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出师表导学案 学生版

合集下载

第23课.《出师表》导学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学生版)docx

第23课.《出师表》导学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学生版)docx

第23课《出师表》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表”的文学常识,疏通文意,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

2.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

3.结合本单元其他篇目的学习和对补充材料的理解,品析古人高超的劝谏艺术,分析他们不同的劝谏风格,掌握劝谏技巧。

【重点难点】1.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

2.结合本单元其他篇目的学习和对补充材料的理解,品析古人高超的劝谏艺术,分析他们不同的劝谏风格,掌握劝谏技巧。

【学习过程】预习案背景介绍223年,刘备病死于白帝城,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此时蜀汉伐吴惨败,元气大伤。

诸葛亮施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同时与孙吴通好,平息南方叛乱,稳定了蜀汉的政治局势。

适逢曹魏兵败祁山、孙吴兵挫石亭,于是227年,诸葛亮决定抓住时机北上伐魏,临行之前感到后主刘禅暗弱,不懂得治理政事,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上此表文,给后主以告诫和劝勉,希望后主认识到必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学习案第一课时任务一:知作者,明背景1.作者介绍2.文体知识:表任务二:积累字词,诵读课文1.字词学习崩殂.cú疲弊.bì不懈.xiè恢弘.hónɡ妄自菲.fěi薄塞sè陟.zhì罚臧否..zānɡ pǐ郭攸.yōu之费祎.yī遗.wèi陛下行.hánɡ阵和睦桓.huán、灵长.zhǎnɡ史猥.wěi自枉屈二十有.yòu一年矣夙.sù夜忧叹五月渡泸.lú庶.shù竭驽.nú钝斟酌..zhēnzhuó2.划分节奏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ji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yí诏。

第23课《出师表》导学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3课《出师表》导学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23 出师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奏表特点,梳理文章脉络,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能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积累文言重点实词和虚词。

知识链接1.写作背景。

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

当时蜀汉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

刘禅昏弱,使诸葛亮在劳师远征之际深怀内顾之忧,因此,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刘禅以告诫和劝勉。

希望刘禅使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2.作家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

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著有《诸葛亮集》。

3.文体常识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

这种表,或表明精忠报国之心,或献攻略之策。

记: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可以叙事,抒发作者感情。

《桃花源记》晋·陶渊明《小石潭记》唐·柳宗元《醉翁亭记》宋·欧阳修《岳阳楼记》宋·范仲淹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用韵。

——《陋室铭》唐·刘禹锡序: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内容多为勉励或称许之词。

——《送东阳马生序》明·宋濂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马说》唐·韩愈《爱莲说》宋·周敦颐预习检测注意下边加横线字的读音。

崩殂()陟罚臧否()()()费祎()以遗陛下()裨补()桓帝()猥自()夙夜忧叹()驽钝()攘除()斟酌()()以彰其咎()咨诹()()【自学指导】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结合课后练习一),读出情感(恭敬恳切)【合作探究】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出师表》名师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出师表》名师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出师表》名师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一.学习目标1.指导朗读背诵,积累文言词句,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8194;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意义。

3.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8194;4.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二.文言文基础知识(一)通假字1.必能裨补阙漏()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二)古今异义1.存亡之秋 (古义:今义:)2.开张圣听(古义:今义:)3.引喻失义古义:今义:)4.陟罚臧否(古义:今义:)5.不以臣卑鄙(古义:今义:)6.庶竭驽钝 (古义:今义:)7.叹息痛恨(古义:今义:)8.臣本布衣(古义:今义:)(三)词类活用1. 以光先帝遗德:2. 恢弘志气之气:3.亲贤臣,远小人:4.此皆良实:5.攘除奸凶:(四)一词多义1.遗: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深追先帝遗诏()2.所以:此臣所以报先帝()此先汉所以兴隆()3.以:以塞忠谏之路也()以光先帝遗德()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受命以来()(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也”表判断)(2)此皆良实(“皆”表判断)2.倒装句(1)苟全性命于乱世(介宾结构后置,即“于乱世苟全性命”)(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宾结构后置,即“故临崩以大事寄臣也”)三.文章主旨《出师表》以“形势”震动对方,以“情感”感动对方,以“措施”教导对方,以“事业”激励对方,情深意厚,一直为世人所称道。

四. 课内精读(一)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 ),使内外异法也。

24-《出师表》导学案

24-《出师表》导学案

《出师表》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文中的重要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的进步主张。

