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1.2人物评价:唐太宗李世民评价
我眼中的李世民
我眼中的李世民所有人都知道,李世民是一代明君,他有责任感,而且还胸襟坦白、光明磊落胸怀开阔,爱才如命,有海纳百川的容人之量,他性格平静淡泊,内心敏慧,外表清朗,这一基本性格特征促使了他性格的博大,就像水一样随物赋形,变化万千,终于形成大海。
因此,他仁慈之时,对下属像对父母待子女一般;残忍之时,即使是兄长他也毫不留情。
唐太宗博大的胸怀在民族政策上更具王者风度,表现了居高临下、宽和仁厚的包容力。
正因为他如此博大的性格,便包容出了一个繁花似锦的盛唐,为中国开创了长达一百三十年的黄金时代。
!他发迹多奇,聪明神武!他鹞死怀中的故事我相信每个人都知道吧。
一次,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
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
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
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虽然李世民是一代明君,大家都用赞许和赞赏的眼光去评价他,但是我却要用儒家君子标准来衡量批评他;1、君子事君忠,事亲孝,事兄悌这条要求李世民显然不符合。
李世民通过政变,用刀剑逼迫父亲李渊退位,将其软禁,这是不忠不孝;与哥哥李建成争储位,并将其射杀于玄武门,这是不悌。
2、君子不党李世民在秦王府时,网罗了一大批文臣武将(文臣如秦府十八学士,武将有尉迟敬德、侯君集等),结成死党,共谋夺取储位,显然非君子所为。
3、君子不趁人之危李世民趁草原部族遭遇天灾人祸、实力大打折扣之际,发动进攻,剿灭颉利可汗,趁人之危,非君子所为。
4、君子应当言行一致李世民公开嘲笑秦始皇、汉武帝服食仙丹,妄想长生不老,而自己却偷偷服食仙丹,最后竟因此致死,说一套做一套,不是君子应有的表现。
5、君子坦荡荡,不应当背后议论人。
这一点李世民也没做到,史书记载他退朝后曾对长孙皇后说魏征的坏话:“总有一天,我要杀了那个乡巴佬!”原因是“魏征这个家伙,总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羞辱我!”6、君子应当善始善终李世民能善始而不能克终,贞观初年他能虚心纳谏、从善如流,而贞观后期则渐渐心骄志满,听不进群臣的意见,并做出一些不光彩的事,如诛杀李君羡。
对唐太宗的评价300字
对唐太宗的评价300字
唐太宗,指唐代开元盛世(618-907年)时期的唐太宗李世民,如今已经传诵
了近千年,他一直被尊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厉害的一个统治者,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近几千年不可撼动的王朝建立者。
从历史记载来看,唐太宗非常重视中央集权,加强本国势力。
李世民认为,政
治要稳定,治理要有序,为了此目的,他用大力搞整顿内政,实行中央集权,他把整个国家的管理、军事和宗教部门统一到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宰相府。
此外,唐太宗还限制封建势力,建立了新的服务于帝国的机构,实行了更为严格的法律,修建了陇西关,形成了以浙江为中心的江南四小郡,统一野心残血发明传统,取得了非凡的胜利。
唐太宗还在文化、宗教和佛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在佛教方面做出了重大
的贡献,改编了全国的宗教,编写了中国前三千年的佛教经典。
唐太宗还发明了雕版印刷术,重新运用古代木版印刷术,大力发展文学艺术,提高宫廷文学水平。
他还把中国历史整编成八卷,发表了《语林》《康熙字典》等文学作品,在文化上有了重大贡献。
从历史评价上来看,唐太宗李世民可谓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位统治者,他凭借自身出色的政治才能凝聚历史巨变,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为中国古代历史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唐太宗的评价800字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成为后世历代王朝的楷模。
在评价唐太宗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他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首先,唐太宗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
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完善了官僚制度,使得国家治理更加高效。
同时,他注重民生,推行了一系列经济政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此外,他还倡导文化教育,建立了科举制度,使得更多的人才得以涌现。
这些成就使得唐太宗成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其次,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他通过战争统一了中国,并在战争中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
他注重军队的训练和管理,推行了严格的军事纪律,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士气。
同时,他也十分注重战略和战术的运用,能够在战争中灵活应对各种情况。
他的军事才能不仅使得唐朝的疆域得以扩张,也为中国历史上的军事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然而,唐太宗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他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严厉的手段来镇压反对派和民众的反抗。
同时,他也曾纵容官员贪污腐败,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
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唐太宗在统治时期仍然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
综合来看,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以及文化倡导都为唐朝的繁荣和中国的历史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虽然他在统治时期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但他的成就和贡献仍然是无法忽视的。
唐太宗的影响不仅限于中国,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一些政策和制度被后世历代王朝所沿用,成为了中国政治文化的代表之一。
同时,他的思想和理念也影响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对于亚洲乃至世界的文化交流和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千古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对国家、社稷的功与过该怎么评判呢?
