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黄冈师范学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努力打造黄师特色人才培养体系
——在第二次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校长:叶芃
各位代表:
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我校新世纪以来的第二次教学工作会议。

五年前的第一次教学工作会议,我们提出了加快教育转型,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任务。

本次教学工作会议,旨在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落实教育部等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总结第一次教学工作会议以来的教学工作,进一步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面向人才市场,服务社会需求,科学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打造具有黄师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根据这一主题,下面,我主要讲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总结五年来教学工作的主要成绩,二是分析当前教学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是明确今后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四是布置下一阶段教学的主要工作。

一、五年来教学工作的主要成绩
五年来,我们牢固确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持续加大教学基本建设,不断深化教育改革,逐步规范教学管理,优质本科教学体系初步形成,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为成功“升硕”奠定了坚实的教学基础。

1、专业数量不断增加,三足鼎立的专业结构基本形成。

2007年以来,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增设了15个应用型本科专业,全日制本科专业达到45个,涉及文、理、工、法、经、管、教、艺八大学科门类,有19个本科专业获双学士学位授权。

学校已从10年前的以教师教育专业为主的文理基础学科扩展到教师教育专业、人文社科类专业(含艺术类)、工科专业(含应用型理科)三足鼎立的学科专业结构,学校已转变为一所名副其实的多科性大学,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2、师资总量明显增加,队伍结构不断改善。

2007年以来,学校坚持引进和培养并举的原则,出台并实施了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政策和措施,调整人才引进模式,建立了更加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

五年来,学校投入经费2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565人,其中教授85人,副教授130人。

副高及以上人员占专任教师岗的38.1%;博士85人(不含在读博士49人),博士比例从1.4%提高到15%;45岁以下教师比例占教师总数的81.4%;非本校毕业(含第二学历)的人员比例从90.4%上升到91.4%;外聘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国内外著名专家教授90人作为我校名誉教授、兼职教授、客座教授。

3、培养方案不断优化,应用型课程体系初步建成。

2007年以来,学校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先后两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压缩学时学分,增设课程门数,初步构建了“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实践环节”的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四类课程的比例为
1:1:0.7:0.3,各类课程总量达到1800余门。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我校加强了实践教学,实践环节占总学分的比例均高于教育部要求:人文社科类专业达到20%、艺体类专业达到25%、理工类专业达到30%,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验教学体系,基本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4、教学建设重点投入,“质量工程”成效显著。

2007年以来,学校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积极推进“质量工程”,切实加强教学团队建设、课程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专业建设。

已经建设有3个省级教学团队,14个校级教学团队;省级精品课程12门,校级重点课程56门、校级优质课程32门、校级精品课程30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1个;省级品牌专业建设项目4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各类建设项目在同类院校中有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为优质本科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培养模式改革分步推进,教学研究成果持续产出。

2007年以来,学校明确提出了“学程分段、方向分流、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思路,部分学院探索实施了“一年级打通培养、二年级方向分流、高年级就业接轨”的培养模式改革,部分学院积极构建了“一专多能,一人多岗”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有6个专业开办了双学位复合人才培养实验班;有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施了“三学一用”和“知行无缝对接,实训持续不断线”的实验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普通话、书法等课程积极实施了分级教学。

一系列的教学探索与改革,为我校全面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成功范例。

五年来,学校加大了教学改革经费的投入,大力支持教学改革与研究,先后立项有26个省级、132个校级教学研究项目,有9项研究成果通过了省级鉴定,2009年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两项,三等奖3项。

6、实践教学建设继续加强,教学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2007年以来,学校加大实验室、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投入,基本保证了实践教学需要。

五年来,学校新建专业实验室和升级改造实验室9个,现有实验室35个(含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面积达到24372m2;五年间,学校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投入2300余万元,新增教学仪器设备4500台套,学校仪器设备总值8450万元,教学仪器设备共14000余台套;新增实验课程201门,新增实验项目1508个,现开设实验课程353门,实验项目数2927个;五年来,新建实训实习基地53个,已达到279个(其中:教育实习基地144,专业实习基地135)。

二、当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创新,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本科人才培养工作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突出的问题有:
1、培养目标有待进一步明晰,培养方案与行业、企业标准仍有距离。

