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小学数学课堂播撒“学习力”的种子
游戏使小学数学课堂绽放光彩
游戏使小学数学课堂绽放光彩作为小学生数学老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在不断的探索中,我发现了一种很好的方法,那就是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数学课堂绽放光彩。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他们乐于在游戏中探索、学习和成长。
在数学课堂上引入游戏元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他们的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所使用的游戏,这些游戏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充满活力。
我常常使用数学游戏来教授加法和减法。
我会设计一个“数学接力赛”游戏,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
然后我会在黑板上写上一系列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算式,代表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在黑板上依次计算答案,并迅速报出来。
第一组计算完了,报出了正确答案,才能让下一名队员进行计算。
这样直到所有算式都计算完毕,用时最短的小组就是获胜者。
这种游戏不仅让学生们在快节奏的竞赛中增强了对加法和减法的处理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我还会利用游戏来教授乘法和除法。
我经常会组织一个“数学标语创作”游戏。
在游戏中,我会给学生们几个简单的乘法和除法题目,然后要求他们利用这些数学题目创作出有趣的数学标语。
有的学生会创作出“学数学,开心酷炫全都有”这样的标语,有的学生会创作出“数学是生活的魔法师”这样的标语。
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乘法和除法的理解,还锻炼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我还喜欢组织“数学角色扮演”游戏。
在这个游戏中,我会让学生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比如数学老师、数学问题求解者、数学竞赛选手等等,然后在游戏中进行角色扮演并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既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又可以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游戏能使小学数学课堂绽放光彩,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感受数学的美妙之处。
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让数学的种子向阳而生
让数学的种子向阳而生---读《种子课-如何教对数学课》有感下午好,今天我要分享的书是《种子课-如何教对数学课》.◎从书店,与书结缘“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多少教师怀着这样的梦想,开始了自己的教书生涯,不断修炼自己。
暑假,一个偶然的机会,在茫茫书海中邂逅了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一书,当即买下来仔细研读。
这本书的作者俞正强老师是浙江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也是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兼职研究员;现任浙江省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长,是全国有名的低头找幸福的人。
打开书的封面,映入眼帘的是这么一句话:谨以此书献给所有以上课为乐,并愿将每一节课作为礼物呈现给孩子的老师们。
刹那间,我被这句话深深打动,有博大教育情怀、精湛教学艺术的俞老师,用这样的方式温暖着同行的我们。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主要是对上好种子课的认识层面的思考,讨论怎样是教对;下编主要是对上好种子课的操作层面路径的介绍,并列举了一些种子课例。
◎何为种子课?课堂通常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和复习课。
但是俞老师却把数学课分为种子课和生长课。
何为种子课?按书中描述的说法,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作为一棵树,这棵树的生长过程表现为若干节“课”,那么,一定有一些课需要“莳也若子”,充分理透脉络,谓之“种子课”;一定有一些课可以“置也若弃”,让学生充分自主,谓之“生长课”。
比如在“数的认识”这一知识体系中,具有“种子”特征的课有 3 节:《自然数1的认识》(这节课其实是在幼儿园进行的),《用字母表示数》,《分数的认识》。
为什么呢? 因为这3节课标志着学生数概念发展的三次飞跃。
第一次,从物抽象出数,以一一对应的方式用数来表示物,就是自然数,体现数的确定性。
第二次,用字母表示数,即当数处于未知的不确定状态时,用一个字母表示存在多种可能的数。
第三次,把任何数量的数或对应的物视为整数“1”,这个“1”与作为自然数的“1”是不同的,也就是涉及到了分数的认识。
其实“种子课”是一种形象化的比喻。
给小学数学课堂播擗敦“学习力”的种子
( 贵 州 省习 水县 三 岔河 乡 中心小 学 贵州 习水 5 6 4 6 0 0 )
中图分 类 号 : G 6 2 3 . 5 文献 标 识码 :C
文 章 编号 : 1 6 7 2 — 1 5 7 8 ( 2 O 1 3 ) O 3 一 O 2 O 8 一 O 1
中国有句古话 叫“ 授 人 以鱼 不 如 授 人 以 渔 ” , 说 的 是 传 授 给 人 知识 , 不 如 传 授 给 人 学 习 知 识 的方 法 。 道 理 其 实 很 简 单 ,
第l O卷 第 3期 Vo 1 . 1 0 N o . 3
读
与
写 杂
志
Re a d a n d Wr i t e P e r i o d i e a l
2 0 1 3年 3月 Ma r c h 2 0 1 3
给d 、 学数 学课 堂播擗 敦 “ 学习力 ’ ’ 的种子
个模式 : 教 学 之 所 以复 杂 , 是 因为 它 时 时处 处需 要 教 师 创 新 自己 的教 学 行 为 。 以适 应 学 生 “ 喜新厌 旧” 的学习心理 。 在教学 中 , 创 设各种情 境 , 拓 宽 学 生 学 习 数 学 的渠 道 和 途
的生命力 、 最 活 跃 的创 造 力 、 最 本 质 的 竞 争 力 。基 于 对 小 学 数
中, 注重学生 内因的挖掘 , 会让学生产 生强烈 的求知 欲 , 提 升
学 生 的学 习 动力 。
时, 笔 者利 用 游 戏 开 场 , 创 设 这 样 的情 境 : 一上课 , 笔 者 便 对 学
生说“ :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数字游戏 , 看 谁 能 考 倒 老师 。 你 们 随
( 1 ) 加 强学生 的感 恩教育 , 让学生爱 父母 , 爱 老师 , 爱自 己 。 只 有 学 生 真 正爱 父母 了 , 他才 会做一个好子女 , 才 会 真 正
“三精”进课堂,助力小学高效数学课堂
“三精”进课堂,助力小学高效数学课堂近年来,教育部门不断提倡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在不断探索如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作为全国最广泛的小学数学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三精”教育一直致力于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和优化,不断推进数学教学改革,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助力。
“三精”教育倡导的高效数学课堂,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为目标,通过创新课程设计、多元化教学手段和个性化教学辅助工具等方式,为小学数学教师打造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环境。
一、创新课程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三精”教育深知教学内容本身的设计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注重课程设计的多元化和创新性。
