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与燃烧知识点归纳
中考化学燃烧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燃烧知识点总结一、燃烧的基本原理1.1 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它源于燃料与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在燃烧过程中,物质的化学键断裂和形成,从而产生新的物质。
同时,燃烧是放热反应,能够释放大量的能量。
1.2 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燃料、氧气和着火点。
其中,燃料是燃烧的物质,氧气是燃烧的氧化剂,着火点是燃料被点燃的温度。
1.3 燃烧的过程燃烧的过程可分为初燃和持续燃烧两个阶段。
初燃是燃料首次点燃,持续燃烧是在初燃后燃料继续燃烧并释放热量。
二、燃烧的反应类型2.1 完全燃烧完全燃烧是指燃料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充足氧化反应,产生气体和水。
例如,烃类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应式为:CnHm + (n+m/4)O2 → nCO2 + m/2H2O。
2.2 不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是指燃料与氧气接触不充分,导致氧化反应不完全,产生气体、水和一定量的碳和一氧化碳。
例如,烃类物质不完全燃烧的反应式为:CnHm + (n+m/2)O2 → nCO + (m/2)H2O。
2.3 明火与隐火明火是指燃烧产生的可见光和可见热的过程,如蜡烛的燃烧;而隐火是指燃烧产生的光和热不明显,不易察觉的过程,如气体泄漏导致地下室爆炸。
2.4 奶油燃烧奶油燃烧是指光照射下的燃烧,通常发生在漏油的地方或者食用油、汽油等具有易燃性的液体。
此种燃烧可能会导致火灾,需引起高度重视。
三、燃烧的应用3.1 火焰火焰是燃烧产物燃烧所产生的可见光和可见热。
不同物质燃烧所产生的火焰颜色不同,这是原子或分子在高温下发生辐射激发的结果。
3.2 燃烧的能量利用燃烧产生的热能可以被利用来发电、供暖、照明等。
例如,在发电厂中,燃料的燃烧产生的热能可以转化为电能,用于满足各行业的电力需求。
3.3 工业生产在化工生产、冶炼、矿山等工业领域,都需要燃料的燃烧来提供能量,推动设备运转和生产。
3.4 煤气和油气的利用煤气和油气是利用煤炭和石油燃烧所得到的气体燃料,用于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能量供应。
燃料混合燃烧背景知识点总结
燃料混合燃烧背景知识点总结燃料混合燃烧背景知识点总结燃料混合燃烧是指两种或多种不同性质的燃料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混合并燃烧的过程。
在燃料混合燃烧过程中,不同种类的燃料之间发生相互作用,通过混合实现更高效的燃烧过程。
本文将从燃料混合原理、混合比例、混合方式以及燃料混合燃烧的优势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探讨。
一、燃料混合原理1. 燃烧理论燃烧是指燃料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并释放出能量的一种化学反应。
燃料混合燃烧是通过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种类的燃料混合在一起,使得燃料之间发生作用,提高燃料的反应性能,从而实现更高效的燃烧过程。
2. 爆炸原理爆炸是一种快速、突然的燃烧过程,通过充满燃料和氧气的混合物在适当条件下遇到火源或者电火花等引燃源,产生爆炸反应。
燃料混合燃烧中,混合后的燃料具有更高的热值和更高的反应活性,因此在遇到引燃源时会更容易发生爆炸。
二、燃料混合比例1. 气体燃料混合比例气体燃料的混合比例是指不同种类气体燃料在混合过程中的质量或体积比例。
合理选择混合比例可以提高燃烧效率,促进混合燃烧反应的进行。
混合比例的选择需要考虑燃料的氧化速率、爆炸极限等因素。
2. 液体燃料混合比例液体燃料的混合比例是指不同种类液体燃料在混合过程中的体积或质量比例。
液体燃料混合比例的选择要考虑燃烧能力、反应性能等因素,确保混合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反应性能。
三、燃料混合方式1. 同种混合同种混合是指相同类型燃料的混合,例如不同种类的液体燃料之间的混合。
同种混合可以扩大燃料的适用范围,提高燃烧效率。
2. 异种混合异种混合是指不同类型燃料的混合,例如气体燃料和液体燃料的混合。
异种混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燃料的反应性能,并提高燃料的热值和稳定性。
四、燃料混合燃烧的优势1. 提高燃烧效率燃料混合燃烧能够充分利用不同种类燃料之间的化学反应,在燃烧过程中释放更多的能量。
通过混合燃烧可以提高燃料的反应性能,提高燃烧效率。
2. 降低能源消耗燃料混合燃烧可以将原本废弃的燃料重新利用,达到节能的目的。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知识汇总精讲(解析版)--九年级化学期末考点(鲁教版)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知识汇总精讲【考点精讲】考点一、燃烧与灭火(1)定义: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2)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可燃物跟氧气充分接触;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改变;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三者同时具备才可以燃烧。
(3)促进燃烧的方法:①增大氧气的浓度;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燃烧分类:①充分燃烧:氧气充足;②不充分燃烧:氧气不足。
例如:(1)乙炔:(2)碳:氧气充足,化学方程式:C+O 2CO 2 ;氧气不充足2C+O 22CO ;(CO 中毒:与血红蛋白结合,失去运氧能力)2、灭火原理:破坏燃烧所需的条件,(只要破坏其中一个燃烧条件,就可灭火)。
方法:①隔绝氧气(如沙土覆盖); ②移走可燃物(如关闭煤气阀门); ③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如用水灭火)。
3、爆炸(1)分类:①物理爆炸:如气球吹爆、爆胎、锅炉爆炸等;②化学爆炸:燃放鞭炮、甲烷爆炸等。
(2)化学爆炸的条件:①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 ②遇明火燃烧;③气体体积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膨胀。
