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谈学山水画》
李可染谈国画(一)
《 淡学 I水 画 》 h 绝
作 者 对 描 绘 的 对 象 , 必 须 有 深 入 的研 究 ,有 严格 的 选 择 , 有 充 沛 的 感 情 , 有 高 度 的 加 不 能 把 描 写 对 象 变 成 说 明 性 的 图解 或 地 理 志 , 使
f 』 中困艺术 的特点 ,我认为 可 东西方如果都一样,邪就没有发展 美好的环境里,对J水的爱寄予了 一种理想和愿望。山水给人以 好 旬 两点 : 入 、 面地 认 识生 了 深 全
胆 、高度 的 意匠 加T 。
— — — —
《 让世界理解 东方艺术 的休息.孕育聪明智慧 ,所谓 “ 钟 灵毓 秀” ,它给人的精神以崇高的
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表现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的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
古代画家通过反复观察来认 识 自然 , 达到 “ 马 在胸 ” 的程 度 , 全
才能够画出很好的作品。花鸟画家 讲 “ 成竹在胸 ” ,山水画家讲 胸
有 丘壑 ” “ 罗万 象 ” 、 胸 。
E 便无法集中精力表达出其 “ : , 神”
— —
《 巾闰嘲的特点 》
世界艺术都有剪裁。中闻莉则
是大 胆 地剪 裁 ,重 要 的尽 萤 要 ,不 重裂 的干 脆 不要 . 至 剪裁 刘 零 。 甚 “ 白 黑” 计 ,巾 吲传 统 艺术 对 黑 自极 其重 视 。 …宇 宙 问 画得 最 充分 的 是中 圈J 如《f 万 里 罔 》 两. ∈ 江 ; 而剪 裁 得最 厉 害的 也 是 中国 画 ,厕
奇” 理解 为 矫揉 造 作 。 与艺术相比, 生活是基础 。任何事情簧想干好, 免 的 .不 要把 “ 都要 先 打基 础 。为 何—些 人的 I水 形成 公式 化,主 《 山水画教学论语》
李可染写生期山水画绘画语言研究
谭冬源Tan Dongyuan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Academy of fine arts, Jilin Academy of Art, Changchun Jilin 130000摘 要:李可染先生作为中国画革新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将中西绘画进行融合,开辟了新的山水画画风,找到了传统与现代、中方与西方之间很好的契合点。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年,李可染决定深入大自然,丢弃山水画原有的僵化符号,为中国山水画变革进行下一步探索。
通过将自己对整个自然界的真实感受及色彩融入山水中,达到形与情志的高度统一。
本文将重点放在李可染先生艺术语言形成的转折期,运用文献分析法及图像分析法,通过写生时期《长征》《泰山日出》等作品的解读,从笔法、墨法、构图、色彩方面具体解读体现他写生实践的价值及艺术语言。
李可染先生对中国画革新无疑是成功的,对山水画的转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至今对中国画的发展都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关键词:绘画语言;山水画;写生Abstract: Li Keran a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Chinese painting innovation. He combined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 and he opened up a new style of landscape painting. In the 1950s, Li Keran decided to go deep into nature and paint landscapes. He rejected the original method of landscape painting. He made a deep exploration for the reform of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This essay focuses on the transition period of the formation of Mr. Li's artistic language. He used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image analysis.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Long March", "Mount Tai Sunrise"during the period of sketching, the value and artistic language of his sketching practice are specifically interpreted from the aspects of brushwork and composition. Li Keran's innovation of Chinese painting is undoubtedly successful, and he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landscape painting. Until now, he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ainting.Keywords:painting language;mountains-and-waters painting;paint or sketch from nature一、李可染绘画语言形成的背景(一)文化背景李可染自幼习画,13岁拜师钱食芝学习中国山水画,主要师习王翚山水画中传统笔法,墨法。
李可染先生讲山水画技法
李可染先生讲山水画技法一、关于学习态度潦草是最大的错误,没有比潦草更大的错误了。
艺术创作不是“探囊取物”,要把整个生命力投进去,如“狮之搏象”,如“无鞍骑野马”;“赤手捉毒蛇”,必须全力以赴,精力高度集中。
有的人一辈子精力从来没有集中过,因此做不好事。
大科学家大艺术家都是能够高度集中经历的。
古人云:“万物静中得”,静就是静下心来,思想高度集中。
水分散了就浅,集中起来就深,聪明二字如何解释?聪是听的清,明是看的明,也就是思想能够集中的意思。
有人认为大画家画画都是随随便便抹几笔,自己就漫不经心,以为从胡乱林中可以产生好画,创造奇迹,古人说:“若不经意”,我认为“若”字旁边应该打几个圈强调一下,或者更明确一点,在下面加上“经意之极”四个字,成为“经意之极,若不经意”。
这和苏东坡所说:“始知真放在精微”是同样的意思。
过去我常看齐白石作画,和很多人的想法相反,他不是画得很快,而是很慢;不是随随便便,而是十分严肃。
越是大笔墨的画,越需要小心经意,因为要在简单的几笔里、表现丰富的内容,这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大艺术家如此,何况初学!我虽然曾经画过几百幅山水画,但面对着新的对象,还干单刀惶悚,感到很吃力,很困难,艺术家除了聪明以外,还要老实,市侩性格的人成不了大艺术家,因为他怀着投机取巧的侥幸心理,早上下了点功夫,晚上就想取利。
好的艺术家,都具有朴实的品质。
要像鲁迅所说的:“吃的是草,挤的是牛奶”,把自己无条件地贡献给人民,贡献给您的事业。
怕画坏是没有出息的。
只要用心画,画坏了没有关系。
我有一颗图章,叫做“废画三千“,就是鼓励自己不要怕画坏的意思。
因为怕画坏,就墨守成规,不敢突破,总在自己的圈子里转,这是一种堕性的表现,是很难进步的。
二、关于艺术修养艺术家要善于学习,向传统学习,向同时代的人学习,黄宾虹老先生说,学艺术要多“交朋友”,他广为搜罗古今中外的作品,作为自己的借鉴。
我去拜访他,发现他家里到处都是图书画册,真是只剩下了仅容促膝之地。
《山水画的意境》背景简介
《山水画的意境》背景简介
《山水画的意境》节选自当代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的《漫谈山水画》一文。
文章探讨了山水画的历史、山水画创作中的意境和意匠问题,课文节选的是作者集中探讨意境的部分。
本文处于统编教材9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所选课文是一篇较为标准的文艺论文,从语文素养的培育上看,这篇文章有四个方面的学习价值:其一,把握“意境”的内涵。
学以致用。
其二,学习、借鉴作者的论述思路。
其三,构建文艺论文的阅读策略。
其四,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见解。
