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银氨配离子配位数及稳定常数测定doc
用化学分析法同时测定 Ag(NH3)M 配离子配位数及稳定常数
用化学分析法同时测定 Ag(NH3)M配离子配位数及稳定常数一.目的:一般测定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至少需使用分光光度计以上的高档仪器,而本法仅仅使用化学分析法就可同时测定配位数和稳定常数,真谓一举二得,简便可行。
二.原理:向含有一定量的NH3和KBr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当AgNO3浓度为一定值时,溶液中只存在Ag++mNH3= Ag(NH3)M一种平衡。
继续滴加AgNO3溶液,直到开始出现沉淀AgBr↓,这时溶液中出原先的Ag(NH)M配位平衡外,又出现了一种沉淀平衡:A g++ Br-= AgBr↓所以溶液中存在数字关系式lg[Ag(NH3)M][ Br-]=mlg[NH3]+lgk 式中lgk=lgk sp+lgβm作图所得斜率为m,截距为lgk三.步骤:已知浓度的NH3·H2o和KBr 滴加AgNO3↓ 一定量的NH3·H2o沉淀消失滴加AgNO3 ↓如此反复,即可作图获得m和βm值。
四.评价指标:测得的m和βm值与已知的m和βm值比较五.时间安排:AM PM星期一KBr, AgNO3, NH3·H2o溶液配制不同KBr浓度的测定结果及NH3·H2o标定星期二不同AgNO3,浓度的测定结果不同 NH3·H2o的测定结果星期三不同KBr, AgNO3浓度组合测定不同KBr, AgNO3组合测定结果结果星期四不同AgNO3, NH3·H2o浓度组合最佳三种溶液浓度组合的测定测定结果结果星期五数据处理结果与表达六.试剂和设备A. 药品名称规格数量备注AgNO3A·R500g00gKBr A·R 500gNH3·H2o A·R 3x500mL邻苯二甲酸氢甲A·R 500g酚酞指示剂A·R 25g乙醇A·R 500mLB. 玻璃仪器规格数量备注酸式滴定管 50 mL 16碱式滴定 50 mL 8三角锥形瓶250mL 2 4容量瓶250mL 8刻度吸量管10 mL 8移液管25 mL 8棕色试剂瓶500mL 16白色试剂瓶500mL 8洗瓶500mL 8洗耳球8PH试纸草酸合铁(Ⅲ)一步合成法及组分的确定一.目的:1.掌握草酸合铁(Ⅲ)一步合成条件2.掌握C2O42-的KMnO4测定方法.3.掌握Fe3+的EDTA测定法及磺基水杨酸法,并比较其优缺点及适用性.4.掌握K+的离子选择性测定法及原子吸收法,并比较其优缺点及适用性.5掌握热重法测定配合无中的含水量6掌握电导法测定配合物中的阴,阳离子的电荷(选做)7掌握古磁天平测定磁化率,说明C2O42-是强场配体还是弱场配体(选做) 二.原理:用FeCl3和K2C2O4一步合成草酸合铁(Ⅲ)配合物.确定配合物的组成,必须综合应用各种方法,包括化学分析,热重分析,电荷测定,磁化率测定等三.步骤: K2C2O4+H2O 沸腾 FeCl3 冰水冷却绿色晶体过滤粗产品粗产品+ H2O △过滤冰水冷却结晶过滤冷水洗涤─产物干燥产品产品: KMnO4测C2O42-EDTA或磺基水杨酸测Fe3+原子吸收或离子计测K+热重法测H2O含量电导法测阴,阳离子的电荷(选做)古磁天平测Fe3+3d电子排布(选做)四.评价指标:1.配合物的产率,外观等2.几种测定方法结果对比,确定何种方法较合适本体系五.时间安排AM PM星期一配合物合成(配合物干燥至少24h) 配合物的干燥星期二KMnO4配制磺基水杨酸配制Na2C2O4配制EDTA配制Fe3+标液配制K+配制星期三EDTA测Fe3+ 原子吸收测K+磺基水杨酸测Fe3+ 离子计测K+(选做)星期四KMnO4标定热重法测H2O含量C2O42-测定电导法测阴,阳离子的(选做) 星期五古磁天平测磁化率(选做)六.试剂和设备A 药品名称规格数量备注K2C2O4·H2O C·p 500gFeCl3 C·p 500gKCl A·R 250gFeSO4·(NH4)2SO4·6 H2O A·R 500gFe(NH4)(SO4)2·12 H2O A·R 500g磺基水杨酸C·p150gNaOH A·R 500gNH3·H2o A·R 3X500mLHCL A·R 2x500mLH2SO4 A·R2X500mLH3PO4 A·R2X500mLEDTA A·R 500gB 玻璃器皿规格数量备注烧杯100mL 20量筒100mL 8量筒10mL 8刻度吸管10mL 8吸管25mL 8容量瓶250mL 40容量瓶100mL 80酸式滴定管 5 mL 8棕色试剂瓶1000mL 8白色试剂瓶1000mL 16白色试剂瓶50mL 8白色试剂瓶250mL 40大口径漏斗8玻棒16PH试纸 2滤纸 2洗瓶8吸耳球8c 公用设备规格数量备注光度计 722 1 三.