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cccDNA的研究现状
血清hbv pgrna与hbv cccdna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研究进展
血清HBVpgRNA与HBVcccDNA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研究进展张诗琬ꎬ喻雪琴ꎬ陈芳ꎬ陈星ꎬ戢敏ꎬ梅小平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ꎬ四川南充637000㊀㊀摘要: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仅存在于肝细胞内ꎬ是反映HBV存在的最直接指标ꎬ也是慢性乙型肝炎(CHB)复发的根源ꎮHBVcccDNA存在于肝细胞内ꎬ需要进行创伤性肝穿刺活组织检测ꎬ且HBVcccDNA在肝内呈不均匀分布ꎬ因此HBVcccDNA的精准检测难以在临床中广泛开展ꎮ乙肝表面抗原(HBsAg)㊁乙肝e抗原(HBeAg)及HBVDNA是目前HBV相关性肝病诊断与疗效判断的主要检测指标ꎬ但对反映抗HBV治疗效果㊁选择停药时机㊁预测病情进展及远期预后等方面的准确性均存在一定缺陷ꎮHBV前基因组(pgRNA)是HBVDNA进入肝细胞核内形成的转录产物ꎬ可反映肝细胞HBVcccDNA水平及其转录活性ꎬ且血清HBVpgRNA水平检测方法简便易行㊁操作性强㊁患者易接受ꎬ是反映HBVcccDNA水平较为可靠指标ꎮHBVpgRNA不仅可以反映HBVcccDNA的存在状态ꎬ还可以预测HBeAg血清学转换㊁反映乙肝核心相关抗原表达水平㊁反映HBVDNA及HBsAg水平变化㊁预测抗HBV治疗疗效等ꎬ在反映CHB患者病情㊁评估疗效㊁选择停药时机及预测停药后疾病复发风险等方面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ꎮ㊀㊀关键词: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ꎻ乙肝病毒ꎻ前基因组RNAꎻ共价闭合环状DNA㊀㊀doi:10.3969/j.issn.1002 ̄266X.2020.11.030㊀㊀中图分类号:R575.1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2 ̄266X(2020)11 ̄0110 ̄04㊀㊀以乙肝病毒(HBV)共价闭合环状DNA(HBVcccDNA)为模板进行HBVRNA逆转录是HBV复制的初始环节ꎬHBVcccDNA的存在是HBV持续感染的标志[1ꎬ2]ꎮ目前ꎬ即使患者血清中HBVDNA㊁乙肝表面抗原(HBsAg)消失或发生血清学转换ꎬ但肝细胞核中仍存在HBVcccDNA而无法被药物清除ꎬ肝细胞核内少量HBVcccDNA即可导致HBV相关性肝病患者病情复发ꎮ由于HBVcccDNA存在于肝细胞内ꎬ需要进行创伤性肝穿刺活组织检测ꎬ且HBVcccDNA在肝内呈不均匀分布ꎬ因此HBVcccDNA的精准检测难以在临床中广泛开展ꎬ临床上通信作者:梅小平(E ̄mail:1124377569@qq.com)亟需寻找新的血清标志物来准确反映肝组织中HBVcccDNA的表达水平以及转录程度ꎮ2018版欧洲肝病学会«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管理临床实践指南»及2019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均增加了3种新型HBV检测生物学标志物ꎬ其中包括血清HBV前基因组(HBVpgRNA)[3]ꎮ但目前血清HBVpgRNA检测并未在临床推广应用ꎬ可能与其在血清中表达较低㊁相关研究数据少及尚未形成统一检测标准等有关[4]ꎮ本文就血清HBVpgRNA与HBVcccDNA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作一综述ꎮ1㊀血清HBVpgRNA与HBVcccDNA的关系1.1㊀血清HBVpgRNA概述㊀德国学者Kock等[5]在1996年从CHB患者血清中首次检出了HBV[34]AliabadiEꎬJahanshahiSꎬTalaei ̄KhozaniTꎬetal.Comparisonandevaluationofcapacitationandacrosomalreactioninfreeze ̄thawedhumanejaculatedspermatozoatreatedwithL ̄carnitineandpentoxifylline[J].Andrologiaꎬ2018ꎬ50(2):e12845.[35]EdrisYꎬBarakatE.SupplementationwithL ̄Carnitineimprovesu ̄terinereceptivityinwomenwithpriorimplantationfailureduringfrozenembryostransfer:adouble ̄blindedꎬrandomizedꎬplacebo ̄controlledclinicaltrial[J].EvidenceBasedWomenᶄsHealthJꎬ2018ꎬ8(3):236 ̄244.[36]ZhangWꎬLiFꎬCaoHꎬetal.Protectiveeffectsofl ̄carnitineonastheno ̄andnormozoospermichumansemensamplesduringcryopr ̄eservation[J].Zygoteꎬ2016ꎬ24(2):293 ̄300.[37]KitanoYꎬHashimotoSꎬMatsumotoHꎬetal.Oraladministrationofl ̄carnitineimprovestheclinicaloutcomeoffertilityinpatientswithIVFtreatment[J].GynecolEndocrinolꎬ2018ꎬ34(8):684 ̄688.[38]KimMKꎬParkJKꎬPaekSKꎬetal.Effectsandpregnancyout ̄comesofL ̄carnitinesupplementationinculturemediaforhumanembryodevelopmentfrominvitrofertilization[J].JObstetGynae ̄colResꎬ2018ꎬ44(11):2059 ̄2066.(收稿日期:2019 ̄11 ̄24)011山东医药2020年第60卷第11期RNAꎬ随后HBVRNA迅速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ꎬ关于HBVRNA的相关报道不断出现ꎮTana ̄ka等[6]利用蔗糖梯度离心法发现ꎬHBVRNA与HBcAg㊁HBVDNA结构类似ꎬ并明确指出HBVRNA为乙肝病毒颗粒的核心成分ꎮWang等[7]利用免疫印迹技术排除相关干扰因素ꎬ发现在11例进行核苷(酸)类(NAs)药物初治的CHB患者血清中存在HBVRNAꎬ是一种长度为3.5kb的RNAꎻ随后研究人员利用引物扩增及多重PCR技术ꎬ对接受NAs药物处理的HepAD38和HepG2.2.15细胞上清液进行检测ꎬ证实CHB患者血清中长度为3.5kb的RNA就是HBVpgRNAꎮ㊀㊀以HBVcccDNA为模板转录出的HBVpgRNA在逆转录过程中会被降解ꎬ血清中HBVpgRNA的存在可能是因为NAs药物抑制了其逆转录过程ꎬ导致血清中HBVpgRNA累积而表达升高ꎮ研究发现ꎬ血清HBVpgRNA可能是肝细胞中的pgRNA在开始逆转录之前直接获得包膜ꎬ并从肝细胞中释放入血所致ꎬ因该病毒颗粒中含有HBVRNAꎬ又称之为 HBVRNA病毒样颗粒 [8]ꎮ郭濛濛[9]对Nas治疗前后CHB患者血清HBVRNA水平进行对比发现ꎬ患者治疗后血清HBVRNA水平升高ꎬ并推测血清中存在的HBVpgRNA是由肝细胞核中的HBVcccDNA转录而来ꎮ1.2㊀血清HBVpgRNA与HBVcccDNA的相互关系㊀HBV感染人体后即侵入正常肝细胞ꎬ随后HBVDNA脱去核壳成为松弛环状双链DNA(rcD ̄NA)[10]ꎮrcDNA是由正负两条链组成ꎬ负链中由几个碱基形成 缺口 ꎬrcDNA进入肝细胞核后ꎬ在依赖HBV编码的DNA聚合酶作用下填补缺口ꎬ进行折叠㊁扭转等过程ꎬ成为超螺旋结构的HBVcccD ̄NA[11]ꎻ同时细胞以HBVcccDNA为模板ꎬ转录出3.5㊁2.4㊁2.1㊁0.7kb四种不同长度的mRNAꎬ再合成多种病毒蛋白[11]ꎮ3.5kb长的RNA有两种表达模式ꎬ一种为可编码乙肝e抗原(HBeAg)相关蛋白的pre ̄CmRNAꎬ另一种为逆转录模板的pgRNAꎻ该RNA可利用逆转录酶合成rcDNA中的负链ꎬ再以此为模板ꎬ在DNA聚合酶介导下合成正链DNAꎬ正㊁负链DNA重新组合成为新的HBVrcDNAꎮ新的HBVrcDNA一部分再入肝细胞核转化成为新的HBVcccDNAꎬ另一部分与病毒蛋白重新组装释放到肝细胞外ꎬ成为有完整病毒颗粒的HBVDNAꎬ再感染新的正常肝细胞[12ꎬ13]ꎮ因此ꎬHBVpgRNA是HBVcccDNA的转录产物ꎬ以病毒颗粒形式表达于HBV相关性肝病患者的血清中ꎮ2㊀血清HBVpgRNA检测的临床意义2.1㊀反映HBVcccDNA的存在状态㊀HBVpgRNA在逆转录之前获得包膜ꎬ在感染肝细胞中以病毒颗粒方式释放入血ꎮ与HBsAg的多个来源不同ꎬ血清中HBVpgRNA的惟一来源是HBVcccDNAꎬ每个感染HBV的肝细胞内均存在一定量HBVcccDNAꎬ是HBVpgRNA的惟一转录模板ꎮ从理论上讲ꎬ血清HBVpgRNA水平可反映肝细胞HBVcccDNA水平及其转录活性ꎬ且血清HBVpgRNA检测方法简便易行㊁操作性强㊁患者易接受ꎬ是反映HBVcccDNA水平较为可靠的指标[2]ꎮ㊀㊀自1998年应用NAs进行抗HBV治疗以来ꎬ临床上就存在患者抗HBV治疗停药后HBV复发率高的问题ꎬ抗HBV治疗还可引起酪氨酸-甲硫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变异ꎮ郭濛濛[9]在找寻YMDD变异预测标志物时发现ꎬ发生YMDD的患者体内HBVpgRNA表达升高ꎻ表明血清HBVpgRNA高表达可能是HBVcccDNA的转录形式及HBVRNA肝内组装的标志ꎬ即检测血清HBVpgRNA表达对预测YMDD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ꎮ李惠姣[14]通过建立体外TDF抗病毒细胞模型ꎬ并观察细胞上清液HBVpgRNA㊁HBVDNA㊁HBsAg与细胞内HBVcccDNA的关系ꎻ结果发现ꎬ细胞上清液HBVpgRNA水平与HBVcccDNA呈显著正相关关系ꎬ且HBVDNA㊁HBsAg水平反映HBVcccDNA水平及复制转录的敏感度均明显低于HBVpgRNAꎮ有报道指出ꎬCHB患者肝组织HBVpgRNA与HBVcccDNA水平可反映患者体内HBV的复制水平ꎬ隐匿性HBV感染者HBVpgRNA与HBVcccDNA水平明显低于HBsAg阳性患者ꎬ表明HBVpgRNA与HBVcccDNA对HBV感染者体内HBV活跃程度的预测价值均高于HBsAg[15]ꎮLu等[16]对33例结束抗HBV治疗后的CHB患者进行血清检测ꎬ结果显示所有患者血清HBVDNA为阴性或低于检测下限ꎬ但仍有21例在随访24周后检出血清HBVpgRNA且均发生了病毒学复发ꎻ提示即使CHB患者血清中检测不到HBVpgRNA也不能表示肝细胞内HBVcccDNA消失或停止转录ꎬ但检测不到HBVpgRNA可使患者停药后的复发率大大降低ꎮ因此ꎬ对于慢性