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的处理策略

合集下载

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策略分析专家讲座

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策略分析专家讲座

第31页
液体复苏方法?
▪ 静脉液体复苏 ▪ 口服液体复苏 ▪ 腹腔复苏?
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策略分析
第32页
液体复苏方法?
▪ 口服液体复苏:
➢ 是指在伤员清醒时自服或昏迷时由他人经过鼻 胃管分次注入糖电解质溶液复苏方法。
➢ 口服液体经过胃肠吸收入血,到达增加血容量、 救治休克目标,给后续治疗争取更多时间。
▪ 组织血流灌注不能满足需要,微循环障碍
➢ 营养物质缺乏 ➢ 代谢产物蓄积 ➢ 细胞代谢紊乱和功效受损
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策略分析
第6页
休克分类
▪ 低血容量性休克
➢ 血容量降低(CVP↓)造成心输出量下降(CO↓),进而 外周血管阻力增加(SVR↑)以维持正常灌注压
▪ 心源性休克
➢ 心输出量下降(CO↓)造成静脉充血(CVP↑),反应性 血管阻力增加(SVR↑)
第15页
休克复苏时机?
▪ 即刻复苏与延迟复苏?
➢ Bickell等研究了598例创伤休克病人即刻复苏 (309例)和延迟复苏(289例)情况。即刻 复苏组在抵达手术室前平均输注液体2478 ml, 延迟复苏组平均输注液体375 ml,但两组在抵 达手术室时血压却基本相同,且延迟复苏组各 项试验室检验指标(包含血红蛋白、凝血酶原 和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术后并发症(包含 ARDS、急性肾功效衰竭、伤口感染及脓毒症) 和患者死亡率情况较即刻复苏组为优。
➢ Rivera-Chavez等将HBOC-201和高渗氯化钠溶液 (HTS)联合应用于重度失血性休克猪模型,结果发 觉:二者适用能显著降低机体体循环阻力、肺循环阻 力和肺动脉压力,提升心输出量,改进组织器官血流 灌注,相关机理有待深入探讨。
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策略分析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策略与输液专家共识r(一)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策略与输液专家共识r(一)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策略与输液专家共识r(一)
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危机性疾病,需要采取正确的处理策略才能获得良
好的效果。

在失血性休克的处理中,输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下是与失血性休克的处理策略和输液专家进行的共识。

1.早期快速纠正失血性休克是治疗的最关键环节。

早期应用血管加压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进行快速血容量扩充,以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2.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地应用不同组合的药物,以达到有效的血容量扩充。

应坚持个体化治疗和动态监测,做到科学、规范输液。

3.输液方案应根据病情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应定期检查患者的血压、
脉搏、心率、心律等相关生理指标,及时调整输液组合和输液速度。

4.合理使用输液方式,减少输液风险。

目前,除了常规的静脉输液、
静脉推注、胃肠道灌注等方式外,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黏膜局部吸收
方式,例如:口腔黏膜、鼻腔黏膜、眼结膜、肛门等途径,为在临床
上进一步减少并发症提供了新选择。

5.应用输液前应做好充分评估。

输液前应仔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输液
途径、方式等信息,确保患者的安全。

输液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患者的
生命体征和输液情况,防止输液漏输或过量输液等情况的发生。

总之,对于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和输液方案的制定,应高度重视患者的
个体化需求,做到早期介入和动态调整,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提
高治疗的效果和成功率。

同时,输液专家应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技术和操作方法,为治疗失血性休克的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专业的输液服务。

卵巢黄体破裂造成失血性休克的应对策略和步骤

卵巢黄体破裂造成失血性休克的应对策略和步骤

卵巢黄体破裂造成失血性休克的应对策略和步骤简介卵巢黄体破裂是一种妇科急诊情况,可能会导致失血性休克。

本文档将介绍应对卵巢黄体破裂造成失血性休克的策略和步骤。

策略1. 快速评估: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快速而全面的评估,包括测量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以确定是否存在休克的症状和体征。

2. 确认诊断: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症状和病史,结合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结果,确认卵巢黄体破裂导致失血性休克的诊断。

3. 紧急输血:对于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应立即进行输血,以纠正血容量不足和维持血液循环。

4. 紧急手术:卵巢黄体破裂造成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需要进行紧急手术,以止血和修复卵巢黄体破裂的部位。

5. 监测和支持:术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尿量等,并提供适当的支持治疗,如输液、补充电解质等。

步骤1. 急救准备:在进行任何操作之前,确保急救团队已做好准备,包括准备输血、手术室和监护设备等。

2. 快速评估:对患者进行快速评估,包括评估意识状态、呼吸、循环和出血情况。

3. 确认诊断:通过询问患者症状和病史,进行妇科检查和相关检查,如超声波检查,以确认卵巢黄体破裂的诊断。

4. 紧急输血:根据患者的血型和血液检查结果,尽快进行输血,以纠正失血导致的休克状态。

5. 紧急手术:将患者迅速送往手术室进行紧急手术,通过止血和修复黄体破裂部位,恢复卵巢功能和停止出血。

6. 术后监护:术后将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密切监测,监测生命体征、血液指标和尿量等,并提供适当的支持治疗。