“千古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对国家、社稷的功与过该怎么评判呢?展开全文前言提到唐太宗李世民,很多朋友都觉得他“薄情寡义”,通过“玄武门政变”用自己兄弟的血铺就自己的皇位,逼迫自己的父亲唐高祖李渊禅位成就自己的“九五之尊”,是一个厚黑学的传承者,是一个流着冷血的刽子手!虽说历史是这样的,但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功绩对于华夏子孙来说都是不可磨灭的,就算他的大哥李建成能顺利继位,大唐在他的手中说不定就亡国了。
就没有历史上的“贞观之治”,“万国来朝”的大唐帝国!更何况封建王朝的皇宫那一天不是充满着血腥的味道,谁和谁不是对手?谁和谁不是敌人?如果不是李世民早先发觉李建成要用计谋除掉他,又怎么会绝地反击,先下手为强?就算没有“玄武门”政变,继承皇位后的李建成还会留着李世民?那第一件事就是找个借口将李世民处死,这就是“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
而最主要的是李世民继位后,并没有要求史官将“玄武门政变”的历史磨灭,而是要求史官如实地记录下来,这便是他的帝王胸怀。
而历史上很多帝王,往往在登基后便会将不利于自己的史事抹掉,留着自己光辉的一面,这一点,李世民便强了许多许多!出生异相公元598年(隋文帝开皇十七年)农历十二月十二日,李世民出生于唐国公府,而他的父亲李渊正因为上朝被隋文帝杨坚批评,带着一股子怨气在回家的路上,快要到家的时候,艳阳高照的天气变顿时发生了变化,随之而来的便是“大雨倾盆”,李渊被暴雨围困,心里的气真是不打一处来呀!待到雨稍微小一点的时候,便匆匆地赶回家,刚进大门,大雨又倾刻间呼呼而来,一声巨雷,便将屋旁的一棵老槐树给劈断,吓得李渊赶紧往家里跑,心里也在想,大雷劈槐树,不知这是吉兆,还是灾难的来临。
李渊刚刚踏进厅堂的大门,便听见孩子哇哇的哭声,这才从下人的口中得知夫人,刚刚为自己诞下了第2个孩子,待到出生孩童的啼哭之后天象大变,暴雨顷刻即停,此时的唐国公府中金光四射,满屋飘奇香,室外仙雾笼罩,五光十色,更有仙鹤齐鸣,这一现象连李渊都吓了一跳,不止是福是祸,楞了一下神才赶紧去看看自己这个儿子!李渊看到自己的这个孩子的时候,心里不知有多高兴,孩子见着父亲的面就微笑,而且笑出来声,于是抱着李世民去给自己的母亲,也就是隋炀帝皇后独孤迦罗的姐姐,以后的皇太后独孤老夫人道喜!当这位老夫人看到自己这个孙子的时候,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就随手将自己的一只玉佩送给了自己这个孙子。
李世民历史人物评价
李世民历史人物评价李世民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是一位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他不平凡的一生,创建了一个不平凡的国家,但是他始终是一个平凡的人,在他一生中有功也有过。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李世民历史人物评价,希望能帮到你。
评价历史人物李世民一)、爱才如命,心胸宽广,具有宰相心中能撑船的风范。
他最得力的助手就是魏徵,魏徵对国家十分忠诚,直言诤谏,补救缺政,是辅佐唐太宗成为“贞观之治”的最大功臣,当魏徵向唐太宗批评建议时,把唐太宗比做桀、纣……但唐太宗并没有阻止他,因为他并没有顾自己却放弃了自己的尊严为了人们生活更加美好并接受意见,随即改正,当魏徵死后,自己痛不欲生流泪叹息。
二)、对国家有强烈的责任心,有浓厚的负机意识。
唐太宗曾说过一句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顺民心才能得到天下,治理好天下,所以他一心为民,一心为国,为了心中的百姓,他放弃了自己的欲望,用强烈的自制力克服自己,经常批奏折到深夜,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因此人们对他非常拥戴。
责任心是领导人物必须具备的第一要素,没有或缺少责任心的领导纵使才华盖世,也一样会祸国殃民,不是渎职就是滥用职权。
中国的很多帝王就是因为缺少责任心,把祖辈千辛万苦打下的江山玩垮了或玩丢了,结果使中华民族陷入周而复始的循环性浩劫之中,中华文明也一步步地走下坡路,中国也因此不可挽回地衰落下去,由天朝大国沦为二流末国到最不发达国家。
李世民的民族责任心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他坐上皇帝宝座后,并没有象中国封建社会的大多数权力人物一样自以为大功告成,可以坐下来好好放松一下,利用手中的职权尽情享受一下荣华富贵的滋味。
相反,他比登基前更加勤于政事,一头埋在公务里,每天只睡很少的时间,整天在金殿上和文武大臣讨论国政,裁决案件和办理公事,有时一连几个小时也不肯停下来休息一下,以致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三)、具有领导力,社会安定。
