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神经系统定位诊断周围神经
合集下载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周围神经)[一类严选]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
行业相关
1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程序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常要求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神经系统是否有病?若有病,须回答: 2、病变部位何在?即定位诊断。 3、是何原因引起?即定性诊断或称病理、病因诊断。
首先要通过询问病史和神经系统检查,收集第一手临 床资料,然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 里”,通过分析归纳,推断病变部位和病因。
10
1.神经细胞的基本要素
树突(单个或多个):接受信息 轴索(轴突)(唯一):传出信 息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中枢)或 雪旺氏细胞(周围),跳跃性兴 奋传到 突触:信息传递
行业相关
11
神经细胞的分类
按突起数目: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 元 轴索有无髓鞘:多髓鞘(A)、少髓鞘(B)、无髓鞘 (C)神经纤维 突触对称性:不对称性(格雷I型-兴奋性突触)、对称 性(格雷II型-抑制性突触) 兴奋性神经元(主干神经元),投射距离长,轴索长; 抑制性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轴索短 按递质:谷氨酸能(点对点)、GABA能、胆碱能、 多巴胺能(点对面)
行业相关
6
C8
C7
行业相关
7
二、运动障碍的定位诊断
以临床上最常见的瘫痪为例,通常根据瘫痪类型和分布 范围来推断神经受损的部位。
1、首先确定是上运动神经元型还是下运动神经元型瘫痪。 2、要明确瘫痪分布范围,如单瘫、偏瘫、截瘫、四肢瘫
或交叉性瘫。 3、结合感觉障碍进行分析,更有助于定位诊断。
行业相关
8
上下运动神经元型瘫痪鉴别表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上运动神经元型瘫痪
(周围性或弛缓性瘫痪) (中枢性或痉挛性瘫痪)
瘫痪范围
肌萎缩
行业相关
1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程序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常要求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神经系统是否有病?若有病,须回答: 2、病变部位何在?即定位诊断。 3、是何原因引起?即定性诊断或称病理、病因诊断。
首先要通过询问病史和神经系统检查,收集第一手临 床资料,然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 里”,通过分析归纳,推断病变部位和病因。
10
1.神经细胞的基本要素
树突(单个或多个):接受信息 轴索(轴突)(唯一):传出信 息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中枢)或 雪旺氏细胞(周围),跳跃性兴 奋传到 突触:信息传递
行业相关
11
神经细胞的分类
按突起数目: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 元 轴索有无髓鞘:多髓鞘(A)、少髓鞘(B)、无髓鞘 (C)神经纤维 突触对称性:不对称性(格雷I型-兴奋性突触)、对称 性(格雷II型-抑制性突触) 兴奋性神经元(主干神经元),投射距离长,轴索长; 抑制性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轴索短 按递质:谷氨酸能(点对点)、GABA能、胆碱能、 多巴胺能(点对面)
行业相关
6
C8
C7
行业相关
7
二、运动障碍的定位诊断
以临床上最常见的瘫痪为例,通常根据瘫痪类型和分布 范围来推断神经受损的部位。
1、首先确定是上运动神经元型还是下运动神经元型瘫痪。 2、要明确瘫痪分布范围,如单瘫、偏瘫、截瘫、四肢瘫
或交叉性瘫。 3、结合感觉障碍进行分析,更有助于定位诊断。
行业相关
8
上下运动神经元型瘫痪鉴别表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上运动神经元型瘫痪
(周围性或弛缓性瘫痪) (中枢性或痉挛性瘫痪)
瘫痪范围
肌萎缩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二)
脑干脑神经核分布
三叉神经中脑核
EW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展神经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三叉神感觉主核
前庭神经核
蜗神经核 迷 走 神 经 背 核
面神经核
疑核
孤束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舌 下 神 经 核
上、下泌涎核 (Ⅶ Ⅸ)
副神经核
感觉
运动
动眼神经外侧核 滑车神经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三叉神经运动根 前庭神经核 上涎核和下涎核
丘脑上部:
出现性早熟。 累及四叠体可出现相应症状:如两眼上视麻痹,常伴有瞳孔对光反 应消失或/和两眼会聚障碍。
丘脑下部:损害后可出现:
1、尿崩症 2、肥胖症 3、嗜眠症 4、性机能障碍 5、体温调节障碍 6、精神障碍 7、胃十二指肠溃疡和出血 8、间脑性癫痫 9、其它:可有急性肺水肿、血糖过高、糖尿、蛋白尿、厌食等。
Ⅱ、间脑损害的特征
丘脑:
损害后出现丘脑综合征,由于腹后外侧核受损或丘脑至皮质传导束 被阻断所致,多为血管性病变如大脑后动脉的丘脑膝状支的破裂或 闭塞引起。 1、对侧偏身感觉减退,深感觉障碍更重; 2、对侧躯肢自发性疼痛,各种刺激即使很轻也可引起难忍的疼痛; 3、对侧肢体一过性或持久性轻偏瘫; 4、对侧肢体共济失调,可伴有舞蹈动作或舞蹈样手足徐动症。
三、神经系统不同部位损害的定位诊断
周围神经损害的定位诊断 脊髓损害的定位诊断 脑干损害的定位诊断 小脑损害的定位诊断 间脑损害的定位诊断 基底节锥体外系损害的定位诊断 内囊损害的定位诊断 大脑损害的定位诊断
(三)、脑干损害的定位诊断
Ⅰ、解剖简介
Ⅱ、脑干损害的特征 1、颅神经的核性损害症状 2、颅神经的核上性损害症状 3、交叉性症状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PPT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二 基本特征 肌肉:对称性肢带肌无力近端
晚期肌萎缩明显 与肌无力相一致的腱反射减退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神经肌肉接头: 主要累及眼外肌 延髓肌和肢带肌; 无肌萎缩; 特征为症状的波动性; 腱反射不受影响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无力
周围神经: 对称性远端的感觉 运动 反射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尤其腱反射改变明显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一 机制 从大脑的运动神经元 到肌肉这一通路 任何环节病变 均可导致肌无力或瘫痪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二 部位与病变的关系
一电解质紊乱 1 低钾:
肢带肌无力呼吸肌及延髓肌 多不受影响 腱反射存在;补钾有效 发作性数小时~数天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2 高钾:
家族性; 发作性持续12小时;频繁; 肌无力常累及某一肌群; 可有延髓肌和呼吸肌受累;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2 多数性单神经病:
为多个不相邻的周围神经损害; 常见病因为糖尿病 结缔组织病 变等
3 单一神经损害:
多为局部病因所致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4 神经丛病变: 见于外伤 肿瘤或炎症等 臂丛损害:上部 下部 腰骶丛损害:
5 前根损害: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6 前角损害: 节段性特征;肌张力降低 反射改变 肌萎缩; 可见肌束震颤 多为远端无力; 也可能以近段为主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伴有疼痛或肌强直; 禁食 运动后或使用钾诱发钾敏
感性; 发作时血钾多正常或升高
肌肉无力和瘫痪的定位
3 副肌强直paramyotonia 诱因:寒冷 自发 特征:寒冷诱发
反常性强直活动后加重 常染色体显形遗传; 常伴高血钾或正常血钾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一)
(一)完全型 定型的瞳孔强直与膝腱反射消失。 (二)不完全型 有四种情况:
1.只有瞳孔强直; 2.非定型的瞳孔强直(虹膜麻痹); 3.膝腱反射消失伴有非定型的瞳孔强直; 4.只有膝腱反射消失。
四、三叉神经(V)
皮肤粘膜痛、温和触觉周 围感受器(三叉神经眼支、 上颌支、下颌支)---三叉 神经半月神经节(I)---三 叉神经脊束---三叉神经脊 束核(痛温觉纤维终止至此) 和感觉主核(触觉维)(II) ---交叉到对侧成三叉丘系 上行---经脑干---丘脑腹 后内侧核(III)---丘脑皮 质束---内囊后肢---大脑 皮质中央后回下1/3区。
核性眼肌麻痹:与周围性眼肌麻痹相类似
1. 可选择性地损害个别神经核团而引起某一眼 肌受累,呈分离性眼肌麻痹.
2. 常伴有脑平内临近结构的损害,如外展神 经核受损时面神经纤维受损.
3. 常累及双侧.
核间性眼肌麻痹:
病变损害脑干的内侧纵束,又称内侧纵束 综合征。它是眼球水平同向运动的联络纤 维,连接内直肌核和外展神经核,还与脑 桥的侧视中枢相连,实现眼球同向水平运 动。
动眼神经损害:
B.核下性损害: ④眶上裂病变:同海绵窦病变,但无眼球静脉回流受 阻症状,并因动眼神经入眶上裂进分为上、下两支, 故有时仅表现为部分眼肌麻痹。见于该处肿瘤、外伤 等。
⑤眶内病变:同眶上裂病变外,因同时累及视神经, 而出现视力减退,视乳头水肿。见于眶内肿瘤、炎症 等。
动眼神经损害:
C.核上性损害: 表现为双眼协同运动障碍,如双眼侧视麻痹或同向
三、 动眼神经(III) 滑车神经(IV) 外展源自经(VI)眼肌麻痹 瞳孔改变
动眼神经损害:
A.核性损害: 动眼神经核群为一细长的细胞团块,位于中脑的
1.只有瞳孔强直; 2.非定型的瞳孔强直(虹膜麻痹); 3.膝腱反射消失伴有非定型的瞳孔强直; 4.只有膝腱反射消失。
四、三叉神经(V)
皮肤粘膜痛、温和触觉周 围感受器(三叉神经眼支、 上颌支、下颌支)---三叉 神经半月神经节(I)---三 叉神经脊束---三叉神经脊 束核(痛温觉纤维终止至此) 和感觉主核(触觉维)(II) ---交叉到对侧成三叉丘系 上行---经脑干---丘脑腹 后内侧核(III)---丘脑皮 质束---内囊后肢---大脑 皮质中央后回下1/3区。
核性眼肌麻痹:与周围性眼肌麻痹相类似
1. 可选择性地损害个别神经核团而引起某一眼 肌受累,呈分离性眼肌麻痹.