7. 后续管理:术后恢复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抗感染措施和康复护理等。

总结卵巢黄体破裂造成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妇科急诊情况,应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应对。

快速评估、确认诊断、紧急输血、紧急手术和术后监护是应对该情况的关键策略和步骤。

及时的干预和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并最大程度地提高治愈率。

术中失血性休克的护理

术中失血性休克的护理

心理护理
失血性休克患者往往伴有紧张、焦虑 等不良情绪,应给予心理护理,缓解 患者的紧张情绪。
未来发展趋势探讨
01
02
03
04
个体化护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 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提高
护理效果。
智能化监测
借助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 实现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发 现和处理失血性休克的效率。
多学科协作
疼痛管理策略实施
疼痛评估
定期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了解疼痛部位、性质、程度等信息, 为制定个性化疼痛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药物治疗
根据疼痛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进行治疗,如非甾体类抗 炎药、阿片类药物等。
非药物治疗
采用物理疗法、心理疗法等非药物治疗手段,帮助患者缓解疼痛。
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 减轻其焦虑、恐惧等负 面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
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 题,进行心理疏导和干 预,帮助其建立积极的 心态。
康复指导
根据患者病情和恢复情 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 计划,包括饮食、运动 、生活等方面的指导, 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06
CATALOGUE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应用止血药物和升压药物
止血药物
根据出血原因和部位,选用适当的止血药物,如止血敏、止血芳 酸等。
升压药物
根据患者血压情况,选用适当的升压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 腺素等,以维持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在应用止血药物和升压药物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 时调整药物用量和种类。
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治疗
根据患者的失血情况和生命体征,及时给 予输血治疗,以补充血容量和纠正贫血。

战(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策略及存在的问题

战(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策略及存在的问题

战(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策略及存在的问题休克无论平时还是战时,其发生率和病死率都很高,战创伤休克的发生率为10%〜15%,高技术局部战争发生率可高达25%〜30%。

近年对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提出了很多新方法和措施,尤其对液体复苏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提出许多新的看法。

因此,本文就战(创)伤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的策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1战创伤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方法战创伤失血性休克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大量出血致严重持续的低血容量休克,甚至心搏骤停。

目前,复苏有传统的即刻复苏和最新研究较多的延迟复苏。

即刻复苏:是以最快的速度给予液体和血管活性药物,在短时间内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维持重要脏器灌注。

延迟复苏:又叫限制性液体复苏,指患者在到达手术室彻底止血前,只给予少量的平衡盐液维持机体基本需要,在手术彻底处理后再进行大量复苏[1-3]。

传统的复苏方法并不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事实上有增加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危险。

近十年来随着休克病理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对组织体液和氧代谢的深入研究,这些传统的休克液体复苏概念正受到挑战,因为该复苏方案多以出血已控制休克模型为基础,所以在前线(院前)或急诊出血未控制的情况下休克应如何救治仍然有争论。

鉴于失血性休克在战时较多,故选择在此领域有突出成就的美军、英军及以色列军队在战时总结的失血性休克进行分析。

1.1美军对战伤失血和休克推荐的复苏原则已控制出血伤员可建立静脉通道,伤情稳定(桡动脉脉搏强)可不予输液,密切观察,提倡口服补液;对有休克表现的(桡动脉脉搏微弱)可用乳酸林格液或6%的羟乙基淀粉维持平均动脉压在70mmHg(1mmHg=0.133kPa)左右;未控制出血性休克:给予小剂量(限制性)补液,考虑到液体携带的问题,首次补液为7.5%Nacl和6%右旋糖酐(HSD)250ml(缓慢输注至少>15min)伤员无反应再给250ml,总量不超过500ml。

也有输注全血或血浆的方案,可达到很好的复苏效果。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失血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循环衰竭病症,严重破坏了机体的循环系统功能,导致器官组织不能得到足够的氧供应。

因此,对失血性休克进行及时的急救护理非常重要,可以拯救患者的生命。

下面将详细介绍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过程。

1.确认病情并保持患者安全:首先,急救人员需要迅速确认患者是否处于休克状态。

观察患者的镇静程度、皮肤颜色、心率和呼吸情况,如果病情危急,应立即通知医院以便准备抢救措施。

同时保持患者安全,避免二次伤害。

2.停止出血:若患者正在持续失血,应先停止出血源,可以使用紧急止血措施,如用手或绷带直接压迫伤口,以减少失血量。

同时,迅速清除伤口周围的血块、异物等,防止感染的发生。

3.提高患者的下肢:失血时,患者会因为血液大量向下肢集聚而出现虚脱,应将患者的下肢提高至比心脏略高的位置,有助于提高血流返回心脏的效率。

4.维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是急救的首要任务,确保患者能够正常呼吸。

若患者呼吸不稳或有呼吸道梗阻,应立即采取适当的抬头位置、打嗝或口对口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

5.注射补液:给予补液是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通过输液来补充患者失去的血容量,增加循环血量,提高血液供应。

