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之行对李可染绘画风格的影响

合集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桂林的山水画艺术发展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桂林的山水画艺术发展概述
品展优秀 作品展优秀奖;2004 年,《夏韵》入选第十届全国
本土美术研究
79
徐家珏 / 山水田园巧布成 210cm×120cm 2013 年
白晓军 / 家山野趣图 180cm×90cm 2014 年
张 贤 / 秋望 190cm×90cm 2007 年
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画展铜奖。出版了多部画
阳光,曾任桂林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 会会员。2007 年,《秋望》获得第三届全国中国
水为题材的作品,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历史上留下 属的桂林画院、桂林八桂画院;桂林市文学艺术 的画笔描绘着桂林的秀丽景色,留下了丰硕的
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为桂林本土的山水画 联合会下属的桂林中国画院、桂林市美术家协 学术成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画家有:
艺术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他们对近现代桂林 会;桂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的桂林漓江
画》等画集十余部。
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93 年,山水画作品
肖舜之,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
周松,曾任桂林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
获得全国第二届中国山水画展优秀奖。出版了 研究生导师、桂林中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 为广西书画院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
《陈玉圃山水画集》等二十余部个人画集及学术 协会会员。2004 年,《春雨潇潇》获得第二届西 员。1999 年,作品《清夏》获得第九届全国美术
78
2019/05
改革开放以来桂林的山水画艺术发展概述 *
文 / 白 杨 张裔昕 刘 馨 [广西师范大学]
在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历程中,桂林山水一
桂林的山水画艺术从近现代发展到今天, 艺术馆等。
直都是画家们神往和描绘的对象。据史料记载,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呈现出了更加强劲的发

浅析李可染山水画创作风格

浅析李可染山水画创作风格

156夏天明:浅析李可染山水画创作风格浅析李可染山水画创作风格夏天明(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湖南 益阳 413000)【摘 要】20世纪我国杰出的山水画大家李可染,毕生致力于中国画的变革,开辟了中国山水画的新格局。

“李家山水”是李可染山水画的创作范畴,范畴之中存在两种艺术面貌,一种是“比较黑的风格”,而另一种是“比较红的风格”。

本文主要对李可染山水画的两种风格进行阐述。

【关键词】李可染;山水画;色彩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7-0156-01中国画所表现出的色彩并不一定是特指客观存在的色彩,而可能是将要表达的客观对象进行的一种主观上的画面色彩处理。

世界上的色彩绚丽多样,纷繁的色彩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折射中被提炼为黑、白、黄、赤、青五色,中国画的色彩基本就以这五色为基础,这五色既强烈鲜明,又明快单纯。

近百年山水画可分为两大系统:古典写意派与近代写实派。

古典派以古代山水画为宗,或是模仿,或是综合,或师近,或师远,在总的视觉形式上不超出古典规范。

30年代以前出生的画家,大多在这个范围里。

写实派一般是指接受了西方写实观念与技艺,尝试将古典山水传统与写实性描绘相结合的新的山水画。

在这一类山水画中,写生得来的一切是主要的,传统规则都只是辅助因素。

30年代以后出生的山水画家,基本上属于这个范围,或者或多或少的受它的影响。

在1950这个年代,中国画中文人画的传统观念与摹古的观念,在中国新的历史时期很难继续生存发展,传统的中国画处在低靡时期。

李可染面对这种全国艺术氛围,开始思考中国画的重新生存之路。

在1954年,他尝试了“师造化”的艺术追求,意思是指绘画应该以大自然为师,再结合自己内心的感悟,创造出好的作品。

李可染力求通过这一形式,来形成中国画新的绘画表现力。

在这个时期,李可染的山水画风格是“比较黑”。

之所以出现“黑”色的山水主要是源于他长期在写生中形成的对自然物象的一种感悟,逐渐对自然物象进行加工而成的艺术形象。

桂林喀斯特地貌的笔墨表现

桂林喀斯特地貌的笔墨表现

2021-04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艺术画廊桂林喀斯特地貌的笔墨表现蓝嘉昕(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10631)摘要:山水画的发展历史悠久,笔墨语言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近现代画家中黄宾虹、徐悲鸿、李可染、白雪石、阳太阳、帅立功以及白晓军等,都对桂林山水进行了创作,作品独具自身特征,给后人研究桂林喀斯特地貌提供了较佳的参考。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前人对于桂林喀斯特地貌的笔墨表现,希望对创作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桂林;喀斯特地貌;笔墨中图分类号:J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12-0028-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12.014一、前言在山水画创作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深入地对作品所具有的地域特征有所体现,本文通过探究喀斯特地貌特性、桂林地区喀斯特地貌艺术魅力、桂林喀斯特地貌笔墨表现以及桂林喀斯特地貌的笔墨带给我们的启示进行细致分析,确保对地貌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二、喀斯特地貌的特性喀斯特原本是南斯拉夫西北部地区伊斯利亚半岛上边的一类石灰岩名称,指的是暗藏于地表下地表水与地下水一同对可溶岩石改造与溶蚀作用之下,产生的地表形态与地下形态,学者称作是岩溶地貌。

喀斯特分布在南斯拉夫,欧洲南部以及我国等地区。

我国境范围内喀斯特地貌关键分布在四川省南部区域、重庆省南部区域、广西省区域以及云南省等众多区域。

云南区域喀斯特地貌关键类型为形态较为高大类石芽群构成的特异性石林,而桂林区域的喀斯特地貌发展较为多样化,比较充分,特点较为显著。

不但具有形态众多的峰林、峰从以及孤峰,还具有清澈可见底漓江四周环绕。

为此,桂林以“山青、洞奇、水秀以及石美”而名满天下。

三、桂林地区喀斯特地貌的艺术魅力(一)地貌自然风光独具特色桂林的漓江起源于越城岭地区中的猫儿山,经过灵川县、兴安县、桂林市区、平乐县以及阳朔县,最后漓江水流会汇进珠江区域水系内。