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圈点勾画出关键词句,引导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结合的方式,用图表形式梳理出文章的论述思路,还要引导学生分析体会作者论述观点所用的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契合性,以及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并从中借鉴学习作者分析实例的方式。
另外还要引导学生适当拓展阅读,提升对意境的认识,形成自己具有批判性的看法。
浅谈李可染山水画的笔墨艺术
TEXT/曹增琴吴国良浅谈李可染山水画的笔墨艺术一、李可染山水画笔墨形成的背景1.社会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艺术的进步是相互影响的,社会的发展决定艺术的进步,艺术的进步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李可染先生生于1907年,生活在一个平凡的家庭从小对绘画有着极大的兴趣,他的生活环境没有任何艺术上的熏陶,他用苦学派来形容自己。
后来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来源于他刻苦努力的学习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1923年,李可染考入上海私立美术专业学校,在此期间学习勤奋,得到林风眠的赏识。
后来,他考入杭州西湖的国立艺术院研究生部,他开始学习西方绘画——素描和油画。
民族意识强烈的他在研究生期间,加入了鲁迅培育美术青年“一八艺社”,主要学习一些进步书刊和世界名著。
新中国成立后,李可染决定改革传统的山水画。
他认为,传统的山水画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审美需求了,应该创造出属于新时代的山水。
他从事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的教学工作期间,带学生去祖国各地写生,师法自然,大胆创作,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笔墨程式。
另外,他还参加国外的访问学习,借鉴西方的绘画艺术和绘画思想。
李可染在山水画笔墨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在笔墨上的创新对现当代笔墨的研究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他的笔墨与时代同行,不同时代造就不同的艺术,新时代需造就符合新时代审美需求的作品。
2.传统山水画家对李可染的影响李可染是一位注重传统的画家,他致力于传统绘画的研究,对于研究传统,提出了“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
李可染对元代和清代的山水画甚是喜欢,元代的高逸山水画和清代的文人山水画对他的影响很大。
李可染最初学习绘画时,就是临摹清代的山水画,清代山水笔墨特征为他的笔墨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
对李可染笔墨影响最大的是他的两位老师——齐白石和黄宾虹。
齐白石大师用笔恰到好处,黄宾虹大师用墨精彩;齐白石用笔的沉着和老练,笔法变化多端,尤其是齐白石的花鸟画的笔墨特点,画面充满了现实生活的艺术特色。
黄宾虹将传统笔墨程式归纳总结为五笔和七墨,其墨法浑厚,最主要是积墨法的运用,可谓是画面中的精华。
山水画的意境
(5)(第8自然段)“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 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 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
分析:通过列举画画中的反例,论证画画不经过 长期观察不可能创造意境。
(6)(第8自然段)“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 树……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 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 画不出好画的。”
渲染:比喻夸大地形容。 富丽堂皇:形容场面、建筑或陈设等宏伟华丽、气势 盛大。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语不惊人死不休:语出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 述》。意思是作诗或写文章不搜寻到惊人的妙语不肯 罢休。形容写作时在语言上下苦功夫。
整体感知 边读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本文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万山红遍》用全景式构 图描绘了自然景色,用浓重的 积墨法表现出山的浑厚,用朱 砂色层层点满画面,全面展现 了深秋景色。
学习了本文,你有哪些关于绘画和写作 的启示?
绘画方面的启示: 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
出好画。 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
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 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
理清文章的层次。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按照上述结构来写的 议论文,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按照上面我们 讲的议论文的一般结构,在文中勾画关键语 句,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补全结构图。
提出问题(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阐释什么是意境
山水画的意境 分析问题 获得意境的途径
表达意境的方法是意匠 解决问题(结论):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
分析:作者举齐白石画虾的例子,论证了意境的 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则有赖于长期的观 察,证明只有身临其境,长期观察,才会对事物有深 刻的认识。
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
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国画艺术2017-06-12学习临摹书画的绝佳资料抢购点击高清古画、西方大师油画、经典书法U盘!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
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
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着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
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
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
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默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匠与意境是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
作者认为,意境是山水画创作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景与情的结合。山水画不是对“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因而是山水画的灵魂。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情感”;木然地画画,对外物“没有深刻感受”,笔下的事物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然感动不了人。
3.“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那么要怎么才能深入全面认识对象呢?
