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论文
中央银行学论文
结构。
1:中国国际储备及其作用2:中国的国际储备现状及其影响3: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4:中国应该如何面对以及中国现在已经做出的努力一.中国国际储备由自有储备和借入储备两部分组成,其中自有储备包括黄金、外汇等。
自有储备占中国国际储备总体的大部分,所以我们主要对自有储备进行分析。
另一方面来说,我国的国际储备包括以下四个组成部分: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以及特别提款权。
其中外汇储备占整个国际储备的90%以上,而黄金储备多年来一直没有太大变化。
二.外汇储备,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
狭义而言,外汇储备指一个国家的外汇积累,是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广义而言,外汇储备是指以外汇计价的资产,包括现钞、黄金、国外有价证券等。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的影响。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目前已逾2万亿美元。
外汇储备的增长既是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的必然结果,又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保障作用。
但同时,巨额外汇储备也蕴涵着风险,过度的外汇储备会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文章阐述了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及快速增长的原因,分析了高额外汇储备的利弊,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一、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外汇储备是一国(或地区)货币当局持有的可以随时使用的可兑换货币资产,是储备资产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进入高速增长时期,近十年以来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
回首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和发展历程,1996 年底,我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000 亿美元大关,此后四年,储备增加速度比较平稳。
2000 以后,我国外汇储备开始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5 年末达到8188.72 亿美元,居全球第二。
中央银行论文
中央银行独立性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摘要: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在货币金融学领域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央行独立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这一研究方向来论述。
本文首先会简单介绍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概念和经济增长的趋势,然后分析央行独立性与经济增长具体的关系,最后对此关系拓展,进行总结。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经济增长正文: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及标准。
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极为突出,成为经济运行的轴心,以致我们不能想象没有中央银行的存在,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影响着国家宏观经济的运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的稳定。
但是要使这种作用更好的发挥和体现,其独立性必不可少,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中央银行职能的发挥。
因此,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研究,发现我国央行独立性目前存在的问题有重要意义。
(一)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的含义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主要是指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
如何建立中央银行与政府的恰当关系,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这个问题上,许多理论派别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而且其理论体系的拓展与通胀偏差问题密切相关。
正是基于对通胀偏差问题的考虑,逐渐形成了CBI理论主线:一条是1977年基德兰德( Finn Kydland)和普雷斯科特(Edward Prescott)创立的动态不一致性理论,在此基础上,Barro&Gordon(1983)引入了信誉机制,增加了预期形成理论,从而详细地阐释了货币政策中的时间不一致问题。
另一条是1985年罗戈夫(Rogoff)创立的罗戈夫模型并随之提出的保守型中央银行管理方法,以后的学者正是围绕着这两条主线,在批判吸收基德兰德(Finn Kydland)和普雷斯科特(Edward Prescott)模型的基础上创立、发展了各自的理论,同时也推动了CBI理论不断向前发展。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标准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标准有以下四点:1、组织机构和人事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独立性论文
中央银行独立性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摘要:中央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监督的特殊的金融机构,保持中央银行的高度独立性是有利于平抑经济波动的。
本文共分为三段,第一段是对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阐述,第二段分析了中央银行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第三段总结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经济增长货币政策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概述有关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问题,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其定制和执行货币政策、进行金融监管与调控的自主权,以及为确保自主权的有效形式而采取的相关法律措施。
中央银行有管理通货的职能,因此在制定与实施货币政策时拥有一定的自主性。
制定与实施货币政策必然会涉及货币政策的目标与货币政策手段两方面的问题。
因此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包括了确定目标的独立性和运用工具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在选择货币政策工具时会受到各方面的压力,因此,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实质上就是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由于中央银行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世界各国都非常强调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主要反映在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
许多中央银行都有综合性的目标以保持经济稳定。
在具体的目标追求中,可能是低的稳定的通货膨胀、低的失业率、快速的经济增长、协调财政政策、稳定的汇率。
其次,金融监管上的独立性,也成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新内容。
这在1997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的《银行业有效监管的核心原则》中有明确提出。
