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将强化分为自我强化、替代性强化、直接强化。
历年真题
0423一、选择题1.教师向学生随机呈现一个词表,并要求记住表中的单词,学生学会了按蔬菜、肉类、水果等对单词归类组织,并运用该方法记忆其他单词,根据加涅的观点属于( )。
A.言语信息的学习B.智力技能的学习C.认知策略的学习D.语义信息的学习2.下列关于婴儿动作发展排序正确的是( )。
A.翻身、坐、抬头、站、走B.抬头、坐、翻身、站、走C.翻身、抬头、坐、站、走D.抬头、翻身、坐、站、走3.下列属于晶体智力的是( )。
A.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B.发现复杂关系的能力C.理解词汇能力D.知觉的速度4.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的正确排序是( )。
A.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B.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C.生理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自我实现的需要D.生理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安全的需要、自自我实现的需要5.从众的类型包括( )。
A.真从众B.权宜从众C.不从众D.服从6.注意的功能包括( )。
A.选择B.保持C.调节和监督D.指向和集中7.干扰抑制说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导致的,可以用( )来证明。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主动遗忘D.被动遗忘二、判断题:8.“范进中举”的表现是应激状态。
9.注意是一个单独的心理过程。
10.一个被同学排斥的学生,参加不良帮派组织以获得更多的朋友,是自我防御机制的转移机制。
一、选择题1.【答案】C。
中公专家解析:认知策略的学习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技能的学习。
这种能力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
2.【答案】D。
中公专家解析:婴儿动作发展符合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
3.【答案】B。
中公专家解析:晶体智力是在信息加工和解决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等。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1、关系转换学说强调下面哪个因素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 )。
(2005、2007)A.学习任务之间的共同要素B.对各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C.通过对不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原理和概括化的经验D.认知结构变量的特性2、由于过去的反复经验而使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具有某种倾向性或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这种现象即( )。
(2008)A.定势B.顺应C.变式D.同化3、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了( )迁移理论。
(2009)A.关系转换说B.相同要素说C.形式训练说D.认知结构说4、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两种学习之间的影响属于( )。
(2010)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5、下列现象属于学习迁移的是( )。
(2011)A.温故而知新B.学而时习之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书山有路勤为径6、【填空题】迁移理论中形式训练说的理论基础是( )。
(2005)7、【填空题】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以及迁移的( )。
(2006)8、【填空题】贾德的经验类化理论强调( )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2007)9、【填空题】桑代克和伍德沃斯反对迁移的形式训练说,而提出了迁移的( )。
(2010)10、【填空题】认为心理的各种官能可以通过不断地训练得到提高,并且被提高的官能可以自动迁移到其他情景,持这一观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
(2011)11、【判断题】在同化性迁移中,决定迁移的关键成分是在最初的学习中建立起来的。
(2007)12、【判断题】定势对问题解决总起着积极作用。
(2009)13、【判断题】学习迁移的概括说认为两个学习活动存在共同成分是学习迁移产生的关键。
(2011)14、结合实际分析在教学中应如何促进学习迁移?(2008)1、下面哪部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 (2005)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行为D.道德意志2、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这属于道德的( )水平。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五)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五)第三章学习与学习理论专题二行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一、单项迭择题1.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建立联结,联结的公式为()。
A. S-O-RB. R-O-SC. R-SD. S-R2. 刺激-反应理论是由()创立的。
A. 洛克B. 苛勒C. 加涅D. 桑代克3. 提出“试误说”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 斯纳金B. 桑代克C. 巴甫洛夫D. 布鲁纳4. 桑代克认为学习过程是()。
A. 顿悟的过程B. 同化顺应的过程C. 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D. 尝试错误的过程5. 海次上新课前,老师都会预设问题激发学习,并让学生预习,这符合桑代克“学习定律”中的()。
A. 效果律B. 准备律C. 练习律D. 学习律6. 桑代克认为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必须通过()才可以获得。
A. 尝试-错误-尝试B. 经典性条件作用C. 操作性条件作用D. 社会性学习7.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是()。
A. 模仿B. 顿悟C. 灵感D. 试误8. 张老师喜欢搞实然袭击,经常在学生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考试测验,根据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张老师的做法违背了学习原则中的()。
A. 练习律B. 准备律C. 效果律D. 交替律9.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对刺激情境作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联结力量就会增加,这符合学习规律的()。
A. 练习律B. 准备律C. 近因律D. 效果律10. 小丽在全国数学比赛中获得第二名,老师在班上点名予以表扬和鼓励,从这以后,小丽学习更加努力,数学科目的成绩越来越好。
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A. 准备律B. 练习律C. 动机律D. 效果律11. 桑代克的“效果律”给我们的启示是()。