4位大师画桂林:相同的山水,不同的妩媚

4位大师画桂林:相同的山水,不同的妩媚

4位大师画桂林:相同的山水,不同的妩媚桂林山水甲天下,不过在众多的中国画家中,以画桂林山水而闻名的却只寥寥几人。

今天列举了李可染、徐悲鸿、吴冠中、白雪石这四位大师的桂林题材书画作品,大家一起来欣赏!李可染的漓江山水▲ 李可染《漓江胜境图》▲ 李可染《漓江纪游》1963年作▲ 李可染《阳朔一景》1963年作▲ 李可染《漓江胜景》1964年作▲ 李可染《清漓胜境图》1977年作(1030.4万元,2007年6月拍)▲ 李可染《漓江雨中泛舟图》▲ 李可染《清漓帆影图》1979年作▲ 李可染《漓江边上》1979年作▲ 李可染《烟江夕照图》1987年作 (1540万元,2005年)徐悲鸿的漓江山水▲ 徐悲鸿桂林阳朔故居▲ 徐悲鸿漓江春雨图▲ 徐悲鸿丽江两岸图▲ 徐悲鸿漓江山水 1937年作▲ 徐悲鸿漓江山水布面油彩 1936年作吴冠中的漓江山水▲ 吴冠中桂林象鼻山▲ 吴冠中漓江新篁▲ 吴冠中漓江竹林人家 1976年作▲ 吴冠中漓江两岸▲ 吴冠中漓江秀色▲ 冠中桂林的山庄▲ 吴冠中漓江木板油画 1976年作▲ 吴冠中漓江山水▲ 吴冠中漓江风景▲ 吴冠中漓江岸油画 1980年作▲ 吴冠中桂林山村油画 1972年作▲ 吴冠中桂林山居布面油彩 1978▲ 吴冠中桂林景色▲ 吴冠中桂林农家油画 1985年作▲ 吴冠中桂林布面油画 1991年作白雪石的漓江山水▲ 白雪石漓江渔歌 1990年作▲ 白雪石云锁桂山▲ 白雪石云涌桂山青 1995年作▲ 白雪石漓江春色▲ 白雪石奇峰竞秀▲ 白雪石漓江渔村▲ 白雪石渔归文章及图片来源:第一收藏1cang/网络。

美丽南方:近现代中国画名家笔下的广西

美丽南方:近现代中国画名家笔下的广西

广西地处祖国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风景秀美,历代文人墨客均有对广西秀美风光的描绘与歌咏。

东汉张衡、南朝颜延之、唐代郑叔齐、褚遂良、张九龄、宋之问、柳宗元、李商隐等都曾到过广西;宋朝也有不少文人墨客与广西结缘,如陶弼曾任阳朔县令,写下了不少关于桂林的诗词,如《题阳朔县舍》;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黄庭坚曾泊舟于桂林榕湖北岸,并写下了《到桂州》一诗。

还有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范成大,他在桂林为官期间创作了很多以桂林为题材的诗文,其书法作品《复水月洞铭》与文学作品《桂海虞衡志》,大大推动了广西桂林在中国文化史中的地位。

最为著名的便是王正功的“桂林山水甲天下”诗句,享誉国内外。

元、明、清三代来过广西或者以广西地域为题材进行文学创作的文人就更多了,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画家开始关注并表现广西,有史料可查的是从宋代米芾开始,元代陆友《研北杂志》曾记载:“桂州左右,山皆平地拔起,竹木茂郁,石如黛染。

阳朔县尤奇,四面峰峦骈立。

近见钱塘人家有元章画《阳朔山图》,真是合作。

米题云:‘余少收画图,见奇巧皆不录,以为不应如是。

及长,官于桂,见阳朔山,始知有笔力不能到者;向所不录,翻恨不巧矣。

夜坐怀所历,作于阳朔万云亭。

’观之殆如是。

”有迹可循的较早的表现广西的画家与绘画作品是清代嘉庆年间广西临桂人罗辰的版画作品《桂林名山图》,此图共计33幅,描绘桂林及附近的风景,主要有象山水月洞、独秀山、叠彩山等。

稍后的李熙垣、李吉寿父子是清代广西最为著名的画家,李熙垣擅画山水画、李吉寿长于画梅花,各有千秋,二人均有很多作品传世。

还有1844年至1845年在广西桂林任广西布政使的张祥河,他创作的《桂林名胜诗画图卷》(广西博物馆藏)描绘了象鼻山、叠彩山、栖霞洞等18处名胜,每幅图画配以诗文,可谓是目前已知最早的以国画形式描绘桂李吉寿/梅花团扇清张祥河/桂林名胜诗画图卷之老君洞清林名胜风景的画卷。

此外,清末岭南画派的开创者居廉、居巢也曾到过广西桂林写生,而且此行对其绘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以桂林山水形态美为例浅析李可染绘画形式语言

以桂林山水形态美为例浅析李可染绘画形式语言

以桂林山水形态美为例浅析李可染绘画形式语言桂林山水形态秀美,李可染多次到桂林写生,独特的艺术绘画语言诠释了山水画卷之美,总结了李可染极具个人特色的桂林写生山水画语言表现方法,希望对未来青年艺术家提供借鉴意义。