3.理解本文融入叙事、抒情的写法。

4.体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学生他的爱国精神。

【学习重点】1.理解课文,掌握重点词句。

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学习难点】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学法指导】诵读法、小组合作【导学流程】第一课时学习要点: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资料链接: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2.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背景简介: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

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223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

于是诸葛亮派人和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机会,出兵北伐,企图巩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哪位同学能说说,这是杜甫的哪首诗?对,是《蜀相》。

写的就是诸葛亮。

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出师表》。

二、检查预习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崩殂恢弘菲薄陟罚臧否裨补阙漏攸祎倾颓猥驽钝攘除咎咨诹陛下长史先帝遗德以遗陛下性行淑均行阵和睦②简介“表”三、初读指导1.教师范读或听录音,体会读出感情。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3课《出师表》导精品导学案(word版)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3课《出师表》导精品导学案(word版)

本课在整个单元中,属于比较重要的环节。

除了起到承接上个课时、转接下课时的作用之外,还有一些重点的计算知识和转化相应的课时。

本单元在学科核心素养中,具体体现出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在高效课堂的设计和转化过程中,注意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学习兴趣之于学生,是非常重要而且更加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讲,环节上的应用更加大了不同学生之间互相弥合的意义。

《出师表》诸葛亮学习目标: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1、理解课文,掌握重点词句。

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1、基础知识简介★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人称“卧龙”,汉末为避战乱,隐居隆中。

后扶佐刘备统一了我国西南地区,使全国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公元221年,刘备趁称帝,诸葛亮为丞相。

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

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夺取凉州,临行之前上疏后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这就是《出师表》。

★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述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我国古代臣民给君主的呈文有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称为“书”,汉代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在内容上各有其不同的分工(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此外还有一种专门议论朝政的文章叫做“疏”;到魏晋南北朝时,此类文章又称为“表”,诸葛亮的这篇文章原来还叫“表”而不叫“疏”。

★《三国志》中的白帝城托孤:刘备病危之时,召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托孤,命二人辅佐其子刘禅,其间刘备与诸葛亮曾经有一段对话,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是这样的:"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第23课《出师表》导学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3课《出师表》导学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23 出师表作者作品走近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曾隐居南阳隆中(今湖北襄阳西),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

后任蜀国丞相,封武乡侯。

建兴十二年(234),病卒于北伐前方,谥忠武侯,被后代封建统治者推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典型。

著有《诸葛亮集》。

写作背景公元227年,诸葛亮率军驻汉中,准备北上伐魏。

临行前,感到刘禅暗弱,颇有内顾之忧,故上表劝诫。

文体知识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表的主要作用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本文是诸葛亮呈给后主刘禅的表。

归纳总结结构图解出师表广开言路 赏罚严明 亲贤远佞三顾茅庐 临危受命 忧国忧民 北定中原 忠贞不贰治臣之罪 责臣之慢 亦宜自谋临表涕零,真挚感人主旨点睛本文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刘禅要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定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贰的品格。

自主学习字音字形崩殂.( c ú ) 菲.薄( f ěi ) 裨.补( b ì ) 陟.罚( zh ì ) 臧否..( z ān ɡ p ǐ ) 行.阵( h án ɡ ) 猥.自( w ěi ) 夙.夜( s ù ) 以彰其咎.( ji ù ) 驽.钝( n ú ) 攘.除( r ǎn ɡ ) 斟酌..( zh ēn zhu ó ) 文言知识梳理1.古今异义(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古义: 时候 今义:四季中的第三个季节(2)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 扩大 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分析形势 提出建议 追忆往事 表明决心 明确职责 谆谆告诫(3)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古义:……的原因,表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5)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6)由是感激..古义:感奋激发今义:指激动感谢2.一词多义(1)遗①以光先帝遗.德遗留②以遗.陛下给予(2)论①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判定②每与臣论.此事谈论,议论(3)行①然后施行.动词,执行②性行.淑均名词,品德、品行③必能使行.阵和睦名词,行伍、部队(4)效①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功效②恐托付不效./不效.,则治臣之罪奏效,有效果(5)能①必能.裨补阙漏能够②先帝称之曰能.能干,有才能(6)临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副词,将要②临.表涕零动词,面对3.词类活用(1)以光.先帝遗德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2)北.定中原名词作状语,向北(3)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形容词用作名词,奸邪的事;忠善之事(4)此皆良实..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4.其他重点实词与虚词(1)恢弘..志士之气发扬,扩展(2)陟.罚臧否..陟:提拔、晋升臧否:赞扬和批评(3)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罚(4)悉以咨.之询问(5)性行淑均..淑:善均:公正、公平(6)躬.耕于南阳亲自(7)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8)当奖.率三军鼓励(9)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怠慢,疏忽5.句子翻译(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九年级出师表导学案