预设作者首先指出要深刻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接着举齐白石画虾的例子来论证长期的观察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设计意图】
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意。
预设山水画作:东晋顾恺之《庐山图》、南宋马远《寒江独钓图》、宋代李成《茂林远岫图》、北宋郭熙《早春图》。
描写山水的诗:(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我们的课文中运用了哪些例子,又是怎样来论证作者的观点的。
议论文最重要的部分是分析问题的部分,即本论部分。要按一定的向度分层展开论述。所谓“向度”即论述展开的方向。这个“向度”有四个: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何果。
2.理清文章的层次。
师:本文是一篇典型的按照上述结构来写的议论文,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按照上面我们讲的议论文的一般结构,在文中勾画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补全结构图。
浅谈李可染山水画的传统与创新
期是李可染先 生这个 阶段 的艺术创作的最佳状态 。在李可染 先生 4 0年代的许多作 品中不仅 能看 到可染先 生 的笔 墨才华
李 可染 , 1 9 0 7年 3月 2 6 日生 于 江苏省 徐 州市 , 1 9 8 9年 1 2月 5日卒于北京 。李可染 先生的 山水作 品笔墨厚重 , 气势
“ 用 最大勇气打 出来 ”的阶段 。1 9 5 3年他 在北京举行 了李可 染、 张仃 、 罗铭写生展 , 自此 , 许多 画家都相继 开始外 出写生 ,
这三位大 师为 中国山水 画“ 要走 出来 ” 主张产 生了很大 影响 。 1 9 5 7年 , 李 可染先生 访问德 意志 民主共 和国 , 在此 期间 画了 大批写生作品 , 对笔墨 、 境界与造诣 的处理上都 提升到了一个 新 的高度 。这一时期的李可染先生代表作通过 对西方绘画的 学习 ,他将西方近代绘画的真实和对象艺术个性 的特色融人
画展 。1 9 4 5 年李 可染先 生与林风眠 、 丁衍庸 、 关良、 倪贻德举 新理论 , 对 于错误 的认识和繁荣 山水 画艺术创作具 有积极意 义。唐时期开始 , 王维开创 水墨 山水 , 李思训父子开 创青绿 山
最终确立 了山水 画的历史地位 。经过历代 画家长期不 断的 人物 。1 9 4 6 年李 可染先生到北平 艺术专科学校任教 , 并 在第 水 , 二年拜师齐 白石 , 相随 1 0年 。同年李可染 先生 又深 入学 习并 实践, 山水 画形成 丰富多 彩的 面貌 , 技 法上有 浅绛 、 青绿 和水 领会黄宾虹积墨画法 , 体会其 中的奥妙 。 先生青年时就才气纵 墨, 并先 后 出现 了荆 、 关、 董、 巨, 李成、 范宽, 李、 刘、 马、 夏及元 横, 并开始努力学习传统水 墨画 、 水彩 画、 油画 、 素描。这个时 四家等一 大批 山水 画大 师。正是 由于李可染先生的勤奋苦学 才创造出 了那些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 , 学术 成就 、 价值 和影响 开创 出了李派山水 , “ 苦学派”道 出了李可染 山水 的形成 和特
浅谈李可染山水艺术
浅谈李可染山水艺术摘要:李可染是20世纪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之一,他翻开了中国艺术史的新篇章,也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一代宗师。
在探索山水画现代风格的潮流中,李可染他以独特的写生方式,重新发现了自然美。
他始终恪守着中国山水画的特质,以开放的心态、兼收并蓄,赋予传统笔墨语言以新的品质意蕴。
李可染的成功,不仅基于他过人的天赋、扎实的素养和不懈的努力,也和他的人格、阅历和观念分不开,他的生命和艺术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
他的苦学精神、探索精神、创造精神,他淡泊名利、献身艺术,谦虚自信、诲人不倦的品格,他对传统艺术的珍爱、弘扬,是值得我们尊敬和借鉴的。
关键词:李可染;山水;传承李可染是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
在他身上,凝聚着自我独立的艺术风格,更映射出一个时代的迷茫、清晰与成长。
在艺术文化的时空中,他的水墨画一扫逸笔优雅的文人积习,创造出了一片辉煌的天地。
一、李可染生平及山水画艺术发展历程李可染(1907.3—1989.12)于1907年3月26日出生江在苏徐州一个平民之家,排行第二,取名永顺,曾用别号三企。
双亲均不识字,大地孕育了他淳朴善良的高尚品格。
他擅中国画、美术教育,是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大师。
李可染自幼喜绘画,13岁师从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私立美专师范科学习。
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
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擅山水、重写生,将西画技法和谐地融化在深厚的传统笔墨和造型意象之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李可染的山水画,经历了三个时期的演变,主要包括:1、学习沉淀期(1953年前)1943年到1953年间的作品可分为两类,一类多摹仿古代大家,从“四王”入手,到八大、石涛、黄宾虹。
以八大和石涛的影响为大。
他学八大的作品,有一种空灵清华之气,可谓形神俱似。
他用很长时间研究八大的画,并由八大认识到董其昌用墨的精纯。
他将二者融于一,自成一格,显示出艺术家极可贵的品质与修养的综合能力。
浅析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艺术
浅析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艺术李可染(1907年-1980年)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画作精湛细腻,以其独特的构图艺术而闻名于世。
他的山水画作品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独特理解和对传统山水画的独到见解。
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非常出色。
他善于运用线条和形状的组合来构建画面的整体结构。
他的画作通常以一个明确而有力的中心点为基础,然后通过周围的线条、形状和元素来平衡和补充中心点。
他的构图通常简洁明了,没有多余的装饰,很大程度上保持了画面的纯净和平衡。
