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汇总一

合集下载

化学基础知识点初中大全

化学基础知识点初中大全

化学基础知识点初中大全1.原子和分子-原子是化学元素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形成的。

-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

-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称为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性质。

2.元素和化合物-化学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元素的符号由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或者前两个字母组成。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的物质。

-化合物的化学式表示元素的种类和比例。

3.反应和方程式-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的过程。

-反应物是化学反应发生前的物质。

-生成物是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的物质。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4.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双分解反应:AB+CD-->AC+BD-合成反应:A+B-->AB-分解反应:AB-->A+B-取代反应:A+BC-->AC+B-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物质的电荷转移过程。

5.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排列的表格。

-横向的行称为周期,纵向的列称为族。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化学性质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

6.气体、液体和固体-气体的分子间距离大,无规则排列。

-液体的分子间距离较小,有一定的规则排列但不定形。

-固体的分子间距离最小,具有规则的排列方式。

7.物质的性质-密度:单位体积内的物质质量。

-燃烧性:物质能与氧气反应并放出光和热。

-可溶性:物质能溶解在其他物质中。

-酸碱性:物质能反应产生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

8.pH值和酸碱中和反应-pH值表示物质溶液的酸碱程度。

-pH值越小,溶液越酸;pH值越大,溶液越碱性。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9.化学能和能量转化-化学能是物质间化学键的能量。

-化学反应中,有的反应放出能量,有的反应吸收能量。

-能量可以转化为热能、光能和机械能等形式。

10.九类离子和其化合物-铵阳离子:NH4+;如氮铵NH4NO3-氯离子:Cl-;如氯化钠NaCl。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一、化学基础知识1.常见元素符号:氢(H)、氧(O)、氮(N)、碳(C)、金(Au)、铁(Fe)、铜(Cu)、锌(Zn)等。

2.化学中的三大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气体状态方程、化学反应热力学定律。

3.物质的物态:在常温常压下,物质可以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物态,分别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物质的分类:化学中将物质进行分类,包括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

5.物质的分离和纯化:物质的分离和纯化方法主要有:过滤、蒸馏、萃取和结晶等。

6.常见化学实验操作:称量、溶解、滤液、蒸发、加热等。

二、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的三大要素:反应物、生成物、化学反应方程式。

2.反应类型: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加和反应等。

3.化学反应常用小技巧:通过观察单质在常温下的状态、通过物质的颜色变化或成为热量等方法,来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

4.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化学方程式是用分子式来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一种方法。

三、物质对人类的影响1.人类化学环境的危害: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2.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通过减少污染、节约能源等措施,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方法。

3.节约资源:节约资源是指通过充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等措施,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一种方法。

4.危险物质:危险物质是指对人体具有危害作用的物质,比如有毒物质、易燃物质、放射性物质等。

5.安全生产和保护:安全生产和保护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采取措施保护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方法。

四、化学实验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前必须认真检查仪器、试剂等设备,以保证实验的成功。

2.实验中的安全措施:实验中必须穿戴防护服、手套、护目镜等安全用具,以保证实验的安全。

3.实验过程的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中必须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以为实验结论作出贡献。

4.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比较:实验结果必须进行分析与比较,研究它们的发展和关系,以得出相应的结论。

5.实验后的清理工作:实验后必须清洗仪器、归位试剂,确保实验室的安全与整洁。

初中化学全套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全套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全套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原子、分子和离子组成。

-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是不可分割的基本物质,如氢、氧。

-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质,如水(H2O)。

3.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的转化过程,通常伴随能量变化。

- 化学方程式用于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4. 物质的分类- 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 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5.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密度、熔点。

-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

二、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常见气体- 氧气:支持燃烧,具有氧化性。

- 氢气:可燃,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可溶于水形成碳酸。

2. 酸碱盐- 酸:具有酸味,能与碱中和。

- 碱:具有苦味和腐蚀性,能与酸中和。

- 盐: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食盐(NaCl)。

3.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获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

