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第5章 作物栽培技术措施

合集下载

特用经济作物栽培学5

特用经济作物栽培学5

当前 位置
第一节 枸杞 三、 栽培技术
3.苗圃管理 播种后,适当灌水,保持土壤湿润,以促 进种子发芽,幼苗期勤浇水。苗高3-6cm间苗, 以株距lOcm留苗;最后以12-l5cm定苗。苗期追 施粪水肥或尿素水肥,大约一年进行3次,分 别在5、7、11月进行,苗小时浓度宜低。第 二年在春夏季各施肥一次。苗高3cm时除草松 土一次,以后隔20-30天中耕除草一次,保 持苗床土松、草净。在苗圃内培育2年即可出 圃定植。
当前 位置
第二节 薏苡 三、生长发育特性
幼穗的分化:薏苡穗分化的顺序是: 同一株中,主茎先分化,分蘖后分化; 同一茎上,先顶芽,后腋芽,自上而下 地进行穗分化; 从顶芽生长锥伸长到花粉形成,通常可 分成4个时期,即枝梗分化期、小穗分 化期、小花分化期、花粉形成期。
当前 位置
第二节 薏苡 三、生长发育特性
当前 位置
第二节 薏苡 一、概述
薏苡子实,人们通常称为薏米、苡仁,薏仁 米等,据分析它的蛋白质含量高达18.7%,居 所有禾谷类之首,并富含十八种氨基酸,多 种维生素及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因此素 有“滋补保健之王”的美誉。二十世纪七十 年代日本曾兴起开发薏米食品,各种薏米食 品纷纷问世,深受消费者欢迎。 薏苡生长迅速,植株高大。其秸杆富含 粗脂肪和粗蛋白,加工后可作优良的家畜饲 料和鱼饵,同时薏苡是C4植物,它的秸杆 充分燃烧能量高,污染少,可选作未来能源 植物加以开发利用。
当前 位置
第一节 枸杞 三、 栽培技术
二、繁殖方法 (一)分株繁殖 植株落叶后进入休眠期进行。 挖取老株分蘖,栽植。不能适应大面积栽种。 (二)种子繁殖 1.采种 7-11月份,采集充分红热的果实,搓 烂果皮,淘出种子,晾干保存。 2.播种 以春播为主。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播,以 行距3Ocm开lOcm宽的浅沟,将细小的种子与 火灰拌匀,进行条播。亩用种量300-500g。播 种后盖细土2cm厚。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
㈠ 性质:~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形成规律及 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 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㈡ 任务:根据作物品种的要求,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采取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使作物品种的基因型得以表达, 使其遗传潜力得以发挥。
36
㈢ 研究对象
– 第一节 作物生长与发育的特点 – 第二节 作物的器官建成 – 第三节 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 – 第四节 作物与产品品质的形成(8学时)
– 第一节 作物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 第二节 作物的“源、流、库”理论及其应用 – 第三节 作物的产量潜力 – 第四节 作物品质及其形成 – 第五节 作物品质的改良
24
– 北非:埃及,公元前3600年种植过小麦和大麦 – 美洲:种植作物的历史始于公元前6000年,主要作
物有玉米、豆类、薯类、南瓜、籽粒苋等 – 欧洲:最早种植的作物有小麦、大麦、亚麻等
23
三、中国是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
– 我国是独立发展起来的古老农业中心之一,是世界栽培 植物起源中心和多样性中心之一,这是举世公认的:
版社,2003.
39
本次课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 第二节 作物的起源和起源地 第三节 作物的多样性和作物分类
38
本次课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特点 –作物的起源与分类方法
• 难点
–作物分类方法的相对性
37
第一节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
一、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
10
三、作物分类
㈠ 根据作物生理生态特性分类
– 按作物对温度的要求分类
• 喜温作物:生物学起点温度10℃左右,全生育期需要较 高的积温。如稻、玉米、高粱、谷子、花生、烟草等

作物栽培措施和技术

作物栽培措施和技术
奏和开花结实。
遮阳措施
在强光照射下,采用遮阳网或遮 阳棚等措施,可以降低光照强度 ,减轻作物的光抑制现象,保护
作物免受灼伤。
水分调控
灌溉制度
根据作物的需水规律和土壤水分状况,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确保 作物获得充足的水分供应,避免干旱或过湿对作物造成胁迫。
节水灌溉技术
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减少水 分浪费,同时降低土壤盐碱化的风险。
保温措施
在寒冷的季节或地区,采用地膜覆 盖、温室加热等方法,可以保持土 壤温度,确保作物正常生长。
光照调控
光照强度
不同作物对光照强度的需求有所 差异,通过选择合适的光源和光 照强度,可以满足作物的光合作
用需求,促进生长发育。
光周期管理
一些作物对光周期有特定的要求 ,通过控制光照时间和黑暗时间 的比例,可以调控作物的生长节
作物栽培措施和技术
汇报人: 2023-11-23
目录
• 作物生长环境调控 • 作物养分管理 • 作物病虫害防治 • 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
01
作物生长环境调控
温度调控
适宜温度范围
每种作物都有其适宜的生长温度 范围,通过合理的温度管理,可 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
量和品质。
温室通风和遮阳
在温室栽培中,通过通风和遮阳网 的调节,可以有效地控制室内温度 ,避免高温或低温对作物的伤害。
生物防治
采用生物农药、天敌昆虫 等生物制剂,对目标病虫 害进行特异性防治。
抗病抗虫育种
01
常规育种
通过选育具有抗病抗虫性状的优良品种,提高作物的自然抵抗能力。
02
基因工程育种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病抗虫基因导入作物品种中,培育出具有强抗