标签:李可染;桂林山水;艺术语言一、桂林山水的秀美形态桂林山水,为喀斯特地貌区,奇峰林立,地下水系发达。

桂林的山主要有三个特点:奇、秀、险。

平地而起,千姿百态。

山石表面风化形成的裂痕、皴纹和线条细腻而不粗矿,山体植被丰富,掩盖了许多棱角分明的石块,绿色成为山体的主要色调。

造型含蓄收敛,藏而不露。

尤其是在雨季,山的形态似隐似现,姿态万千。

桂林的水以漓江为主,蜿蜒曲折,水质清澈透明。

江面渔舟几点,从山峰倒影中流过,仿佛“船在山中行”。

小桥瀑布,鱼鹰戏水,绿靑覆盖的坡岸上,水牛成群。

青山下,绿水旁,形成了山影一色的景致。

桂林植物的景观以漓江两岸植物绿意盈盈为主,凤尾竹连绵不断,随风摇曳。

街边的桂花树、村头巷尾榕树、樟树、芭蕉树、马尾松,石头间的杂树,造型奇巧,与桂林山水秀美的景色呼应,桂林的植物四季常绿,植物种类繁多。

姿态柔和,柔中带刚,含蓄而不张扬,为桂林山水景致点缀了一抹绿。

漓江边的民俗村落,有木建构、砖泥结构的建筑,在青山之下显得与环境十分的协调。

村头的石拱桥,青石板的道路,牛羊牧童,码头停泊的船只、竹排,岸上的亭台楼阁,都是很好的构图要素,灵巧趣味,意趣横生。

反映了桂林人民与山水共存的美好生活景象,为秀美桂林山水增添了灵秀的生动色彩。

二、李可染山水画语言变革李可染在《桂林写生》中谈到,“创造不是凭空的,要亲近自然,写生是最重要的环节,写生的目的是对自然的认识再认识,在认识中考验传统的是非取舍”。

他关于桂林的画作,尺度有大有小。

有探索过程的作品,也有标志着他艺术突破和语言成熟的转折之作。

主要作品有:《漓江天下无》、《阳朔》、《阳朔胜景图》等。

整体风格笔墨极其丰富,以高度的艺术概括,营造了深远的意境。

绘画作品赏析之李可染的山水画艺术探究

绘画作品赏析之李可染的山水画艺术探究

绘画作品赏析之李可染的山水画艺术探究李可染(1907年-1989年),中国现代著名画家,被誉为“中国山水画的瑰宝”,他的山水画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究李可染的山水画艺术,从他的艺术特点、创作背景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借鉴等方面进行赏析。

一、艺术特点李可染的山水画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备受赞誉。

首先,他善于运用水墨的变化和笔墨的浓淡来表现山水的气势与韵味。

他能够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巧妙地表现出山水的远近、高低和光影的变化,使观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其次,他擅长运用线条的变化和构图的布局来表现山水的形态和结构。

他能够通过线条的粗细、曲直和布局的合理安排,创造出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的山水画作品。

此外,他的作品还注重细节的处理和色彩的运用,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二、创作背景李可染的山水画作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他在艺术创作中,常常借鉴古代文人画的技法和意境。

他研究古代名家的作品,吸取其中的精华,并加以创新和发展。

同时,他也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创造出富有现代感的山水画作品。

他的作品既传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展现了现代艺术的独特魅力。

三、对传统文化的借鉴李可染的山水画作品不仅表现了自然景物的美,更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古建筑、山水诗词等元素,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他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借鉴,使自己的作品更具有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四、艺术影响李可染的山水画作品对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艺术风格独特,技法精湛,使他成为中国山水画界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被广泛收藏和展览,对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的山水画作品不仅在中国国内具有重要地位,也在国际艺术舞台上备受瞩目。

综上所述,李可染的山水画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通过对水墨、线条、构图和色彩的运用,表现出山水的气势与韵味。

墨彩江海——桂林水墨与北海水彩精品展评述

墨彩江海——桂林水墨与北海水彩精品展评述

墨彩江海——桂林水墨与北海水彩精品展评述作者:孟远烘来源:《美术界》 2019年第3期广西两大美丽的城市桂林和北海要做一个“对话”性质的绘画联展,我认为这是一次有历史意义的重要美术事件。

桂林与北海,是广西两大美丽且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分别位于广西的北部和南部。

这一北一南的两大城市,都有着美丽的风光和深厚的人文积淀。

桂林多山,山奇水秀,有“甲天下”的美名。

北海滨海,风光旖旎,有被称为“天下第一滩”的银滩。

桂林是多个朝代广西的首府所在,北海的合浦,则在汉代即已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

桂林是广西接受楚文化和中原文化影响的前沿阵地,北海则是广西接受海外文化影响的头一站。

一桂林自新石器时代即已有文明发祥,桂林庙岩所发现的陶片是目前广西发现最早的陶器,距今约15000 多年。

桂林的文化兴盛始于唐代中原文人官员陆续到桂任职,褚遂良、张九龄、李商隐、宋之问等著名文人到桂,带来了经典的中原文化。

在美术方面,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曾在桂林任职,并画有《阳朔山图》,可见源流之深。

明代徐霞客到达桂林曾写道“欲寄于都府街东裱工胡姓家”,可见当时的画事也是兴盛的。

到了清代,桂林的美术更是发达,出现了不少美术世家,如李熙垣(传自其岳父周位庚)及其儿子李冕、李益寿、李吉寿,乃至侄曾孙李翰华等的“一门八代”;李秉绶及其兄李秉礼、李秉钺、李秉铨,侄李宗涵及子李宗桂等人的“一门风雅”;罗辰及其父亲罗存理、妻子查瑶溪、女儿罗杏初的罗家一脉;等等。

李秉绶晚年在桂林筑“环碧园”,聘江苏画家宋光宝、孟觐乙在“环碧园”课徒教其子侄,除李氏兄弟外,从学者还有番禺来桂做官的居巢、从兄居巢寓桂的居廉,以及番禺人宋绍濂等,可以说“环碧园”已是清代桂林出现的美术教育机构。