A. 如果学习者有准备,就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B. 如果学习者多加学习,就能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C. 如果学习者取得满意的学习结果,那么其继续学习的可能性会增大D. 如果学习者未做好准备但又被强制学习时,会产生烦恼情绪,妨碍学习12. 桑代克后期把练习律看成效果律的附律的原因是()。
2022年特岗教师考试学习理论知多少-关于学习理论的重要习题
学习理论知多少-关于学习理论的重要习题众所周知,在各地市的特岗考试中关于学习理论的考查部分都是重中之重。
那么今日给大家带来在一些历年考题,盼望会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关心!1.【单选题】司机开车看到红灯会立即停车,这是( )作用的结果。
A.无条件反射B..第一信号系统C.操作性条件反射D.其次信号系统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经典性条件反射中的其次信号系统。
巴甫洛夫认为,可以引起条件反射的信号可分为详细信号和抽象信号。
由详细信号引起的神经活动过程,叫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以语言为中介,由抽象信号引起的神经活动过程,叫其次信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题干中司机开车看到红灯停车是通过语言符号为中介而习得的结果,即交通规章中的符号语言学习而获得,不是单纯的对红色作出反应,属于其次信号系统,B错误。
活动由后天学习所得,故为条件反射,A错误。
由于是先看到红灯再停车,先有刺激,后有反应,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而非操作性条件反射,故C错误。
故此题选D。
2.【单选题】某同学总是不完成作业,为此家长取消了每周休息日让他打篮球的做法,而他为了能在休息时能和同学玩儿篮球,放学回家后就能够按时完成作业,这位家长运用了( )。
A.正强化B.负强化C.呈现性惩处D.取消性惩处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斯金纳有关强化这一学问点。
A 选项正强化是指赐予一个开心刺激,从而增加其行为消失的概率;B 选项负强化是指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加其行为消失的概率;C 选项呈现性惩处即为正惩处,指呈现厌恶刺激削减行为发生的频率;D 取消性惩处也称负惩处是指撤销开心刺激削减行为发生的频率。
题干强调的是家长运用了什么方式,家长取消了每周休息日让他打篮球的做法,也就是撤销了一个开心刺激,属于负惩处也可以叫取消性惩处,故此题选 D。
3.【单选题】运动会赛跑时,运动员听到发令枪立刻起跑。
这种现象被称之为( )。
A.同化B.顺应C.条件反射D.无条件反射3.【答案】C。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3-4章
第三章学习动机一、单项选择题02.4试题4.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是属于( )P69A.直接强化B.间接强化C.自我强化D.替代性强化7.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P64A.成正比关系B.成反比关系C.没有关系D.成倒U性曲线关系10.多伊奇认为,对于学生的同伴关系和学习动机能够产生更为积极影响的目标奖励结构是( )P88A.竞争目标结构B.个人主义目标结构C.合作目标结构D.友谊目标结构02.10试题4.当学生取得成功或遭遇失败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 )P78A.能力归因B.努力归因C.运气归因D.任务难度10.阿特金森认为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同时存在着两种行为趋向是( )P72A.争取成功B.回避失败C.争取成功和回避失败D.力争胜利03.4试题1.在行为的动机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动机是( )。
P66A.正确的动机B.错误的动机C.没有意识到的动机D.意识到的动机17.当学习任务比较困难而复杂时,要求学习效益达到最佳水平,则合适的学习动机强度应当( )。
P65A.较高B.高C.较低D.以上都不对03.10试题16.在行为的动机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动机是()。
P66★A.意识到的动机B.没有意识到的动机C.近景性动机D.远景性动机17.当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要求学习效益达到最佳水平,则合适的学习动机强度应当()。
P65A.很高B.较高C.较低D.以上都不对04.4试题15.在行为的动机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动机是( )。
P66★A.没有意识到的动机B.意识到的动机C.内部动机D.外部动机04.10试题5.下列归因因素中,属于内部而稳定因素的是()。
P76A.能力B.努力C.任务难度D.运气05.4试题7.“这次考试失败是因为我的运气不好”,这是把失败归因于()P76A.内部的可控因素B.内部的不可控因素C.外部的可控因素D.外部的不可控因素05.10试题06.4试题8.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认为,学习动机强度较低方可达到最佳水平的学习任务是()的学习任务。
教育心理学15在线作业3..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1. ( )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各种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等。
A. 知识B. 程序性知识C. 陈述性知识D. 策略性知识满分:2 分2.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把强化分为A. 正强化和负强化B. 直接强化和间接强化C. 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D. 精神强化和物质强化满分:2 分3. ( )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较持久的变化过程。
A. 认知B. 学习C. 习惯D. 教学满分:2 分4. 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
A. 知、情、意B. 认知、情感、动作C. 知、情、个性D. 知、情、人格满分:2 分5.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 .A. 长时记忆B. 内隐记忆C. 操作记忆D. 形式记忆满分:2 分6. 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A. 程序性知识B. 实用的知识C. 直观的知识D. 可应用的知识满分:2 分7. ()是指在教学之前为了解学生对学习新知识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的评价。
准备性评价通常运用所谓的“ 摸底测验”的方式来进行。
A. 准备性评价B. 形成性评价C. 总结性评价D. 教学评价满分:2 分8. 动作技能的形成需要经历相互联系的四个主要阶段:认知阶段、分解阶段、联系定位阶段和A. 自动化阶段B. 熟练阶段C. 巩固阶段D. 稳定阶段满分:2 分9. ()的思想来源于普莱西发明的教学机器,但程序教学的真正首创者应归功于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
A. 掌握学习;B. 程序教学;C. 合作学习;D. 发现学习满分:2 分10. ()是指一类事物的最佳代表,也就是某个概念的典型例证。