867-农艺综合 考试大纲

867-农艺综合 考试大纲

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867-农艺综合》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二、考试时间180 分钟。

三、考试方式与分值闭卷、笔试。

满分150 分,其中栽培学75 分,育种学75分四、考试内容第一部分栽培学(75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法第二节作物的起源和起源地第三节作物的多样性和作物分类第四节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和种植业区划第五节作物栽培科技发展与可持续农业第二章作物的生长与发育第一节作物生长与发育的特点考点:1.园艺植物花芽分化的理论基础与促进花芽分化的途径2.生理落果原因及克服措施3.果树果实生长发育动态类型及其特点第二节作物的器官建成第三节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第四节作物生长的一些相关第三章作物产量和产品品质的形成第一节作物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第二节作物的“源、流、库”理论及其应用第三节作物产量的潜力第四节作物品质及其形成第五节作物品质的改良第四章作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一节作物的环境第二节作物与光的关系第三节作物与水的关系第四节作物与空气的关系第五节作物与温度的关系第六节作物与土壤的关系第五章作物栽培措施与技术第一节作物栽培制度第二节土壤培肥及事地技术第三节播种与育苗技术嫁接育苗的原理、技术要点与注意事项第四节种植密度和植株配置方式第五节营养调节技术第六节水分调节技术第七节植株调整与整形修剪技术考点:1.整形与修剪的关系、意义2.修剪依据程度分类及其采用原则3.修剪原则4.常用修剪方法第七节作物保护及调控技术第八节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第九节收获技术第十节灾后应变栽培技术第二部分育种学(75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作物的进化与遗传改良考点: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的关系第二节品种考点:概念;品种的EADUS概念第二章育种目标第一节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及其特点考点:育种主要目标的内容;育种目标的特点第二节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考点:产量、品质和适应性和不同成熟期等性状的主要目标性状有哪些?第三节制定育种目标的主要原则考点:主要原则的内容第四节育种途径考点:“查、引、选、育”的含义和常用方法概况第三章植物的繁殖方式与育种考点:1.不同繁殖方式作物的遗传特点与育种的关系2.根据群体遗传组成,作物品种的分类及其特点第四章种质资源与引种第一节种质资源的重要性考点:1.种质资源的类别2.种质资源保护的迫切性第二节作物起源中心第三节种质资源工作内容考点:1.种质资源工作内容及其工作主要环节2.种质资源玻璃化保存的原理、主要技术步骤和注意事项第四节引种考点:引种的概念和类型、引种的原理、引种的基本规律第五节引种驯化的原则和方法考点:原则、基本方法、影响引种效果的因素、引种注意事项、引种是否成功的判别因素第五章选择育种第一节选择与选择育种考点:1.选择育种的遗传学原理2.选择标准的制定原则第二节实生选种考点:1.实生选种的变异来源2.实生选种的主要方法类型及其优缺点第三节芽变选种考点:1.芽变选种原理和芽变的鉴定2.芽变的类型及其相互转化途径3.芽变选种的合理时期第四节选择育种的程序和方法第六章有性杂交育种第一节有性杂交育种的类别和重要性第二节杂交方式考点:杂交方式第三节杂交亲本的选择与选配考点:1.杂交亲本的选择与选配原则2.组合杂交育种的原理和育种程序3. 易于无性繁殖植物的组合杂交育种的特点第四节有性杂交技术考点:杂交育种技术的基本环节及其要求第五节有性杂交后代的处理考点:有性杂交后代的选择方法,尤其是系谱法。

第五章 作物栽培措施和技术

第五章    作物栽培措施和技术

(3)消除分泌物的危害。如禾本科作物与豆类作物轮作
(4)减轻病虫危害。如烟草的黑胫病,高粱的黑穗病等 (5)减少田间杂草,改善农田生态条件。 如消除伴生性或 寄生性杂草。 15
二、作物种植方式
3、合理轮作制的建立 (1)轮作周期 在一个轮作区内,每轮换一次完整的顺序所用的时 间。 (2)轮作中作物的组成 轮作中所有作物必须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并能充 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轮作中应确保主作物占有 较大的面积,且用地、养地各占一定比例。 (3)轮作顺序 根据茬口特性,坚持用地养地、合理安排轮作顺序 16
• 种植方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和 社会经济条 件下,形成的规范化耕地利用方式或作物 种植形式,也称种植模式,是作物与作物 之间在时间、空间和平面上的组合方式。 • 种植模式由作物结构和种植熟制两部分组 成。作物结构指田间作物种群组成与空间 配置,包括单一作物结构(单作)和多作 物复合结构(间、混、套等)。种植熟制 是指一年内种植作物的季数,包括一熟制 10 和多熟制。
6
一、作物及其品种布局
(二)品种选择及布局 1、品种选择的意义 优良品种能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克服不 利因素,有效地解决倒伏、病虫及其他特殊 问题,是保证增产的基本条件之一。
7
一、作物及其品种布局
2、品种选择的原则 (1)根据当地的栽培制度 (2)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
8
一、作物及其品种布局
(1)连作的危害
① 连作导致某些土传的病虫害严重发生;