2. 常伴有脑平内临近结构的损害,如外展神 经核受损时面神经纤维受损.
3. 常累及双侧.
核间性眼肌麻痹:
病变损害脑干的内侧纵束,又称内侧纵束 综合征。它是眼球水平同向运动的联络纤 维,连接内直肌核和外展神经核,还与脑 桥的侧视中枢相连,实现眼球同向水平运 动。
动眼神经损害:
B.核下性损害: ④眶上裂病变:同海绵窦病变,但无眼球静脉回流受 阻症状,并因动眼神经入眶上裂进分为上、下两支, 故有时仅表现为部分眼肌麻痹。见于该处肿瘤、外伤 等。
⑤眶内病变:同眶上裂病变外,因同时累及视神经, 而出现视力减退,视乳头水肿。见于眶内肿瘤、炎症 等。
动眼神经损害:
C.核上性损害: 表现为双眼协同运动障碍,如双眼侧视麻痹或同向
三、 动眼神经(III) 滑车神经(IV) 外展源自经(VI)眼肌麻痹 瞳孔改变
动眼神经损害:
A.核性损害: 动眼神经核群为一细长的细胞团块,位于中脑的
神经病学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如起病急性、亚急性、慢性,病
程进行性、周期性、逐渐好转或
发作性。
判
断
对怀疑为继发的神经系统病
原
变,要筛走一些有关基础疾
则
病和病因;
重视选择辅助检查结果。
病因学分类
感染 血管性
占位性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常有发热, 畏寒,外周血白细胞增加或血沉 增快等全身感染中毒的症状,神 经症状及体征较广泛,可行血及
神经病学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优选)神经病学神经系统疾病 的诊断原则
一、定位诊断:
主要根据神经系统 阳性体征,运用神 经解剖生理知识来 确定疾病损害的部 位。
首发症状常常 启示病变的主
要部位,也
有助于说明病 变性质。
原则
神经系统的病变部位根据 其病损范围可分为局灶性、 多灶性或弥漫性、系统性, 定位诊断通常要遵循一元 论的原则,尽量以一个局 灶性病变来解释,如无法 解释,再考虑多灶性或弥 漫性病变可能;
、肢体瘫痪、意识不清、失语等,行CT、MRI、DSA等检查
障碍症状,如糖尿病并多发性神
营养障碍 经病; 不自主运动:偏瘫步态、剪刀样步态、醉汉步态、慌张步态、跨阈步态、摇摆步态;
要部位,也有助于说明病变性质。
根据起病急慢来判断病程特点,如起病急性、亚急性、慢性,病程进行性、周期性、逐渐好转或发作性。
脑脊液等检查
发病多较急骤,几秒、几分钟、 几小时或几天内达到高峰,须注 意高血压等心血管系统情况,神 经系统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 呕吐、肢体瘫痪、意识不清、失 语等,行CT、MRI、DSA等检查
起病多较缓慢,逐渐进展和加重, 颅内高压(头痛呕吐、视乳头 水肿)和局灶体征(癫痫发作、 肢体瘫痪和麻木等)
周围神经系统(人体解剖学)
周围神经系统是指中枢神经系统以 外的神经成分,即神经、神经节、 神经丛、神经末梢等。通常分为3 部分: ① 脊神经:与脊髓相连,主要 分 布于躯干和四肢; ② 脑神经:与脑相连,主要分布于 头面部; ③ 内脏神经:与脑和脊髓相连,主 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第一节 脊神经
概况:31对 分部 : 颈神经 8 对
四肢肌、皮肤。 脊神经丛: 颈丛
臂丛 腰丛 骶丛
一、颈丛 (一)组成和位置 组成:第1~4颈神经前支 位置:胸锁乳突肌上部
的深面 (二)主要分支
皮支 肌支
皮支。 ①枕小神经 ②耳大神经 ③颈横神经 ④锁骨上神经
重要的肌支是膈神经: 为混合性神经。沿前斜角肌表面下行, 经锁骨下动,静脉间入胸腔,经肺根前 方,在纵隔胸膜与心包间下行达膈。
◎股神经损伤:可致大腿肌前群功能障碍,行走时抬 腿困难,坐位时不能伸膝关节、膝跳反射消失,股前 及小腿内侧皮肤感觉障碍。 ◎闭孔神经损伤:可致大腿内收力减弱,仰卧时患肢 不能置于健侧大腿之上,股内侧皮肤感觉障碍。
五、骶丛 (一)组成和位置 组成:
腰骶干(L4,5) 全部骶神经前支 尾神经前支
位置: 骶骨和梨状肌前面
(二)主要分支 小肌支→梨状肌、肛提肌和臀部 一些小肌。 1.臀上神经→ 臀中、小肌
阔筋膜张肌 2.臀下神经→ 臀大肌 3.阴部神经→ 会阴部、
外生殖器 4.坐骨神经: 胫神经
腓总神经
(1)胫神经: 足底内侧神经 足底外侧神经
肌支→小腿肌后群足底肌 皮支→小腿后部、足底
足背外侧缘皮肤 损伤:可导致足不能跖屈、 屈趾和足内翻、小腿后面及 足底感觉迟钝或丧失,并呈 现“仰趾足”