4. 物质的溶解性- 溶解度:物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

- 溶解性: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分为易溶、可溶、微溶和难溶。

5.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过滤:利用过滤纸或过滤网分离固体和液体。

- 蒸发:通过加热使溶剂蒸发,留下不易挥发的固体。

- 结晶:通过降温或蒸发使溶液中的溶质结晶。

三、实验基本操作与安全1. 实验器材- 常见器材:试管、烧杯、滴定管、酒精灯等。

- 使用与保养: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实验后清洗并妥善保管。

2. 实验操作- 称量:使用天平准确称量物质。

- 混合:正确混合试剂,避免剧烈反应。

- 观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3. 安全常识- 实验室安全:遵守实验室规则,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初中化学34个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34个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34个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2. 元素与化合物:由单一类型原子组成的物质称为元素,由不同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形成的纯净物质称为化合物。

3.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4. 化学反应:物质之间发生的转化过程,通常伴随能量变化。

5.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二、物质的分类6.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原有性质。

7.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具有固定性质。

8. 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其他元素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三、物质的性质9. 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密度、熔点等。

10.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等。

四、化学反应类型11. 合成反应:两种或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12.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或以上物质的反应。

13. 置换反应:一种元素与化合物反应,取代化合物中的另一种元素。

14. 双置换反应: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

五、化学实验操作15. 实验室安全:了解并遵守实验室规则,使用防护装备。

16. 仪器使用:熟悉常见化学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

17. 实验操作: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如称量、量取、混合、加热等。

六、常见物质与反应18. 酸碱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19. 氧化还原反应:物质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

20. 沉淀反应:两种溶液混合产生不溶于水的固体(沉淀)。

七、元素周期表21.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周期性变化。

22.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周期律排列所有已知元素的表格。

八、化学计算23. 摩尔概念: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数量的粒子。

24. 质量守恒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质量守恒的计算。

25. 浓度计算: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

初中化学知识点专题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专题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专题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原子和分子组成。

-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2.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是不可分割的基本物质,如氢、氧。

-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质,如水(H2O)。

3.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如水的化学式为H2O。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如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2H2 + O2 → 2H2O。

4. 化学反应的类型- 合成反应:两种或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

-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多种物质。

- 置换反应:一种元素与一种化合物反应,取代其中的一种元素。

- 还原-氧化反应:物质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

二、物质的性质1.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单一种类的分子或原子组成。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混合而成。

2. 物质的状态- 固态: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 液态: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

- 气态: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3.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等。

- 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三、常见物质与反应1. 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 金属元素:如铁、铜、锌等。

- 非金属元素:如碳、硫、磷等。

- 盐类:如氯化钠(NaCl)、硫酸钠(Na2SO4)等。

2. 酸碱反应- 酸是能够提供氢离子(H+)的物质。

- 碱是能够提供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酸碱中和反应生成水和盐。

3.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是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是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氧气(O2)、氢气(H2)等。

四、实验操作与安全1. 实验器材- 常用器材:试管、烧杯、滴管、酒精灯等。

- 使用方法:正确拿取、清洁、加热等。

2. 实验操作- 称量:使用天平准确称量物质。

- 混合:正确混合试剂,注意滴加顺序。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初中化学重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初中化学重点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
物质种类:混合物、纯净物
01
01
02
03
04
05
06
纯净物:单质、化合物
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
常见的原子团:SO42- CO32- NO3- OH- MnO4-- MnO42-- ClO3-- PO43-HCO3-- NH4+
碳酸氢根(HCO3-)硫酸氢根(HSO4-)磷酸氢根(HPO42-)磷酸二氢根(H2PO4-)
酸碱盐溶解性口诀:钾钠硝铵溶 溶碱有五种 钡钾钙钠氨不溶氯化物AgCl 不溶硫酸盐BaSO4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口诀的含义: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 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含SO42- 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含CO32- 的物质只有含K+ Na+ NH4+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沉淀物中AgCl和BaSO4 不溶于稀硝酸,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沉淀是白色(包括Fe(OH)2)有以下常见的沉淀:Mg(OH)2 Al(OH)3 CaCO3 BaCO3 Ag2 CO3 推断题中,往沉淀物加稀硝酸:若讲沉淀不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有AgCl或BaSO4 ;若讲沉淀全部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没有AgCl或BaSO4 ;若讲沉淀部分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有AgCl或BaSO4 中的一种,且还有另一种可溶于稀硝酸的沉淀。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8篇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8篇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8篇篇1一、基本概念1. 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水的蒸发、固体熔化等。