四原子吸收k空心灯 1 四.五离子计 1XD-1 1 三.四(选做) 热重分析仪 1 四.五电导仪 1 四.五 (选做) 磁天平 1 四.五 (选做) 电磁搅拌器 1钾电极 1甘汞电极 1。
大学无机化学试卷3
大学化学试卷3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择出符合题意的答案,将其代号填入括号内)(本大题分24小题, 每小格1分, 共30分)1、定量分析工作要求测定结果的误差( A )A 、 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B、略大于允许误差 C 、等于零 D、没有要求 2、可减小分析测定的偶然误差的方法是( C )A、进行对照试验 B 、进行空白试验 C、增加平行试验的次数 D 、校准仪器3、滴定分析中,指示剂颜色突变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 C )A、化学计量点 B、突跃范围 C、滴定终点 D、滴定误差4、在下列滴定中,突跃范围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 )。
(1)、0.10L mol /NaOH 滴定0.10L mol /HCl 。
(2)、1.0L mol /NaOH 滴定1.0L mol /HCl 。
(3)、0.10L mol /NaOH 滴定0.10L mol /HAc 。
()108.15-⨯=a K (4)、0.10L mol /NaOH 滴定0.10L mol /HCOOH 。
()108.14-⨯=a KA 、(2)>(1)>(4)>(3)B 、(1)>(2)>(3)>(4)C 、(2)>(1)>(3)>(4)D 、(1)>(2)>(4)>(3) 5、下列多元酸或混合酸中(c=0.1mol/L ),用0.1mol/L NaOH 滴定出现两个突跃的是( D )A、H 2S(K a1θ=1.3×10-7,K a2θ=7.1×10-15) B、H 2C 2O 4(K a1θ=5.9×10-2,K a2θ=6.4×10-5) C、HCl+一氯乙酸(K a θ (一氯乙酸)=1.4×10-3)D、H 2SO 3(K a1θ=1.54×10-2,K a2θ=1.06×10-7)6、配制1000ml 约0.1L mol /HCl 溶液,需量取8.3ml 浓HCl 。
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
第七章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配合物稳定常数是判断溶液中配合物稳定性的重要数据。
早期的测定方法是:测得的是配合物的积累稳定常数实验方法上分:传统的方法有:1 电位法1)电动势法2)pH -电位法2 分光光度法3 溶剂萃取法4 离子交换法5 极谱法现代的方法:1 核磁共振法2 顺磁共振法3 折射法4 直接量热法5 测温滴定量热法数据处理方法上的进展:1 提出了测定稳定常数的比较普遍适用的数据处理方法2 计算机的引入,3 数学方法在测定稳定常数时的应用:1)最小二乘法2)加权最小二乘法测定的稳定常数一般为浓度稳定常数:在一定离子强度下的稳定常数,离子强度的支持电解质有:NaClO 4KNO 3NaNO3KClNaCl 对于稳定常数大者,采用较小的离子强度对于稳定常数小者,采用较大的离子强度实验方法上分:A 直接测出参与某一反应的物种的平衡浓度,pH 电位法,电动势法,极谱法,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
B 测出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来间接求出各物种的浓度,如光密度(分光光度法),量热法等。
本课程主要介绍电动势法和pH -电位法。
