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学霸笔记.docx
八年级下册地理笔记
八年级下册地理笔记以下是八年级下册地理的一些重点笔记,包括知识点和概念:一、中国的自然环境1. 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多样,主要有山地、高原、平原、盆地等。
其中,山地和高原占据较大比例,而平原和盆地相对较少。
中国的两大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和昆仑山脉,其中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所在地。
2. 气候特点:中国气候多样,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
季风是中国气候的重要特点,夏季受太平洋季风影响,冬季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
中国的雨季主要集中在5月至10月。
3. 水文特征:中国水资源丰富,长江和黄河是两条最重要的河流。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河。
二、中国的自然资源1. 土地资源:中国土地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
耕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土地广阔但利用率较低。
2. 水资源: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水资源量较少。
南方地区水资源较丰富,而北方地区相对较少。
3. 矿产资源:中国矿产资源丰富,包括煤炭、石油、铁矿等。
其中,煤炭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矿产,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三、中国的经济1. 农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之一,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
农业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2. 工业:中国工业体系完备,涵盖了能源、制造、纺织等多个领域。
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3. 交通:中国交通网络发达,包括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路等多种运输方式。
高速铁路建设是中国近年来的重点之一。
以上是八年级下册地理的一些重点笔记,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教材或咨询老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汇总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汇总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汇总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着1、自然地理差异(1)气温差异: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多。
(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江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
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
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⑤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2、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1、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完整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必背知识点
完整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必背知识点重心的转移: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主要表现为黑土地和黄土地,这些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气候上,这些地区属于暖温带和中温带,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其中,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这些地区也是重要的旱作农业区,因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使得这些地区的农作物主要包括小麦、玉米、谷子和经济作物如甜菜、棉花和大豆等。
此外,黄土地农业的发展重心也在逐渐转移。
地理差异显著,主要体现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上。
自然环境上,气温自南往北逐渐降低,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地势也从西向东逐级下降。
人文环境上,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此外,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差异也十分显著,例如在耕地、作物、交通和传统民居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中国的地理区域可以划分为自然区、经济区和文化区等不同类型的区域。
其中,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是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
这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以降水量为主导因素的Ⅰ区,以地势或地形为主导因素的Ⅱ区,以气温和降水为主导因素的Ⅲ区,以及以地貌为主导因素的Ⅳ区。
其中,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在于它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冬季河流是否结冰的分界线,以及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制约条件措施发展方向华北地区春季旱情严重,主要原因是少雨、升温快和农业用水量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农业和培育抗旱作物等措施。
长远来看,发展节水农业是华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冷湿的气候是其特点,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暂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
农业发展条件有利于机械化耕种,但春秋季节易发生低温冻害。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和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学霸笔记
甜菜
油料作物
花生
其他主要经济作物
棉花、大豆
(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①存在问题:灌溉水源不足
②原因:a.降水较少 b.降水过于集中在夏季 c.需水量大
③措施:开源节流
a.南水北调b.地膜覆盖
c.节约用水,灌溉方式循环使用d.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
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
(1)春季少雨;
(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
(3)气候:
①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
②干湿区:半湿润区
③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大部分)
④气候特征:冬寒冷干燥,夏炎热多雨,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
耕地类型
旱地
粮食作物
小麦(春小麦-东北平原,冬小麦-华北平原)、玉米(东北平原)、谷子(黄土高原)
(2)位置的重要性:地处江海交汇之地,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为农业提供稳定而便利的灌溉水源;提供养殖场所,有利于渔业发展;提供工业用水及城市居民用水,有利于工业发展,方便居民生活;提供丰富的旅游资源
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与弊
4.核心城市:上海市:①特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我国最大的城市,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②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5.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缩短了城市之间的到达时间,延长了人们的出行距离,扩大生活圈,促使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发生改变,可实现“双城”生活模式,城市之间生活的加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幸福。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笔记(上下册)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笔记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辽阔的疆域一、地理位置优越(一)地理位置:(1)从半球位置看,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处于中纬度地区;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3)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二)位置的优越性:(1)纬度位置的优越性:①为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热量。
