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围护桩侵限处理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市轨道交通X号线
土建施工总承包XXXX标工程施工
XXX站
围护桩侵限处理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XXXXX集团有限公司
XX市轨道交通X号线土建施工总承包X标项目经理部编制
2017年11月02日
目录
1 编制说明 (1)
1.1 编制依据 (1)
1.2 编制范围 (1)
2 工程概况 (1)
2.1 设计概况 (1)
2.2 自然条件 (2)
2.3 交通情况 (2)
2.4 水电供应及通讯 (4)
3 桩基侵限基本情况 (4)
3.1 现场测量情况 (4)
3.2 侵限原因分析 (5)
4 处理方案 (5)
5 资源配置 (5)
6 工期计划 (6)
7 安全应急措施 (6)
7.1 应急小组人员组成 (6)
7.2 紧急情况处理程序 (7)
7.3 应急准备与措施 (7)
7.4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程序 (8)
8 监测管理措施 (9)
8.1 监测流程 (9)
8.2 基坑监测要求 (10)
8.3 监测点的布置 (10)
8.4 监测频率 (10)
9 安全环保措施 (10)
9.1 安全措施 (11)
9.2 环保措施 (11)
XX市轨道交通X号线土建施工总承包XXXX标
XXX站
围护桩侵限处理方案
1 编制说明
1.1 编制依据
1)XX轨道交通X号线土建施工总承包XXXX标XXX站施工图;
2)XX轨道交通X号线土建施工总承包XXXX标XXX站图纸会审记录;
3)《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范》(DBJ/T15-20-97);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5)现场实际掌握的测量资料;
4)我单位现有的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和机械设备配套能力。
1.2 编制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XX市轨道交通X号线土建施工总承包XXXX标XXX站围护桩侵限处理。
2 工程概况
2.1 设计概况
XXX站车站左线起点里程为SK36+464.889,车站左线终点里程为SK36+ 678.529,车站有效中心里程CK36+560.930,车站位于XXX、刘冲路交口西北侧地块内。
沿XXX南北方向布设。
车站总建筑面积为13869.2㎡;为地下二层岛式站台车站,主体结构长度212.6m,标准段结构宽度19.7m,地面标高约30.50m~31.54m;站台中心处顶板覆土约2.50m,标准段埋深约15.61m~16.31m;小轴端端头井覆土约3.7m,埋深约18.5m;大轴端端头井覆土约2.346m,埋深约17.7m。
车站共设3个出入口(其中一个为预留),2组风亭。
车站主体结构、出入口、风亭均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
主体围护桩采用φ800mm钻孔灌注桩。
标准段桩间距为1100mm,桩长约为20.26~20.75m;扩大端桩间距为1000mm,桩长约22.1~23.25m。
混凝土采用C35水下混凝土,钢筋采用HPB300级和HRB400级。
图2-1 XXX站平面图
2.2 自然条件
根据XX市气象局资料,XX市多年平均气温为15.7℃,最高气温为30~38℃,极端最高气温为41.0℃(1959年 8月23日),最低气温为-5~-10℃,极端最低气温-20.6℃(1955年1月6日)。
全年盛行风向以东北偏东南为主,年日照时数2000~2300小时,年均日照时数2163.3小时,平均无霜期为227天。
本区雨量较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88.4mm,雨水夏季最多,春秋次之,冬季最少。
最大年降水量为1541.9mm(1954年),最小年降水量为546.2mm (1978年)。
7月份降水最多,平均约173.9mm;12月份降水最少,平均为28.2mm。
平均年降水日数为113天,年平均为14mm/d(1974年),最大日降水值为206.1mm/d(1984年6月13日),年平均蒸发量1760mm,6~8月蒸发最强,12~2月蒸发最弱。
年均相对湿度76~79.5%。
最大冻土深11cm,最大积雪深度36cm。
2.3 交通情况
XXX站位于凌湖路南、刘冲路北,沿XXX西侧南北向布置,车站中部目前有一座加气站、一处公交车停车场须改移。
凌湖路为城市交通支路,规划道路红线宽30m,现状人流、车流量不大。
场地内设置临时便道供施工车辆通行。
2.4 工程地质特征
XXX站拟建场地40m深度范围内覆盖层由第四纪人工填土、淤泥
(Q/4ml/)、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层(Q/3al+pl/)粘性土组成,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下统新庄组地层(K/1x)泥质砂岩。
场地内地层按其地质时代、成因类型、结构及性状特征可划分为3个主要单元层,各岩土层按物理力学性质不同,又可分为若干亚层。
沿线场区各地层分布尚稳定,层面略有起伏。
沿线场地地基土的主要特征:
1)人工堆积层(Q4ml):
第①/1杂填土层:杂色、灰褐色、局部灰黑、黄褐色,湿,松散,土质不均;以粘性土为主,含大量建筑垃圾、砖渣、生活垃圾等。
局部表层为混凝土地面或沥青路面。