3.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燃烧、酸碱中和等。

4. 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5. 物质的性质:物质具有颜色、状态、气味等物理性质和可燃性、氧化性等化学性质。

二、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1. 氢气:无色无味易燃气体,密度小,难溶于水。

用途广泛,如燃料、化工原料等。

2. 氧气:无色无味气体,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用途广泛,如助燃剂、呼吸面具等。

3. 氮气: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不支持燃烧。

用途广泛,如保护气、氮肥原料等。

4. 碳:常温下为固态非金属,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用途广泛,如燃料、还原剂等。

5. 硫酸:无色粘稠液体,具有吸水性和腐蚀性。

用途广泛,如干燥剂、催化剂等。

三、基本理论和实验1.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了解原子结构有助于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

2.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量比关系的式子,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了解反应的实质和反应物的用量比。

3. 实验基本操作:包括仪器的使用、实验步骤、实验安全等,通过实验可以验证化学理论和探究化学规律。

四、能源和材料1. 能源:能源是提供能量的物质,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了解能源的种类和转化利用有助于合理使用和开发能源。

2. 材料:材料是制造产品的物质,如金属、塑料、玻璃等。

了解材料的性能和用途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材料制造产品。

五、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1.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和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方法有助于培养环保意识。

2. 绿色化学:绿色化学是指设计和制造对环境友好的化学产品和方法,减少或消除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了解绿色化学的理念和技术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

总结:初中化学知识点涵盖了基本概念、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基本理论和实验、能源和材料以及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等方面。

初中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2.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不可分割的基本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3.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4. 化学反应:物质之间相互作用,产生新物质的过程。

5.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二、元素与周期表1. 元素的分类: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2. 周期表的结构: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分为周期和族。

3. 元素的名称、符号和常见元素的基本性质。

三、分子与化合物1. 分子的概念: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粒子。

2. 化合物的命名:根据国际化学命名规则,如氧化物、酸、碱、盐等。

3. 常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如水、氧气、二氧化碳、酸碱盐等。

四、物质的分类与变化1.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

2.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五、化学反应类型1. 合成反应: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

2.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生成多种物质。

3. 置换反应: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单质和新化合物。

4. 还原-氧化反应:物质之间电子转移的反应。

六、化学方程式1.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2. 平衡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配平方法。

3. 化学反应的计量关系。

七、溶液与溶解度1. 溶液的概念: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混合物。

2.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3.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八、酸碱与盐1. 酸的概念和性质:能够提供氢离子(H+)的物质。

2. 碱的概念和性质:能够提供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3. 酸碱指示剂:能够根据酸碱性质改变颜色的物质。

4. 盐的概念: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5. 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

九、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物质之间发生电子转移。

最全的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最全的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最全的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元素:不可再分的基本物质单位。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2. 物质的状态- 固态: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 液态:具有固定的体积,但形状会随容器变化。

- 气态:既无固定形状也无固定体积,受压会减小体积,降温会液化。

3. 原子与分子- 原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组合。

4. 化学反应- 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

- 生成物:化学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以及反应条件。

5.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 平衡化学方程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相等的化学方程式。

6. 质量守恒定律- 内容:在封闭系统中,物质的总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7. 能量守恒定律- 内容:能量既不会被消灭,也不能被创造,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二、元素周期表与元素性质1. 元素周期表- 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表。

- 分为周期(行)和族(列)。

2. 元素的性质-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

- 非金属元素:通常不导电,易与金属反应形成化合物。

-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不易与其他元素反应。

三、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原子共享一对电子形成的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

2. 分子结构- 分子的几何形状:由原子间的键角和键长决定。

-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用于预测分子的形状和极性。

四、酸碱与盐1. 酸- 定义:能够释放氢离子(H+)的物质。

- 常见酸: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

2. 碱- 定义:能够接受氢离子或释放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初中基础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基础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基础化学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分类1. 纯粹物质和混合物纯粹物质是指组成它的所有微粒都是同种的,没有其他物质的任何杂质,如金属铁、氧气等。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物体,如砂糖水、空气等。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它是化学中不可再分的基本物质,如金、铜、氢气等。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化合而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3.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自身固有的性质,如颜色、形状、硬度等;化学性质是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氧化等。