③ ④ ⑤
伴生性和寄生性杂草孳生;
土壤理化性质恶化,肥料利用率下降; 过多消耗土壤中某些易缺营养元素,影响土壤养分平 衡,限制产量的提高; 土壤积累更多的有毒物,引起“自我毒害”的作用。

作物栽培学:第5章 作物栽培技术措施

作物栽培学:第5章 作物栽培技术措施
③ 施用生长调节剂,控制高层作物生长,促 进低层作物生长,协调各作物正常生长发 育。
第二节 土壤耕作
1、土壤耕作的作用 1.1 土壤耕作概念
土壤耕作:是利用农用机具切割破碎土壤并直接改变 土壤物理性状的农作技术。
1.2 土壤耕作的作用
➢调节土壤三相的适宜比例,协调土壤水分、养分、空气
和温度状况,满足作物实质的要求;
• 连作障碍是在养分、灌溉等生产力因素得到保障之后的问 题。
1852年拿破仑即位后,为了对抗英国的海上封锁,大面 积推广砂糖用甜菜的栽培,1870年德国的甜菜栽培出现了 cyst nematode(线虫)的连作障碍。
①连作的危害 • 概括起来,引起连作减产的主要原因是:①连
作导致某些土传的病虫害严重发生;②伴生性和 寄生性杂草孽生,难以防治,与作物争光、争肥、 争水矛盾加剧;③土壤理化性质恶化,肥料利用 率下降;④过多消耗土壤中某些易缺营养元素, 影响土壤养分平衡,限制产量的提高;⑤土壤积 累更多的有毒物,引起“自我毒害”作用。 ②连作的技术 • (1)选择耐连作的作物和品种 • (2)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
豆科牧草固定氮200kg/ha/year,
苜蓿的根可贯穿坚硬的土层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状。
• 长期种植牧草,由于不耕翻,氧少,分解减慢,养分释放 少,有机质积蓄。因此,牧草的产量会逐年下降。然而, 将草地耕翻改种旱田作物或蔬菜之后,即使不施肥也可能 获得高产。
树豆、雏豆主要在印度等国被种植,属于豆科灌木植物。 子实作为食粮、叶作为饲料、茎作为燃料被利用。树豆、 雏豆能在其他作物不能生长的土壤上良好的生长。这曾经 是一个谜。
➢创造有利于蓄水保墒、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土壤
表层结构;
➢创造深厚、疏松、肥沃的耕层结构,调节土壤微生物的

作物栽培学总论

作物栽培学总论

作物栽培学总论(专科)作业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是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目的一门应用科学。

简言之,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主产理论和技术*2.作物引种:就是从外地或外国引入当地所没有的作物,借以丰富当地的作物资源。

* 3.食物安全:是指能够有效地提供全体居民以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达标的包括粮食在内的各种食物。

* 4.农业自然资源:是指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生产资料的天然来源,如光、热、土地、生物等*5.作物生长模拟 : 是通过对作物生育和产量的实验数据加以理论概括和数据抽象,找出作物生育动态及其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动态模型,然后在计算机上模拟作物在给定的环境下整个生育期的生长状况,借以指导实际生产。

二、填空:*1.栽培作物包括(作物)(环境)(措施)三个环节。

*2全国种植业委员会将我国种植业划分为( 10 )个一级区和(31)个二级区。

3.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可分为(喜温作物)作物和(耐寒作物)作物*4.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中性和(定日照)作物。

*5.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将作物分为(四)大部分,(九)大类别。

三、简述题***1.简述作物栽培的特点1)复杂性多种多样的作物都是有机体,而且各自又有其不同的特征特性。

每种作物又有不少的品种,每个品种也有不同的特征特性。

环境条件(气象条件、土壤条件和生物条件)不同、栽培措施不同也会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带来影响等等(2)季节性作物生产具有严格的季节性,天时和农时不可违背,违背了天时农时,就是违背了自然规律,就可能影响到全年的生产,有时甚至将间接地影响下一年或下一季的生产。

