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bf5d35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a3.png)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验证金属的化学性质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金属的化学性质,培养其科学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2. 教学难点: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原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金属的化学性质。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铁、铜、铝、镁等金属片,氧气,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金属的日常生活用品,引发学生对金属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a. 让学生观察铁丝在空气中的燃烧现象。
b. 引导学生分析铁丝燃烧的原因。
3. 金属与酸的反应:a. 让学生分组实验,观察金属与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现象。
b. 引导学生分析金属与酸反应的原理。
4.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a. 让学生观察铝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现象。
b. 引导学生分析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原理。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金属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化学性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完成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相关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是否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何,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等。
2. 对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七、学生评价1.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理解程度,实验操作的准确性等。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评价,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进步。
金属性质教学设计(共5篇)
![金属性质教学设计(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3e16e12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ba.png)
金属性质教学设计〔共5篇〕第1篇:化学金属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理念本课题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教学中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也能表达化学学科的很多特点。
在课题1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根底上,本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与氧气反响,金属与酸反响以及金属与其他金属的化合物溶液的反响,以及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本课题主要以学生的内容为根底,以实验探究为打破口,引导学生采取分类研究、比照分析^p 的方法认识置换反响,归纳总结金属的有关反响规律,并通过对规律的应用,到达落实知识、形成才能的目的。
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p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做过镁条、铁丝等在氧气中反响的实验,为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特意让学生补做铜片与氧气反响的实验,重点说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响,但反响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由此也可在一定意义上反响金属的活泼程度;如镁、铝比拟活泼,铁、铜次之,金属不活泼。
教材的重点放在对金属活动顺序的探究上,教学过程采用问题引入—实验探究—分析^p 总结—应用规律的形式。
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p ,由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置换反响的特点,并通过对某些金属活动性的比拟,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响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学以致用。
二、教学目的分析^p 知识与技能:〔1〕知道镁、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响。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响,以及与金属的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响,能用置换反响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响进展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1)体验和学习利用控制实验条件进展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运用控制实验条件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必修一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通用5篇
![必修一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4184451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1f.png)
必修一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通用5篇必修一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通用5篇我们的教案立足于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必修一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必修一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某些金属在化学性质中有相似的地方,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2.了解置换反应的特点,并能加以判断3.熟记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4.会熟练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去判断金属能否在某些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教学重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
教学工具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具:镁条、铝片、铜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稀HCl、稀H2SO4、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条、锌粒、铜片、铁钉、砂纸、火柴、试管(若干)。
教学过程[引言]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问]大家观察桌面上的镁条、铝片、铜片分别是什么颜色的[问]把这些金属分别在空气中加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大家动手做这个实验。
请大家写出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来写[板书]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问]铁在纯氧中点燃能反应吗若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问]根据上面的反应,我们可得出金属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小结] 金属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
[板书]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一样吗有什么不同[问]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跟氧气反应呢如果不是,能举出一些例子吗[问]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了什么[讲解]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