清代石涛是出生于桂林的大画家,虽然他在少年时期于全州湘山寺完成了绘画启蒙之后再也未踏足桂林,但他的榜样精神对桂林绘画影响是重要的。

民国时期,有不少著名画家到桂林作画,如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等。

李可染《漓江胜境图》绘画技法特色

李可染《漓江胜境图》绘画技法特色

Shu Hua Shi Jie-书画视界|■一李可染《漓江胜境图》绘画技法特色单洪彭中国艺术研究院摘要:20世纪中国社会是一个大震荡、大转折的时代,同时也是中国美术大开放、大改革的辉煌时代。

李可染作为其中具有极大影响力的画家,他的山水画符合当代艺术审美,漓江山水便是其创作精品。

漓江山水有着传统山水的笔墨厚重与气韵生动,又有着西方绘画的光影效果与视觉图式,这得益于李可染将传统与西法的巧妙结合。

李可染曾师从齐白石与黄宾虹,从他们那学到了一定的笔墨法度并运用到漓江山水中,漓江山水在笔墨上运用了积墨法和破墨法,从而使画面变得厚重华滋。

因为李可染早期研习过西画,所以漓江山水中也借鉴了西法的光影和构图,形成一种新的视觉图式,完成了对中国画的革新。

关键词:漓江山水构图笔墨语言中图分类号:J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4-0063-0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之初,1950—1965年这个时间段是山水画创作的高峰期。

这个期间国家颁布了多项有关新中国文艺创作的方针和政策,给予了艺术家最好的创作条件。

适逢盛世的艺术家们无比感慨和激动,这一切变化给予艺术家们无限的创作动力,他们忘我地投入到热情的新生活中,用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艺术的表达方式歌颂新生活和新时代。

李可染作为这一时期的艺术家,富有报复而有理想的他开始大量创作符合新时代的作品。

他的早期艺术成就主要是人物和牛,人物形象传神,水牛有稚拙之气,艺术品位很深。

随着时代的改革,李可染慢慢接触山水并研习山水,经过不断的学习实践,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可染的山水画以“漓江山水”为代表,深厚而凝重、博大而沉雄,画面中光影的运用是其开创性突破,加之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赋予了山水更博大、更壮丽的意境,并以鲜明的艺术个性结合时代精神促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升华。

本文通过对李可染漓江山水画风的研究,从他的时代背景以及生活入手,系统的对其山水作品绘画技法以及思想展开研究。

刘益之谈桂林山水画

刘益之谈桂林山水画

刘益之谈桂林山水画作者:张艳华方照周刘国红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7年第04期时间:2014-11-27-15:00 地点:桂林广西师大育才校区北苑[注:本文系广西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桂林山水画发展史研究》编号:YB201031课题阶段成果之一]张景鸿(以下简称张师):很荣幸见到刘老,占用您的时间了。

桂林山水画发展史研究课题已经两年,最初是那次在大瀑布饭店的启动仪式。

后来经过一些调研如收集资料等,发表过几篇论文,也通过了几次访谈、座谈会采访过几位前辈。

今天想先由几位研究生请教您几个问题。

方照周(以下简称方):刘教授好!您作为享受国务院津贴的资深教授,也是当地桂林山水画的一个重要画家,我们十分荣幸有机会向您请教。

黄独峰先生是岭南画派第二代的重要画家,他在外学习数年后回广西,对桂林山水画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是岭南画派跟桂林山水画的桥梁,您怎么看待岭南画派对桂林山水画的影响?刘益之(以下简称刘师):提起岭南画派,原来“二高一陈”是老三杰,而黎雄才,关山月,黄独峰是“新三杰”中的代表人物,黄独峰原来是一直跟高剑父学画,高剑父让黄独峰在“南中”任教。

因此黄独峰是岭南画派嫡传,关系比较密切。

黄独峰一生要的目标是:写生要像高剑父(一样灵活);用笔要像吴昌硕;色彩要像齐白石;造型要像徐悲鸿(雄浑)。

徐悲鸿的画雄浑大气。

他这个目标基本上也是这么过来的,当然他也有自己的东西。

黄到了广西后称得上一个旗手。

他到广西艺术学院教学,带出了不少学生,其为人从艺留下了宝贵财富,我是他(教学的)的助手,带了黄格胜、陈玉圃。

个人关系也很密切。

招了两个研究生。

当时还在香港,其间我深受他的教育。

山水人物画家刘锡永,73岁去世。

我59年毕业分配到广西,在校(湖北美院)时就喜欢山水。

那时老师是张振峰、王宰文革受迫害严重,张在桂林办展我出力相助。

我凡是艺术上对我有帮助的我就学习。

上世纪50年代初,李可染、张仃、罗铭三人一起写生,办展,我受此写生潮流(影响),不管国画油画都不靠相机,都现场画。

《山水画的意境》名师教案教学设计

《山水画的意境》名师教案教学设计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核心概念,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观点。

2.理清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论证方法,体会本文说理语言的艺术。

3.能够体会“意境”的本质,提升传统审美情趣,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4.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作者的观点。

2.教学难点:明确什么是意境和获得意境的方法,提升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作者及写作背景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知识。

2.把握文章核心概念,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观点。

3.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学习议论文写作的基本结构。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请同学们观看下面三幅画同学们,你们从这三幅画感受到这三幅画的意境吗?下面请你们跟随我一起走进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画的意境》去体会。

教师板书课题:14 山水画的意境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教师以课件形式展示作者的相关资料,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预设: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

画家,齐白石的弟子。

以山水画艺术成就最高,开创中国山水画黑、满、重、亮的新画风。

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代表画作:《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

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2)写作背景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预设:1954年,已成为美院教授的李可染,为求创新,镌“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两方印章。

长途写生,历时三月余。

1956年,他再次长途写生,历时八个月,行程数万里,作画近二百幅,探索以西方的观察方法,运用中国传统工具创作山水画。

历尽艰辛,终有所成,本文就是他对自己的探索之路所做的总结。

广西独特地貌与山水画皴法语言初探

广西独特地貌与山水画皴法语言初探

广西独特地貌与山水画皴法语言初探摘要:广西独特的热带和亚热带喀斯特地貌,孕育了秀美的自然风光,在文化艺术领域也成为了广西对内、对外重要的文化品牌。

而对于山水画皴法语言的自我建立和完善又具有重要的意义。

立足广西独特地貌,探索山水画皴法语言的时代新风,对于山水画的发展及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貌;山水画;皴法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224-01广西地貌总体是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地处两广丘陵西部,南临北部湾海面。