运动纤维→膈 感觉纤维→心包、胸膜和膈下的部 分腹膜;
第一节 脊神经
概况:31对 分部 : 颈神经 8 对
四肢肌、皮肤。 脊神经丛: 颈丛
臂丛 腰丛 骶丛
一、颈丛 (一)组成和位置 组成:第1~4颈神经前支 位置:胸锁乳突肌上部
的深面 (二)主要分支
皮支 肌支
皮支。 ①枕小神经 ②耳大神经 ③颈横神经 ④锁骨上神经
重要的肌支是膈神经: 为混合性神经。沿前斜角肌表面下行, 经锁骨下动,静脉间入胸腔,经肺根前 方,在纵隔胸膜与心包间下行达膈。
◎股神经损伤:可致大腿肌前群功能障碍,行走时抬 腿困难,坐位时不能伸膝关节、膝跳反射消失,股前 及小腿内侧皮肤感觉障碍。 ◎闭孔神经损伤:可致大腿内收力减弱,仰卧时患肢 不能置于健侧大腿之上,股内侧皮肤感觉障碍。
五、骶丛 (一)组成和位置 组成:
腰骶干(L4,5) 全部骶神经前支 尾神经前支
位置: 骶骨和梨状肌前面
(二)主要分支 小肌支→梨状肌、肛提肌和臀部 一些小肌。 1.臀上神经→ 臀中、小肌
阔筋膜张肌 2.臀下神经→ 臀大肌 3.阴部神经→ 会阴部、
外生殖器 4.坐骨神经: 胫神经
腓总神经
(1)胫神经: 足底内侧神经 足底外侧神经
肌支→小腿肌后群足底肌 皮支→小腿后部、足底
足背外侧缘皮肤 损伤:可导致足不能跖屈、 屈趾和足内翻、小腿后面及 足底感觉迟钝或丧失,并呈 现“仰趾足”
运动纤维→膈 感觉纤维→心包、胸膜和膈下的部 分腹膜;
周围神经病变的定位诊断
病例三:腓总神经麻痹的定位诊断
总结词
腓总神经麻痹是由于腓总神经受到压迫或损 伤引起的病症,表现为足部和小腿外侧的感 觉异常或肌肉萎缩。
详细描述
腓总神经麻痹的定位诊断主要依赖于患者的 症状和体征。患者通常会感到足部和小腿外 侧的疼痛、麻木或无力,有时还会出现肌肉 萎缩和反射异常。医生通过检查患者的肌电 图和神经传导速度,可以确定腓总神经麻痹 的位置和程度。同时,影像学检查结果也可
皮肤营养障碍
皮肤变得干燥、粗糙、脱屑,甚至出现溃疡 和坏死。
血管舒缩障碍
出现皮肤温度异常、皮肤潮红或苍白等现象。
排汗异常
无法正常排汗或过度排汗,可能导致体温调 节障碍。
性功能障碍
男性可能出现阳痿、射精障碍等,女性可能 出现性欲减退、阴道干燥等。
04
周围神经病变的定位诊断 方法
体格检查
总结词
体格检查是定位诊断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患者的步态、姿势以及感觉和运动功能,可以初步判断 病变的部位和性质。
定位诊断
通过一系列检查手段,确定周围 神经病变的部位和性质,为后续 治疗提供依据。
目的和意义
目的
准确诊断周围神经病变的部位和性质,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 依据。
意义
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02
周围神经系统的基本知识
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
01
02
03
脊神经
脊神经是连接脊髓和脑的 神经,负责传递感觉和运 动信号。
以提供进一步的诊断依据。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周围神经病变的定位诊断是诊断和治 疗的关键步骤,通过对病变部位的准 确定位,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完整版本)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病史
定性诊断 定位诊断
症状及体征
明确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逆向推断 查体及辅助检查 定位:同一症状在不同部位受损
的不同特点
神经系统疾病 的常见症状
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躯干四肢 痛温粗触觉传导路
起止 行程 交叉
损伤症状
上升 1—2节段
Ⅱ 后角 ⅠⅣⅤ层
Ⅰ 脊神经节
痛温 粗触
刺激性症状:
感觉异常:在外界无刺激情况下出现异 常自发性感觉,如烧灼感、麻木感、沉重 感、痒感、蚁走感、针刺感、电击感、束 带感和冷热感等。
刺激性症状:
疼痛:依病变部位及疼痛特点分为
局部性疼痛:如神经炎所致;
放射性疼痛:如神经干、神经根及中枢神 经刺激性病变;
扩散性疼痛:疼痛由一个神经分支扩散到 另一分支;