如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根据上述事实,我们可判断出这些金属的活泼程度。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最新6篇)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最新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bf0e121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6.png)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最新6篇)《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
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重点和难点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判断实验准备教师:镁条、锌片、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铝丝、铁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镊子、试管夹、试管架、试管、砂纸、火柴、酒精灯、小木条。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点评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引入多媒体展示下列实物照片:黄金项链、银戒指、铁匠铺刚打制出的镰刀、镁条。
从学生熟悉的装饰品入手,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寻求“金属为什么会变色”的欲望。
问题是否为各种金属的本质颜色?不是本质颜色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①学生讨论并填写下列表格并交流:(任选两种)物质本色观察到的颜色是否变色原因(猜想)②猜想镁条、镰刀变色的原因。
③链接民间谚语:“真金不怕火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学生讨论、小结:有的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反应,有的不能。
如(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
从生活中的普通现象得到金属能与酸反应这一性质,无生硬感和灌输感,可谓水到渠成。
衔接生活小知识绿豆在铁锅中煮熟后为何会变黑?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现象:绿豆在铁锅中煮了以后会变黑;苹果、梨子用铁刀切了以后,表面也会变黑。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教师讲解:这是因为绿豆、苹果、梨子与多种水果的细胞里,都含有鞣酸,鞣酸能和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鞣酸铁。
绿豆在铁锅里煮,会生成一些黑色的鞣酸铁,所以会变黑。
问题:从刚才的生活小常识中你有什么启示?过渡自然。
由生活常识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比平淡的言语过渡更具“挑逗性”,学生也觉得“学习化学真有用”。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0d288d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75.png)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2. 教学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铁、铜、锌、铝等金属片,氧气,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等。
2. 课件:金属的化学性质相关图片、视频、动画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金属的日常生活用品,引发学生对金属的兴趣,进而引入金属的化学性质课题。
2.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实验演示:铁片在空气中氧化铁锈。
(2)学生实验:分组进行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实验,观察金属表面的变化。
3. 金属与酸的反应:(1)实验演示:锌片与稀盐酸反应氢气。
(2)学生实验:分组进行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观察气体的产生。
4.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1)实验演示: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铜。
(2)学生实验:分组进行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实验,观察金属表面的变化。
5. 金属活动性顺序:(1)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概念和意义。
(2)学生实验: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分组进行金属置换实验,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金属的化学性质。
(2)拓展金属的化学性质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常见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提取方法。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包括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金属的分类及应用。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的分类及应用。
2. 教学难点: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的理解与应用。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de97e8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f2.png)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精选14篇)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1一、设计思想1、生活即化学,化学即生活的思想新课程化学教材对元素化合物部分摒弃了传统的编写思路,倡导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的背景中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的编写思路,表达了生活即化学,化学即生活的教学思想,化学不再只是一门科学性的高中课程,而是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的科学。
因此在本教学设计中体现了“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新课程化学教材编写的意图。
2、课堂的动态生成思想走进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而“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
我们在组织教学时,考虑最多的往往是目标意识:这个课如何达到预定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却很少去想学生的体验,去了解他们关注什么、需要什么、希望接受什么,学生的思维与活动总是被限制在教案的束缚中。
因此,课堂上,教师不要急于教给学生什么,也不要满足于教给学生什么。
重要的是,要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要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想关注的内容、希望接受的信息,从而产生动态课程效果。
3、实验探究教学思想现代化学教学观认为,化学教学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探索化学知识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训练,以此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形成求学所必需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实验探究的教学是以实验为中心主题的探究教学。
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等科学方法,对某些化学反应实质、现象以及化学实验装置从多角度、多层面做深入的研究探索,进行探究其规律的学习,有力地解释客观事实的实验属性,从而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优秀5篇)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7aa5e4c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ba.png)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优秀5篇)《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②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熟悉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是: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1.金属活动性顺序。
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金属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尤其含亚铁的)。