二、分子结构与周期表1. 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原子的核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2. 分子结构分子是由两个以上的原子结合而成的,它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如水分子H2O,氧气分子O2等。

3. 元素的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元素的原子序数(或电子排布的顺序)编制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元素的性质、特点、用途以及元素之间的关系。

三、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过程,通常包括物质的生成、反应物的消失等。

2. 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根据反应产物的不同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双替反应等几种类型。

3. 化学反应的平衡在化学反应中,有些反应不再继续进行,这时就达到了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

平衡态下,反应前后物质的浓度、压力等性质保持不变。

四、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 金属的性质和用途金属主要包括铁、铜、铝、锌等。

金属具有导电性好、光亮、可塑性强等性质,广泛用于机械制造、电子电器、建筑材料等行业。

2. 非金属的性质和用途非金属主要包括氢气、氧气、氮气、硫磺等。

非金属通常具有不良导电性、易燃、易溶等性质,广泛用于化工、农业等行业。

3. 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酸具有酸味、腐蚀性强、酸性指标低等性质,通常用于食品加工、制药等领域;碱具有碱味、腐蚀性弱、碱性指标高等性质,常用于清洁、肥料等领域;盐具有晶莹剔透、相对稳定等性质,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化工生产等领域。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一、化学基本概念1. 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例如铁生锈,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生成了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化学变化常伴随着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冰融化成水,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由固态变为液态,但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没有新物质生成。

2. 物质的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

例如,铁是银白色固体,有金属光泽,密度为7.86g/cm³。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的取用•块状药品:用镊子夹取,将试管横放,把块状药品放在试管口,然后慢慢将试管竖起,使药品缓缓滑到试管底部。

例如取用大理石块时就采用这种方法。

•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取用。

先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液体药品的取用•较多量液体:直接倾倒。

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缓慢倾倒。

•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吸取和滴加。

滴管要垂直悬空在容器口上方,不能伸入容器内,更不能接触容器壁。

2. 物质的加热•给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

•给液体加热:试管与桌面成45°角,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加热时要不时地移动试管,使液体受热均匀。

三、空气1. 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和其他气体及杂质(约占0.03%)组成。

•可以通过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例如利用红磷燃烧的实验。

初中化学15个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15个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15个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分类初中化学中,物质可以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如空气;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如氧气,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如水。

二、原子和分子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组合,如水分子(H2O)。

三、元素和周期表元素是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基本物质,不可分割。

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分为7个周期和18个族,元素的性质在周期表中呈现规律性变化。

四、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还原-氧化反应等类型。

五、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方程,可以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和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书写化学方程式时需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六、酸碱和盐酸是能够提供氢离子(H+)的物质,如硫酸(H2SO4)。

碱是能够提供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如氢氧化钠(NaOH)。

盐是由阳离子(通常是金属)和阴离子(通常是非金属或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

七、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的一种,涉及电子的转移。

氧化是失去电子的过程,还原是获得电子的过程。

氧化剂是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还原剂是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八、溶液和浓度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浓度表示溶质在溶液中的含量,通常用质量百分比、体积百分比、摩尔浓度等表示。

九、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不涉及物质组成变化的性质,如颜色、密度、熔点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等。

十、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量以热能、光能或电能的形式释放或吸收。

放热反应在反应过程中释放能量,吸热反应在反应过程中吸收能量。

化学基础知识大全初中

化学基础知识大全初中

化学基础知识大全初中
1.物质的分类
-简单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例如氧气、碳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例如水、二氧化碳
-混合物:由不同物质混合而成,例如空气、盐水
2.原子结构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荷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核运动形成电子层
3.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排列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分为周期和族
-周期数代表原子层数,族数代表元素的化学性质
4.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化学反应的标志:气体的产生、颜色的变化、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沉淀的生成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等
5.酸碱中和反应
-酸是指能产生H+离子的物质,常见的酸有盐酸、硫酸等
-碱是指能产生OH-离子的物质,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铝等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6.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称为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剂能使其他物质氧化,自身被还原;还原剂能使其他物质还原,自身被氧化
7.燃烧反应
-燃烧是一种快速氧化反应,常见的燃烧反应有燃料燃烧、材料燃烧