九年级出师表导学案

九年级出师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诸葛亮及《出师表》的创作背景。

2、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汇。

3、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诸葛亮的忠君爱国之情。

4、学习本文议论、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

(3)体会作者恳切的言辞和真挚的情感。

2、难点(1)理解文中议论、叙事、抒情的关系。

(2)理解诸葛亮出师北伐的决心和对后主刘禅的殷切期望。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诸葛亮(181 年-234 年 10 月 8 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

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

建安十六年(211 年),攻取益州。

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

蜀章武元年(221 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

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

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 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 54 岁。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

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2、写作背景公元 227 年,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临行之前上书后主刘禅,写下了这篇《出师表》。

当时蜀汉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曹魏强大,而蜀汉国力相对较弱。

诸葛亮为实现“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目标,希望后主刘禅能够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巩固后方,为北伐创造有利条件。

四、朗读课文1、听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指出不足之处。

《出师表》精品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出师表》精品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出师表》精品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正确朗读、翻译全文;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句式。

2、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等进步主张。

3、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积累成语、名句。

4、了解“表”的有关知识;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5、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人才。

【学习重点】正确朗读、背诵、翻译全文;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句子。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学习方法】诵读法、自学讨论法。

【学习时间】4课时。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蓄电池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哪位同学能说说,这是杜甫的哪首诗?对,是《蜀相》。

写的就是本文的作者诸葛亮。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出师表》。

二、明确目标1、了解“表”这种文体。

2、熟读全文,积累生字词音义。

三、自学自测(一)课前预习: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试背全文;初步翻译全文,记下疑惑处,积累生字词及重点文言字词。

教师预设:殂cú 弘hóng 菲fěi陟zhì否pǐ 裨bì 阙quē 苟gǒu 猥wěi夙sù 驽nǔ 攘rǎng 咎jiù 诹zōu 祎yī 咨zī 颓tuí先帝遗yí德性行xíng 淑均以塞sè 忠谏之路以遗wèi 陛下行háng阵和睦长zhǎng史(二)资料助读:1、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2、文体: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3、关于刘禅:刘备子,小名阿斗。

刘备死后他继任蜀汉皇帝,昏庸无能,由诸葛亮辅政,“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第23课《出师表》精品导学案九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

第23课《出师表》精品导学案九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

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核心理论,提高学生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是当前教育教学研究所注重的重要环节之一。

2021年4月,教育部发布文件,对教育机构改革进行了深入和细致的解读。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作为一线教师,教育教学手段和理论知识水平是下一步需要进一步提高的重要能力。

本课作为课本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对核心素养进行了贯彻,将课堂环节设计进行了细致剖析,力求达到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理想状态。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_年级九年级科目语文课型文言文阅读课主备课题《出师表》教研组长签字教学副校长签字课标要求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3、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并归纳整理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通过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内容,说出“表”这一文体的特点,学习本文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

3、通过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作者的生平事迹,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

评价任务完成活动一,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目标二)完成活动二,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汇和句式。

(目标二)完成活动三,感知内容、理清思路。

(目标三)完成活动四,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

(目标四)学法建议一、赏析评价人物的方法步骤第一步:概括人物形象方法:1)从文中找出关于人物形象的形容词2)从人物说的话中概括人物形象3)从人物做的事中概括人物形象第二步:分析人物形象第三步:总结人物形象规范的语言表述:传神的刻画了一个……人物形象。

示例:传神的刻画出了一个有深谋远虑、远见卓识、爱国情怀的人物形象。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第28课《出师表》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第28课《出师表》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

28.出师表作者、题目及写作背景简介1、作者诸葛亮(181—234),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刘备三顾草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

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后刘备根据其策略,联孙攻曹,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并占领荆益,建立了蜀汉政权。

曹丕代汉后,他建议刘备称帝,并自命任丞相。

建兴元年(公元223)刘禅继位,他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政事无论大小,都由他决定。

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曾五次出兵攻魏,争得中原。

建兴十二年,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拒,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

传曾革新连弩,能同时发射十箭,又制造“木牛流马”,有利于山地运输。

著作有《诸葛亮集》。

2、解题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

“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3、写作背景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