中央银行独立性与经济增长1、经济增长中央银行在国家法律授权的范围内独立地或在中央政府领导下制定货币政策,并运用其拥有的货币发行特权和各种政策手段,利用其领导和管理全国金融机构的特殊地位,组织货币政策的实施。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运行所追求的首要目标。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经济运行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波动。
中央银行学论文
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思考【摘要】在中央银行的所有性质中,其独立性是最为重要的性质。
因为这决定着一国的中央银行能否真的具有指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权利,已及能否将物价稳定作为其货币政策的目标。
央行的独立性对其制度的选择有重要的影响,许多国家都进行了提高央行独立性的改革,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和历史发展的共同趋势。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建议与措施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概念及其衡量标准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货币当局,履行国家赋予的职能,是国家权力机构的一部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文献中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定义是:“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布通货膨胀率、汇率或货币政策目标以及根据自己的操作决定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时不受政府的干预,并且中央银行的管理和财务是独立的。
”一战以后,各国为了恢复经济,采用了增加货币发行的方法,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涨,冲击了货币制度和金融制度的稳定,加剧了经济的困难。
因此,不少国家的中央银行提出了减少政府干预,实行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的主张,以保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若一国中央银行不受政府的制约则认为中央银行独立性强;反之,则认为中央银行独立性弱。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一种相对的独立性,没有绝对独立的中央银行。
总结各国的情况来看,衡量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标准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职能独立性标准。
主要看中央银行能否独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如何解决货币政策与政府其他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能否抵御财政透支及其他不合理的融资要求,能否独立进行金融监管。
二是组织独立性标准。
主要看中央银行是否隶属于政府或政府的有关部门,其内外组织机构与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关联程度。
三是人事独立性标准。
主要看中央银行的主要领导人的任期、任命、组成及罢免是否由政府批准和决定,有无政府人员的兼职和渗透。
四是经济独立性标准。
主要看中央银行是否依赖于财政拨款,有没有可供独立支配的财源。
其中,第一项标准是确权性标准,亦即确定中央银行的法定职权,而后三项标准是保障性标准,是为确保中央银行法定职权自主行使的多方面的制度安排。
中央银行独立性论文
西南民族大学题目: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研究和探讨学生姓名:尹默成学号:201281003114专业班级:金融学(双学位)1401班指导老师:文斌2015年11月摘要:中央银行是金融业务的中心,而各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更是以政府的银行,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的特殊身份在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但是要使这种作用更好的发挥和体现,其独立性必不可少。
我认为应该讲我国的中央银行独立性定位为相对独立于国务院,而直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起源和发展对于当代的中央银行而言,独立性是其最重要的性质,因为这直接关系着一国的中央银行是否真正具有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权利,是否将物价稳定作为其货币政策的目标。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最早研究可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但只是散见于有些经济学文献,并没有进行过系统讨论。
20世纪20年代末的大萧条催生了凯恩斯主义,并在此后的几十年中一直统治着经济学领域的大半个江山,所以有关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很少有人提及。
从70年代开始的滞涨以及由此而驱动的国际货币体系翻天覆地的变化,是的货币主义的影响越来越大,由此货币问题受到各界人士,尤其是经济学家的关注。
70到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滞涨以及货币学派的影响力使得许多经济学家开始注意各个国家货币当局对其宏观经济的影响。
中央银行作为一国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其独立性直接影响到中央银行职能的发挥。
所以深入了解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分析不同背景下中央银行独立性,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稳定繁荣十分重要。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比较及分析1.美联储。
联邦储备体系受《联邦储备银行法》的制约,由国会授权进行独立行动,直接向国会报告工作,对国会负责,而不受政府的直接控制。
由于联邦储备体系不是一个纯粹的政府行政机构,也不受政府的直接管辖,因而其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享有较大的自主权。
联邦储备委员会是美国央行的最高决策机构,有7人组成的,对有关货币上的政策作出决定,直接向国会负责,无需总统的批准。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论文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论文分析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与政策效果【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条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这就从立法上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其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
【关键词】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通货膨胀;政策效果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
货币政策包括:政策的最终目标、实现目标的政策工具、监测和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等内容。
中央银行通过对操作目标、中介目标再到最终目标的跟踪,可以及时有效地监测和控制其货币政策效果。
抑制通货膨胀、避免通货紧缩、保持价格稳定和币值稳定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
特别是严重的通货膨胀会导致:社会分配不公、借贷风险增加、相对价格体系遭到破坏,价格信号作为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遭到破坏、经济秩序混乱,还导致货币的严重贬值,可能导致其货币体系的彻底崩溃。
面对此种困境,央行该如何应对呢?为什么会出现通货膨胀呢?一、流动性过剩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因。
通货膨胀是由于流通中货币供应量远远大于经济增长所需要的实际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原因。
现阶段物价水平的快速上升是由于流动性过多造成的。
二、全球流动性泛滥导致输入型通胀压力增大。
