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 14.1 电阻 教案 (1)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4.1电阻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4.1 电阻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电阻》时,我采取了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方式,力求让孩子们在实践中理解电阻的概念,感受电阻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 培养孩子们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阻的大小及其影响因素。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让孩子们理解电阻的概念,感受电阻的奥秘。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电阻器、灯泡、导线、电流表等。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剪刀等。
四、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观察电源、电阻器、灯泡等教具,引导他们思考这些教具在电路中的作用。
2. 讲解电阻的概念:简要介绍电阻的定义,让孩子们理解电阻是电流流动的阻碍。
3. 实验一:电阻器实验。
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阻器对电流的影响,记录实验数据。
4. 实验二:灯泡亮度实验。
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灯泡亮度与电阻的关系,记录实验数据。
6. 知识应用:让孩子们设计一个电路,使灯泡亮度达到一定程度。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大小及其影响因素。
2. 活动重点:通过实验,感受电阻的奥秘,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家中尝试制作简易电阻器,观察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真正理解电阻的概念,感受电阻的奥秘,并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电阻的概念1. 我向孩子们介绍了电阻的定义,即电阻是电流流动的阻碍。
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我用了生动的比喻,比如水流中的礁石,阻碍了水流的速度。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4.1电阻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4.1电阻我的教案:14.1电阻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问题驱动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旨在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电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阻的概念,理解电阻的计算公式,掌握电阻的影响因素,并能够运用电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计算方法,了解电阻的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难点:电阻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电阻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源、电阻器、导线、电压表、电流表、实验桌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讨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阻现象,如灯泡的亮度与电阻的关系,引发学生对电阻的思考。
3. 学习电阻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运用欧姆定律计算电阻值,让学生掌握电阻的计算方法。
5. 应用与拓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家庭电路中的电阻值,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电阻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活动难点:电阻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电阻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和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电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确保实验数据的真实性。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电阻在其他因素(如材料、温度等)影响下的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发明活动,运用电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4.1电阻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4.1 电阻一、教学内容1. 电阻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电阻的定义,理解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 电阻的符号和单位:介绍电阻的符号为R,单位为欧姆(Ω)。
3.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讲解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4. 电阻的计算:教授电阻的计算公式,即R=ρL/S,其中ρ为导体的电阻率,L为导体的长度,S为导体的横截面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 使学生掌握电阻的符号和单位,能够正确表示电阻。
3. 让学生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电阻变化。
4.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 教学重点:电阻的符号、单位和计算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电阻演示器、导线、灯泡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亮度变化,引发学生对电阻的思考。
2. 讲解电阻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3. 介绍电阻的符号和单位:讲解电阻的符号为R,单位为欧姆(Ω)。
4. 讲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分析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5. 电阻的计算:教授电阻的计算公式,即R=ρL/S,并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6. 例题讲解:通过举例说明如何运用电阻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7.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六、板书设计电阻的概念、符号、单位和计算公式七、作业设计1. 请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亮度会发生变化。
(1)一段长度为2m、横截面积为0.5cm²的铜导线的电阻。
(2)一段长度为1m、横截面积为1mm²的铝导线的电阻。
苏科初中物理9上--《14.1 电阻》word教案 (1)
教学内容第一节——电阻(一)课题第一课时:电阻(一)课型:新授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初步体会改变电流大小的两类途径。
3.初步形成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物理量,知道电阻的单及换算关系。
4.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5.经历改变电路中电流知大小的各种尝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改变电路中电流知大小的各种尝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感知影响电路中电流大小的两个因素。
教学难点认识到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教具学具干电池.小灯泡.电流表.导线.开关.各种金属丝(康铜丝.锰铜丝.镍铬合金丝.铁丝等),铅笔芯.学生自带橡皮.塑料尺.一元硬币学习内容.过程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订栏一、新课引入灯是我们常见的用电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灯,其中有一种台灯,它的亮度可以调节。
出示调光台灯,哪一位上来试一下。
同学们家中一般都有调光台灯,你知道它是怎么样工作的吗?学习了这一章知识你就可以清楚了,并且可以自己设计制作一个调光台灯。
二、学习新课请同学们将一个小灯泡.一节干电池.一个电流表.和一个开关接入电路。
然后在电路中A .B之间分别夹入铁丝.铅笔芯.橡皮.塑料尺.一元硬币,观察灯泡的亮暗情况。
1.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一位学生上台旋动旋钮,学生可以看到灯泡的亮度发生改变。
学生按下图连接好电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问:刚才的物体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2.探究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引导学生计论:要设计一个调光台灯,要改变灯的亮度,某个灯泡的亮度与电流的关系是什么?有哪些方法可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呢?提醒学生记录自己的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在完成实验和实验记录后,与他人进行交流,看别人还有哪些独特的方法?3.认识电阻概念.单位.常见电阻值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14.1《电阻》教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教学软件:物理仿真实验软件
-辅助材料:电路图模板、数据记录表、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4章第1节《电阻》。在正式开始之前,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在上一节课中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学习了电流、电压和欧姆定律。
2.非常好!那么,大家知道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学生阅读,教师解释伏安法的原理。
2.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测量电阻的实验。请大家按照教材中的图14.1-2连接电路,并记录实验数据。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实验完成后,请各组汇报测量结果,并讨论如何减小实验误差。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减小误差的方法。
五、探究电阻在电路中的应用
1.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以及如何测量电阻。那么,电阻在电路中有什么作用呢?