HBV感染者经过抗HBV治疗HBVDNA阴转之后的病情评估㊁疗效判断㊁停药时机选择及是否发生YMDD变异等ꎬ血清HBVpgRNA水平检测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ꎮ㊀2.2㊀预测HBeAg血清学转换㊀研究发现ꎬ在CHB患者接受NAs治疗的过程中ꎬHBVDNA下降到低111山东医药2020年第60卷第11期水平时ꎬHBeAg阳性者HBVpgRNA检出率高于HBeAg阴性者ꎻ这可能与HBeAg阳性者肝细胞内HBVcccDNA较为活跃有关ꎬ即血清HBVpgRNA水平可反映患者体内HBV的复制状态ꎬHBeAg是影响血清HBVpgRNA水平的因素之一[19]ꎮBerg等[20]研究发现ꎬ在采用阿德福韦酯进行抗HBV治疗的17例患者中ꎬ11例HBeAg阳性患者中有5例出现血清学转换ꎬ且与未发生血清学转换的患者相比ꎬ发生HBeAg血清转换者血清HBVRNA水平明显降低ꎻ该研究认为ꎬ血清HBVpgRNA可能成为预测HBeAg血清转换的指标之一ꎬ与Huang等[21]的研究结果类似ꎮ彭亚梦等[22]在HBeAg阳性患者血清中发现HBVpgRNA与HBeAg具有显著相关性ꎬ但在HBeAg阴性患者血清中并未发现此种相关性ꎻ提示HBeAg不仅可以从HBVcccDNA转录而来ꎬ还可由整合的HBVDNA产生ꎮ因此ꎬHBeAg在反映患者疗效上有一定缺陷ꎬ而HBVpgRNA能直接准确地反映患者抗HBV治疗的近远期疗效ꎮ2.3㊀反映乙肝核心相关抗原(HBcrAg)表达水平㊀HBcrAg是近年发现的HBV感染的新型血清检测标志物之一ꎬ是由前C基因及C基因编码的HBcAg㊁HBeAg㊁p22cr组成的组合性标志物ꎬ这3种蛋白质共拥有149个氨基酸序列长度ꎬ对于预测HBV感染者抗HBV治疗的疗效及选择停药时机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ꎮSeto等[23]研究发现ꎬHBcrAg可反映肝细胞内HBVcccDNA的水平及活跃程度ꎬ同时与血清HBVDNA及肝细胞内HBVDN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ꎬ且相关系数高于HBsAg与HBVcccDNA之间的相关系数ꎻ表明作为HBVcccDNA的替代检测标志物ꎬHBcrAg较HBsAg具有更高的价值ꎮ对HBsAg阴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时ꎬ患者发生HBV再活跃的重要因素就是血清HBcrAg阳性ꎻ提示HBcrAg可能成为患者接受预防性抗HBV治疗的重要评价指标ꎬ同时对患者抗HBV治疗后监测停药后HBV再复制的风险具有较高预测价值[24ꎬ25]ꎮ研究发现ꎬCHB患者经NAs抗HBV治疗后ꎬHBcrAg阳性者血清HBVpgRNA㊁HBVcccDNA及HBVDNA复制水平均明显高于阴性者ꎬ提示HBVpgRNA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HB ̄crAg表达情况[26]ꎮ血清HBVpgRNA㊁HBcrAg均可作为反映HBVcccDNA水平的无创性代替血清学指标ꎬ相比之下ꎬHBVpgRNA来源惟一ꎬ是HBVcccD ̄NA的直接产物ꎬ其准确性比HBcrAg更高ꎮ2.4㊀反映HBVDNA㊁HBsAg水平变化㊀HBVDNA㊁HBsAg是目前诊断HBV感染最基本的血清学指标ꎬ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状况㊁预测抗HBV疗效㊁预测抗HBV应答程度和选择停药时机等ꎮ研究发现ꎬ血清HBVDNA及HBsAg可作为反映HBVcccDNA水平的无创替代血清学指标之一[27]ꎮ临床上CHB患者血清中HBVDNA消失或低于检测值下限后经巩固抗HBV治疗ꎬ其停药后复发率仍较高ꎬ这可能与肝细胞内HBVcccDNA没有被完全清除有关ꎮHBVDNA是由HBVpgRNA逆转录而来ꎬ而HBVpgRNA由HBVcccDNA转录而来ꎬ即HBVDNA水平同时受到HBVpgRNA㊁HBVcccDNA水平的影响ꎮNAs抗HBV治疗只作用于HBV的逆转录过程ꎬ可阻断HBVpgRNA逆转录ꎬ使HBVDNA合成受到抑制ꎬ但HBVcccDNA仍可以HBVRNA病毒样颗粒模式合成新的HBV颗粒ꎮ因此ꎬNAs抑制CHB患者HBVpgRNA逆转录后ꎬ其血清HBVDNA水平下降ꎬ但HBVcccDNA下降缓慢ꎬ在HBVDNA低于检测值下限时ꎬHBVcccDNA仍可能存在阳性表达[14]ꎮ㊀㊀目前已有的抗HBV治疗方法尚达不到完全治愈的治疗目标ꎬ只能达到功能性治愈ꎬ即血清中检测不到HBVDNA㊁HBsAgꎬ和(或)发生HBsAg血清转换ꎮHBsAg主要是由HBVcccDNA发生转录后合成2.4㊁2.1kb的mRNA翻译出来的病毒蛋白ꎬ抗HBV治疗并不能直接对其翻译过程产生阻断作用ꎬ因此患者血清HBsAg水平下降十分缓慢ꎮGiersch等[28]研究显示ꎬ接受NAs治疗的患者血清中低水平的HBsAg还可能来源于HBVDNAꎮ研究发现ꎬHB ̄sAg的来源不仅是HBVcccDNAꎬ也可由整合的HBVDNA转录而来[29]ꎮ由于肝细胞更新周期长ꎬ导致来源于整合HBVDNA的HBsAg表达非常稳定ꎬ这导致了HBsAg用于反映HBVcccDNA水平和治疗效果的准确性较低ꎮ2.5㊀预测抗HBV治疗疗效㊀肝细胞内HBVcccD ̄NA存在是HBV持续或反复感染的最关键因素ꎬ肝细胞内低水平的HBVcccDNA是患者接受治疗后HBV复发的关键点ꎮ血清HBVpgRNA的唯一来源仅为HBVcccDNAꎬ可作为HBVcccDNA转录产物㊁替代反映肝细胞内HBVcccDNA水平及HBV活跃程度的良好指标ꎬ对于评价抗HBV疗效㊁药物应答程度㊁停药时机选择㊁HBV基因突变与耐药及预测停药后复发风险㊁肝细胞癌发生风险和术后复发风险均具有较高价值ꎮ血清HBVpgRNA指标可反映肝组织病原学状态ꎬ创伤性小ꎬ患者接受程度高ꎮ㊀㊀综上所述ꎬ新型血清标志物HBVpgRNA可反映HBVcccDNA的存在状态㊁预测HBeAg血清学转211换㊁反映HBcrAg表达水平㊁反映HBVDNA㊁HBsAg水平变化㊁预测抗HBV治疗疗效等ꎬ在反映CHB患者病情㊁评估疗效㊁选择停药时机及预测停药后疾病复发风险等方面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ꎮ但目前HBVpgRNA检测技术尚未完全成熟ꎬ仍处于大量研究阶段ꎬ且存在许多问题尚待解决ꎬ如HBVpgRNA是否能准确地反映HBVcccDNA的存在状态ꎬHBVpgRNA作为停药指标的价值是否优于HBsAg等ꎮ未来利用逆转录PCR法对HBVpgRNA检测技术进行完善ꎬ再将其与HBsAg㊁HBcAg㊁HBcrAg㊁HBVDNA等指标结合ꎬ对CHB患者的综合评价体系将更加完善ꎮ参考文献:[1]韩晓东ꎬ周源.微小糖核酸与雄性生殖[J].中华男科学杂志ꎬ2015ꎬ21(11):963 ̄966.[2]刘瑞霞ꎬ潘修成ꎬ耿建.血清HBVRNA检测的临床价值[J].临床肝胆病杂志ꎬ2017ꎬ33(11):2196 ̄2199.[3]OfliverEAF.EASL2017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ontheman ̄agementofhepatitisBvirusinfection[J].JHepatolꎬ2017ꎬ67(2):370 ̄398.[4]唐红.HBV感染 新型 生物标志物的 前世今生 [J].临床肝胆病杂志ꎬ2019ꎬ35(10):2137 ̄2139.[5]KockJꎬTheilmannLꎬGallePꎬetal.HepatitisBvirusnucleicacidsassociatedwithhuman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donotoriginatefromreplicatingvirus[J].Hepatologyꎬ1996ꎬ23(3):405 ̄413.[6]TanakaEꎬRokuharaAꎬMatsumotoAꎬetal.HepatitisBvirusRNAismeasurableinserumandcanbeanewmarkerformonito ̄ringlamivudinetherapy[J].Gastroenterolꎬ2006ꎬ41(8):785 ̄790.[7]WangJꎬShenTꎬHuangXꎬetal.SerumhepatitisBvirusRNAisencapsidatedpregenomeRNAthatmaybeassociatedwithpersist ̄enceofviralinfectionandrebound[J].JHepatolꎬ2016ꎬ65(4):700 ̄710.[8]鲁凤民.HBVRNA病毒样颗粒的潜在临床意义[J].临床肝胆病杂志ꎬ2016ꎬ32(9):1635 ̄1636.[9]郭濛濛.HBVRNA研究进展[J].中国肝脏病杂ꎬ2017ꎬ9(2):15 ̄19.[10]vanBommelFꎬBartensAꎬMysickovaAꎬetal.SerumhepatitisBvirusRNAlevelsasanearlypredictorofhepatitisBenvelopeanti ̄genseroconversionduringtreatmentwithpolymeraseinhibitors[J].Hepatologyꎬ2015ꎬ61(1):66 ̄76.[11]李红娟ꎬ赵章记ꎬ李静静ꎬ等.HBVpgRNA检测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J].河南医学研究ꎬ2018ꎬ27(15):2739 ̄2740.㊀[12]赫晓林ꎬ黄建炜ꎬ许瑞安ꎬ等.HBV病毒复制机制及慢性乙型肝炎药物靶点[J].中国药理学通报ꎬ2015ꎬ31(2):152 ̄156. [13]张涛ꎬ高英堂ꎬ韩涛.乙肝病毒cccDNA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ꎬ2015ꎬ12(6):161 ̄165.[14]李慧姣.NAs治疗后cccDNA转录活性与HBVpgRNA㊁DNA和HBsAg动力学关系的体外研究[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ꎬ2015ꎬ3(2):101 ̄104.[15]谭宁ꎬ罗皓ꎬ徐小元.HBVpgRNA在慢性乙型肝炎进程中的可能意义[J].临床肝胆病杂志ꎬ2018ꎬ34(10):2221 ̄2223. [16]LuFMꎬWangJꎬChenXMꎬetal.ThepotentialuseofserumHBVRNAtoguidethefunctionalcureofchronichepatitisB[J].Zhon ̄ghuaGanZangBingZaZhiꎬ2016ꎬ25(2):105 ̄110.[17]LokASꎬZoulimFꎬDusheikoGꎬetal.HepatitisBcure:fromdiscov ̄erytoregulatoryapproval[J].JHepatolꎬ2017ꎬ67(4):847 ̄861. [18]何进科.肝组织HBVcccDNA与血清学标志物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基层医药ꎬ2016ꎬ23(6):887 ̄890.[19]LuFꎬWangJꎬChenXꎬetal.PotentialuseofserumHBVRNAinantiviraltherapyforchronichepatitisBintheeraofnucleos(t)ideanalogs[J].FrontMedꎬ2017ꎬ11(4):502 ̄508.