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代二里头遗址出土玉器分类辨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考古遗存与传世文献

学生姓名:何嘉颖

年级、专业: 2014级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指导教师:白冰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研究生处制

夏代二里头遗址出土玉器分类辨析

一、玉钺

(一)形制

琢作左右上下均不对称的钺形,两侧边厚薄不一,近较厚的侧边有一单面钻凿的圆孔,原应嵌有松绿石,现已脱落。器面钻双孔,一大一小,小孔属端孔,大孔属背孔,皆为单面钻。此器既大且美,应为古代象征权力的瑞器。

(二)玉质

深灰绿色不透明玉质,带有贝类遗骸沉积结构的蛇纹石,沉积层清楚。

(三)用途

玉钺是由石斧或玉斧演变而来的,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流行于商代、西周。钺的形状像大石斧,多有大穿孔。商代玉钺多琢有兽面纹。商周时期的青铜钺由玉钺演化而来,但青铜钺属兵器类,用于砍杀,而精工制作的大玉钺已失去原有实用功能而发展成为礼仪用玉或陪葬用玉,是象征氏族首领或军事首领的权力的礼器。这种玉钺在良渚文化的大墓中多有发现。大型玉钺、青铜钺更成为王权的象征。

二、玉圭

(一)形制

玉圭是传统的玉礼器之一, 系“六器”的核心器类之一。二里头遗址墓葬共出土玉圭3件, 分属于二、三、四期。第二期玉圭,乳白色,长条三角状,器身刻有三周浅纹,器长6.9厘米;第三期玉圭,近象牙黄色,局部有翠斑,通体磨光两面刃两孔间饰弦纹、菱形云雷纹, 上面圆孔上端的一面有三道朱条纹, 接近刃部的一面与顶端附有残存的麻布,长17.4 厘米、宽4.4 厘米;第四期玉圭,乳白色,长方形片状,宽的一端有两面刃, 另一端靠近顶端有一圆孔, 通体磨光, 通长2厘米、宽37厘米位于墓底南端1乃处, 居中, 当在墓主小腿部位,与l件玉刀、1件玉璧戚和数枚海贝集中放置在一起。1

(二)玉质

第二期玉圭,乳白色玉质;第三期玉圭,近象牙黄色玉质,局部有翠斑;第四期玉圭,乳白色;

(三)用途

我国使用玉圭的历史悠久,最早发现于二里头古文化遗址的“玉圭”是由原始社会的一种铲形器工具如石铲、石斧、玉锛等一类的器物发展而来。

周天子为便于统治,命令诸侯定期朝觐,以便禀承周王室的旨意。为表示他们身份等级的高低,周王子赐给每人一件玉器,在朝觐时持于手中,作为他们身份地位的象征。比如,通过不同尺寸的圭,显示了上至天子、下到侯位的不同等

1陈雪香,二里头遗址墓葬出土玉器探析,中原文物2003(3):p23-37

级;同时不同尺寸的圭加以不同的名称(如镇圭、桓圭、信圭、躬圭)等,也显示了周室安邦理国的信念。不同名称的圭是赋予持有不同权力的依据,如:珍圭——召守臣回朝,派出传达这个使命的人必须手持珍圭作为凭证;遇自然灾害,周天子派去抚恤百姓的大臣所持的信物,也为珍圭;谷圭——持有者行使和解或婚娶的职能;琬圭——持有者行使嘉奖的职能;琰圭——持有者行使处罚的职能。

三、玉刀

(一)形制

二里头遗址墓葬共出土玉刀4件,分属三、四两期。

三期l件。三孔刀。近石质, 灰褐色, 表面有朱砂痕。扁平短梯形,平背,平刃, 背部有三个一面穿透的圆孔。背长40.2厘米、刃长52.3厘米、宽9.8厘米一10.0厘米。

四期3件。第一件,豆青色,长条梯形,直背,直刃,背短于刃。两侧各有两组计四颗齿扉, 刀面近背部有三个等距穿孔。长(刃部)53.5厘米、宽8.8厘米。

第二件,梯形,一端残断, 留有半个孔, 另一端磨成刃, 一长边也磨成刃, 靠近另一长边的中间有一圆孔, 残长14,1厘米、宽4.8厘米、厚0.4厘米、孔径0.6厘米。