A. 定义性特征B. 原型C. 概念D. 图式满分:2 分11. 下列属于元认知的实例是A. 学生考试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B. 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C. 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D. 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满分:2 分12. 加涅将教学目标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A. 动作技能B. 分析技能C. 态度D. 综合技能满分:2 分13.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A. 地升华B. 发挥C. 表现D. 持久的变化14. ()是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
南京浦口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强化题库练习卷
南京浦口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强化题库练习卷一、单选题1.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利用榜样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这属于()。
A、直接强化B、替代性强化C、自我强化D、负强化答案::B解析::班杜拉将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
直接强化是指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
替代性强化是指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
自我强化是指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负强化是强化的一种,是通过撤销一个厌恶刺激,来加强将来反应发生的概率。
本题中教师利用榜样来强化学生,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属于替代性强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2.有的人情绪爆发快,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做事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但是这种人的思维活动常常是粗枝大叶、不求甚解,遇事常欠思量、鲁莽冒失,做事也常常感情用事、刚愎自用,但表里如一。
这种人的气质属于( )。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答案::A解析::胆汁质以直率热情,精力旺盛,好冲动,但暴躁易怒,脾气急,热情忽高忽低为特征。
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德育的()。
A.创造性特点B.长期性特点C.主体性特点D.示范性特点答案::B解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德育的长期性特点。
4.节俭属于性格的()特征。
A.态度B.行为C.意志D.情感答案::A5.一个人面对同一问题,能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他的思维有( )。
A.流畅性B.变通性C.指向性D.独创性答案::B解析::创造性思维具有变通性,又叫灵活性,指的是对同一问题所想出不同类型答案的多少,数量越多者,变通性越高。
6.在近代教育史上,反对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C.斯宾塞D.卢梭答案::C解析::斯宾塞反对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他提出了“教育预备说”,即教育的任务是为未来完美的生活做准备。
四川教师招聘考试历年常考知识点
四川教师招聘考试历年常考知识点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四川教师招聘考试历年常考知识点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2.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是《学记》。
3.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CSE评价模式。
4.在教学测验中先后两次用同样的试卷测查同一批学生,其结果前后一致,表示分数的稳定和可靠,这即是良好测验的可信度。
5.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课程标准。
6.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7.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8.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赫尔巴特。
9.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校制度是癸卯学制。
10.20世纪50年代,布鲁姆建立了教育目标分类学。
11.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学生。
1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与这句名言有关的教师劳动特点是示范性。
13.教师角色形成的过程有三个阶段: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和角色信念阶段。
14.微格教学指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时间内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并摄制成录像,课后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15.主张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有凯兴斯泰纳、涂尔干、托普尔。
1.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各学科教学。
2.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4.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
5.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雅各布松。
6.制定评估手段的参考架构基础是健康模式与疾病模式。
7.观察性的记录方式有项目检核表、评定量表和轶事记录三种。
8.评价目标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
教育心理学-每章节重点知识归纳-适用于北京地区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一、知识点1、加涅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动机、选择、获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反馈阶段。
2、学与教相互作用模式:5种因素共同影响3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定义: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4、教育心理学于19世纪初、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提出。
5、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于1903年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这是教育心理学的里程碑,被认为教育心理学的开山鼻祖,有“教育心理学之父”之称。