单侧节 段性分 离性感 觉障碍
后根损害
后角损害
前联合型
双侧对 称性节 段性分 离性感 觉障碍
脊 髓 半 切 综 合 征
传导束型
脊 髓 横 贯 性 损 伤
延 髓 外 身型
皮
层
感
觉
单肢型
区
病
变
癔 病 性 感
觉 障 碍
周围神经
1、多发性神经病 感觉障碍呈手套袜套样分布, 常伴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减退。
腱 、
Ⅰ 脊神经节 下肢、
关 节
躯干下部 传入神经
后根
周围突 中枢突
中央后回中上2/3 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内侧丘系
中线旁 下橄榄核
之间
内侧丘系交叉 楔束、薄束
外 后索 内
T4~5
薄束
Ⅲ 丘脑腹后 外侧核
病史
定性诊断 定位诊断
症状及体征
明确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逆向推断 查体及辅助检查 定位:同一症状在不同部位受损
的不同特点
神经系统疾病 的常见症状
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躯干四肢 痛温粗触觉传导路
起止 行程 交叉
损伤症状
上升 1—2节段
Ⅱ 后角 ⅠⅣⅤ层
Ⅰ 脊神经节
痛温 粗触
刺激性症状:
感觉异常:在外界无刺激情况下出现异 常自发性感觉,如烧灼感、麻木感、沉重 感、痒感、蚁走感、针刺感、电击感、束 带感和冷热感等。
刺激性症状:
疼痛:依病变部位及疼痛特点分为
局部性疼痛:如神经炎所致;
放射性疼痛:如神经干、神经根及中枢神 经刺激性病变;
扩散性疼痛:疼痛由一个神经分支扩散到 另一分支;
单侧节 段性分 离性感 觉障碍
后根损害
后角损害
前联合型
双侧对 称性节 段性分 离性感 觉障碍
脊 髓 半 切 综 合 征
传导束型
脊 髓 横 贯 性 损 伤
延 髓 外 身型
皮
层
感
觉
单肢型
区
病
变
癔 病 性 感
觉 障 碍
周围神经
1、多发性神经病 感觉障碍呈手套袜套样分布, 常伴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减退。
腱 、
Ⅰ 脊神经节 下肢、
关 节
躯干下部 传入神经
后根
周围突 中枢突
中央后回中上2/3 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内侧丘系
中线旁 下橄榄核
之间
内侧丘系交叉 楔束、薄束
外 后索 内
T4~5
薄束
Ⅲ 丘脑腹后 外侧核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一)
皮质侧视中枢侧视麻痹特点:
皮质侧视中枢病变时,双眼不能向病灶对侧注视,且 因受对侧(健侧)侧视中枢的影响,双眼向病灶侧偏 斜(病人凝视自己病灶);但当病变较轻产生刺激症 状时,则双眼向病灶对侧偏斜。 由于皮质其它部位的代偿作用,皮质侧视中枢产生的 侧视麻痹多为一过性。见于内囊部位的脑血管病、额 叶肿瘤等。
艾迪瞳孔(Adie pupil):
又称强直性瞳孔,其临床意义不明。 表现一侧瞳孔散大,只在暗处用强光持续照射时瞳孔缓慢收 缩,停止光照后瞳孔缓慢散大;调节反射也缓慢出现和缓慢 恢复;多见于中青年女性(30岁以下);常伴四肢腱反射消失 (下肢明显)。若伴节段性无汗和直立性低血压等,称为艾迪 综合征。
仅接受对侧皮质延髓束支配: 7.面神经 Ⅶ(下半部)
12.舌下神经 Ⅻ
一、嗅神经(I)
(与嗅觉的放射联络有关) (II级神经元)
(I级神经元)
(颞叶钩回、海马回前部及杏仁核)
1、嗅觉减退:鼻腔病变 前颅窝颅底骨折累及筛板
2、嗅觉过敏:多见于癔症 3、幻嗅:嗅中枢(颞叶钩回、海马回前部及杏
仁核)刺激性病变,如颞叶癫痫的先 兆期或颞叶海马附近的肿瘤
前、后核间性眼肌麻痹,一个半综合征。
核上性损害(核上性眼肌麻痹):
表现为双眼同向运动障碍,系脑干或皮质眼 球同向中枢病变引起侧视麻痹。
侧视中枢: 桥脑侧视中枢和皮质侧视中枢
1,桥脑侧视中枢:位于外展神经核附近或其中,发出 纤维经内侧纵束至同侧外展神经核及对侧动眼神经核 的内直肌核,使同侧外直肌和对侧内直肌同时收缩, 产生双眼球向同侧的侧视运动。
偏斜,或双眼上视或(和)下视不能(可伴瞳孔对光反 应或(和)调视反射消失),系脑干或皮质眼球协同运大脑半球血管病变、肿瘤等。
神经系统定位和定性诊断-总论PPT课件全篇
缓慢的迂曲的和蠕动特点的异常动作,当动 作持续时最好把它看成是异常姿势,这时则 采用肌张力障碍一词
.