其课程设计不仅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设计上,“三精”教育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了一系列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数学问题,通过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设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讨论、主动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课程设计中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推理能力等,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互动教学是“三精”教育推广的另一种教学手段。
通过课堂互动问答、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互动教学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更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个性化教学辅助工具,提高教学质量在个性化教学辅助工具的设计上,“三精”教育注重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学习内容。
通过数学诊断测试、学习分析报告等工具,为每个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方案,帮助学生发现和克服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精”教育还通过家校互动平台、家长学校等形式,加强家校合作,提高教育资源的整合性和利用效率,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学习支持。
基于“爱种子”教学模式,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基于“爱种子”教学模式,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作者:白海英来源:《新课程》2021年第01期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而其中“爱种子”的教学模式是众多教学模式中最有利于数学教学的,因为通过这种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
关键词:爱种子;教学模式;教学质量过去的数学教学方式,都是教师将课本上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效果也不显著。
而通过“爱种子”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占据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师从旁辅助指导,能有效增强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体验,培养数学学习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师的数学教学质量。
接下来本文对如何巧用“爱种子”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进行如下探究。
一、巧用“爱种子”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体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巧用“爱种子”的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而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学习。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基于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可通过为学生设置问题情境、课堂游戏互动、教学情境演练等教学活动,让学生自身切实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感,促进学生对课堂数学重难点的学习,从而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巧用“爱种子”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思考能力学生一定要有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学习、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而教师巧用“爱种子”的教学方式,通过对学生提问导入教学内容,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自主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指导,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发展也有良好帮助。
举例来说,在学习“测量”这节课时,教师可先问学生如何测量两本不同书的长和宽?让学生思考,还可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掌量一量,看看哪本书比较长,哪本书比较宽,引导学生思考测量知识,学生就會想到上节课所学的米和厘米,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格尺上的厘米刻度对书本进行测量,从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随之提升,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也会飞速提升,并能让学生在日后的数学学习中自主思考和探索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
情绪,脉络,动力——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力培养三要素
教学探索55情绪,脉络,动力•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力培养三要素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澜学校赵建康刘淑元【摘要】培养学习力要尊重儿童的年龄与心理特点。
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绪、脉络、动力三个要素,教学要激发学习需求,尊重学习规律,保持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力。
【关键词】学习力情绪脉络动力学习力是指学习者借助一定的教育环境、教育资源,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自我获取、自我建构、自我超越的知识、态度、能力的总和。
具体而言,学习力包括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和学习创造力。
当下,数学教学中关注培养学生学习力已成为一线教师的共识。
然而,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持久性较弱,学习能力与方法也有待提高;再加上有的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情境缺失,很容易将数学课上得枯燥无趣。
久而久之,数学学习对小学生而言不是快乐而是负担,这样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力非常不利。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可以侧重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绪、脉络、动力三个要素,激发学习需求,尊重学习规律,保持学习兴趣,从而较好地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力。
一、激发需求,营造良好的情绪氛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积极情绪能够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广度、整体性思维和学习中的行动反应,能够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自觉去探索和解决问题。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就是要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学习既有挑战,又有成就。
营造良好的情绪氛围,往往能促进他们数学学习力的大幅提升。
1.适合“放松”进入一年级以后,来自各方的压力开始慢慢萦绕在懵懂的孩子身边。