[20]BergTꎬWackerJꎬBrehmMꎬetal.HBVRNAandHBVcore ̄re ̄latedantigen(HBcrAg)areearlyserummarkersforHBeAgsero ̄conversionintreatmentexperiencedpatientsreceivingtenofovirdi ̄soproxilfumarate(TDF)[C].67thannualmeetingoftheAmeri ̄canAssociationfortheStudyofLiverDiseases:Bostonꎬ2016. [21]HuangYWꎬTakahashiSꎬTsugeMꎬetal.On ̄treatmentlowserumHBVRNAlevelpredictsinitialvirologicalresponseinchronichep ̄atitisBpatientsreceivingnucleosideanaloguetherapy[J].AntivirTherꎬ2015ꎬ20(4):369 ̄375.[22]彭亚梦ꎬ袁浩ꎬ周毅峰ꎬ等.低水平乙型肝炎病毒DNA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RNA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ꎬ2019ꎬ22(18):2217 ̄2222.[23]SetoWKꎬTanakaYꎬWongDKꎬetal.Evidenceofserologicactiv ̄ityinchronichepatitisBaftersurfaceantigen(HBsAg)seroclear ̄ancedocumentedbyconventionalHBsAgassay[J].HepatolIntꎬ2012ꎬ7(1):98 ̄105.[24]SetoWꎬWongDꎬChanTꎬetal.AssociationofhepatitisBcore ̄relatedantigenwithhepatitisBvirusreactivationinoccultviralcar ̄riersundergoinghigh ̄riskimmunosuppressivetherapy[J].AmJGastroenterolꎬ2016ꎬ111(12):1788 ̄1795.[25]ChenEQꎬFengSꎬWangMLꎬetal.SerumhepatitisBcore ̄relat ̄edantigenisasatisfactorysurrogatemarkerofintrahepaticcova ̄lentlyclosedcircularDNAinchronichepatitisB[J].SciRepꎬ2017ꎬ7(1):173.[26]HondaMꎬShirasakiTꎬTerashimaTꎬetal.HepatitisBvirus(HBV)core ̄relatedantigenduringnucleos(t)ideanalogtherapyisrelatedtointrahepaticHBVreplicationanddevelopmentofhepato ̄cellularcarcinoma[J].JInfectDisꎬ2016ꎬ213(7):1096 ̄1106. [27]LiW.ZhaoJꎬZouZꎬetal.AnalysisofhepatitisBvirusintra ̄he ̄paticcovalentlyclosedcircularDNAandserumviralmarkersintreatment ̄naivepatientswithacuteandchronicHBVinfection[J].PLoSOneꎬ2014ꎬ9(2):e89046.[28]GierschKꎬAllweissLꎬVolzTꎬetal.SerumHBVpgRNAasaclinicalmarkerforcccDNAactivity[J].JHepatolꎬ2016ꎬ66(2):460 ̄462.[29]欧启水ꎬ郭健慧.血清乙肝病毒颗粒的存在形式及其临床价值[J].临床检验杂志ꎬ2019ꎬ37(7):486 ̄490.(收稿日期:2019 ̄12 ̄09)。
广东惠州地区慢性乙肝患者乙肝病毒基因型和HBVcccDNA含量关系研究
调查研究 ・
2 0 1 3 年 9 月 第 2 0 卷 第 2 6 期
广 东惠州地 区慢性 乙肝患者 乙肝病毒基 因型 和 HB Vc c c DNA 含量 关 系研 究
江小 明 周 玉 航 马 伟 明
广东 省 中信 惠 州 医院 , 广 东 惠州
5 1 6 0 0 6
【 摘 要】目的 探 讨 广 东惠 州地 区慢性 乙型 肝炎 ( 乙肝 ) 患 者基 因型及 HB V c c c D NA含量 水平 及 关 系。方 法 利用 患 者血 清 为材 料 ,通过 HB V基 因 型特 异 性 引物 P C R方 法 检测 HB V— DN A 阳性 标 本 的基 因型 .同时 用荧 光定 量 P C R方法对 HB V c c c D N A含量 进 行检 测 。 结果 1 2 3例 慢 性 乙肝病 毒感 染 者 中 。 HB V B型 9 1例 ( 7 3 . 9 8 %) 、 C型 2 8例 ( 2 2 . 7 6 %) 、 B、 C混合 型 1 例 ( 0 . 8 1 %) ,未 能 确定 基 因型 3例 ; HB V c c c DN A检 测 阳性 为 6 6例 ,阳性 率 为
J I ANG Xi a o — — mi n g Z HOU Yu — — h a ng MA We i — — ui r n g
Z h o n g x i n Hu i z h o u Ho s p i t a l i n Gu a n g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 Hu i z h o u 51 6 0 0 6, C h i n a
『 关键 词 慢性 乙型肝 炎 ; 基 因型 ; 乙肝 病 毒共 价 闭合 环 状 DNA
【 中 图分 类号】 R 5 1 2 . 6
cccDNA是乙肝检测的最权威指标
龙源期刊网 cccDNA是乙肝检测的最权威指标作者:刘士敬来源:《家庭医学》2010年第08期研究发现,细胞外的乙肝病毒DNA是一种松弛环状的双链DNA分子,其两条链均不是闭合的,其中负链较长,有数个碱基的“缺刻”;正链较短,有较大的“缺口”。
在乙肝病毒的复制过程中,病毒DNA进入宿主细胞核,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两条链的缺口均被补齐,形成超螺旋的共价、闭合、环状DNA分子(英文简称cccDNA)。
cccDNA是乙肝病毒前基因组RNA复制的原始模板,虽然其含量较少,每个肝细胞内只有约5~50个拷贝,但对乙肝病毒的复制以及感染状态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国内一些大医院已建立了可靠的检测方法。
评价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疗效目前考核抗病毒药物疗效的标准,都是建立在乙肝病毒被抑制或可能被清除的间接评价指标之上,比如,病毒DNA达到不可测水平、HBeAg消失或血清转换、HBsAg消失或血清转换等。
只有彻底清除了细胞核内的cccDNA,乙肝病毒复制的基础不复存在了,才是真正治愈了乙肝。
可见,考核抗病毒治疗的最终疗效标准,应该是清除cccDNA,其他任何指标与之相比只能是“次要”标准。
有研究表明,在血清HBsAg被清除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中,肝细胞内仍有cccDNA存在。
但清除cccDNA的过程比较漫长,需要较高的社会和经济成本,而且在现有条件下进行长期治疗,伴随的必然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增加以及病毒耐药突变等。
因此,是否把清除cccDNA作为治疗终点,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
筛选抗病毒药物目前的抗病毒药物均不能有效清除CCCDNA,因此,开发新的、能清除CCCDNA的药物是患者和医生共同的期待。
遗憾的是,CCCDNA分子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些关键环节,目前还不清楚或存在争论。
如果能阐明这些环节,将有助于指导开发新的、能够清除eecDNA的抗病毒药物。
评价乙肝病毒复制的模型一种细胞或动物模型能否支持乙肝病毒复制,cccDNA可以作为一个较好的评价指标。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 cccDNA检测的临床意义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 cccDNA检测的临床意义杨彩娥;黄丽琴;孙彬;何菊芳;韩冰【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00)002【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HBV 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 (ccc DNA) and current serum levels of AST, ALT, TBIL, HBeAg and HBV DNA in chronic hepatitis-B (CHB) patients. Methods Fifty-eight CHB patients admitted to Chinese PLA 309 Hospital from May 2009 to May 2012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eir serum levels of HBeAg were measured with Roche C6000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method, their serum levels of ALT, AST and TBIL were measured with Hitachi Hi7600 automatic biochemical analyzer, and their serum levels of HBV DNA and HBV cccDNA were measured by RT-PCR. Results The serum HBV cccDNA wa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erum HBV DNA (r=0.880, P=0.000). The proportion of positive HBV cccDN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HBeAg-positive patients than in HBeAg-negative patients (67.6%vs37.5%,χ2=5.170, P=0.023). The serum HBV cccDNA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everity of liver inflammation (χ2=4.819, P=0.028). Conclusion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serum HBV cccDNA is a reliable index for the assessment of HBV replication and liver cell damage.