典例1 【2020云南】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乙炔 充分燃烧不充分燃烧 条件 氧气充足 氧气不充足现象 蓝色火焰、放热 黄色火焰、放热、浓烈黑烟 生成物 二氧化碳和水 一氧化碳(或炭黑)、水 方程式2C 2H 2+5O 22H 2O+4CO 2 2C 2H 2+3O 22H 2O+4CO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B.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用水浇灭C.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D.只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答案】C【解析】A、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应用灯帽盖灭,错误,不符合题意。
B、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用水浇灭,会有触电的危险,错误,不符合题意。
C、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正确,符合题意。
初中化学燃料及其燃烧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燃料及其燃烧知识点总结一、燃烧的条件1、燃烧的定义:燃烧通常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2、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达到着火点(该物质着火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的温度? 可燃物与氧气/空气充分接触(一)二氧化碳与镁带的反应? 反应方程式:2Mg+CO2(点燃→)C+2MgO? 现象? 结论:具有剧烈发光发热现象的化学反应都是燃烧(二)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 反应方程式:2Na+Cl2(点燃→)2NaCl? 现象?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化合物和另一种单质的反应即A+BC→B+AC? 火柴杆竖直之后为何会逐渐熄灭?答:因为火柴杆的温度会达不到着火点3、特殊的燃烧? 自燃白磷:少量白磷保存在冷水中(隔绝氧气)缓慢氧化:积聚热量引发自然(缓慢氧化,不一定引发自燃例如:铁生锈、食物变质、人类衰老、橡胶老化)? 爆炸:可燃性气体、液体的蒸发或粉尘在空气中(必定有氧气)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时,点火或遇火星会爆炸H2,CO,CH4,C2H5OH,面粉二、灭火与防火1、灭火原理? 降低火场温度? 隔绝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2、常用灭火器? 水? 酸碱灭火器:化学方程式? 干粉灭火器:化学方程式? STOP30灭火器:价格昂贵附:STOP30有多项优点胜过传统灭火器,它能彻底扑灭不同类型的火灾(例如因纸、油、溶剂和燃料引起的火灾),且可以安全地使用在最高达380伏特的电器用品上。
它是高度耐热的。
STOP30尺寸小巧,重量只725公克,高26公分(厘米),直径73公厘(毫米)。
STOP30于数秒内立即生效,使用者只需要摇晃罐子,取下卡笋,再按下去喷出泡沫。
STOP30 主要由含多价添加剂(阴离子及酸硷性兼备的张力活性剂、甘油及防腐剂)的水组成,以氮气推进, 该成分会形成快速覆盖火焰的泡沫。
泡沫产生一层薄膜,阻绝氧气,防止死灰复燃,令火焰在几秒钟内熄灭。
燃烧——燃烧知识点汇总
燃烧——燃烧知识点汇总
1燃烧及燃烧的条件知识点
1.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⑴可燃物;
⑵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4.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
(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2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①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②一切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在空气(或氧气)中的混合物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就易发生爆炸。
家用煤气一旦泄露,应立刻关闭阀门,打开窗通风,千万不要开动电器开关,以免发生爆炸。
③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爆炸越危险。
3燃烧知识点高频考点整理
1、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
2、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3、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4、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液化石油气、煤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5、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6、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7、知道石油是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经过炼制可以得到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
8、了解我国能源和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人教版化学燃料和燃烧知识点总结
第八单元: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Designer :Mr. Liu课题一:燃烧与灭火1、 燃烧的定义: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变化2、 燃烧条件:★(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环境温度要高于着火点)着火点:物质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是固定值,不可改变。
变化的是环境温度。
火柴的着火点比煤炭的着火点要低,容易着火。
物质的着火点各不相同。
同时满足:意味着只要三个条件缺一,就不会造成燃烧,起到灭火的作用。