但是应注意补液速度,过快的输液速度有可能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补液速度。

6.维持血压:失血性休克时,患者的血压明显下降,需要及时补充液体以维持血压。

可以通过静脉给药来增加血管张力或提高心脏收缩力,以维持血压的稳定。

7.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急救过程中,应及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等。

这些数据对于判断治疗效果和调整急救措施至关重要。

8.输血治疗:根据血红蛋白水平的下降,需要适时进行输血治疗。

输血可以帮助恢复患者的血液循环功能,提供足够的氧供应。

9.关注并处理并发症:失血性休克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心脏停搏、肾功能损害、呼吸衰竭等。

急救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创伤失血性休克复苏

创伤失血性休克复苏

❖ 限制性液体复苏:亦称低血压性液体复苏或延迟液 体复苏,是指机体处于有活动性出血的创伤失血 性休克时,通过控制液体输注的速度,使机体血 压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允许性低血压〕的范围 内,直至彻底止血。其目的是寻求一个复苏平衡 点,既可通过液体复苏适当地恢复组织器官的血 流灌注,又不至于过多地扰乱机体的代偿机制和 内环境。
三者有机组成DCR。
pany Logo
液体复苏到底该怎么实施?
❖对于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液体复苏是院前和 院内未手术前治疗的首要措施。
❖充分〔即刻〕复苏 or 限制〔延迟〕复苏 ❖晶体液 or 胶体液 ❖等渗液 or 高渗液
❖ 采用何种监测指标?
❖ 充分液体复苏或积极液体复苏:努力尽早、尽快 地充分进行液体复苏,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和使 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以保证组织和器官的血流 灌注,阻止休克的进一步开展。为了恢复正常的 血容量,需要输注4-5倍于失血量的晶体液。
pany Logo
❖ 完整的DCR内容应该包括三个方面:
其一,血流动力学复苏〔hemodynamic resuscitation〕;
其二,止血复苏〔hemostatic resuscitation〕,即 以固定平衡比例或血栓弹力图指导输血液制品;
其三、稳态复苏〔homeoFra bibliotektatic resuscitation〕, 即以纠正低体温,酸中毒,低氧,二价离子缺乏 ,缺血再灌注损伤等为主要内容。
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液体种类
❖目前, 临床上常用于复苏的液体主要有晶体液和 胶体液两大类, 晶体液包括生理盐水、林格液、 乳酸林格液及高渗盐液等; 胶体液主要有右旋糖 酐、明胶、羟乙基淀粉、白蛋白和血液制品等。
❖ 没有足够数据支持哪一种液体复苏效果更好。但 推荐小容量复苏〔250ml〕7.5%高渗盐水-- 创 伤患者院前液体复苏指南 〔2009〕

卵巢黄体破裂引发失血性休克:应急方案与程序

卵巢黄体破裂引发失血性休克:应急方案与程序

卵巢黄体破裂引发失血性休克:应急方案与程序目标本文旨在提供卵巢黄体破裂引发失血性休克的应急方案与程序,以帮助医务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有效地处理此类病例。

应急方案1. 紧急呼叫:立即呼叫急救车辆,并通知医院相关科室准备接收患者。

2. 评估患者状况:在等待急救车辆到达期间,进行初步的患者状况评估,包括意识状态、呼吸、脉搏和血压等指标。

3. 保持患者平卧位:将患者放置在平卧位,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4. 氧气供应:如果条件允许,给予患者氧气供应,以维持血氧饱和度。

5. 静脉通路建立:在快速而安全的情况下,建立静脉通路以便后续给药和输液。

6. 血液检查:尽快完成血常规、凝血功能和血型鉴定等必要的血液检查。

7. 快速输液:根据患者的情况,迅速输注生理盐水或等渗盐水,以维持血容量。

8. 外科干预:一旦患者到达医院,立即将其转入手术室进行外科干预,修复卵巢黄体破裂的损伤并控制出血。

9. 术后处理:术后密切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血压稳定、血流量充足,并根据需要进行输血。

应急程序1. 急救通知:在发现患者可能存在卵巢黄体破裂导致失血性休克的情况下,立即通过急救电话或系统通知医院急诊科和妇产科等相关科室。

2. 人员调配:急诊科和妇产科等相关科室应立即调派医生、护士和其他必要的人员前往急诊接收区等待患者到达。

3. 现场处理:急救人员在现场对患者进行初步处理,包括保持患者平卧位、氧气供应和建立静脉通路等。

4. 患者转运:一旦患者状况稳定,立即将其转运至医院,并保持稳定的血压和血流量。

5. 术前准备:医院接收患者后,立即进行血液检查和其他必要的术前准备工作。

6. 外科干预:患者到达手术室后,立即进行外科干预,修复卵巢黄体破裂的损伤并控制出血。

7. 术后处理:术后密切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血压稳定、血流量充足,并根据需要进行输血。

以上即为卵巢黄体破裂引发失血性休克的应急方案与程序,希望能对医务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处置提供帮助。