%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 cccDNA与现有血清学指标(AST、ALT、TBIL、HBeAg、HBV DN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解放军第309医院2009年5月-2012年5月就诊的慢性乙肝患者58例,采用Roche C6000电化学发光法检测HBeAg;日立Hi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AST、TBIL;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HBV cccDNA载量.结果血清HBV cccDNA与HBV DNA有很好的相关性(r=0.880,P=0.000).HBeAg阳性组HBV cccDNA阳性的比例为67.6%,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的37.5%(χ2=5.170,P=0.023).血清HBV cccDNA与肝组织炎症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χ2=4.819,P=0.028).结论血清HBV cccDNA定量检测是评价HBV复制情况和肝细胞损伤程度较为可靠的指标.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共价闭合环状DNA;HBV DNA;乙肝e抗原;谷丙转氨酶【总页数】3页(P121-123)【作者】杨彩娥;黄丽琴;孙彬;何菊芳;韩冰【作者单位】解放军第309医院检验科,北京 100091;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解放军第309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91;解放军第309医院检验科,北京 100091;解放军第309医院检验科,北京 10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52【相关文献】1.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cccDNA检测的临床意义 [J], 程欣;徐龙;鲁纯腾;姚雪兵;张骏2.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DNA检测的临床意义探索 [J], 施卫兵;高健;罗振辉;张东华3.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 cccDNA检测的临床意义 [J], 杨彩娥;黄丽琴;孙彬;何菊芳;韩冰;4.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cccDNA检测的意义 [J], 王利静;邵翠华5.肝组织HBV ccc DNA检测在藏族慢性乙肝患者干扰素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J], 康信通;胡蓉;刘勇;曾义岚;罗东霞;王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乙肝的发展和研究近况
乙肝的发展和研究近况乙肝,全称为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
它主要影响肝脏功能,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乙肝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在过去,由于对乙肝病毒的认识有限,诊断技术不够先进,很多乙肝患者未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乙肝的了解逐渐深入。
乙肝病毒可以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等途径传播。
在感染乙肝病毒后,患者可能会经历不同的阶段。
在急性感染期,部分患者的免疫系统能够有效清除病毒,从而实现自愈。
然而,对于许多患者来说,乙肝病毒会在体内持续存在,进入慢性感染阶段。
慢性乙肝患者可能长期没有明显症状,但病毒在体内不断复制,损害肝脏细胞。
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逐渐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肝硬化会导致肝脏质地变硬,功能严重受损,出现腹水、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而肝癌则是乙肝最为严重的后果之一,对生命构成极大威胁。
在诊断方面,现代医学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通过检测乙肝五项(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 e 抗原、乙肝 e 抗体、乙肝核心抗体)、乙肝病毒 DNA 定量、肝功能检查等,可以较为准确地诊断乙肝感染的状态和肝脏的受损程度。
近年来,乙肝的治疗也有了许多重要的突破。
抗病毒治疗是目前乙肝治疗的关键。
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
核苷(酸)类似物能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
干扰素则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病毒双重作用,但使用时可能会伴有较多的不良反应。
除了药物治疗,对于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还可以考虑肝移植手术。
然而,肝源的短缺和手术的复杂性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在乙肝的研究领域,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策略。
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基因治疗旨在通过修改病毒基因或患者的基因来达到清除病毒的目的。
免疫治疗则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对乙肝病毒的清除能力。
预防乙肝同样至关重要。
乙肝疫苗的广泛接种是预防乙肝感染的最有效措施。
HBV cccDNA检测技术进展
H V 基 因组 结 构 及 cc N 的 形 成 B cD A
细胞外乙型肝炎病毒 D A是一种松弛环状的双 N 链 D A (e x dcr l N N rl e i ua D A,rD A 分子 ,其 两 a cr cN ) 条链均不闭合 , 其中负链较长 ,约 30 20个碱基,含 有 乙肝病 毒 基 因组 的全 长基 因 ,在其 5 ’起 始 端 与
胞 内 保 持 一 个 动 态 平 衡 水 平 ,形 成 一 个 H V B
cc N cD A池 。
cc N cD A检测 的分子 基础
乙肝 病毒在 一个 完整 的生活周期 中有多 种 同源
度和特异性 ,而新 的荧光探针和荧光引物技术使准 确 检测 HB cD A成为可 能 。 Vcc N
中图分类号 :R 1. 2 526
陈保德 陈瑜 审校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1 0 0 3 (0 0 5—0 1 0 07- 9 1 2 1 )0 0 9— 4
乙型 肝炎 病 毒共 价 闭合 环 状 D A ( eat N hpti B is
v u oa nl c sd c clrD A,H V cD A) i scvl t l e i ua N r e y o r B cc N
浙江预防医学 2 1 00年第 2 2卷第 5期
Z  ̄ agPeeteMei n ,Ma 00,V l 2 o5 h i r ni dc e n v v i y 1 2 o 2 ,N .
・
1 ・ 9
・
综述 ・
H V cc N B cD A检 测 技 术 进 展
齐雪芬 徐 益 飞 综 述
3 ’末 端 之 间 有 一 个 包 含 数 个 碱 基 的 “ 刻 ” 缺
乙肝病毒cccDNA检测
1.选择性PCR
选择性PCR:rcDNA不被扩增
选择性PCR:cccDNA能被扩增
“选择性”PCR:并非万无一失
PCR产物自身退火(self annealing)
rcDNA被大量扩增,阳性结果不可靠,定量结果也不可靠
Hepatology Research 2003;15: 234-243(PBMC)
解决方案
特异性抽提分离cccDNA与其它形式的病毒DNA 采用沉淀法或质粒抽提试剂盒抽提法 酶切纯化cccDNA 采用绿豆核酸酶或ATP依赖的plasmid-safe DNA酶
选择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ccDNA
选择性PCR(普通PCR、套式PCR、荧光PCR) 侵入者探针法(Invader assaay)
P2
cccDNA能被扩增 检测到荧光信号
选择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ccDNA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原理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原理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原理
选择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ccDNA
结果 : 标准曲线方程YCtcopy 相关指数: R2=0.995 灵敏度至少可以达到103copy/ml
与定性法比较增加了一个荧光探针,探针位于扩增片段区(负链缺口下游),与cccDNA的负链互补。
01
选择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ccDNA
02
rcDNA不能被扩增 无荧光信号
EcoR I
5‘
+
P1
P2
3200(1)
5‘
3‘
1590
3‘
1820
P1
1820
1590
+
3200(1)
EcoR I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4;10(1):82-85(血清)
HBV cccDNA检测的临床意义?