【教学方法】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实验探究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学法指导】探究法、对比法、讨论法【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镁条、铝片、铜片、被氧化了的镁条与铝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
学生用具:稀盐酸、稀硫酸、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钉、锌粒、铜片、铁片、砂纸、火柴、试管(若干)。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问题导入】展示古代金、银、铜、铁等金属制品的图片。
为什么有的保留这么完整,表面没有什么改变;而有的金属表面却有这么大的改变呢?这些金属制品的“化妆师”是谁呢?【互动合作】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回忆相关反应的现象、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3Fe+2O2Fe3O42Mg+O22MgO4Al+3O22Al2O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本组的实验方案或生活实例。
听讲,进一步理解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板书】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课题引入】确切地说应该是空气中的氧气在偷偷在起作用。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习过的金属和氧气的化学反应有哪些呢?它们反应的现象是什么?化学方程式怎样写?【展示】镁、铁燃烧的图片【演示】将一根铜丝和金戒指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燃烧。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a943b1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86.png)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教案第一章:金属的性质1.1 金属的定义与特点介绍金属的定义,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通过实物展示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金属的特点,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1.2 金属的电子排布解释金属的电子排布规律,以钠、铜为例,说明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的过程。
进行实验,观察金属与非金属接触时发生的电化学反应,如金属腐蚀、形成原电池等。
第二章:金属的制备与冶炼2.1 金属的天然存在与提取介绍金属的天然存在形式,如金属矿物,以及金属的提取方法,如湿法冶金、火法冶金等。
进行实验,学生动手操作提取金属的实验,如从金属盐溶液中置换金属。
2.2 金属的制备与冶炼方法介绍不同金属的制备与冶炼方法,如电解法、热还原法、热分解法等。
通过实验,学生了解冶炼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如铁的冶炼过程中的一氧化碳还原铁氧化物。
第三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3.1 金属的腐蚀原因解释金属腐蚀的原因,如电化学腐蚀、化学腐蚀等。
通过实验,学生观察金属腐蚀的现象,如铁的锈蚀。
3.2 金属的防护方法介绍金属的防护方法,如涂层保护、阴极保护、合金强化等。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不同防护方法对金属腐蚀的影响,如涂层涂覆后的金属片的耐腐蚀性。
第四章:金属的反应4.1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介绍金属与非金属发生的化学反应,如金属与卤素的反应,金属与氧化剂的反应等。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现象,如锌与稀硫酸的反应。
4.2 金属与金属的反应解释金属与金属发生的化学反应,如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金属与合金的反应等。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金属与金属反应的结果,如铜与银离子的置换反应。
第五章:金属的应用5.1 金属在工业中的应用介绍金属在工业中的应用领域,如钢铁工业、电子工业、汽车工业等。
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金属在不同工业中的应用实例。
5.2 金属材料的可持续发展讨论金属材料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如金属资源的保护与回收利用。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金属材料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策略。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bf038d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a8.png)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2.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能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2.教学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推导,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条件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已学过的化学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化学性质?(2)展示一些金属制品,提问:这些金属制品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2.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A.实验演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学生观察:铁丝燃烧时火星四溅,黑色固体。
C.结论: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氧化物。
(2)金属与酸的反应A.实验演示:将铁片放入稀盐酸中。
B.学生观察:铁片表面产生气泡,溶液颜色变浅。
C.结论:金属与酸反应金属盐和氢气。
(3)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A.实验演示:将锌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B.学生观察:锌片表面析出红色固体,溶液颜色变浅。
C.结论:金属与盐溶液反应金属盐和金属。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1)介绍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概念。
(2)引导学生观察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找出金属的排列规律。
(3)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4.练习与应用A.铁与稀硫酸反应B.铜与硫酸锌反应C.铝与硫酸铜反应(2)课后作业:查阅资料,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2)教师点评课堂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探究等方式,使学生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实验、探究能力。
课后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在探究金属与氧气反应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我们看到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了耀眼的火花,那么这个反应中有哪些物质发生了变化?变化后了什么?谁能试着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呢?”(2)讲解金属与酸反应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我们观察到铁片放入盐酸中产生了气泡,那么这些气泡是什么?它们是从哪里来的?这个反应告诉我们金属和酸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3)在讲解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大家看到了锌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出现了红色固体,这说明了什么?金属之间能否相互置换?这背后的规律又是什么呢?”2.教学难点:(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推导:“同学们,我们知道金属的活动性是不同的,那么我们如何来确定它们的活动性强弱呢?这就需要用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79556a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f1.png)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的活性、氧化、还原、腐蚀等基本概念。