2)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层(Q3al+pl):
黏土⑥/2层:褐黄、灰黄色,硬塑~坚硬,中~低压缩性;含氧化铁、铁锰结核和高岭土,局部夹粉质粘土。
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
3)白垩纪下统新庄组
全风化泥质砂岩⑩/1层:棕红、紫红色,风化剧烈,呈黏土状,局部夹砂,原岩结构基本被破坏,但尚可辨认,夹较多高岭土团块;岩芯呈土柱状,遇水易软化、失水开裂,干钻可钻进,岩芯采取率约90%。
强风化泥质砂岩⑩/2层:棕红、紫红色,层状结构,半胶结~胶结状态,
结构疏松,局部夹强风化泥岩;岩芯呈土柱状夹碎块、碎块状、短柱状,土柱风化强烈,用手易掰碎,碎后呈砂土状,遇水易软化、失水开裂,风化裂隙发育,干钻不易钻进,岩芯采取率约90%;岩体较破碎,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
中风化泥质砂岩⑩/3层:棕红、紫红色,层状结构,泥质胶结,局部夹中风化泥岩;未钻穿;岩芯呈短柱状、柱状、长柱状,锤击声哑、无回弹,易击碎,遇水易软化、失水开裂,局部风化强烈,风化裂隙发育,岩芯采取率约95%;岩体较完整,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XXX站地质情况详见下图。
图2-2 地质纵剖面示意图
2.5 水电供应及通讯
1)临时用水。
施工用水同自来水公司联系申请报装并取得同意,接入接水点引水至车站施工现场,并安装相应的水表,通过接水点用DN50水管引入,DN50水管沿场地内围蔽四周布置,再用DN50水管引至需水处。
2)临时用电。
XXX站与汲桥路站车站施工均配置2台400KVA变压器。
3)通讯。
通讯采用手机通讯,同时在项目部驻地接入宽带网络,确保通讯顺畅。
3 桩基侵限基本情况
3.1 现场测量情况
项目部测量队针对已开挖的北端头的围护桩的净空进行了测量。
XXX站端头井侧墙设计厚度800mm,标准段侧墙设计厚度700mm最大处侵入侧墙结构设计限界18cm。
具体测量情况见表3-1。
表3-1 XXX站围护桩侵限桩汇总表
序号钻孔桩编号侵入侧墙结构线/mm 备注
1 LS-8-224-D 66
2 LS-8-226-D 110
3 LS-8-228-D 55
3.2 侵限原因分析
主体围护桩由于由于扩孔、偏孔、钻孔垂直度偏差等原因,部分围护桩侵入主体结构侧墙限界。
4 处理方案
1)对于侵限部分≤70mm
由于围护桩保护层厚度为70mm,侵限部分≤70mm的围护桩,凿除侵限部分混凝土后,不影响围护桩受力主筋,所以直接凿除侵限部分混凝土,及时绑扎侧墙钢筋浇筑侧墙混凝土。
考虑到盾构孔洞位置无侧墙,该部分不予处理。
2)对于侵限部分>70mm:
对主体结构部位进行凿除侵限部分砼,并切除围护桩钢筋,纵横向采用C16@150x150mm钢筋网补强后喷射混凝土,补强加固范围为侵限范围两侧各1m。
5 资源配置
1)人员投入
桩基侵限处理拟投入风镐工4人,负责侵线桩的破除;投入工班长1人,
全面负责现场侵限处理工作;投入杂工4人,负责混凝土垃圾清理,桩基表面水泥砂浆重新找平。
另外,项目投入施工员1名,质检员1名负责现场施工和质量管理工作,安全员1名负责现场施工安全工作。
2)机械设备投入
拟投入机械设备见表5-1。
表5-1 桩基侵限处理劳动力安排
设备名称数量备注风镐2把侵线桩表层破除
空压机1台
铁锹4把垃圾清理门式脚手架2套操作支架
脚手板10m2操作平台
塑料桶/5L 5把
平抹3把桩基表面找平
6 工期计划
根据目前施工进度,XXX站围护桩侵限处理与主体结构施工同步进行。
7 安全应急措施
建应急小组机制,围护桩剔凿期间各方负责人必须保证24小时通讯联络畅通,有情况及时协商处理。
7.1 应急小组人员组成
表7-1 应急小组人员及任务分工表
姓名职务任务分工
组长总管全局,全面负责本工程突发事件及环境风险事件的工作。
副组长全面负责本工程突发事件及环境风险事件的技术工作,对安全度过风险工程提供技术支持。
副组长负责日常安全风险检查工作,出现险情时,负责现场救援和人员转移。
姓名
职务 任务分工
组员 负责协助安全副经理做好日常的安全风险检查和发生险情的抢险救援工作
组员 负责抢险物资的储备和管理,出现险情时,负责抢险物资的供应和发放。
组员 负责安全风险宣传教育工作,出现险情时,负责人员安置,对外联络等外协工作。
组员 负责协助总工做好预防突发事件及环境风险事件的技术工作,对安全度过风险工程提供技术支持。
组员 负责资金保障及遇险人员转移、安置及医疗。
7.2 紧急情况处理程序
当发生紧急情况时,观测人员应立即向应急小组汇报,项目经理组织人员进行应急处理,同时通知业主、设计、监理等单位共同协商后确定处理方案,施工单位按处理方案组织实施,应急流程如下:
讨论研究
项目经理
发现险情
按应急预案处理应急小组组长
设计单位
项目总工处置
图7-1 应急救援流程图
7.3 应急准备与措施
7.3.1物质准备
为防止剔凿过程中突发事件影响围护桩结构,准备φ609,t=16mm 的钢管支撑及围檩等阻止桩身倾斜滑移。
7.3.2围护桩剔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险情及应急措施
在围护桩剔凿工程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要求及剔凿施工方案要求进行施工,不得擅自篡改方案内容。
在过程中,当环境监测数值,当日内有一项或多项突变发生时,可能会遇到围护桩倒塌险情,原围护桩施工过程中出现断桩或桩身完整性有缺陷,在剔凿过程中,强力震动导致桩身倒塌。
现场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必须增加围护监测次数,若桩位开始出现变形超出规范值必须现场停止施工,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现场研究、对围护桩侵限处理方案进行论证,严格按照专家提出的方案重新进行本工程的施工组织。
