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翻译和原文
观潮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观潮,钱塘江之胜也。
每至秋潮,江水大涨,浪涛汹涌,如山如雷,观者无不惊心动魄。
余尝于八月十五日,登望海楼,凭栏远眺,海天一色,潮声如鼓,耳不忍闻。
忽见白浪翻腾,如万马奔腾,其声如狮吼,震耳欲聋。
须臾,潮头至,白沫翻滚,势不可挡,如万马齐喑,天地为之变色。
【翻译】观赏潮水,乃钱塘江一大美景。
每当秋季潮水涨满,江水猛涨,波浪汹涌澎湃,如同山岳般雄伟,如同雷霆般轰鸣,观者无不为之震撼。
我曾于八月十五日,登上望海楼,倚栏远望,海天一色,潮声如同战鼓,令人不忍卒听。
忽然看见白浪翻滚,如同万马奔腾,其声如狮吼,震耳欲聋。
片刻之间,潮头到来,白沫翻滚,气势不可阻挡,如同万马齐喑,天地为之变色。
【答案】钱塘江的观潮,是一大美景。
每当秋天潮水涨满之时,江水急剧上涨,波浪汹涌澎湃,宛如山岳般雄伟,如同雷霆般轰鸣,观看的人们无不为之震撼。
我曾在八月十五这一天,登上望海楼,依靠栏杆远眺,海天一色,潮声如同战鼓,令人不忍心去听。
突然看到白浪翻腾,仿佛万马奔腾,声音如同狮吼,震耳欲聋。
片刻之后,潮头到来,白沫翻滚,势头不可阻挡,仿佛万马齐喑,天地为之变色。
观潮之景,实为壮观。
潮水之至,如山岳之起伏,如雷霆之轰鸣,令人心生敬畏。
余当时立于望海楼,目睹此景,心中不禁感慨万分。
潮水之至,非人力所能阻挡,其威力之大,足以让人感叹自然之神奇。
此次观潮,使余对钱塘江之美景有了更深的认识,亦使余对自然之力有了更深的体会。
在我国古代,观潮是一项极为盛行的活动。
钱塘江的潮水,因其壮观景象而闻名遐迩。
每当潮水来临之际,人们纷纷前来观赏,以期一睹其风采。
观潮之习俗,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承至今。
此次观潮,使余深刻体会到我国古代文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赞美。
他们用诗词歌赋,描绘出钱塘江潮水的壮丽景象,表达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余认为,观潮之活动,不仅是一种审美体验,更是一种精神寄托。
在繁忙的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观潮,暂时忘却烦恼,领略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周密观潮原文及翻译
周密观潮原文及翻译周密观潮原文及翻译《观潮》是南宋文人周密的经典作品,节选自《武林旧事》第三卷。
下面是周密观潮原文及翻译,请参考。
本文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以及观潮的盛况,将自然美、人情美巧妙地交织在一起,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描绘出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的英姿飒爽和观潮人群的惊叹不已,使读者身历其境。
原文浙江之潮1,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2。
方其远出海门3,仅如银线4;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5,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6,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7。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8,艨艟数百9,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10,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11,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12,水爆轰震13,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1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15,随波而逝16。
吴儿善泅者数百17,皆披发文身18,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19,出没于鲸波万仞中20,腾身百变21,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22,珠翠罗绮溢目23,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24,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25。
翻译钱塘江的大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
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是最盛(的时候)。
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看上去)几乎只有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粗细;不久,潮水渐渐近了,就像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天空,冲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
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描写的就是这样的景象。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校阅水军,数百条战船分列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乘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
观潮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海宁之观潮,自古为胜。
岁之八九月间,潮水方壮。
每至夜半,则潮声如雷,声震天地。