培养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金属化学性质的原因和结果。
1.2 教学内容金属的活性及其判断方法。
金属的氧化与还原反应。
金属的腐蚀及其防止方法。
实验操作:金属活性测试、金属氧化还原反应、金属腐蚀实验。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金属的化学性质。
采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2 教学手段使用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进行金属活性测试、金属氧化还原反应、金属腐蚀实验。
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展示实验结果和相关知识。
提供实验指导书和参考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参考。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教学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质分类和化学反应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通过展示金属样品,引发学生对金属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教学展开讲解金属的活性及其判断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金属活性测试实验。
讲解金属的氧化与还原反应,引导学生进行金属氧化还原反应实验。
讲解金属的腐蚀及其防止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金属腐蚀实验。
3.3 教学总结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结果,评价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通过学生提问和讨论,评价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能力。
4.2 教学反馈学生填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和收获。
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教师进行解答和回应。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准备5.1 教学资源实验器材:金属样品、实验药品、实验仪器等。
参考资料:实验指导书、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等。
5.2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20d35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f.png)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金属的活泼性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泼性的理解与应用。
2. 教学难点:金属活泼性的比较,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原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金属的化学反应现象。
2. 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化学性质的本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铁、铜、锌、铝等金属样品,氧气,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3. 安全措施:佩戴实验安全帽,手套,注意事项讲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金属材料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化学性质。
2.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实验演示铁在氧气中燃烧,铜在空气中氧化,引导学生观察金属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3. 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演示铁与稀盐酸反应,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引导学生掌握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
4.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实验演示铜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引导学生理解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原理。
5. 金属活泼性的比较: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比较金属的活泼性。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金属的化学性质,强调金属活泼性的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探究性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8. 板书设计:金属的化学性质1.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 金属与酸的反应3.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4. 金属活泼性的比较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法和问题驱动法,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了金属的化学反应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化学性质的本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优秀3篇)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83fcf1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bc.png)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优秀3篇〕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道镁、铁、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响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响。
3、通过金属与氧气、酸反响的实验探究,初步了解金属的活动性。
学时重点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响。
学时难点用实验探究金属的活动性。
教学活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问]前边咱们讲了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谁能告诉我合金与纯金属相比拟有什么优良性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黄金及黄金饰品越来越多的成为寻常百姓的装饰品。
随之而来的假黄金诈骗案也越来越多,提示:黄铜为铜锌合金,外观和黄金相似人们为何会上当?你能想出一个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吗?通过测密度;硬度不同,相互刻画等那么,能不能使用化学方法鉴别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呢?温故知新归纳总结评论请同学们回忆有哪些金属能和氧气的反响?金属铁和镁镁在空气中点燃;铁在纯氧气中燃烧的图片。
镁在空气中加热即可发生反响,而铁必须在纯氧中才能燃烧,从反响条件上比拟,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镁比铁活泼。
教师出示外表氧化的镁片,再用砂纸打磨一半后,引导学生比照观察镁铝在常温下就能和氧气反响,铁铜在常温下几乎不和氧气反响,但在高温条件下却能和氧气反响,我们得出金属的第一个化学性质一多数金属能和氧气反响〔但反响的剧烈程度不一样〕燃烧金戒指的图片: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化学原理?教师启发引导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响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金难与氧气发生反响学到这同学们有没有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了?用火烧你能描述具体的操作方法吗?很好,取少量金属块在火焰上加热,假设金属外表发黑那么原试样为黄铜,假设无变化,那么为真金。
1.比拟镁铝铁铜金分别与氧气反响时的难易程度有何不同呢?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不同的金属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不一样。
越活泼的金属越容易与别的物质起反响,且反响现象越剧烈。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a4c96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27.png)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掌握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 金属与酸的反应3.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4.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5.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2. 教学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理解。