(3)地区性作物生产又具有严格的地区性。

从大处说,不同的地区适于栽培不同的作物;从小处说,即使在同一地点(县、乡、村)的不同地块(阳坡、阴坡、高燥、平缓、低洼地等等)所种植的作物也不应当强求一律。

作物栽培技术措施

作物栽培技术措施
精准农业与定制化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条件,制定个性化的作物栽培 方案,实现精准农业和定制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02
作物栽培的土壤与水资源
土壤类型与特点
砂质土壤
砂质土壤通气性好,排水良好, 但保水保肥能力较差,适合种植 需水量较大的作物,如水稻、甘
蔗等。
黏质土壤
黏质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强,但通气 性和排水性较差,适合种植需水量 较少的作物,如小麦、玉米等。
场竞争力。
03
清洗、烘干
对于需要清洗的果实,应进行适当的清洗,去除杂质和残留物;对于需
要烘干的果实,应采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进行烘干,保证果实品质和贮
藏性能。
贮藏保鲜技术与设施
贮藏保鲜技术
采用冷藏、气调、真空包装等保 鲜技术,延长果实的贮藏时间和
保鲜期。
贮藏设施
建立现代化的冷库、气调库等贮 藏设施,保证果实贮藏的适宜温
精确施肥
根据水稻的生长需求 和土壤肥力状况,制 定合理的施肥计划, 包括基肥、分蘖肥、 穗肥等。
水分管理
合理调节田间水分, 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促进水稻生长。
病虫害防治
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及时防治水稻病虫 害。
案例二:设施蔬菜栽培技术
土壤处理
对土壤进行翻耕、消毒、施肥 等处理,提高土壤肥力和透气 性。
壮苗培育与移栽技术
壮苗培育
通过控制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 ,以及合理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 培育出健壮的幼苗。
VS
移栽技术
根据作物生长特性和栽培要求,确定适宜 的移栽时期和密度,采用科学的移栽方法 和田间管理措施,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
04
作物栽培的田间管理技术

作物栽培技术措施

作物栽培技术措施

作物栽培技术措施一、品种选择品种选择是作物栽培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根据自身的生产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应性好、产量高、抗病虫害能力强、品质好的品种进行栽培。

通常情况下,高产的品种往往也具备较强的抗逆性。

二、地力调整地力调整是通过改善土壤结构、调整土壤肥力等手段,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为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可以采用有机肥料和化肥的合理施用,培肥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能力,合理灌溉和排水,保持土壤湿润度和适宜的排水性,使根系发育良好。

三、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作物栽培的关键环节之一,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施肥需要根据作物种类、生长期、土壤肥力等因素来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时间。

一般来说,氮、磷、钾是作物生长的三大必需元素,施肥时应注意适量、均衡、科学稳定施肥,以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要,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四、合理浇水合理浇水是保证作物正常生长的重要措施。

浇水要注意及时性、适量性和节水性。

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和土壤的湿度状况来确定浇水量和浇水的时机。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作物对水分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浇水量。

此外,要注意调整浇水的方式,尽量减少水分的蒸发损失,节约水资源。

五、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作物栽培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合理的防治措施。

首先,选用抗病虫害性好的品种进行栽培。

其次,定期巡视作物,并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的初期迹象。

可以采用人工捕捉、放虫、使用生物防治剂、化学药剂等方法来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六、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指在作物栽培的整个过程中,对土壤、作物和环境进行管理和调控。

包括杂草的防除、疏芽、追肥、松土、整枝、减茬等一系列操作。

这些管理措施有助于提高作物的生长环境,促进植株生长和发育,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总之,作物栽培技术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和方法,提高土壤肥力、合理施肥、合理浇水、病虫害防治等手段来促进作物的健康生长和高产高质量的目标。

作物栽培技术课件

作物栽培技术课件

作物栽培技术课件作物栽培技术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诸多方面,包括土壤管理、施肥技术、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本课件将重点介绍作物栽培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一、土壤管理1. 土壤测试与分析土壤测试是了解土壤质量和养分状况的重要手段。

通过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的分析测试,可以得到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信息,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合理施肥和土壤改良。

2. 土壤养分管理养分管理是作物栽培中关键的一环。

通过合理施肥,根据不同作物和生长期的需求,提供适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使作物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促进生长发育,增加产量。

3. 土壤水分管理水分是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水分管理可以保持土壤湿度,提供生长所需的水分,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对作物的不良影响。

常用的水分管理技术包括排灌技术、覆盖技术、节水灌溉等。

二、施肥技术1. 有机肥施用有机肥是一种天然的肥料,通过将农业废弃物和动植物的残余物等进行堆肥或发酵,可以制成有机肥料,提供作物所需的养分。

有机肥的施用可以改善土壤质地,增加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

2. 化学肥料施用化学肥料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式得到的肥料,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

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合理选择化肥种类和用量,进行适时施肥,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要,提高产量和品质。

三、病虫害防治1. 病害防治常见的作物病害包括真菌、细菌和病毒等。

预防病害的发生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例如合理选择品种、清除病害源、消毒土壤等。

2. 昆虫害防治作物的昆虫害主要包括害虫和寄生性昆虫。

为了防治昆虫害,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手段,例如合理使用农药、培育天敌、植物防虫等。

结语作物栽培技术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施肥、水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和稳定供应。

作物栽培技术措施

作物栽培技术措施

常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真菌病害识别与防治
真菌病害通常表现为病斑、枯死、腐 烂等症状,可采用抗病品种、清除病 残体、调整栽培管理等措施进行防治 。
虫害识别与防治
常见虫害包括蚜虫、螟虫、蓟马等, 可通过观察虫害特征、为害症状进行 识别,采用天敌、生物农药、物理防 治等方法进行防治。
绿色防控技术与应用
生态调控技术:利用生物多样性原理 ,通过间作套种、轮作休耕等措施, 优化农田生态系统,降低病虫害发生 。
收获与后期处理技术
收获时机
根据作物的成熟度和市场 需求,选择合适的收获时 机,确保作物品质最佳、 产量最高。
收获方法
采用适当的收获方法,如 机械收获、人工收获等, 避免作物破损、污染,确 保作物品质安全。
后期处理
对收获后的作物进行清洗 、分级、包装等后期处理 ,提高作物的商品性和附 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物理防治技术:利用灯光诱杀、色板 诱捕、性信息素扰乱等物理手段,减 少虫源,降低虫害密度。
生物防治技术:应用天敌、寄生性昆 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控制因子,对 病虫害进行自然敌控。
这些作物栽培技术措施有助于实现农 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 的目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04
作物栽培技术的创新与 发展
智能农业在作物栽培中的应用
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
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作物生长的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 ,实现作物生长监测、病虫害预警、水肥一体化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无人机与机器人应用
无人机可用于作物高效喷药、精准施肥,提高防治效果与作业效率;农业机器 人则能自主完成播种、施肥、除草等作业,减轻人力负担。
生物技术在作物栽培中的创新与发展
基因编辑技术