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

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知识超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3课《出师表》导学案(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3课《出师表》导学案(含答案)

《出师表》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奏表特点,梳理文章脉络,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分析诸葛亮的形象,学习议论、记叙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的进步主张,理解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重难点】1.梳理文章脉络,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分析诸葛亮的形象,学习议论、记叙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课前预习】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翻译课文。

【译文】2.解释下列文言词语的意思。

【通假字】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一词多义】遗:以光先帝遗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每与臣论此事()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进尽忠言()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有: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所以: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于: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欲报之于陛下也()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明: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以伤先帝之明()以:以光先帝遗德()以塞忠谏之路也()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先帝不以臣卑鄙()道:中道崩殂()咨诹善道()行:性行淑均()必能使行阵和睦()【古今异义】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古义:今义:)开张:诚宜开张圣听(古义:今义:)义:引喻失义(古义:今义:)异同:不宜异同(古义:今义:)愚:愚以为宫中之事(古义:今义:)晓畅:晓畅军事(古义:今义:)所以: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古义:今义:)痛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今义:)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今义:)感激:由是感激(古义:今义:)涕零:临表涕零(古义:今义:)【词类活用】广:有所广益()亲、远:亲贤臣,远小人()恢弘:恢弘志士之气()苟全:苟全性命于乱世()奸、忠善: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良实:此皆良实()优劣:优劣得所()奸凶:攘除奸凶()毛: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北:北定中原()死: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特殊句式】判断句:此皆良实。

九年级语文下册23出师表(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23出师表(导学案)

23 出师表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方法指导:
怎样评价文言文中人物的行为
1.知人物关系法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的人物是谁。

具体地说,文章写了几个人,主要人
物是谁,次要人物有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作者对他们的评价是什么,对这些都要一一弄清楚。

2.明事件性质法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

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
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

弄清这些问题,就是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对事件性质有较准确的把握。

3.辨事理意义法所谓辨事理,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

这其实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所谓“理”,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

素材积累:
刘备白帝城托孤
刘备被吴国火烧连营,大败后退兵到白帝城,一病不起。

诸葛亮前来时,刘备对诸葛亮说:“如果你看阿斗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把他废黜了,你自己当皇帝吧。

”诸葛亮一听立刻跪下说:“我一定会全心全意辅佐刘禅的,绝不敢有一点自己当皇帝的意思。

一定会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出师表》导学案

《出师表》导学案

《出师表》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3、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学习重点1.背诵全文,力求当堂成诵。

2.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学习难点1.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2.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介绍文体和写作背景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

“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写作背景: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

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

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三、朗读课文要读得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产生激情。

并给生字词给注音。

四、译读课文,把握文意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翻译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就难词难句讨论交流,力求通畅地翻译课文,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解决五、字词归纳积累下列词语:中道崩殂:作奸犯科:深入不毛:庶竭驽钝:咨诹善道: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苟全性命:斟酌损益:感激涕零:六、达标测评1、古今异义词卑鄙( 今义为“下流、无耻”) 感激( 今义“衷心感谢”) 痛恨( 今义“深切地憎恨”) 涕( 今为“鼻涕”) 所以( 今表结果) 开张( 今义“商店营业,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 布衣( 今义“布做的衣服”)2、词类活用以光先帝遗德(名词动用,) 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动用,)此皆良实(形容词名用,)亲贤臣,远小人(形容词动用,)深入不毛(名词用,)七、课堂小结九年级语文《出师表》导学案第二课时一、课文研讨阅读一二段⒈解释下边加点的词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崩殂:⑵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⑶引喻失义义:⑷陟罚臧否臧否:2为了不堵塞“忠谏之路”,诸葛亮建议后主刘禅应当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⒌从这两段文字看,诸葛亮对后主刘禅执掌朝政有哪些告诫?用横线在原文中标出。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出师表》导学案2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出师表》导学案2

《出师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孝贤远佞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反复诵读文章,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叙事、抒情的写法;了解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

4.朗诵并背诵课文。

二、自主学习1、了解诸葛亮及写《出师表》的时间、背景:公元227年,亮出屯汉中,上《出师表》准备北伐:1、与吴通好;2、内修政理;3、平定南方2、有关《出师表》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

”陆游《病起书怀》“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文天祥《正气歌》3、有关于“表”①表: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臣下对君王陈说对某件事情的看法与请求建议,表达臣子对君王的忠诚和希望。