二、简答题1.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一)学与教的要素5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教学、评价和反思过程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心理问题,教育心理学兴起。
(2)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3)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3.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增加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2)教育心理学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发展性、理论联系实际、教育性5.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第二章一、知识点1、心理发展的含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心理发展的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3、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0-1乳儿期 1-3婴儿期 3-6、7幼儿期 6、7---11、12童年期(学龄初期)11、12---14、15少年期(学龄中期) 14、15---25青年早期(学龄晚期)成年期老年期。
4、关键期的定义:是指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是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技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将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201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押题密卷(6)-中大网校
201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押题密卷(6)总分:100分及格:60分考试时间:12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1分,共15分)(1)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
A. 斯金纳B. 巴甫洛夫C. 艾里斯D. 雅各布松(2)儿童多动症是小学生中常见的一种以注意缺陷、活动过度和好冲动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性障碍,其高峰发病年龄在()。
A. 3~5岁B. 5~7岁C. 8~10岁D. 12~13岁(3)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 既定疑点B. 理论假设C. 刺激情境D. 给定途径(4)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是()。
A. 信度B. 效度C. 区分度D. 难度(5)()是一种常用的评价策略,其内容主要是按照一定标准收集起来的学生认知活动的成果。
A. 观察B. 案卷分析C. 情感评价D. 测验(6)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 自主性B. 主动性C. 勤奋感D. 自我同一性??(7)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A. 集体B. 组织C. 社团D. 班级(8)阅读技能是一种()。
A. 操作技能B. 运动技能C. 心智技能D. 学习技能(9)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
A. 依从B. 认同C. 内化D. 坚定(10)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A. 依从B. 接受C. 认同D. 内化(11)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反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
A. 相同要素说B. 概括化理论C. 关系转换说D. 学习定势说(12)()是将考试具体化的最重要的工具,使得测验能够与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保持一致A. 标准化成就测验B. 细目表C. 自测试题D. 案卷分析(13)先行组织者技术一般用于()。
A. 发现学习B. 接受学习C. 合作学习D. 掌握学习(14)就一个测验的优劣而言,最为重要的指标是()。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
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习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2、在学与教的互动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素。
3、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有“教育心理学之父”之称4、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5、客观观察是理解他人行为的观察;主动观察是认识自己行为的观察,亦称“内省法”6、行动研究法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旨在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7、行动研究的基本环节:计划、行动、观察、反思8、在教育中要循序渐进,它体现在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9、心理阶段划分: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青年早期又称学龄晚期10、不平衡性是指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11、成熟与学习是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主要因素12、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指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是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机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将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13、2-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14、握拳反射、吸吮反射等在皮亚杰理论中称为遗传图式15、所谓同化,就是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16、在感知运动阶段,一般情况下,儿童行为可称为“客体永久性”。
17、凭借表象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可称为前运算阶段,其思维特征是:思维的单向性、思维的刻板性和不可逆性,自我中心等。
儿童还没有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
18、具体运算阶段,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是多向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等。