题型五:综合题
题目:一个电路由一个电源、一个电阻R1和一个滑动变阻器R2组成。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50Ω时,电路中的电流为2A。如果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至100Ω,求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少?
答案:首先,当R2为50Ω时,根据欧姆定律I = V / (R1 + R2),可以计算出电源电压V = I * (R1 + R2)。然后,当R2调至100Ω时,再次应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I' = V / (R1 + R2)。由于电压V不变,电流I'会变为原来的一半,即1A。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实验结束后,请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并总结出影响电阻大小的规律。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导体越长、横截面积越小、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导体的材料不同,电阻也不同。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4.1 电阻 教学设计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4.1 电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电阻的概念,理解电阻对电流的影响,掌握计算电阻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识别不同材料的电阻特性,能够使用欧姆定律计算电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电阻与电路中其他元件的关系,如电源、电流等。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实验箱、电源、导线、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等。
2.实验材料准备:不同材料的电阻。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我们学习了哪些物理知识?2.引出本节课的新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电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请大家先思考一下电阻是什么?电阻对电流有什么影响?步骤二:知识讲解(10分钟)1.通过示意图讲解电阻的概念:电阻是阻碍电流通过的物理量,用符号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2.通过实验演示电阻对电流的影响:连接一个电路,分别使用电阻较大和电阻较小的导线进行实验,观察电流表的读数。
询问学生有什么发现?3.引入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描述电路中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关系的重要定律。
通过公式V=IR,解释欧姆定律的含义。
4.讲解计算电阻的方法:根据欧姆定律公式的变形R=V/I,说明计算电阻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步骤三:实验探究(25分钟)1.分组进行实验: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配备实验箱和所需实验材料。
2.实验内容:–实验一:测量不同材料的电阻a.将不同材料的电阻连接到电路中,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流和电压。
b.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电阻的数值。
–实验二:比较不同材料的电阻a.结合实验一的结果,对比不同材料的电阻大小,进行讨论和总结。
3.实验总结:学生自主总结实验结果,并回答一些问题,如:哪种材料的电阻较大?哪种材料的电阻较小?为什么?步骤四:知识梳理(10分钟)1.回顾欧姆定律:提问学生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请同学们回答并解释。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14.1电阻教案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 14.1 电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的第一节,主要内容包括:1. 电阻的概念及其符号表示;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3. 欧姆定律:电流I与电压U和电阻R之间的关系,公式为I=U/R;4. 电阻的单位:欧姆(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符号表示;2. 让学生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 让学生掌握欧姆定律,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欧姆定律的应用。
难点: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电阻器、电压源、电流表、导线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导线、电阻器、电压源、电流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实验室中的电阻器、电压源、电流表等仪器,引导学生思考电阻的概念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 电阻的概念及符号表示:讲解电阻的定义,电阻是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用R表示电阻,单位是欧姆(Ω)。
3.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讲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四个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
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因素如何影响电阻的大小。
4. 欧姆定律:讲解欧姆定律的内容,电流I与电压U和电阻R之间的关系为I=U/R。
让学生掌握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应用。
5. 电阻的单位:介绍电阻的单位欧姆(Ω),让学生了解电阻的计量单位。
6.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如:“一个电阻器在电压为10V时通过的电流为2A,求该电阻器的电阻。
”引导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解答。
7. 随堂练习:出示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欧姆定律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电阻的概念、符号表示;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欧姆定律:I=U/R;电阻的单位:欧姆(Ω)。
2024-2025学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14.1电阻教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14.1电阻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设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探究式学习,以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入,让孩子们在观察、操作和实践中掌握电阻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孩子们理解电阻的概念,认识电阻的单位,学会用欧姆表测量电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单位、用欧姆表测量电阻。
难点:电阻的计算公式、影响电阻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欧姆表、电阻器、导线、电池等。
学具:电阻测量实验套件、笔记本、画笔等。