②刘勰《文心雕龙·章表》——战国时为书,汉代分四个小类。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③著名的章表: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李密《陈情表》4、熟读文章,对照文下注释,疏通文意。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完成1、2自然段的学习一、学习第一段1、重点语句识记:a.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c.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问题探究:用原文填空a. 不利条件:“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客观b. 有利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外”——主观c. 提出建议:“开张圣听”——广开言路d. 建议目的:“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e. 规劝国君:“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3.小结: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二、学习第二段1、重点语句识记:a.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b.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2.问题探究:用原文填空a. 提出建议:“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严明赏罚b. 具体措施:“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c. 建议目的:“昭陛下平明之理”d. 提出劝诫:“不宜异同”、“不宜偏私”e. “内外”——宫中(宫廷)、府中(相府)皇宫 朝廷3.小结:提出应内外一体,严明赏罚的建议。

《出师表》优质课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出师表》优质课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出师表》优质课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 反复诵读,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和文言句式。

2. 体会诸葛亮的人格品质。

学生能够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恩惠。

【学习重点】反复诵读,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和文言句式。

【学习难点】体会诸葛亮的人格品质。

学生能够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恩惠。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了解作者及“表”的相关知识,理解第1-5段内容段的内容,掌握重点的文言知识。

【自主突破】1.给加点字注音崩殂()忠谏()菲()薄遗()陛下阕()漏陟()罚臧()否()倾颓()行()阵猥()自夙()夜驽()钝咨诹()攘()除2.解释下列词语:① 中道崩殂②陟罚臧否③以光先帝遗德④以塞忠谏之路⑤作奸犯科⑥亲贤臣⑦远小人⑧此悉贞良死节之臣⑨妄自菲薄:⑩引喻失义:3.翻译句子。

(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4.填空。

《出师表》的作者是。

表是的一种文体。

【合作探究】齐读课文1-5段,独立思考下列问题。

5.概括第一段的主要内容?6.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7.值此“危急存亡之秋”,内外大臣表现如何?(用原文回答)8.出师前给刘禅提出哪些建议?你认为哪一条最重要?【拓展延伸】9. 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六出:东和:收二川:七擒:北拒:排八阵:【总结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理解6-9段的内容,体会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赤胆忠心;掌握重点文言知识;品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自主突破】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由是感激②遂许先帝以驱驰③故五月渡沪④先帝不以臣卑鄙⑤深入不毛⑥臣本布衣⑦三顾臣于草庐之中2.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不以臣卑鄙B、以伤先帝之明C、悉以咨之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第23课 出师表(导学案)(学生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

第23课 出师表(导学案)(学生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

第23课 出师表(导学案)活动一:正音正字崩殂( ) 疲弊( ) 陛下( ) 恢弘( ) 妄自菲薄( )陟罚 臧否( )( ) 费祎( ) 以遗陛下( ) 桓灵( ) 裨补( ) 阙漏( ) 性行淑均( ) 行阵( ) 猥自枉屈( ) 夙夜( )渡泸( ) 驽钝( ) 攘除( ) 斟酌( ) 以彰其咎( ) 咨诹( )活动二 :文言字词梳理归类。

1.特殊用法古今异义:危急存亡之秋:开张圣听: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先帝不以臣卑鄙:由是感激:奖率三军:临表涕零: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之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遂许先帝以驱驰:不宜异同:词类活用:深入不毛:以光先帝遗德:亲贤臣,远小人:此皆良实:攘除奸凶:2.一词多义效①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③恐托付不效:道①而中道崩殂:②咨诹善道:论①宜付有司论其行赏:②每与臣论此事:无①若无兴德之言:②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行①然后施行:②性行淑均:品行③必能使行阵和睦:益①有所广益:②斟酌损益:临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②临表涕零:明①以昭陛下平明之理:②以伤先帝之明:3.其他重点词义中道崩殂:。

恢弘志士之气:。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引喻,。

失义,。

陟罚臧否:陟,。

臧否,。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简拔:性行淑均:淑,;均,行阵和睦:行伍,。

躬耕:不求闻达于诸侯:尔来:斟酌损益:。

斟酌,。

损,。

益,。

以彰其咎:咨诹善道: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臣本布衣:猥自枉屈:猥,。

枉屈,。

尔来:夙夜:攘除奸凶:4.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以①以光先帝遗德:②以塞忠谏之路:③受命以来:④咨臣以当世之事: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⑦先帝不以臣卑鄙:然①然侍卫之臣不懈入内:②然后施行:于①苟全性命于乱世:②还于旧都:为①俱为一体:②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活动三:积累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诸葛亮(181—234),字,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2.《出师表》导学案附课后练习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2.《出师表》导学案附课后练习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2.《出师表》导学案附课后练习及答案22.《出师表》导学案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与已有的文言知识,疏通文义,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