19、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的观念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的观念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这部分知识点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同样,这部分内容也是我们辽宁招教考试教育心理学需要重点备考内容。
一般来说题型多为事例反选题、定义反选题呈现。
因为是需要理解类知识点,所以容易引同学们相应知识点的理解偏差,导致做题时出现错误。
在本文中,将结合常见的考题,带领大家对这部分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一定的帮助。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备考重点主要涉及其实验、规律以及规律的运用体现等。
其中较常考考点为规律对应事例的反选题,考查形式主要以反选为主。
下面我们一起具体来看一下这部分知识。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不满于极端行为主义的观点,在吸取了认知学习理论观点后,形成了一种认知——行为主义的模式。
形成了很有特色的社会学习理论。
1.交互决定论班杜拉反对环境决定论和个人决定论的观点,强调在社会学习过程中行为、认知和环境三者的交互作用。
2.观察学习班杜拉认为,影响儿童道德学习的因素很多,但是,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行为主体的观察或对榜样模式的模仿。
所谓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
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另一重要来源。
在观察学习中,观察学习的对象称为榜样或示范者。
观察学习可分为三类:(1)直接的观察学习:它是对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如幼儿的大部分模仿行为;(2)抽象性观察学习:它是指观察者从对他人行为的观察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从而能根据这些规则或原理表现出某种类似的行为。
如青少年看了枪战暴力片,他以后就可能在学校、社会对同学或他人表现出类似的攻击行为。
(3)创造性观察:指观察者通过对各个不同榜样的行为特点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行为方式,如青少年从父母、姐妹、同学及朋友那里获得了不同的行为特点,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行为风格。
观察学习的过程: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四川教师招聘考试历年常考知识点
四川教师招聘考试历年常考知识点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得德育方法就是榜样示范法.2、世界上最早得一部教育文献就是《学记》.3、课程评价得主要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目得游离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CSE评价模式。
4、在教学测验中先后两次用同样得试卷测查同一批学生,其结果前后一致,表示分数得稳定与可靠,这即就是良好测验得可信度。
5、以纲要得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得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课程标准.6、学校教育工作得基本途径就是教学。
7、世界上不同民族得教育往往表现不同得传统与特点,这主要就是因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8、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得就是赫尔巴特。
9、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得学校制度就是癸卯学制。
10、20世纪50年代,布鲁姆建立了教育目标分类学。
11、衡量教师就是否成熟得重要标志就是能否自觉地关注学生.1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与这句名言有关得教师劳动特点就是示范性。
13、教师角色形成得过程有三个阶段: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与角色信念阶段。
14、微格教学指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时间内尝试做小型得课堂教学,并摄制成录像,课后进行分析,这就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得一条重要途径。
15、主张社会本位得教育目得论得有凯兴斯泰纳、涂尔干、托普尔。
1、学校有目得、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得基本途径就是各学科教学。
2、马克思认为:实现人得全面发展得唯一方法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得京师同文馆。
4、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得教师工作。
5、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得心理学家就是雅各布松。
6、制定评估手段得参考架构基础就是健康模式与疾病模式.7、观察性得记录方式有项目检核表、评定量表与轶事记录三种.8、评价目标就是最高水平得认知学习结果,要求超越原先得学习内容.9、领会超越了单纯得记忆,代表最低水平得理解。
10、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得就是斯金纳。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班杜拉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各类教师招聘考试中的高频考点,今天本店铺就来带领大家一起详细学习班杜拉学习理论中的重要内容。
让我们走进班杜拉,走进神秘的行为主义。
与行为主义的其他人物不同,班杜拉不认为学习是通过直接经验而获得的。
他认为,直接经验的学习对动物学习来说也许成立,但对人类的学习则未必成立。
因为人的许多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等的学习都是来自间接经验。
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地产生学习,班杜拉称这种学习为观察学习。
一、班杜拉的经典实验行为主义的其他人物均是用小动物来进行的实验,而班杜拉则是用小孩子来进行的实验。
在实验中,班杜拉首先将儿童分为三组,然后让儿童看到电影中的成年男子的攻击行为。
在影片结束后,第一组儿童看到成人榜样被表扬,第二组儿童看到成人榜样受批评,第三组儿童看到成人榜样的行为既不受奖励也不受惩罚。
然后班杜拉把三组儿童都放到一间房间内,里面有成人榜样攻击过的对象。
结果发现,看到榜样被表扬组的儿童攻击行为最多,榜样受批评组儿童的攻击行为最少,榜样的行为既不受奖励也不受惩罚组的儿童攻击行为居中。
这说明榜样攻击行为所导致的后果是儿童是否自发模仿这种行为的决定因素。
二、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而习得的。
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可获得榜样行为的符号性表征,并可以此引导观察者今后做出与之相似的行为。
班杜拉认为,这一过程受到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的影响。
注意过程是观察学习的首要阶段,即观察者注意并知觉榜样情景的过程。
保持过程是观察学习的第二个阶段,即观察者记住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以表象和言语形式将它们在记忆中进行表征、编码以及存储。
动作再现过程是第三个阶段,即观察者将头脑中有关榜样情景的表象和符号概念转化为外显的行为。
动机过程是最后一个阶段,即观察者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奖励。
