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重要的天气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
新课程教学案例
课题:《重要的天气系统》
潮州湘桥区南春中学翁海强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选自课程标准中必修课程1的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
能量交换》中“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运动——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天气现象是人们
最能感受到的一种自然现象,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本课所讲的内容,对
于学生了解支配天气变化的最基本因素,普及天气预报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从教材的编排体系看,第二章教材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前后呼应,
步步深入。天气系统是其中知识结构上重要的一环。由于各种天气现象的产生与大气的
组成和结构、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所以,这一课是在综合前面
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出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天气状况,使得本章各内容连成一个有机的整
体。
学习“天气系统”知识,目的在于教会学生掌握简易天气图的阅读,以便日后自己
能判断天气变化、合理安排生活、指导生产。高中地理在初中学过的有关风、雨、阴、晴
等气象要素的天气预报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探讨这些气象要素变化的基本
依据,是知识的深化和提高。限于学生的知识和篇幅有限,教材只重点介绍了几种重要的
天气系统——气团、锋、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系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冷锋、暖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特征;理解气旋(低压)、反气旋
(高压)系统的不同天气特征;学会运用“冷锋天气”图、“暖锋天气”图,判别冷锋与暖锋的特点,并能联系当地天气变化的特点或气象资料,分析冷锋、暖锋过境前后对天气的影响。
2、通过对冷锋与暖锋天气系统和气旋(低压)与反气旋(高压)天气系统的对比分析来
实现学生地理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通过锋面天气图的分析来建立地理空间思维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联系当地的天气变化,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不断探求
新知识的精神,并提高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认知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锋面系统;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系统
2、教学难点:
锋及锋面天气的形成;
气旋、反气旋水平气流的运动
四、教学方法手段:
1、指导观察法、程序教学法、比较法、讨论法
2、借助现代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五、教学设想:
本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锋面系统和高、低压系统的活动规律及其形成的天气状
况的基础上,使他们具备看懂简易天气预报图的能力。但从教材内容看,要完成这一教学
任务,本课在教学上还具有一定的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1、概念多。有气团(冷气团、暖气团、大陆性气团、海洋性气团)、锋、冷锋和暖锋,锋前和锋后,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等。这些概念是学习本课知识的基础。
2、知识抽象、理论性强。如锋面形态特征、锋面的移动,锋面附近的降水区域的分布,
气旋和反气旋的气流方向等。这些抽象的知识是弄清天气现象发生的关键,也是本课的重难点。
锋面系统和高、低压系统的活动及其形成的天气都是大气运动的综合表现。但大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才能让学生易于接受,弄懂原理。所以,对图像的充分运用是本课教学的突破口。
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实际,可采用指导观察法,认识地图上的事物,如什么是锋面,冷锋与暖锋的区别等。采用比较法,深化认识,如冷锋天气与暖锋天气的区别,气旋与反气旋的区别与联系等。采用程序教学法,设计具有启发性和逻辑关联性的若干问题,分析地图上事物的演变,如锋面天气是如何形成的。其间,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将探究学习引入课堂,通过合作探究,提高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借助现代多媒体手段,构建立方体化教学,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增加了课堂的知识容量。
板书设计:
一、气团:
1、概念:
2、分类:
3、对天气的影响:
二、锋:
1、锋的定义:
2、锋的类型及天气:
(1)、冷锋及其天气特征
锋前暖气团天气、锋区降雨天气、锋后冷气团天气
(2)、暖锋及其天气特征
锋前冷气团天气、锋区降雨(连续性降水)天气、锋后暖气团天气(3)、准静止锋及其天气特征
持续性阴雨连绵天气
三、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
1、气旋(低压)——阴雨天气
2、反气旋(高压)——晴朗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