区域内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势连绵、盆岭相连,被山地、高原环绕,呈现出盆地地貌,有“广西盆地”之称誉。

其特征首先要数分布广泛的喀斯特地貌,占广西总面积的37.8%,主要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喀斯特地貌,而其中岩溶作用是形成广西独特风光的主要原因,这里天然屏风矗立,山峰表现为,塔状、圆柱壮、锥状等峰体,而孕育在山体山峰之中又有大量的地下岩溶,奇特的桂林山水的孤峰地貌正是这种地表喀斯特地貌的集中体现,因而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其二、大小盆地错综复杂,形成了独特的纵横相连的梯田景色。

其三、丘陵错综,山系多呈弧形,层峦叠嶂,景色宜人。

其独特的地质地貌特征,不仅形成了广西独特的自然风光,在文化艺术领域也成为广西对内、对外的文化政策和推广中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品牌。

广西独特的地貌特征,在其山水画的发展和创新中,又呈现出独特的地域特色和地域性创作风格。

山水画强调对于自然物象的真实描摹,中国画家们历来都遵循着唐代张璪的“外师造化”的创作法则,五代著名山水画大家范宽亦有“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又有“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

吾与其师人者,未若不师诸物也;”,说明了深入自然,师法造化对于山水画的重要性,虽然自然物象是山水画家笔下所描绘的真实呈现,但却又不仅仅满足于此,而是画家营造自己的精神家园和心灵的再创造,画家面对自然物象渗入了更多的自身主观的审美意识,提炼出各自独特的笔墨语言及笔墨意境,因而又有下一句“中得心源”。

浅析印象派绘画对中国写实油画的影响

浅析印象派绘画对中国写实油画的影响

浅析印象派绘画对中国写实油画的影响印象派绘画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的一种绘画风格,最初被批评家视为“丑陋的画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成为西方艺术史上最著名和最受欢迎的画派之一。

印象派的艺术家注重感知和表达光线和光色的变化,将色彩和光线置于绘画的核心地位,试图捕捉瞬间的体验和视觉印象。

印象派的绘画技巧和理念对中国写实油画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色彩运用印象派艺术家注重色彩的变化和光线的变化,追求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他们大量使用垂直混合和点彩技法,将不同颜色的点或线颜色叠加起来,使色彩看起来更加丰富。

他们通过在色彩方面的创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表现规则,使画面呈现出更加生动活泼的效果。

中国写实油画的发展过程中,色彩的运用正是受到了印象派艺术家的启发。

现代油画家李可染就受到了印象派的影响,他的作品中,采用了多种色彩,使得画面的效果更加丰富,同时也能够营造出一种令人感到愉悦的氛围。

二、画面的表现印象派艺术家在画面创作中,强调印象的形式和色彩,令画面中的事物看起来更加纯真、真实、生动。

他们常常通过一种模糊的、有些扭曲的视觉效果,来表达那些瞬间产生的印象,这些印象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容易被捕捉到的。

这种表达手法对中国写实油画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现代著名油画家吕运甫就运用了这种手法,将一些瞬间的印象和气氛融入到画面中,令人感受到画面上的身临其境。

三、画面的观众性印象派艺术家注重画面和观众之间的关系,他们强调观众的直接参与以及视觉效果的快速传递。

印象派的绘画技法之所以能够产生这种直接的视觉效果,是因为画家将自己的视觉体验直接转化为画面的语言,使观众能够快速而准确地感知到画面的材料和语言。

中国写实油画在观众性方面也受到了印象派的启发。

现代的写实油画家通过加强观众和画面之间的互动,使得他们的作品更加具有观赏价值,在理解和接受上,更加容易被广大观众所接受。

总之,印象派艺术家强调色彩的表现、画面的表现和观众的关注度,这些都对中国写实油画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桂林山水的艺术表现研究——以李可染山水作品为例

桂林山水的艺术表现研究——以李可染山水作品为例

30艺术家The artists格的主要来源,也成为他后期山水画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

李可染通过新的生活感受,在原有笔墨技法的基础上大胆融入新的元素活力,积极寻求新的绘画技法。

他对山水画推阵出新的大胆探索,是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一、李可染与桂林山水李可染好游历山水,多次游历桂林,将当地胜景收于笔底,尤以漓江最多。

李可染于1959年、1962年和1980年三次到桂林写生。

从1959年春与画家颜地同赴桂林写生,共作《画山侧影》等对景写生作品20多幅。

《滴江月牙山》是他在1962年夏天与学生张步、李行简等到桂林写生创作的作品之一;《桂林象鼻山》尺幅虽小却大气磅薄,极尽桂林当地山恋温润的气息,堪称20世纪60年代初期一幅山水佳作。

此外,还有作于1959年的《桂林春雨》等表现桂林美景的作品。

李可染在桂林的写生称得上完全投入,与桂林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1962年,他带领中国画系学生赴桂林写生教学,留下了《桂林写生教学笔录》。

1980年他又重游美地,留下了《对山水画研究生班谈桂林写生》的教学记录。

他的创作理念被其研究生整理出来并录入《李可染论艺术》一书。

二、李可染山水画的艺术表现李可染来到桂林时,他的写生技巧已日臻成熟,李可染称赞璃江“奇峰万千,水色清绝,置身其间,人间天上”。

他在桂林写生时留下了许多关于写生问题的教学讲话,这成为研究李可染在桂林写生的重要材料。

1959年,李可染在桂林写生后,同年9月他在北京举办了以“江山如此多娇”为主题的画展。

江山如此多娇就是歌唱祖国,而且,使观者感受到祖国山河的美丽才是山水画家正确的创作态度。

那时李可染画中出现的主要是江边渔村、渔夫打渔的景象,或农村风光等,积墨的特征不是很强,其构图也是尊重原物如实地画出来,因此,并没有体现出李可染山水特征的压倒式黑色和细致结构,只是展现了自然而舒适的图景,这是源于他想要画出美丽江山的意图而介入的结果。