风吹蜡烛熄灭是因为风带走热量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风吹森林大火,越吹越旺。
是因为带来更多的氧气。
※ “烧不坏的手绢”实验说明:着火燃烧的是手绢中的酒精。
酒精燃烧时产生的热量让手绢上的水蒸发,而水蒸发是个吸热过程,这使得手绢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故手绢能“安然无恙”。
3、 灭火的方法:⑴清除可燃物或是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如,煤气着火时,要将阀门关闭;森林着火,可设置隔离带;“釜底抽薪”。
⑵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如,盖锅盖来灭油锅中的火;用细沙扑灭实验室中酒精引起的火灾;二氧化碳密度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用二氧化碳来灭火比较常见。
⑶降低环境温度,使之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
如,冷却剂:水、干冰等物质来降温。
火着火点 可燃物 与氧气接触4、加速可燃物的燃烧的方法: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氧气的浓度。
带火星的木条放入氧气中能复燃是因为氧气浓度大。
小木条比木块容易燃烧是因为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
5、完全燃烧:燃烧快,放热量多,C、H元素转化成CO2和H2O。
(氧气充足)C+ O2 点燃CO2不完全燃烧:燃烧慢,放热少,C、H元素部分生成CO、C等。
(氧气不足)2C+ O2 点燃2CO 6、一氧化碳:无色、无味的剧毒气体。
具有可燃性:2CO+ O2 点燃2CO2。
——大多是由燃料不完全燃烧、汽车尾气、煤气泄露等形成。
中毒机理: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降低了血红蛋白的载氧能力,使人体缺氧。
7、爆炸:在有限空间内,产生大量气体或气体受热急速膨胀,会形成爆炸。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燃烧的条件与分类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燃烧的条件与分类总结燃烧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化学变化现象之一,而要了解燃烧的条件与分类,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燃烧的概念。
燃烧是指物质在与氧气接触的条件下发生的火焰现象,它是一种氧化反应。
下面,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有关燃烧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燃料、助燃剂和着火点。
1. 燃料燃料是指能够燃烧的物质。
常见的燃料包括木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有机物质,以及金属、氢气等无机物质。
燃料在燃烧时会释放出能量。
2. 助燃剂助燃剂是指在燃料燃烧中起促进作用的物质。
它可以在燃烧过程中提供氧气,使燃料能够更充分地燃烧。
常见的助燃剂有空气和氧气。
3. 着火点着火点是指物质发生燃烧的最低温度。
当温度超过物质的着火点时,燃料会与氧气发生反应,释放出热能和光能,形成火焰。
二、燃烧的分类燃烧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对燃烧进行分类。
1. 按燃料的态态分为固体燃烧、液体燃烧和气体燃烧。
- 固体燃烧:指固体燃料发生燃烧的过程。
例如,木材燃烧时,木材的表面会出现火焰。
- 液体燃烧:指液体燃料发生燃烧的过程。
例如,酒精在火焰下燃烧时会形成蓝色火焰。
- 气体燃烧:指气体燃料发生燃烧的过程。
例如,天然气在遇到引火源时会发生燃烧,形成火焰。
2. 按燃烧的方式分为明火燃烧和隐火燃烧。
- 明火燃烧:指燃料在燃烧时产生明显的火焰。
例如,蜡烛燃烧时,可以看到明亮的火焰。
- 隐火燃烧:指燃料在燃烧时没有明显的火焰,但产生的热量可以点燃其他物质。
例如,煤气泄漏时,可以通过打火机的火花引燃,但不会产生明亮的火焰。
3. 按氧气供应的方式分为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 完全燃烧:指燃料与足够的氧气充分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最大,产生的废气对环境污染较小。
例如,甲烷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不完全燃烧:指燃料与氧气的反应不足,产生的主要产物是一氧化碳和水蒸气。
燃料与燃烧知识点归纳
燃料与燃烧知识点归纳
→CO
2
+ heat
2.增加可燃物的表面积:木条燃烧比木块燃烧快。
3.提高可燃物的温度:用火机点燃纸张。
4.添加助燃剂:酒精灯用酒精作为助燃剂。
注意: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是为了实验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尝试。
同时,安全第一,防火防盗,保护生命财产。
如果发生火灾,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并采取适当的灭火措施。
7. 化石燃料是由古代动植物在地层下经过漫长的、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主要有煤、石油和天然气三种。
它们所含元素不同,煤主要含有碳、氢、硫、氧等元素,石油主要含有硫、氧、氮等元素,而天然气主要含有甲烷等元素。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包括化石燃料的燃烧、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以及动植物尸体的腐烂。
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它是温室气体之一,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海平面上升、极
端气候事件等问题。
因此,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增加植被覆盖,开发绿色能源等都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措施。
北京市能源管理师培训-第四章燃料与燃烧
干燥无灰基
100 Ad 100
基准之间水分的换算关系
100 M w Mq Mw Mn 100
M ar 100 M w M w M ad 100
(2 7)
(2 8)
Mq:燃料的全水分; Mw:燃料的外在水分; Mn:燃料的内在水分; Mad:燃料的收到基水分;
4 气态燃料成分组成的表示方法——成分分析组成:
思考:同一燃料的元素成分哪一种基准的成分最高?