虽不能清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但他们会通过拖拉作业、书写马虎、注意力不集中等方式自我保护,缓解自身受到的压力。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出现简单的计算错误并遭受到批评时,明显增加的压力会导致其接下来计算出错更多。
倘若给其一定的放松时间和鼓励,再次练习的正确率会提高。
浅谈以“七大学习力”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探讨
浅谈以“七大学习力”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探讨发布时间:2021-09-07T06:39:15.242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1期作者:王岐[导读] 随着新时期对教学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学及课程改革的一系列观念、方案与具体实施也不断地浮现更替。
王岐佛山市顺德养正学校广东佛山 528399摘要:随着新时期对教学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学及课程改革的一系列观念、方案与具体实施也不断地浮现更替。
聚焦于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看到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正在逐渐地向倡导培养学生的“七大学习力”靠拢。
本文就将以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系统的探讨“七大学习力”为整个教学带来的变革。
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学改革;七大学习力一、“七大学习力”的基本概念(一)什么是“七大学习力”所谓的“七大学习力”是指:儿童数学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提问、表达、倾听、对话、合作、批判、反思的能力。
通过罗列出的这七点,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与数学这一学科的特质相匹配的,数学教学需要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想要达成这一基本目标,以上七种“学习力”的提升就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七大学习力”各自有着不同的内涵,分别对应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同层次的问题,但同时这些独特内涵又具备了极强的内在关联。
例如没有了提问,或者说问题的产生,也就没有了表达的可能;而没有倾听与对话,也就无所谓数学学习中的合作与批判精神了;我们可以看到,这几大学习力是存在极强的包含性与联动性的,在倾听的过程中自然包含了提问的可能,而不断的提问又是以不断地反思所引起的,种种交互作用动态地交织在一起,形成的是一副丰富的学习图景,在里面我们不单可以看到学生独立思考所产生的重要价值,也能发现学生行动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的珍贵意义。
新时期我们发现在教改中“核心素养”成为了一个关键词,它是在党和国家在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中提出的,如何妥善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学会学习是其关键。
“循源而学”理论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看见数学、理解数学、学通数学、用好数学
第3期2024年5月现代教育科学ModernEducationScienceNo 3May 2024[收稿日期]2024-04-01[基金项目]中国教育学会2021年度教育科研重点规划课题“国家级教学成果推广与应用实践研究———以重庆市为例”(项目编号:202150001901A)。
[作者简介]李方红(1986-),男,重庆彭水人,硕士,中小学一级教师,重庆市巴蜀小学校数学学科大组长;主要研究方向:数学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
“循源而学”理论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看见数学、理解数学、学通数学、用好数学李方红(重庆市巴蜀小学,重庆 400013) [摘 要]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力、体悟数学的价值是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三大待解难题。
解决之道在于让学生看见数学、理解数学、学通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爱上数学,“循源而学”应运而生。
它倡导顺着数学产生、发展、应用的“源”与“流”而学,其核心内容包括循数学发展之源而学、循人生成长之源而学、循生存生活之源而学,体现为从数学学习走向人生成长、从人生成长走向完整生活,这是一切学科学习的基本“源”与“流”,是系列内化与外化、专与博、立己与达人、出发与归宿、基础与发展的自然生长、生发、生态过程。
“情境与问题、体验与实践、关联与综合、拓展与长程、创造与成长”是“循源而学”的五大设计与实施要义。
[关键词]循源而学;看见数学;理解数学;学通数学;用好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2 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4)03-0151-06 [DOI]10 13980/j cnki xdjykx 2024 03 023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曾说,“数学是科学的基础,也是所有学问的灵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
教师教育智慧,点亮小学数学课堂
教师教育智慧,点亮小学数学课堂在小学阶段,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教师的教育智慧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氛围和学习效果。
如何通过教育智慧点亮小学数学课堂,是每位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1. 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教育智慧的首要体现是能够创造一个积极、包容的学习环境。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疑问,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视。
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同学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讨论中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2. 应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面对不同基础和能力的学生,教师应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
例如:故事教学:通过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入新的知识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游戏化学习:设计数学游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融入到有趣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感。
情境问题:提出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思考,让数学学习更具现实意义。
3. 注重个性化教学每位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观察和测评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心理需求,从而进行个性化指导。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帮助和练习;而对优等生,则可以给予更具挑战性的任务,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4. 培养数学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他们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5. 反馈与评价及时的反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