20世纪60年代是李可染山水艺术进一步创新和成熟的时期。

可贵者胆 所要者魂——中国美术馆藏李可染作品

可贵者胆 所要者魂——中国美术馆藏李可染作品

国家美术典藏中国美术馆藏李可染作品共有19件,其中18件为中国画作品,1件为书法作品。

除一幅创作于1979年的书法作品和几幅尚无年款的作品之外,其他中国画作品均创作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属于李可染重要转型时期的作品。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早年即显现出艺术天赋,师从国画老师钱松龄,16岁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29岁考入杭州国立艺术院研究生部,学习西画。

1946年,应徐悲鸿的邀请,李可染在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同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

此后,他一直致力于引西入中,并将融合中西作为探索与实践的课题。

李可染先生被视为20世纪中国山水画颇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之一,学习传统与学习自然成为其开创李家山水风格的重要积淀。

他早年致力于学习传统笔墨,后又深入西法积累写实功力。

在图1 李可染 巫峡帆影纸本水墨设色 61.9cm×48.7cm年代不详 中国美术馆藏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色,它们穿插在房屋、树木与山水之间,自然地串联起各个景物,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画中的远山占据了上半部空间,与前景、中景中河流的曲折“幽远”形成了有趣的对照,于细腻中不失巍峨气象。

此幅用墨大胆,岸边密林用水较多,予人以丰沛清幽之感,而山体在大块着墨之上,又施以焦墨皴擦,于清润中显苍茫。

同样表现江南之雨的,还有作于1962年的《春雨江南》(图3)。

画面左侧有“春雨江南”画题,落款:“一九六二年春吾养病于南粤从化温泉,时春雨妙酥,因忆苏杭一带景色,作以遣兴,可染画竟并记。

”黑瓦白墙、拱桥与戴斗笠的行人,都是典型的江南风景。

作品通体以淡墨写成,用墨线勾勒鳞次栉比的房屋、枝丫,并层层向远处推开。

构图经过精心安排,笔直的河道由近及远,在远处构成蜿蜒曲折的走势,将城市一角充满整幅画面而不失灵巧,气贯长虹。

河道中几艘渔艇、拱桥上的戴笠行人,都与岸边风景形成动静相宜的对照。

为祖国河山立传――李可染《漓江边上》赏析

为祖国河山立传――李可染《漓江边上》赏析

为祖国河山立传――李可染《漓江边上》赏析为祖国河山立传――李可染《漓江边上》赏析
1979年春,《美术研究》复刊号第1期发表《谈学山水画》,以李可染在武汉讲课纪要为基本内容,整理成文。

这是李可染山水画创作实践系统而全面的理论总结。

这一年是李可染山水画形态丰碑期(1979-1989)的开始,此幅《漓江边上》正创作于是时。

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山水以黑、厚、重为特色而又取得非常高成就的,除了黄宾虹便是李可染。

而最能体现李可染这种绘画风格的,则是他的漓江山水作品。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始,李可染先生多次来到风景胜地桂林漓江进行写生和创作。

桂林的山光水色,阴晴风雨,给了他以笔墨功夫来捕捉大自然丰富变化的机会。

他用融合东西方的造型语言和画面结构处理,创造了自己绘画中深远的空间。

那丰富的层次和强烈的光线效果,形成了李可染绘画中“逆光山水”的独特风貌,把大自然的万千变化尽收笔底。

《漓江边上》是漓江画面的一处截景。

此幅较之其他同题材作品更为大胆之处是于画面右侧作大量看似留白的漓江水景,与左侧浓墨色块形成强烈对比,将山体的深度感和博大感置于画面之外,而气势则渗入画面之中,十分独到。

众多小帆船在江面上游弋,景物显得更为空灵和剔透。

李可染“漓江”作品一直是市场的“宠儿”。

但凡精品一出,动辄就是几百万的成交价,而今春内陆拍场,李可染创作于1977年的《漓江胜景图》就以1518万元成交。

墨气淋漓的“漓江”题材作品既是李可染山水画的经典代表,也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具有艺术和市场的双重价值意义。

桂林山水画园地的耕耘者——试论叶侶梅的桂林山水画创作成就

桂林山水画园地的耕耘者——试论叶侶梅的桂林山水画创作成就

南方百家2019年是著名画家叶侶梅先生诞辰百年。

尽管叶先生早在三十多年前已过世,但他生前所作出的桂林山水画贡献与成就,为我们留下一笔弥足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不仅为桂林文化城增光添彩,而且在当代山水画史册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至今我们仍然能够从享誉中外的漓江画派崛起中透视到他默默耕耘的履迹,仍然还能够从一批批活跃在画坛上的桂林画家身上看到他深刻影响的印记,仍然还能够在桂林山水间触摸感悟到他艰辛跋涉的足迹。

叶先生以其桂林山水画始终与桂林山水同在。

叶先生一生致力于桂林山水画创作及研究。

他从广州美术学校中国画系毕业后,就以画笔投身于抗战救亡运动,“抗战时期途经桂林,为桂林奇山秀水所倾倒,服膺黄公望为爱富春江的盘谷之志,遂立志于以丹青写桂林山水为终身心愿,卜居桂林。

对桂山漓水体察入微,全方位多层次对桂林作出大量淋漓尽致的描绘,穷其毕主盈稿上万”①,出版《漓江好》《叶侣梅漓江山水册》《叶侶梅山水作品精选》《叶侣梅画集》等桂林山水画精品力作。