在唐朝出现了鼎盛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口大增,采用隋朝制度,人人安居乐业,社会治安好,家家睡觉不关门,监狱经常空无一人,对人民加强了思想教育,同时是唯一没有贪污的国家,不管官大或小都尽心竭力的为人民服务,可见唐太宗的领导能力有多强。
对唐太宗的评价300字
对唐太宗的评价300字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位唐朝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
就从太宗登基的那一刻起,他就开始改革社会,在政治、外交和经济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唐太宗在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重新建立了国家机构,把古典政治规范整顿了。
此外,他也把中央集权政策进行了改革,以平衡权力和稳定国家,使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和谐稳定,从而为中国的中央统治创造了坚实的基础。
唐太宗在外交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功,他让唐朝向周边国家伸张正义,积极回应周边国家的攻击,并和邻国保持着友好的关系,这有利于唐朝的外交与经济发展。
唐太宗在经济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他推行了定价体系、货币改革和金融机构改革等措施,加强了经济体制,改善了国家财务状况,使国家有足够的财政收入,从而推动了唐朝经济的繁荣发展。
唐太宗还重视文学艺术发展,出现了许多伟大的作家,如李白、陆游和杜甫等著名的文学家,也出现了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使唐朝文化发展得更加繁荣昌盛。
唐太宗是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他的功绩为唐朝和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文化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尽管他是一位不容置疑的英雄人物,但也有一些缺点,如宫廷极度复杂,导致国家财政暴虐,又或者,他服从僧侣的影响,实施过度宗教化的政策。
即使如此,唐太宗在我们认识的中国历史上仍然是一位杰出的皇
帝,而他令人崇敬的高素质也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统治者之一。
他的统治为后人树立了一个伟大的榜样,被后人所钦佩和尊敬。
评价唐太宗及其
评价唐太宗及其“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代皇帝,中国封建社会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
他在位期间,唐朝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唐朝之所以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是因为唐太宗在位时居安思危、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的措施.另外,贞观之治的出现,与他不分华夷,视民如子,也不无关系。
贞观之治中出现的这些和谐音符,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也很有借鉴意义。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居安思危,这是贞观之治出现的首要原因。
唐太宗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眼目睹了隋亡的过程,这对他继位后的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
他继位后,时刻以隋亡为戒,经常与大臣们商讨历代王朝盛衰和治国的有关方针政策。
他对君民之间的关系认识非常深刻,他引用古人的话说:“民,水也;君,舟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常常居安思危,用隋覆舟的例子来警惕自己,并告诫他的子孙。
在搞好君民关系的同时,对君臣关系也很重视,他认为君臣关系“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如果“君臣相疑,实为国之大患”(《贞观政要》卷二),他甚至把君臣关系提到了“国家兴亡,社稷安危”的高度来认识。
他认为要使唐王朝长治长安,就必须要“居安思危”,更要“善始慎终”(《贞观政要》卷十)。
正因为唐太宗在贞观年间“居安思危”,作为一国之君,时常注意自己的言行,采取一切措施兢兢业业地治理国家,所以才出现了后来的大唐著名的治世“贞观之治”。
居安思危这一观点,对当今的中国,也很有现实意义。