7.4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程序
发生事故后,必须立即封锁现场,制止外来闲杂人员进入现场和围观,并派专人在大门值班,引导上级和外部救援人员,同时组织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离开事故区域,防止再次发生人员伤亡。
清理现场材料,保证现场道路畅通,方便救护车辆出入。
现场应急处理必须遵循“救人为先”的原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力求先抢救受伤人员,并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作好事故现场的保护工作,在抢救伤亡人员和防止事故扩大破坏事故现场时必须作好标示并拍照,以利事故分析和调查。
发生产安全事故立即报告,具体报告程序如下: 现场目击
者现场管理人员
项目领导
启动本项目应急预案
情况
紧急公司领导
启动公司应急预
案建设公司情况
紧急
情况紧急半小时半小时
1小时
图7-2 事故报告流程图
绘制测点的平面图和立面图,按要求布点
测初始值按规定时间观测并做好记录
降水挖土
变形超过警戒值
变形小于警戒值
停止施工:分析研究,采取措施,增加观测频率继续施工、继续监测
工程施工完成后,各项变化指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停止监测
事故报告要尽量说清楚以下情况:
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类型及程度、人员伤亡情况,已经采取的措施。
外部救援时必须说明事故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路几号、靠近什么路口、附近有什么特征,报救者单位、姓名(或事故地)电话号码及人员伤亡情况,如对方无疑问后才能挂断电话。
通完电话后,应把救护车进工地现场的路上障碍及时予以清除,同时派人在现场外等候接应救护车。
8 监测管理措施
本工程受到一些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因此全过程都必须将基坑周边和环境安全放在第一主要的位置,必须按信息化施工的原则组织施工。
支护系统变形监测是信息化施工一个重要的环节,对其安全保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将同建设单位委托的专业监测单位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监测工作。
8.1 监测流程
图7-3 监测流程图
8.2 基坑监测要求
1)监测内容
水平垂直位移的监测:主要用于观测围护体顶、邻近建筑物的水平位移及沉降。
2)监测要求
按《建筑基坑技术规范》(JGJ120-2012)的要求,对下述项目进行监测:
支护结构水平位移;
周围建筑物变形;
地表开裂状态(位置、裂宽)的观察;
在围护桩处理期间,增加检测强度,做到一日两测。
在结构施工期间,可视测得的位移及内力变化情况加密或减少。
测得的数据应及时上报业主及设计单位。
若测试值达到上述界限须及时报警,以引起各有关方面重视,施工单位应会同监理、第三方、监测设计单位一起进行分析,并考虑采取相应的控制位移及沉降的措施。
8.3 监测点的布置
对支护位移的量测,测点位置应选在变形最大部分,当基坑附近有重要建筑物等设施时,也应在相应位置设置测点。
宜用精密水准仪和精密经纬仪。
8.4 监测频率
在围护桩处理期间,做到一日两测。
监测出现异常情况,做好连续性观测,每3小时进行一次观测。
在结构施工期间,可视测得的位移及内力变化情况加密或减少。
9 安全环保措施
9.1 安全措施
1)开工前对施工人员做好各级安全交底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责任,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加强施工工人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工人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坚持“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
3)深化教育,强化安全意识。
施工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和高处作业施工培训。
4)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作业制度和防护措施。
5)进行高处凿除作业时,使用符合要求的脚手架、脚手板、吊架、梯子、跳板、安全带等。
在能设置安全网的临空处设置安全网等安全设施。
6)凡从事高处作业人员,必须先进行体格检查。
施工人员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并设置防坠落防护网等防护设施,防止人身安全事故。
7)严禁操作人员以绳索及起重机作为梯子上下,严禁在未固定的脚手架上工作,严禁在钢支撑上通过。
8)每天组织一次安全检查,检查安全的落实情况,检查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补充完善安全措施。
9.2 环保措施
1)制定文明施工管理制度,凿除的渣石要集中堆放、及时处理。
2)做好防尘、防噪工作,封闭施工,降低噪声,晚10点至次日凌晨6点不得进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