由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印钞策略营造了全球宽松的货币环境,通过采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发达国家实际利率降低,利差优势国际游资涌入我国,增加通胀压力。
三、自然灾害发生导致食品价格过快上涨。
2021年中国农产品总体歉收,造成物价上涨较快。
地震、干旱导致食品供应紧张,物价上涨进而引起通货膨胀。
四、成本推动。
劳动力成本增加。
春节后,各地均出现“劳工荒”现象。
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增加商品成本,从而引起物价上涨。
土地和房价价格的上涨也使成本增加,另外自然灾害造成的原材料短缺,农产品供不应求,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带动了通货膨胀。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论文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论文范文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论文央行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及利率等变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各国货币当局货币政策所追求的最终目标主要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其中,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是呈正相关,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是呈负相关。
关于充分就业和稳定物价之间的矛盾,可以借用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该曲线表示,失业率与物价变动率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相互替代关系,货币工资率的提高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即货币工资率的增加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加,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即物价不稳定。
关于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存在着争议。
一般的观点是:经济增长大多伴随着物价的上涨,总需求的扩张和经济增长往往会引起物价水平的上涨,而总需求的减少和经济的衰退往往会引起物价的下跌。
但是,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式不是这样。
为了实现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必须有足够的、良好的货币政策工具供其操作。
在长期实践中,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发展了一套系统的货币政策工具。
其中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即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运用地最为广泛与主要。
由于前一段时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21年5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此次上调后,大中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21%,再创历史新高。
我在此主要谈一下存款准备金率政策。
首先,先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今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在过去四个月里先后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这也是央行自去年以来第十一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那么,如此频繁地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到底有什么影响呢?我搜集了些资料,其中有很多个方面,我选了些主要影响方面。
中央银行利率市场化论文.doc
中央银行利率市场化论文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中面临的问题(一)利率市场化加大了利率波动的幅度和频度在利率市场条件下,利率对各种经济、社会、人为因素都十分敏感。
经济的过热和低迷、通货膨胀和紧缩、国际金融的波动、政治事件的发生以及人们对利率的预期都会引起利率的波动,利率会表现出较大的多变性和更多的不确定性。
(二)利率市场化加大了商业银行的利率和信用风险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产生一定的冲击,使银行面临利率和信用的双重风险。
一方面,当银行持有大量对利率敏感性较高的资产负债时,收益会随着利率的波动而变化。
存贷款利率变动幅度的不一致也会对银行收益造成很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利率水平提高后,商业银行受短期收益驱动,愿意把贷款贷给支付高利率的借款人,而借款人往往会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
这样银行提高利率实际上驱逐了低风险项目,提高了信贷的风险。
同样借款人为支付高成本的贷款而从事的高风险收益的项目和经营活动易形成一定的道德风险。
(三)利率市场化增加了银行的经营成本利率市场化后,存贷款利率由银行自主决定,商业银行在决策时需要对价格制定、风险、资金的目标利润以及贷款对象等多方面进行调查了解,从而加大了银行的经营运作成本。
同时,为了吸引存款在同业中取得优势地位,银行往往会采用提高存款利率的方法,导致银行的资金平均成本提高。
而贷款业务方面的竞争则会造成针对规模大、信誉良好的优良客户的贷款利率趋于下降,从而缩小存贷款利差,减小银行的利润空间。
二、相关对策(一)加强利率传导机制建设,完善市场利率体系一是确立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目标利率。
选择、培养一种能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有效调控又具有广泛市场影响力的利率作为中央银行的目标利率,使公开市场操作有的放矢。
二是加快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将其作为各种金融产品利率的直接定价参考。
三是疏通利率传导渠道,实现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短期市场利率、企业存贷款利率的顺畅传导。
(二)加快银行和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晰的产权以及科学的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在资金运用上的风险。
中央银行学论文
中央银行学论文这学期我们有幸学习到李老师的中央银行学课程,李老师为我们讲述了众多关于中央银行的知识,让我们在学习的同时也对之深深的思考。
中央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金融机构乃至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机构。
一、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中央银行不同于一般商业银行的金融机构,它处于金融中介体系的中心环节,具有特殊的地位。
中央银行所从事的业务与其他金融机构所从事的业务的根本区别在于,中央银行所从事的业务不是为了营利,而是为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服务,这是由中央银行所处的地位和性质决定的。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争论已久,而近年来,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已成为全球的一种共识和趋势。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问题实质就是如何处理中央银行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即中央银行对政府直接负责还是对政府相对负责的问题。
70年代中期以后,理论界对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分析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涵,并通过各种指标体系对中央银行独立性程度进行衡量和判断。
二是分析中央银行独立性与其他变量,尤其是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
其中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表示。