(6)燃料成分基准的换算
上述各个基准之间存在换算关系,可以通过通分运算进行 相互换算 各种基准之间的换算系数
已知成分的基 所 收到基 1 求 成 分 的 基 干燥基 干燥无灰基 空气干燥基
收到基
100 M ad 100 M ar
1
100 100 M ar 100 100 M ad
固定碳代表燃料中不挥发性可燃物的含量。
(2)元素分析组成:
燃料中主要化学元素组分碳(C)、氢(H)、氮(N)、
硫(S)和氧(O)以及灰分(A)和水分(M)的质量 百分比。
C H O N S A M 100
◆ M是燃料全水分的质量百分比, 包括内在水分和外在水分;
◆ 水分M及灰分A与工业分析相同;
(1)工业分析组成: 燃料中水分(M)、挥发分(V)、灰分(A)和 固定碳(FC)4种组分的质量百分比。 M + A + V + FC = 100 ◆ 水分代表固态燃料水分的总量; 灰分代表无机矿物质的含量;这两项为非可燃组成; ◆ 挥发分和固定碳为燃料的可燃组分;
挥发分代表煤中易挥发可燃物的含量;
变形温度 软化温度 流动温度
灰分:焦炭中的可燃物(固定碳)燃烧殆尽后的残留物;
燃料及燃烧知识点总结
燃料及燃烧知识点总结燃料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燃烧物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在现代社会中,燃料在各个行业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包括发电、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等领域。
因此,燃料及其燃烧相关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燃料的分类、性质、燃烧过程以及燃烧产物等方面对燃料及燃烧知识进行总结。
一、燃料的分类根据物理状态的不同,燃料可以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
1.固体燃料常见的固体燃料包括木材、煤炭、木炭等。
固体燃料具有密度大、体积小、便于储存和运输等特点,但燃烧时产生的灰烬多,排放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固体颗粒物,对环境和健康造成影响。
2.液体燃料主要包括汽油、柴油、天然气液化气等。
液体燃料的能量密度高,易于储存和运输,但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尾气排放,其中包含对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
3.气体燃料包括天然气、煤气和氢气等。
气体燃料具有清洁、高效的特点,燃烧后产生的废气较少,对环境影响较小。
因此,在一些特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二、燃料的性质1.热值燃料的热值是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
热值越高的燃料,其能量利用率越高,燃烧效率也越高。
2.易燃性燃料的易燃性是指燃料在受到外界能量激发后燃烧的速度和顺利程度。
易燃性越好的燃料,燃烧所需的能量越少,燃烧速度也越快。
3.灰分和挥发份含量燃料中的灰分和挥发份含量对燃烧过程中的热值和污染物排放都有一定影响。
灰分越高,燃烧后产生的灰烬和污染物也越多。
而挥发份含量越高,燃烧时产生的尾气排放也越多。
4.氧化性氧化性是燃料在空气中燃烧的倾向,氧化性越好的燃料,燃烧所需的能量越少,燃烧速度也越快。
5.稳定性燃料的稳定性是指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燃料是否能够保持其性质不发生变化。
若燃料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氧化、挥发和分解等现象,对储存和管理都造成不利影响。
三、燃烧过程燃烧是指燃料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热量和灭菌气体的过程。
下面将从燃料的燃烧条件、燃烧反应和燃烧机理三个方面对燃烧过程进行分析。
燃料与燃烧(第二篇)
(kg) (kg / kg)
第四章 空气需要量及燃烧产物生成量
§1 燃烧所需的空气量计算
二、固体和液体燃料的理论空气需要量
因此,每公斤燃料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氧气质量为:
8 1 G0.O2 = ( C + 8 H + S − O) 3 100
(kg/kg)
(4-2)
在标准状态下1kmol质量的气体体积量为22.4 Nm3,所以标 准状态下氧的密度为32/22.4=1.429 kg/Nm3 。 故每公斤燃料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氧气体积量为:
第四章 空气需要量及燃烧产物生成量
§1 燃烧所需的空气量计算
一、燃烧反应方程式
矿物燃料主要由碳和氢两种可燃元素组成,还含有少量 的硫,氧、氮、灰分和水分等。 其化学反应方程如下: C + O2 = CO2 + 407000(反应的热效应) (kj/千摩尔) H2 + 0.5 O2 = H2O + 241200 (kj/千摩尔) S + O2 = SO2 + 334900 (kj/千摩尔) 如果氧气供应不足,就会产生不完全燃烧,部分碳将燃 烧生成一氧化碳,燃烧反应式为: C + 0.5O2 = CO + 123100 (kj/kg分子) 不完全燃烧将造成热量的损失和环境污染。
《燃 料 与 燃 烧》
第二篇 燃料燃烧计算
第二篇
燃料燃烧计算
第二篇 学习重点
要求重点掌握: 1. 燃烧反应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完全燃烧时的空气需要量、烟气量及其组成、密度 3. 理论燃烧温度 / 燃料理论发热温度的定义及其计算
第二篇
燃料燃烧计算
燃烧计算的主要任务:
1.燃烧空气需要量计算(理论空气和实际空气量) 2.燃烧产物量(烟气)、成分和密度的计算 3.燃烧完全程度计算(不完全燃烧情况) 4.燃烧温度的计算(理论燃烧温度和实际燃烧温度)
鲁教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知识点总结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必背)一、燃烧与灭火1、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2、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充足的氧气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3、灭火的方法:(1)隔绝氧气(2)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3)移走可燃物易错点:物质的着火点是不能降低的,降低的是可燃物的温度。
二、促进物质燃烧的方法1、(1)氧气不充足(不充分燃烧)产生黑烟、一氧化碳和水(2)氧气充足(充分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3)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的优缺点充分燃烧能充分利用资源,放热多;不充分燃烧浪费资源,放热少2、促进燃烧的方法(1)增大氧气的浓度(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3、一氧化碳中毒及其预防(1)一氧化碳的产生点燃点燃高温C+O2 ====CO2(碳充分燃烧) 2C+O2====2CO (碳不充分燃烧) C+CO2====2CO(2)中毒的原因一氧化碳无色、无味吸入人体,便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能力减弱。
(一氧化碳有毒,是化学性质)(3)预防:室内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有效的排气。
三、爆炸是如何发生的1、爆炸: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的散失,气体体积受热膨胀。
2、分类物理爆炸:气球爆炸、锅炉爆炸、轮胎爆炸化学爆炸:火药爆炸、瓦斯爆炸、氢气燃烧爆炸3、易燃易爆物及图标一、化石燃料的燃烧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新型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氢能、地热能、潮汐能。