叶先生被称为画桂林山水画最专一、探索时间最长、画作成果最多、风格特点最显著的画家,可谓“桂林山水画第一人”。

叶先生的桂林山水画获得业内外高度评价:周建人为其题词“桂林山水甲天下,画家朱墨添新颜”;刘海粟称“以毕生精力画桂林山水有广东人叶侣梅先生”;陈绶祥认为“当桂林山水画在国画中真能成为独树一帜的派别时,人们一定会从记忆中搜寻到为此做出努力的先贤,这其中必定有叶侣梅这个响亮的姓名”;周游诗赞“为爱湖山住桂林,丹青挥霍工毛侵。

相逢一笑怜疏放,阳朔风光马夏心”;谢盛培撰文所称“特别是桂林山水,他画得最多也是最有精神”;《叶侣梅漓江山水册》的出版社编后记认为“叶侣梅的桂林山水画,是正在形成漓江画派的特色”。

叶先生的桂林山水画好评如潮,享誉画坛。

我认为叶先生毕生追求及重要贡献在于倡导“桂林山水画”观念与概念,立足于桂林山水、本土文化传统与现实生活基础致力于构建“桂林山水画派”,着眼于从理论与实践上建设桂林山水文化,身体力行地创作了一大批桂林山水画精品力作,使之成为桂林山水画先锋、表率及代表性人物,为桂林山水画形成与发展奠定基础、创造条件、开拓路向、作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括i 李可 染作 为 2 世 纪的 山水 画大师 , 生致力于 中国画的 改革。他 以写生为基 础 。 要: O 毕 在多 次的写生之 后 。 作品呈现 出 了一种
全新的面貌。 特别是桂林之行的写生 对他绘画风格' 的成熟起了重要的影响d 使他的 品更加生动、 作 丰富和完整。 . 无论是在构
图 还是在绘画 上 语言上' 破了 都突 前人传统山 画的程式 桂林山 不仅构成了 水 。 水 他山 风格的主 水画 要来源 还 成为他 之后创作
的重要题材 。桂林之行之后李 可染的创作表 明他 的绘 画风格 已经进入 了成熟期n 。 : 关键 孥 粢 柽 椿 绘画风格 桂林市是广西壮族 自治 区最重 要的旅游城市 .它作为 中同 众多美丽山川 中的一个代 表 .以其独 特的面貌受 到了人们 的喜 爱, 享有 “ 桂林 山水甲天下” 的美誉 。 自古 以来 . 桂林 的奇 山秀水 就吸引 了无数 的文人 墨客 ,他们写 下了许多著名 的优美诗篇 和 文章。但或许 是由于桂林开发较 晚。 中国早 期的画家大都 与其无 缘 见面。现在我们经常见 到的描绘桂林 山水 的作 品大多是解放 之后 的作 品 。虽 然 在 古 代 几 乎 没 有 画 家 画 过 桂 林 . 且 到 现 在 也 而 没有形成典型 的画派 。但 是桂林题材 的山水 画在 中国山水画 中 仍然 占有独特的地位 。在 中国历史上 , 特别是 近代以后 . 出现 了 许 多画家喜画桂林 山水 .经常去桂林写生并且通过桂林山水的写 生 , 自己的绘画风格产生 了一定 的影响 , 对 并取得 了一定的成就 。 李可染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性画家。 李可 染 (9 7 18 ) 为 2 纪 的山水 画大师 . 生致力 10 — 9 9 作 0世 毕 于 中国画 的改革 。且 十分重视艺术 实践 。纵观李 可染山水画形 态, 大概可分为j个 时期 , : 即 古典期 、 转型期和丰碑期 15 9 0年 , 李可染发表 了《 中国画的改造》 文。在改造 中国画的理论 指 谈 一 导下 . 他深 入生活 . 进行 了多次 的写 生创 作 。李可 染曾对青年朋 友说 :学 习山水 画 , 做到三点 : 一 , “ 要 第 学习传统 , 广泛吸 收中 、 外 艺 术 的 长 处 :第 二 .到 生 活 中去 ,到 祖 国壮 丽 河 山 中 去 写 生 第 i, 集中生活资料 、 采一炼十 、 反复加工 , 进行创 作 。三者 相辅相成 , 是逐步深化 的一个全过程 。”写 生……是重要一环 ” “ , “ 是基本功必不 可少的关 键” 15  ̄ 9 4到 16 9 5年这十年 的写生实 践是其艺术 风格转变 的重要时期 .其中桂林之行 更是对他绘 画 风格的成熟起了重要的影响。这 十年 中, 可染 的足迹几乎遍布 李 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 进行 了大量 的写生 15 9 4年 , 可染到江 、 、 李 浙 皖写生 , 表作 品有 《 代 家家都在 画 屏 中》 《 、 苏州拙政 园》 , 等 这些作 品的特点是 李可 染面对 真山水 进行 了如实 的描绘 , 放弃 了一 些 已掌握 的程式 技巧 , 强调物体 的 造型和画面空间的层次 。15 9 6年 , 李可染再次 到江 、 、 浙 川写生 , 历时八个月 , 写生代表作 有《 鲁迅故 乡绍兴城》 , 等 这些作 品进 一 步发展 了对景写 生 . 同时加 强了笔墨层次 . 而且 画面 中出现 了一 些新景 观 , 如城市 、 园等 , 公 这些 景物在 画面 中的出现使 作品具 有了时代特色 15 , 可染到德国写生 , 9 7年 李 历时 四个月 , 代表 作有 《 魏玛 大 桥》 《 、歌德写作小屋》 《 、德累斯顿 暮色》 。这些作 品的特点是 画 等 面更有整体感 , 形式感较强 , 出墨色 主调 , 突 笔墨沧桑 , 加强 了光 的表现 。 9 9年他第三次下江南 . 15 再赴桂林 、 阳朔写生 , 历时大约
9 4