②纬度南北跨度大,使南北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海陆位置的优越性:①面临大洋,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经济联系。
②我国西部深入大陆内部,有利于发展陆上交通,加强与中亚、西亚、欧洲等的联系。
③面临大洋,背靠大陆,有利于形成季风气候,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在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形成丰富的降水。
二、疆域辽阔:(1)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陆上边界线长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
(2)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①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的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N)②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南北跨纬度约为50度,南北最大距离约为5500千米,因而冬季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方绿意盎然。
)③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④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73°E)。
(东西跨经度约62°,东西相差约4个小时,东西最大距离约5000千米,因而东部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时,西部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
)(3)我国的临海与岛屿:自北向南依次为: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内海:渤海、E琼州海峡;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岛。
(4)中国的陆上邻国:(14个):F朝鲜,G蒙古,H俄罗斯,I哈萨克斯坦、J吉尔吉斯斯坦、K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N印度、O尼泊尔、P不丹、Q缅甸、R老挝、S越南。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doc
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二、四大地理区域代号区域界线主导因素Ⅰ西北与北方: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降水Ⅱ青藏与其他地区:地势一、二级阶梯界线吻合地势或地形Ⅲ南方与北方:秦岭—淮河气温、降水(或气候)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⑴ 1 月 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⑶ 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第六章北方地区一、自然特征1.黑土地、黄土地:(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 - 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 ,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
(3)气候: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3)黄土地农业发展制约条件措施发展方向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等节水农业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1.自然环境(1)位置、范围: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 2)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3)气候:冷湿。
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2.农业发展——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 1)发展条件有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的气候不利:春秋季节易发生低温冻害(2)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笔记和背诵资料
第一章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第一课时一、地理位置(了解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首要)1.半球位置: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但是主要在东半球、北半球2.经纬度位置:①经度位置:26°E-170°W 东西距离最长,但是不是跨经度最多,跨经度最多的是南极洲,时差达11个小时②纬度位置:81°N-11°S 跨纬度最广的洲补充:纬度位置就是温度带位置,亚洲跨寒热温三带,主要在北温带3.海陆位置:亚洲大陆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与欧洲相接二、亚洲是最大的洲亚洲的“世界之最”:1.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2.亚洲——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大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洲3.喜马拉雅山脉——最高的山脉4.珠穆朗玛峰——最高的山峰5.里海——最大的湖也是最大咸水湖6.死海——陆地最低点7.阿拉伯半岛——最大的半岛8.马来群岛——最大的群岛9.贝加尔湖——最深的、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10.加里曼丹岛——世界第三大岛屿11.印度乞拉朋齐——世界年降水量最大值三、亚洲的地形地势1.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和高原为主2.地势特征:中部高,四周低,地势起伏很大。
四、重点的地形单元在课本第四页中把下列地形单元和河流等划出来并熟记!!!!山脉:乌拉尔山脉、阿尔泰山脉、昆仑山脉、东西伯利亚山地、喜马拉雅山脉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图兰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阿拉伯半岛岛屿:日本群岛、千岛群岛、琉球群岛、马来群岛、加里曼丹岛河流: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第一章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第二课时四、地势起伏大河流众多1.特征一——河流众多,有“巨河之洲”之称主要的外流河有:流入太平洋的河流有:①黄河②长江(亚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③湄公河(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注入南海,南海属于太平洋)流入印度洋的河流有:①印度河、②恒河流入北冰洋的河流:①鄂毕河、②叶尼塞河、③勒拿河2.特征二——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地理笔记初二下
地理笔记初二下第一章:地球的构造与板块构造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薄壳,分为陆壳和海壳。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占据地球体积的大部分。
地核位于地幔之下,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2. 板块构造地球的地壳被划分为多个板块,即地质构造板块。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壳是由多个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上相对移动,形成了地壳的地理格局。
3. 板块边界类型板块边界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构造边界、转换边界和边界。
构造边界是两个板块之间形成山脉、断层、火山等地质现象的边界。
转换边界是两个板块之间形成剪切运动的边界。
边界是两个板块之间没有形成地质现象的边界。
第二章:地球的水资源1. 水资源的分布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均衡。
大部分的水资源集中在海洋和极地冰雪中,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
2. 淡水资源的利用淡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取水、输送、储存和供水等环节。
人们利用水库、河流、湖泊等水体储存和调配淡水资源,为居民和农业提供水源。
3. 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发展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水资源,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污染等措施。
第三章:地球的气候与气象1. 气候带与气候类型地球的气候带主要分为寒冷气候带、温带和热带。
不同的气候带具有不同的气候类型,如寒冷气候带的冰川气候、温带的大陆性气候和热带的季风气候。
2. 气候因素与气候变化影响气候的因素包括纬度、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海陆分布、海洋暖流等。