失血性休克应急预案

失血性休克应急预案

06
纠正酸中毒
使用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
就地取材原则
器材
尽量使用现成的医疗器材,如止血带、敷料、手术器械等。
药物
如无专门药物,可就地取材,如使用蜂蜜、白胡椒粉等作为止血剂。
01
现场急救措施
止血
01
02
03
直接压迫止血
适用于伤口出血量不大时 ,直接压迫伤口,促进血 液凝固。
加压包扎止血
对于伤口出血量较大时, 可采用加压包扎的方法, 减少出血量。
止血带止血
在四肢大血管出血时,可 使用止血带止血,但需注 意不要长时间使用,避免 造成肢体坏死。
包扎
清洁伤口
在包扎前应尽可能将伤口 清洁干净,以减少感染的 风险。
封闭伤口
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将伤 口包扎严密,以减少外界 细菌的侵入。
松紧适度
包扎时要保持适当的松紧 度,以避免过紧影响血液 循环,过松则起不到止血 的效果。
根据患者的失血量,医生会决定是否进行输血治疗。输血 可以迅速补充丢失的血液成分,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
合理补液
除了输血外,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补液,以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补液一般选用乳酸林格氏 液、生理盐水等。
心肺脑复苏
评估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和体温等。若 出现心跳骤停或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保持平稳
搬运过程中要保持平稳,避免颠 簸和震动。
注意观察
在搬运过程中要时刻观察患者的 生命体征和伤情变化,如有异常
及时处理。
01
后续治疗与护理
补充血容量
建立静脉通道
在失血性休克的情况下,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以补充血容 量。可以选择颈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等大静脉进行穿刺,以 保障液体的有效循环。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策略(1)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策略(1)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策略(1)失血性休克的处理策略失血性休克是指由于大量或持续性出血导致血容量不足,机体无法正常维持生命活动的一种急性危重症。

在战争、交通事故等紧急情况下,失血性休克的发生率较高,正确处理是拯救生命的关键。

下面将探讨失血性休克的处理策略。

一、早期识别早期识别失血性休克是治疗的基础。

病人出现的症状包括皮肤苍白、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尿量减少、意识混乱、出冷汗、四肢厥冷等。

医务人员应该充分认识这些症状,及时对病人进行评估,识别是否为失血性休克,并迅速实施治疗。

二、建立静脉通道建立静脉通道是治疗失血性休克的第一步,以便及时输液或应用紧急药物。

对于出血量大的病人,应考虑建立两个或多个静脉通道,以充分补充血容量,为下一步治疗打下基础。

三、输血输血是失血性休克中至关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

严重失血造成的缺氧和酸中毒状态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输血可以迅速恢复病人的血容量和氧输送能力,避免因此而引发的并发症。

在输血前,应该做好必要的安全措施,检查病人的血型、抗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输血方式,并逐步增加输血速度。

四、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失血性休克的另一种重要治疗方式。

药物可以通过控制血管的收缩和扩张来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性,提高血压,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从而减轻休克症状。

具体用药可根据病情的不同而异,包括补液剂、血管活性药物和心脏功能支持药物等。

五、手术干预对于失血量较大的病人,及时手术干预可以阻止出血,恢复血容量和血流动力学状态。

手术的时间和方法应根据病情和医生的意见决定。

外科手术不仅可以止血,还可以通过手术措施恢复组织和器官的功能。

综上所述,对失血性休克的处理需要及早识别,建立静脉通道,输血并考虑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

在治疗过程中,注意病人的体位、呼吸、心率、血压、尿量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并发症的产生,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成功率。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策略-V1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策略-V1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策略-V1
失血性休克是指由于失血过多而导致循环血容量不足、组织灌注不足而出现的生命危险症状。

处理失血性休克的策略很多,如下将其重新整理:
1. 测量血压和心率
在处理失血性休克时,测量血压和心率是重要的首要步骤。

这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如果血压低于90/60毫米汞柱或心率超过100次/分,应尽快采取措施处理。

2. 维持呼吸道通畅
维持呼吸道通畅也是处理失血性休克的关键步骤。

这可以通过给患者提供氧气来实现,以确保其获得足够的氧气供应。

3. 补液
由于失血性休克会导致循环血容量不足,因此需要进行补液治疗来增加循环血容量。

这可以通过输注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人体白蛋白等治疗手段来实现。

4.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若补液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提高血压并增加组织灌注。

这些药物包括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

5. 考虑手术治疗
在严重的失血性休克病例中,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措施。

手术可以帮助控制出血源,恢复正常的循环血容量和组织灌注。

6. 监测血气分析
监测血气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血气分析通常用于判断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和对初始治疗的调整。

总体来说,处理失血性休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情况,采用多种治疗方法,并且及时进行监测,以确保治疗效果。

外科失血性休克的应急预案

外科失血性休克的应急预案

外科失血性休克的应急预案
一、场地和设备准备
1.选择宽敞明亮的急救场地,确保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急救操作。