HBV cccDNA检测的临床意义?发表时间:2020-03-30T02:00:30.625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期作者:张小兵[导读] HBV感染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严重威胁了人民的身体健康。
江油市中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四川江油 621700HBV感染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严重威胁了人民的身体健康。
当前我国慢性HBV感染者高达数千万,因此需要对HBV cccDNA检测进行深入研究。
HBV-DNA指的就是脱氧核糖核酸也就是乙肝病毒基因。
HBV-DNA比较高的话就说明病毒复制比较厉害,所以需要通过HBV-DNA检测判定乙肝病毒的含量。
HBV cccDNA检测就是乙肝病毒检测,当前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有Southern Blotting、定量PCR检测、滚环PCR检测以及原位杂交检测。
Southern Blotting是一种非常经典的HBV cccDNA检测方式,具有检测结果准确等优势。
但是这种检测方式比较麻烦,不仅需要进行电泳、转模杂交还需要进行显影检测。
而且这种检测方式的下限为10拷贝/细胞,但是慢性肝炎患者机体当中的cccGNA水平为0.1-1拷贝/细胞,所以无法利用这种检测方式检测慢性肝炎患者的cccDNA水平。
PCR检测技术促进了HBV cccDNA检测技术的发展,和Southern Blotting检测技术相比PCR检测技术的灵敏度更高一些。
PCR检测技术又可分为定量PCR和滚环PCR,两种检测技术都具有自己的优势。
(1)定量PCR检测技术:相关人士研究出了竞争定量PCR检测技术,提高了定量PCR检测技术的水平。
在进行竞争定量PCR检测时,已知数量的竞争木板和未知数量的目标模板会在同一个反应管当中竞争同一个引物,但是竞争模板和目标模板的产物长度不一样,所以可以利用电泳方式进行检测,并通过竞争模板与目标模板之间的差异计算检测结果。
这种方式的检测特异性比较高,但是如果rcDNA浓度比较高的话会对cccDNA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我国乙肝防治现状调研报告
我国乙肝防治现状调研报告乙肝是一种病毒性肝炎,严重的乙肝感染会导致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并发症,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我国是乙肝高发国家之一,患者总数居全球前列。
为了了解我国乙肝防治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
调研数据显示,我国乙肝防治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首先,政府对乙肝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明确了乙肝的防控目标和措施。
此外,国家还加大投入,提供资金支持,推动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的普及和推广。
这些举措使得乙肝疫苗接种率不断提高,乙肝患病率逐渐下降。
其次,乙肝防治工作在医疗机构中得到了有力的支持和推广。
各级医疗机构普遍设立了乙肝防治的专病门诊和乙肝诊治中心,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此外,针对乙肝患者,医疗机构积极开展抗病毒治疗和免疫调节等治疗措施,并加强了乙肝病情的监测和随访工作。
然而,我们的调研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多样化,传染性强,因此乙肝疫苗接种全面普及仍然存在困难。
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乙肝防治工作相对滞后。
其次,乙肝防治工作还存在知识普及不足的问题。
一些民众对于乙肝的了解仍然不够,对于乙肝的危害和预防措施缺乏认知,导致对乙肝的防控工作产生了一定的阻力。
综上所述,我国乙肝防治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政府和医疗机构在推动乙肝防治工作中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强化乙肝防治的工作。
我们建议加强乙肝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民众对乙肝的认知和防控意识;加大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力度,特别是在偏远和贫困地区;加强监测和随访工作,及时发现和治疗乙肝患者。
只有全面加强乙肝防治工作,才能有效控制乙肝的传播,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乙肝疫苗的研究现状
乙肝疫苗的研究现状乙肝疫苗的研究现状1.引言随着乙肝疫苗的广泛使用,乙肝病例数量已显著降低。
然而,仍有许多挑战需要解决,比如疫苗接种覆盖率和疫苗的有效性。
本文将对乙肝疫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2.乙肝疫苗的类型2.1 常规乙肝疫苗常规乙肝疫苗是指由灭活的乙肝制成的疫苗。
其主要优点是安全性高,但其免疫效果相对较低,需要进行多剂次接种。
2.2 重组乙肝疫苗重组乙肝疫苗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乙肝表面抗原(HBsAg)基因导入表达系统中,通过大规模培养获得乙肝表面抗原,制成疫苗。
重组乙肝疫苗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是主流的乙肝疫苗类型。
3.疫苗接种覆盖率3.1 全球疫苗接种覆盖率全球乙肝疫苗的使用已经得到大力推广,疫苗接种覆盖率在不断提高。
然而,某些低收入国家的疫苗接种覆盖率仍然较低,需要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
3.2 中国的疫苗接种覆盖率中国在乙肝疫苗接种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接种覆盖率逐渐提高。
但由于人口众多和地域广阔的特点,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边远地区的覆盖率相对较低。
4.疫苗的有效性和免疫保护4.1 疫苗的有效性乙肝疫苗的有效性主要通过临床实验和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来评估。
目前的研究表明,乙肝疫苗具有高效的免疫保护作用,并可以预防乙肝感染和相关疾病发生。
4.2 免疫保护期限乙肝疫苗的免疫保护期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现有研究结果表明,乙肝疫苗在接种后可提供长期的免疫保护,但其具体的保护期限仍需进一步研究和确认。
5.结论乙肝疫苗的研究和应用已取得了重要进展,全球范围内的疫苗接种覆盖率不断提高,乙肝病例数量呈下降趋势。
然而,仍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疫苗推广和宣传工作。
附件:无注释:1.HBsAg:乙肝表面抗原2.乙肝疫苗接种覆盖率:指符合接种适应证的人群中,实际接种的比例。
3.免疫保护:接种乙肝疫苗后,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能够有效抵御乙肝感染,并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乙型肝炎病毒cccDN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乙型肝炎病毒cccDN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目的:建立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
方法:应用选择性PCR的方法检测30例乙肝患者肝组织中cccDNA,同时验证此方法的特异性。
结果:3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10例HBV cccDNA阳性,阳性率为32.3%。
HBV cccDNA阳性组的ALT、HBV DNA、和HBeAg水平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和P<0.05)。
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特异性好,可用于测定肝组织中HBV cccDNA,用于了解乙肝患者病情和传染性强弱以及评价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疗效。
标签: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聚合酶链反应;慢性乙型肝炎在感染的肝细胞核内可检测到一种不同形式的病毒DNA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不与蛋白共价结合。
cccDNA 是嗜肝DNA病毒科病毒基因组的复制中间体,是嗜肝DNA病毒mRNA和前基因组RNA的合成模板,虽然其含量较少,但对乙肝病毒的复制以及感染状态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嗜肝病毒持续感染的关键因素。
因此,我们选择其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乙肝病毒肝组织的cccDNA检测方法。
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标本31例和2例HBV DNA阳性肝癌肝组织标本;HBV DNA阳性血清标本1例,HBV DNA含量为107 copies/ml;HBV DNA阴性血清标本和HBV阴性肝组织标本各l例作为阴性对照,-70℃保存。
诊断符合2000年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与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1.2仪器PCR自动循环仪,AG-9600 Thermal Station,AcuGen Sva-terns。
1.3引物的设计和合成由于松弛环状DNA(rcDNA)的正链和负链上均存在缺口,故可以设计跨越两个缺口的引物,使rcDNA不会被扩增,而cccDNA由于为完整的双链结构,则可以被选择性扩增,通过GENERUN软件设计一对跨越缺口的最佳引物,BA3为:5’-CCG ACC ACG GGG CGC ACC TCT CTI”TAC G-3’,BA4为:5’-CAA GGC ACA GCT TGG AGG CTT GAACAGT-3’,扩增目的基因片段为373 bp。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临床研究最新进展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引起,其发生、发展所致的肝硬化、肝硬化失代偿期、肝功能衰竭及肝癌等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慢性乙肝患者肝癌发生的风险为非携带者的14~223倍[1],并且还增加多种癌症发生风险[2-4]。
为了明确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之间的关系,实现消除肝炎的目标,改善患者预后,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取得了突出进展,尤其是中国循证医学证据逐渐走上国际舞台,引起广泛关注。
1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流行现状根据《2020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5]最新数据显示,随着乙肝疫苗的普及,我国乙肝新发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在2017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到2019年一直突破100万。
我国约有7000万例慢性HBV感染者,其中包括约2000~3000万例慢乙肝患者[6]。