教师应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反馈不仅仅是对正确答案的肯定,更要包括对思考过程、解决策略等方面的评价。
通过具体而积极的反馈,激励学生持续努力。
结语教师的教育智慧在于善于观察、灵活应变和关心每一位学生。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应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注重个性化教学,以及培养数学思维、提供建设性反馈,教师能够有效点亮学生的数学学习之路,使他们在探索和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力论文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力【摘要】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实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全程积极、有效参与。
而要达到学生主动参与必先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学上更需要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使其在整个小学年段巩固知识,发散思维,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习力;高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多渠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实践机会,引导、帮助学生在探索中、交流中真正的了解到数学知识的想法和思路,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进而取得较为广泛的活动经验。
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也是体现教学实效是否达标的过程,为此,数学教师有必要多渠道运用教学策略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力,达到教学高效的目的。
一、提高课堂效率及学生学习力的前提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在教学实践中缺少先进的理念教学来进行指导,就很难设计出一堂优质课程,如果像以往传统模式下陈旧的、死板的教学,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所以,老师需要精心生成教学设计及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习力。
第一,教师要明确的了解小学数学的教学核心目标:围绕数学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二,教师应该注意到数学教学是一个活动式的教学,不仅要考虑到数学的本质,更应该遵循学生在学习中的认知规律。
新课程理念下,强调:整个数学的学习过程是让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知识的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一个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一个过程。
数学教学离不开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性的教学更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一个完整的结合。
教师不应该在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应该转换角度,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引领学生进行学习。
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实践、探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观察、验证、计算等教学相关活动,这才是提升学生学习力的前提。
二、运用多种策略提高学生学习力(一)教师课前需要精心生成教学设计教师的备课应远离——教师的如何教,应贴近——学生的如何学;对于学生的活动,不是在于组织,而是要考虑如何去、怎样去指导学生进行活动;教师不仅需要调节与控制课堂的能力,还需要对教学不断的反思教学过程。
培养学习自信,助推学生数学学习力
总第427期 2019·11A65︼|教学探索收稿日期:2019-09-15作者简介:薛晓梅,南京市芳草园小学(江苏南京,210013)。
摘要:自信心的建立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数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当前低年段数学学习中,存在着教师评价方式唯分数论、家长评价方式唯遗传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边缘化等问题。
在教学中应注重多元评价方式,让学生认识自我;采取多维学习方式,让学生融入课堂;多方面触发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学习。
有意识地培养、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从而达成教育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助力。
关键词:低年段;数学学习;自信心;学习力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11A-0065-04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
愈是自信的学生,愈会成功,同时成功的概率高则会让人更为自信。
自信心的建立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数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现代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学生在数学上都能得到发展[1]。
保持数学学习力,需要在学生的数学启蒙阶段让他们感受自信,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满足自我效能感,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在良好的学习情感中发展数学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处于客观化时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是培养自信心的重要阶段[2]。
因此,在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有意识地培养、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从而达成教育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一、低年段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一)教师评价方式唯分数论以往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往往以考试分数为主要依据,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在教学时教师往往会以数学成绩作为判断学生学习能力的依据,成绩好的学生往往能够较为顺利地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在数学学习上获得良好的情感期望。
数学课堂如何吸引小学生注意力
数学课堂如何吸引小学生注意力在数学课堂中,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是一项挑战,但也是教师们面对的重要任务。
就像我们对待每个小学生一样,数学课堂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喜好”。
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通过增强数学课堂的吸引力,让它更像是一个充满活力和趣味的学习场所。
首先,数学课堂可以像一个有趣的故事,每次上课都是一个新的章节。
数学老师可以成为一个讲故事的高手,将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有趣。
比如,当我们学习几何图形时,可以告诉学生们这些图形的“故事”:正方形像是一位四四方方的守护者,而圆形则是一个永远没有边界的好朋友。
通过这种方式,数学不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一个充满情感和想象力的领域。