这种简约而有力的构图方式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和震撼力。
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还非常注重透视和层次感的表现。
他通过精确的线条和明暗的处理,将画面分为前景、中景和背景,营造出一种深邃的空间感。
他善于运用透视的原理来表现不同距离的景物,使得画面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这种构图方式使得观赏者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画中景物的真实感和广阔感。
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还注重对画面的整体和谐性的追求。
他善于运用不同元素的对比和协调,使得画面的各个部分都具有统一的风格和氛围。
他注重色彩的呼应和平衡,注重线条的流畅和连贯,注重形状的相互关联和互补。
通过这些手法,他使得画面变得富有节奏感和动感,给人一种和谐而又平静的美感。
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还非常注重对物象的变形和提炼。
他善于运用抽象的手法来表现具象的景物,使得画面有一种诗意和幻想性。
他通过对形状、线条和色彩的加工和变形,使得画面既能表达实际的景物,又能展示出他个人的情感和思考。
这种构图方式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一种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性。
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艺术是其作品能够引起观赏者强烈共鸣的关键之一。
他善于运用线条和形状的组合来构建画面的整体结构,注重透视和层次感的表现,追求画面的整体和谐性,以及对物象的变形和提炼。
这些构图手法使得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效果。
李可染年表
李可染年表1907年,出生于江苏徐州,排行第二,原名永顺。
童年酷爱戏曲绘画,常用碎碗片在地上画戏曲人物,博得邻人围观。
1914年,入私塾。
穷巷无良师,两年无所得,惟常在堂上写字画画,塾师宠爱,不加阻止。
1916年,喜用大笔练字,曾据记忆仿徐州书家苗聚五,写大幅"畅怀"二字,因传书名。
两三年间,求写春联者不绝。
同期喜画水墨钟馗。
1917年,10岁,始入小学。
图画老师王琴舫见他聪慧好学,赞曰:"孺子可教,素质可染。
"遂给他取学名可染。
1920年暑假,游徐州城垣,俯瞰快哉亭,见集益书画社室内数位老画师正在作画,急趋窗外伏观,一连数日,恋恋不舍。
由此得登堂入室,拜徐州画家钱食芝为师,正式启蒙书画,习王石谷一派山水。
1923年,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普通师范科,学习图画、手工两年。
此间,得见吴昌硕真迹。
在学校一次纪念会上,听康有为演讲,言数年来周游全球,确认中国唐宋绘画为世界艺术高峰,激发可染立志献身绘画艺术。
1925年,毕业创作以其王石谷派细笔山水中堂名列第一。
刘海粟校长为之题跋。
是年回徐州,在第七师范附小和私立徐州艺专任教至1928年冬。
1929年,22岁,越级考上西湖国立艺术院研究部研究生,得林风眠校长赏识。
春季入学,师从林风眠、法籍油画家克罗多(Andre Claouodot)二位教授,专攻素描和油画,同时自修国画,研习美术史论。
同年,杭州"一八艺社"成立,李可染加入"一八艺社",为最早成员。
1930年,杭州"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首次在杭州举行。
同年,西湖国立艺术院改制,取消研究部,并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李可染在该校教授研究室任助理员,半工半读。
1931年5月,杭州"一八艺社"在上海举行习作展,鲁迅为展览写《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小引》,可染作品始受注意。
1930年至1932年期间,"一八艺社"成员先后被迫离校,李可染得林风眠先生暗中保护,给予路费资助,离开西湖,回到徐州。
浅析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艺术
浅析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艺术李可染(1907-1989)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画家,他的山水画作品堪称经典之作,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的喜爱。
李可染山水画作品的构图艺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
本文将从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特点、构图原则和艺术特色三个方面,对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艺术进行浅析。
一、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特点李可染的山水画构图独特,以大写意、平淡、恬静为主,融入了传统山水画的意境,同时又不失现代气息。
他擅长用墨色表现山水的意境,善于运用空间的变化来塑造画面的张力。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能看到广阔的山水、宁静的村庄、悠远的古迹以及静谧的水面,这些元素在他的画面构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李可染的山水画常常采用对角线构图,通过对角线的运用来强化画面的动感和节奏感。
在画面中,他会使用不同角度的对角线将画面分割成不同的区域,这样可以让画面更加丰富多彩,让观众的视觉在画面中不断流动,增加了画面的变化和趣味性。
李可染的山水画构图还善于利用形状、线条和色彩的对比来丰富画面。
他擅长运用深浅不同的墨色和色彩来表现山水的远近、轻重、虚实,通过对比的手法来增加画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使观众在欣赏画面时感受到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李可染在创作山水画时,遵循着一些构图原则,以确保画面的和谐和美感。
最重要的构图原则之一就是“留白”,他擅长利用留白的手法来创造画面的平衡和空间感。
在他的作品中,往往可以看到大片的留白,这并不是因为他没有填充的东西,而是有意识地留出空间,给观众留下联想的余地,增加画面的神秘感和韵味。
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原则还包括“点、线、面”的运用。
他擅长利用点、线、面的组合来营造画面的结构和节奏感。