大家一定要注意观察学习的四个阶段顺序不能错,在考试中出题人经常改变顺序来考察大家。
教师招聘考试:班杜拉的强化分类
2018教师招聘考试:班杜拉的强化分类班杜拉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1.直接强化直接强化是指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
2.替代性强化替代性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
例如当教师强化一个学生的助人行为时,班上的其他人也将花一定时间互帮互助。
此外替代性强化还有一个功能,就是情绪反应的唤起。
例如当电视广告上某明星因穿某种衣服或使用某种洗发精而风度迷人时,如果你直觉到或体验到因明星受到注意而感觉到的愉快,对于你这是一种替代性强化。
3.自我强化自我强化依赖于社会传递的结果。
社会向个体传递某一行为标准,当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一标准时,他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
例如,补习了一年语言的学生为自己设立了一个成绩标准,于是他们将根据对他成绩的评价而对自己行为进行自我奖赏或自我批评。
此外,班杜拉还提出了自我调节的概念。
班杜拉假设,人们能观察他们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并由此强化或惩罚自己。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我们有时知道自己干得不错并因此而自我欣赏,无视别人说了些什么,同样有时我们也知道自己做得并不是最好。
要作出这些判断我们不得不对我们自己的行为有一个期望。
例如,在一次测验中一个学生可能得了90分而沾沾自喜,而另一个学生则可能感到大失所望。
历年考题:下列符合替代性强化规律的是( )。
A.小亮同学因为乐于帮助他人而获得了“校德育标兵”的称号后,班里就形成了一股助人为乐的班风B.妈妈发现小虎撒谎就批评了他,小虎以后再也不对妈妈撒谎了C.小波以前喜欢到老爷爷家偷枣而自得其乐,后来他每次去,老爷爷都给他满满的一大袋,小波觉得没意思,就再也不去了D.三班在歌咏比赛中拿到了全校第一,同学们觉得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就在放学后去庆祝了一番【答案】A【答案解析】替代性强化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受到奖励或惩罚而影响自己的行为。
A 项中同学们观察到小亮帮助他人的行为受到了奖励,所以班里同学都有了助人为乐的倾向,属于替代性强化规律;B项中小虎是通过自己的体验改变了自己行为发生的倾向;C项中小波因为以前自己的行为得到了“奖励”,反而抑制了这种行为,不属于替代强化;D项中没有行为结果与同一种行为发生频率的关系,予以排除。
常德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预测考试试题与答案
常德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预测考试试题与答案一、单选题1.善于迅速地辨明是非、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品质是意志的( )。
A.自觉性B.果断性C.坚持性D.自制性答案::B解析::意志的果断性是指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境,能够迅速而有效地采取决定,并执行做出的决定。
意志的自觉性是指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
意志的坚持性是指在意志行动中能否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方面的意志品质。
意志自制性是指能否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方面的意志品质。
2.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个体行为具有一定的()。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B.适应性和社会性C.内化性和意志性D.积极性答案::A解析::认同,即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方面主动接受规范,并试图与之保持一致。
在此阶段,个体的行为更加自觉、主动和稳定。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李老师编制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做,以判断学生的掌握程度,李老师所运用的评价方法是( )。
A.安置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评价的类型。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它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
这种评价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从而更好地促使教师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故选D。
4.智育目标包括三个方面:陈述性知识、认知策略和( )。
A.心智技能B.特殊技能C.元认知D.程序知识答案::A解析::智育目标包括三个方面:陈述性知识,包括符号、概念和命题三个层次;认知策略,即学习策略,也包括元认知策略;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或认知技能。
认知策略和心智技能既是概念和命题有效学习的条件,也是概念和命题转化为学生能力的重要保证。
这样的教学目标类型确定了,教学策略的选择就有了科学依据。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7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7(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2014.江西】社会学习理论是由( )提出来的。
A.巴甫洛夫B.斯金纳C.班杜拉√D.布卢姆解析:2.【2014.山东淄博】班杜拉对学习与学习理论的贡献之一是提出了( )。
A.环境学习B.强化学习C.模仿学习√D.顿悟学习解析:解析:班杜拉提出了社会学习与学习理论,强调模仿在学习中的作用。
3.【2013.福建】教师通过表扬积极发言的小明来鼓励全班同学踊跃发言。
该教师使用的强化类型是( )。
A.直接强化B.自我强化C.替代强化√D.延时强化解析:解析:替代强化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一种榜样替代的强化。
一般说来,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的行为、获得奖励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如果看到失败的行为、受到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
这样一来,对榜样行为的强化,通过学习者的观察、体验而可以转化为学习:手自身的动机作用。
4.【2014.四川】我们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不仅可以激励优秀学生也可以激励一般学生,是因为一般学生受到了( )。
A.直接奖励B.直接强化C.替代性强化√D.替代性惩罚解析:解析:替代性强化是指观察到榜样的行为或行为结果而受到的强化。
5.【2014.辽宁鞍山】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属于( )。
A.直接强化B.间接强化C.自我强化√D.替代性强化解析:解析:自我强化是班杜拉在斯金纳强化理论基础上的重新解释。
自我强化是指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
6.【2015.山东事业单位】低年级学生擅自离开座位时,教师忽略了他们.转而表扬那些保持不动的学生,离座率会下降。
这是因为离座的学生受到了( )。