其次,数学课堂可以变成一个小小的探险旅程。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们像探险家一样寻找答案。
例如,让他们在课堂上寻找身边的几何形状,或者通过小组合作解决数学难题。
这种探索精神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还培养了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数学课堂也可以是一个彩色的世界,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工具和视觉素材来吸引学生的视觉注意力。
比如,用色彩鲜艳的数学图表和实物模型来说明数学原理,或者通过数学游戏和互动演示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视觉化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还能够使数学课堂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
最后,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鼓励和赞美的环境。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节奏和方式,教师应该注重发现并表扬每个学生的优势和努力。
通过积极的反馈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学生们会更有动力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综上所述,通过拟人化的方式来看待数学课堂,它不再只是一个学习数学的地方,而是一个充满乐趣和探索精神的空间。
通过讲述数学的故事,设计探险式的学习活动,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工具和营造鼓励的学习氛围,我们可以有效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收获更多的喜悦和成就感。
小学数学种子课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种子课的实践与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数学种子课是一种新兴的课程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背景介绍部分将从小学数学种子课的发展背景和现状入手,分析该课程模式的起源和推广情况。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途径,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种子课就是其中的一种创新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
当前社会对数学素养的要求日益增加,传统的机械式计算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的需求。
小学数学种子课应运而生,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思维能力,以及提高他们的数学实际运用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小学数学种子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
1.2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种子课的实践与思考,旨在分析该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情况。
通过有关实践案例的分析,探讨小学数学种子课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探讨其中的教学策略、课堂管理和评估方法。
本文还旨在总结小学数学种子课的实践成果,探讨其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启示,并提出未来发展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1.3 研究意义小学数学种子课作为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其主要研究意义包括:一是促进学生数学兴趣和学习动机的培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数学的深入理解。
二是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和逻辑推理能力的提升。
三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四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拓宽教师教学思路,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推动教师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方法5篇
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方法5篇第1篇示例: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一环。
为了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让他们意识到数学无处不在。
可以通过和小学生一起观察身边的事物,引导他们从中发现数学的规律和奥秘。
在购物时,可以和孩子一起算账,让他们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游戏中,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通过数学竞赛和活动,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成就感。
建立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也是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给予小学生及时的鼓励和认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也可以给予小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可以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和乐趣。
还可以通过制定一些奖励机制,激励和鼓励小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教师和家长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数学教学方法和工具,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数学游戏、数学实验和数学竞赛等形式,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数学教学工具,比如数字卡片、计算棒等,让小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师和家长还可以通过与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家校合作关系,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师和家长可以对小学生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还可以通过和家长的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共同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良好的支持和帮助。
第2篇示例:数学是一门抽象而严谨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可能会显得有些沉闷和困难。
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动机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成绩。
那么,如何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呢?以下是一些方法和建议: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策略,可以帮助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创设有趣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有趣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加减法时,可以用超市购物的场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数学概念。