2.了解文章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

3.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目标导学: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背景作者简介: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背景简介: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辅助刘备成就大业,建立了蜀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立。

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临终对诸葛亮托任国事,并嘱咐儿子刘禅:“汝与丞相从事,当事之如父”。

后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

诸葛亮辅佐刘禅辛勤治蜀,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国力有所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他于227年率兵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以“北定中原”。

刘禅昏弱,使诸葛亮在劳师远征之际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刘禅以告诫和劝勉。

目标导学二:分类积累,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同学们相互帮助,进行解答。

2.在朗读的过程中,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义。

3.教师点拨特殊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①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②由是感激(古义:感奋激发;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③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④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一词多义】①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深追先帝遗诏(遗留)②效:恐托付不效(效果)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功效)③所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的原因)④以: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以光先帝遗德(来)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结合自己对文意的理解,划分文章层次。

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出师表》学生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出师表》学生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出师表》学生版精彩开篇词“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也盛赞:“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这篇表文为何有这么大的艺术魅力?拳拳报恩意,殷殷老臣心°相信表文中那情挚生动的话语,精辟透彻的道理,学习目标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事,以情动人的写法°3.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4.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及本文情词恳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陛()下臧()否()恢弘()菲()薄庶()弩钝()()2.解释下列词语°开张圣听:光:恢弘:引喻失义:陟罚臧否:作奸犯科:斟酌损益:咨诹善道: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今义:(2)臣本布衣..°古义:今义:(3)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今义:(4)由是感激..°古义:今义:(5)开张..圣听古义:今义:(6)临表涕.零古义:今义:(7)遂许先帝以驱驰..古义:今义:4.一词多义°①遗深追先帝遗诏()是与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②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每与臣论此事()③效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④以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5.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1)恢弘志士之气恢弘:(2)亲贤臣,远小人亲:(3)此皆良实良实:(4)以光先帝遗德光:(5)深入不毛毛:(6)优劣得所优劣:(7)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作奸犯科:6.作者链接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官至丞相°7.文体链接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8.背景链接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其时蜀汉已从猇(xiāo)亭(今湖北宜昌)战役的惨败中初步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伐魏时机臻于成熟°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1.翻译课文°以小组为单位翻译课文,注意直译做到:字字落实°2.理清文章结构,指导划分层次°四、拓展延伸☆古诗中的《出师表》:☆《出师表》中的成语: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上一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大概了解了文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将深入研读这篇情词恳切、动人肺腑的表文°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1.分析第1自然段°(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5)对国君进行了怎样的规劝?(6)这一段中先后两次提出刘备,其用意何在?2.分析第2自然段°(1)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2)如何具体执行?(3)提出怎样的劝诫?(4)“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小结:本段提出应内外一体,赏罚严明的建议°3.分析第3、4自然段°(1)诸葛亮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2)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3)亲贤的好处是什么?(4)亮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小结:本段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4.分析第5自然段°(1)本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3)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二)体会课文语言特色,并向学生讲解“寓情于议”的特点:诸葛亮谈形势,教方法,摆先帝任贤事实,引历史经验教训,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能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大业的道理°这种把诚挚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于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手法中,就是“寓情于议”°作者之所以采用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意在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议,达到规劝目的°三、拓展延伸三国歇后语:第三课时一、新课导入1.复习上两节课内容:第一:重点词汇的理解°第二: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2.朗读并背诵课文第二部分°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一)研读课文第二部分学习第6段:1.朗读,检查重点词释°2.提问:(1)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有哪些?(2)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3)“感激”的原因是什么?(4)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体指什么?(5)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3.小结:本段述身世,讲经历,以使陛下明白创业之艰难,同时表达自己愿竭忠尽智来报先帝知遇之恩的决心°学习第7段:1.朗读,并检查重点词释°2.提问检查:(1)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2)“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4)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3.小结:本段叙述受命以来的心情及所采取的措施,以表作者忠心不二,尽心尽责辅佐陛下,以报先帝托付之情的决心°(二)研读课文第三部分学习第8段:1.朗读,并检查重点词释°2.提问检查:(1)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2)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3)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3.小结:本段是对上文的回顾,再次提出对陛下的期望和要求,这既是臣对君的忠心之述,也是长辈对晚辈诚挚爱忙乱的表露,感情真切自然°学习第9段:表达依依惜别之情°(三)写作特色1.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由于本文是奏章,是作者出师前向后主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兴复汉室的主张°因此,全文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义,情理交融,言词恳切,说服力强°叙事,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他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由于诸葛亮深感先帝知遇之恩和托付国家大事之情,此文全篇为他的“报先帝、忠陛下”之情所贯穿°在文中,他满怀深情念先帝,满腔挚爱谏后主,他对刘禅的反复劝谏,谆谆叮咛,言词恳切,语重心长,那忠义之理,殷切之情,处处洋溢,感人至深,充分表现了他这位元老重臣对刘氏父子的忠肝义胆°2.语言率直、质朴、恳切、精练°全文只624字,13次提先帝,7次提陛下,“报先帝、忠陛下” 之情全篇,处处为刘禅着想,殷切期望他继承父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光复汉室”之大业°作者此情此意,形成了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他心之所想,笔之所写,情之所注,理之所喻,皆醒目而感人°全文不用典、无比喻,去华丽,重真情实录,处处不失臣子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本文语言精练,多以四字句行文,还有一些工整的排比句式,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等°还有大量的合成词出于诸葛亮的首创,不少词经过他的提炼,后来成为有生命力的成语,沿用至今,如“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苟全性命”“斟酌损益”“感激涕零”“不知所云”等°三、板书设计出师表如何看待文中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忠”?请谈谈你的看法°。