二、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知识点成分或概念要点归纳能源利用说明化石燃料煤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煤的气化、焦化、液化,属于化学变化分解的产物有焦炭、煤焦油和煤气石油混合物,主要含碳、氢元素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产品为汽油、煤油等天然气主要由碳氢元素组成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燃料的充分燃烧1.节约能源2.减少对环境污染充分燃烧的条件:有适当过量的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三、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1、天然气(或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甲烷的化学式: 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沪教版初中化学《第四章-燃烧与燃料》基本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初中化学《第四章 燃烧与燃料》基本知识点总结1.燃烧的特点:发光、发热、氧化反应2.燃烧的条件:有可燃物、有氧气、温室达到着火点3.灭火的原理:撤离可燃物、隔绝氧气、降温到着火点以下4.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略小于空气、难溶于水5.一氧化碳的化学物质:(1)可燃性:2CO+O 2 2CO 2 蓝色火焰 (2)毒性: 与人体中血红蛋白结合 (3)还原性: CO+CuO Cu+CO 2黑色 红色6.碳完全与不完全燃烧C+O 2(充足) CO 22C+O 2(不足) 2CO7.爆炸的条件:可燃物极速燃烧,在有限空间气体膨胀8.手帕烧不着的原因:酒精燃烧使水蒸发,水蒸发吸热,使温度降到手帕着火点以下9.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0.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
11.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有:元素种类、质量、原子种类、数目、质量。
“变”的有:物质种类、分子的种类。
“可能变的”有:分子数目12.化学方程式 4P+5O 2 P 2O 5的涵义①表示磷和氧气参加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②表示反应物中磷原子、氧分子和生成物中五氧化二磷分子的个数之比为:4:5:2 ③表示124份质量的磷与160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质量比为31:40:7113.计算3g 镁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以生成多少克氧化镁?解:设可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x2Mg+O 2 2MgO28 803g xxg 80348 x=5g 答:3g 镁完全燃烧可生成5g 的氧化镁。
14.煤“工业的粮食” 石油“工业的血液”煤的干馏或炼焦是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利用沸点的不同)15.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均为混合物16.天燃气主要成份是甲烷CH 4点燃4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甲烷是无色无味气体ρ<ρ空难溶于水是沼气、坑气的主要成份高温17.烧煤时加水的原因: C+H2O CO+H2产生水煤气(CO+H2)燃烧更充分。
同济大学 燃料及燃烧 考点 复习 归纳 必考
dT 0 dn n 0
56、何为化石燃料?一次能源、二次能源?
答:通常自然界中可供工业生产的燃料资源主要是 化石燃料。 化石燃料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这些埋藏 在地下不能再生的燃料资源。
一次能源:自然界天然存在,没有经过加工转换的能源 a.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水力,风能,海洋能,潮 汐能,地热,生物质能等 b.非再生能源——原煤,原油,天然气,核燃料 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成的能源制品。 电力、蒸汽、热水、煤气、焦炭、汽油、煤油、 柴 油、重油、液化气、沼气、氢能
50、燃气的燃烧过程基本上都包含哪三个阶段? 答: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混合后的可燃气的加热 和着火和完成燃烧化学反应。 51、回火的临界条件?
答:
dw 4 qv g ( ) r r0 dr r0 3
52、Vn=V0+(Ln-L0)什么条件下成立? 答: 完全燃烧时成立。 53、固体燃料燃烧其燃烧方法有几种?各自 的特点? 答:层状燃烧、粉煤燃烧、沸腾燃烧及旋风 燃烧。
7、燃气不完全燃烧的原因有哪些? 答:空气供给量不足、空气和燃气在炉内混 合不均匀。 8、燃料不完全燃烧时,烟气中的气体组分一 般有哪些? 答:H2,CH4,CO,H2O,CO2,N2等。 9、何谓着火浓度极限? 答:P100 倒数第五行开始,画出一个图。
10、气体的可燃成分及不可燃成分? 答:气体的可燃成分:H2,CO,CH4,CmHn等。不可燃成分: N2,CO2,O2, H2O 11、人造煤气有哪些?写出四个 答:石油气、焦炉煤气、高炉煤气、水煤气、发生炉煤气及城市煤 气等。 12、实际燃烧温度与理论燃烧温度的区别是什么? 答:实际燃烧温度与理论燃烧温度的区别在于后者不考虑传热,且 认为完全燃烧。 13、燃烧烟气检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检验并控制燃烧质量。 14、预热空气与预热燃气,哪个效果更大? 15、空气消耗系数定义? 答:实际供应的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 16、影响雾化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雾化颗粒直径的因素:油温、雾化剂压力和流量、油压和 油烧嘴结构。 17、燃烧的基本条件? 答:温度、浓度、时间和空间。
燃料与燃烧
火焰监视和保焰技术
火焰的监视方法:
直接监视法
反映不及时
整流棒式火焰监视装置
利用火焰导电和整流作用的装置
紫外线火焰监视系统
注意由于电火花发出的紫外线而产生误操作。
现代保焰技术
分焰点火,预热主焰底部
这种火焰的导电性较好,可设置导电棒监视火焰的安全 需要高温和高强度的工业炉中
1、直流锥形火焰 2 、旋流火焰或大张角火焰 3、平火焰
二、 层流预混火焰
点火圈:锥形前沿的锥底联 在喷口附近,锥底面比喷口 断面略大一点,并会有一小 段水平段,点火后,这一水 平段形成一个“点火圈”。 形成点火圈的原因: 作用:连续点火的作用
1、正常传播速度uL
1o、uL的分布
T0
TK
TK
qWdT
T0
可以得到:
TK T0
[ q W ]平均
1 uL 0c p
2[qW ]平均 TK T0
正常传播速度的影响因素
一、绝热条件下(近似绝热条件) 1、可燃气体种类影响 uL
正常传播速度的影响因素
2、可燃气体浓度(空气消耗系数)的影响:
注意:正常传播速度的最大值并不是在 n=1.0的地方,而是在n<1.0的地方。这是应 为,在煤气浓度偏高的条件下,燃烧链锁反 应的活化中心的浓度较大,因而燃烧反应进 行较快,即得到较大的传播速度。
第八章燃烧传播过程 1、燃烧前沿(面)
燃烧前沿
W 可燃 混合物 燃烧 产物
燃烧产 物
W:可燃混合物 流速
u:燃烧前沿速 度
封闭端
正常燃烧
开口端
稳定位置的条件:W = u
实际燃烧室内燃烧前沿面应该驻定而不移动
燃烧和灭火、燃料和热量(归纳)
可能与 温度有 温度有 关
燃烧必须 达到一定 的温度 燃烧必须 氧气接 与氧气接 触
可能与 氧气有 氧气有 2.将灯帽盖住点 2.将灯帽盖住点 关 燃的酒精灯
煤的综合利用
干馏 煤 焦炭 —冶金、燃料 冶金、 冶金
