在规定数量之内的种子 ,其数量必须满足规定的最低标准 品。 扦样的目的与原则: 目的:从一批大量的种子中扦取适当数量、有代表性、供分析检验用的样品。 原则:种子批要均匀一致,不能存在异质性;扦样点的均匀分布;各扦样点扦取样品的数量要基本一致 扦样的步骤:①样品的扦取。②样品的制备。③样品的处理 袋装种子批和散装种子批的扦样方法: 袋装:1、确定扦样袋数;2、扦样点的设置;3、扦取初次样品。 散装:1、扦样点数的确定;2、扦样点的设置;3、按堆高分层4、扦取初次样品 种子批的异质性测定 属于非常规测定项目,用于判定种子批是否存在真正的差异。并不是每个种子批都需要进行异质性测定,只有当扦样人员认为必要时,即怀疑种子批存在异质性时才进行。需要指出的是,异质性针对的是多容器包装的种子批,是指不同容器之间存在的差异。 第3章 重量占分析样品总重量的比例。 净度分析的意义:为质量分级和计算播种用价提供依据;为种子清选分级

种子的萌发案例分析

初中生物教学《种子的萌发》案例分析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和自身条件 (2)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能力目标:运用实验法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运用抽样检测法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实践活动,培养爱护植物 的情感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种子的萌发条件 【教学难点】: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时 内部物质的转化。 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分析得出结论为主 设计思想: 采取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提 前在课下进行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的现象入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适当给以提示,最后由学生观察由教师完成 课本上的有关实验,归纳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关于种子萌发过

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实验进行观察,并通过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及挂图来描述,最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关键的问题:一粒饱满的且胚完好的种子在得到充分的外界条件下是否一定能够萌发成幼苗?从而将话题引入种子的休眠和寿命的问题中。 教学过程: (课前可提前一至两周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并随机的发给学生一些种子,让其根据自己的经验,让种子萌发。观察其萌发过程中的变化,并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记录。) 一、导入: 当你步入茂密的大森林,抬头仰望那参大的大树时,你能想到些什么呢?教师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 尽,春风吹又生。”为背景,让学生解释其含义,并体味这诗 句是对植物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俗话说:“一大之计在于晨, 而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那么 植物的一生从什么开始呢?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了问 题的情景,导入了新课。并提出下列问题: 1、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作用是什么? 2、种子中含有哪些物质? 3、如果你是农民,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种在田里? 组织学生回答问题。然后教师总结:种子里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这是种子能够发育成幼苗的内部条件。那么,是否种子具备了这些自身的内部条件就能萌发成幼苗呢?

测定种子发芽率

测定种子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芽率 一、实验教学目标: 1、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与理论相结合的能力 2、让同学们学会探究性实验的一种方法 3、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对“种子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芽率”的探究 4、通过各小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二、教学对象分析 对于初中生来说,探究性实验接触的比较少,加上初中学生生物理论知识有限。对于测定种子发芽率有一定难度,在加上影响种子发芽率的因素特别多,要把这次实验做好,需要教师更好的指引。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①“种子在不同温度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②“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实验对现象总结。 2.教学难点 ①“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实验对现象总结 ②难以完全控制在这温度一个变量,水的量相同很难控制 3.课时安排:一个课时 4、实验课类型:探究型 三、实验原理 种子萌发是被子植物生命周期的开始,种子的萌发有自身条件也有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所必须的外部条件。这次探究性

实验主要是控制温度这一单一变量。来探究五种不同的种子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的发芽率。 四、实验器材 5种子:西红柿、绿豆、空心菜、白菜、萝卜,培养皿、纱布、恒温箱、水、剪刀 五、实验教学方法:探究法、归纳法、循序渐进法 六、实验课前准备 1、给同学们交代了这次实验的题目,让同学们回去查找资料,同时把全班同学 分成五个组。 2、收集同学对本次实验的想法、所需要的实验材料和实验器具。 3、把同学们所需要的实验材料准备好,并发放到各组组长那。课外提前做完实 验,时间是提前了七天。 4、记录和观看各组实验的步骤和方法,并给予指导和纠正。 各组的实验具体步骤如下: (1)把纱布剪成培养皿大小,四层并放置在培养皿中。 (2)各组随机抽取一定量的五种种子,放置在培养皿,再加相同的水。 (3)各组设定想探究的温度,并且各组的温度有一定的梯度。把装有种子的培养皿放置在设好温度的恒温箱中。

种子生活力的测定 红墨水法 教学设计

《林果生产技术》实验实训2“种子质量的简易测定”之五: 种子生活力的测定(红墨水法)教学设计 课题:种子生活力的测定(红墨水法)课型:专业技能实训课 班级:2014级现代农艺班时间:2015年10月9日 教学目标: 1、应知:种子生活力的概念,红墨水法测定生活力的原理、意义、步骤。 2、应会:掌握用红墨水染色法测定种子生活力的操作技能,熟悉种子质量鉴定技术过程。 3、能力培养: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合作意识和专业情感。 教学重点: 小麦种子生活力红墨水染色法测定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 1、切分种子。 2、有无生活力的判断。 教学方法:

1、紧抓生本课堂的五大元素“前置学习、合作学习、展示分享、质疑问难、教师点拨”,让学生自主学习,先做后学,先学后教。 2、恰当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课前任务布置: 提前一天晚自习分发学案和适量材料样品(每小组分发经浸泡后充分吸胀了的小麦种子50粒左右,单面刀片2片,镊子2把,放大镜1个),自学时间2课时。学案附后。 材料器具准备: 经浸种吸胀后的小麦种子(每小组600粒左右)、直尺、烧杯、9cm培养皿(每小组4套)、镊子(每人1把)、单面刀片(每人1片)、瓷盘、洗瓶、滤纸、5%红墨水。 导入: 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业的丰歉。种子的纯度、净度、发芽率、生活力、含水量等是种子分级、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今天我们以小麦种子为例,通过实训操作一起来学习种子生活力的测定方法。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预习,在操作之前我们先来弄清楚几个问题,分小组回答: 问题一:种子生活力指的是什么?(一组回答) 答案:种子生活力是指种子潜在的发芽能力。