1.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涵以及独立程度的衡量。
有人认为中央银行独立性涉及三个方面,即:人事方面的独立性,赤字融资方面的独立性和政策方面的独立性。
还有人用目标独立性和工具独立性来描述中央银行的独立程度。
此外,人们还经常提及法定独立性与实际独立性,前者指法律条文规定的独立性,后者指事实上的独立性。
通常认为在发达国家,法律上的独立性非常重要,而在转型经济中,法律规定的独立性往往并不意味着事实上拥有独立性。
2.中央银行独立性与其他经济变量的关系。
一种观点认为,中央银行独立性越强,越有利于降低通货膨胀率,从而越有利于维持货币稳定。
其核心是,政府不直接操纵货币政策,而是选择“保守的中央银行家”作为其代理人,并赋予后者以独立实施货币政策的权利。
关于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关系的研究(2)法学理论论文(1)
关于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关系的研究(2)法学理论论文(1)本世纪3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出现大恐慌,面对经济大萧条和大规模失业,中央银行束手无策,导致人们对中央银行的信心大减;另一方面,财政政策的各种调整经济循环措施,却发挥了相当的效果。
中央银行因此渐失独立性,成为财政的附属。
1931年9月21日,英国放弃金本位制,英格兰银行听命于政府任由英镑贬值,独立性丧失殆尽。
法国中央银行总裁因拒绝贴现国库券而被迫辞职。
德国重新制订国家银行法,使中央银行成为推行政府政策的工具。
"〔6〕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受凯恩斯理论的影响,普遍对经济实行国家干预,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必须服从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总目标和总要求。
因此,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应受政府的控制和监督。
为此,一些国家(如英国、法国)对中央银行实行了国有化,不允许私人利益在中央银行中占任何特殊地位,这样便加强了对中央银行的控制。
然而,中央银行保持独立性的呼声并没有因此灭绝。
1957年,本着对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严重通货膨胀的深刻反省,西德颁布了新的中央银行法,创立了世界上独立性最大的中央银行--德意志联邦银行。
经过战后经济快速增长阶段(1953年-1972年)以后,资本主义进入经济滞胀阶段,经济增长缓慢与严重通货膨胀结合在一起,人们这时又开始重新思考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呼声又起。
综上所述,中央银行拥有独立性作为传统理念曾在其诞生初期得以确立,而在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的过程中,中央银行独立性便受到了怀疑及某种程度的否定。
带有普遍性的一个现象是,一旦发生战争或严重经济金融危机,国家安危受到威胁时,政府便会出面干预经济,控制金融,中央银行便无独立性可言。
故中央银行独立性一般维持在经济平稳之时,支持中央银行的力量在发生严重通货膨胀时得到增强。
三、赞成与反对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理由(一)赞成派的理由中央银行诞生以来,赞成与反对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两派争议便没有停止过。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分析论文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分析论文一、文献综述1.西方经济学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争论在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流派中,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认同货币政策的作用,而理性预期学派则提出不同意见。
(1)凯恩斯学派。
凯恩斯认为,“有效储蓄之数量乃定于投资数量,而在充分就业限度以内,鼓励投资者乃是低利率。
故我们最好参照资本之边际效率表,把利率减低到一点,可以达到充分就业”。
可见,凯恩斯虽然偏爱财政政策,但也不否定货币政策的作用。
之后,凯恩斯主义者汉森、萨缪尔森、索罗和托宾等人也肯定了货币政策的作用。
随着他们对货币政策作用的认识的加深,他们提出了“逆经济周期调节”的“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主张。
(2)货币学派。
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政策能够防止货币本身成为经济波动的一个主要根源”,“货币政策能够发挥的第二个作用,是为经济运行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继续用米尔的比喻,就是使货币政策这架机器润滑运行”,“货币政策有助于抵消经济体系中来自其他方面的主要波动”。
由此可知,弗里德曼充分肯定货币政策对稳定经济的作用。
(3)理性预期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卢卡斯曾提出过著名的“政策无效性命题”。
他指出:“当扩张性货币政策反复推行时,它不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推动力消失了,对生产没有刺激作用,期望生产能扩大,但结果却是通货膨胀,而不是别的。
”显然,卢卡斯完全否定了货币政策的作用。
2.中国经济学界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观点对于货币政策能否发挥调控作用,中国经济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货币政策的作用过分突出甚至否定货币政策的有效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黄达教授认为,“给人的印象,货币政策得心应手,是极有利的工具。
但实践证明,过分高估其效能,不是实现不了设想的目标,就是在强力贯彻实施中带来很大的副作用”。
第二种观点认为,货币政策的作用具有非对称性即通货膨胀得力而治理通货紧缩乏力。
对外贸易大学的吴军教授认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实践,可以证明再经济衰退阶段的恢复经济增长方面,财政政策的强效应和货币政策的弱效应”。
中央银行国库监管论文
中央银行国库监管论文1国库监管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1)国库资金风险监测与控制的充分性:我国中央银行国库资金风险监测与控制体系建设要充分考虑我国金融、财政体制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要与世界经济、金融、财税发展的趋势接轨;满足社会政治、经济、人民生活稳定的需求,体现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态金融环境、生态财税环境需求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提高民族生活质量的要求;保证货币政策和财税政策执行的有效性;保证业务操作的规范性、合法性,提升央行国库的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
(2)国库资金风险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国库资金风险控制要达到控制的目标就必须得到有效实施。
国库的风险控制体系必须要保证有效地履行经理国库职责,维护国库资金安全、完善结算手段、保证服务质量,促进经济发展。
(3)国库资金风险控制体系的可操作性:国库风险控制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满足各国库的内部风险管理、风险控制和风险治理工作需求,只有可控的才是可行的,才能确保证国库资金安全。
(4)国库资金风险控制的目标性:国库资金风险控制体系是为实现国库工作目标体系服务的,国库的资金风险控制必须保证更好地履行职责,实现央行国库工作目标。
(5)国库资金风险控制的科学性:国库资金风险控制实际上是方法和程序的结合,只有保证风险监测与控制的科学、合理,才能保证方法的可行、程序的适用,否则南辕北辙,达不到预期效果。
(6)国库资金风险控制体系的效率性:国库资金风险监测与控制要有讲求效率,只有高效的监测与控制机制,完善的组织结构,才能保证目标的实现。
2国库监管要素2.1控制环境影响国库资金安全的因素很多,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内部因素,对建立和实施控制这些因素的内外态度和采取行动总称就是控制环境。
(1)诚信和道德价值观;无论是国库组织最高管理层(库主任、库副主任)、中层(部门负责人)、还是一般业务人员都应当严格一致地保持诚信行为和道德标准。
通过加强央行的内部审计、纪律监察机构的监督职能和国库的实地,使其客观监督国库管理者和员工,并提供道德方面的指导,通过制定国库行为准则和业务标准,使所有员工在一般和特定环境下能够保持正确的操作行为,规避不诚实、非法和不道德行为。
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认识-论文
金.2009(01).