余尝于中秋之夜,赴海宁观潮,其景可记也。
时值中秋,月明星稀,微风徐来,水波不兴。
余与二三友,徒步至观潮之地。
未至数十里,遥闻潮声,如山崩海啸,声势浩大。
既至,则见海潮汹涌,白浪滔天,犹如万马奔腾,势不可挡。
潮头高数十丈,势如垂天之云,触之则涛声震耳。
观潮者如云,或立或坐,皆屏息凝视。
潮水将至,众人皆惊呼,声震四野。
潮头过处,烟波浩渺,一片汪洋。
潮退之后,沙滩上留下无数脚印,深浅不一,仿佛可见潮水来去之状。
潮水退后,余独步于沙滩之上,望海天一色,心旷神怡。
忽闻远处传来渔歌,悠扬动听,如入仙境。
余乃仰天长啸,抒发胸臆。
潮声渐远,渔歌亦绝,余乃独行于潮水之痕,心有所得,不能自己。
【翻译】海宁的观潮,自古以来就是一大盛景。
每年八九月间,潮水最为壮观。
每当夜半时分,潮声如同雷霆,震动天地。
我曾于中秋之夜,前往海宁观潮,那景象至今仍历历在目。
那时正是中秋,明月高悬,星辰稀疏,微风拂面,水面平静。
我与二三好友,步行至观潮之地。
还未行至数十里,就远远地听到了潮声,宛如山崩海啸,声势浩大。
到达之后,只见海潮汹涌,白浪滔天,仿佛万马奔腾,气势无法阻挡。
潮头高达数十丈,犹如垂天之云,触碰之时涛声震耳。
观潮的人群如同云聚,有的站立,有的坐下,都屏住呼吸,凝视着潮水。
潮水即将到来,众人都惊呼出声,声音震动四周。
潮头经过之处,烟雾弥漫,一片汪洋。
潮水退去之后,沙滩上留下了无数深浅不一的脚印,仿佛可见潮水来去之状。
潮水退去之后,我独自漫步在沙滩上,望向海天一色,心旷神怡。
忽然远处传来渔歌,悠扬动听,如同置身仙境。
我于是仰天长啸,抒发胸臆。
潮声渐渐远去,渔歌也随之消失,我独自沿着潮水留下的痕迹前行,心中有所感悟,无法自抑。
观潮文言文翻译全文翻译
潮之来也,天与海相接,浩浩荡荡,势不可挡。
余乃登高而望,心旷神怡,悠然自得。
海天一色,水天相接,若隐若现,如梦如幻。
潮声如雷,震耳欲聋,观者无不为之动容。
时有渔者,持篙击水,如飞鸟掠波,往来翱翔。
余观其技,心向往之,欲效仿其行。
遂于潮退之际,潜身海中,拾得一片石,大如斗,光可鉴人。
持石而归,置于案头,朝夕观赏,乐此不疲。
一日,潮至,余乃持石立于潮头,观其波涛汹涌,浪花飞溅。
石上之纹,随波逐流,如龙腾虎跃,气势磅礴。
潮退之后,石上之纹,仍旧清晰可见,如刀刻斧凿,令人叹为观止。
余又观潮之余,见海鸥翔集,翩翩起舞。
海鸥之翎,白如雪,映日而闪,宛如仙子下凡。
余心神为之所夺,不觉神往。
遂欲效仿海鸥,翱翔于碧波之上,逍遥自在。
俄而,潮声再起,余急返岸上,观其潮势,犹如万马奔腾,卷起千堆雪。
潮水过后,沙滩上留下一片狼藉,贝壳散落,犹如星斗。
余拾起一枚贝壳,细观其纹,如同一幅山水画卷,美不胜收。
余观潮之余,亦见海豚跃出水面,身姿矫健,如箭离弦。
余心向往之,欲效仿其跃。
遂于潮起之时,跃入海中,欲与海豚共舞。
然潮势汹涌,余未能如愿,反被潮水卷走,幸得潮退,方得平安。
潮之去也,余心亦随潮而去,若有所失。
然余深知,潮去潮来,皆是自然之理。
人生亦如潮,有起有落,有聚有散。
余当以潮为鉴,把握当下,顺其自然。
《观潮》文言文翻译:当潮水涌来之时,天空与大海相连,浩浩荡荡,其势无法抵挡。
我于是登上高处观看,心情舒畅,神清气爽,悠然自得。
海天一色,水天相接,若隐若现,宛如梦境。
潮声如同雷霆,震耳欲聋,观看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这时,有渔民拿着篙击打水面,如同飞鸟掠过波浪,来去自如。
我观看他们的技艺,心中向往,想要效仿他们的行为。
于是在潮水退去的时候,我潜入海中,拾得一块大石头,大小如斗,光亮可以照人。
拿着石头回来,放在案头,早晚观赏,乐此不疲。
有一天,潮水再次涌来,我拿着石头站在潮头,观看那波涛汹涌,浪花飞溅。
石头上的纹理,随着波浪流动,如同龙腾虎跃,气势雄伟。
周密《观潮》原文及翻译
周密《观潮》原文及翻译内容介绍: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霄斋、苹洲、萧斋,晚年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弁阳啸翁、华不注山人,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南宋末年词人、文学家。
祖籍济南,先人因随高宗南渡,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置业于弁山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潮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
原文: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翻译:江汹涌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
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
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
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
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
”就像这样一般。
每年临安府的长官到浙江庭外检阅水军,巨大的战舰数百艘分别排列于江的两岸,一会儿全部的战舰都往前疾驶,一会儿分开;一会儿聚合,形成五种阵势,并有人骑着马匹耍弄旗帜标枪,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
忽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物一点点都看不见,水中的爆破声轰然震动,就像高山崩塌一般。
初中语文 文言文 周密《观潮》原文、译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周密《观潮》原文、译文《观潮》周密浙江②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③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④,仅如银线⑤;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⑦,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⑧。
注释:①节选自《武林旧事》(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卷三,略有删改。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宋代湖州(现在浙江湖州)人。