第一节用于测定配离子稳定常数时的函数用有关的实验方法测定配离子的稳定常数时,将有关数据,通过适当的函数,与待求的稳定常数联系起来,经过一定的数据处理,有图解或计算可求出稳定常数。
1 Fronaeus 函数Fronaeus函数又称为成配度,和前面的副反应系数a M的形式是一样的,通常用Y o表示:对于形成配合物的体系,因有:M + iL=ML I[MLJ i[M][L]i[ML I ]= 3 I [M][L] 1n而[M] T =1 [ML i ]i 1Y O =[M] [ML] [ML 2] ...n[ML n ][M]n=1+i[L]ii 1Y o 仅仅是游离配体浓度[L]的函数。
2生成函数n (Bjerrum 函数)生成函数n 表示已与中心离子 M 配位的配体数目的平均值。
已配位于中心离子的配体的总浓度中心离子的总浓度对于M 与配体L 形成单核配离子体系来说,已与中心离子配位的配体的总浓度为:[ML]+2[ML 2]+3[ML 3]+….+n[ML n ],中心离子的总浓度为 [M] T ,则有:-[ML] 2[ML 2] ... n[ML n ] n[M ] [ML] .... [ML n ]将有关稳定常数的表达式代入,则有:-1[L]2 2[L]2…n n[L]n 11[L] ...n[L]n小结:生成函数 -只是[L]的函数。
用化学分析法同时测定Ag(NH3)M配离子配位数及稳定常数
用化学分析法同时测定 Ag(NH3)M配离子配位数及稳定常数一.目的:一般测定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至少需使用分光光度计以上的高档仪器,而本法仅仅使用化学分析法就可同时测定配位数和稳定常数,真谓一举二得,简便可行。
二.原理:向含有一定量的NH3和KBr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当AgNO3浓度为一定值时,溶液中只存在Ag++mNH3= Ag(NH3)M一种平衡。
继续滴加AgNO3溶液,直到开始出现沉淀AgBr↓,这时溶液中出原先的Ag(NH)M配位平衡外,又出现了一种沉淀平衡:A g++ Br-= AgBr↓所以溶液中存在数字关系式lg[Ag(NH3)M][ Br-]=mlg[NH3]+lgk 式中lgk=lgk sp+lgβm作图所得斜率为m,截距为lgk三.步骤:已知浓度的NH3·H2o和KBr 滴加AgNO3↓ 一定量的NH3·H2o沉淀消失滴加AgNO3 ↓如此反复,即可作图获得m和βm值。
四.评价指标:测得的m和βm值与已知的m和βm值比较五.时间安排:AM PM星期一KBr, AgNO3, NH3·H2o溶液配制不同KBr浓度的测定结果及NH3·H2o标定星期二不同AgNO3,浓度的测定结果不同 NH3·H2o的测定结果星期三不同KBr, AgNO3浓度组合测定不同KBr, AgNO3组合测定结果结果星期四不同AgNO3, NH3·H2o浓度组合最佳三种溶液浓度组合的测定测定结果结果星期五数据处理结果与表达六.试剂和设备A. 药品名称规格数量备注AgNO3A·R500g00gKBr A·R 500gNH3·H2o A·R 3x500mL邻苯二甲酸氢甲A·R 500g酚酞指示剂A·R 25g乙醇A·R 500mLB. 玻璃仪器规格数量备注酸式滴定管 50 mL 16碱式滴定 50 mL 8三角锥形瓶250mL 2 4容量瓶250mL 8刻度吸量管10 mL 8移液管25 mL 8棕色试剂瓶500mL 16白色试剂瓶500mL 8洗瓶500mL 8洗耳球8PH试纸草酸合铁(Ⅲ)一步合成法及组分的确定一.目的:1.掌握草酸合铁(Ⅲ)一步合成条件2.掌握C2O42-的KMnO4测定方法.3.掌握Fe3+的EDT A测定法及磺基水杨酸法,并比较其优缺点及适用性.4.掌握K+的离子选择性测定法及原子吸收法,并比较其优缺点及适用性.5掌握热重法测定配合无中的含水量6掌握电导法测定配合物中的阴,阳离子的电荷(选做)7掌握古磁天平测定磁化率,说明C2O42-是强场配体还是弱场配体(选做) 二.原理:用FeCl3和K2C2O4一步合成草酸合铁(Ⅲ)配合物.确定配合物的组成,必须综合应用各种方法,包括化学分析,热重分析,电荷测定,磁化率测定等三.步骤: K2C2O4+H2O 沸腾 FeCl3 冰水冷却绿色晶体过滤粗产品粗产品+ H2O △过滤冰水冷却结晶过滤冷水洗涤─产物干燥产品产品: KMnO4测C2O42-EDTA或磺基水杨酸测Fe3+原子吸收或离子计测K+热重法测H2O含量电导法测阴,阳离子的电荷(选做)古磁天平测Fe3+3d电子排布(选做)四.