第三件,七孔刀,扁平宽条, 呈扁梯形, 平背, 直刃较长, 刃圆钝, 两侧斜边, 中部有锯齿形饰, 两面有斜线划纹, 上部有7 个小圆孔。长6 0.4 厘米一6 5.0 厘米、宽9.5 厘米、厚0.1 厘米一0.4厘米。

(二)玉质

三期l件。近石质, 灰褐色, 表面有朱砂痕。四期3件。第一件,豆青色。第二件,玉料呈墨绿色,局部有黄色沁。第三件,玉料呈墨绿色,局部有黄色沁。

(三)用途

据考古挖掘研究,玉刀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的石刀,但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脱离实用,成为权杖的象征。七孔大玉刀虽然具有战形器的形状,但从其纹饰的精美程度来看,应该脱离了作为战争用器的可能,而是作为礼仪权杖的象征的可能性更大。

有的学者根据玉刀局部上有黄色沁,认为是血迹渗进玉里并且经过时间长期的洗礼后,导致变成了现在看到的这种颜色。玉刀为什么会沾上血迹,既然不是用于战争,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与杀人有关,于是在此基础上认为七孔大玉刀不是作为礼仪权杖的象征,而是作为杀人的刑具。

四、玉璋(牙璋)

(一)形制

璋始见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分别出土过3件玉璋,为迄今所知最古老玉璋。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有玉牙璋,青灰色,通体磨光,光洁鉴人。柄与器身一侧各钻一圆孔,两面磨刀刃,刃微凹,两阑出扉牙,长54厘米。二里岗出土的玉璋,为淡青色,后部微残缺,前部为斜刃,后部两侧有牙状突起,安柄处钻一圆孔。

(二)玉质

玉牙璋,青灰色,通体磨光,光洁鉴人

(三)用途

玉璋除用作六器之一外,《周礼,考工记》中还有“大璋亦如之,诸侯以聘女”的记载。《周礼·考工记》又载:“大璋,中璋九寸,边璋七寸,射四寸,天子以巡守。”说明玉璋还是天子巡狩的时候祭祀山川的器物。大山川用大璋,中山川用中璋,小山川用边璋。所祭的如果是山,礼毕就将玉璋埋在地下,如果是川,礼毕就将璋投到河里。《周礼·典端》载:“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近来,香港也有玉璋出土,随着数目的增多,对玉璋的认识也更加清晰。

牙璋:古代调动军队的符信。古代皇帝调兵的令牌,共有两块,一凹一凸,皇帝一块,主将一块,用以调兵。

五、玉琮

(一)形制

玉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筒型玉器,,为我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最早的玉琮见于安徽潜山薛家岗第三期文化,距今约5100年。造型最大、制作最精、纹饰最美的史前玉琮,有“玉琮王”之称。是古代人们用于祭祀神祗的一种礼器,距今约5100年。至新石器中晚期,玉琮在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广东石峡文化、山西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现,尢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发达,出土与传世的数量很多。

(二)玉质

在选材上,良渚文化的玉材为江浙一带的透闪石质的玉石,质地不纯,以青色、青赭色居多。从出土的玉琮来看,除部分保留着晶莹的质感外,大部分玉琮的外表已沁蚀成粉白色,受沁的程度大大高于同墓所出的玉璧。玉琮的表面色泽较均匀,不像玉璧那样存有灿烂多变的块状彩斑。

(三)用途

关于玉琮的功能,学术界也是众说不一,至今尚无定论。有学者认为琮是烟囱崇拜的礼器,是家族祭祀的对象;有的学者认为琮象征地母的女阴,是生殖崇拜的对象;有人认为玉琮是男根之函;有人认为琮是织布机上的部件;有学者认为,琮是沟通天地之间的媒介,琮外方象征地,内圆象征天,中孔穿的柱子为天地柱,象征天地之间的贯穿,琮上的兽面纹就是巫师的蹻,巫师乘兽蹻以此通天人之际;还有人认为良渚玉琮是良渚寺墩遗址的设计底本;琮是玉主,是宗庙中祭祀时所请神明祖先降临凭依之物;琮是兽面神神柱,属于图腾柱;琮是燎祭用具;琮是系于腰问的佩饰;更有人认为,琮是献给鬼神的猪、猪头、猪下颌的高贵替代物,是神的食物;琮是井乃至黄泉的象征,是神龙浮出的通道。

六、玉戈

(一)形制

玉戈形制的演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二里头文化期和早商二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