56
运动系统 锥体外系疾病
异常运动的类型
– 肌阵挛:突然、快速的抽搐样肌肉收缩,根 据其分布、与诱发刺激的关系及病因可将其 分类
– 肌痉挛:突然的反复的快速的协调的异常运 动,通常可不难模仿
.
57
神经科学的目的是研究人类感觉,行为,思 考,记忆的产生过程.
.
3
神经病学介绍
至今,人类的基因组中有80,000对基因已 被排序。除去外伤, 所有影响神经系统的 疾病都有不同程度的遗传性。人类基因 组的信息可以帮我们更好的确定不同疾 病的致病基因, 从而预知某一个体对特定 疾病的易感性.
.
4
神经病学介绍
从这些脊髓前外侧系统发出的纤维通过 丘脑中继核及非特异性丘脑投射核及中 脑网状结构。
由丘系和脊髓前外侧系统发出的纤维在 脑干加入头部的感觉纤维。
.
17
感觉系统
感觉的传导通路
头部的痛温觉由三叉神经 (V) 脊束核支 配; 触觉,压觉,姿势觉主要由三叉神经 感觉主核及中脑核传导。
.
18
感觉系统
.
31
感觉系统 定位诊断
感觉皮层病变
– 可损伤对侧躯体的辨别性感觉功能。因此, 病人不能定位受累侧的刺激或识别躯体不同 部位的位置。也可能不能通过触觉识别物体, 或确定其大小,重量,硬度或质地。
.
32
感觉系统
器质性与精神性感觉障碍的鉴别
– 精神性感觉障碍可伴有精神紊乱,可能有几 种特征性表现。
.
59
反射
腱反射
– 通常,腱反射可被分为以下几级:
.
56
运动系统 锥体外系疾病
异常运动的类型
– 肌阵挛:突然、快速的抽搐样肌肉收缩,根 据其分布、与诱发刺激的关系及病因可将其 分类
– 肌痉挛:突然的反复的快速的协调的异常运 动,通常可不难模仿
.
57
神经科学的目的是研究人类感觉,行为,思 考,记忆的产生过程.
.
3
神经病学介绍
至今,人类的基因组中有80,000对基因已 被排序。除去外伤, 所有影响神经系统的 疾病都有不同程度的遗传性。人类基因 组的信息可以帮我们更好的确定不同疾 病的致病基因, 从而预知某一个体对特定 疾病的易感性.
.
4
神经病学介绍
从这些脊髓前外侧系统发出的纤维通过 丘脑中继核及非特异性丘脑投射核及中 脑网状结构。
由丘系和脊髓前外侧系统发出的纤维在 脑干加入头部的感觉纤维。
.
17
感觉系统
感觉的传导通路
头部的痛温觉由三叉神经 (V) 脊束核支 配; 触觉,压觉,姿势觉主要由三叉神经 感觉主核及中脑核传导。
.
18
感觉系统
.
31
感觉系统 定位诊断
感觉皮层病变
– 可损伤对侧躯体的辨别性感觉功能。因此, 病人不能定位受累侧的刺激或识别躯体不同 部位的位置。也可能不能通过触觉识别物体, 或确定其大小,重量,硬度或质地。
.
32
感觉系统
器质性与精神性感觉障碍的鉴别
– 精神性感觉障碍可伴有精神紊乱,可能有几 种特征性表现。
.