最新数据显示[7],2020年全球肝癌新发病例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临床研究最新进展李宽,宁会彬,尚佳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郑州450000)【摘要】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肝癌是我国乃至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肝癌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均占全球一半以上,并且我国肝癌中由乙肝引起的比例高达90%以上。
尽管随着乙肝疫苗免费接种、抗病毒治疗的普及等,我国肝癌的发病率、病死率呈现下降趋势,但由于我国乙肝病毒感染人群较多,随着治疗生存期的延长,肝癌的防治工作仍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的最新进展予以汇总。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肝癌【中图分类号】R575.1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2096-3351.2021.06.004Recent advances in clinical studies on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and liver cancerLI Kuan,NING Hul-bin,SHSNG Jia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Hen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Zhengzhou450000,China 【Abstract】Hepatitis B virus(HBV)infection and liver cancer are major public health concerns in China and all over the world.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liver cancer in China account for more than half of the global cases and deaths,and HBV-induced liver cancer accounts for more than90%of the liver cancer cases.Despite the de⁃creasing trend in 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liver cancer thanks to the popularization of free vaccination against HBV and antiviral treatment,China still faces great challenges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liver cancer due to the large HBV-infected population and prolongation of survival after treatment.The article reviews the recent ad⁃vances in HBV infection and liver cancer.【Key words】Hepatitis B virus Liver cancer基金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702209)第一作者简介:李宽,硕士,主治医师。
对乙型肝炎病毒cccDNA的新认识
ce NA与 HB NA、 e 密 切 相 关 , 判 断 HB 病 毒 复 cD VD HB Ag 是 V 制 、 动 、 病 毒 效 果 的 指 标 , 能 比 HB Ag 有 价 值 。 活 抗 可 e 更
素 。本 文 就 cc NA 的 l 意义 、 疗 价 值 的 研 究 进 展 与应 用 cD 临床 治
s g转 换 后 并 不 意 味 着 其 病 情 得 到 完 全 缓 解 , 时 肝 内仍 可 出 A 此
现 病 变 , 可 在 肝 内 检 测 到 HB cDN 并 可 继 续 发 展 为 肝 仍 Vcc A, 硬 化 及 肝 癌 。 患 者 血 清 中 的 HB cDNA 可 作 为 HB 再 活 Vcc V
于 肝 组 织 HB cD V cc NA定 量 与 肝 组 织 HB NA定 量 呈 高度 VD 相关性 , 因此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可代 替 检 测肝 组织 中 HB cc NA V D c 来 判 断 病 毒 复 制情 况r 。任 伟 宏 等 [ 过 随 机 选 取 HB 感 妇通 V 染 者 8 例 , 用 实 时 荧 光 定 量 聚 合 酶 链 反 应 ( Q. C ) 测 3 采 F PR检 血 清 中 HB cD Vcc NA 及 HB A, 时采 用 化 学 发 光 法 定 量 V DN 同
1 cc N 的 临 床 意 义 c1 A ) 1 1 cc A 对 病 情 的 判 断 乙 肝 患 者 病 情 轻 重 和 乙 肝 病 毒 . cDN 复 制 的 强 弱 有 一 定 关 系 [ 。 当病 毒 明 显 复 制 且 炎 症 活 动 明 显 1 ] 时 的 乙 肝 患 者 血 清 cc NA 阳性 检 出率 高 , 能 为 肝 脏 急 性 显 cD 可 著 损 害 的 指 标 之 一 , 作 为 判 断 病 毒 明显 复 制 时 肝 功 能 显 著 损 可 害 的 又 一 临 床 参 考 参 数 [ 。有 学 者 认 为 , 者 出 现 血 清 HB 2 ] 患 —
乙型肝炎病毒cccDNA临床研究进展
果 大 多数都 是 肯定 的 。
关 于 P MC内是否 存在 cc N 的争 议 更大 些 。国 内外 B cD A 的一 些 检 测 P MC内 cc A 的研 究 结 果 明显 不 一 致 。有 B cDN 些 研 究 得到 了较 高 的 阳性结 果[3而 另一 些研 究却 得 出阴性 6. - 6 结果 [“ 9 1 析得 出 阳性结 果 的文 献 , - 。分 发现 大 都未 提及 可能 产 生假 阳性 的情 况 。 晓辉等 【指 出在 反应 体 系 中 rD A模 缪 cN
就 会 出现假 阳性结 果 , 部分 检测 结果 阳性 的研究 [l 用 的 而 6采 - O 是 半 套 式 P R检 测 把 这 种 非 特 异 扩 增 的 概 率 放 大 了数 万 C 倍。 当然 , 使 HB 即 V不 能在 P MC 内复 制 , B 还有 两 种 情 形 ,
R A 3 b的前 基 因组 R Apeeo i R ApR A , 码 N :.k 5 N ( gnm c N , N 1编 r g 大 包 膜 蛋 白fHB A ) 24 k N 编 码 中 、 包 膜 蛋 白 L s g 的 . b mR A; 小
【 文章 编号】 1 7 — 7 1 2 1 ) 6( 一 1 — 3 6 4 4 2 (0 0 0 b)0 4 0
乙型肝 炎病 毒(e a t i sHB ) 嗜肝 脱 氧核 糖 核 h p ti B vr , V 属 is u
酸科 。 完全 双链 D A病 毒 。 不 N 与其他 D NA病毒 相 比 , 乙型 肝 炎病 毒有特 殊 的反 转 录复 制形 式 , 以及特 殊 的 复制 中 间体 共
续感染 、 抗病 毒 治疗 后病 毒 再度 活跃 及 药物 耐受 方 面起关 键 作用 。有两 种 免疫 机 制介 导 cc A的 清除 . cDN 深入 研究 细胞 内 e c N cD A含 量 的动 态变 化 , HB N 与 VD A载 量 、 外周 血 HB A 、 e g及生 化 指 标 的关 系 , s g HB A 以及 免疫 学 、 毒 学 病
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HBV cccDNA的影响
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HBV cccDNA的影响当今全球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约为三亿,其感染率超过HIV100倍,其强大的传染能力导致世界上每年都有大量的人群被感染。
由于该病毒具有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这一独特的复制形式[1],导致一般抗病毒药物很难将其从患者体内完全清除,使得感染者肝炎经常复发,成为慢性乙型肝炎(CHB),并逐渐演变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
每年世界上死于慢性乙型肝炎以及其进展而来的肝硬化、肝细胞癌的患者高达100多万。
因此,寻找新的有效的抗HBV藥物并在监测下把感染者体内的病毒量控制在极低范围内甚至完全清除,是世界范围内众多医生以及科研工作者的共同目标与任务。
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三代抗HBV药物恩替卡韦(Entecavir)诞生了,在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中显示了极大的优点和特点。
1.HBV cccDNA的分子结构及检测方法1.1HBV cccDNA的形成特点入侵肝细胞内的HBV在胞质中形成松弛环状DNA(rcDNA),其特点为能通过共价键与蛋白质结合,而且不论正链和负链都存在缺口,形成的是部分环状结构[2]。
胞质中的rcDNA进入细胞核中,在核内酶的作用下,两条链上的缺口都被补齐,并经过一系列空间折叠,最终形成了具有超螺旋结构的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
形成的cccDNA作为模板合成mRNA,再以mRNA为模板合成负链DNA,同样以负链DNA为模板合成正链DNA,并与之前的负链DNA 结合,形成新的rcDNA,补充到rcDNA库中。
而此时rcDNA有两种去向:第一种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完整的HBV,逸出肝细胞并继续感染其他健康肝细胞:第二种是再次形成cccDNA,补充到cccDNA库中[3]。
1.2HBV cccDNA检测的临床意义从HBV cccDNA的形成特点可以看出,它是HBV复制的特殊中间体,可与核内蛋白质形成微染色体,因具有不对称复制的特点从而避免被清除,从而成为HBV持续感染的关键因素,因此检测HBV cccDNA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研究进展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6-03-14T15:05:12.417Z 来源:《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作者:金海涵[导读]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中心血站检验科天津300000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数据,全球20亿人已感染HBV,金海涵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中心血站检验科天津300000【摘要】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hepatitsBvirusinfection,OBI)是指血清HBsAg阴性,在患者肝脏中或血清中存在HBV DNA,表现为病毒载量持续处于低水平复制状态.OBI形成的分子基础是在肝细胞核酸内持续存在的HBV 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closedcircularDNA,cccDNA).本文就OBI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生机制流行病学检测【中图分类号】R51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523-02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数据,全球20亿人已感染HBV,其中3.5-4亿人为慢性HBV携带者[1].目前越来越多的资料和研究表明那些清除了HBsAg的患者,无论是急性自限性肝炎还是成功进行抗HBV治疗后的慢性乙肝患者血清或肝组织中存有HBV DNA,这实质就是临床上所谓的隐匿性、静息性或潜伏性HBV 感染(OBI)[2],这种感染按照现有血清学检测技术检测HBsAg阴性,但肝细胞内HBV DNA阳性的HBV 感染.感染者血清中可检测到或检测不到HBV DNA,即使可检测到HBV DNA,其DNA 含量通常小于200IU/ml[3].OBI可经输血、器官移植、血液透析等方式传播,并可引起典型的乙肝表现[4].OBI保持了典型感染的前致癌特性,它是原发性肝癌重要危险因素. 