面对中日关系的时紧时缓,日本一些右翼分子的蠢蠢欲动,以及世界上的恐怖分子人为制造的恐怖气氛,我们真的应该“居安思危”,警惕常鸣!德鲁克的有效决策论:领导者应该是有效管理者,而有效的管理者应该进行有效的决策。
历史人物评价优秀3篇
历史人物评价优秀3篇大家一定不陌生李世民这个名字吧!就是那个给初唐带来繁荣景象的唐太宗;让几百万受尽前朝残酷虐待的中国人民安居乐业的唐太宗;减轻人民负担,轻徭薄赋,疏缓刑法,受人民拥戴的唐太宗;虚心纳谏,重用人才,任用贤良的唐太宗。
他是一个圣明的国君。
就这样我们学习历史,还口口声声的念道:“唐,开国之君者,李渊也。
”但我们觉得只有智勇双全的李世民才配得上这不可一世的大唐王朝的。
说起唐太宗李世民的聪慧过人。
这里还要提一下他的父亲:李渊。
李渊的祖上是隋朝的开国功臣。
所以李渊的父亲去世后,李渊袭承父位,成了一个皇戚贵族。
李世民就是在这样身世美好的环境下,结交了许多英雄豪杰,武将谋士的,这为他以后帮助父亲攻克四方,威震四海奠定了基础。
也为他以后同哥哥弟弟们争夺皇位做了充分准备。
在长期的戎马作战中,李世民积极听取谋士们的建议,灵活运用,吸取经验和教训。
一箭即发,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智取薛仁杲,北讨刘武周,东平王世充、窦建德,退突厥,又在洺水打败刘黑闼等人,帮助父亲建立起了前后近三百年的大唐王朝。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的一个早朝,他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和他的弟弟,齐王李元吉在朝上诬蔑他,说他居心叵测,有反叛之心,李渊大吃一惊,连忙告诉李世民,李世民上奏章说:“我决没有丝毫对不起哥哥弟弟的事,可他们却整天想着骨肉相残,真的是太可悲了!”李渊看了奏章,惊愕不已,便让李世民私下里调查此事。
可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经等不及了。
又是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的一个早朝,李建成和李元吉准备上奏李渊,罢免李世民。
可刚到玄武门时被李世民设下的伏兵射死。
于是,满朝文武大臣终于说出了自己心中的话;“李元吉他早该如此!”“李建成他那是自作自受,咎由自取。
”李渊顺应广大百姓的心声,传位给李世民。
让大唐的太阳更加温暖,温暖广大百姓的心田。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百姓的收入提高了,百姓的存粮更加丰满了。
再也看不到街上的流浪汉,再也看不见成群结队的强盗,甚至半路掉了钱包,也没人去捡。
高中期末考试历史人物评价
高中期末考试历史人物评价历史是我们了解人类发展和社会变迁的重要途径,历史人物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推动者,在历史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的言行举止以及对待事物的态度和价值观,都成为后人评价的对象。
本文将评价几位高中历史课程中经常出现的历史人物,包括李世民、列宁和美国总统林肯。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在唐朝建立和巩固了强大的统一政权。
李世民以其卓越的智慧和英勇的军事统帅能力而闻名于世。
首先,他提倡开明政策,推进科技发展和文化交流,使唐朝成为亚洲和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其次,他重视民众的福祉,实行平等和公正的治理,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业生产力,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最后,他善于用人,选拔贤能之士担任重要职位,使朝政得以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李世民是一位卓越的历史人物,他的才能和政绩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列宁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家和革命家之一,他是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者和苏联共产党的创始人。
列宁具有强烈的政治抱负和坚定的信仰,他主张通过武装斗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尽管他的政治理想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他的观点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深远。
列宁的理论和战略思想奠定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基础,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总统之一,他在美国内战期间领导国家东山再起,成功保持了美国的统一以及废除了黑奴制度。