评价指标:1.配合物的产率,外观等2.几种测定方法结果对比,确定何种方法较合适本体系五.时间安排AM PM星期一配合物合成(配合物干燥至少24h) 配合物的干燥星期二KMnO4配制磺基水杨酸配制Na2C2O4配制EDT A配制Fe3+标液配制K+配制星期三EDT A测Fe3+ 原子吸收测K+磺基水杨酸测Fe3+ 离子计测K+(选做)星期四KMnO4标定热重法测H2O含量C2O42-测定电导法测阴,阳离子的(选做) 星期五古磁天平测磁化率(选做)六.试剂和设备A 药品名称规格数量备注K2C2O4·H2O C·p 500gFeCl3 C·p 500gKCl A·R 250gFeSO4·(NH4)2SO4·6 H2O A·R 500gFe(NH4)(SO4)2·12 H2O A·R 500g磺基水杨酸C·p150gNaOH A·R 500gNH3·H2o A·R 3X500mLHCL A·R 2x500mLH2SO4 A·R2X500mLH3PO4 A·R2X500mLEDTA A·R 500gB 玻璃器皿规格数量备注烧杯100mL 20量筒100mL 8量筒10mL 8刻度吸管10mL 8吸管25mL 8容量瓶250mL 40容量瓶100mL 80酸式滴定管 5 mL 8棕色试剂瓶1000mL 8白色试剂瓶1000mL 16白色试剂瓶50mL 8白色试剂瓶250mL 40大口径漏斗8玻棒16PH试纸 2滤纸 2洗瓶8吸耳球8c 公用设备规格数量备注光度计 722 1 三.四原子吸收k空心灯 1 四.五离子计 1XD-1 1 三.四(选做) 热重分析仪 1 四.五电导仪 1 四.五 (选做) 磁天平 1 四.五 (选做) 电磁搅拌器 1钾电极 1甘汞电极 1。
_银氨配合物配位数测定_实验的讨论
文章编号:1006-7353(2000)04-0043-03银氨配合物配位数测定 实验的讨论铁丽云(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研究与测试中心)王成刚(华中师范大学化学系)摘要:本文对我国现行基础无机化学实验教材普遍采用的内容之一!!!银氨配合物配位数测定,从理论上进行讨论。
通过分析,指出现行实验原理或操作的不足,以及它还能被广泛和长期采用的原因;经过比较严格的数学推理和操作具有准确的意义。
关键词:实验;银氨配合物;配位数中图分类号:O614.122文献标识码:A1引言配位化合物 是现代化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中心金属的 配位数 又是配位化合物最生动的表征。
所以在大一开设有关配位化合物配位数测定的实验是必要的,但是,由于受到学生已有知识的限制,这些实验通常是不太严格的。
这种不严格性可能出现在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过程中,从而可能牺牲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严格性。
如能对现有实验进行适当的改革,不管是在实验内容方面或是在实验原理方面,还是在实验操作过程上,使实验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应该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本文是针对有关这方面的工作初步尝试。
2原理在Ag N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即生成稳定的银氨配离子Ag(NH3)+n,再往溶液中滴加适当浓度的KBr溶液,直到刚出现AgBr沉淀为止,这时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Ag++nNH3Ag(NH3)+n(1)Ag++Br-AgBr(2)AgBr+nNH3Ag(NH3)+n+Br-(3)(3)式的平衡常数如(4)式所示:K=[Br-][Ag(NH3)+n][NH3]n(4)其中[Br-]=[Br-]0V Br-/V T(5)[Ag(NH3)+n]=[Ag+]0V Ag+/V T(6)[NH3]=[NH3]0V NH3/V T(7)K= n∀K sp(8)这里[Br-]0、[Ag+]0、[NH3]0分别为KBr、AgNO3和NH3标准溶液的浓度;V T为总体积;V Br-、V Ag+和V NH3分别是总体积为V T的溶液中所加KBr、AgNO3和NH3标准溶液的体积。