气候也会发生变化,如气候异常、气候变暖等现象。
3. 气象现象与气象预报气象现象包括降水、风、云、霜等。
通过对气象数据的观测和分析,可以进行气象预报,提前预测天气变化和灾害。
第四章:地球与人类活动1. 地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人类活动对地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等都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支撑。
2. 城市化与环境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等。
八年级下册地理笔记整理及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地理笔记整理及知识点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八年级下册地理笔记整理及知识点1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海南岛长夏无冬,黑龙江长冬短夏。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东南沿海山清水秀,西北内陆沙漠、戈壁广布。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第一级阶梯上的青藏高原地高天寒,雪峰连绵;第三级阶梯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温暖湿润。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1)人类活动差异显著。
例如,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如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四大地理区域:(1)划分依据: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名师点睛】理解地理区域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学习并掌握各区域地理差异尤其是相邻地理区域差异的前提。
【名师点睛】1月份0℃等温线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冬季河流是否结冰的分界线。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水田和旱第六章北方地区一、自然特征1.黑土地、黄土地:(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3)气候:地跨我国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1.自然环境(1)位置、范围: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课本下册知识点整理(2023最新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课本下册知识点整理
(2023最新版)
本文档整理了人教版八年级地理课本下册的重要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复和掌握相关内容。
第一章: 中国的气候
- 介绍了中国的气候特点,包括我国气候类型和分布等内容。
第二章: 中国的矿产资源
- 介绍了中国的主要矿产资源及其分布,如煤炭、铁矿石、石油等。
第三章: 中国的农业与农村
- 讲述了中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以及中国农村的地理特点和农民生活等。
第四章: 中国的工业和城市
- 介绍了中国工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包括中国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和工业产品的现状等。
第五章: 中国的交通运输
- 探讨了中国的交通运输现状和发展趋势,包括公路、铁路、水运等各种运输方式。
第六章: 中国的河流
- 介绍了中国主要的河流,包括长江、黄河等,以及这些河流的地理特点和重要意义。
第七章: 中国的人口与发展
- 讲述了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和人口问题,以及中国的人口控制政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八章: 中国的文化遗产
- 探索了中国的文化遗产,包括世界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以及这些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课本下册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同学
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八年级地理学霸笔记
八年级地理学霸笔记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北起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处。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陆上边界2万多千米。
2.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
其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2%,其他民族人口约占8%。
3. 中国的地形和气候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山脉、河流、湖泊和戈壁广布其间。
气候类型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高原高山气候等。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1. 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
同时,中国还拥有丰富的森林、草地和野生动物资源。
2.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中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
3. 中国环境保护的措施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环境,包括制定环保法规、加大环保投入、推广绿色能源等。
同时,公众也应该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第三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发展1. 中国的经济发展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主要产业包括制造业、服务业等。
2. 中国的文化发展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包括诗词、书画、戏曲等。
同时,中国也积极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
3.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同时,中国也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第四章: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治理1. 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其政治体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该制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
2. 中国的行政机构中国的行政机构由中央人民政府及其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组成。
中央人民政府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法律和法规。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笔记
13、新疆(绿洲)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这里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人们利用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发展了特色鲜明(灌溉)农业。(小麦、玉米、高粱)等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基于特有的光热条件,(棉花、甜菜和多种瓜果)成为新疆绿洲的特色农产品。
2、 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城内建筑排列成(棋盘状)状,(皇宫)居于城市中心,是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代表。
3、 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地处珠江下游入海口的东、西两侧,其中位于东侧的是(香港),西侧的是(澳门)。
4、 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是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和(旅游)中心。
18、长江沿岸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自西向东形成了以 攀枝花、 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 冶金工业基地;以武汉为中心的 钢铁、 轻纺工业的重要基地;以沪宁杭等城市形成的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19、我国长江沿江地带有 上海、 南京、 武汉和重庆 汽车摩托车 基地,构成了沿江汽车工业走廊。