第23课《出师表》 精品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第23课《出师表》 精品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核心理论,提高学生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是当前教育教学研究所注重的重要环节之一。

2021年4月,教育部发布文件,对教育机构改革进行了深入和细致的解读。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作为一线教师,教育教学手段和理论知识水平是下一步需要进一步提高的重要能力。

本课作为课本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对核心素养进行了贯彻,将课堂环节设计进行了细致剖析,力求达到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理想状态。

九年级语文学科“五优生本课堂”学案九年级语文学科“五优生本课堂”学案姓名班级组别组长授课教师学习课题第23课《出师表》(第二课时)学习目标4.了解作家作品及“表”的文体特点,朗读课文,读准字音5.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疏通文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6.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学法指导朗读指导法、合作探究法、圈点批注法新知探究第六段(一)参考注释1.布衣:2.躬耕:3. 卑鄙:3.猥: 5.枉屈: 6.感激:8.顾: 8.许:应允,答应。

9.驱驰:10.值:遭逢。

11.倾覆: 12.际:时期。

13.尔来:14.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二)重点语句翻译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问答题课文后半部分,诸葛亮都回顾了过去的哪些事情?有什么用意?第七段(一)参考注释1.故:因此,所以。

2.寄:委托3.夙夜:4.不效:5.不毛:6. 奖:7.北:名词用作状语,向北。

8.庶:9竭:尽。

10.驽钝:“驽”:“钝”:11.攘除:12.斟酌损益:(二)重点语句翻译1.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师表》导学案
诸葛亮撰写的《出师表》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陆游有诗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文天祥也盛赞:“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这篇表文为何有这么大的艺术魅力?拳拳报恩意,殷殷老臣心。

相信表文中那情挚生动的话语,精辟透彻的道理,不仅警醒一世当朝者,也是所有人的处世通言。

1.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事,以情动人的写法。

3.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4.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及本文情词恳切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

“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

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

为后人所钦仰。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陛()下臧()否()恢弘()
菲()薄庶()弩钝()()2.解释下列词语。

开张圣听:
光:
恢弘:
引喻失义:
陟罚臧否:
作奸犯科:
斟酌损益:
咨诹善道: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

(1)未尝不叹息痛恨
..于桓、灵也。

古义:今义:
(2)臣本布衣
..。

古义:今义:
(3)先帝不以臣卑鄙
..。

古义:今义:
(4)由是感激
..。

古义:今义:
(5)开张
..圣听古义:今义:
(6)临表涕.零古义:今义:
(7)遂许先帝以驱驰
..古义:今义:
4.一词多义。

①遗深追先帝遗诏()
是与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②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每与臣论此事()
③效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④以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5.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1)恢弘志士之气恢弘:
(2)亲贤臣,远小人亲:
(3)此皆良实良实:
(4)以光先帝遗德光:
(5)深入不毛毛:
(6)优劣得所优劣:
(7)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作奸犯科:
6.作者链接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官至丞相。

7.文体链接
表,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文体(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