无机化学II实验
实验一 银氨配离子配位数及稳定常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应用配位平衡和沉淀平衡等知识测定银氨配离子[Ag(NH 3)n+的配位数n 及稳定常数。
二、实验前应思考的问题1. 测定银氨配离子配位数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如何利用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2. 在滴定时,以产生AgBr 浑浊不再消失为终点,怎样避免KBr 过量?若已发现KBr 少量过量,能否在此实验基础上加以补救?3. 实验中所用的锥形瓶开始时是否必须是干燥的?在滴定过程中,是否需用蒸馏水洗锥形瓶内壁?为什么?三、实验原理在AgNO 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即生成稳定的[Ag(NH 3)n ]+。
Ag + + nNH 3[Ag(NH 3)n ]+ (1)K f Θ=[ Ag(NH 3)n ]+/[ Ag +][ NH 3]n再往溶液中加入KBr 溶液,直到刚刚出现Br 沉淀(浑浊)为止,这是混合溶液中同时存在着以下的配位平衡和沉淀平衡:Ag ++Br -AgBr(s) (2)[Ag +][ Br -] = K sq Θ反应(1)-反应(2)得AgBr(s) + nNH 3 [Ag(NH 3)n ]+ + Br -式中[ Br -], [ NH 3], [Ag(NH 3)n ]+都是相应物质平衡时的浓度(单位:mol·L -1),它们可以近视地按以下方法计算。
设每份混合溶液最初取用的AgNO 3溶液的体积为V(Ag +)(各份相同),浓度分别为[Ag +]0,每份中所加入过量氨水和KBr 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NH 3)和V(Br -),其浓度分别为[NH 3]0和[Br -]0,混合液总体积为V 总,则混合后并达到平衡时:(5) (6) ])([][][][]][)([3333+--+⋅==n n f f nn NH Ag NH K Br K NH Br NH Ag θθ总总总V V NH NH V V Ag NH Ag V V Br Br NH Ag n Br 3033030][][][])([][][⨯=⨯=⨯=+-++--(7)将式(5) ~ (7)带入(4)并整理得以lgV(Br -)为纵坐标,nlgV(NH 3)为横坐标作图,所得直线斜率即为[Ag(NH 3)n ]+的配位数n 。
金属离子与氨羧配位剂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对数
金属离子与氨羧配位剂的配合物稳定常数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和预测化学平衡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金属离子与氨羧配位剂的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计算方法。
一、金属离子与氨羧配位剂的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定义金属离子与氨羧配位剂通过配位键形成配合物,配合物稳定常数(K)是定量描述配合物形成的程度的常数。
金属离子与氨羧配位剂形成的配合物可以用如下的化学方程式表示:Mn+ + L ⇌ MLn+其中Mn+代表金属离子,L代表氨羧配位剂,MLn+代表金属离子与氨羧配位剂形成的配合物。
配合物稳定常数K的定义如下:K = [MLn+]/([Mn+][L])其中[MLn+]、[Mn+]和[L]分别代表配合物、金属离子和氨羧配位剂的浓度。
配合物稳定常数K的值越大,表示配合物形成的程度越高;反之,K的值越小,表示配合物形成的程度越低。