用于染料、 用于染料 塑料、 煤焦油 —用于染料、塑料、 农药、 农药、合成材料 煤气 —作燃料和化工原料 作燃料和化工原料 CO等 (H2、CH4、CO等)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 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 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 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积迅速膨胀而引起 。 2、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油类、面粉、煤粉、 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油类、面粉、煤粉、 硫磺粉等。 硫磺粉等。 3、注意事项:阅读教材P129。 注意事项:阅读教材P129。 P129
△
高温
CaO+CO2↑
• 甲烷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小于空气, ①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小于空气,
极难溶于水。 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②化学性质--可燃性
点燃 CH4+2O2===CO2+2H2O
验纯! 点燃前要验纯!
探究实验: 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1、点燃甲烷 、 实验现象 燃烧, 燃烧,火焰明亮 结论 甲烷易燃 甲烷燃烧生成 了水 甲烷燃烧生成 了二氧化碳
煤的干馏是
化学
变化。 变化。
石油炼制的主要产品
分馏 石油
利用各成分的沸 点不同, 点不同,将它们 汽化后加以分离
溶剂油 汽油 煤油 柴油 润滑油 石蜡 沥青
低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知识点总结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1、【燃烧】通常所说的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条件】(缺一不可)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可燃物与充足的O 2接触; ③可燃物温度达到自身着火点。
3、【影响燃烧的因素】①可燃物的性质。
②可燃物与O 2的接触面积。
③O 2的浓度。
4、【促燃方法】①增大可燃物与O 2的接触面积。
例:工厂锅炉煤加工成粉末状、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②增大O 2的浓度。
(或加快空气流动)例:烧锅炉时用鼓风机不断向炉内鼓入空气、炼钢时不断向炉内鼓入富O 2空气Fe 在纯O 2种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而在空气中不能燃烧5、【爆炸】①原因: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在有限空间内急剧燃烧,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的。
化学爆炸四要素:可燃物、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在有限的空间内。
②分类: 注意:锅炉的爆炸是因为炉内循环不畅通,使热量聚积,导致气体膨胀,达到锅炉无法承受的高压,最后产生爆炸。
属于物理变化引起的。
6、【灭火原理】(一条即可)①移除可燃物。
例:森林失火,要迅速在距离火场不远处伐木,以形成隔离带②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例:高压水枪喷水灭火③隔绝空气(或O 2)。
例: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酒精灯火焰用灯帽盖灭、灭火器灭火7.【注意】: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例如镁条既可以在O 2中燃烧,也可以在N 2和CO 2中燃烧。
【实验探究题】1.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
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并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燃烧与燃料的选择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燃烧与燃料的选择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燃烧与燃料的选择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剧烈反应并产生火焰、光热以及废气等现象。
燃烧是化学学科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了解燃烧的原理以及燃料的选择对我们理解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有关燃烧与燃料选择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燃料的分类燃料是指能够进行燃烧的物质。
它们主要可分为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料两大类。
1. 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是指由生物体经过长时间埋藏、分解和变质而形成的燃料。
常见的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主要能源来源,广泛应用于发电、加热、交通等领域。
2. 生物质燃料生物质燃料是指由生物体或其代谢物质作为能源来源的燃料。
例如,木材、秸秆、柴火等都是常见的生物质燃料。
生物质燃料属于可再生能源,对环境影响较小,因此在一些地区被广泛使用。
二、燃烧的要素与条件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它通常有三个要素:燃料、氧气和点火源。
只有当这三个要素同时满足一定条件时,燃烧才能发生。
1. 燃料燃料是发生燃烧的物质,它能与氧气反应产生热量、光热等现象。
燃料可以是固体(如木材、煤)、液体(如汽油、柴油)或气体(如天然气)。
不同的燃料在燃烧时会产生不同的火焰颜色、光亮度等特征。
2. 氧气氧气是燃烧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它能与燃料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的能量。
空气中含有约21%的氧气,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空气中的氧气是主要提供燃烧所需的。
在实验室或一些特殊环境中,也可以采用纯氧气进行燃烧。
3. 点火源点火源是引发燃烧的初始能源,它能提供足够的能量将燃料与氧气反应起来。
常见的点火源有明火、电火花、摩擦火花等。
通常情况下,燃料的挥发性越高,点燃所需的能量越低。
三、燃烧与能量转化燃烧是一种能量的转化过程,燃料与氧气反应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等形式的能量,并释放出来。
这种能量转化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的。
燃烧反应可以用通式进行表示,例如:燃料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烷烃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其中,燃料是碳氢化合物,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是废气,而能量则可以利用于发电、供暖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燃烧与燃料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一.燃烧的条件(重点)1.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1)燃烧的现象:发光、发热,反应剧烈。
(2)燃烧的反应类型: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3)燃烧的反应物:常见的燃烧都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反应,但是,不是所有的燃烧都一定有氧气参加。