59
反射
腱反射
– 通常,腱反射可被分为以下几级:
神经系统定位定性诊断
小脑出血可能性大
定位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1. 并非所有定位体征均指示存在相应的病灶
例如, 结核性脑膜炎引起显著ICP↑时出现一或两侧 外展神经麻痹, 通常是ICP↑引起假性定位体征,不具 有定位意义
定位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4. 临床常遇到以往无任何病史\检查未发现神经系 统症状体征的病人, 但CT或MRI检查却意外地 发现脑部病变, 如无症状性脑梗死&临床完全被 忽略的脑出血等
内囊
【临床表现和定位】
内囊完全损害 病灶对侧可出现“三偏”综合征,即对侧偏瘫、偏身 感觉障碍及偏盲。见于脑出血及脑梗死等。 内囊部分损伤 内囊的前肢、膝部、后肢通过的传导束不同,因此不 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损害可单独或合并出现不同的 1~2个症状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身共济失调、 偏盲、一侧中枢性面、舌瘫或运动性失语等。
颞叶
【临床表现和定位】 感觉性失语 :颞上回后部(Wernicke区)语言中枢损 害 患者能听见说话的声音,能自言自语,但不能理解他 人和自己说话的含义。 命名性失语:颞中、下回后部损害 患者丧失对物品命名的能力,对于一个物品,只能说 出它的用途,说不出它的名称。 颞叶癫痫: 海马及Ammon角损害,多为复杂部分性发作,亦称精 神运动性发作。表现突发精神异常、梦幻状态等。如 颞叶钩回(嗅味觉中枢)损害,患者可出现幻嗅和幻 味或咀嚼动作,称为钩回发作。
颞叶
【解剖和生理功能】
主要结构:表 面 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颞横 回内侧面 海马、海马旁回、钩回 主要功能:与听觉、语言和记忆相关 主要功能区包括: 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中部及颞横回。 感觉性语言中枢:位于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 嗅觉中枢:位于钩回和海马回前部,接受双侧嗅觉纤 维 海马:是边缘系统的一个重要结构,与记忆、精神活 动关系密切。
定位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1. 并非所有定位体征均指示存在相应的病灶
例如, 结核性脑膜炎引起显著ICP↑时出现一或两侧 外展神经麻痹, 通常是ICP↑引起假性定位体征,不具 有定位意义
定位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4. 临床常遇到以往无任何病史\检查未发现神经系 统症状体征的病人, 但CT或MRI检查却意外地 发现脑部病变, 如无症状性脑梗死&临床完全被 忽略的脑出血等
内囊
【临床表现和定位】
内囊完全损害 病灶对侧可出现“三偏”综合征,即对侧偏瘫、偏身 感觉障碍及偏盲。见于脑出血及脑梗死等。 内囊部分损伤 内囊的前肢、膝部、后肢通过的传导束不同,因此不 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损害可单独或合并出现不同的 1~2个症状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身共济失调、 偏盲、一侧中枢性面、舌瘫或运动性失语等。
颞叶
【临床表现和定位】 感觉性失语 :颞上回后部(Wernicke区)语言中枢损 害 患者能听见说话的声音,能自言自语,但不能理解他 人和自己说话的含义。 命名性失语:颞中、下回后部损害 患者丧失对物品命名的能力,对于一个物品,只能说 出它的用途,说不出它的名称。 颞叶癫痫: 海马及Ammon角损害,多为复杂部分性发作,亦称精 神运动性发作。表现突发精神异常、梦幻状态等。如 颞叶钩回(嗅味觉中枢)损害,患者可出现幻嗅和幻 味或咀嚼动作,称为钩回发作。
颞叶
【解剖和生理功能】
主要结构:表 面 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颞横 回内侧面 海马、海马旁回、钩回 主要功能:与听觉、语言和记忆相关 主要功能区包括: 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中部及颞横回。 感觉性语言中枢:位于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 嗅觉中枢:位于钩回和海马回前部,接受双侧嗅觉纤 维 海马:是边缘系统的一个重要结构,与记忆、精神活 动关系密切。
定位诊断周围神经
后伸臂困难
8,腋神经:运动支—小圆肌和三角肌
上臂不能向外平举
感觉支--- 肩的下部臂的外上1/3
9,肌皮神经:运动支-喙肱肌、肱二头肌、肱肌
前臂屈曲外旋力弱(肱桡肌可完成部分屈肘动作)
感觉支-前臂的桡侧面及掌面
周围神经炎(病)-单神经炎
正中神经:运动支—旋前圆肌(前臂的旋前)
桡侧腕屈肌(腕屈曲及外展)
下六对---腹肌)
提降肋骨,收缩腹部,使躯干前驱
后支:背部肌肉
侧屈和背屈躯干
无论腹肌还是背部肌肉麻痹,结果均使腰椎前凸,一侧麻痹,向健侧 侧弯
掌长肌(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中节的屈
曲)
拇长屈肌(拇指末节的屈曲)
指深屈肌的桡侧部(食指及中指末节的屈曲)
拇短展肌(拇指掌部外展)
拇短屈肌(拇指第一指节屈曲)
拇指对掌肌(引拇指掌部向对侧)
第1、2蚓状肌(屈曲食指和中指的第一指节和伸
直其终末指节)
感觉支-拇食中指掌面,无名指的掌面桡侧半,食中指背面,无名指
刺激性病变时,偶可有深反射亢进
(四)植物神经功能的改变:
泌汗、立毛、血管运动及营养障碍
周围神经炎(病)-单神经炎
1,膈神经:支配同侧的膈肌
同侧膈肌麻痹,刺激引起呃逆
2,肩胛背神经:肩胛提肌(提肩胛)和菱形肌(肩胛内收和抬高)
上肢下垂,肩胛下角稍外移而突起
3,胸前神经:胸大肌、胸小肌及三角肌的前部
臂丛后束分支: 桡神经
•主干行程 •分支支配
沿桡神经沟下行
肱三头肌
肱肌和肱二头肌
穿旋后肌 之间进入肘窝
桡神经 深支
桡神经 深支 起始
前臂深肌+ 肱桡肌
肱桡肌覆盖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锥体细胞或锥体束
三、神经系统不同部位损害的定位诊断
周围神经损害的定位诊断 脊髓损害的定位诊断 脑干损害的定位诊断 小脑损害的定位诊断 间脑损害的定位诊断 基底节锥体外系损害的定位诊断 内囊损害的定位诊断 大脑损害的定位诊断
1.神经细胞的基本要素
树突(单个或多个):接受信息 轴索(轴突)(唯一):传出信 息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中枢)或 雪旺氏细胞(周围),跳跃性兴 奋传到 突触:信息传递
(优选)神经系统定位诊断周 围神经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的难点和入门方法
难点
1、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功能复杂。 2、神经症状和体征表现零碎多样。
入门方法
临诊时可自问自答以下几个问题: 1、有无神经症状和体征?是感觉还是运动方面的? 2、若为感觉障碍,分布形式如何?何种感觉损害?