这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还能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现代科技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视频和教育游戏等,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复杂的数学概念,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 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游戏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如数独、数学谜题、数学竞赛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
这种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设置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通过分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讨论、相互帮助,共同解决数学问题。
这种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5. 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
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
6. 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各不相同。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例如,对于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题目;对于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个性化教学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7. 适当的奖励机制适当的奖励机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师可以设立一些奖励制度,如评选“数学小明星”、发放奖状或小礼物等,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
“问题引领”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问题引领”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作者:万智力来源:《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2024年第02期[摘要]“问题引领”模式不仅将问题作为一种导学工具,还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本源性问题、层次性问题、开放性问题等,借助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探究、实践、反思等。
问题不仅能引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性建构,还能引领学生感悟思想方法、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问题能让学生数学学习真正发生,能让学生数学学习深度发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引领;实践应用问题是数学学科的“心脏”,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载体、引擎。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问题引领”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力。
当下的问题教学存在着:“问题过细”,导致学生思维空间不足;“问题过大”,导致学生无法进行有效的思维、探究;“问题过散”,导致学生不能有效聚焦数学学习重点、难点;“问题过浅”,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不能深入本质等[1]。
应用“问题引领”教学模式,教师要让问题指向学科本质,让问题聚焦教学重点,让问题开辟学生的思维空间。
只有这样,问题引领才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一、“问题引领”中的问题类型“问题引领”教学模式不仅是一种教学的方法论,更是一种教学的理念。
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等地方,教师必须设计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数学思考与探究。
针对当下问题教学中的相关问题,笔者认为,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当具有层次性、核心性、开放性,让问题聚焦学生数学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盲点等,赋予学生充分的数学学习时空,引导学生深入探索。
一般来说,问题引领教学模式的“问题”有以下几种类型:1. 设计“原始性问题”“原始性问题”是一种具有本源性质的问题。
这里的“本源性质”,一方面是指“问题往往直接切入数学学科的本质、本源、关联”;另一方面是指“问题能切入学生的数学现实水平”等。
科学教育家冯·诺依曼认为:“一旦数学学科到了退化的地步,……唯一的治疗药方就是返本归源,重新注入来自经验的思想。
“学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构建
“学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构建作者:庞丽芳来源:《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20年第02期【摘要】以“学为中心”的数学教学是基于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价值取向和教学行动纲领,其目标指向学生的发展。
在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上,具体学情是起点,学习内需是动力,自我建构是关键,反馈调控是有效评价。
通过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建构,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获得永恒培养和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为中心课堂构建当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正经历着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的行为转变。
但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将“学为中心”理解为“学生为中心”,而忽视了课程、教师的存在,这是有失偏颇的。
学为中心,是朝向学生的、是为了学生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在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数学课程的主线脉络。
构建“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要从学生“学什么”“怎样学”以及“学得怎样”等几个视角来切入,这其中涉及多种要素,包括教学目标确立、内容选择、流程规划、活动安排等。
一、具体学情,“学为中心”的课堂建构起点“学为中心”有两个重要的参照,其一是学生的具体学情,其二是数学的学科逻辑。
就学生这一在“学为中心”中最为重要的要素而言,“具体学情”应当是“学为中心”课堂建构的起点。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握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更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从而能展开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