在他的作品中,点是构图的侧重点,线是连接各个点的桥梁,而面则是各个点和线的空间位置,通过这三者的运用,李可染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画面形式,赋予了画面更加立体和鲜活的艺术表现力。
李可染在山水画的构图中还经常运用“对比”和“平衡”的原则。
初中语文_14课《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_14课《⼭⽔画的意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画的意境》教学设计⼀幅李可染的《万⼭红遍》。
同学们请欣赏。
李可染是中国⼭⽔画⼤家,谙熟⼭⽔画艺术,那么在他看来,⼭⽔画创作中最核⼼的问题是什么呢?今天我们进⼊《⼭⽔画的意境》的学习,从中寻找答案。
板书课题⼆、学习⽬标⾸先,同学们明确今天的学习任务。
展⽰1.了解作者的观点,把握⽂章内容。
2.梳理⽂章的论证思路,学习层层深⼊结构⽅式。
3.明确本⽂使⽤的论证⽅法及作⽤。
4、体会⼭⽔画意境之美,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我们⼀起读⼀下。
三、知识冲浪,夯实基础在学习正⽂之前,我们先积累相关基础知识,请同学们看⼤屏幕。
1、作者简介(教师解读)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
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齐⽩⽯的弟⼦。
李可染⾃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
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画,⾏程数万⾥旅⾏写⽣。
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晚年⽤笔趋于⽼辣。
擅长画⼭⽔、⼈物,尤其擅长画⽜。
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红遍》《井冈⼭》等。
画集有《李可染⽔墨写⽣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等。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作品,为理解课⽂内容打下基础。
2、读准下列蓝⾊字的读⾳。
投影展⽰,学⽣齐读。
惆怅(chóu chànɡ)暮霭(ǎi)朝朝暮暮(zhāo)浮光掠影(lüè)夔门(kuí)真挚(zhì)渲染(xuàn)请⼤家特别注意“掠”字的读⾳。
3、词语释义惆怅:伤感,失意。
⾝临其境:亲⾃到了那个境地。
临,到;境,境界,地⽅。
胸有成⽵:原指画⽵⼦要在⼼⾥有⼀幅⽵⼦的形象。
后⽐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朝朝暮暮:意思是指每天的早晨和黄昏,⽐喻从早到晚,天天如此。
浮光掠影:⽐喻印象不深刻,好像⽔⾯的光和掠过的影学⽣齐读学⽣看屏幕学⽣识记重点知识学⽣齐读学⽣识记⼦⼀样,⼀晃就消逝。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找出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思路。
(重点)2.掌握什么是意境和获得意境的方法,把握意境和意匠之间的关系。
(难点)3.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审美情趣,学会自由地表达意境。
(重点)【设计意图】该课是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较为典范的文艺论文,本文侧重理论探讨,重在阐发“意境”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价值,探讨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提倡学生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设置这三个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意,学习思辨的方法,体会所举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还要学习文中介绍的文艺欣赏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欣赏实践中。
【教学过程】一、诗情画意—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幅山水画-桂林山水图。
有句诗这样描绘它“群山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还有句诗这样说“水作青罗带,山如玉碧簪”。
中国山水画重在体现诗情画意,请同学们结合这句诗再来欣赏这幅画,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美?--淡雅、壮丽之美,这其实就是这幅画传达给我们的意境美。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可染的《山水画的意境》。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二、文本初探—说意境(一)看题目,揣读文章请同学们看题目,说说你对哪个词充满了好奇感?--意境。
那么文章围绕“意境”可能写了什么内容呢?--预设:什么是意境?为什么山水画要讲究意境?(二)读文章,验证推测1.请自读课文,按照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结构,在文中勾画关键语句,补全结构导图。
(独立思考,同桌交流)2.分享你的发现:提出问题: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分析问题:什么是意境怎样获得意境表达意境的方法是意匠解决问题: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三、文本再探—析意境(小组讨论)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的探究:1.意境的理解作者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在第3、4自然段大篇幅写诗歌的意境?交流点拨:诗歌中的意境与山水画的意境是相通的,以诗作的意境为例,能更好地诠释山水画的意境。
浅析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艺术
