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开埠对地方文化影响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汕头开埠对地方文化影响初探
□陈坤达
在潮汕的发展史上,一百五十年前汕头开埠是一个划时代的历史事件。作为一个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以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为标签的历史巨变是划分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的分水岭,腐朽没落的封建社会从此被迫走进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社会形态从心理深层对外来(主要是西方)文化的抵制拒绝到被迫接收,从对自身主流文化的自珍、自大到自我怀疑,国人日益产生文化失落的焦虑,民族衰败的痛苦是那个时代的共同心理特征,中华文化由于当时政府的溃败、主权的丧失而变得异常脆弱。三十年后,中国知识精英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学说的全盘否定,其思想根源和心理动因正是基于这一现实。所以,探求这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生态是有意义的。
潮汕地区处庙堂之远、居文化交汇的前沿,正好提供了有普遍意义的标本。
首先从宗教谈起。潮地的宗教信仰原来就较为庞杂和混乱。由于潮地是一个历史移民区域,因战乱所致的几次大移民就为潮汕地区带来了各地不同的宗教信仰,儒道释都有,还有各地族群的保护神,这一切,呈扇形结构汇聚到潮地,莫衷一是,根本没有办法形成主流信仰(要概括这种信仰形态,只能用“多神教”来表述)。所以,外来宗教的进入就变得相对容易了。外来宗教在开埠时期是指基督教和天主教。事实上,传教士在潮地的活动远在汕头开埠之前就已经开始,只是在1860年后更加强劲和规模化罢了。根据记载,基督教传入潮汕,最早是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德国巴色会黎力基牧师到澄海盐灶布道,但影响不大。咸丰十年(1860)长老会国外宣道会派宾为邻牧师来汕传教。光绪二十六年(1900)基督教复临安息日会也传入潮汕。这三个基督教会教派很快在潮汕各地设立会堂传教、发展教徒,从而改变了潮地原有的宗教信仰格局,西方文化精神第一次如此直接地冲进潮人的精神领域并产生强烈的激荡。
各教会为了扩大影响,在布道的同时,也在本土举办一些教育及慈善事业,较有名的是汕头聿怀中学、光中学、晨星女中,揭阳县的真理中学就是基督教会、天主教会开办的,教会办的汕头福音医院、圣马利医院、揭阳真理医院等也颇具规模,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石妇女学校,是教会在全世界的第一所女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恪守传统礼教的潮汕女界来说,极大地拓展了视野,用振馈发聋来形容也不为过。
天主教基本上也在同时期进入潮汕地区。开埠以前,一些神父在潮地小范围传教,汕头开埠后才形成规模。同治九年(1870)天主教巴黎外方传教会教士到汕头埠传教,在镇邦街附近设立小教堂,光绪三十四年(1908)建成若瑟堂。
在文化艺术方面,汕头开埠也成为一个分水岭。如果说,在此之前,西方文化仅仅是通过海外移民(华侨)以双向交流的方式稍稍影响着潮汕本土的话,那么,开埠之后,西方文化就开始以一种强势的姿态进入,并且迅速波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一、西方价值观随着帝国资本用强加的形式进入潮地;其二、随着潮人向外移民量的激增,与家乡在感情和经济上的紧密维系而致西方(包括南洋)艺术理念时刻都在改造着五千年历史形成的文化传统。报纸、留声机等的传入和应用,大大地方便民众对时政资讯的了解,也丰富了民众的文化娱乐生活。随着洋人增多,西餐文化在潮汕地区逐渐盛行起来,从而对潮汕饮食文化产生一定的冲击,出现了东西文化的“杂交”现象。比如服饰,开埠前平民多穿本地产棉、苧土布手缝大襟衫和压头裤,男女老少基本一个款式。开埠后,西洋纱和印花布大量涌入,西装、T恤开始有人穿用,社会上出现东西方服饰共存相容的形态。需要提及的是,西洋的纱纺工艺通过教会被引入潮汕之后,很快与传承悠久、精巧绝伦的潮汕刺绣结合,巧匠们创造出一款新的艺术形式——潮汕抽纱,立即引起全世界的轰动,其代表性的产品“食布”进入欧美普通家庭,大受欢迎,几成潮汕女子的形象代表,影响直到今天。又如建筑,潮汕传统建筑源于封建礼教,讲究“尊古法制”,伦理纲常天人合一,所谓“潮汕厝屋皇宫起”。近代以来,特别是开埠以后,西方列强在汕头沿海岸一带兴建了领事馆、别墅以及教堂、学校医院等西洋建筑,这些建筑是洋人从国外带来图纸,指导本地工匠所建,典型的西式风格。这样一来,异域的建筑理念极大地影响着汕头的传统建筑,更在技术层面上带来了重大的变革与创新。骑楼建筑,便是近代汕头中西文化交融的一个重要表征。同一时期的汕头民居也反映出博采众长的开放品格。当年,一些敢开风气之先的富商巨贾,纷纷投巨资在家乡大兴土木、置地盖房,逐渐把西洋的建筑技法和异国建筑材料带到汕头,从而使传统民居开始展现了“中西合璧”的娇美风姿。这是潮人具有较强接纳心态和开放意识的一个展示。
(作者单位:汕头市濠江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