3.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铁丝、铜丝、铝丝、氧气、盐酸、硫酸铜等。
2. 教学课件:金属化学性质相关课件。
3. 教学资料: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属腐蚀与防护资料。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金属制品,引导学生关注金属的应用及其化学性质。
2.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讲解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规律,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金属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3. 金属与酸的反应:讲解金属与酸的反应规律,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金属与盐酸、硫酸反应的现象。
4.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讲解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金属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
5. 总结金属活动性顺序: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总结金属活动性顺序,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七、课堂练习2. 分析金属腐蚀的原因,提出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
八、拓展与延伸1. 探讨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化学性质。
2. 研究金属的提炼方法及其环保意义。
九、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
2. 强调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十、课后作业1. 完成金属化学性质相关习题。
2. 调查生活中金属制品的腐蚀现象,提出防护措施。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ccf403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b4.png)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一、化学性质简介:金属是一类具有良好导电性、延展性、塑性和高熔点的元素,常常用于制备各种制品和合金。
金属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氧化性、反应性和阳离子性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金属的氧化性,在空气中与氧发生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2. 掌握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学反应,如与酸、水和卤素的反应。
3. 了解金属的阳离子性质,在化合物中呈阳离子状态。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金属的氧化性:(1)内容:金属在空气中与氧发生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2)方法:实验演示或实验操作,用锌箔在明火中加热,观察其与氧的反应。
2.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1)内容:金属与酸、水和卤素等非金属元素发生化学反应。
(2)方法:实验演示或实验操作,用锌和酸反应、钠与水反应、铁与溴反应等实验,观察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反应的现象和结果。
3. 金属的阳离子性:(1)内容:金属在化合物中呈阳离子状态。
(2)方法:以金属铜为例,演示或实验操作,用铜粉与硝酸反应,观察铜在此反应中的氧化态变化和形成的阳离子。
四、教学辅助材料:1. 实验器材:试管、锌箔、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溴水、硝酸等。
2. 实验操作步骤和观察结果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安排:1. 引入:“你们知道金属的一些性质是什么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金属的化学性质。
”2. 金属的氧化性的教学:a. 介绍金属的氧化性,简单解释金属与氧的反应;b. 展示实验演示或进行实验操作,观察金属与氧的反应;c. 解释金属与氧化物的关系,引导学生总结氧化反应的特点。
3.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的教学:a. 介绍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如金属与酸、水和卤素的反应;b. 展示实验演示或进行实验操作,观察不同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c. 引导学生总结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反应的特点。
4. 金属的阳离子性的教学:a. 介绍金属的阳离子性,解释金属在化合物中呈阳离子状态;b. 展示实验演示或进行实验操作,观察金属在特定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和氧化态变化;c. 引导学生总结金属的阳离子性质特征。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ad0908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0b.png)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现象。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拨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
3.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有趣的实验与老师的点拨中轻松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难点:初步运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掌握新的化学反应及反应类型。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实验用具:镁条、铝片、铜片、铁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稀HCl、稀H2SO4、试管(若干)。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铁、镁等金属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以及化学方程式。
二、新课导入师:铝和铁相比较,具有哪些优良性能?为什么饮料罐通常都用铝做而不用铁?目前一些人在一些黄金市场能用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为什么有些人会上当?可用什么办法来鉴别它们呢?生甲:黄铜与黄金的密度不同,测一下它们的密度即可区别。
生乙:黄铜与黄金的硬度不同,把它们互相刻画,硬度大的为黄铜,小的为黄金。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实用8篇)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实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ab875f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e6.png)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实用8篇)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设计思路九年级的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
因此,在本课题中,我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采用实验探究──讨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大量实验事实的观察、分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在教师的层层诱导下,归纳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的特点。
再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从而完成对金属化学性质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
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会”。
虽然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见过几个置换反应,但是并不熟悉,运用也不熟练,因此我改变了教材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填写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要求,重点要求学生对反应能否进行,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等情况进行认真观察、比较即可。