8、 台湾岛属(亚热带、热带)气候,温暖湿润,西部的(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森林)面积广阔,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此外台湾岛还有(海上米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南盐库)的美誉。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整理第一章:气候与天气- 气候的定义与特征- 气候带的划分与分布- 气候类型的影响因素- 我国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天气的概念与形成原因- 天气预报的方法与意义第二章:地球运动-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太阳的直射与变化- 四季变化的原因与特点- 地球的地理子午线与标准时间- 我国的时区及其影响第三章: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分类- 地震的成因与危害- 龙卷风的形成过程与特点- 暴雨、洪水、干旱的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 我国常见自然灾害及其应对措施第四章:人口与城市- 人口与人口问题的概念- 人口数量与分布的影响因素- 人口增长的对策与控制措施- 城市与城市化的概念与特征- 我国城市化的加速与问题第五章:工业与能源- 工业的定义与分类- 原材料与能源的重要性- 不同能源的特点与利用领域- 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第六章:交通与通信- 交通运输的意义与基本分类- 不同交通方式的特点与应用- 我国交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信息技术与通信的发展与应用- 我国通信网络的建设与发展第七章:农业与农村- 农业的定义与类型- 不同农业生产方式的特点与适应区域- 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的关系- 农业现代化的意义与路径- 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与问题第八章:旅游与资源- 旅游的意义与影响因素-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开发利用- 我国的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发展- 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我国资源禀赋与资源优化利用第九章: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不同污染物的分类与影响- 环境保护的原则与方法- 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与措施-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第十章:国际与国内关系- 国际关系的定义与特征- 不同国家间的关系与交流方式- 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 国内关系的概念与特点-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策略与道路。
(完整版)11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复习总结,推荐文档
1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复习总结
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是我国最大的 城市群。 (2)上海市:①特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 心城市,我国最大的城市,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 城市;②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仅对长江三角洲 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 用。 3.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1)文化特色: ①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 苏州园林、杭州西湖等; ②别具特色的水乡风貌,如江苏的周庄、同里, 浙江的乌镇、西塘等; ③传统的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 化等。 (2)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②便捷的交通;③较为 完善的服务设施。 三、“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2.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1)经济发展条件:
1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复习总结
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
渐降低。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
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
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
三、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1.文明的摇篮:(1)位置、范围:东起太行山脉, 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 ,南抵秦岭;主要包括山西省和陕西省的大部分,
4 / 19
1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复习总结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甘肃省的东南部。 (2)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如传统民居是 窑洞;信天游是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等 2.风吹来的黄土:
①不利条件:地狭人稠、自然资源匮乏。 ②有利条件:发挥地理位置优势,依托祖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下地理总结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 距海越来越远 , 降水越来越少。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1)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2)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3)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⑴1 月 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⑶ 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秦岭 - 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秦岭 - 淮河以北地区秦岭 - 淮河以南地区1 月平均气温低于 0℃高于 0℃年降水量800mm以下800mm以上主要地形平原、高原平原、丘陵干湿区域半湿润湿润温度带暖温带亚热带植被类型(主导因素:气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温)河流流量(主导因素:降流量小流量大水)河流冬季结冰情况有无农田类型旱地水田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收成次数一年一次或两年三次一年二至三次民居特点坡度小,墙体后坡度大,墙体高交通运输陆运水运二、四大地理区域区域界线主导因素Ⅰ西北与北方: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降水Ⅱ青藏与其他地区:地势一、二级阶梯界线吻合地势或地形Ⅲ南方与北方:秦岭—淮河气温、降水(或气候)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性亚热带季风温带大陆性高原山地气气候性气候气候候主要地形平原、高原平原、丘陵、高原、盆地高原、山地高原、盆地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黑土地、黄土地:( 1)北方地区范围: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部有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黄土高原。
东北平原——山环水绕、沃野千里黑土地(冷湿环境形成)平原华北平原——地势坦荡、一望无际北方黄土地(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地的大量泥沙在下游堆积)区高原黄土高原——千沟万壑①形成:风成说( 3)气候:①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②干湿区:半湿润区③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大部分)④气候特征:冬寒冷干燥,夏炎热多雨,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耕地类型旱地粮食作物小麦(春小麦 - 东北平原,冬小麦-华北平原)、玉米(东北平原)、谷子(黄土高原)糖料作物甜菜油料作物花生其他主要经济作物棉花、大豆(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①存在问题:灌溉水源不足②原因: a. 降水较少 b.降水过于集中在夏季 c.需水量大③措施:开源节流a. 南水北调b.地膜覆盖c. 节约用水,灌溉方式循环使用d.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1.山环水绕,沃野千里(1)位置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地形:山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平原【东北平原(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3)气候:①气温:用南向北递减——纬度因素②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海陆因素③地形因素④气候特征:冷湿。