五、活动过程1. 导入:以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如照明电路中的灯泡亮度不稳定,让孩子们观察并思考可能的原因。
2. 探究电阻概念:通过实验,让孩子们观察电阻器在不同电流下的发热情况,引导他们发现电阻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3. 学习电阻单位:介绍电阻的单位欧姆,让孩子们了解电阻的计量方式。
4. 实践测量电阻:分组进行电阻测量实验,让孩子们动手操作欧姆表,学会正确测量电阻的方法。
5. 电阻计算公式:讲解电阻的计算公式,让孩子们理解电阻的计算方法。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单位、用欧姆表测量电阻。
难点:电阻的计算公式、影响电阻的因素。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电路,尝试分析电路中电阻的作用和影响电阻的因素。
同时,鼓励他们进行家庭小实验,探究电阻的其他特性。
在下一节课上,我们将交流和分享彼此的观察和实验成果,进一步深化对电阻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孩子们对电阻的概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他们在实验和探究过程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4.1电阻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 14.1 电阻教案我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很高兴能和大家分享我设计的一次教学活动。
这次活动的主题是"电阻",属于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14.1节的内容。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次教学活动时,我希望能够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电阻的概念,了解电阻的影响因素,以及学会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
在教学活动中,我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感受电阻的变化,从而加深对电阻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电流流动的阻碍;2. 了解电阻的影响因素,知道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3. 学会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4. 能够运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生对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以及如何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电阻的理解,并能够运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欧姆表、电阻器、导线、灯泡、电源等。
学具:笔记本、笔、测量电阻的表格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引发学生对电阻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电阻的概念,解释电阻是电流流动的阻碍,并讲解电阻的影响因素,如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欧姆表测量不同电阻器的电阻值,并记录在表格中。
5. 应用:让学生运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电路,使得灯泡在不同电阻器上的亮度不同。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电阻的理解,并能够运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难点:学生对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以及如何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发现学生对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进行解释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阻的知识。
初中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4.1电阻优秀教学案例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照明电路、电子设备等,创设与电阻相关的情景,引导学生关注电阻现象。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阻的作用和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电阻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电阻知识的探究欲望。
4.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电阻的微观结构,使学生形象地理解电阻的原理。
2.问题导向:本案例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电阻的本质和影响因素。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小组合作:本案例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学生合作探究电阻的知识。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表达和交流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照明电路、电子设备等,创设与电阻相关的情景,引导学生关注电阻现象。
2.提出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电阻现象?它们是如何产生的?”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如电流、电压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学习电阻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2.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阻的影响因素,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表达、交流和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在学习电阻过程中,我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等。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14.1电阻教案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 14.1 电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的第一节,主要讲述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电阻的定义: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
3.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阻的计算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以及欧姆定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电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电阻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灯泡的亮度与电阻的关系。
2. 知识讲解:介绍电阻的定义、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以及欧姆定律。
3. 例题讲解: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给定电压和电流,求电阻。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阻器的电阻值,并运用欧姆定律进行分析。