·169·艺术研究浅析李可染山水画的构图艺术王晓东(佳木斯大学 美术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摘 要:李可染是我国20世纪非常有名的山水画大家,而且他也凭借对于传统艺术的高超理解与广泛的艺术实践创立了李家山水这一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所以说李可染的山水画不仅创建了全新的山水图式,还和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密切整合,是不可多得的民族文化精品,也是在大力倡导传承发扬民族文化背景下需要积极探索和研究的一项内容。
为了加强对李可染山水画的研究,对独具魅力的艺术进行传承和发展,本文从构图的角度进行分析,深度感知李可染山水画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李可染;山水画;构图艺术我国的山水画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是一种传统的民族艺术,在20世纪我国诞生了诸多优秀的山水画大师,创作出了大量的艺术精品。
李可染就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山水画大师,他创作出来的山水画作品融入了多个方面的艺术内涵,关注用作品表现文化品格、笔墨传统、时代精神、独特个性。
从中能够看到李可染创作出来的山水画作品,注意对传统进行延续和发展同时又在建立个人的独特风格,为我国民族山水画新传统的建立作出了突出贡献。
1 李可染山水画的特征李可染在学校任教的阶段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用于研究我国的传统山水画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细致的研究,同时也创作出了很多山水画作品。
在这一阶段的创作上作品比较自由,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绘画实践经验的累积,他开始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基础之上加大创新力度,赋予山水画作品以时代精神。
从整体角度进行分析和总结,李可染山水画的显著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雄浑崇高。
我国传统绘画艺术将厚重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通过对李可染大师创作出来的作品进行分析,同样可以从中感受到雄浑与崇高之感。
李可染在用墨方面十分讲求技巧力求达到深厚与整合的艺术效果,其中经常使用的是深远和高远之法,利用这样的手法把作品的空间层次表现出来。
李可染创作出的山水画作品融入了全新的审美观念,和明清时期的山水画作品风格有着很大的差异,饱含的是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而且不管是从哪个角度出发进行欣赏,都能够感受到祖国山川的崇高之美。
浓郁厚重浑然天成——李可染山水画笔墨精神内涵
·222·艺术研究浓郁厚重浑然天成——李可染山水画笔墨精神内涵余 昭(商洛学院 艺术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摘 要:李可染先生是20世纪山水画领域开宗立派式的人物,他长期的研习传统经典绘画笔墨基础上,足迹大江南北的写生实践和深入观察研究生活,形成了独具一格山水画笔墨风格,这种笔墨是打破传统绘画藩篱,独辟蹊径的笔墨形式,在于他变革不忘传统,继承而能创新绘画实践。
关键词:笔墨;创新;传统;精神李可染虽一生致力于中国画革新,先生曾论述:“笔墨是形成中国画艺术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由此可见他的创新并不割裂传统,并不想将传统完全抛弃,他尤喜欢龚贤、董源、董其昌、八大山人、石涛等人作品,在精心临摹前人作品时,认真揣摩传统文人画作品精神,格调与笔墨情趣之后,李可染又拜齐白石、黄宾虹为师从他的艺术实践中认真体悟中国画创作体系与方法,特别是笔墨的奥秘。
1 笔墨意趣石涛云:“寄兴于笔墨,假道于山川。
”李可染正是用强烈的个性化笔墨写祖国山水言所悟之道的,他40年代的笔墨中可以看到朱耷,石涛影子,淸疏简淡,是一种浅性笔墨结构,50年代后的作品借助写生塑造新的山水意向,由浅性笔墨结构变为团块性结构,以墨为主,整体单纯而内容丰富,浓重浑厚,深邃茂密,真正做到重墨不浊,淡墨不薄,他认真思考了传统积墨法,汲取了范宽,李唐,龚贤,黄宾虹等古今大师笔墨的朴茂深雄,有赋予积墨法以丰富表现力,在他写生作品中,他将墨积到浑化如铸的地步,并在积墨中加进色彩,使墨中有色,色因墨而深厚,墨借色而华滋。
他的《德累斯顿暮色》《桂林阴江》中墨厚重虽然画作看来色调较暗,但是却又不脏,不乱,不死,不板。
笔笔活泼鲜润,充满墨韵之美。
“满”表现在构图,将山势挑高,放低地平线,让远近层次增多,使画面饱满,气势磅礴,好比宋代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那般。
重则在善用墨色,积墨破墨相互参用,画浓墨用淡墨破,画淡墨用浓墨破,浓淡,明暗笔墨相互交错,层次加深,使画面浑厚华滋,而有深度和体积感。
初二【美术(人美版)】《李可染的山水画》【教案匹配版】最新国家级中小学精品课程带视频
年 级:八年级 主讲人:
学 科:美术(人美版) 学 校:
1 画家李可染介绍
1 小小百家讲堂
初中美术
初中美术初二上册
江苏徐州人,中国 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
1 1 画家画李家可李染可介染绍介绍
1 小小百家讲堂
初中美术
初中美术初二上册
2 李可染山水特点
初中美术初二上册
初中美术
李可染《茂林清暑图》
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初中美术
初中美术初二上册
5 5 学学习习建建议议
(1)从作品的创 作背景、作品内容、 艺术特色、整体评 价等方面对李可染 的《春雨江南图》 《山顶梯田》进行 欣赏、分析,写出 评述短文。
初中美术
李可染《山顶梯田》
初中美术初二上册
李可染的《春雨江南图》
5 学习建议
(2)请同学们思考:
画家以怎样的艺术探索和生活实 践,让画家卓有成效地完成了他的山 水画艺术创新?
初中美术初二上册
初中美术
“以大观小”的含义
“以大观小”即把山水画家自己看成是 一个巨人,面对自然,如作盆景观。这样, 千里江山也可以尽收眼底。
22 李李可可染染山山水水画特特点点
• 黑白对比 • 近实远虚 • 光影画法 • 中西合璧
初中美术
初中美术初二上册
22 李李可可染染山山水水画特特点点
初中美术初二上册
3 李可染山水画成就留给后人的思考
李可染说:“可 贵者胆,所要者魂。”
初中美术屏中》
3 李可染山水画成就留给后人的思考
初中美术初二上册
(3)艺术的中 西碰撞和融合拓 展了他的思维和 眼界,完善了他 的艺术灵感。
初中美术
《长征》
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原文阅读
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原文阅读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