-燃料是指用来提供能量的物质,常见的燃料有木材、煤炭、石油等
-燃烧反应可以用方程式表示,例如:燃料+氧气→二氧化碳+水
8.相变反应
-相变是物质由一个相态转变为另一个相态的过程
-常见的相变有固体的熔化、液体的沸腾、气体的凝结等
-相变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和压力的改变。

初中化学必备知识点清单

初中化学必备知识点清单

初中化学必备知识点清单一、基本概念。

1. 物质的变化。

-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等)、灯泡发光等。

-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铁生锈(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燃烧(如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吸热、放热、发光等。

2. 物质的性质。

-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例如: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铁是银白色固体,酒精具有挥发性等。

-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还原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

3.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 药品的取用。

- 固体药品:块状固体用镊子夹取,操作是“一横二放三慢竖”,即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竖起,使固体滑到试管底部;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取用,操作是“一斜二送三直立”,即将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将粉末状固体送到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起来。

- 液体药品: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吸取并滴加,注意胶头滴管要垂直悬空在容器口上方;较多量液体可直接倾倒,操作是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缓慢倾倒。

- 物质的加热。

-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1/3处,加热时试管要倾斜与桌面成45°角,先预热,再用外焰加热。

-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先预热,再用外焰集中加热。

- 仪器的连接: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时,先把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时,先把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把胶皮管套在玻璃管上;在容器口塞橡皮塞时,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

全面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全面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全面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定义1. 物质:具有质量和体积的实体,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2. 元素: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

3.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

4. 原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5.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组合。

6. 离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二、物质的分类与性质1. 物理性质:不涉及物质组成变化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2. 化学性质:涉及物质组成变化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3. 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分离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

三、化学反应与原理1. 化学反应:原子或分子之间的化学键断裂和重新形成,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2.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和物质的量之比。

3.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4.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化学反应中不会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四、常见物质与反应1. 氧气(O2):支持燃烧的气体,由两个氧原子组成。

2. 水(H2O):生命之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3. 酸碱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水和盐的过程。

4. 氧化还原反应:物质之间电子转移的反应,伴随能量变化。

五、实验操作与安全1. 实验器材:熟悉各种实验器材的名称、用途和操作方法。

2. 实验操作: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巧,如称量、量取、混合、加热等。

3. 实验安全: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如穿戴防护装备、处理废弃物等。

六、元素周期表与元素性质1.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表,显示元素的周期性和族性。

2. 元素性质:包括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电子排布、化合价等。

3.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IA族至VIIA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总汇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总汇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总汇1.物质的分类-纯物质和混合物:纯物质是由只有一种组成成分的物质组成,混合物是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则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2.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是对元素按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的表格,包含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构成了原子的外层电子壳。

3.化学公式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公式:用化学符号表达化合物的组成。

例如,H2O表示水分子,CO2表示二氧化碳分子。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

例如,2H2+O2->2H2O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4.化学键和电子结构-化学键:是原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化合物中保持原子在一起。

-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相互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离子键:是由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形成的化学键。

5.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反应速率:反应物消失或产物生成的速率。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和表面积等。

-化学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保持恒定的状态。

6.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的形成-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盐的形成:当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时,生成盐。

7.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指物质丧失电子或增加氧原子数的过程。

-还原:指物质获得电子或减少氧原子数的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到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8.化学能量转化和化学能-化学能:化学反应中能量的产生和吸收。

-燃烧和酸碱中和反应是常见的能量转化过程。

9.金属和非金属-金属: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特点,常见的金属有铁、铜、锌等。

-非金属:非金属具有较差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常见的非金属有碳、氧、氮等。

10.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氧气对燃烧的影响:氧气是燃烧的必需品,燃烧过程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热和光。

化学基础知识点初中大全

化学基础知识点初中大全

化学基础知识点初中大全1.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又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2.元素: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

元素的符号一般是由拉丁文或英文的第一个或前两个字母组成。

3.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原子量和化学性质等进行分类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包括周期、族、周期表中各个区域的特点等。

4.原子:原子是物质存在于最小单元,包含了质子、中子和电子。

5.原子结构:原子结构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6.元素的物理性质:元素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熔沸点等。

7.元素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化学性质包括与其他元素结合形成化合物的能力以及参与化学反应的特点。

8.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元素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9.分子:分子是化合物中最小的单位,由原子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