六、板书设计1. 电阻的定义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3. 欧姆定律的内容七、作业设计1. 题目:已知一段导体的长度为10cm,横截面积为2mm²,材料为铜,求该导体的电阻。
答案:根据电阻的计算公式R=ρL/S,其中ρ为铜的电阻率,取值为1.68×10^8Ω·m。
代入已知数值,得到R=1.68×10^8Ω·m × 0.1m / 2×10^6m² = 0.84Ω。
2. 题目:一个电阻器的电阻值为8Ω,加在它两端的电压为4V,求通过它的电流。
答案:根据欧姆定律I=U/R,代入已知数值,得到I=4V / 8Ω =0.5A。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 14.1 电阻 教案 (1)
《电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电阻,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2)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决定电阻的大小的因素,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动脑的科学素养教学重点1)电阻概念的建立及其单位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教学工具电池组,灯泡,开关,导线,电流表,不同的金属丝(长度为L截面为s的镍铬合金丝一根,长度为L截面为2s的镍铬合金丝一根,长度为1/2L截面为s的镍铬合金丝一根,长度为L截面为s的铜丝一根)教学和活动过程一、新课引入联系生活现象,舞台灯光的亮度、电风扇的转速、电视机的音量可以调节,你知道是如何实现的吗?二、新课学习(一)、活动:尝试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演示实验:将元件连接成如图14—1所示的电路。
可用哪些方法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呢?学生思考,并通过实验现象归纳出影响电路中电流大小的两个因素:电路两端的电压和连入电路中的导体。
思考:为什么电压相同时,选用不同的导体,电路中的电流不同呢?1、电阻概念: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电阻越大,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从而电路中的电流越小。
学生自学掌握以下内容:2、电阻的符号:R3、电阻的单位和换算国际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 1 kΩ=103Ω 1 MΩ=106Ω(二)、实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提出要研究的问题: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2、猜想与假设学生A:电阻的大小可能跟导体长度有关系。
电阻的大小可能与导体的粗细有关系。
学生B:电阻的大小还可能跟导体的材料有关系。
学生C:电阻的大小还可能跟导体的温度有关系。
教师明确,通过大家的积极的猜想,我们觉着电阻的大小可能跟导体长度有关;电阻的大小可能跟导体粗细有关;电阻的大小可能跟导体材料有关,并且导体不同,导体的电阻不一样;电阻的大小可能跟导体外界的温度。
2023-2024学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4.1电阻教学设计
文档20232024学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4.1电阻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4章第1节,主要包括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以及电阻的计算。
具体内容包括:1. 电阻的定义:电阻是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3. 电阻的计算:电阻的计算公式为R = ρL/A,其中 R 表示电阻,ρ 表示电阻率,L 表示长度,A 表示横截面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 能够运用电阻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探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电阻实验器材、电源、电流表、电压表等。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阻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变化,引出电阻的概念。
2.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电阻的定义,演示影响电阻大小的实验,引导学生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讨论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4. 讲解与练习:教师讲解电阻的计算公式,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电阻的计算公式:R = ρL/A七、作业设计:1. 请用彩笔在笔记本上画出电阻的计算公式。
2. 请结合实验数据,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电阻的概念,通过讲解与演示,使学生掌握了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通过小组讨论和随堂练习,巩固了学生对电阻计算公式的理解。
但在实验操作方面,仍有部分学生存在操作不规范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验操作的培训。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4.1电阻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4.1 电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4章第1节,主要内容包括:1. 电阻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3. 欧姆定律:电流I与电压U和电阻R之间的关系,公式为I=U/R。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表示方法。
2. 让学生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 让学生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欧姆定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电阻器、电压源、电流表。
2. 学具:笔记本、彩笔、测量电阻的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实验室中的电阻器,引导学生思考电阻的概念。
2. 电阻的概念:介绍电阻的定义,让学生了解电阻的表示方法。
3.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讲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四个因素,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这些因素对电阻的影响。
4. 欧姆定律:介绍欧姆定律的内容,让学生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5. 例题讲解: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7. 板书设计: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欧姆定律。
8. 作业设计:题目1:已知一段导体的长度为10cm,横截面积为2mm²,材料为铜,求这段导体的电阻。
答案:电阻为0.0315Ω。
题目2:一个电阻器的电阻为5Ω,通过它的电流为2A,求电阻器两端的电压。
答案:电压为10V。
题目3:一个电阻器在电压为12V时通过的电流为3A,若想使电流增加到4A,应将电阻器的电阻调整为多少?答案:电阻应调整为9Ω。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阻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掌握较好,但在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困难。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14.1电阻教学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第14.1节——电阻。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电阻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电阻的定义,知道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导体的一种属性。