例如,镁就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CO 2点燃C+2MgO ;钠能在氯气中燃烧:2Na +Cl 2点燃2NaCl(4)燃烧的反应条件:点燃 (5)燃烧的分类及燃烧的产物注意:① “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又叫“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 ② 要掌握含C 、H 、O 等元素的燃料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燃烧的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即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燃烧必须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燃烧的现象。
二.灭火的原理:①.移走可燃物可燃物 ②.隔绝氧气③.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1.灭火原理实质就是破坏物质燃烧的条件,三者破坏其一即可灭火。
2.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1) 移走可燃物可燃物: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管道煤气着火先关掉阀门,釜底抽薪等; (2)隔绝氧气:酒精灯用等冒盖灭,油锅着火用用锅盖盖灭,向着火的木柴上覆盖沙子,少量酒精燃烧用湿抹布盖灭等;(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用水等大量的冷却剂灭火,用嘴将灯吹熄,(4)用灭火器灭火:①泡沫灭火器:可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而引起的一般火灾,不能用于扑灭电器火灾;②干粉灭火器:除了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用于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③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的火灾。
3.二氧化碳与灭火(1)原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2)灭火器主要是用二氧化碳灭火,二氧化碳不能扑灭所有的火灾:如镁带燃烧就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
4火灾处置、自救 (1)火警电话:119(2)电器、管道煤气、天然气着火,首先要关闭电源或气阀。
(3)楼层着火,人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墙壁匍匐前进,脱离火灾区。
(4)室内火灾,不能打开门窗。
空气流通会让火势更旺。
(5)森林火灾,应从逆风方向逃离。
三.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1.增大氧气的浓度:木炭燃烧:C+O 2(氧气充足)点燃 CO 2 ;2C+O 2(氧气不足)点燃 2CO ;给锅炉鼓风,增加空气供给量。
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煤制成蜂窝煤、粉成煤粉;柴油机把柴油喷成雾状燃烧等。
四.爆炸及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迅速发生反应,瞬间放出大量的热;气体的体积急剧膨胀,就产生了爆炸。
2.易发生爆炸的物质:可燃性气体、粉尘。
3.爆炸的条件: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遇到高温、明火或撞击。
4.爆炸极限: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混合气体,遇明火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即可燃气体占混合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
可燃性气体浓度低到不能发生爆炸的限度,称为爆炸下限;可燃性气体浓度高到不能发生爆炸的限度,叫爆炸上限。
5.与燃烧、爆炸有关的消防标识五.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之间的关系燃 烧爆 炸缓慢氧化自 然概念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的急速燃烧缓慢进行的氧化反应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的燃烧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达到了着火点没有达到着火点达到了着火点现象发热、发光发热、发光只放热、不发光发热、发光联系都是氧化反应,都有热量放出,只是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六.一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2.化学性质:(1)可燃性:2CO+O2点燃2CO2燃烧时,有淡蓝色火焰,常用作燃料。
煤气主要成分是CO、H2O(制取方法:C+H2O高温CO+H2)(2)还原性:3CO+Fe2O3高温2Fe+3CO2;CO+CuO加热Cu+CO2常用于冶炼金属(3)毒性:CO和人体血红蛋白的结合,使血液失去了输氧能力,导致CO中毒。
吸入较多会缺氧而窒息死亡。
所以应注意:①点燃CO前,要检验CO的纯度,以防CO中混有空气、氧气,而发生爆炸。
②冬天用煤炉取暖时,要保持良好的的通风和有效的排气通道,以确保安全。
③在作有关CO的试验时,要做好尾气处理,以防污染环境。
第二节化石燃料及其应用一.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是由古代动植物埋在地层下,经过漫长的、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变化而逐渐形成的混合物。
属不可再生资源。
三大化石燃料的比较:煤石油天燃气所含元素主要 C C、H C、H 次要H、N、S、O、Si等S、O、N等O、S、N等所含物质及所属类别复杂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混合物多种有机物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混合物燃烧产物主要CO2CO2、H2O CO2、H2O次要CO、SO2、NO x CO、SO2、NO x CO、SO2、NO x用途重要的燃料二.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煤石油工业美称工业的粮食工业血液加工及加工后的产物加工实质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主要发生了物理变化加工后产品的用途①焦炭用于金属冶炼;②焦炉气、燃料气、燃料油等常用做燃料;③煤焦油等可制成各种化工产品。
如:塑料、染料、医药、炸药、农药、化肥、涂料等①用做燃料;②可制成各种化工产品。
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医药、炸药、农药、洗涤剂、染料等三.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1.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空气的污染(1)煤等化石燃料里含有S、N等元素,燃烧后会生成SO2、NO2等污染物;(2)燃料燃烧不充分,生成CO、有毒的C、H化合物、碳粒、粉尘等。
2.酸雨(1)形成原因:煤等化石燃料里含有S、N等元素,燃烧后会生成SO2、NO2等污染物,溶于降水生成H2SO4、HNO3,形成酸雨。
(2)酸雨的危害:①侵蚀植株,毁坏庄稼、植被;②腐蚀大理石、石灰石等建筑;③腐蚀金属,加快金属锈蚀。