②〔浙江〕就是钱塘江。
③〔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
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④〔方其远出海门〕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
方,当……时。
其,指潮。
出,发、起。
海门,浙江入海口,那里两边的山对峙着。
⑤〔仅如银线〕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
仅,几乎,将近。
⑥〔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大雪覆盖的山岭。
际天,连接着天。
⑦〔沃日〕冲荡太阳。
形容波浪大。
沃,用水淋洗。
⑧〔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杨万里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这两句诗是《浙江观潮》一诗里的句子,意思是,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
“……是也”,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岁京尹①出浙江亭教阅水②,艨艟③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④,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⑤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⑥,水爆⑦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⑧,仅有“敌船⑨”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⑩注释:①②〔每岁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阅水〕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
京尹,京都临安府(现在浙江杭州)的长官。
浙江亭,馆驿名,在城南钱塘江岸。
③〔艨艟(méngchōng)〕战船。
④〔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意思是,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
文言文((观潮))翻译
盖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余尝游于钱塘,观潮之盛,诚为千古奇观也。
时值中秋佳节,月明星稀,微风徐来。
余与二三友朋,相约钱塘江边,欲一睹潮水之雄伟。
江岸柳絮飘飘,桃花映水,景色宜人。
遥望江面,波涛汹涌,如万马奔腾,声势浩大。
俄而,潮声渐起,如雷鸣般震耳欲聋。
余等紧张地凝视江面,只见一股巨大的水势,自西而来,势不可挡。
潮头如山,白浪滔天,翻滚向前。
船夫们紧张地拉紧船索,唯恐船只被潮水冲走。
须臾,潮水至,声势更盛。
江水奔腾,浪花飞溅,犹如千军万马,激战正酣。
观者无不惊叹,谓此乃天地之奇观,人间之胜景。
潮水过处,江面顿显宽阔,江岸沙石,皆被潮水冲刷得干干净净。
潮水退去,江面恢复平静。
余等沿岸漫步,目睹潮水退去后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分。
想那潮水,起于细微,终成浩瀚,正如人生,由小及大,由弱至强。
潮水之盛,实为自然之奇观,亦为人生之哲理。
夜幕降临,月色更加明亮。
余等乘舟江中,仰望天空,只见明月高悬,皎洁如玉。
江水如镜,映照出月之倩影,美不胜收。
此时此刻,余等不禁想起古人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心中感慨,人生如潮,潮起潮落,唯有明月常在。
归途中,余等谈论潮水之奇观,感叹人生之无常。
友朋中有一人,颇有感慨地说:“人生如潮,起落无常,唯有顺其自然,方能逍遥自在。
”余等闻言,心中豁然开朗,不禁相视而笑。
自那日观潮之后,余等对人生有了更深的认识。
潮水之盛,教人敬畏自然,亦教人认识人生。
潮水虽无常,然其壮美,足以令人铭记终身。
噫!人生如潮,潮起潮落,唯有把握当下,方能不留遗憾。
余等愿以此观潮之感悟,勉励自己,不负时光,不负韶华。
译文:听说大江东流去,浪花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我曾经游览钱塘,看到潮水的盛况,实在是千古奇观。
当时正值中秋佳节,月亮明亮,星星稀疏,微风轻轻吹拂。
我和几位朋友相约来到钱塘江边,想要一睹潮水的雄伟。
江岸柳絮飘飞,桃花映照在水中,景色非常美丽。
远远望去,江面波涛汹涌,就像万马奔腾,声势浩大。
文言文观潮
文言文观潮
《观潮》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诗,写的是他在钱塘江畔观赏潮水的情景,通过对潮水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和翻译:
原文:
庐山谷口徐来远,遥闻潮水声似雷。
雨过潮平江海碧,风正帆悬岸芷香。
浪花如雪江湖满,海鸥翔集岸草芳。
日日潮来人不倦,钱塘八月江口忙。
翻译:
徐来远处的庐山谷口,远远听到潮水声如雷。
雨后潮水平静,江海一片碧绿,风正帆悬,岸边芷草香气四溢。
浪花如雪,江湖一片,海鸥在草丛中飞翔。
每天都有人前来观看潮水,钱塘江八月时最为繁忙。
这首诗通过对潮水的描写,表现出大自然的壮阔和神秘,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
周密《观潮》原文、注释及解析