2. 电阻的符号及单位:让学生掌握电阻的符号为R,单位为欧姆(Ω)。
3.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引导学生了解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导体中的电流、导体两端的电压无关。
4. 电阻的测量: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阻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符号及单位。
2. 让学生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能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阻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概念、符号及单位,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难点: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电阻箱、伏安法实验器材。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照明电路中灯泡的亮度不同,引导学生思考灯泡亮度不同的原因。
2. 电阻的概念及符号单位(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电阻的定义,知道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导体的一种属性。
(2)让学生掌握电阻的符号为R,单位为欧姆(Ω)。
3.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2)让学生了解在研究电阻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用控制变量法。
4. 电阻的测量教师讲解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并进行实验演示。
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阻的阻值。
5.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有关电阻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电阻的概念、符号及单位;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的测量方法。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请举例说明生活中应用电阻知识的地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电阻的基本知识,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14.1电阻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 14.1 电阻教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情景引入、随堂练习的方式,旨在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电阻的概念和性质,提高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掌握电阻的基本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电阻的概念、性质和单位,知道电阻的影响因素。
2. 技能目标: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学会使用电阻表测量电阻,提高动手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电阻的基本知识,知道电阻的影响因素。
难点:让幼儿学会使用电阻表测量电阻,理解电阻的计算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阻表、导线、灯泡、电源、电阻箱等。
2. 学具:每人一套电阻实验套件,包括电阻箱、导线、灯泡等。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引导幼儿思考灯泡亮度与电阻的关系。
2. 讲解电阻的概念和性质:向幼儿讲解电阻的定义、单位、影响因素等。
3. 演示实验:用电阻箱、导线、灯泡等教具,演示电阻的变化对灯泡亮度的影响。
4. 动手实践:让幼儿分组进行电阻实验,观察电阻变化对灯泡亮度的影响,并记录实验数据。
5. 讲解电阻表的使用方法:向幼儿讲解电阻表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等。
6. 测量电阻:让幼儿使用电阻表测量实验中的电阻值,并记录数据。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幼儿掌握电阻的基本知识,知道电阻的影响因素。
2. 难点:让幼儿学会使用电阻表测量电阻,理解电阻的计算公式。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电阻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动手实践,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幼儿对电阻表的使用方法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电器设备,了解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幼儿能掌握电阻的基本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一节《电阻》教学设计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一节《电阻》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一节《电阻》。
教材主要介绍了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以及电阻的测量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电阻的定义: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电流通过导体时所遇到的阻力。
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3. 电阻的测量:利用欧姆表或电阻箱等仪器测量电阻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 使学生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电阻变化。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阻的概念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 教学重点:电阻的测量方法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欧姆表、电阻箱、导线、灯泡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路,如家庭电路、手机充电器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电路中的电阻是如何影响电流的。
2. 概念讲解:介绍电阻的定义,解释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3. 影响因素分析:讲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包括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4. 电阻测量方法:介绍利用欧姆表和电阻箱测量电阻的方法,并进行演示。
5. 例题讲解:运用实际例子讲解如何根据电阻的大小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六、板书设计1. 电阻的概念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3. 电阻的测量方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电路图:电源电阻1 灯泡电阻2 地已知:电源电压为12V,电阻1为5Ω,灯泡电阻为10Ω,电阻2未知。
2. 答案:(1) 电阻2为2Ω时,电路中的电流为2A,灯泡两端的电压为8V。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4.1《电阻》教案1