林肯具有坚定的领导能力和广阔的视野,他推动了美国的现代化进程,并加强了联邦制度。
同时,林肯也是一位慈悲和人道主义者,他努力争取平等和公正的社会,为废除奴隶制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林肯的字斟句酌和格言被后人广为传颂,他的领导风格和为民服务的精神令人钦佩。
历史人物评价的标准有很多,其中包括领导能力、智慧、政治理念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力等。
以上所提及的李世民、列宁和林肯都是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
他们各自在不同的时期和背景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和领导才能,改变了国家和社会的面貌。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盛世伟业的奠基人—— 唐太宗李世明(共31张PPT)
明确了赏罚制度,加强了法制建设,
长孙无忌又和其他人为其作注,这就是
后来所说的《唐律疏议》,成为封建社
会成就最高法典,而且一直保存下来。
唐 律
唐太宗特别设立了死刑覆奏制度,以
残 示对人命的重视。在京城要在两日内
片
五次覆奏,在各州要三覆奏。这种制度的建立有个惨 痛的教训,就是错杀了大臣张蕴古,唐太宗后悔不已。 因此决定设立这项制度,同时为了防止和严惩诬告行 为,还规定诬告者要“反坐”,即诬告他人什么罪名, 就用这种罪名惩罚诬告人。
十月,以世民为天策上将,开天策府,置官属。 622年 三月,败刘黑闼于洺水,山东悉平。八月 ,在北境击退突厥入侵。十月,以秦王领左右十 二卫大将军。
623年 七月,突厥犯边,北上抗击 624年 七月,平杨文干之乱。八月,突厥颉利、 突利二可汗举国入侵,引兵拒之,与突利结盟。
一、东征西讨定基业 1、劝父太原起兵:617年5月起兵 2、统一战争: ⑴平定薛举父子 ⑵击溃刘武周 ⑶打败王世充和窦建德。
北庭都护府 天山
安西都护府
《步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邮票
《步辇图》是阎立本名作之一,表现了吐蕃使者 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情景。贞观十四年吐蕃王 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 聘,《步辇图》描绘的就是当时唐太宗与禄东赞 会面的场景。
1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离开繁华的都城 长安,来到雪域高原,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 开创了唐蕃交好的新时代。
唐太宗晚年的骄奢
• 647年(贞观二十一年), 唐太宗得了“风疾”,烦 躁怕热,便让人在骊山顶 峰修翠微宫,第二年,派 人从中天竺求得方士那罗 迩娑婆寐,吃了这个外国 骗子的“延年之药”,结 果使病情恶化。649年(贞 观二十三年)五月,丹药 的毒性发作,终于不治身 亡。享年仅五十多岁。
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
修养生息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
以衣食为本……以不失时为本。”
文德治国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
经济方面: 修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均田制,轻徭薄赋)
……
心存百姓
②客观:
隋末农民起义为唐初社会发展扫除了障碍, 隋的建设和经济繁荣,为唐的发展创造条件
劳动人民的努力
三、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1.唐初概况 边境不稳 2.策略和措施
①策略: "战而后和"
②措施(?): 武力征服、设置机构、册封、和亲
✓东 突 厥: 武力征服、设羁縻府州(?)、册封 ✓西北各族: 设羁縻府州、册封(“天可汗”) ✓西 突 厥: 武力征服、设安西都护府(西域?)、册封 ✓吐 蕃: 和亲(文成公主入藏,中原文化影响吐蕃)
——教材P10“历史纵横”
东西有九千五百里,南北有一万六千九百十八里。
《步辇图》
1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离开繁华的都城长 安(今陕西西安西北),来到雪域高原,与吐蕃 王松赞干布和亲,开创了唐蕃交好的新时代。
——《贞观政要·君道》
一、“天策上将”夺位登基
晋阳起兵 统一全国 封为“天策上将” 设立“文学馆” 玄武门之变 626年 登上皇位 626年
二、“贞观之治”
1、含义:(时间、原因、表现)