作物栽培技术措施

作物栽培技术措施

作物栽培技术措施首先,土壤管理是作物栽培的基础,需要保持土壤适宜的酸碱度和养分含量。

首先要进行土壤测试,测定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全氮量、速效磷酸盐含量等指标。

然后根据测试结果制定土壤改良方案,例如施加石灰调节酸碱度、施加有机肥增加有机质含量、施加磷、氮、钾等肥料提高养分含量。

此外,还需要注意合理翻土、深翻等措施,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其次,肥料施用是作物栽培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首先要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作物的需求,制定施肥方案。

一般来说,春季要以追基肥为主,施用含氮、磷、钾较多的肥料;夏季和秋季要按照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适量追施氮肥和速效磷酸钾肥;冬季要根据作物的需求施用深翻肥,以提高作物的越冬能力。

此外,肥料的施用要注意合理用量,适时施用,避免过量施用造成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

第三,病虫害防治是保证作物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

首先要根据作物的生长习性和病虫害发生的规律,采取预防为主的措施,例如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合理轮作、适时疏果、间作等。

其次要容忍一定的病虫害,不盲目使用农药,以免对农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最后,如果病虫害已经发生,要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注意农药的选择和使用方法,以减少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环境的污染。

第四,灌溉管理也是作物栽培中需要重视的一项技术措施。

首先要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水量和土壤的水分状况,制定合理的灌溉方案。

河流灌溉要注意控制灌溉水的数量和质量,避免土壤盐碱化;沟渠灌溉要留小渠、蓄水地和缓冲地,以减少洪峰流量对农田的冲刷和水势的陡坡造成的损害。

其次要注意合理排水,保持土壤的适宜湿度,避免水涝和积水导致作物的生长不良。

最后要注意合理的灌溉时间,尽量避免在太阳直射时进行灌溉,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浪费。

第五,密植与稀植是作物栽培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技术措施。

密植可以提高地上部分作物的利用效率,增加作物的产量;稀植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作物的抗逆能力。

农民朋友在栽培过程中应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密植或稀植措施,以达到最佳的栽培效果。

【作物栽培学】玉米栽培技术

【作物栽培学】玉米栽培技术

【作物栽培学】玉米栽培技术一、玉米的播种(一)播种前种子准备1. 选种良种: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和种植制度等不同进行选种。

2. 精选种子:常规种子一般采用穗选或机械、风力粒选。

穗选应在玉米制种的种子田里或晒场上进行,对所选果穗脱粒做到“去两头、留中间”,然后用风力或机械选粒,达到粒大、饱满、生命力强。

播种前,应做发芽试验,尤其是从外地调入的种子,更应该把种子发芽试验关,保证种子发芽率到达90%以上。

如是购买经过精选的种子,在播种前摊晒2-3d,促进种子内酶的活化,增强种子吸水力,提高芽势和发芽率。

3. 种子处理:为防治病虫害,须用药剂处理种子,或采用包衣。

(二)播种期1. 适时早播当土壤表层5-10cm地温稳定通过10-12℃时,即可开始播种。

2. 播种质量要求机播的质量要求是:地平墒足、播行端直、行距一致,下籽均匀,深浅合适、接行准确,不重不漏、镇压严密。

播种方式一般采用60-70cm等行距或60cm+30cm的宽窄行播种,播种深度5-7cm,墒情好、黏土地可稍浅、干旱、墒情差的土沙地稍深一些。

播种量一般为40-60kg/hm2,用精量播种机播种可节省种子量50%以上。

二、玉米的施肥(一)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1. 玉米对肥料三要素的需求量全生育期吸收的主要养分中,以氮为主,钾次之、磷较少。

对微量元素尽管需要量少,但不可忽视,特别是随着施肥水平提高,施用微肥增产下过更加显著。

2. 玉米生育期间对肥料三要素的需求规律:苗期生长缓慢,只有施足基肥,施好种肥,才可满足其需求;拔节以后至抽雄前,茎叶旺盛生长,内部的穗部器官迅速分化发育,是玉米一生中养分需求最多的时期,必须供应较多的养分,力争穗大、粒多;生育后期,植株抽雄吐丝和受精结实后,籽粒灌浆过程中吸收数量减少。

春玉米需肥可分为两个关键期,一是拔节期至孕穗期,而是抽雄至开花期。

(二)玉米施肥原则和技术1. 施肥原则施肥以“基肥为主,种肥、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和P、K肥早施,追肥分期施;一般以前轻、中重、后补足”的原则,做好测土配方施肥。