教案: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4.1《电阻》一、教学内容1. 电阻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电阻的定义,理解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 电阻的性质:讲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3. 电阻的测量:介绍电阻的测量方法,包括伏安法、欧姆表法等。
4. 电阻的应用:举例说明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电阻发热、电阻分压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定义,知道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 使学生掌握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阻的大小与温度、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因素的关系。
2. 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电阻的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伏安法测电阻实验装置、欧姆表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三角板、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冬季气温较低时,家里的电线容易断裂,从而引出电阻的概念。
2. 讲解电阻的定义:解释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电流通过导体时所遇到的阻力。
3. 讲解电阻的性质:阐述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4. 电阻的测量:介绍伏安法、欧姆表法等电阻的测量方法,并进行实验演示。
5. 电阻的应用:举例说明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电阻发热、电阻分压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一段导体的电阻,分析电阻对电路的影响等。
7. 板书设计:电阻的概念、电阻的性质、电阻的测量方法、电阻的应用。
8. 作业设计:(1)请简述电阻的定义及其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请介绍一种电阻的测量方法,并说明其原理。
(3)请举例说明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了解了电阻的概念和性质,掌握了电阻的测量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欧姆定律第一节电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章内容为欧姆定律,也就是电流与电阻和电压之间的关系,本节安排在第一节,目的就是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先了解到电流与电阻和电压有关系,为欧姆定律打下基础,另外,为滑动变阻器改变电阻做下铺垫。
本节课凸显科学探究方法,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
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实验方法、学习方法,了解什么是电阻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学内容的编排是根据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分析、处理得到相应的结论。
二、教学目标⒈知识与技能: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知道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⒉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依据物理事实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教学中渗透锲而不舍科学精神的教育。
三、重点、难点分析新课标中要求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本节课的重点为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而难点是电阻概念的建立。
四、教学方法采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师生共同分析计论,总结出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五、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出示一个调光灯,请大家注意观察,当转动旋转开关时,你看到有什么发生了变化?(亮度发生变化)图片展示生活中类似的调节功能:收音机的音量旋钮,调速电扇等等。
总结他们的共同特点:能起到调节作用。
提问:这些用电器是如何实现调节功能的?灯泡亮度的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呢?(电流)可以用什么方法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呢?(二)合作探究学习探究活动一:改变电流大小的方法1、学生们猜想改变电流大小的方法,根据学生前面的知识,学生很容易知道改变电池的节数,即电压。
2、教师演示实验,接入1节2节3节电池,学生观察电流表读数,总结现象3、提问:还有哪些方法?根据学生情况讨论,若学生不能回答,可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总结。
4、电路中分别接入镍铬合金丝,铁丝,观察现象,总结结论。
活动一:尝试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1、器材:干电池两节、小电灯、开关、不同材料的金属丝、电流表2、思路:当同学们在改变接入电路中的导体或电池的节数时,会通过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或灯泡亮度的变化来判断出电路中的电流发生了变化,从而总结出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的方法。
3、目的:通过实验得出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的方法。
4、步骤:(1)、按图连成电路,并尝试用各种方法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5、交流讨论并得出结论师:我们把刚才大家所说的方法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两个因素:一是电路两端的电压;二是连在电路中的导体。
师:我们从第二个因素知道,不同的导体接在同一个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是不同的,说明导体在导电的同时还存在着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物理学中把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称为电阻。
提问:导体的电阻越大,它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怎么样?(越大);电流就会怎么样呢?(越小)。
学生自学课本P88总结:电阻用字母R表示,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
由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两个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kΩ=103Ω1MΩ=106Ω图片展示生活中的导线,有铜导线,有铝导线,有粗的,有细的。
提问:为什么我们要选铜作为导线?引出导电能力强,也就说明电阻较小。
师:根据图片,请你猜想一下,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可能有哪些?活动2、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1)学生猜想:(2)实验设计:教师提问:我们有测电压的电压表,测电流的电流表,但身边没测电阻的仪器,如何来知道电阻的大小呢?学生讨论回答:利用电流的大小来反映电阻的大小,电流小,电阻大。