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
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着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
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
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
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
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
可贵者胆 所要者魂——中国美术馆藏李可染作品
国家美术典藏中国美术馆藏李可染作品共有19件,其中18件为中国画作品,1件为书法作品。
除一幅创作于1979年的书法作品和几幅尚无年款的作品之外,其他中国画作品均创作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属于李可染重要转型时期的作品。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早年即显现出艺术天赋,师从国画老师钱松龄,16岁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29岁考入杭州国立艺术院研究生部,学习西画。
1946年,应徐悲鸿的邀请,李可染在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同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
此后,他一直致力于引西入中,并将融合中西作为探索与实践的课题。
李可染先生被视为20世纪中国山水画颇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之一,学习传统与学习自然成为其开创李家山水风格的重要积淀。
他早年致力于学习传统笔墨,后又深入西法积累写实功力。
在图1 李可染 巫峡帆影纸本水墨设色 61.9cm×48.7cm年代不详 中国美术馆藏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色,它们穿插在房屋、树木与山水之间,自然地串联起各个景物,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画中的远山占据了上半部空间,与前景、中景中河流的曲折“幽远”形成了有趣的对照,于细腻中不失巍峨气象。
此幅用墨大胆,岸边密林用水较多,予人以丰沛清幽之感,而山体在大块着墨之上,又施以焦墨皴擦,于清润中显苍茫。
同样表现江南之雨的,还有作于1962年的《春雨江南》(图3)。
画面左侧有“春雨江南”画题,落款:“一九六二年春吾养病于南粤从化温泉,时春雨妙酥,因忆苏杭一带景色,作以遣兴,可染画竟并记。
”黑瓦白墙、拱桥与戴斗笠的行人,都是典型的江南风景。
作品通体以淡墨写成,用墨线勾勒鳞次栉比的房屋、枝丫,并层层向远处推开。
构图经过精心安排,笔直的河道由近及远,在远处构成蜿蜒曲折的走势,将城市一角充满整幅画面而不失灵巧,气贯长虹。
河道中几艘渔艇、拱桥上的戴笠行人,都与岸边风景形成动静相宜的对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可染《谈学山水画》李可染《谈学山水画》2015-03-05 15:12 479775943许多热心于中国画、山水画的同志,要我谈谈学山水画的问题。
我想从自己学画的经历出发做一点总结。
这些只是我个人的体会,不一定正确,其中即或有可取之处,也不一定完全适用于别的同志。
加上近来有病,来不及做一番深入浅出研究的功夫,现在先从几个方面的问题谈谈我不成熟的看法。
美术是创造性的工作,真正搞好是不容易的。
要有正确的艺术道路、把路子走正;还要下很大的苦功夫。
"生而知之"、"不学而能"是没有的,只有学而知之。
对学画的人来说,天份是有高低区别,但也只是学习上有快慢之分。
绘画本身应该说是很难的,因为它不仅是门学问,同时还要有很高的技能。
随随便便是搞不好的。
我在广东温泉养病时,有个女孩子问我,她能不能学画,我说楼下有一棵树,你坐下来认认真真画四个小时,不要起来。
关键不在几个小时不起来,而在考验她有没有坚忍不拔的毅力。
我一生很有幸,有机会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林风眠、盖叫天等前辈艺术家在一起,我与他们很熟悉,他们都有很高的成就,我看他们在艺术苦功方面无一不是惊人的。
"天道酬勤"是齐白石的一方图章,这是他的座右铭。
我是在他八十七岁到九十七岁这十年里向他学画的。
他在八十几岁时,每天早上至少要画七、八张画。
九十多岁高龄,每天还要画四、五张画。
去世前两天仍在作画。
他的另一方图章"痴思长绳系日",是说不愿时光流逝,恨不得把太阳拴住。
黄宾虹是在五五年去世的。
生前,他每天不停作画。
五四年他九十一岁了,有一次我在他家呆了六天,看到他在一个晚上就画了八张画稿。
徐悲鸿同样也是很勤奋,常以"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两句话勉励青年。
回想我在杭州时,有一次和盖叫天在茶馆里喝茶,当时他已七十多岁了,穿着长衫、盖着两腿。
我发现他把一只脚放在八仙桌的横档里,原来是在练"伸筋拔骨"的苦功夫,他是什么时候都不忘练基本功。
著名武生京剧老演员尚和玉对我说:我们在台上演戏,别人看来很轻松愉快,不知我们在台下流过多少血汗,实际上我像是半个出家人,许多休息、娱乐都牺牲了。
当代画家黄胄作画很勤奋,听说他一年画了廿多刀宣纸;吴冠中画画,可以坐下去继续画十个小时不起来,只吃点干粮接着又画。
这种艰苦精神是很重要的。
基本功是艺术家的地下工作,要天天练。
他们露面的只是展览会上的作品、舞台上的表演、观众往往不知道,作者付出了多么巨大的艰辛劳动。
鲁迅先生说得好,我坐在桌子前写作是工作,坐在藤椅上看书是休息,"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鲁迅全集编校后记》,鲁迅全集廿卷、第663页)确实,千千万万人学艺术,真正有成就的不多。
学文学艺术的废品率相当高,搞不好就成了空头的文学家、艺术家,随随便便是难以成功的。
这次在黄山,我看到两个青年在写生,一边画、一边聊天,嘀嘀咕咕没个完,画画完了,话还没说完,半心半意是不成的。
绘画最根本的关键是道路的正确和坚强的毅力,古今中外,有成就的艺术家没有一个例外。
你把全付精力放进去还不一定能学好,何况半心半意呢!五十年代,我几次外出写生,背着沉重的画具,每天跋山涉水,行程数万里;力求创造有现实生活气息、反映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新山水画现在不知不觉已是七十以外了,我总结了一下,刻了一方图章"七十始知己无知",意思是天地之大,万物之广,道理之深,自己知道一点,也是微不足道的,实在是无知得很。
我七十总结中还有两句话是:"做一辈子基本功";"天天做总结"。
画画必须根据创作的需要,练一辈子基本功。
有一次我在香山画一棵树,有个青年人看我一笔一笔地仔仔细细地描画,他说老伯伯头发都白了还练基本功哪!我说因为没有学好,是在练基本功。