周密《观潮》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观潮[宋] 周密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②。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③,际天而来④,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⑤:“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⑥,艨艟数百⑦,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⑧,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⑨,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⑩,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11),皆披发文身(12),手持十幅大彩旗(13),争先鼓勇,溯迎而上(14),出没于鲸波万仞中(15),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而豪民贵宦,争赏银彩。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16),珠翠罗绮溢目(17),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18),而僦赁看幕(19),虽席地而不容闲也(20)。
禁中例观潮于天开图画(21),高台下瞰,如在指掌。
都民遥瞻黄伞雉扇于九霄之上(22),真若箫台蓬岛也(23)。
〔注释〕①本文选自《武林旧事》。
此书是周密人元后追忆南宋都城临安(即杭州)旧事而写的一部笔记。
“武林”,杭州的别称。
②既望,阴历十六日。
③玉城雪岭,形容潮头高如城、岭,色似玉、雪。
④际天,接天。
⑤杨诚斋,南宋诗人杨万里。
“诚斋”是其号。
⑥京尹,京城地方长官。
教阅,操练,检阅。
⑦艨(meng盟)艟(chong冲),巨舰。
⑧尽,极尽。
五阵,五种阵势。
⑨倏(shu舒)尔,忽然。
⑩水爆,在水面施放烟幕弹之类。
(11)泅,游泳。
(12)文身,身上刺花。
(13)十幅大彩旗,用十幅布缝制的大旗。
(14)溯迎,逆潮。
(15)鲸波,鲸鱼掀起之波;此谓巨浪。
(16)江干,江边。
(17)珠翠罗绮,此旧指插戴珠翠首饰、穿着绫罗衣裳之观潮者。
(18)皆倍穹常时,指价格都比平时加倍的高。
穹,高。
(19)僦(jiu就)赁,租用。
看幕,观潮的帐幕。
观潮原文及翻译
观潮原文及翻译观潮原文及翻译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下面是店铺带来观潮原文及翻译的内容,欢迎阅读!《观潮》原文: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观潮》译文: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和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值得去观赏一番。
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是会遗憾终身的。
(我)终于亲临庐山、浙江,看到了蒙蒙烟雨、澎湃潮水,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只觉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观潮》注释:庐山烟雨浙江潮:浙江潮,即指钱塘江潮汐。
“庐山烟雨浙江潮”此句诗意是: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值得去观赏一番。
未到千般恨不消:恨,遗憾。
此句诗意是: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是会遗憾终身的。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由《五灯会元》卷17所载青原惟信禅诗的一段著名语录演化而成。
语录的原句是:「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有人缁素得出,许汝亲见老僧」。
这“三般见解”,指得是禅悟的三个阶段,也即是入禅的三种境界。
东坡此诗,正用此意。
《观潮》赏析:禅在於悟,在於用心去体会,心有所动而至感悟。
此诗就说明诗人观物悟禅的过程以及禅悟后的空寂旷达的心境。
庐山的烟雨,钱塘江的潮汐,是那样美丽壮观,令人心醉神迷,倾心向往,如果不去观赏一番,真是令人遗憾终生。
去观赏了,看到的是庐山的蒙蒙烟雨,钱塘江纷纷滔滔,了无穷尽的潮汐。
初看之时,看到的是蒙蒙烟雨,滔滔潮汐的物象。
当你“到得还来别无事”,超越物相,而观物感悟,进入禅的境界后,那物相已不是原来的物相了,而成了佛的世界,禅的意境了。
周密《观潮》原文译文作者简介
周密《观潮》原文|译文|作者简介《观潮》是南宋文人周密的经典作品,这文言文赞美了奇特、雄伟、壮观的钱塘江大潮,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感情。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篇文言文吧。
《观潮》原文宋代:周密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译文及注释译文钱塘江的潮水,是天下雄伟的景观。
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潮水是最壮观的。
当潮水远远地从钱塘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看)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不久(潮水)越来越近,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射,吞没天空,冲荡太阳,气势极其雄伟豪壮。
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几百艘战船分列两岸;不久水军的战船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安稳。
忽然黄色的烟雾从四面升起,人和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只听得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像山崩塌一样。
(等到)烟雾消散,水波平静,就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波而去。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地健儿,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先恐后,鼓足勇气,逆流迎着潮水而上,在万仞高的巨浪中忽隐忽现,翻腾着身子变换各种姿态,但是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观潮文言文原文翻译