240 Ec on om ic Vis ion
201。在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金融 改革 中, 各国都 将加强中央银行的 独立性放在了极为重要 的地位。因 此 , 不断强化中央 银行的独 立性, 对保持稳 定的货币环 境至关重 要。
2、增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策权的独立性。从世界范围看,把稳 定 币值作为中 央银行首要 的或唯一的 目标并取 得较好经 济效果的中 央银行, 它们的法 律地位 一般都很高, 独立性很强。所以,应该努力让中 国 人民银 行真正实 现独立性 。
二、我国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必要性
首先, 缺乏独立 性的中央银行在运 行货币政策时易掺 杂较多的政 治因 素, 使货币 政策偏离原定目标 。为了防止政府为政 治目的牺牲货 币政策, 使其货币 政策有稳定性和连续性, 不受政治 的干扰, 有必要保 持 中央 银行的独立性。其 次, 为了避 免财政赤字货币化 的需要。中央银 行作 为政府的银行, 有义务帮助政 府平 衡财政预算和弥 补赤字。但财 政 活动的客观 结果并不一 定是保持经 济的稳定 增长和物 价稳定。 如 果财 政出 现了赤字,中央银行就要无条件去 弥补, 就谈不上独立的货币 政策 。最 后,稳定经济和金融的需要 。政 府与中央银行的地位不同, 因 而 它们 在 考虑 经济 政策 的侧 重点 上存 在差 异。 政府 较多 地考 虑就 业、 社会保障等社会问 题, 中央银 行较多考虑货币稳 定的经济问题。 因此, 如果中央银行有较大的独立性, 就可以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 策 , 就可以不 对政府相关 政策的制约 。
1 、组 织和人事独立 性不足。人 行法第二条规 定: 中国 人民银行 在国 务院领导下制定和 实施货币政策。所 以在很多时期, 央行仍需服 从 国务院的 指导, 不能完全 随经济形 势而履 行其应有 的职能; 政府部 门、 金融机关在央行政 策机构的人事渗透 过多, 使其 产生行政的依赖 性 和缺少 广泛的代 表性。
中央银行学期末论文
2009~2010中国的货币政策极其绩效摘要:本文首先介绍我国2009年到2010年的货币政策目标以及相应所采取的政策及政策工具,再阐述货币政策所取得的成果和影响,进而以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为基础,从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等方面对我国的货币政策进行有效性分析。
关键词: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因素一|、2009~2010基本经济形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袭来后,对外贸易下滑、国内消费投资紧缩,使得物价水平出现下滑趋势,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快速下降。
面临这种剧烈变化的环境,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缓解经济滑坡,抑制国内物价下滑。
而由于我国2009年的货币政策力度较大,在保证了经济得以回暖保持11%的GDP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为2010年的货币政策操作留下了很大的困难。
通胀水平的攀升,楼市的泡沫却夹杂国际金融市场的寒潮,使得2010年是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也使得2010年货币政策随着经济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
二、2009年—2010年我国货币政策回顾危机后这两年时间,2009年与2010年的货币政策风格迥异,故对此分别论述。
(一)2009年货币政策2009年,央行配合宽松的货币政策,一反以往不停的限制信贷过度扩张的态度,而不断要求商业银行增加信贷投放,确保经济体内的流动性。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贷款规模快速膨胀。
到2009年12月,各项贷款总额已经达到40.0万亿元,全年新增贷款规模达到9.6万亿元之巨,同比增长达31.7%。
这一增长率是从1994年统一数据口径以来没有达到过的。
要进行信贷扩张一定离不开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提供基础货币。
2009年,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极大的依赖降低票据发行这一工具。
2009年央行票据发行不断下降,到2009年11月,这一规模缩减到4.0万亿,比2008年10月最高点4.7万亿减少近7万亿。
这是自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年度负增长。
2009年的扩张货币政策密集的使用了数量工具对货币总量进行了调整,但是,一个特殊之处是,体现资金价格的利率水平丝毫未动;同时,2007年频繁使用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也销声匿迹。
中央银行论文
浅谈中央银行的职能-----发行货币还是拉动经济?关于中央银行的职能,要说起来真的有很多很多,诸如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国家金融稳定,确定人民币汇率政策;维护合理的人民币汇率水平等等。
这么多职责中,也许有人会想问,到底其职能是发行货币还是拉动经济?下面我主要谈谈我自己的一点小看法。
众所周知,不论是某家大商业银行逐步发展演变成为中央银行还是政府出面直接组建成立中央银行,它都具有三大基本属性,那就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
而中央银行的职能是中央银行性质的具体化或细化,所以“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可概括为中央银行的职责。
而根据2003年12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责中其中也有“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发行的银行”这一职责,在我看来是中央银行非常重要且必要的职能。
发行货币作为中央银行最原始、最基本的职能,也是中央银行区别于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的独特之处。
它是指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并管理货币流通。
货币的独占性特征要求同一国度货币发行管理和流通的统一,而垄断货币发行可以避免不同货币共同流通的混乱。
中央银行中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权是其自身之所以成为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也是中央银行发挥其全部职能的基础。
垄断货币发行权是国家赋予的最重要的特权之一,是所有授权中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特权。
在信用货币流通情况下,中央银行凭借着国家授权以国家信用为基础而成为垄断的货币发行银行,按照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和货币流通及其管理的要求发行货币。
一方面,货币发行成为了中央银行的重要资金来源,另一方面,也为中央银行调节金融活动和全社会货币、信用总量,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资金力量,可以说具有“发行的银行”这一基本职能是中央银行实施金融宏观调控的必要条件。
从英格兰银行最先执行中央银行职能以后,货币发行首先成为中央银行的基本业务。