A.直接强化B.自我强化C.替代强化√D.间隔强化解析:解析:替代性强化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一种榜样替代的强化。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全真试题参考答案
• 单项选择:2、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 学科的标志是〔 A 〕
•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 版
• B、1905年,比奈、西蒙两人?比奈—西 蒙智力量表?的创立
• C、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的内容?一书的 出版
• D、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在( B )
• A.7岁至8岁
B.10岁至11岁
• C.12岁至13岁 D.5岁至6岁
• 单项选择:2、小学儿童品德开展关键期是( C )。 • A.二年级下学期前后 • B.三年级上学期前后 • C.三年级下学期前后 • D.四年级上学期前后
• 多项选择:3、小学生学习活动的根本特 点是( ABD )
B.6类
• C.7类
D.8类
• 5、简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P36
• 多项选择:6、我国心理学界依据教育系 统中所传授的经验内容的不同,将学习 分为( BCD )。
• A.信号学习 • B.知识学习 • C.技能学习 • D.行为标准学习 • E.情感学习
• 第二节 学习的根本理论
• 单项选择:1、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的创始人是〔 A 〕。
• A.连续性与顺序性 • B.阶段性 • C.个别差异性 • D.不均衡性 • E.关键性
• 2、简述教育和开展的关系 P54 • 名词解释:3、最近开展区 P54
• 第三节 小学生心理开展与学习的一般特点
• 单项选择:1、小学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
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关键年龄大约
• C.任务难度
D.运气
• 单项选择:8、“这次考试失败是因为我 的运气不好〞,这是把失败归因于 〔 D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将强化分为自我强化、替代性强化、直接强化。
1.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雅各布松。
2.制定评估手段的参考架构基础是健康模式与疾病模式。
3.观察性的记录方式有项目检核表、评定量表和轶事记录三种。
4.评价目标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
5.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
6.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是斯金纳。
7.用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方法所陈述的教学目标由两部分构成:一为一般教学目标,二为具体教学目标。
8.教师组织课堂空间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按领域原则安排课堂空间,二是按功能原则安排课堂空间。
9.阿尔波特的研究表明,群体对个人活动起到促进作用,但有时群体也会对个体的活动起阻碍作用。
10.勒温曾在1939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类型。
11.一般说来,群体间竞争的效果取决于群体内的合作。
12.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
13.形成性评价通常发生在教学过程之中。
14.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的测定称为总结性评价。
15.诊断性评价多半是在形成性评价之后实施。
1.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学生。
2.教师角色形成的过程有三个阶段: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和角色信念阶段。
3.微格教学指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时间内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并摄制成录像,课后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4.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
5.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自1993年11月1日起施行。
7.学校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度。
8.我国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共有八章六十三条。
9.依照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
11.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12.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全社会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
13.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共有七章七十二条。
15.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建立安全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采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
2.个性具有如下特征:先天性与后天性、共同性与差异性、稳定性与可变性、独立性与统一性、客观性与能动性。
3.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来进行划分的。
4.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学校教育系统。
5.义务教育的实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
6.我国课程改革未来的走向是以学生为本。
7.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即在教学中“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8.人的身心发展的两个特殊性是指社会实践性和能动性。
9.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
10.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师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是指教学组织形式。
11.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大教学论》。
12.作为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的因素是遗传。
13.我们在对年轻一代进行教育时,不能“拔苗助长”、“凌节而施”,因为这违反了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14.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培养和组织班集体。
15.西方古代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即《雄辩术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