总 之 . 1 5 — 9 6年 这 ~ 阶段 的 写 生 中 . 可 染 比 较 注 重 在 94 15 李 形象的严谨性 .构图上相 比之前 的画 面景 物更 加集 中 .构图较 满, 大胆而独到 , 形式感也较强 。关于构图 , 李可染认为 :构图是 “ 中国画一个 很大的特点 ” “ ,构图要大胆 . 避免一般化” 。这一阶段 的画风初步形成 了李家 山水 图式 : 笔墨韵 味并不是很浓 。相 比笔 墨形 式 的表 现 . 加 追 加生 活 和 大 自然 的 真 实再 现 一 阶 段 的 他更 这 早期作 品并没有改变传统的笔 墨和色彩 . 还有传 统的结构模式 总体来说 .96年前 的李 可染绘 画风格并 没有完全形成 . 15 这 个时期的写生作品 比较接近 西方的写生 画 ,如 《 家家都在 画屏 中》 等水墨写生 。《 家家都在画屏中》 这幅作品 中的景物基本忠于 写生对 象 . 只是在构图上对 近景中的村落 和山脚进行 了移动 。构 图较丰满 , 视空间感 和层次感 : 重 画法上 , 使用积 墨法 和破墨法 , 对山石树木 进行 了多次铺染 . 还使用 了水彩画法 这些作品的风 格与他之前在杭州艺专学 习过水彩和油 画有一定 的关 系 李可 染 自己也谈 到 过对 15 9 6年 写生 的看法 : 有 的 台湾朋 友 对 我 15 9 6年的写生非常赞美 . 而对 我现在的作品倒有些疑惑 . 是因为 我 15 9 6年的写生太接近西 画的写生 画. 而现在就不同了 ” 由此 可看 出. 对李 可染绘画风格 起重要影响 的应该 是 15 97年 的德 国 之行和 1 5 9 9年的桂林 、 阳朔之行 . . 15 — 99年之后 的写生风格 . 9 7 15 代表 了李可染在 写生艺术上 的一个 高峰 。黑 、 、 、 繁 亮 厚成为他成熟时期 的艺术特色 在画面 中使用黑色 主调 。 并且强调 表现光的形式 李可染 的德 国之行历 时 四 个 多 月 .画 了十 多 幅西 式 写 生 图 .采 用 积 墨 法 进 行 层 层 积 染 .对积墨法进行改造并尝试用 光感来改 良中国山水画传统 的 技法表现。 15 , 9 9年 李可染再赴桂林 、 阳朔写生 , 历时两个 月 这次写生 对李可染非常重要 .以写 生为基础 的李 可染的作品变得更 加丰 富 、 动和真实 , 生 呈现 出了一 种新 的面貌 。从 这个时期 的代 表作 《 画山侧影 》 《 、峰奇水秀》 《 、桂林小东 江》 《 、漓江边上》 等可看 出 , 这些作品布局章法新颖 活泼 . 突破 了前人的程式 . 并且讲 究组织 穿插和纵深效果 , 让人感觉身临其境 . 有全新的视觉感受 在构图 上重视空间与层次的处理 . 强调纵深感 . 画面景物更加整体概括 李 可染认为“ 山水 画空间感很重要 。好的构 图在 于穿插 、 有 深度。画好 空间感 , 掌握好 近景 的关 系 。 、 要 近 中景要有联系” 。② 比如这时期的代表作《 画山侧影》 构 图饱 满 , , 且让人想起 了传统 山水的高远式构 图.画 面景物整体集 中 ,配有错落 的民居和点 景。 给人一种雄壮之感 . 给人强 烈的视觉 冲击 如《 桂林小东江》 , 这幅作 品是 在素描写生 的基础上完成 的。此 画构图奇特 , 采用俯 视构 图. 风格简洁 明了 画 的两侧被 刻意虚掉 , 出表现 “ ” 突 之 字 形的小东江 的纵深感 . 加上远 山的处理 。 使整个 画面更加丰富和 完整 。而《 漓江边上》 这幅作 品也是采用俯视构 图, 画中的漓 江湿 得非常开 阔 : 中的主要景 物位 于画面 的左半部 分 , 画 村落掩映在
桂 林 之 行 对 .e可 染 绘 画 风 格 的 影 响 S. -
杨 曼 潘 懿 萱 ( 西 师 范 大 学 美 术 学 院 陕西 西 安 7 0 6 1 陕 1 0 2
中图分类号 :2 J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9 5 (0 )8 0 9 — 2 10 — 2X2 1 0 — 04 0 1
… …
两个月 , 表作品有《 代 峰奇水秀》《 、桂林小东 江》《 、漓江边上》 。 等
这次桂林之行对 他非 常重要 .桂林 的奇 山秀水 和特有的 山倒 映 水 中的光影给 了李可染很大的启发和更多的创 作灵感 从他后来 的创作 中可 以看 出, 桂林 山水构成了李可染 山水画 风格的主要来源 . 并且成为他 以后重要 的创作题材 , 从而使他之后 江 还有几 的作品突破 了前人的程式 . 给人一种全新 的视 觉感受 。 通过大规模 树林之 中 . 中极 富动感 的小船错落有致 的排列在江边 , 只小船安排在 画面 的右边 .造成了一种视觉 上 ( 下转第 9 6页 ) 的写生 . 李可染解决 了传统山水 图式向现代转换和建构的问题 。 作 者简 介 : 『 杨曼(9 8 - , 1 1 1 8 ) -山东省聊城 市 陕西师范大学美术 学院 2 0 k 09级硕士研究生 , 专业: 美术学。 『 潘懿萱(9 6 -"四川省西昌市 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 0 2 1 18) , k 09级硕士研 究生, 专业: 美术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