客观事物无止境,学问也无止境,我请唐云同志刻了一方印章,叫"白发学童",我觉得我在中国画学习上,还是一个小学生。
有些青年作者问我,学习中难于提高,为什么?我看原因当然不止一端,但基本功不扎实,根基不深,有碍事物的成长,往往是个主要原因。
做基本功,勤学苦练,说来容易,真正做到很难,要一辈子做到更难。
"四人帮"在美术界的那个代理人最反对做基本功,说是只要到生活中去画画速写就可以搞好创作了,这真是千古奇谈。
其实,他们哪里真心提倡到生活中去,以我看来,他们是千方百计地毁灭艺术。
我们要求艺术真实地反映社会主义时代的生活,必须遵循艺术的特殊规律,发展和提高我们的艺术。
这里要把树立起无产阶级世界观、深入三大革命斗争实践放在第一位;要掌握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要用形象思维反映现实,同时必须在正确指导下踏踏实实做一辈子基本功。
基本功概括了创作的基本需要,完全是为创作服务的。
假若不创作就无需乎基本功,如同不盖房子就无需乎打地基一样。
"四人帮"一伙所谓"用基本功反对创作"的说法,如不是捏造歪曲,强加罪名,那就是愚蠢无知。
还有一种说法,"基本功好,不一定能创作",言外之意,创作不行,病根在基本功,其实,不能创作,是因为没有在创作上下功夫,基本功仅仅是创作的一个基础环节,其它还要做很多很多工作,创作必不可少的生活根基和各方面的修养如果有所欠缺,难以搞出创作,这能怪基本功吗?这种否定基本功作用的说法使我想起一个笑话:一个人饿了,先吃了个烧饼,不饱。
再吃个馒头,还不饱。
又吃一个包子,饱了。
他说:早知道烧饼、馒头无用,开头就只吃一个包子就好了。
在基本功和创作的关系上,有的人也如此浅见,总想走快捷方式,"毕其功于一役"。
基本功看来是不等同于创作,但它是创作需要的某些最基础的规律、法则的集中表现;是从历代艺术家长期艺术实践中提炼出来的艺术语言的规范化。
如歌唱家的练发声吐字,武打、舞蹈演员练腰腿功夫,看来似乎不同于舞台的表演,但歌唱家如不在练发声吐字上下功夫,歌唱就不能字正腔圆,武打、舞蹈演员如不在腰腿上下苦功,动作就不能准确有力。
基本功的高低决定创作发展水平的高低。
盖叫天生前曾请黄宾虹老人写"学到老"三个大字刻在他的墓碑上,他说他要用这三个字教育后来的青年。
他到了晚年仍不分寒暑每天都在院子里练基本功。
他演的武松等戏动作矫健、准确有力,真是静若泰山、动若游龙,被人誉为"杰作惊人",绝不是偶然的。
他所以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除了各方面修养的广博,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就是因为严格的、天天苦练基本功。
艺术创造没有基本功,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这里再说一个打虎的故事:传说有一个村庄,虎患严重。
村民计议备酒筵请别村高手除害。
结果请来的竟是一个驼背老头和一个小孩,村民大失所望。
老人观察到众人神情,便未入席而先去寻虎。
老人让小孩走在前边,行近虎穴时,小孩模仿幼畜的声音,老虎闻声而出。
老人手攥利斧、置于肩头。
老虎猛扑过来,老人头略偏,饿虎扑空,垂地而毙,众人大为惊异。
走近观看,恶虎自咽喉至胸腹剖裂一条直线,命中要害。
这时老人才从容入席,酒肴犹温。
老人向众人讲述来由:自己父亲、祖父都被猛虎伤害,父亲临死告他,老虎伤人主要在于向前猛扑,因下决心针对虎性苦练基本功,练到眼前晃动毛帚而眼不眨;臂力能攀九人而不动,终成杀虎高手。
这个故事启发我们认识"基本功"和"用"的关系,要有决心、有毅力练一辈子基本功,而不是等到急用时才去练,临渴掘井是不行的。
上面说的是做一辈子基本功的重要性。
再说说我的另一句话:"天天做总结"。
天天做总结,总结什么?主要总结自己的缺点。
人的进步有两条;一是发展自己的特长,一是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是一对矛盾,而改正缺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因为长处跑不了,缺点是拦路虎,是前进中的障碍。
缺点是自己感到最困难、最画不好的地方。
如同走路,后脚不向前,你只好永远停留在那个地方。
如果你画不好树,就要花气力专攻画树,树画好了,就前进了一步。
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就是善于认识缺点,改正缺点的人。
客观事物的发展是永远不平衡的,落后点永远存在,事物总是在不断改正落后点而逐步前进的。
我觉得我的画缺点多,每克服一个缺点、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我画画时总是在旁边放一个本子或一张纸,有所感受就记上几句,是不断总结的。
天天做总结,总结很重要。
我的总结都是从实践中得出来的。
没有实践,就没有理论,有了实践而不总结也不会有理论,有总结而不做系统周密的思考,就不会有系统完整的理论。
实践经验只有提高到理论上来,知识、技能才能巩固和发展,减少盲目性。
这就是毛主席说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不做总结,不知道自己的缺点,就要停滞不前、就不能进步,很愚蠢。
董其昌画山水不会画点景人物,倪云林也不会,董其昌就原谅自己说:"有云林遮丑于前。
"有的人画山水一辈子没画好点景小人。
其实,只要善于总结,全力攻关,全力攻克缺点,"难"是可以向"易"转化的。
不会画点景人物,我就花上一个月功夫专画点景小人,一个月不行两个月,两个月不行三个月……一年都画小人,一年画几万个小人,还能画不好吗?一年看来很长,但对比一生来说到底还是短暂的。
山画不好,专门画山,树画不好,专门画树,最后一定能画好。
我还有一方图章"千难一易",是说困难是绝对的,容易是相对的,容易是困难的解决。
俗话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不费功夫"从"踏破铁鞋"中得来,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天下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
说到这里,不能不涉及到学习态度问题、学序问题以及治学方法问题。
有一次,一个青年人要我写几个字作为座右铭,我写了"实者慧"三个字,意思是老老实实的人、诚实治学的人,才能有智慧。
做学问一定要踏踏实实,来不得半点虚假。
争名争利、投机取巧是不会有成就的。
投机取巧必然带欺骗性,就好比拿一百元想买两百元的东西,是愚蠢的、不可能的。
学艺术一定要付出很高的代价,想廉价获得是办不到的。
投机取巧的人看来很机灵,实际是在欺骗自己。
有些青年人摹仿一、两张画,表面看来差不多,就觉得自己有才气,了不起,就骄傲了。
学习的最大障碍是态度不老实,是骄傲自满。
骄傲自满是浅薄无知的表现。
学序、治学方法很重要。
毛主席说,饭要一口一口吃,万里长征要一步一步的走。
眉毛胡子一把抓,不打好地基就想盖摩天大楼,想同时把什么问题都解决,想一举就达到最终最高目的,这完全违反了事物发展的规律,看似聪明,实是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