种子的发芽率

种子的发芽率 种子发芽率一般是指在适宜的条件下,经浸种吸足水分的种子,在l0天内发芽的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总数的百分率。它是决定种子质量和实用价值,确定播种量和用种量的主要依据。不同的种子,其发芽力往往有很大差别,相同的种子,其发芽力也会有变化。种子的发芽力受栽培条件、成熟程度、收获时的气候、入库时的种子含水率以及贮藏条件好坏、贮藏时间长短等多因素的复杂影响。如果不进行发芽测定,盲目地进行浸种、催芽或者直接播种,就有可能出现出苗不齐、苗数不足、甚至完全不出苗等现象,其结果不仅浪费粮食,又耽误了季节,造成生产被动。认真做好种子的发芽力测定,周密计算用种量,有计划地进行生产,不但可以避免出现上述情况,还可以提高产量。水稻种子发芽率常用的测定计算方法是:先从供试品种的种子容器中,分上、中、下、边缘、中央不同部位分别随机取出少量种子,去除杂质后,在水温20—30℃条件下浸24小时,然后将吸足水分的种子以100粒为一组,分成四组,分别均匀排列在铺有滤纸或草纸的4个培养皿内,并分别以等量适量的水,放在气温30—35℃环境条件—下,逐日记载发芽数,从试验开始记载10天,最后分组计算其发芽率,四组的平均数即为该种子的发芽率,其计算公式为:发芽率(%)=发芽的种子数*100/供试种子总数 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是水分、温度、氧气及阳光。水分是种子发芽的首要条件。种子必须吸收足够的水分才能加速种子内部的生理作用,促进酶的活动,有利于贮藏养料的溶解和胚的增长,从而促进种子的萌发。温度也是种子发芽必要条件之一。种子在吸收足够水分和氧气后,还需要一定的温度才能萌发,温度是种子萌发的能量来源。温度作用在于促进酶的活性,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也就是酶的最适宜温度。此外,温度也直接影响到种子吸水快慢和呼吸强弱。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种子吸水越快,呼吸也越强,发芽越快。种子发芽试验需要大量的氧气。种子发芽时呼吸作用增强,如种子缺氧呼吸,造成种子不宜发芽。不同作物种子,发芽时对光的反应不同。大部分农作物种子(如玉米、禾谷类等种子)对光照要求不严格。这些种子发芽试验时用光照或黑暗均可。有一些好光性的种子如烟草种子,芹菜种子等,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发芽或促进发芽。还有一些嫌光性的种子,如黑草种有光照时会抑制发芽。这些种子发芽试验时应给黑暗处理。 种子萌发的过程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我也曾经做过两次种子萌发的实验,是用绿豆做的,第一次实验的时候,因为总是忘了给种子加水,结果种子全都干死了,终于第一次实验以失败而告终。接着马上就迎来了第二次实验,这次记得了上次的教训,我的种子终于发芽了。我的论文主题是关于种子的,介绍了怎么样测种子的发芽率、种子萌发的条件与种子萌发的过程。这就是我的生物小论文。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种子发芽试验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农作物种子质量的检测。 2 引用标准 GB/T 3543.2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扦样 GB/T 3543.3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净度分析 3 术语 3.1 发芽 在实验室内幼苗出现和生长达到一定阶段,幼苗的主要构造表明在田间的适宜条件下能否进一步生长成为正常的植株。 3.2 发芽率 在规定的条件和时间内(见表1)长成的正常幼苗数占供检种子数的百分率。 3.3 幼苗的主要构造 因种而异,由根系、幼苗中轴(上胚轴、下胚轴或中胚轴)、顶芽、子叶和芽鞘等构造组成。 3.4 正常幼苗 在良好土壤及适宜水分、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具有继续生长发育成为正常植株的幼苗。 3.5 不正常幼苗 生长在良好土壤及适宜水分、温度和光照条件下,不能继续生长发育成为正常植株的幼苗。 3.6 复胚种子单位 能够产生一株以上幼苗的种子单位,如伞形科未分离的分果,甜菜的种球等。 3.7 未发芽的种子 在表1规定的条件下,试验末期仍不能发芽的种子,包括硬实、新鲜不发芽种子、死种子(通常变软、变色、发霉,并没有幼苗生长的迹象)和其他类型(如空的、无胚或虫蛀的种子)。 3.8 新鲜不发芽种子 由生理休眠所引起,试验期间保持清洁和一定硬度,有生长成为正常幼苗潜力的种子。 4 发芽床 按表1规定,通常采用纸和砂作为发芽床。除6.2条所述的特殊情况外,土壤或其他介质不宜用作初次试验的发芽床。湿润发芽床的水质应纯净、无毒无害,pH值为6.0-7.5。 4.1 纸床 4.1.1 一般要求 具有一定的强度、质地好、吸水性强、保水性好、无毒无菌、清洁干净,不含可溶性色素或其他化学物质,pH值为6.0-7.5。可以用滤纸、吸水纸等作为纸床。 4.1.2 生物毒性测定 利用梯牧草、红顶草、弯叶画眉草、紫羊茅和独行菜等种子发芽时对纸中有毒物质繁感的特性,将品质不明和品质合格的纸进行发芽比较试验,依据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