中央银行学期末论文
课号:课程名称:中央银行学阅卷教师:班级:学号:姓名:成绩:题目:1、从美元加息看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变动及选择2、论证美国(时间自选)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从美元加息看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变动及选择2015年12月17日,美联储FOMC如期宣布提高联邦基金利率25个基点至0.25-0.50区间,这意味着美联储结束了长达7年的零利率政策,长达半年的首次加息预期终于兑现,多家美国银行随后上调了最优惠贷款利率25个基点。
针对美联储加息,越南、挪威、印尼、菲律宾均按兵不动;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巴林等石油出口国、与美国经济周期一致的墨西哥和汇率盯住美元的香港均加息以应对。
从美联储加息当日的资产价格表现来看,流动性紧缩压力的暂时消除使资产价格有所回升。
展望未来,从流动性角度和加息对经济、企业的影响角度,短期美股仍然承压,但美债收益率却不一定显著上升,其上行会受到其他国家货币政策和经济的制约;对新兴市场而言,股市债市的表现将更多受到自身因素影响。
美联储加息内因有二:1、加息预期制造时间过长,加息效果会打折扣;加息预期制造时间越长,其它国家准备得越充分,对冲政策做得越到位,市场会出现视觉疲劳,如此持续,美联储的加息对世界的影响就会越来越弱。
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若持续长时间不加息,资金流入美国的速度会逐渐衰弱,接下来美股市场会有更大资金缺口,会迫于压力不得不采取新的宽松政策。
这种两难,让美联储不得不在12月份是否加息的决策上做出最终选择。
2、美联储再不加息,未来一旦通胀起来将会大大压缩其进一步制造加息预期时间。
美股的技术面正在恶化,美通胀指标正在上升,若美联储再不加息,后面一旦通胀压力出现,美联储就不得不采取快速加息的手段予以遏制。
一旦如此,美元会快速冲顶,美股资产泡沫会快速破灭暴跌,接着会引发资本流出美国。
美联储加息外因有四:1、中东混乱适合推动加息。
中东已越来越乱,战乱有进一步向周边国家扩散的危险。
种种迹象表明,在土耳其、沙特陆续加入博弈后,中东被卷入战争的国家正在增多,未来伊朗也可能被卷入。
当下中国新时代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学论文(1)
当下中国新时代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学论文(1)当下中国新时代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学论文近年来,中国经济逐渐进入新时代,货币政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这个新时代,中央银行学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货币政策执行的创新、宏观调控的效率与效果、跨国合作中的角色发挥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货币政策执行的创新随着时代的变迁,货币政策的执行方式也在不断创新。
中央银行在过去一直以传统的货币政策手段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如制定利率政策、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以提高或降低货币供应来达到调节经济增长的目的。
然而,在现代经济条件下,这些传统手段的作用已越来越不足,需要更加创新和灵活的货币政策工具来面对经济的变化。
在新时代,中央银行应该更多地关注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区块链等方面的发展,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经济的需求,提高货币政策执行的效果。
二、宏观调控的效率与效果货币政策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宏观调控,既要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又要控制通胀压力。
在新时代,中央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需要更加注重效率与效果。
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货币政策的精准性和执行效率,同时要防范金融风险,保持宏观经济平稳发展。
针对经济数字化的特点,需要进一步深化宏观调控思路,强化质量和效益导向,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稳步推进,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跨国合作中的角色发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货币政策不再是单独国家行动的范畴,而是需要跨国合作中的角色发挥。
在新时代,中央银行通过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加强跨国合作,共同解决全球金融稳定面临的复杂问题。
要加强协调,稳定货币供应,维护全球经济平稳,同时通过不同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强化经济发展信心,同时加强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中央银行在新时代的货币政策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面对未来,中央银行应该继续创新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效率,加强跨国合作,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浅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浅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赵红(13级会计4班)摘要: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为各国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一直是众多金融学家和经济学家争论不休的话题。
这篇小论文将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表现,独立性的不同模式极其利弊,历史上的实例等几个发面来看这个问题。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政府一什么是中央银行,什么是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中央银行是一个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金融机构乃至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机构。
中央银行不同与一般的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它主要是以其所拥有的经济力量对金融领域乃至整个经济领域的活动进行调节。
中央银行虽是一个政府机构,但因其特殊性,它又有一定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独立性指的是中央银行与政府行政当局的独立关系,即中央银行是否能够自主地履行法律赋予它的职责而不受政府行政当局的干预。