病灶何在?若为运动障碍,是上运动神经元型? 还是下运动神经元型?病灶何在? 3、感觉运动障碍,二者有无联系? 是单个还是多个病灶?
脐平面
耻骨联合与脐连 线中点平面 大腿前面
小腿内、外侧面 和足内侧半
足外侧半和大、 小腿后面 会阴部
一条周围神经内走形的纤维来自多个神 经根节段,相邻周围神经支配区的重叠 比神经根支配区的重叠小,感觉缺失表 现的模式与神经根损伤完全不一样。
外周调节通路
单突触反射
神经细胞的分类
按突起数目: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 元 轴索有无髓鞘:多髓鞘(A)、少髓鞘(B)、无髓鞘 (C)神经纤维 突触对称性:不对称性(格雷I型-兴奋性突触)、对称 性(格雷II型-抑制性突触) 兴奋性神经元(主干神经元),投射距离长,轴索长; 抑制性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轴索短 按递质:谷氨酸能(点对点)、GABA能、胆碱能、 多巴胺能(点对面)
(周围性或弛缓性瘫痪) (中枢性或痉挛性瘫痪)
瘫痪范围
肌萎缩
体 肌张力 征 腱反射
病理反射
一般较局限 明显 降低
降低或消失 无
一般较广泛
无或轻度废用性
增高
降低
增强
消失
有
无
发病机理
下运动神经元功能缺失
下运动神 急性期神经休
经元功能 克下运动神经
释放
元功能被阻抑
病损部位
前角细胞、颅神经运动 核,或其纤维
生理知识推断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方法
一、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检查感觉障碍需要扼要记住体表皮肤的周围神经分布 和脊髓节段分布。 感觉皮区的特殊体表皮肤标志是: 1、上臂外侧——颈5; 2、乳头连线——胸4; 3.剑突——胸6; 4.脐——胸10; 5.腹股沟一胸12;
C8
C7
二、运动障碍的定位诊断
以临床上最常见的瘫痪为例,通常根据瘫痪类型和分布 范围来推断神经受损的部位。
1、首先确定是上运动神经元型还是下运动神经元型瘫痪。 2、要明确瘫痪分布范围,如单瘫、偏瘫、截瘫、四肢瘫
或交叉性瘫。 3、结合感觉障碍进行分析,更有助于定位诊断。
上下运动神经元型瘫痪鉴别表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上运动神经元型瘫痪
神经胶质细胞
不参与信息传导 星形胶质细胞:维持内环境、突触包绕、 疤痕形成 少突胶质细胞:髓鞘 小神经胶质细胞:吞噬作用
2.感觉系统的周围部分
传入、传出神经在神经丛内分 布
神经根病变时 感觉缺失:由 于相邻神经根 的皮节相互重 叠,当一个神 经根受损时几 乎不能察觉或 仅感觉迟钝; 只有当多个相 邻神经根损伤 时,才会出现 节段性特征的 感觉缺失。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改变形式
局限性病变 弥漫性病病 系统性疾病
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表现形式
兴奋症状 缺损症状 抑制症状 释放症状
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定位诊断的归纳 分析方法概括如下:
神经症状及体征
神经系统基本功能障碍
定位诊断
} {感
性质 分析归纳
运
程度
反
} 觉
动 射
神经系统 病变部位
分布
植物神经
结合神经解剖脊髓对皮肤的节段支配脊髓节段 C2 C3-C4 C5
C6-C7 C8-T1
T2
T4 T6
皮肤区域 枕部、颈部 颈部、肩部 上臂外侧面
脊髓节段 T8 T10 T12
前臂、手外侧面 L2-L3 手、前臂内侧面 L4-L5
上臂内侧,腋窝、 S1-S3 胸骨角平面
乳头平面
S4-S5
剑突平面
皮肤区域
肋弓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