而将对置换反应特点和规律的总结放在最后,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和运用置换反应。
二、教案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授课人李秀波学校河南大学附属中学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反应能否发生进行简单的判断。
2、能力目标: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结果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能力。
能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情感目标:①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②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1、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2、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40d82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f2.png)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2. 能够运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2. 教学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等活动,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各种金属片(如铁、铜、锌、铝等)、氧气、酸(如盐酸、硫酸等)、盐溶液(如硫酸铜溶液等)、试管、镊子、滴管等。
2. 课件:金属的化学性质相关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金属制品,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化学性质。
2. 讲解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介绍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原理,展示实验现象。
3. 讲解金属与酸的反应:介绍金属与酸反应的原理,展示实验现象。
4. 讲解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介绍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原理,展示实验现象。
5. 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概念。
6. 练习:让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7. 作业:布置有关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1.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特点,如铁的生锈、铜的氧化等。
2. 进行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观察不同金属与同种酸反应的速率差异。
3. 进行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实验,观察金属置换反应的现象。
七、教学内容与活动1.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定义和应用。
2. 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预测和解释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
3. 引导学生思考金属活动性顺序与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关系。
八、案例分析1.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如金属腐蚀、电池原理等,让学生运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和活动性顺序进行分析和解释。
2. 引导学生讨论金属的化学性质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f68655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d7.png)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2. 教学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排列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金属样品(铁、铜、锌、铝等),氧气,酸(稀盐酸、稀硫酸等),盐溶液(硫酸铜、氯化铁等),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滴管等。
2. 教学课件:金属的化学性质相关图片、视频、动画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金属样品,引导学生关注金属的性质。
2. 学习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实验演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四氧化三铁。
(2)学生实验:铜片在氧气中加热,氧化铜。
(3)讨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特点及条件。
3. 学习金属与酸的反应:(1)实验演示:锌片与稀盐酸反应,氢气和氯化锌。
(2)学生实验:铝片与稀硫酸反应,氢气和硫酸铝。
(3)讨论:金属与酸反应的特点及条件。
4. 学习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1)实验演示: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硫酸亚铁和铜。
(2)学生实验:铜片与氯化铁溶液反应,氯化铜和氯化亚铁。
(3)讨论: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特点及条件。
6. 练习: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
7. 拓展: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8.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金属的化学性质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9. 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10. 板书设计: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知识点睛
1.金属与酸反应
(1)图象问题
①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a.等质量的镁、铝、锌、铁和足量的酸反应(图1),金属反应完,酸有剩余,生成氢气的质量不等,产生氢气的质量由多到少为:____、
____、____、____,产生氢气由快到慢为____、____、____、____。
b.足量的镁、铝、锌、铁和等量的酸反应(图2),酸反应完,金属有剩余,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消耗金属的质量由少到多为:____、
____、____、____,产生氢气由快到慢为____、____、____、____。
注:上述四种金属的产氢能力由强到弱为:____、____、____、____。
✧此类图象重点关注产生氢气的快慢与多少。
②氢气质量与反应物质量的关系
a.向等质量的镁、铝、锌、铁中加入足量酸(图3),最初酸不足,等质量的酸参与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最终酸过量,金属不足,
产生的氢气质量不等,产生氢气的质量由多到少为:___、___、
___、___。
b.向等质量的酸中加入足量的镁、铝、锌、铁(图4),最初金属不足,等质量的金属参与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不等,产生氢气的质量由
到多少为:___、___、___、___,最终酸不足,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
注:通过图象能比较产生氢气的多少,不能比较产生氢气的快慢。
✧此类图象重点关注最初产生氢气的多少与最终产生氢气的多少。
(2)判断混合物组成问题
①平均值法
计算出金属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Ar,利用平均值法,推测金
属混合物的成分(将Al的相对原子质量折算成18,氢后金属的相
对原子质量折算成无穷大)。
A r(A)<Ar< A r(B)
②极端假设法
假设金属混合物中只含已知的该金属,计算此时应产生的氢气质量,
比较其与实际产生的氢气质量的大小关系,根据金属产氢能力,推
测金属混合物的成分。
2.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1)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判断滤渣、滤液成分
①对涉及到的金属进行活动性排序,标出加入的金属,判断反应的先
后顺序。
【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活动性相差较大的金属之间,
先发生置换反应。
】
②画流程图,根据加入金属的量初步判断滤渣、滤液成分。
③根据题中信息,结合反应先后顺序,再次判断滤渣、滤液成分。
(2)回收废液中的金属和金属化合物
根据待回收的金属和金属化合物,初步判断加入的过量金属(一般为
所涉及金属中最活泼的),再分析各环节的化学反应和物质组成。
精讲精练
1.相同质量的Zn和Fe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能正确表示生成氢气
的质量与时间关系的图象是()
A.B.