商唐旅太野宗次时,期无,复盗任贼用,贤囹良圄、常虚空怀,纳马牛谏布,野实, 行外轻户徭不薄闭。赋又,频放致宽丰刑稔罚,的米政斗策三四,钱并,完行善旅 了自一京系师列至于制岭度表,,促自成山了东政至治于沧清海明,、皆社不会粮, 安取定给、于经路。济入发山展东、村文落化,繁行荣客、经过民者族,融必合厚、 中史加外称供交“待流贞,或频观发繁之时、治有国”赠力。遗强。盛的升平景象,
唐太宗李世民述评
唐太宗李世民述评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
太宗是他死后的庙号。
他还是唐朝军事家,政治家。
他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他一生为唐朝立了汗马功劳,主要表现在统治前随父出征消灭其他反隋力量,统治期间进行改革促使唐朝繁荣发展。
纵观一生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能打天下又能治天下的有道明君,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向前发展。
隋朝灭亡后李渊开始着手消灭其他反隋力量,李世民就帮助他用了十年的时间先後消灭了薛举、薛仁杲、李轨、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萧铣和梁师都等割据势力。
在征战中显示了李世民非凡的才能,屡立战功,在朝廷大臣之间树立了很高的威信。
由於李渊对他的继承人的问题一再反覆,这导致了他的儿子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之间的冲突。
玄武门之变後李渊受软禁,被迫将皇帝位让给李世民,李渊退位为太上皇。
公元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
唐太宗即位后,居安思危,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终于促成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国富兵强、民丰物阜的升平景象。
在位期间,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巩固唐朝的统治。
第一加强与少数的民族交往,促进民族繁荣。
贞观四年(630),唐太宗遣李靖平定东突厥,俘虏颉利可汗,解除了北边的威胁;九年,平定吐谷浑,俘其王慕容伏允;十四年,又派侯君集平定高昌氏,于其地置西州,并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置安西都护府。
唐太宗对东突厥降众及依附于突厥的各族执行比较开明的政策,受到他们的拥戴,因而被尊为“天可汗”。
十五年以江夏王李道宗送文成公主和亲于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发展了汉、藏两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第二安人宁国,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
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原因,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
他强调以民为本,常说:“民,水也;君,舟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从不轻易征发徭役。
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的历史评价
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的历史评价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的简介: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
汉族,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
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
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唐太宗于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599年出生于武功别馆,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次子。
公元614年娶妻长孙氏,武德九年八月二十一日立为皇后,即长孙皇后。
对唐太宗的评价简短
对唐太宗的评价简短
唐太宗是个很厉害的皇帝哦!我听爸爸说,他聪明、勇敢,还特别会管理国家。
他一开始当皇帝的时候,有好多困难,但是他很努力,不怕累,慢慢把国家治理得越来越好。
哇,听说他还很聪明,能听别人说话,改正自己的错误。
大家都觉得他是个好皇帝,大家都喜欢他呢!