2.准备好急救箱和必需的急救设备,包括血压计、心电图仪、输液设备等。

二、术前准备
1.队员应进行岗前培训,熟悉急救措施和操作流程。

2.了解患者身体状况、过敏史、病史等信息,做好相关记录。

3.确保急救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检查供应氧气、输液、手术灯等设备是否正常。

三、现场处置
1.迅速判断患者是否处于失血性休克状态,检查患者的意识状况、呼吸、血压、皮肤色泽等。

2.按照ABCDE法则进行急救: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检查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评估患者呼吸状态和循环功能;检查患者的心率、血压和血液循环状态;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和人体体温;评估和纠正患者的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异常。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开始输液,保持患者通畅的循环状态。

4.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采取止血措施,包括使用压迫止血法和药物止血。

5.如果患者失去意识,应及时进行心肺复苏。

四、医院转运
2.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在转运过程中继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呼吸等指标。

3.在急救车上提供适量的氧气,并继续输液,保持患者的稳定状态。

4.医院接诊后,将患者转交给相关医生进行进一步处理和诊断。

五、事后总结
1.事后总结经验教训,分析急救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持续改进和提高急救能力。

2.收集并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和病历资料,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3.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与其他医疗人员共同努力,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

创伤失血性休克诊治中国急诊专家共识

创伤失血性休克诊治中国急诊专家共识

创伤失血性休克诊治中国急诊专家共识引言创伤失血性休克是急诊科常见的危重情况之一,其快速而正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为了提高我国急诊科对于创伤失血性休克的诊治水平,中国急诊专家共同制定了该领域的共识,以指导急诊医生的诊疗行为。

本文将对这份共识进行详细介绍。

诊断准则创伤失血性休克的诊断应基于临床表现、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来判断。

根据中国急诊专家共识,诊断创伤失血性休克应满足以下条件:1.血压下降:收缩压<90 mmHg或平均动脉压<65mmHg;2.心率增快:>100 次/分钟;3.皮肤湿冷;4.血红蛋白浓度下降:<90 g/L。

同时,创伤的发生应能够导致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如明显外伤或内脏损伤的存在。

休克治疗对于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应以迅速补充有效循环血量和控制持续出血为主要目标。

具体治疗策略如下:1.早期补液:在创伤发生后尽早补充晶体液体,可选择晶体液、血浆或胶体溶液;2.休克早期短期使用小剂量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3.确认不可逆性失血前提下,及时给予输血;4.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控制持续出血的原因,如创伤内出血的结扎止血;5.高危患者可考虑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

注意事项在创伤失血性休克的诊治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创伤评估: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创伤评估,确定其他伤情和并发症的存在;2.禁忌症: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与某些药物或治疗方法的禁忌症,如对血管活性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该类药物;3.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如对于有明显失血的患者,应尽快进行外科手术治疗;4.监测和观察: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并进行定期观察。

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是一种临床常见而危重的疾病,在急诊科中,对其的迅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急诊专家共识提供了明确的创伤失血性休克诊治方案,为急诊医生的诊疗行为提供了指导。

失血性休克手术抢救

失血性休克手术抢救
定期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和性质 ,了解疼痛对患者的影响。
镇痛药物应用
根据疼痛评估结果,合理使用 镇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 阿片类药物等,以缓解疼痛。
舒适体位与环境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保持环 境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
提高患者舒适度。
心理护理与支持
关注患者心理需求,给予安慰 、鼓励和支持,减轻焦虑和恐
惧情绪。
多学科协作模式将得到更多推广
失血性休克手术抢救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协作配合。未来多学科协作模式将得到更多推广和应用,以提高手术 抢救效率和成功率。

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提升
加强团队培训和演练
通过定期的团队培训和模拟演练,提高团队成员对失血性休克手术抢救流程的熟悉程度和默契度,增 强团队协作能力。
建立有效沟通机制
影响因素
影响失血性休克预后的因素包括患者年龄、基础健康状况、失血原因及速度、 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年龄越大、基础健康状况越差、失血原因越复杂、并发症 越多,患者的预后越差。
02
手术前准备工作
患者评估与术前检查
患者状况评估
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心 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了解失血 原因及估计失血量。
家属教育与协作
对患者家属进行康复知识教育,指导 家属参与患者康复过程,提高患者康 复效果。
并发症观察与处理
出血与感染监测
密切观察手术部位有无出血、渗血及感染征象, 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静脉血栓预防与处理
采取药物预防、早期活动等措施预防静脉血栓形 成,对已形成的血栓进行积极治疗和护理。
ABCD
器官功能保护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预防与处理
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的纠正
加强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多器官 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采取综合治 疗措施保护器官功能。