主要表现在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的决策和运作方面,由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自主程度。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具体表现1权力方面中央银行本身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理事会。
一般来说,对于独立性较大的中央银行理事会,政府不另派政府代表参加,如英国、美国、德国和瑞典等,在这里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代理人,直接对国会负责。
而对于独立性不大的中央银行理事会,如法国、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等国,政府会派代表参加。
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多半是听命于财政部的。
2 政策方面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还表现在制定政策的方面。
只有在美国、德国,中央银行有权单独制定货币政策,在其他国家,中央银行只是处于政策参谋咨询地位,帮助政府制定货币政策,提供情报与建议,参与讨论并予以贯彻执行。
在政府与中央银行意见不一致时,政府对中央银行有权干预。
不过各国中央银行也力求与政府(特别是财政部)保持密切合作,因为国家的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不可分割的。
过分的强调独立性,容易与政府关系不协调。
3 目标方面即中央银行自主选择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银行独立性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摘要: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在货币金融学领域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央行独立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这一研究方向来论述。
本文首先会简单介绍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概念和经济增长的趋势,然后分析央行独立性与经济增长具体的关系,最后对此关系拓展,进行总结。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经济增长正文: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及标准。
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极为突出,成为经济运行的轴心,以致我们不能想象没有中央银行的存在,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影响着国家宏观经济的运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的稳定。
但是要使这种作用更好的发挥和体现,其独立性必不可少,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中央银行职能的发挥。
因此,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研究,发现我国央行独立性目前存在的问题有重要意义。
(一)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的含义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主要是指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
如何建立中央银行与政府的恰当关系,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这个问题上,许多理论派别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而且其理论体系的拓展与通胀偏差问题密切相关。
正是基于对通胀偏差问题的考虑,逐渐形成了CBI理论主线:一条是1977年基德兰德( Finn Kydland)和普雷斯科特(Edward Prescott)创立的动态不一致性理论,在此基础上,Barro&Gordon(1983)引入了信誉机制,增加了预期形成理论,从而详细地阐释了货币政策中的时间不一致问题。
另一条是1985年罗戈夫(Rogoff)创立的罗戈夫模型并随之提出的保守型中央银行管理方法,以后的学者正是围绕着这两条主线,在批判吸收基德兰德(Finn Kydland)和普雷斯科特(Edward Prescott)模型的基础上创立、发展了各自的理论,同时也推动了CBI理论不断向前发展。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标准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标准有以下四点:1、组织机构和人事的独立性。
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组织机构的设立和主管人员的提名和任免是否由行政机关或政府部门决定。
2、制定和执行政策的独立性。
主要表现在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自主程度。
3、经济的独立性。
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财政的独立性,即其是否依赖于政府的拨款和财政的支持。
4、业务的独立性。
主要指中央银行是否可以自主决定其业务的实施,办理业务时否受政府机关的干预。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现状1984年我国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职能的完全分离标志着我国央行独立性的建立,此后国务院对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1995年3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以下简称《人行法》)作为新中国第一部金融法律,是我国中央银行制度的基石,2003年12月27日通过了修正案,进一步确定了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
经历了一系列的体制改革使得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增强,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组织机构及人事的非独立性《人行法》第2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由于中央银行是国务院领导下的与部委平级的机构,其重大货币政策的制定要经过国务院的批准,因此独立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实行行长负责制,其行长由国务院总理提名,由全国人大决定,其任期与总理一致,这种体制的设定很难回避政府对中央银行的左右。
除此之外,中国人民银行其他官员的任职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行政机关、金融机关人事渗透过多,使中国人民银行在人事上产生两方面的弊病:高度的行政依附性和欠缺广泛的代表性。
2、双重目标的冲突从世界各国宏观调控的运作经验得出,现代政府主要的经济任务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繁荣,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却应当以稳定货币为基本目标。
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当保持增长这个目标被放到更高的高度时,稳定币值和促进经济增长这两个政策目标就显得非常不协调。