例如,教学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用数对确定位置》时,教师可以从两个视角切入教学:其一是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如基于单一向度的数轴教学,即在一条数轴上用相关的点表示具体的数;其二是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如体育课的队形、合唱社团的队形等。
基于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生活经验的把握,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现实的队形图、位置图等进行适度提炼、抽象,形成点子图;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学生数轴的学习经验,确定原点、方向。
如在“列”的教学中,可以启发学生应当从哪儿开始数起,在“行”的教学中,也可以启发学生从哪儿开始数起,等等。
“学讲模式”: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力的有效策略探讨
“学讲模式”: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力的有效策略探讨【摘要】“学讲模式”作为教学创新的一种方式,其围绕学生主体展开,强调学生调动主观能动性达到“学进去”“讲出来”的效果。
基于此,本文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结合“学讲模式”的教学实践研究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力的有效策略,并给出参考建议,即合理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先学;构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组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共同学习;设计讲解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做好总结点评,引导学生反思提升。
【关键词】“学讲模式”;小学数学;学习力;培养策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合理引入“学讲模式”成了创新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学习力的重要方法。
“学讲模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且重视学生的学、讲、练、教等学习活动的一种模式。
在小学数学课程指导中,提升学习力是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学讲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共同学习的机会,也让学生在参与知识讲解过程中巩固了知识、活跃了思维、找到了学习的方法。
基于此,在小学生数学教学指导中,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学讲模式”:一、合理设计导学案,做好课堂教学准备自主先学是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学讲模式”中,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方法促使学生经历充分的自主学习过程,让他们“学进去”,这样才能为后续的自主解决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做好铺垫。
导学案是连接学生、教师、教材的桥梁和纽带,是落实教学内容的载体,也是引导学生自主先学的重要资源。
在小学数学教学指导中,合理设计并高效使用导学案能够引导学生自学,锻炼学生的学习力。
例如在学习“搭配”相关问题后,教师为引导学生自主先学设计了导学案。
导学案中首先明确了自主学习目标,即结合“搭配服装”等现实情境,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用适当的方法表示各种搭配方法;在思考、尝试、展示过程中,逐步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思考和解决问题;在探索用不同方式表示搭配方法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符号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力的措施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力的措施探讨摘要:学习能力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发展特征,是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和学习耐心的有机结合,有学习能力的人就是一个善于学习和明智地学习的人。
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是重建数学课堂文化的重点,这是培养数学素养的必然要求,也是“将知识变成智慧”的必然要求。
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力存在的问题,随后分析了提升策略,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力;措施引言: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以及知识和信息的快速更新对人们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发展计划明确指出,在素质教育中应强调学习与思维的结合,以帮助学生学习。
一、小学数学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力存在的问题学习动机不足,要求活跃传统教室的建设。
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是与老师的设计协作完成教学计划。
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几乎没有交流,缺乏情感交流没有思维的冲突、智慧的火花。
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父母的期望和老师的劝告,是一种外在压力学习,难以培养主动学习的意愿和动机。
教室是师生可以共同成长的空间,也是双方交流与发展的空间。
课堂教学改革应打破封闭,僵化的氛围,激发课堂生活的活力,用内在驱动的学习动机代替以前的外在压力学习动机,并激发学生积极学习和享受内生的学习需求。
从儿童当前的数学学习情况来看,他们被象征式的教学所吸引,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历背道而驰。
数学学习是抽象和虚无的特征,儿童很难建立具体的数学生活体验。
小学数学教育应通过鼓励学生体验数学的实用性和学习的乐趣,来建立起可以回归生活的数学教育,从而使学生可以在新鲜的生活经历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1]。
二、小学数学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力的措施培养有学习能力的人旨在培养具有终身学习素养的人,并培养面向未来的学习者。
课堂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场所,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育中,不仅应遵循数学本身的特征,而且还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出发,应将教育活动置于真实的背景下。
学习力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学习力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学习力逐渐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学习力是指学生具备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是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学习力视角出发,探讨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学习力,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引言:学习力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它包括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果不佳。