C.D.
2.相同质量的Mg、Fe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盐
酸的体积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B.
C.D.
3.等质量的镁、铁、锌分别放入足量的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
的质量与消耗金属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B.
C.D.
4.相同质量的镁、铝、锌分别与相同质量20%的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质量
(直接用各金属表示)的大小关系有以下几种猜测:①Mg>Al>Zn;
②Al>Mg>Zn;③Al=Mg=Zn;④Al=Mg>Zn;⑤Al=Zn>Mg;
⑥Al>Mg=Zn。
其中合理的个数为()
A.5个B.4个C.3个D.2个
5.现有
6.5 g由Zn和另一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将其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
反应得到0.18 g氢气,则另一种金属可能是()
A.Ag B.Al C.Fe D.Mg
6.某不纯的铁2.4 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全部溶解,放出氢气0.2 g,则铁中可
能含有的杂质是()
A.铜B.铝C.碳D.镁
7.现有铁和另一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在5.6 g该混合物中加入100 g一定溶质
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两者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混合物为Fe、Al,m可能是0.2 g
B.若混合物为Fe、Zn,m可能是0.1 g
C.若混合物为Fe、Cu,则m可能是0.1 g,该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50% D.若混合物为Fe、Zn,则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7.3%
8.现有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向其中投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
过滤,向滤渣中加入适量稀硫酸。
(1)若滤渣中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滤液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_______。
(2)若滤渣中无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滤液中一定有__________________。
9.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Al和Fe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
则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______,滤液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
10.某同学向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铝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锌粒。
溶
液质量与加入锌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b点时,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写离子符号)。
(3)写出b~c段发生反应的现象。
11.某溶液中含有Cu(NO3)2和AgNO3,现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进行
处理,并绘制出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与溶液中溶质种类的关系图。
请回答:
(1)a点时,混合物中所含的金属单质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a、b两点,溶液的质量a_____b(填“=”、“<”或“>”)。
(3)请写出c~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2.某电镀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CuSO4、ZnSO4和FeSO4,为减少水污染及节约
成本,回收重要原料硫酸锌和有关金属,设计了下图所示流程。
请回答:
(1)步骤①的操作是________,步骤③使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填“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
(2)固体A的成分是_________,固体B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为探究工业废水的综合利用,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中完成了以下实验。
(1)X为________;乙与硝酸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I和Ⅱ中都要用到一种玻璃仪器。
该仪器在操作Ⅱ中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知识点睛
1.(1)①Al、Mg、Fe、Zn Mg、Al、Zn、Fe
Al、Mg、Fe、Zn Mg、Al、Zn、Fe
Al、Mg、Fe、Zn
②Al、Mg、Fe、Zn Al、Mg、Fe、Zn
精讲精练
1. D
2. D
3. B
4. C
5. A
6. B
7. C
8.(1)Cu、Fe CuSO4
(2)Fe、Zn ZnSO4、FeSO4
9.Ag Fe Al(NO3)3、Fe(NO3)2AgNO3
10.(1)2AgNO3+Zn Zn(NO3)2+2Ag
(2)Al3+、Zn2+、Cu2+
(3)锌粒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11.(1)Ag
(2)>
(3)Cu(NO3)2+Fe Fe(NO3)2+Cu
12.(1)过滤物理方法
(2)ZnSO4Zn、Cu、Fe
(3)Zn+H2SO4ZnSO4+H2↑
13.(1)锌ZnSO4+Ba(NO3)2BaSO4↓+Zn(NO3)2
(2)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