培养目标定位上,混淆了学术型本科和应用型本科的区别,专业课程体系仍然套用学科体系,方案设计中过分强调学术标准,与行业、企业标准联系不够紧密,偏重理论知识,轻视实际应用,一味强调“厚基础,宽口径”,实用课程相对较少,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与社会需要有较大的
差距。

2、培养过程有待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缺乏实效性。

从总体情况来看,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还不是很多,大多数学院还是一个专业一个培养目标、一个培养模式、一套课程体系、一个评价标准,无法在招生和就业市场树立学校品牌、提升学校声誉。

实际培养过程中,教学内容陈旧,理论与实践脱节,与行业和企业联系不紧密,校企合作未能有效开展。

在教学方法上,仍然以灌输教学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现象很普遍,研讨式、案例式、项目式教学还不多见。

3、教学投入力度不够,教学条件尚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

尽管这几年的教学投入在不断增加,教学条件在逐步改善,但由于学生规模在不断扩大,我们在实践教学条件的完善、图书文献资源的建设和新专业的建设等方面投入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4、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明显不足,“双师型”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大力开展校内外实践教学活动是方向,而我们的教师普遍缺乏行业、企业实践经验,动手能力明显不足,实践教学环节大多流于形式,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双师型”师资数量偏少,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三、今后我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我们都知道,大学的四大功能中,人才培养是核心,科学研究是基础,社会服务是方向,文化传承创新是引领。

大学的全部工作都是为了培养人,衡量高校发展水平的首要指标是人才培养质量。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
战略部紧密结合,要提高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

作为一所地方高校,坚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校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

为了加快优质本科建设,大力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教学工作的核心地位,明确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

1、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育人为本”,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我校的第一职责和根本任务的理念,牢固确立人才培养质量是我校生命线的意识,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

树立学校全部工作都是为了培养人才的观念,形成领导重视教学、教师热爱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经费确保教学、管理服务教学、后勤保障教学的工作体制,为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服务。

2、基本思路
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突出实践、注重创新,将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要进一步发挥我校教师教育的优势,做精做强教师教育;要着眼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新思路发展工科教育和应用型文科教育;要稳定艺术教育规模,坚持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以转变教育思想和更新教学观念为先导,以协同学校各部门构建全员育人环境为依托,以加大教学投入和改善办学条件为保障,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化实践育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宗旨,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能力为抓手,继续优化和完善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优质本科
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适应基础教育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围绕上述工作思路,这里我要突出强调两个理念:
一是要树立“学有所用”、“学而能用”、“以用立业”教学理念。

要将行业、企业标准纳入培养体系,突出学生学习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切实落实“就业至上”的办学理念,为学生的就业、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要树立“实基础、重应用、强素质”的培养理念。

要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基础理论知识应该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原则,重视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多动手,把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提高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职业能力、后续发展能力,使学生具备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

四、今后我校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第一次教学工作会议上,我们就已经明确了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

应该说,这是符合学校发展实际和国家对人才分类培养要求的,问题是各专业在培养规格的定位、培养方案的设计、课程体系的建构、培养过程的实施等方面,没有真正落实学校的要求,下面我就怎么样培养应用型人才提出具体的工作要求:
1、今后一段时期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
(1)明确目标,科学构建,打造一个全员育人、实践育人体系。

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校内各部门要共同参与、密切配合,积极构建全员育人的体制;要把实践育人工作摆在人才
培养的重要位置,深入推动实践育人工作,出台实践育人实施方案,系统设计实践育人教育教学体系。

(2)大胆改革,积极探索,实施五大人才培养计划。

要大胆探索协同有关部门、国内外院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实施联合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实施课程教学,共同进行人才培养。

学校将设立专项经费,重点实施五大人才培养计划,即“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包括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宏大文化人才培养计划”、“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和“个性化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构建多样化培养模式,力争到“十二五”末,实施“五大计划”的专业达到30个左右。

(3)优化结构,提高能力,建设一支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

到“十二五”末,专兼职教师总量要能够满足教学需求,专任教师数达到820人左右,占全校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70%以上;教授达到100名,教授占专任教师的10%以上,副教授以上教师比例达到40%;博士达到200名,教师中博士比例达到20%以上,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具有海外留学背景人员50名。