急诊科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救治策略与讨论

急诊科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救治策略与讨论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手术治疗
紧急手术
针对出血部位进行止血手术,如 血管结扎、脾切除、血管修补等 。手术应在全身情况允许的情况 下尽快进行。
损伤修复
在控制出血后,对其他损伤进行 修复,如骨折复位固定、脏器修 复等。
术后管理
术后要加强监测,保持血压、呼吸、心率、尿量等指标稳定。积极预防感 染和并发症,如肺栓塞、深静脉血栓等。
心电监护
密切监测患者的心律和血压,及 时发现心律失常或血压下降。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策略
目标
恢复血容量,改善组织灌注,维持血压稳定。 避免液体超负荷,防止肺水肿和脑水肿。
原则
• 快速输液,早期大剂量,持续监测。 • 选择合适的液体种类,根据患者情况调整。 • 注意监测血压、心率、尿量和呼吸等指标。
尿量
尿量反映了肾脏的灌注情况, 休克时尿量减少,是肾脏功能 受损的表现。
意识状态
意识状态反映了脑部缺氧的程 度,休克时意识状态会下降, 严重者可出现昏迷。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初步评估
生命体征监测
1
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评估患者循环状
态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2
伤情评估
快速评估患者受伤部位、出血量、出血速度以及是否有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预后影响因素
患者的年龄与基础疾病
患者的年龄越大,基础疾病越 严重,预后越差。
创伤的严重程度
创伤的严重程度越高,失血量 越大,预后越差。
救治措施的及时性和有效 性
救治措施越及时有效,预后越 好。
患者的营养状况
患者的营养状况良好,预后越 好。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流程 图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流程图应包括以下关键步骤:初期评估、液体复苏、 止血、输血、并发症预防、手术治疗以及转运原则。流程图的建立有助于医务 人员规范救治流程,提高救治效率,降低病死率。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策略与输液专家共识r(1)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策略与输液专家共识r(1)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策略与输液专家共识r(1)失血性休克的处理策略与输液专家共识失血性休克是指由于创伤、出血、手术等原因造成的大量出血引起的组织灌注不足,进而导致多个系统功能障碍。

这是一种急危重症,需要紧急处理,而输液是治疗失血性休克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下是输液专家共识中关于失血性休克的处理策略:一、严密监测在处理失血性休克时,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非常重要。

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尿量等指标。

定时记录患者的监测数据,及时发现可能的异常情况。

二、快速复苏氧气是失血性休克复苏的关键,因此,在到达前,应该给患者一个氧气面罩,并尽快建立静脉通路,开立输液。

输液的目标是快速恢复射血输出量和组织灌注,很多患者首选7.5%的盐酸羟乙基淀粉(HES130/0.4),以及晶体液如生理盐水,严禁给予含高分子的集中缓释胶体液,如明胶、羟乙基淀粉和明胶淀粉等,以免升高死亡率。

有条件的情况下,利用血流动力学监测,根据实时可变的心脏功能指数、平均脉压变化等参数动态调整液体种类、剂量和速度,以达到最优治疗效果。

三、纠正酸碱失衡失血性休克患者由于血液内含物质代谢过程紊乱,往往伴随着酸碱平衡失调,因此,在输液的同时,应注意纠正和控制酸碱平衡。

如果需要纠正酸碱平衡,应施用碳酸氢钠或盐酸氯胺酮等药物。

四、血容量监测在输液的过程中,应注意血容量的监测。

可以通过心输出量监测等实验室检查来了解患者的血容量情况。

在请求警告线面前,必须调整液体种类和输液速度,避免过量输液而导致肺水肿等不良反应,并对液量状况增加水电解质监护。

如果患者失血过多,需要进行输血治疗,但由于红细胞储备受限,不建议进行常规输血,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输血方案。

总之,失血性休克的处理需要全方位的治疗手段,输液是其中重要的一种,但在输液过程中,也应该注意补充其他药物的治疗,比如应用抗凝血剂和利尿剂等,利用多重手段协调治疗,才能更好地控制患者的病情,提高治愈率。

失血性休克抢救措施

失血性休克抢救措施

失血性休克抢救措施引言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临床紧急情况,常见于严重创伤、大出血和手术等病理状态。

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失血性休克的定义、病因及常见表现,重点讨论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措施和注意事项。

一、失血性休克的定义失血性休克是由于急性大量失血导致有效循环血量明显减少,血压下降,组织灌注受损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甚至导致死亡的一种临床状态。

二、失血性休克的病因和常见表现2.1 病因•创伤:如刀伤、车祸等•出血:如消化道出血、胃肠道破裂等•手术:如大手术、切片术等2.2 常见表现•血压下降:伴有面色苍白、心率快速等•神志改变:如意识模糊、混乱等•出冷汗:皮肤湿冷粘腻•呼吸急促:由于组织代谢紊乱导致的呼吸感觉增强•尿量减少:肾脏灌注不足导致尿量减少三、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措施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可以挽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生命。

以下是常用的抢救措施:3.1 寻找出血原因并控制出血首先需要确定失血的原因,并尽快控制出血源。

如创伤性失血可通过止血带、压迫等手段进行止血。

对于内源性失血,例如胃肠道出血,可以通过内镜、手术等方式进行控制。

3.2 补充血容量失血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血压下降,此时需补充血容量以增加有效循环血量。

常用的补液方式包括静脉输液和输血。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补液类型和剂量。

3.3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血管活性药物可以增加血管舒张和收缩,提高心脏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从而改善组织灌注。

一般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有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