10.离子:离子是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11.化学键:化合物中的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常见的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12.共价键:共价键是由两个非金属原子通过共享电子而形成的化学键。

13.离子键:离子键是由金属和非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而形成的化学键。

14.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种。

15.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是物质在改变条件下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变化。

16.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物质在改变条件下改变其化学组成的变化,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者释放。

17.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符号和化学式代表化学反应的过程。

18.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表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质量不会被消失或产生。

19.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是以离子形式表示的化学反应方程,用于描述离子在反应中的变化。

20.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中能够产生离子的物质。

21.非电解质:非电解质是在水中不产生离子的物质。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定义1. 物质: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实体,具有质量和体积。

2. 元素: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3.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4.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5.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粒子。

6. 原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7. 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8. 电子:带负电的基本粒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9. 离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二、化学变化与方程式1. 化学反应:物质之间发生的重新排列和组合过程,产生新的物质。

2.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方程,显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和物质的量之比。

3.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4. 能量守恒:能量既不会被创造也不会被消灭,只会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三、元素周期表1. 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表,显示元素的周期性和族性。

2. 周期:表中水平排列的行,表示电子能级的主要量子数。

3. 族:表中垂直排列的列,表示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性。

四、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分类1. 气体:在标准大气压和室温下,体积不受限制的物质状态。

2. 液体:具有固定体积,但无固定形状的物质状态。

3. 固体:具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状态。

4. 酸碱性:物质在水溶液中表现出的酸性或碱性。

5.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五、常见实验操作与安全1. 实验操作:包括称量、混合、加热、观察和记录等基本实验技能。

2. 实验室安全:了解化学品的性质,使用个人防护装备,遵守实验室规则。

3. 事故处理: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事故应急措施。

六、化学与日常生活1. 食品中的化学:食品添加剂、营养素的化学性质等。

2. 环境中的化学:空气和水污染的化学原理,环境保护。

初中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 分类:混合物和纯净物。

纯净物进一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电子围绕核运动。

3. 元素与周期表- 元素是不可分割的基本物质单位。

- 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元素,分为周期和族。

4.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如H2O表示水。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如2H2 + O2 → 2H2O。

5. 化学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氧化反应等。

6.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 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二、常见物质与反应1. 常见气体- 氧气(O2)、氢气(H2)、二氧化碳(CO2)等。

- 气体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毒性等。

2. 酸碱盐- 酸:氢离子(H+)的供应者,如硫酸(H2SO4)。

- 碱:氢氧根离子(OH-)的供应者,如氢氧化钠(NaOH)。

- 盐:酸与碱中和反应的产物,如氯化钠(NaCl)。

3.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常见例子:铁生锈、燃烧反应等。

4. 溶液与浓度-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 浓度表示溶质在溶剂中的含量,通常用质量百分比、摩尔浓度表示。

5.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过滤、蒸发、结晶、蒸馏等方法。

6. 能量变化与热化学- 化学反应通常伴随能量变化,如燃烧释放能量。

- 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三、实验操作与安全1. 实验器材与使用- 常见器材:试管、烧杯、滴定管、酒精灯等。

-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称量、溶解、加热、混合、滴定等。

3. 实验室安全- 实验室规则、个人防护、化学品处理、意外事故处理。

四、化学计算1. 物质的量与摩尔概念- 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含量的物理量,单位是摩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汇总(一)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就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3、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

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与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就是就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表现出来的现象有颜色改变、生成沉淀、放出气体等,而且还伴随能量的变化,因而还表现出吸热、放热、发光等。

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但不能做唯一的标准。

5、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主要有活泼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6、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7、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

烟就是蜡烛的固体小颗粒或蜡烛蒸汽。

8、人呼出来的气体比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与水蒸气多,氧气少。

9、药品的取用规则
(1)药品取用“三不”原则:不能用手直接触摸药品、不能直接闻药品、不能品尝任何药品。

(2)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
液体取1—2 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3) 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

10、药品取用方法
(1)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
①块状:用镊子夹取;操作要领就是:“一横、二放、三慢竖”。

②粉末状:用药匙或纸槽取用;操作要领就是:“一斜、二送、三直立”
(2)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
①倾倒法:取下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缓慢倒,用完盖紧原处放。

②量取法: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并使视线与液面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读数可读到0、1ml。