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2.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 1)农业发展条件有利:a.自然条件b. 人文条件不利:春秋季节易发生低温、冻害,一年一熟(2)主要农作物及地位: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3)存在问题:垦荒扩大耕地,造成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湿地: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 2 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米的沿海地区。
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
( 4)解决方案:禁止开荒,退耕还湿,保护现有耕地,建立自然保护区3.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辽中南(钢铁、煤炭、机械、汽车、造船、石油、化工、电力等)( 1)主要部门及分布:钢铁→ 鞍山煤炭→ 抚顺机械→ 沈阳汽车→ 长春造船→ 大连石油→ 大庆( 2)发展条件a.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b.交通便利(铁路,公路,港口)c.工业基础d.科技力量e.政策支持(3)问题:a. 产业结构单一b.设备技术陈旧c.资源枯竭d.环境污染严重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一、文明的摇篮:(1)位置范围: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主要包括山西省和陕西省的大部分,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甘肃省的东南部。
(2)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如传统民居是窑洞;信天游是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等二 . 风吹来的黄土:(1)黄土的来源:多种假说中得到广泛认同的是“风成说” ,黄土来自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
(2)黄土地貌景观: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川地。
三 . 严重的水土流失:1.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土壤: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植被破坏(过度开植被: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垦,过度放牧)、降雨: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修路、地形:沟谷斜坡多采矿2. 后果① 水土流失带走表层土,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破坏了农田和村庄② 沟谷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③ 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④ 引发自然灾害(洪涝、干旱、滑坡、泥石流、崩塌),生态环境恶化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人均耕地减少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燃料需求增加砍伐森林生态环境恶化人口增长自然灾害频发扩大荒地开垦面积农作物产量下降3治理措施:(1)生物措施:植树种草(2)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
(3)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4)开发新能源(风能,太阳能)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一、政治文化中心1.位置范围:①基本概况: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向东出山海关可进入东北地区,从西北出居庸关可进入内蒙古高原,向西可联系黄土高原,向南可进入华北平原。
②地形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
地形以平原为主。
③气候: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④水文:海河水系,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⑤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⑥城市职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二、历史悠久的古城:(1)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方方正正,布局均衡对称。
自辽代以来,北京城址以旧城为中心,由西南向东北不断扩大。
(2)旅游名胜: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十三陵共 6 处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另外还有四合院、胡同、牌楼等。
三、现代化的大都市:(1)重点功能区:中央商务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金融街、王府井商业街。
(2)现代化交通网:北京已经形成了航空、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市区形成了环形加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网,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 3)建设目标:“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自然地理特征1.位置范围:北起秦岭淮河,西起青藏高原东缘,东南临黄海、东海、南海,纬度较低2.气候: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是该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3.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高东低。
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 _、低山和丘陵,沿江是平原和三角洲。
4.植被:常绿阔叶林5.土壤:红壤(特点:酸—土壤性质,适宜茶树生长,瘦—有机质含量少,黏—空气透水性差)6.水文: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为什么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地形因素:四川盆地四周山岭环绕,阻挡来自本方的冷空气,且不易散热,气温较高为什么西双版纳地区不受寒潮影响,而广州却受寒潮影响地形因素:西双版纳受北部地形阻挡,冷空气难以到达,阻挡了北方寒潮的到来。
广州北面山地海拔不高,且不连续,对冬季寒潮的阻挡作用较小,所以广州受寒潮影响。
二 . 重要的水田农业区:1.发展条件:①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充足热量,充沛降水②地形平坦③土壤肥沃,多为水田(青灰色水稻田)④河湖密布,灌溉条件好2. 主要农作物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水果:柑橘、香蕉、菠萝3.食材丰富的原因:①气候温暖湿润—植物②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水产③丘陵广布,地形复杂—山珍4.改造自然①地面崎岖 ----梯田②发展立体农业自然恢复用材林竹子果树住宅养鱼、虾、蟹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1.江海交汇之地:(1)位置、范围: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地区。
(2)位置的重要性:地处江海交汇之地,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为农业提供稳定而便利的灌溉水源;提供养殖场所,有利于渔业发展;提供工业用水及城市居民用水,有利于工业发展,方便居民生活;提供丰富的旅游资源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与弊利:提供灌溉水源,水能发电弊:水量不稳定,易造成水患灾害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调控岷江入成都平原的水量,提供了稳定而便利的灌溉水源二 .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1.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2.历史文化名城:杭州,苏州,南京,扬州3.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群:上海,南京,杭州(即沪宁杭)4.核心城市:上海市:①特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我国最大的城市,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②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5.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缩短了城市之间的到达时间,延长了人们的出行距离,扩大生活圈,促使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发生改变,可实现“双城”生活模式,城市之间生活的加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幸福。
6.同城效应:使交通便捷(方式多样,速度快)Eg. 上海→杭州上海→太仓市三. 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1)文化特色:①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园林、杭州西湖等;②别具特色的水乡风貌,如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等;③传统的戏曲文化(越剧、沪剧黄梅戏、民歌)、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