3.4 维持氧合失血性休克会导致组织灌注不足,从而导致缺氧。

因此,在抢救过程中需要维持足够的氧合。

可以通过给氧和机械通气等方式提供充足的氧气供给。

3.5 监测生命体征和器官功能在抢救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器官功能指标。

包括血压、心率、尿量、血氧饱和度等。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注意事项•抢救过程中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血性休克
重庆市中医院
失血性休克是指因较大的血管 破裂丢失大量血液,引起循环血量 锐减所致的休克。其特点为静脉压 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高和心动过 速。系最具有代表性的低血容量性 休克
失血性休克的常见病因
严重创伤、骨折、挤压伤等所致的外出血和内脏(如肝脾) 破裂引起内出血; 各种原因如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 张破裂等所致的消化道出血; 呼吸道出血引起的咯血; 泌尿道出血引起的血尿; 女性生殖道出血引起的阴道流血;
早期复苏选择
立即或延迟复苏
1994年Bickell等, 对598例躯干刺通伤患者分别 给予延迟复苏和立即复苏对预后的影响的研究:
5
延迟复苏者生存率高于立即复苏者 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前者优于后者。
早期复苏选择
立即或延迟复苏
2000年Turner等临床报告1 309例创伤员生存率:
腹腔、腹膜后、纵隔等出血、动脉瘤破裂出血等内出血。
失血性休克的早期诊断
传统的诊断主要依据为病史、症状、体征, 包括精神状态改变、皮肤湿冷、收缩压下降( <90mmHg或较基础血压下降>40mmHg)或 脉压差减少(<20mmHg)、尿量<0.5ml/(kg· h) 、心率>100/min、中心静脉压(CVP)< 5mmHg或肺动脉楔压(PAWP)<8mmHg等指 标。
止血治疗
原则上是先采用暂时止血措施,待休克 初步纠正后,再进行根本的止血措施;但是 在难以用暂时止血的措施止血时,即应一面 补充血容量,一面施行根本的止血措施
止血治疗
采用何种止血方法,应根据出血来源而定: 四肢、头颅或身体表浅部位的较大出血,可 先采用填塞、加压包扎暂时止血,待休克基 本纠正后,再作手术处理。 内脏脏器如肝、脾破裂、宫外孕破裂等出血 ,则应尽早进行手术。 各种原因的上消化道出血、咯血,一般宜行 内科保守治疗,必要时可考虑手术。
有关,脑缺血是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为
避免脑缺血,平均动脉压至少>90~110 mm Hg。对
伴有TBI的休克伤员不推荐使用“可允许性低血
压”。
广泛的软组织挫裂伤、烧伤等低容量性休克的应用尚未 进行研究,不宜将其推广到这些类型的创伤。
复苏常用的液体种类
液体复苏种类
晶体 胶体
天然胶体 人工胶体
低血压时间
4
低血压可允许维持的时间是多久?
低血压时间越长,复苏的难度就越大,并发症就越多。 维持血压的目标要考虑出血的严重程度,还要考虑完全
复苏被延迟可能的时间。
但目前还没有就血压水平与机体可耐受时间的关系进行
过深入的研究。
输液量
限制性液体复苏的应用
5
脑损伤(TBI):在死于创伤的伤员中,约60%与TBI
●生理盐水 ●白蛋白 ●贺斯万汶 ●明胶 ●右旋糖酐 ●全血 ●红细胞 ●血浆
血及血制品
●林格氏液

晶体液种类
等渗液


1
生理盐水 平衡盐溶液
高渗盐液
7.5%氯化钠 3%氯化钠
高渗高胶溶液
7.5%氯化钠6%右旋糖苷溶液 4.2%氯化钠+羟乙基淀粉 (霍姆)

等渗晶体液不足


2
只有一过性血流动力学稳定 组织水肿 增加血管外肺水肿 毛细血管灌注不良
治疗
包括原发病治疗(止血)和纠正 休克(补充血容量)两个方面。
原发病的有效治疗是失血性休克 抢救成功的基础。
止血治疗
对于出血部位明确、存在活动性出血的休克 患者,应尽快进行手术或介入止血。不去设 法制止出血,只顾用输血来补充血量以纠正 休克状态,是无效和错误的,治疗出血的首 要任务是止血。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应尽 快进行止血,否则,在不断出血的情况下, 尽管积极补液、输血,血容量仍不会恢复, 休克也不会得到纠正。
6
早期复苏伤员 89.6%, 延 迟 复 苏 为 90.2%。
为什么?
几乎没有悬念的对失血性休克给予立即和大容量液体复苏治疗方 法竟然得到与预料相悖的结果。
早期复苏选择
立即大量复苏
①大容量复苏可能延误决定性治疗(如外科手术) ②在出血未被有效控制,为了提升血 压大容量液体 复苏和可以导致
7
液体复苏种类
晶体 胶体
天然胶体 人工胶体
●生理盐水 ●白蛋白 ●贺斯万汶 ●明胶 ●右旋糖酐 ●全血 ●红细胞 ●血浆
血及血制品
●林格氏液
人造胶体发展简史
1915 World WarⅠ
1
明胶 GELATI
1945 World WarⅡ
右旋糖苷 DEXTRAN
羟乙基淀粉 HES 贺斯 HAES-steril
失血性休克分级: Ⅰ级:失血量<750ml,占血容量比例<15%; Ⅱ级:失血量750~1500ml,占血容量比例15~30%; Ⅲ级:失血量1500~2000ml,占血容量比例30~40%; Ⅳ级:失血量>2000ml,占血容量比例>40%。大 量失血定义为24h内失血超过病人的估计血容量或3h 内失血量超过估计血容量的一半
持续出血 血液稀释凝 体温下降
氧输送不足 凝血功能障碍 低体温
酸中毒 凝血病 低温 死亡三角
输液量
限制性液体复苏
输液量因病人而宜,有活动性出血的休克病人,
1
出血未控制之前不主张早期快速给予大量的液体进行
复苏,在到达手术室彻底止血前,给予一定量的液体 维持机体的基本需要,在相应的手术处理后再进行常 规液体复苏,此即限制液体复苏的概念。
降低组织氧合