原文:海宁观潮,自古为胜。
每至中秋,江水暴涨,潮声如雷,观者如云。
昔者,苏子瞻尝游于此,有诗云:“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翻译:海宁之地的观潮活动,自古以来便享有盛名。
每当中秋佳节来临,江水水位暴涨,潮声如同雷霆般震耳欲聋,前来观潮的人群络绎不绝。
往昔,苏轼曾游历此地,并留下了这样的诗句:“八月涛声犹如从大地吼叫而来,浪潮头高数丈,冲击着山峦反弹。
转瞬间潮水又退入海门,卷起的沙堆仿佛雪堆一般。
”原文:是日也,海宁城内外,皆若狂醉。
士女老少,无不奔走相告,以观潮为快。
城楼上,士夫击鼓,士女唱歌,欢声笑语,震动天地。
观者或立或坐,皆仰首观之,潮至,则人心振奋,若得其所。
翻译:在这天,海宁城内外的人们都如同疯狂一般兴奋。
男女老少,无不尽情奔走相告,以观潮为一大乐事。
城楼上,士人们击鼓,女子们唱歌,欢声笑语震动天地。
观潮的人们有的站立,有的坐着,都抬头仰望,潮水到来之时,人心为之振奋,仿佛找到了心中的归宿。
原文:潮水将至,士夫皆引颈而望,士女聚观于城楼之巅。
须臾,白光一道,自海门飞出,声震山谷,观者皆惊心动魄。
潮头数丈,犹如巨兽,腾空欲跃,势不可挡。
瞬息之间,潮水已至,声势浩大,观者无不为之倾倒。
翻译:潮水即将到来,士人们都伸长脖子仰望,男女们聚集在城楼的最高处观看。
片刻间,一道白光从海门飞出,声震山谷,观潮的人们无不为之震撼。
潮头高达数丈,如同巨大的野兽,腾空欲跃,气势不可阻挡。
转瞬间,潮水已经到达,声势浩大,观潮的人们无不为之倾倒。
原文:潮去之后,海宁城内外,尘埃落定。
士夫士女,各归其家,而心犹未已。
苏子瞻有诗云:“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盖观潮之乐,非可言尽也。
翻译:潮水退去之后,海宁城内外尘埃落定。
士人们和女子们各自回到家中,但心中的喜悦仍未平息。
苏轼有诗云:“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大概是因为观潮的乐趣,非言语所能完全表达。
【诗歌鉴赏】周密《观潮》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周密《观潮》原文翻译及赏析周密《观潮》原文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周密《观潮》注释、伟:雄伟。
2、观:景观。
3、为:是。
4、既而:不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5、是也:指这样的景象。
6、教阅:教练、检阅。
7、于:在。
8、如:好像9、履(lǚ):动词,踩。
0、倏尔(shū ěr):忽然。
、崩山:山倒塌。
2、则:连......都。
3、为:介词,被。
4、以:凭、靠。
5、塞途(sè tú ):堵塞(dǔ sè)道路,形容人多拥挤。
周密《观潮》翻译钱塘江的大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
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是最盛的时候。
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看上去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不久,潮水渐渐近了,就像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天空,冲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
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描写的就是这样的景象。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校阅水军,数百条战船分列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乘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
忽然黄色的烟雾四面腾空而起,人和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了,只听得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如同山塌了一样。
观潮_文言文翻译全文
夫潮之观,盖天地之奇观也。
每至中秋,海涛腾跃,如山如岳,若龙若虎,势不可挡。
吾尝登高而望,心潮澎湃,不能自持。
潮之初,自海之涯起,如细丝绵延,渐渐而长,渐行渐远。
俄而,如龙腾渊,波涛汹涌,声震天地。
观者莫不股栗,心惊胆战。
及至潮头,白浪滔天,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
此时,天地为之变色,日月为之失色,万物皆伏,不敢仰视。
潮之盛,观者无不叹为观止。
海风狂舞,涛声如雷,白浪翻滚,如山崩地裂。
观者立于山巅,仰望潮头,心神俱醉。
潮水所过之处,沙石皆飞,草木皆摧,势不可当。
潮之盛,真可谓“天地之奇观”也。
潮之退,亦甚壮观。
潮头渐退,波涛渐平,如千军万马,退去无踪。
潮退之后,海面一片平静,沙滩露于水面,海鸟翔集,海鸥戏水,一切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吾观潮,不仅观其形,更观其神。
潮之盛,乃天地之力量,人力无法抗衡。
潮之退,亦为天地之轮回,生死之无常。
吾人观潮,当悟天地之奇,人生之无常,从而警醒自己,珍惜当下。
潮水之行,如人生之路。
有时波涛汹涌,有时风平浪静。
人生亦如此,有顺境,有逆境。
顺境时,当如潮之盛,勇往直前;逆境时,当如潮之退,以静制动。
潮水之行,人生之理,皆在其中。
嗟乎!人生如潮,潮起潮落,人生无常。
吾人当如潮之观,悟人生之理,以潮之精神,砥砺前行。
《观潮》文言文翻译:观赏潮水的景象,可以说是天地间的奇特景观。
每当中秋时节,海中的波浪翻腾跳跃,如同山岳,又像龙虎,其气势无法抵挡。
我曾经登上高处观望,内心波涛汹涌,无法自控。
潮水开始时,从海的边缘兴起,如同细丝绵延,渐渐变长,渐行渐远。
不久,便像龙从深渊中腾跃,波涛汹涌,声震天地。
观看的人无不感到股栗,心惊胆战。
等到潮头到来,白浪滔天,如同千军万马,奔腾而来。
此时,天地为之变色,日月为之失色,万物皆伏,不敢抬头仰望。
潮水最盛的时候,观看的人无不为之赞叹不已。
海风狂舞,涛声如雷,白浪翻滚,如同山崩地裂。
站在山巅上观看潮头,心神俱醉。
潮水所经过的地方,沙石皆飞,草木皆摧,其势不可抵挡。