教师点拨:这是利用了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前提要控制电压不变(3)器材:学生选择实验器材出示4根不同的电阻丝,让学生选择,并讲出选择的理由,让学生体会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4)设计电路图:(5)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6)数据记录并且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表一结论:(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表二结论:(材料和长度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表三结论:(在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电阻还跟材料有关。
)教师点拨:刚才我们只完成了1次实验,而科学家们经过大量的实验才发现了这个规律。
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有关,因此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出示课本信息:白炽灯不工作时电阻为100欧,正常发光时电阻为1200欧。
说明了什么?视频展示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活动3、自学天空,完成课本89页的自习(三)、课堂小结:本节课的重点以及难点,完善板书。
(四)、预习点拨导航:再次出示调光灯,提问:灯的亮度为什么能改变?(电阻变了导致电流变了)那么我们是如何改变电阻的呢?是改变电阻的哪个因素最方便呢?六、板书设计一、电阻一、改变电流大小的方法:1、改变电压2、改变接入电路的导体(电阻)二、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越大,阻碍作用越大符号:R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单位换算:1kΩ=103Ω1MΩ=106Ω长度三、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横截面积材料温度四、导体、绝缘体、半导体和超导体第十四章欧姆定律§14.1 电阻宜兴市桃溪中学李峰【学习目标】1、认识改变电流大小的两种途径2、能通过探究实验来认识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直性质。
3、了解形成电阻的概念,认识电阻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重点】:通过实验感知影响电路中电流大小的两个因素探究电阻大小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
【难点】:运用科学探究法设计实验,制定合理的实验步骤【合作探究学习】一、尝试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1、思考:如果你有一个灯泡,你有哪些方法来改变通过它的电流呢,从而改变它的亮度?2、为什么电压相同时,选用不同的导体,电路中的电流不同呢?因为导体对电流有______作用,不同导体对电流的______作用不同。
我们用______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______作用。
导体的电阻越大,对电流的阻碍作用______。
二、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1、猜想与假设:导体电阻的大小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等有关。
2、设计实验(2)实验应采用___________方法。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3)实验器材和实验电路图设计3、进行实验并且记录数据在课本P884、分析数据并且归纳总结点拨:大量实验表明: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导体自身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有关。
学生认识电阻的符号,单位以及单位换算通过资料让学生体会导体电阻还与温度有关三、学生阅读课本P89“读一读”,思考下列问题:1、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是什么?导体指____________的物体,绝缘体指____________的物体。
2、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导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绝缘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导体和绝缘体有没有绝对界限?____________4、什么是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______和____________之间的物质,我们利用半导体制成______电阻、______电阻和______电阻等。
5、有没有电阻为零的导体?【课堂检测】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___ ,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___ 的阻碍作用越大。
2.人的双手间,干燥时电阻约为1 000~5 000Ω,潮湿时约为200~800Ω.这说明,后者比前者导电(选填“容易”或“不容易”).3.一段导线被均匀拉长后,它的电阻将___ (变大∕不变∕变小),这是因为它的长度变___ ,___ 变小的缘故。
4.下列物体中:①食用油、②酱油、③醋、④人体、⑤食盐水溶液、⑥塑料尺、⑦橡皮、⑧湿毛巾,属于导体的是,属于绝缘体的是。
(填序号)5.甲、乙、丙三根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均匀合金丝,甲、乙粗细相同但甲较长;乙、丙长度相同但丙较粗,则这三根电阻丝的电阻值最大的是_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_。
6.由于灯泡正常发光时,灯丝的温度_________(升高/降低/不变),电阻会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灯丝的电流较__________(小/大)。
7.下列关于电阻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的电阻比短导线的电阻大 B.粗导线的电阻比细导线的电阻大C.铁导线的电阻比铜导线的电阻大D.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导体的一种性质8.为了研究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必须()A.保持一个因素不变,改变其它因素,比较电阻中电流的大小B.同时变化多个因素,保持其它因素不变,比较每次电阻中电流的大小C.一次只改变某一因素,保持其它因素不变,比较每次电阻中的电流大小D.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同时改变某一个或几个因素,比较电阻中的电流大小9 如图所示,是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做“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探究实验时设计的实验电路,为了便于研究,而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即每次挑选两根合适的导线,测出通过它们的电流大小,然后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下表是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某次实验探究记录,导线代号 A B C D E F G长度/m 1.0 0.5 1.5 1.0 1.2 1.5 0.5 横截面积/mm2 3.2 0.8 1.2 0.8 1.2 1.2 1.2 材料锰铜丝钨丝镍铬丝锰铜丝钨丝锰铜丝镍铬丝①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材料有关,应选用的两根导线;②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应选用导线C和导线;③为了研究电阻与的关系,应选用导线A和导线.④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中,采用与本题研究方法相同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写出两个)。
10、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用酒精灯给灯丝加热,观察到电流表示数变小,表明导体的电阻在变___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