高渗液主要作用


3
① 增加心肌收缩力 ② 快速升高血压 (数分钟即见效) ③ 改善微循环; ④ 减轻组织水肿; ⑤ 利尿; ⑥ 高渗NaCl与胶体的配伍可提高疗 效、延长作用时间

高晶/高胶的作用
① ②


4
扩充 容 量: 升高血浆渗透压,改善组织灌流, 减少休克能量耗竭 ; 改善微循环:恢复血容量及血流动力学,降低 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 抗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缺血--再灌注产生 大量氧自由基的作用,有抗氧自由基作用ew Generation HES
2000 A Class of Its Own
人工胶体
理想的人工胶体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扩容效能强,接近天然胶体 ②平均分子量/平均分子数(MW/MN)接近 ③过敏或类过敏反应轻或无 ④不干扰交叉配血,不影响异体血输入 ⑤无毒性:⑥无蓄积 ⑦性质稳定、价格便宜 ⑧具有携氧功能 临床常用的合成胶体有三种:右旋糖苷类、明胶和羟 乙基淀粉(HES),它们均未能完全满足上述理想条件
实验室监测
血常规监测 动态观察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b) 及红细胞压积(Hct)的数值变化,对失血性休克的诊 断和判断是否存在继续失血有参考价值。 电解质监测与肾功能监测 治疗十分重要。 对了解病情变化和指导
凝血功能监测 常规凝血功能监测包括血小板计数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APTT)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D-二聚体。此外,还包括 血栓弹力描记图(TEG)等。
2
人 工 胶 体
706代血浆 分子量 取代级 浓度 效能 时效 凝血 过敏反应 2万 0.91 6% 50% 1小时 抑制 高 6% 100% 4小时 抑制 多 右旋糖酐 7.5万/2万 贺斯/万汶 20万/13万 0.5/0.4 6% 100% 4-6小时 单纯血液稀释 低
3
肾功能
剂量
急性肾衰
1000ml
监测
一般临床监测 包括皮温与色泽、心率、血压、尿量和精神 状态等监测指标。 尿量是反映肾灌注较好的指标,可以间接反映循环状态。 血压的变化需要严密地动态监测。对未控制出血的失血性休 克维持“允许性低血压”(permissive hypotention),即维持平 均 动脉压(MAP)在60~80mmHg。 体温监测:当中心体温<34℃时,可导致严重的凝 血功能障碍。
补充血容量(液体复苏)
液体复苏的目的 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 保证组织、器官必需的灌注、氧 供和氧耗 维持正常止血功能
液体复苏的目的
减轻SIRS和减少MODS 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代谢 的平衡 作为多数临床治疗用药的载体
液体复苏的发展
早期复苏选择
停下来抢救
以往常用的失血性休克复苏方法始于20世纪60年;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200/0.5﹙贺斯﹚ 有两种制剂 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200/0.5最 大日剂量为33ml/kg,每小时最大 滴速为20 ml/kg 10%中分子羟乙基淀粉200/0.5最 大日剂量为20ml/kg,每小时最大 滴速为20 ml/kg
1
规范在美国外科医师学院创伤生命支持高级训练课程中
主要内容是: 确认发生失血性休克,便立即和迅速地给予大容输 液,要求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直至出血被制止,这 个过程被描述为“stay and treat”。
早期复苏选择
卷起就跑
2
在采用以上方法治疗时发现,在出血未被有效控制,
大容量液体复苏和提升血压可以导致持续出血、血液稀释
可允许性低血压(permissive hypotension):即将血 压维持在能够勉强保持组织灌注的较低水平 Burris等9项研究(1992—2000年)显示:
3
以低血压为目标进行复苏的死亡率为20.3% 以正常血压为目标进行复苏的死亡率为60.9%
新的复苏策略已经开始向临床推荐
输液量
输 液 量
研究证实
2
活动性出血存在的情况下,应限制大量液体输入
开放的血管口的出血量与主动脉根部和此部位
的压力明显相关 导致重新出血 扩张出血
血压恢复后,小血管内已形成的栓塞被冲掉, 随着血压的回升,保护性血管痉孪解除,血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