因此,从学习力视角出发,探索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创新与实践:构建基于学习力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基于学习力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创新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该模式的构建与实践:1.创新教学理念:树立以学习力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2.创新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适合的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实际应用。
同时,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和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3.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问题解决、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实践操作。
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手段和形式。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基于学习力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创新实践。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小学数学课堂播撒“学习力”的种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208-01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
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同样,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贯彻素质教育的教学观点,其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有一种持久的学习能力,为他们的成长播撒学习力的种子。
学习力是反映一个人全面素质的根本要件。
它是最可贵的生命力、最活跃的创造力、最本质的竞争力。
基于对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下面,笔者谈谈体会。
1 注重内因挖掘,播撒学习力的种子
学生无学习的动力,在老师的严格管教下被动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是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意义,或有一种“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在支持自己的行为。
如果老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内因的挖掘,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1)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让学生爱父母,爱老师,
爱自己。
只有学生真正爱父母了,他才会做一个好子女,才会真正爱自己。
(2)收集典型案例,向学生进行教育。
(3)名人效应及身边的事。
(4)加强环境熏陶。
(5)看到学生的进步,大力加强赏识教育。
通过这样的事例,让学生觉得,应该珍惜学习时间,以免白了少年头。
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为有效进行课堂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谓:给学生播撒学习力的种子。
2 外因并进,让学习力的种子茁壮成长
2.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每个人都有遭遇“第一”经历,例如第一次上学、第一次工作……“第一”的经历让人终身难忘,“第一”梦想让人自豪万分。
只有教师对教育的“第一”给予特别的关注和特别的关怀,我们的教学才会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心,打动学生的心,让学生产生兴趣、振奋精神,才会更加有力且有效地推动学生的学习。
例如开学第一课、单元的第一个课时,教学的第一个环节等等,我们都应该特别关注。
原本枯燥、乏味的开学第一课,只要老师用心去设计,也可以在学生的心中激起一朵朵涟漪,在他们心中播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孩子们在第一时间就带着好心情,带着新问
题,最终朝着新目标,走向新胜利。
2.2教学中巧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人们,都有一种喜新厌旧的心理,一件事物刚接触时,每个人都会有一种新奇感,当时的吸引力是最大的。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件事的“回头率”将不断降低,慢慢视觉疲劳,直至熟视无睹。
在数学教学中,这样喜新厌旧的现象也比比皆是,大到用的教学模式一成不变,小到教师创设的情景一脉相承。
这些都提醒教师:教学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它不能时时处处通用一个模式;教学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它时时处处需要教师创新自己的教学行为。
以适应学生“喜新厌旧”的学习心理。
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拓宽学生学习数学的渠道和途径。
好的教学情境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
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适时、适地安排相应的实践内容,使活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思考性、可操作性。
在新课引入时,依据教学内容创设制造悬念,来诱发学生想揭密的问题意识。
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笔者利用游戏开场,创设这样的情境:一上课,笔者便对学生说“: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数字游戏,看谁能考倒老师。
你们随便说出一个数,老师不用计算立即说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你们可以用手中的计算器去验证。
”游戏开始了,学生们争先恐后,一节课就这样自然地进行下
去了。
2.3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感受探索的乐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认识并努力做到:重知识更重方法、重结果更重过程的价值追求。
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才是数学教学的灵魂。
因为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我们应该以知识这个载体,注重方法的训练,让学生拥有持续的学习力,这比学会知识本身更重要。
所以有人常说:教会学生一种思维方法,要比教会他一个公式重要得多。
在教学中,笔者一贯主张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努力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课堂的魅力。
当然,在探究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矛盾的冲突,但又必须学会耐心的等待,等待的时候,表面即使“死一般的寂静”,我们一要坚信那是黎明前的黑暗、火山爆发这前的前兆。
这样的方式,学生们更爱动脑筋、提问题,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在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各种学习能力得到有效训练,有益学生学习力的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创造丰富而有新意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终生受用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引导学生树立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学习品格。
进一步根据学习力生成和发展规律,在小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选择不同的策略,努力扬长避短,促进学生学习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