《作物栽培技术措施》ppt课件

《作物栽培技术措施》ppt课件
段。
作物栽培技术的应用场景
农业生产
作物栽培技术是农业生产的重要 支撑,通过应用作物栽培技术, 可以实现农作物的优质、高产、
高效、安全、稳定的生产。
生态环境保护
作物栽培技术可以改善土壤质量、 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对生态 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作用。
食品安全保障
作物栽培技术可以保障农产品的质 量安全,减少农药残留和有害物质 的含量,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
特点
03
04
05
综合性:作物栽培技术 涵盖了从种子到成品的 全过程,包括播种、施 肥、灌溉、病虫害防治 等多个环节,需要综合 考虑环境、品种、气候 等多种因素。
系统性:作物栽培技术 需要按照预定的生产目 标和要求,制定系统的 技术方案和操作规程, 确保生产的稳定性和高 效性。
地域性:不同地区的气 候、土壤、水资源等条 件不同,作物栽培技术 需要根据当地情况进行 调整和优化。
智能化灌溉
通过智能化灌溉系统,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和养分状况,精确控制灌 溉时间和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自动化采收
采用自动化采收设备,根据作物成熟度和天气条件,进行适时采收 ,提高生产效率和采收质量。
新品种培育与基因编辑技术应用
新品种培育
通过传统育种和基因编辑技术,培育抗逆性、抗病性、优质高产的作物新品种,满足农业生产的多样 化需求。
耕作时间
选择适宜的耕作时间,如春季、夏季 、秋季等,以避免土壤水分过大或过 小,影响作物生长。
施肥技术施肥种类根据作生长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选择适宜的肥料种类,如有机肥、化肥、 生物肥等。
施肥量与施肥方式
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和土壤肥力状况,确定合理的施肥量和施肥方式,以满足作 物对养分的需求。

作物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

第一节作物及作物栽培学作物的概念、作物栽培学的概念、性质与任务、作物栽培学的特点1、作物的概念广义的作物: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被人们所栽培的一切植物。

狭义的作物:农业生产上在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作物。

作物是作物栽培学科研究的主要对象。

2、作物栽培学概念、性质和任务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目的—门应用科学。

3.作物栽培学的特点:综合性,区域性,可持续性,变动性,季节性第二节作物的起源和起源地栽培作物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长期的驯化与培育而得农业的发生公元前5000-7000年采集野生植物到种植植物渔猎野生动物到饲养动物●公元前5000年土耳其西南部居民已栽培大麦和小麦●黄河流域在新石器时代已开始种植黍(糜子)和粟(谷子)●我国长江流域的先民早在6000—7000年前已经普遍种植水稻●公元前4000年以后,南美的阿亚库乔人已经较多地依赖食物生产,已种植马铃薯、玉米、南瓜、豆类等。

大约在公元前5500年至公元前3000年,随着非洲撒哈拉各民族的南迁,他们在那里栽培了高粱等作物。

中国是独立发展起来的古老农业中心之一,又是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和多样性中心之一。

起源于我国的作物:水稻、小麦、裸燕麦、六棱大麦、粟(谷子)、高粱、大豆、荞麦、苦荞、山药、油菜、大麻、苎麻、苘麻、红麻、中国甘蔗、紫云英等。

从中亚和印度一带引入蚕豆(胡豆)、豌豆、绿豆、黑绿豆、芝麻、红花(红蓝花)、苜蓿等。

公元后从亚、非、欧各洲引入燕麦、黑麦、硬粒小麦、圆锥小麦、非洲高粱、魔芋、饭豆、蓖麻、草棉、三叶草等。

从美洲引入玉米、甘薯、马铃薯、粒用菜豆、花生、向日葵、陆地棉(美棉)、海岛棉、剑麻、烟草等。

第三节作物的多样性和作物分类(一) 作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植物多样性,作物的多样性,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多样性的保护,作物的驯化,作物的创造(二)作物的分类1.根据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分类(1)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可分为:•喜温作物(10℃)/耐寒作物(1~3℃)(2)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分为长日照作物(日照变长时开花)、短日照作物(日照变短时开花)、中性作物(对日照长短没有严格要求)、定日照作物(只能在某一日照长度开花)(3)根据作物对CO2同化途径的特点,分为三碳(C3)作物,四碳(C4) 作物(4)根据播种期,分为:春播作物:水稻、棉花、花生、玉米、甘薯、夏播作物:玉米、大豆、秋播作物:马铃薯、油菜、小麦、冬播作物:马铃薯、小麦2.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粮食作物: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芋类作物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其他作物药用植物:红花、贝母、泽泻、川芎等饲料和绿肥作物:豆科:有苜蓿、苕子、紫云英,草木樨、田菁、柽麻等禾本科:有苏丹草、黑麦草等其他:红萍、水葫芦、水浮莲等有些作物既可作饲料,又可作绿肥上述分类中有些作物可能有几种用途,例如大豆、玉米、马铃薯、红花。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五章作物栽培措施和技术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五章作物栽培措施和技术
4.作物布局的步骤与内客
明确对产品的需求。
查明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选择适宜的作物种类。
确定作物配置。
进行可行性鉴定。
保证生产资料供应。
(二)品种选择及布局
1.品种选择的意义。品种是作物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优良品种能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克服不利因素,有效地解决倒伏、病虫及其他特殊问题,是保证增产的基本条件之一。优良品种首先应具备高产、稳产及优质的特点;其次,应具备良好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强,必须配合良好的栽培条件,才能实观高产优质高效。
教学方法:讲授法
§6水分调节技术(0.5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参观法
§7作物保护及调控技术(0.5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8地膜覆盖栽培技术(0.5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9收获技术(0.5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作物栽培制度的概念:作物栽培制度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构成、配置、熟制和种植方式的总称。其内容包括作物布局、轮作(连作)、间作、套作、复种等。
社会发展水平包括经济、交通、信息、科技等多方面因素。
3.作物布局的基本原则
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本地市场,面向全国,考虑国际,适应内外贸易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需求;
是坚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挥资源、经济、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区域优势,发展本地优势农产品;
要坚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严格保护耕地、林地、草地和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行可持续发展。这些原则也适于作物布局。在确定作物布局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稳定粮食生产;发挥资源优势与经济优势;提高经济效益。
2.品种选择的原则
根据当地栽培制度。在作物和品种间应注意茬口与季节衔接。

