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货币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恩斯学派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
通过货币供给M的增减影响利率r,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效益的影响使投资I以乘数方式增减,而投资的增减会进而影响总支出E和总收入Y.用符号可表示为: M→r→I→E→Y(在这个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主要环节是利率:货币供应量的调整首先影响利率的升降,然后才使投资乃至总支出发生变化). 上述分析,在初期阶段,凯恩斯学派称之为局部均衡分析,只显示了货币市场对商品市场的初始影响,而没有能反映它们之间循环往复的作用.考虑到货币市场与商品市场的相互作用,遂有进一步分析,凯恩斯学派称之为一般均衡分析.(1.假定货币供给增加,如果产出水平不变,利率会相应下降;下降的利率刺激投资,并引起总支出增加,总需求的增加推动产出量上升.这与原来的分析是一样的.2.但产出量的上升,提出了较原来为大的货币需求;如果没有新的货币供给投入经济生活,货币供求的对比就会使下降的利率回升.这是商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作用.3.利率的回升,又会使总需求减少,产量下降;产量下降,货币需求下降,利率又会回落.这是往复不断的过程.4.最终会逼近一个均衡点,这个.在这个点上,可能利息率较原来的均衡水平低,而产出量较原来的均衡水平高.)对于这些传导机制的分析,凯恩斯学派还不断增添一些内容.主要集中在货币供给到利率之间和利率到投资之间的更具体的传导机制以及一些约束条件
凯恩斯学派传导机制理论的特点是对利息这一环节的特别重视. 同时满足了货币市场供求和商品市场供求两方面的均衡要求(凯恩斯学派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解释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利率下降,利率下降会刺激投资,进而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主张:
1.实现充分就业需要以利率为杠杆,刺激有效需求,其方式是实行刚性的工资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因为伸缩性的工资政策是无法操作的。
2.货币政策的作用与其他政策的局限。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增加,特别是在危机时期,会被流动性偏好吸收,所以要配之以赤字财政政策,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是要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调节利率,再通过利率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的货币政策。在这种货币政策中,注重利率的作用及其调控。其直接目标是利率,最终目标是总需求,调节货币量是手段。通过对货币量的调节来调节利率,进而达到调节总需求的目标。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主要集中在一些狭小的、可买卖的资产及市场利率上,凯恩斯学派仅将金融市场的所有资产划分为两大类——流动性弱但具利息收入的长期债券和流动性强但不产生直接收益的货币。凯恩斯假定社会金融资产只有货币和债券两种,而且将其他证券看成是与政府债券完全替代的,这样的假设与现实差距较大。
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与金融资产是相近的替代品,强调货币作为一种资产与其他金融资产之间的高度替代性,货币资产的变动经利率与相对收益率的变动影响到实物资产。
主张相机抉择(所谓相机抉择是指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操作过程中不受任何固定程序或原则的约束,而是依据经济运行态势灵活取舍,“逆风向行事”平抑经济周期,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凯恩斯主义者认为,政策规则的设计者,不可能考虑到所有意外事件,必定面临着制定精确规则的困难。他们认为,经济周期波动源于经济内生的供给冲击,有规律性,是可以预测的,那么中央银行根据预测的结果运用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微调可以增进社会福利。而且,即使在出现不可预测的经济扰动是时,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逆向行事”的相机抉择策略,有助于处理事前无法预期的突发波动,避免因制度僵硬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波动,从而有助于经济总量均衡的实现。所以,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大多支持相机抉择。
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
1、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政策
货币主义者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鼓吹经济自由是货币主义经济政策主张的基调。弗里德曼在1962年出版的《资本主义和自由》,以及1975年发行的《自由选择》中系统地表述了自由经济的思想。
2、反对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
货币主义者不仅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也反对凯恩斯主义者所倡导的由中央银行根据经济情况所采取的相机抉择货币政策。
3、单一政策规则
弗里德曼的单一政策规则是指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控制指标,而排除利率、信贷流量、准备金等因素的政策建议。
现代货币主义认为货币量的变动是决定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政策主张上是以主张国家干预为特点的凯恩斯主义的反对者。
一是反对国家干预,主张经济自由主义,推崇市场经济,提倡自由竞争;
二是强调“货币最重要”,主张一切经济政策的调节手段都要借助于货币;
三是为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应保持货币供应量的稳定增长。
货币主义用经济政策的滞后性质反对根据情况而制定的货币政策,主张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即把货币存量作为唯一的政策工具,由政府宣布一个长期不变的货币增长率,这个货币增长率在保证物价水平稳定不变的条件下与预计的实际国民收入在长期内会有的平均增长率相一致。货币主义认为,储蓄的决策总会导致投资的决策,而利率的变动又会使储蓄决策和投资决策之间平衡,而政府通过调整利率就可以控制投资。
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如果货币供给量增加到供过于求的状况,则货币持有者的反应是将多余的货币用于购买各种资产,既购买金融资产,也购买实物资产。这种支出(即资产结构的调整过程)会影响资产的价格,也会影响商品供应的数额。资产价格变动通过改变货币的价值,进而通过货币需求函数对经济产生影响,其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最终会改变总产出。
Ms↑→A↑→C↑→I↑→P↑→ …→y↑
其中,A为金融资产;C为消费;P为价格;…代表可能存在但未被揭示的过程。
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M → E →I →Y。其中E是支出,货币学派认为货币需求有其内在稳定性,而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当作为外生变量的货币供给增加时,由于货币需求不变。公众手中持有的货币量超过他们愿意持有的货币量,从而会增加支出。
货币学派认为利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不起重要作用,他们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支出,然后再由支出影响投资,最终作用与总收入。货币主义者认为在短期,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会带来产出的改变,但在长期,则只会影响物价水平。货币学派认为应对大范围的资产和利率加以考虑,如耐用消费品、建筑物及其他不动产等。弗里德曼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直接影响总支出与总收入,避开了利率的作用。他认为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货币供应量增加,进而利率下降。但是利率下降只是暂时的,最初利率下降刺激了投资的增加,获得更多的收入。但是随着收入的增加和货币需求的增加,利率开始回升,有可能回到原先的水平。因此,货币政策不是间接通过利率来影响支出和收入而是直接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影响支出和收入。他不重视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强调相对价格的变动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影响。而且,弗里德曼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本身较为简单。他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以非常多而非常复杂的方式影响总需求,想将所有方式找出来时不可能的,因此,他没有具体探讨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对名义国民收入的作用方式和影响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