(3)减少酸雨危害的措施:①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直接燃烧;②对化石燃料进行生加工,或脱硫后再燃烧;③燃烧后的尾气净化后再排放;④开发研制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3.汽车尾气污染煤焦化煤气化燃料气(含CO、CH4、H2等)煤液化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沥青等分馏石油(1)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CO 、NO 2、为燃烧的C 、H 化合物、含铅化合物、烟尘等。
排入空气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2)减少尾气污染的措施:①改进发动机,使燃料充分燃烧;②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③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④加大尾气检测力度,严禁尾气排放不达标的汽车上路;⑤改用压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或乙醇汽油作燃料,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第四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一.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和消耗:(1)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动植物尸体腐烂。
(2)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
2.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1)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其它还有甲烷等(2)温室效应的危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极地等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3)如何防止温室效应: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更多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大量植树造林,严禁乱砍乱伐。
二.二氧化碳的制取1.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一般不用硫酸) 2.原理:CaCO 3+2HCl CaCl 2+CO 2↑+H 2O 3.实验装置:(1)发生装置:实验室用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的装置(固+液) (2)收集方法:因为CO 2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又由于CO 2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4.验满的方法: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的火焰熄灭,则证明已集满CO 2。
5.检验的方法: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是CO 2。
6.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7.有关药品选择(1)不用碳酸氢钠的原因是反应太快,不利于实验控制和气体收集;(2)不用稀硫酸与块状的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原因是: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形成沉淀,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表面,阻碍反应进一步进行。
但是,可以用稀硫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粉末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3)不用浓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是因为浓盐酸易挥发,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HCl 气体而不纯。
三.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二氧化碳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体CO 2俗称干冰。
干冰升华吸热,常用作人工降雨,制造舞台云雾效果,和用做制冷剂。
2.化学性质:(1)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无毒。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 2 + H 2O =H 2CO 3H 2CO 3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H 2CO 3 = CO 2 + H 2O因此,把CO 2通入到滴有紫色的石蕊试液的水中,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加热,会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溶液又由红色变为紫色。
注意: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实验中,是二氧化碳与水化合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了红色。
(3)二氧化碳能与碱反应生成碳酸盐和水:二氧化碳 + 碱 → 碳酸盐 + 水 ① CO 2 + Ca(OH)2 = CaCO 3↓+ H 2O 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应用:a .检验二氧化碳;b .敞口放置的澄清石灰水,表面有一层白膜,或盛装成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色固体物质:澄清的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c .用石灰浆粉墙,墙壁变得十分坚硬:石灰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在墙壁表面覆盖了一层坚硬的碳酸钙;d .把鸡蛋在澄清的石灰水中浸泡后,晾干,可以使鸡蛋保鲜:呈请的石灰水与鸡蛋呼吸作用生成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堵塞了蛋壳上的气孔,使鸡蛋与空气隔绝而不变质。
② CO 2 + 2NaOH = Na 2CO 3 + H 2O (无明显现象)应用:a .氢氧化钠固体或溶液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b .除去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化碳。
例如,除去氢气中的二氧化碳:其中a的作用是检验请其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b的作用是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氢气中的二氧化碳;c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净。
(4)二氧化碳能与水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碳酸氢钙。
碳酸氢钙易分解。
CaCO3+CO2+H2O Ca(HCO3)2,Ca(HCO3) CaCO3+CO2+H2O应用:a.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先变浑浊,如果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石灰水又会由混浊变得澄清;b.在自然界中,该反应,能使使石灰石溶解,形成溶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