观潮节选文言文翻译
甲子日,观潮于海宁。
方其远出海门,潮未至,水天相接,一片浩渺。
及潮至,声如雷霆,势如崩山。
观者争相目睹,心惊神驰。
潮来之际,浪涛汹涌,白浪滔天,水柱冲天。
舟楫如梭,人声鼎沸,一片欢腾。
潮头过后,海面一片平静,唯有海鸥飞翔,余波荡漾。
有诗为证:潮来天地愁,潮去天地笑。
潮来万物生,潮去万物老。
翻译:甲子这一天,我在海宁观潮。
当潮水从海门远处涌来时,潮水还未到达,水面与天空相接,一片浩渺无垠。
等到潮水真正到来,声音如同雷霆般震撼,气势如同山崩地裂一般。
观看的人们争相目睹这一壮观景象,心中既惊又喜,神情飞扬。
潮水涌来之时,浪涛汹涌澎湃,白色的波浪滔天,水柱直冲云霄。
船只如梭,人们的声音喧嚣鼎沸,一片欢腾的景象。
潮水退去之后,海面恢复平静,只有海鸥在空中飞翔,余波荡漾。
有诗为证:潮水涌来时,天地都为之忧愁,潮水退去时,天地又为之欢笑。
潮水涌来时,万物生机勃勃,潮水退去时,万物又逐渐老去。
这段文言文描绘了观潮的壮观景象,通过对潮水到来和退去时天地万物变化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壮丽。
同时,通过人们的观感和诗句的引用,传达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之情。
以下是全文的翻译:在甲子这一天,我在海宁观赏潮水。
当潮水从海门远处涌来的时候,潮水还没有到达,水面与天空相接,一片辽阔无垠。
等到潮水真正到来,那声音就像雷霆一样震撼人心,那气势就像山崩地裂一般。
观看的人们争相目睹这一壮观的景象,心中既惊又喜,神情飞扬。
潮水涌来的时候,浪涛汹涌澎湃,白色的波浪滔天,水柱直冲云霄。
船只如同穿梭一般,人们的喧闹声如鼎沸一般,一片欢腾的景象。
潮水退去之后,海面恢复平静,只有海鸥在空中飞翔,余波荡漾。
有诗为证:潮水涌来时,天地都为之忧愁,潮水退去时,天地又为之欢笑。
潮水涌来时,万物生机勃勃,潮水退去时,万物又逐渐老去。
观潮·原文·翻译文·赏析·注释·作者
观潮作者:苏轼朝代:宋类型:诗观潮【原文】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观潮【翻译文】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和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值得去观赏一番。
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是会遗憾终身的。
(我)终于亲临庐山、浙江,看到了蒙蒙烟雨、澎湃潮水,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只觉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观潮【评析】此诗是东坡在临终之时给小儿子斜川手书的一道偈子。
东坡结束了长期流放的生活,从一个踌躇满志、一心从政报国的慷慨之士,慢慢变成一个从容面对、参透生活禅机的风烛老人。
听说小儿子将去就任中山府通判,便写下了此诗。
对于此诗仅从字面解释是很简单的,但简单中又蕴含着不简单,不简单之处就在于本诗的第一句与最后一句是重复之句。
而最后一句「庐山烟雨浙江潮」重复出现究竟何意也成了解读的热点。
观潮【注释】庐山烟雨浙江潮:浙江潮,即指钱塘江潮汐。
“庐山烟雨浙江潮”此句诗意是: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值得去观赏一番。
未到千般恨不消:恨,遗憾。
此句诗意是: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是会遗憾终身的。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由《五灯会元》卷17所载青原惟信禅诗的一段著名语录演化而成。
语录的原句是:「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有人缁素得出,许汝亲见老僧」。
这“三般见解”,指得是禅悟的三个阶段,也即是入禅的三种境界。
东坡此诗,正用此意。
观潮【赏析】暂无观潮【辑评】暂无作者苏轼的简介苏轼- [宋] - [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
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
《观潮》翻译
《观潮》翻译《观潮》翻译引导语:《观潮》是南宋文人周密的经典作品,这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赞美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感情。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潮》原文翻译以及课后习题。
大家来学习一下吧!观潮宋周密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翻译钱塘江的潮水,是天下雄伟的景观。
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潮水是最壮观的。
当潮水远远地从钱塘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看)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不久(潮水)越来越近,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射,吞没天空,冲荡太阳,气势极其雄伟豪壮。
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几百艘战船分列两岸;不久水军的战船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安稳。
忽然黄色的烟雾从四面升起,人和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只听得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像山崩塌一样。
(等到)烟雾消散,水波平静,就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波而去。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地健儿,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先恐后,鼓足勇气,逆流迎着潮水而上,在万仞高的巨浪中忽隐忽现,翻腾着身子变换各种姿态,但是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课本观潮原文及翻译