当中央政府因投资行为而出现大量财政赤字时,不可避免地要求中央银行加快生产货币速度,周而复始,中央银行稳定货币的政策目标就更难实现了。
3、经济上对财政的依赖中国人民银行的重大货币政策,如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等须报国务院批准后方能执行,那么央行和政府的经济目标不一致或者存在偏差的情况下,就会导致中央银行长期货币政策目标难以实现。
《人行法》第28、29条分别规定了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担保。
但是中国人民银行每年的贷款有相当部分投向由财政支出负担的项目,如对国有企业亏损的补贴、建设公共基础设施。
这样的赤字货币化使得货币政策服务于政策,中央银行缺乏对货币政策的实际控制权。
(二)我国经济增长趋势1、经济增长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但是在高增长中也存在一定的周期波动。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的周期波动已呈振幅缩小、基本稳定的特点。
1998-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谷底值与峰值在7.1%-9.1%之间,相差2个百分点;而在此之前,最低谷底值与最高峰值在3.8%-15.2%之间,相差11.4个百分点。
这说明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已不存在所谓“过热或过冷”的问题。
按中国要在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在未来十几年内中国将保持年均7%的经济高增长速度。
2、物价稳定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长期受到通胀的困扰,尤其是在1988-1989年和1993-1995年中国的通胀曾达到严重的程度,年消费价格指数(CPI)分别为18.8%、18%、14.7%、24.1%和17.1%。
但是近年来,中国又出现了通缩的迹象。
1998-2002年中国的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为-0.8%、-1.4%、0.4%、0.7%和-0.8%,其中有三年出现了轻度的通缩。
2003年中国消费价格指数又上升到1.2%,特别是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上涨了4.8%和2.3%,这说明现在中国已走出了通缩的阴影,并呈现出通胀的苗头。
总之,近几年来中国的物价是基本稳定的。
未来中国也不会担心通缩的问题,但中国对通胀却一直非常敏感。
3.充分就业分析中国现行的城镇登记失业率较低,2003年为4.3%,虽然在理论上判定可以属于充分就业的范畴(失业率不超过6%),但若加上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城镇非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则2003年中国的城镇失业率将达到8%左右,大大超出了充分就业所限定的失业率水平。
若进一步考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则中国的失业问题更加严峻。
2002年中国农村劳动力总量为4.9亿人,其中有1.3亿人在乡镇企业就业,约1亿人进城打工,其余2.6亿人务农,即从事第一产业。
但按人均经营1公顷地计算,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实际高达1.4亿人,约占第一产业劳动力总量的28.6%,即农村隐蔽性失业率高达28.6%。
(3)中央银行独立性与经济增长关系历年经济增长率以及央行的独立性表年份经济增长率 CBI1984 12.50 0.171985 7.80 0.171986 9.40 0.171987 11.20 0.171988 3.90 0.171989 5.00 0.171990 7.00 0.171991 12.80 0.171992 13.40 0.171993 11.80 0.671994 10.20 1.331995 9.70 2.171996 8.80 2.171997 7.80 2.171998 7.10 4.501999 8.00 4.502000 7.30 4.502001 8.80 4.502002 9.10 4.502003 10.00 5.832004 10.10 5.832005 11.30 5.832006 12.70 5.832007 14.20 5.832008 9.60 5.832009 9.20 5.832010 10.30 5.83注:数据来源于各年的统计年鉴及百度对数据进行异方差检验,得出下表:F-statistic 4.849068 Probability 0.017032 Obs*R-squared 7.770450 Probability 0.020543Test Equation:Dependent Variable: RESID^2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0/27/13 Time: 11:41Sample: 1984 2010C 3.057308 5.903042 0.517921 0.6093JJZZ -0.190209 1.282166 -0.148350 0.8833 JJZZ^2 0.045650 0.067685 0.674450 0.5065 R-squared 0.287794 Mean dependent var 5.700729 Adjusted R-squared 0.228444 S.D. dependent var 3.117255 S.E. of regression 2.738143 Akaike info criterion 4.956876 Sum squared resid 179.9382 Schwarz criterion 5.100858 Log likelihood -63.91783 F-statistic 4.849068 Durbin-Watson stat 0.800299 Prob(F-statistic) 0.017032即F值所对应的概率小于0.05,即因变量经济增长率随着自变量央行独立性的变化而变化,即存在异方差,两者有着相关关系。
三、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措施及建议1.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立法保障一国中央银行要确保自己对政府的独立性,必须要有成文法律和有约束力的制度来保障,只有这样,中央银行的独立地位才具有政治上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一般而言,法律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保证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第一,保持制定与实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立法保证。
这主要过法律规定中央银行自行决定一定时期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货币供应量、利率、证券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与措施,独立的承担货币政策实施及由此引起的后果,而不受政府和财务部的干预。
第二,保持资金相对独立性的立法保证。
这是指通过立法规定,禁止或限制中央银行向政府提供资金,以弥补财政赤字或将公共债务货币化。
这被看作是中央银行经济相对独立的典型标志。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禁止向政府提供信用。
即使允许提供这样的信用,那也仅仅在有限金额、经中央银行特别批准、贴现率按市场利率计算或明确是临时性的情况下才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