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基本特征。

8.背景链接
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

其时蜀汉已从猇(xiāo)亭(今湖北宜昌)战役的惨败中初步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伐魏时机臻于成熟。

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1.翻译课文。

以小组为单位翻译课文,注意直译做到:字字落实。

2.理清文章结构,指导划分层次。

四、拓展延伸
☆古诗中的《出师表》:
☆《出师表》中的成语: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大了解了文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将深入研读这篇情词恳切、动人肺腑的表文。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分析第1自然段。

(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5)对国君进行了怎样的规劝?
(6)这一段中先后两次提出刘备,其用意何在?
2.分析第2自然段。

(1)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
(2)如何具体执行?
(3)提出怎样的劝诫?
(4)“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小结:本段提出应内外一体,赏罚严明的建议。

3.分析第3、4自然段。

(1)诸葛亮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2)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
(3)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4)亮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
小结:本段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

4.分析第5自然段。

(1)本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
(3)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
(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
(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二)体会课文语言特色,并向学生讲解“寓情于议”的特点:
诸葛亮谈形势,教方法,摆先帝任贤事实,引历史经验教训,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能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大业的道理。

这种把诚挚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于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手法中,就是“寓情于议”。

作者之所以采用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意在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议,达到规劝目的。

三、拓展延伸
三国歇后语:
第三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复习上两节课内容:
第一:重点词汇的理解。

第二: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

2.朗读并背诵课文第二部分。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学习第6段:
1.朗读,检查重点词释。

2.提问:
(1)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有哪些?
(2)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3)“感激”的原因是什么?
(4)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体指什么?
(5)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3.小结:本段述身世,讲经历,以使陛下明白创业之艰难,同时表达自己愿竭忠尽智来报先帝知遇之恩的决心。

学习第7段:
1.朗读,并检查重点词释。

2.提问检查:
(1)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
(2)“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4)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3.小结:本段叙述受命以来的心情及所采取的措施,以表作者忠心不二,尽心尽责辅佐陛下,以报先帝托付之情的决心。

(二)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学习第8段:
1.朗读,并检查重点词释。

2.提问检查:
(1)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2)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3)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
3.小结:本段是对上文的回顾,再次提出对陛下的期望和要求,这既是臣对君的忠心之述,也是长辈对晚辈诚挚爱忙乱的表露,感情真切自然。

学习第9段: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三)写作特色
1.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

由于本文是奏章,是作者出师前向后主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兴复汉室的主张。

因此,全文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

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义,情理交融,言词恳切,说服力强。

叙事,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

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他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

由于诸葛亮深感先帝知遇之恩和托付国家大事之情,此文全篇为他的“报先帝、忠陛下”之情所贯穿。

在文中,他满怀深情念先帝,满腔挚爱谏后主,他
对刘禅的反复劝谏,谆谆叮咛,言词恳切,语重心长,那忠义之理,殷切之情,处处洋溢,感人至深,充分表现了他这位元老重臣对刘氏父子的忠肝义胆。

2.语言率直、质朴、恳切、精练。

全文只624字,13次提先帝,7次提陛下,“报先帝、忠陛下”之情全篇,处处为刘禅着想,殷切期望他继承父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光复汉室”之大业。

作者此情此意,形成了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

他心之所想,笔之所写,情之所注,理之所喻,皆醒目而感人。

全文不用典、无比喻,去华丽,重真情实录,处处不失臣子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

本文语言精练,多以四字句行文,还有一些工整的排比句式,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等。

还有大量的合成词出于诸葛亮的首创,不少词经过他的提炼,后来成为有生命力的成语,沿用至今,如“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苟全性命”“斟酌损益”“感激涕零”“不知所云”等。

三、板书设计
出师表
四、拓展延伸
如何看待文中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忠”?请谈谈你的看法。

【素材积累】
1、冬天是纯洁的。

冬天一来,世界变得雪白一片,白得毫无瑕疵,白雪松软软地铺摘大地上,好似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

松树上压着厚厚的白雪,宛如慈爱的妈妈温柔地抱着自己的孩子。

白雪下的松枝还露出一点绿色,为这白茫茫的世界增添了一点不一样的色彩。

2、张家界的山真美啊!影影绰绰的群山像是一个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摘一座碧如翡翠的山上,还点缀着几朵淡紫、金黄、艳红、清兰的小花儿,把这山装扮得婀娜多姿。

这时,这山好似一位恬静羞涩的少女,随手扯过一片白云当纱巾,遮住了她那美丽的脸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