作物栽培技术措施

作物栽培技术措施
农业防治
通过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如轮作、 间作、清洁田园等,降低病虫害的 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
03
CHAPTER
作物栽培技术应用
粮食作物栽培技术应用
杂交育种技术
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培育出抗逆性强、 产量高、品质优良的粮食作物品种。
土壤改良技术
通过土壤改良技术,改善土壤结构, 提高土壤肥力,为粮食作物提供良好 的生长环境。
节水灌溉技术
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效率, 满足粮食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同时节 约水资源。
病虫害防治技术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病虫害 的发生和蔓延,保障粮食作物的产量 和品质。
经济作物栽培技术应用
高效施肥技术
温室栽培技术
根据经济作物的生长需求,采用高效施肥 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经济作物的 生长。
种子处理
选种
选择品质优良、适应性强的种子,提高种子的发 芽率和生长潜力。
种子消毒
通过浸种、拌种等方式,消除种子表面携带的病 菌和虫卵,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催芽
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促进种子发芽,缩短生长 周期。
植物生长调节
灌溉
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和土壤水分状 况,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 满足作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水分。
作物栽培技术措施
目录
CONTENTS
• 作物栽培技术概述 • 作物栽培技术措施 • 作物栽培技术应用 • 作物栽培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CHAPTER
作物栽培技术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作物栽培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农业措施,包括土壤管理、种植制度、灌溉、施 肥、病虫害防治等,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综合性技术。
加强作物栽培技术的科技创新