在保障数量和优化结构的基础上,以教学团队建设为抓手,力争省级教学名师实现突破,培养一批教学领军人物。

要建立教师发展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心,统筹学校中青年教师能力发展与教师教育专业教师能力培养工作,切实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力争到“十二五”末,“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量的比例达到1/4。

(4)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四项教学基本建设。

要根据我校人才培养的实际,对教学基本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加强四项教学基本建设:
一是教学制度建设。

进一步完善更具灵活性的学年学分制,逐步完成完全学分制的准备,制定专业和课程负责人制度、专业动态调整制度、实践育人实施办法、实践与创新学分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教学制度。

二是专业建设。

重点加强新专业的建设,招生满四届的专业要达到合格标准;其次,实施“五大计划”的专业,四年建设期满,要确保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均有明显提升。

三是课程建设。

学校每年对40门左右的课程进行立项建设,其中不少于50%的课程要求与企业、行业联合建设。

四是实践基地、数字化校园和图书文献资源建设。

实验室建设要能够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特别是要加大新建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实习实训基地在满足需要的基础上,提高建设质量;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要在数量和结构上满足实践育人工作的要求;加快数字化校园进程,加大图书文献资源力度,为优质本科建设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

(5)明确重点,扎实推进,形成一批教学改革成果。

要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形成一批高水平教学改革成果,确保下一届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力争实现国家教学成果奖零的突破。

2、加强教学工作的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确保全员育人、实践育人工作的领导保障。

学校要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统筹全员育人、实践育人各项工
作。

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负责协调相关具体工作。

要明确各部门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职责,确保实践育人工作全面开展。

(2)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密切合作,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机制保障。

积极构建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大胆探索校-校、校-企合作教育方式。

今年我们已经选派3名学生到全省化工联盟核心成员——武汉工程大学交换学习,还要力争在师范联盟开展人才培养校际合作,尤其要在校-企合作培养方面加快步伐,真抓实干,干出成效。

(3)加大引进和培养力度,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保障。

要改变单纯引进学术型人才的做法,注意引进有行业实践经历的人才;要鼓励教师下基层、到企业,积累行业实践经验,提升实践教学能力,主动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4)加大经费投入,确保教学基本建设的财力保障。

学校每年从学费收入中投入日常教学的经费不低于25%,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加大专项工作的经费投入,切实加强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
——设立新建专业和“五大计划”专业建设基金,保证每个新建专业和计划项目每年不少于10万元的建设经费;
——每年投入60万元的课程建设基金,打造一批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
——每年投入20万元的教学改革基金,支持开展围绕培养模式改革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工作;
——确保实验室建设项目库资金充足,逐年增加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实践基地建设经费,不断完善实践教学条件,确保实践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
——要设立数字化校园建设专项经费,加大图书文献资源建设经费的投入。

(5)加强绩效评价,确保教学基本建设取得实效。

要加强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的评价力度,确保投入取得实效。

尤其要大力推行专业合格评估制度,健全专业预警、退出机制,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提高办学效益。

(6)完善奖惩机制,确保教师教学工作的规范性。

要尽快完善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估制度,由学校和学院对教师的各项教学工作进行年度质量考评,评估结果要与教师职称晋升、评优和酬金发放挂钩;要健全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考核教师教学工作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要完善教师退出机制,教学效果差、学生反映不好的教师,不再聘任其承担教学工作;要探索教师分类管理制度,调动不同类型教师参与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

(7)创新教学制度,切实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我们要逐步实施完全学分制,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择专业、自由选择课程,允许学生适度延长学习年限,建立更加灵活的教学制度。

要切实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理论课程要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实验教学要坚持“以问导学、以做带学、以赛励学、学以致用”,实习教学要做到“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用出实效”。

要促进科研与教学良性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8)强化过程管理,促进各项培养工作落实到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要切实加强教学过程的监管和教学质量的评价,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强化质量意识,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
各项要求。

要改变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增加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在学业成绩中的比重。

要积极探索引进社会评估机构,对我们的人才培养进行质量评价,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和培养质量的提升。

各位代表,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人才培养质量永远是我们的生命线,如何全面提升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我校人才培养特色,任重道远,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

希望各部门认真组织学习和讨论,结合部门实际制定出实施措施,贯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

让我们以本次会议作为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的新起点,扎实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打造黄师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开创本科教学工作的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特色鲜明的优质本科而共同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