有一次我听老师讲,唐太宗还特别会用人,他的朋友都很厉害,就像我妈妈说的:选对了朋友,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很好!唔,唐太宗还很仁爱,他给老百姓很多帮助。
哎呀,好像他做的事情真的好多好多,我一时也说不清楚啦!
唐太宗真的是个很聪明又善良的皇帝,大家都喜欢他,我也觉得他很棒!他可真是历史上最最有名的一位皇帝了呢!
—— 1 —1 —。
如何评价唐太宗李世民
如何评价唐太宗李世民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三年)六月,一代帝王唐太宗李世民在首都长安去世,享年50岁。
唐太宗李世民的去世,是大唐帝国的一个重大损失,也是百姓的一个重大损失。
纵观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以玄武门之变为界限,前期为武功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李世民跟随父亲李渊起兵,以武力一统天下。
在此期间,李世民为唐朝的建立和统一,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后期为玄武门之变之后,为文治阶段。
这一阶段,李世民主要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在此期间,随着不断开创经济建设的新局面,李世民也建立了一些新的文治武功。
最主要的是消灭了最大的敌人,也是最大的竞争对手东突厥。
唐太宗李世民的人生第二阶段,如果细分,也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小阶段。
前期主要是虚心纳谏,励精图治;后期转化为独断专行,好大喜功。
唐太宗李世民晚年的这种转变,主要有三大因素:1、国家建设和经济建设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让其有些摆不正自己的位置,有些小骄傲;2、更年期的到来,特别是晚年多病,改变了唐太宗的某些性格和秉性,使他不再葆有清醒的头脑;3、魏征等谏官的相继去世,让唐太宗失去了知得失的“镜子”。
如何客观评价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是被大家公认的最伟大的皇帝之一。
那么,唐太宗李世民究竟建立了哪些不朽功绩呢?概括来说,主要有五大功绩:1、唐太宗李世民创立了以“存百姓”为核心的“民本”思想。
这一点非常重要。
思想成就人的伟大和尊严。
李世民伟大,首先就伟大在这里。
如果他没有自己的思想,或者说他的思想观点没有形成体系,他只能算是一个英明君主,根本谈不上伟大。
李世民的思想,涵盖很多方面,既有执政思想,也有军事思想,还有法治思想,而这一切的一切,最根本的还是他以爱民为核心的“民本”思想。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是他全部思想最闪光、最核心、最有影响的字眼。
仅此一句话,就充分揭示了君主与人民群众的辩证关系;仅此一句话,便是他日常工作的座右铭和行为指南;仅此一句话,就足以证明,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一个堪称伟大的人物。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7
(3)册封后嗣:630年,唐太宗被西北各民族首领尊 为“天可汗” ,唐政府负责册封这些首领的后嗣。
(4)和亲通婚:接受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求婚请求,派 文成公主 入藏。
3.结果 唐太宗的民族团结政策使少数民族首领对唐朝忠心耿耿, 愿意“世为唐臣”,统一的多民族中国进入 鼎时盛期。
返回
唐代诗人陈陶在《陇西行》中写道:“自从贵主
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1)诗中“贵主和亲”指什么?
(2)这里的“胡风”主要指什么?