《作物栽培技术措施》ppt课件

《作物栽培技术措施》ppt课件
化学防治优点
见效快、使用方便;缺点:易产生药 害和环境污染,长期使用易产生抗药 性。
05
现代农业技术应用
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实现大规模种植和养殖。
精准农业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田的精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提 高产量和品质。
农业装备现代化
推广使用新型农业机械,如智能拖拉机、无人机、自动化种植机等 ,提升农业生产自动化水平。
土壤
包括土壤类型、pH值、肥 力等,对作物的生长和产 量有直接影响。
水源
充足的水源是作物生长的 必要条件,不同作物对水 分的需求不同。
作物生长周期
发芽期
种子吸水膨胀,胚芽突破种皮 ,开始生长。
幼苗期
作物开始长出真叶,进行光合 作用,逐渐形成根系和地上部 分。
生殖生长期
作物进入开花、结实阶段,形 成果实或种子。
病虫害防治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 治,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案例二:某地区玉米栽培技术
总结词
选择良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与灌溉、病 虫害防治
选择良种
选用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玉米品种。
适时播种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确保玉米生 长的关键时期与当地气候条件相吻合。
播种技术
种子选择
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宜 的品种,确保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适 应性。
播种方法
采用适当的播种方法,如条播、点播 等,确保播种均匀、深度适宜,有利 于作物的生长和管理。
播种时间
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当地的季节变 化,合理安排播种时间,确保作物能 够正常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同一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或采用同一复种 方式的种植方式,前者称为连作,后者称为复种 连作。
2.2 轮作的作用
• 均衡利用土壤养分 不同作物实行轮作,可以全面 均衡地利用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用养结合,维持 地力,充分发挥土壤的生产潜力。
• 减轻作物的病虫为害 将抗病作物或非寄主作物与 易感病虫作物实行轮作,可消灭或减少病虫害的发 生和危害。
合理施肥、保持养分平衡 合理管水、冲洗土壤 用理化手段处理土壤和植物参渣、
防除病、虫、草源
连 作 使 病 原 菌 数 量 增 加
连作使病原菌危害强度增加
3 复种
3.1 复种的概念 • 复种是指在同一块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收两
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因而复种 多熟就成为南方种植制度的重要特点之一。
• 减少田间杂草的为害 实行合理轮作,可以有效地 抑制或消灭杂草。
•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作物的残茬、落叶和根系是补 充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根系的改土作用;水旱 轮作的改土作用。
例:牧草与轮作
• 牧草特点: 栽培密度高、最大幅度的覆盖土壤、根系发达,减少雨
水冲刷、土壤侵蚀;
大量的落叶与根系以有机物积蓄大量的养分;
栽培树豆对低磷黑土的磷营养的影响 (田间试验、不施磷肥)
作物
吸收P2O5 (mg/m2)
后茬大麦干物质 (mg/m2)
树豆
582±44
34.4±0.6
荞麦
16±3
21.9±6.0
露地
0
21.1±1.2
2.3 轮作的类型
• 根据轮作中作物组成、生产性质和经济用 途,可分为大田作物轮作、粮菜轮作和粮 饲轮作等等。
1 作物布局
1.1 作物布局的概念 • 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种
植作物的种类及其品种的种植面积、比例 以及它们在时间、空间上的配置。 • 既要考虑作物的茬口关系,又要考虑作物 的种类和品种,以解决种什么,种多少和 种于何处等问题。
2 轮作和连作的概念
2.1 轮作和连作的概念
• 在同一块田地上,在一定年限内有计划地顺序轮 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称为 轮作。 一年一熟轮作、一年多熟轮作
• 连作障碍是在养分、灌溉等生产力因素得到保障之后的问 题。
1852年拿破仑即位后,为了对抗英国的海上封锁,大面 积推广砂糖用甜菜的栽培,1870年德国的甜菜栽培出现了 cyst nematode(线虫)的连作障碍。
①连作的危害 • 概括起来,引起连作减产的主要原因是:①连
作导致某些土传的病虫害严重发生;②伴生性和 寄生性杂草孽生,难以防治,与作物争光、争肥、 争水矛盾加剧;③土壤理化性质恶化,肥料利用 率下降;④过多消耗土壤中某些易缺营养元素, 影响土壤养分平衡,限制产量的提高;⑤土壤积 累更多的有毒物,引起“自我毒害”作用。 ②连作的技术 • (1)选择耐连作的作物和品种 • (2)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
• 休闲是指耕地在一定时间内不耕不种或只 耕不种的方式,可分为全年休闲和季节休 闲两种。
• 撩荒是指耕地连续两年以上不耕种的方式。
3.2 复种的作用
• 一是增加作物有效播种面积,提高单位面 积的产量;
• 二是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地面覆盖, 减少径流冲刷,保持水土;
• 三是有利于解决作物之间的争地矛盾,使 “粮经饲”作物全面发展,农牧结合,增 加农民的收入。
• 改良三圃式轮作 在化学肥料出现之前,如何确 保旱地的土壤肥力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问题,以 旱作为中心的欧州,对以确保地力为目的轮作方 式进行了研究。一年只种植一茬北欧的代表性的 轮作体系是:将农田分为3-4区块,每个区按 秋种小麦、春种燕麦或饲料用芜箐,休田、豆科 牧草的顺序种植。
这种三圃式轮作18世纪 初在德国被总结完善。 当时德国的小麦产量 128kg/10a,现在欧洲小 麦的产量因品种改良和 施用化肥达到600700kg/10a,然而产量的 提高将难以确保土壤养 分。
8~12 ℃ 2熟
>12 ℃ 3熟
积温(≥10℃)
3600 ℃
1熟
3600 ~5000 ℃ 2熟
> 5000 50天 2熟
> 250天
3熟
② 水分条件 在热量条件满足的地区,能否
复种还受水分条件的限制。水分条件包括 降雨量、降雨季节和灌溉水。
400 ~500 mm 半干旱区 2熟
豆科牧草固定氮200kg/ha/year,
苜蓿的根可贯穿坚硬的土层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状。
• 长期种植牧草,由于不耕翻,氧少,分解减慢,养分释放 少,有机质积蓄。因此,牧草的产量会逐年下降。然而, 将草地耕翻改种旱田作物或蔬菜之后,即使不施肥也可能 获得高产。
树豆、雏豆主要在印度等国被种植,属于豆科灌木植物。 子实作为食粮、叶作为饲料、茎作为燃料被利用。树豆、 雏豆能在其他作物不能生长的土壤上良好的生长。这曾经 是一个谜。
2.4 连作的危害及连作技术
• 在低产的情况下不容易发生连作障碍,随着生产水平的提 高连作障碍发生程度发生率增加。
上世纪70年代日本发生了旱稻连作障碍时,东南亚还没 有发生过旱稻连作障碍。此后,国际水稻研究在菲尔宾进 行了灌溉式1年2茬的旱稻连作试验,结果发生了比日本的 旱稻连作更加严重的障碍,几乎绝收。
第五章 作物栽培措施和技术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作物栽培制度 土壤耕作 播种与育苗移栽 肥水运筹技术
第一节 作物栽培制度
• 作物栽培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结构在空间 和时间上的配置,以及所采取的复种、休闲、轮作、连作、 单作、间作、混作、套作等种植方式所组成的一整套种植 体系。
• 其研究的内容包括: (1)种植业的总体布署——作物布局; (2)熟制——复种或多熟种植; (3)种植业的时间和顺序安排——轮作或连作; (4)种植形式——单作、间作、套作、混作。
3.3 复种指数
• 耕地复种程度的高低通常用复种指数表示。 复种指数是全年总播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3.4 复种的条件
① 热量条件 热量条件是决定一个地区能否
复种的首要条件。热量条件常用年平均温 度、积温(≥O℃或10℃)和无霜期长短 作为确定复种的热量指标。
年均气温:
<8℃
年一熟
8~12 ℃ 2年3熟、套作2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