1OBI的发生机制OBI形成的分子基础是在肝细胞核酸内持续存在的HBVcccDNA,cccDNA 的复制不采用宿主的半保留DNA合成机制,而是在细胞质内,在前基因组RNA 反转录之后,采用细胞转录机制合成所需蛋白质和进行病毒RNA 的必要复制.OBI的发生是病毒和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许多学者对OBI的发生机制进行了研究,但至今尚未有明确的结论,推测存在以下的可能性:1.1HBV基因变异编码HBsAg的S基因发生点突变可引起HBsAg第131、141、145位点的氨基酸残基之间插入3个氨基酸,从而引起HBsAg的α决定簇发生改变,影响检测抗体的结合,出现HBsAg检测结果呈阴性.Jeantet等[5]从7名OBI个体者中分离出12株S基因突变株,并在体外细胞培养中观察其HBsAg 表达水平,发现S基因突变引起HBsAg的表达能力降低甚至丧失.Tian等[6]的研究发现,S基因相应位点的突变,使HBsAg第122位的赖氨酸被异亮氨酸所取代,这一变化导致以单克隆抗GHBs及多克隆抗GHBs为基础的ELISA试剂盒无法检测出血清中的HBsAg.另外,HBV DNA中胞嘧啶和鸟嘌呤配对的密集区的甲基化分布的不同,也有可能影响到OBI的发生[7].1.2HBV基因表达受抑.HBV基因组表达受到抑制可能与HBV 感染者的免疫状态以及联合感染相关.免疫功能受抑制和免疫耐受个体,其细胞免疫介导的免疫应答反应无法彻底清除HBV,但肝细胞分泌的TNFGα和IFNGγ能够通过非细胞损伤的途径抑制HBV复制,使HBV获得持续性隐匿感染的机会.自身免疫性肝病合并OBI患者接受免疫治疗时,HBV DNA 出现转阴,而停止免疫抑制治疗后,HBV又可恢复正常复制,呈现典型HBV感染表现[8]. 2OBI的流行病学OBI感染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OBI可存在于一般人群中,还存在于各类HBsAg阴性的肝病及其他疾病患者中,如艾滋病、丙肝、酒精性肝硬化、隐匿性肝硬化及肝癌等患者,OBI可发生于免疫抑制后的病毒再感染,OBI可通过移植、输血或实验性等传播.OBI分布与HBV感染率、地区及人群有关,在健康人群、献血人群及患者人群中,OBI感染率均有差别.Hollinger等对世界不同地区的HBsAg阴性人群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的患病率做了较好的总结.OBI最常见于HBV感染高流行区, 据报道,在高流行区有70%-90%的人口先前暴露于HBV的流行区中的供血者中,7%-9%有隐匿HBV感染,在低流行区中,如仅5%的人口先前暴露于HBV 的美国,0%-9%供血者有隐匿HBV感染.这种长期反复暴露是形成大量隐匿性HBV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3OBI的检测诊断OBI发病患者在临床上容易将OBI误诊为胆囊炎、梗阻性黄疸、急性病毒性肝炎等.因OBI是HBV 感染的殊形式,HBsAg缺失,个体中血清检测HBsAg 阴性,不能以常规方法诊断,抗GHBc检测试剂普遍存在较高的非特异性和假阳性,其检测依赖于高敏感性的PCR方法.另外需鉴别有无免疫应答,有免疫应答则有相应抗体与细胞免疫反应的血清学存在,以及可能存在的相应肝脏免疫病理,无免疫应答则只能依赖HBV DNA检测或病毒抗原的免疫组化方法确认. 每次测定中必须包含适宜的阴性控制及通过扩增的序列分析确定扩增的专一性.不仅在提取DNA及PCR中,而且在样本采集和处理中,都应采取防止交叉感染的预防措施.4OBI的临床意义OBI状态与许多较为严重的肝脏疾病有显著性关系,尤其在HCV患者人群中,这提示着OBI病毒株可能可以促使肝硬化的发生.此外有研究表明,隐源性肝病患者OBI状态与其肝纤维化进展相关.还有很多研究表明,OBI是一个肝癌发展的危险因素.OBI对输血安全存在严重威胁,国内大量研究发现献血者中存在OBI,OBI 持续处于低水平病毒复制状态,是输血传播HBV的重要原因,因此,国内一些血站已将NAT 应用到血液HBV 常规筛查中,有效阻断OBI输血传播,保证输血安全.OBI可在器官移植中传播,尤其在肝移植中,肝细胞为HBV 病毒库.肝移植病例中,17%-94%的HBsAg阴性而抗GHBc阳性供者可传播HBV 给受者, 对HBV血清标志物全阴性的隐匿性感染的传播尚不确定,也难于识别.在肾脏或心脏病人中,OBI传播危险性很低,骨髓移植中也很少见.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人群HBV 标记物筛选,不能排除HBsAg阴性的潜在HBV感染.正常人群接种疫苗无应答率为6%-12%,OBI可能是乙型肝炎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5OBI的治疗在治疗上国内外尚无明确的关于隐匿性乙肝患者的治疗方案,无论是干扰素还是核苷类似物,均将HBsAg、HBeAg和抗GHBc阳性的慢性HBV 感染者作为抗病毒治疗的指针,而对于HBsAg和HBeAg阴性的OBI一般不作为抗病毒治疗对象.为此,隐匿性乙肝可能失去抗病毒治疗的机会,致使病情发展恶化. 因此,对隐匿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指针可以参考患者肝组织HBsAg和HBcAg的表达.6小结和展望OBI在世界不同地方及HBV DNA水平的不同,其流行性也不同,多见于HBV高流行区,HBV血清学抗GHBc阳性,伴或不伴抗GHBs阳性个体.对其流行病学、临床意义、检测诊断以及治疗等尚需做进一步的研究.鉴于临床和科研的现实情况,我们应该加强对国产HBV 血清学检测试剂的质量控制的监测,严格规范PCR实验工作环境和操作程序,提高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对于临床医生而言,有必要对HBsAg 阴性的HBV染引起重视,尤其在伴有肝脏生化指标异常同时又有HBV既往感染证据时,在排除其他病毒性肝感染的同时,考虑OBI的可能性,这可能为临床相当部分不明原因性肝炎提供病因学的解释.参考文献[1] PoynardT,YuenMF,RatziuV,etal.ViralhepatitisC[J].Lancet,2003,362:[ 2095-21002] LCheminC.ClinicalimpactofoccultHBVinfections[J].JClinVirol,2005,34(suppl1):15RaimondoG,AllainJP,ZanettiAR,etal.StatementsfortheTaorminaexpertmeetingonocculthepatitisBvirusinfection[J].JHepatol,[ 2008,49(4):652-6573] RaimondoG,PollicinoT,CaceiolaI,eta1.OcculthepatitisBvirusinfection[J].J[ Hepatol,2007,461):160-1704] FabrisP,Biasin MR,GiordaniMT,etal.ImpactofoccultHBVinfectioninHIV/HCVcoGindectedpatients:HBVGDNAdetectioninliverspecimensandin[ serumsamples.CurrHIVRes,2008,6(2):173-1795] (闵婕,冯英明.HBV隐匿型感染与原发性肝癌[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5,12 [ 1):1985-19936] HollingerFB.HepatitisBvirusinfectionandtransfusionmedicine:scienceand[ theoccult[J].Transfusion,2008,48(5):1001-1026.7] 金凤香,莫丽,王悦琴,等.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误诊14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2010,10(6):1378 [8] CheminI,ZoulimF,HepatitisBvirusinducedhapatocellularcarcinoma:[J].CancerLett.2009,286:52-59,2009,24(6):1-3。
乙型肝炎cccDNA的检测和临床应用
乙型肝炎cccDNA的检测和临床应用肖春花;张春兰【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12(034)019【总页数】4页(P2993-2996)【关键词】乙型肝炎;松弛环状DNA;检测【作者】肖春花;张春兰【作者单位】516002,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516002,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2慢性乙型肝炎仍然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全球大约有4亿人感染乙型肝炎,其中中国占很大比例,约3 000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又约5%最终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引起的各种终末期肝病。
目前研究发现并不是乙型肝炎病毒直接损伤肝组织,而是细胞免疫应答攻击病毒的同时造成肝组织的损伤,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1,2]。
虽然近年来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治疗的疗程、停药后的复发等等问题一直困扰人类。
HBV感染的细胞生物学知识展示HBVccc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在病毒长期存在、停药后复发和抗药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3]。
1 cccDNA1.1 HBV基因组 HBV基因组结构独特而精密,由不完全的环状双链DNA组成,成熟病毒的DNA以松弛环状DNA(relaxed circular,rcDNA)形式存在,其中负链(长链)约含3 200个bp,含有HBV基因组的全长基因,在5’起始端与3’末端之间有一个至数个碱基的缺口;正链(短链)的长度可变,相当于长链的50% ~80%[4]。
HBV基因组中4个开放性读框均位于负链,分别是S区、C区、P区和X 区,其中S区完全嵌合于P区内,C区、P区和X区部分相互重叠。
见图1。
图1 HBV基因组的组成和结构1.2 cccDNA形成乙肝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在胞质中脱去衣壳,然后rcDNA进入细胞核,经宿主DNA聚合酶和拓扑酶等的“修复”,形成超螺旋结构的cccDNA。
2022慢性乙型肝炎新药研发进展
2022慢性乙型肝炎新药研发进展(全文)目前全球仍约有2.57亿慢性HBV感染者, 如不进行治疗, 会有20%甚至更多的慢性感染者发展为终末期慢性肝病, 如肝硬化或肝细胞癌(HCC)[1]。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最重要的治疗, 通过抗病毒治疗可以抑制HBV的复制, 减轻肝细胞炎症及纤维组织增生, 以减少肝衰竭、肝硬化失代偿以及HCC的发生[2]。
然而当下还没有一种药物可以完全清除感染肝细胞中的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 这也是当前的抗病毒药物不能治愈CHB的主要原因[3-4]。
随着现代医药水平的进步以及对HBV 复制周期的深入了解, 不同靶点的新型药物正处于研发和临床试验阶段, 这些药物对于治疗CHB有着重大的意义。
目前治疗CHB的新药大致分为两类[3]。
第一类主要针对HBV的生命周期:包括阻止HBV进入细胞、直接靶向cccDNA、靶向HBV基因表达、抑制核衣壳组装和HBsAg释放等。
第二类主要针对宿主的免疫系统: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由于针对不同靶点的新药种类众多, 在此仅讨论临床试验数据较详尽的代表性药物。
1 进入抑制剂(Entry inhibitor)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李文辉团队[5]于2012年在世界上首次发现钠离子- 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是HBV进入人体肝细胞的特异性受体°NTCP 是一个多重跨膜的蛋白分子, HBV通过L-HBsAg的前S1区与肝细胞表面的NTCP结合, 介导HBV进入细胞[6]。
这一发现不仅大大促进了HBV 感染相关的研究, 同时为HBV新药研发提供了新靶标。
基于Myrcludex B的使用, 德国的海德堡大学医院Stephan Urban团队[7]提出了HBsAg阻断策略Myrcludex B是L-HBsAg的前S1结构域内47个氨基酸衍生的肉豆蔻酰化脂肽, 通过竞争性与NTCP受体结合, 进而抑制HBV进入肝细胞[8]。
乙肝流行现状研究报告
乙肝流行现状研究报告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肝脏疾病,目前
全球范围内乙肝感染的人数仍然很高。
本研究旨在研究乙肝的流行现状,包括感染率、风险因素和防控策略。