课本观潮原文及翻译 《观潮 》是南宋文人周密的经典作品,节选自《武林旧事》第三卷。
本文通过描写 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以及观潮的盛况, 将自然美、人情美巧妙地交织在一起,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描绘出海潮的 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的英姿飒爽和观潮人群的惊叹不已, 使读者身历其境。
下面是课本观潮原文及翻译,请参考! 课本观潮原文及翻译 原文: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 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 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 势,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 人物略不相睹, 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 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 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 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译文: 钱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
从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 这 期间海潮最盛大。
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几乎像一条(横画的) 银白色的线, 随着潮水渐近, 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声音大得雷霆万钧。
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宇宙冲荡太阳,气势极其雄伟豪壮。
杨万里诗中说的: “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 千百条战船, 分别排列 于江的两岸,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 种变化,并有人骑着马匹耍弄旗帜标枪,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 地一般。
突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们彼此一点也看不见,水中的爆破声轰 然震动,就像高山崩塌一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潮翻译和原文 钱塘江的大潮,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奇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观潮 翻译和原文,欢迎参考阅读! 《观潮》原文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 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 雄豪。
杨诚斋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 势,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 人物略不相睹, 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 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 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 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译文 钱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
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 这期间海 潮最盛大。
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 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 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
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 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
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水涌起来,成 为银子堆砌的城市; 钱塘江横着, 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
”就像这样一般。
每年临安府的长官到浙江亭外检阅水军, 巨大的战舰数百艘分别排列于江的 两岸, 一会儿全部的战舰都往前疾驶, 一会儿分开; 一会儿聚合, 形成五种阵势, 并有人骑着马匹耍弄旗帜标枪,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
忽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物一点点都看不见,水中的爆破声轰然震动,就 像高山崩塌一般。
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看不见任何一条大船,只有演 习中充当敌军战船的军舰被火焚烧,随着水波而沉于海底。
浙江一带善于游泳的健儿数百人,每个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满是刺青,手 里拿着十幅长的大彩旗。