[我的思考]
提示: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结婚。
唐代吐蕃的风尚习俗。
返回
四、开放的对外政策 1.表现 (1)开放政策: ①设 鸿胪寺 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 ②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 居住 、做官,与中国 人通婚。 ③对堕婆登、拂菻使者,唐太宗都复信答礼,回赠物品。 (2)宗教政策: ①唐太宗提出“ 示存异方之教 ”。 ②召见去天竺取佛经的 玄奘 。 ③召见朝鲜、日本僧人。
返回
二、“贞观之治”的出现 1.唐太宗的措施 (1)善于用人,选贤任能:选官不拘一格,重用敢于进谏 的 魏征 、能谋善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 (2)“存百姓”:实行 休养生息 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 田制,轻徭薄赋。 (3)慎用刑法:从 民本 的思想出发,制定《唐律》。 (4)以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提高 进士科 的 地位。 2.表现 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 封建文化 向高 峰发展。
返回
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 ——唐太宗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魏征
想一想,这些名言对一个封建帝王会产生什么作用? [我的思考]
提示:前者有利于封建帝王明确要更为有效地治理国家, 必须选拔最为适当的官员去完成各项施政措施,皇帝事必躬 亲未必能够高效、全面地完成各项治理国家的事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太宗李世民评价
生平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生于陕西武功,是李渊次子。
公元614年,娶妻长孙氏。
公元617年,逼父起兵反隋,攻入长安,灭隋后,进封为秦王。
唐武德九年(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李元吉被杀,而后高祖让位,他即位称帝,次年改国号为贞观。
贞观22年(649年),唐太宗薨,仅52岁,葬于今中国陕西礼泉县东北昭陵。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尝百草的神农,禅位的尧,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开创贞观盛世的唐太宗,弯弓射雕的成杰思汗,陈桥兵变的朱元璋等等,对于这些千古帝王,或褒或贬,各家不一。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有两点必须把握住。
第一点,要全面。
要根据不同的历史事实。
其次,要客观。
不可带有个人的主观倾向,要从矛盾的两方面去看。
这就要求我们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时,所参考的文献必须是第一手材料,必须是还原历史本原的东西。
一.功绩
关于唐太宗的功绩,这里主要是通过他的管理思想来论述的。
(一)政治管理思想
“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
”①这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对其的赞美。
谈到唐太宗的政治管理思想,就不得不说到他的用人之道。
1.任人唯贤,重视人才
说到这一点,就不得不提到魏征。
魏征,魏征是何许人也?
魏征,字玄成。
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之家,在投入李世民之前,他就是一“倒霉蛋”,“墙头草”。
他曾经投靠过瓦岗李密,而后又投入窦建德门下,再后来他投入到了李世民的哥哥——当时的太子李建成门下。
当然,魏征并非无才之人,他早就提醒李建成要留心李世民,也主谋导演了一场鸿门宴,这场鸿门宴的结果大家①欧阳修《新唐书太宗本纪》
都知道了,太子党败了。
魏征又该何去何从呢?他并没有随大流,一死保节,而是成了阶下囚。
等待他的却不是死亡。
面对昔日想除自己而后快的魏征,惜才的唐太宗非但没有杀他,反而给了他一个谏议大夫的职位。
魏征也没有令其失望,先后承谏200多次。
魏征死时,李世民沉痛的说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②。
魏征的逝世,对唐太宗而言,就是失去了一面镜子。
魏征也因此位列文渊阁二十四功臣。
除了魏征这一谏臣之外,文有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武有秦叔宝,尉迟敬德等等。
2.信任部下,充分授权
俗语有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关于这一点,还有一个小故事。
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亲征高丽,停留在洛阳。
临行,命宰相房玄龄留守长安,全权处理国务。
这时候,有个官员声称要向皇帝举报,房玄龄问他告谁,那人回答到:“正是你!”房玄龄不敢隐瞒,立即派人用驿马送他去洛阳。
李世民听说有人告密,就令武士持大刀站在前面;然后引见来人,问他:“你告谁?”那人道:“房玄龄!”李世民道:“果真如此,推出去腰斩!”并指令房玄龄说,你太不自信,以后如有类似情况,自行处理!
也许大家会想,“这不是纵容吗”,其实我们反过来想,每个人都会不足,不会令所有人信服。
如果领导者不信任下属,反而去相信他人的负面言论,那么下属又如何做好工作呢?不信任就不能充分授权,不充分授权,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明哲保身,敷衍了事”,最终是降低管理效率。
如此一来,最终受损的还是这个国家。
所以,综合这两个方面而言,在用人方面,就要做到知人善任,任人唯贤。
当代,不管是国家领导人,还是企业管理者,都有必要学习用人艺术。
(二)经济管理思想
1.打破重农抑商框架
贞观年间,是我国古代史上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时期,这一点与唐太宗打破重农抑商的框架,有很大关联。
自出春秋战国以来,我国就一直实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但,到了唐②司马光《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