首先,研究结果显示,乙肝感染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存在较高的流行率。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全球约有2
亿人感染了乙肝病毒,其中约有3500万人处于慢性感染状态。
乙肝主要存在于亚洲、非洲和西太平洋地区,这些地区的感染率较高。
其次,风险因素是乙肝感染的重要原因。
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途径传播。
一些行为习惯,例如共用注射器、性行为不安全和接触感染者的血液等,都会增加感染乙肝的风险。
此外,没有接种乙肝疫苗、早年受感染、长期接触HBV患者以及存在其他基础性疾病的个体也容易感染乙肝。
最后,防控乙肝的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乙肝疫苗的接种是预防感染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全球范围内推广乙肝疫苗接种,特别是针对新生儿和儿童的全面接种,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此外,加强公众教育,提高人们的乙肝健康意识,采取避免共用注射器、正确使用安全套等措施也是防控乙肝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乙肝在全球范围内依然存在较高的感染率。
风险因素如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途径都是导致乙肝感染的重要原因。
采取乙肝疫苗接种、加强公众教育以及避免某些高风险行
为等防控策略,能够有效降低乙肝的传播和感染风险,进一步控制乙肝的流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mmunology Studies 免疫学研究, 2015, 3, 13-18Published Online May 2015 in Hans. /journal/is/10.12677/is.2015.32002The Research Status of Hepatitis B ViruscccDNANing WangTh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Office of Daozhen County, Zunyi GuizhouEmail: 714055748@Received: Jun. 4th, 2015; accepted: Jun. 20th, 2015; published: Jun. 26th, 2015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The hepatitis B virus (HBV) is a kind of small DNA virus. The original template of 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 (cccDNA) HBV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replication of the hepatitis B viru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infection status. The progress of the formation of cccDNA, the methods of detec-tion and the impact of antiviral drugs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KeywordsHBV, rcDNA, cccDNA乙肝病毒cccDNA的研究现状王宁贵州省道真县扶贫开发办公室,贵州遵义Email: 714055748@收稿日期:2015年6月4日;录用日期:2015年6月20日;发布日期:2015年6月26日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小DNA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 (cccDNA)是HBV的原始复制模板,对乙肝病毒的复制及感染状态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近年来有关cccDNA的形成、常用检测方法、抗病乙肝病毒cccDNA的研究现状毒药物对其的影响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报道。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松弛环状双链DNA,共价闭合环状DNA1. 引言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为双链松弛环状DNA (rcDNA)。
HBV感染发生后,HBVDNA进入细胞,rcDNA 转化为共价闭合环状DNA (cccDNA),并以cccDNA为模板开始一系列的病毒复制过程。
HBV复制是一种保守的机制,在转录后模板cccDNA仍然完整,并且可反复转录,所以cccDNA是嗜肝病毒持续感染的关键因素,是HBV复制的突出标志,也是评价HBV感染状态及药物疗效最重要的指标[1]。
2. HBV cccDNA的形成与调节在感染的早期阶段细胞核内cccDNA合成的途径为:HBV进入细胞后,在胞浆内脱壳,DNA的正链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形成全长的rcDNA [2]。
rcDNA进入肝细胞核中解脱负链5’端连接的末端蛋白、正链5’端的RNA残段;依赖宿主细胞的DNA聚合酶补齐两条链上的缺口,并进一步折叠、扭曲形成超螺旋结构的cccDNA,并以cccDNA为模板转录为不同大小mRNA (3.5 Kb、2.4 Kb、2.1 Kb、0.8 Kb mRNA),从而翻译各种病毒蛋白。
其中3.5Kb的mRNA作为逆转录模板,利用病毒的逆转录酶合成全长的基因组负链DNA,再以负链DNA作为模板,通过病毒DNA聚合酶的作用,合成正链DNA,与负链DNA一起组成新的HBV rcDNA。
新合成的HBV rcDNA一方面进入细胞核内,转化为新的cccDNA,补充细胞内的cccDNA库,使每个肝细胞中保持大约5~50个cccDNA分子;另一方面与病毒蛋白装配成新的完整HBV,释放至细胞外,再感染健康的肝细胞[3]。
另外还有一种次要的HBV cccDNA合成方式。
在这种方式里,由于正链DNA在适当区域合成失败而产生线性双链DNA,通过在线性DNA末端的非同源重组而被有效地转换成HBV cccDNA。
这种方式产生的一些HBV cccDNA分子能产生前基因组。
由于非同源重组产生的变异,多数前基因组仅产生线性双链DNA,这些线性双链DNA重组产生更多HBV cccDNA,这种过程称为非法复制。
因为由此产生的下一代HBV cccDNA在非同源重组处的序列上区别于亲代分子,由此推测细胞内低水平病毒的这种“非法复制”可能提供此类细胞在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中的一种生存优势[4]。
在稳定感染的细胞中,核内cccDNA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以满足病毒复制而对细胞无毒性,这一调节作用可能通过细胞主导的过程或病毒主导的负反馈机制来实现。
一个感染病毒体在感染肝细胞后只产生一个cccDNA分子,但处于稳定感染的每个肝细胞内有50~100个cccDNA拷贝,其原因就是rcDNA 又在胞内转换成cccDNA。
3. HBV cccDNA的常用检测方法根据cccDNA与rcDNA在结构和理化特性上的不同,可以建立检测cccDNA的方法:cccDNA与rcDNA在结构和理化特性上的不同:1) rcDNA能与蛋白质共价结合,cccDNA则不能;2) rcDNA的双链是不对称的,全长的一链与病毒mRNA互补,为负链,较短的一链为正链。
在正链和负链上均存在缺口,两链DNA通过5’端250~300个互补碱基的氢键作用形成部分环状结构,而非超螺旋结构;cccDNA的两条链均是完整的,形成超螺旋结构;3) 由于正链和负链上均有缺口存在,rcDNA可以被一些能够切除单链或含有缺口DNA的核酸酶如Plasmid-SafeTM ATP-Dependent Dnase、绿豆核酸酶乙肝病毒cccDNA的研究现状(mung bean nuclease)等降解成寡核苷酸或单核苷酸,而cccDNA则由于双链结构完整,不会被上述酶降解[5]-[7]。
常用检测方法:3.1. Southern BlotHBV cccDNA以往多用Southern blot方法进行检测,它的基本过程包括:电泳分离酶解后的DNA 片断,将DNA片断转移到合适的固相支持物如硝酸纤维素膜或尼龙膜上,将标记的探针与膜上的DNA 片断杂交,分析杂交信号。
以往多用Southern印记方法进行HBV cccDNA检测,是一种定性的检测方法。
该方法是分子生物学的经典方法,但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且步骤繁琐,灵敏度较低[8]。
3.2. 普通PCR基于rcDNA的正链和负链上均存在缺口,故可以设计跨越两个缺口的引物,使rcDNA不被扩增,cccDNA由于有完整的双链可以被有选择地扩增。
汪菁[9]等对普通PCR法进行了优化,应用套式PCR 结合直接测序法测得HBVcccDNA的YMDD位点,证实了肝内cccDNA YMDD自然变异株的存在。
3.3. 实时荧光定量PCRHe等[10]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检测cccDNA的方法。
他们将具有发光基团和淬灭集团的TaqMan探针设计于负链缺口的下游,与负链互补。
在上游引物的引导下,若负链是完整的,Taq酶则到达TaqMan 探针所结合的位点,利用其5’→3’的外切酶活性将探针切断,从而3’端的淬灭基团失去对5’端发光基团的抑制作用,产生荧光信号。
若负链含有缺口,由于上游引物引发的链延伸不能通过负链缺口,故不能产生荧光信号。
这样,cccDNA和rcDNA得以区分开来。
此方法变普通PCR法的终点监测为实时动态检测,不需对PCR反应产物进行开盖检测,从而减少了PCR产物污染的可能。
3.4. 入侵检查(Invader Asssay)入侵检查是近年来刚开始应用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目标DNA设计一对探针,一个探针称为初始探针(primary probe),另一个称为入侵探针(invader probe),初始探针的5’端一段寡核苷酸序列不与目标DNA互补,入侵探针3’末端的单个碱基不与目标DNA互补,Flap核酸内切酶I (Flap endonuciease I)将初始探针5’端不与目标DNA互补的寡核苷酸序列剪切下来,之后此段寡核苷酸序列与具有发光基团和淬灭集团的FRET (Fluorescence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探针相结合,从而产生荧光信号,能够被实时荧光PCR仪器检测[11]。
DKHw等[12]根据此原理,分别设计了与HBV DR2区正链下游、负链上游相结合的两种入侵探针,这样当正链、负链均为完整时产生两种荧光信号,从而检测cccDNA;rcDNA 由于正链含有缺口,只能产生一种荧光信号,得以和cccDNA相区分。
整合型HBV DNA在DR2区的5’端也是一段完整的序列,但整合多发生在1lbp的DR区[12] [21],Wong DK等[12]。
据此认为用人侵检查技术测到整合型HBVDNA的几率应该很低。
有研究表明血清HBeAg不能准确反映HBV cccDNA水平,而肝组织内的HBV cccDNA又是HBV 在肝细胞内感染的复制状态及其传染程度的更精确地反应,当患者出现血清HBeAg阴性时,为了准确表达HBV在肝细胞体内的感染状态,使用HBV cccDNA作为观察指标能够较为直接的反映肝细胞内感染的真是情况[13]。
由于cccDNA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核中,所以认为用肝组织检测cccDNA结果较为可靠和准确,但用肝穿获取肝组织临床难以普及,相比较而言血中cccDNA的检测较为可行。
理论上讲,当肝细胞破坏时,存在于肝细胞核中的cccDNA会释放入血,有研究表明其既可作为肝损伤的评价指标,也可用来评估病乙肝病毒cccDNA的研究现状毒复制。
cccDNA目前多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14]。
4. 药物对HBV cccDNA的影响4.1. 干扰素干扰素是一种广谱的抗病毒药,其抗病毒机制是与细胞膜特异性受体结合,在细胞内产生一种“抗病毒蛋白”的酶,此外,它还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但干扰素的治疗效果是有限的,长期应用才能抑制HBV复制,获得较持久的效应,但长期使用会产生很多不良反应;且其抗病毒作用只限于HBV DNA,并不能清除存在于肝细胞核内HBV的复制模板cccDNA,也不能清除已与宿主DNA整合的病毒基因[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