大家奋勇争先逆着水流踏浪而上在极高的波涛之中, 忽
隐忽现腾越着身子,姿势变化万千,然而旗尾一点点也没有被水沾湿,以此来夸 耀自己的才能。
而有钱的巨富、尊贵的官吏,争先赏赐银色的彩绸。
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 之间,满眼都是穿戴着华丽的手饰与衣裳的观众,车马太多,路途为之阻塞。
所 贩卖的饮食物品,比平时价格高出一倍。
而游客租借观赏的帐篷,即使容纳一席 之地的空间也没有,非常拥挤。
注释 第一段 浙江②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③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④, 仅如银线⑤;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 沃日⑦,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⑧。
注释: ①节选自《武林旧事》(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4 年版)卷三,略有删改。
周密 (1232—1298),字公谨,宋代湖州(现在浙江湖州)人。
②〔浙江〕就是钱塘江。
③〔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
既望,农历十六日 (十五日叫望)。
④〔方其远出海门〕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
方,当……时。
其,指潮。
出,发、起。
海门,浙江入海口,那里两边的山对峙着。
⑤〔仅如银线〕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
仅,几乎,将近。
⑥〔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玉城雪岭,形容泛 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大雪覆盖的山岭。
际天,连接着天。
⑦〔沃日〕冲荡太阳。
形容波浪大。
沃,用水淋洗。
⑧〔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杨万里诗中说的“海 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这两句诗是《浙江观潮》一诗里的 句子 ,意思是,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 白玉的腰带。
“……是也”的意思是:“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第二段 每岁京尹①出浙江亭教阅水军②,艨艟③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 五阵之势④,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⑤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 物略不相睹⑥,水爆⑦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⑧,仅有“敌船 ⑨”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⑩ 注释:
①②〔每岁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 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
京尹,京都临安府(现在浙江杭州)的长官。
浙江亭,馆驿 名,在城南钱塘江岸。
③〔艨艟(méngchōng)〕战船。
④〔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意思是,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 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
尽,穷尽。
五阵,指两、伍、专、参、 偏五种阵法。
⑤〔乘骑(jì)弄旗标枪舞刀〕乘马、舞旗、举枪、挥刀。
骑,马。
弄,舞动。
标,树立、举。
⑥〔略不相睹〕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
⑦〔水爆〕水军用的一种爆炸武器。
⑧〔一舸(gě)无迹〕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
舸,船。
⑨〔敌船〕指假设的敌方战船。
⑩〔逝〕去,往。
第三段 吴儿善泅者数百①,皆披发文身②,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 ③,出没于鲸波万仞④中,腾身百变⑤,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注释: ①〔吴儿善泅(qiú)者数百〕几百个善于游泳的吴地健儿。
②〔披发文身〕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
文,动词,画着纹身。
③〔溯迎而上〕逆流迎着潮水而上。
④〔鲸波万仞〕万仞高的巨浪。
鲸波,巨浪。
鲸所到之处,波涛汹涌,所以 称巨浪为鲸波。
万仞,形容浪头极高,不是实指。
⑤〔腾身百变〕翻腾着身子变换尽各种姿态。
第四段 江干①上下十余里间, 珠翠罗绮溢目②, 车马塞途, 饮食百物皆倍穹③常时, 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④。
注释: ①〔江干(或 gān)〕江岸。
②〔珠翠罗绮溢目〕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
珠翠罗绮,泛指妇女的首饰和游 人的华丽衣服。
溢目,满眼。
③〔倍穹〕(价钱)加倍的高。
穹,高。
倍,动词,加倍。
④〔僦(jiù)赁(lìn)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 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
僦、赁,都是租用的意思。
看幕,为观潮而特 意搭的帐棚。
席地,一席之地,仅容一个座位的地方。
容,许,使。
虽,即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