③滴加法: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空滴加,不能伸进容器内。

使用过程中,橡胶乳头不能平放与倒放,以免被试剂腐蚀
1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酒精灯内酒精不能少于其容积1/4,也不能多余其容积的2/3;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能吹灭。

12、用托盘天平称量时: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 ,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托盘天平精确到0、1g、
13、物质的加热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预热再集中加热。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 点燃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1/3 ,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 45°角,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 对着有人的方向 。

14、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珠,也不成股流下 。

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 倒放在试管架 上晾干。

15、仪器的连接:先把玻璃管一端 用水润湿,然后慢慢插入橡皮管中,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 红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②集气瓶中水面上升
约五分之一 。

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就是:① 装置漏气 ② 红磷不足 ③没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2、法国化学家 拉瓦锡 提出了空气主要就是由氮气 与 氧气 组成的。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 计算,大约就是氮气为 78% 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 0、94% 、二氧化碳为0、03% 、其它气体与杂质为 0、03% 。


气的成分以氮气与氧气为主,属于 混合物 。

5、稀有气体包括 氦、氖、氩、氪、氙 ,它们都就是 无色无味的气体 ,化学性质 很不活泼 ,因此又叫 惰性气体,常用作 保护气 ,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 电光源 。

氦 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氙 可用于医疗麻醉。

6、氧气就是 无色无味 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大 ,不易溶于水,
7、氧气的化学性质 比较活泼 ,具有氧化性、助燃性,就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①木炭(黑色)与氧气:放出大量的热、发出 白光 ,生成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气体。

化学方程式:C + O 2=== CO 2 木炭+氧气---->二氧化碳
②硫(淡黄色)与氧气:在空气中 淡蓝色 火焰,在氧气中 蓝紫色 的火焰,放出热量,生
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S + O 2=== SO 2 硫+氧气---->二氧化硫
③红磷或白磷与氧气:有大量白烟生成。

(用于 发令枪 )
化学方程式:4P + 5O 2=== 2P 2O 5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④镁(银白色)与氧气:在空气中: 放出大量的热,发出耀眼的白光,有白色固体生成 。

(用于信号弹等) 化学方程式:2Mg + O 2=== 2MgO 镁+氧气 ---->氧化镁
⑤铁(银白色)与氧气: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铁丝
绕成螺旋状就是为了加大铁丝的受热面积,铁丝上系上一根火柴就是为了引燃铁丝。


意点: 在集气瓶中预先加入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
炸裂 。

化学方程式:3Fe + 2O 2====Fe 3O 4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6)铜在空气中加热:现象:有黑色物质产生
Cu+O 2加热CuO
8、实验室制取氧气:
(1)用高锰酸钾为原料: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KMnO 4 ===== K 2MnO 4 + MnO 2 + O 2↑)
制取气体前要先连接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实验步骤为查、装、定、点、收、移、熄。

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目的就是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气管,污染水槽 。

制取完气体要先 把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开 然后再 熄灭酒精灯。

MnO 2 △ MnO 2 二氧化锰 加热 加热 二氧化锰 加热
目的就是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2)用氯酸钾为原料: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2KClO 3 ==== 2KCl + 3O 2↑ (3) 用双氧水为原料:) ⑴过氧化氢 ---> 水+氧气(2H 2O 2====2H 2O + O 2↑)
起 催化
作用。

氧气可采用 向上排空气法与 排水法收集,
原因就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与氧气不易溶于水 9、气密性检查:
方法:先将导管的一端 放入水中 ,用手紧贴试管外壁 ,稍停片刻,若导管
口 有气泡冒出 ,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有一段水柱形成,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

10、二氧化碳的检验: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氧气的的检验:把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瓶内,小木条复燃;氧气的验满:把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瓶口,小木条复燃。

11、工业上制制O 2的方法就是:分离液态空气法( 物理变化)
原理:利用氧气与氮气沸点不同, 氮气 先被蒸发,余下的就是 氧气 (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12、化合反应就是多变一,举例: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分解反应就是 一变 多 , 举例: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

13、氧化反应就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败等。

14、纯净物就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可以由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冰水混合物、氮气等。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各成分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保持着原来的性质,,如清新的空气、雪碧等。

活塞 2
H O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