二、金属离子与氨羧配位剂的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影响因素1. 金属离子的电荷:金属离子的电荷越大,与氨羧配位剂形成的配合物稳定常数K越大。
2. 氨羧配位剂的性质:不同的氨羧配位剂有不同的配位能力,影响金属离子与氨羧配位剂形成配合物稳定常数K的大小。
3. 溶剂的性质:不同溶剂对金属离子与氨羧配位剂形成的配合物稳定常数K有不同的影响。
4. 温度:温度的升高通常会使金属离子与氨羧配位剂形成的配合物稳定常数K增大。
三、金属离子与氨羧配位剂的配合物稳定常数的计算方法金属离子与氨羧配位剂的配合物稳定常数可以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法来测定,如紫外-可见光谱法、电化学法、核磁共振法等。
通过实验测定得到的数据可以计算配合物稳定常数K的值。
还可以通过计算方法来估算配合物稳定常数K的值,常用的计算方法有理论计算、量子化学计算等。
金属离子与氨羧配位剂的配合物稳定常数是描述配合物形成程度的重要物理化学常数,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和应用化学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实验测定和计算方法可以得到金属离子与氨羧配位剂的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数值,进而更深入地理解金属离子与氨羧配位剂的配合物形成规律。
银氨配离子配位数及稳定常数测定.doc-新乡医学院
新乡医学院无机化学实验课教案首页授课教师姓名及职称:新乡医学院化学教研室年月日实验 银氨配离子配位数及稳定常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应用配位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测定银氨配离子[Ag(NH 3)n ]+的配位数并计算稳定常数;2.掌握滴定操作;3.练习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
二、实验原理在AgNO 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H 3·H 2O 生成稳定的银氨配离子[Ag(NH 3)n ]+。
再往溶液中加入KBr 溶液,直到刚刚出现AgBr 沉淀(混浊)为止。
这时混合液中同时存在着以下配位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Ag ++nNH 3=[Ag(NH 3)n ]+ (1)nNH Ag K ]][[])[Ag(NH 3n 3++=稳 AgBr (固)=Ag ++Br - (2)K sp =[Ag +][Br -](1)+(2)得:AgBr (固)+nNH 3=[Ag(NH 3)n ]++Br -稳=K K NH Br K sp n⋅=-+][]][)[Ag(NH 3n 3 ])([][NH K ][33+-⋅n nNH Ag Br = 式中,[Br -]、[NH 3]、[Ag(NH 3)n +]均为平衡浓度,可以近似地按以下方法计算:设每份混合溶液最初取用的AgNO 3溶液的体积为+Ag V ,浓度为(Ag +),每份加入的过量NH 3·H 2O 和KBr 溶液的体积分别为3NH V 和-Br V ,其浓度为(NH 3)和(Br -),混合溶液总体积为V 总,则混合并达到平衡时总V V Br Br Br -⨯=--)(][总V VAg NH Ag Ag n-+⨯=++)(])([3总V V NH NH NH-⨯=3)(][33得:总总总V V Ag V Br V NH K V V Ag n nNHBr +-⋅⋅⋅⋅=+-)()(/])([33由于上式等号右边除nNH V 3外,其它在本实验中均为已知数,故上式可写为K V V n N H Br ⋅=-3两边取对数,得直线方程'lg lg lg 3K V n V N H Br +=-以-Br V lg 为纵坐标,3lg NH V 为横坐标作图,所得直线的斜率n (取最接近的整数)即为[Ag(NH 3)n ]+的配位数。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常数
首页 上页 下页 返回
4 .1 8 2 0 0K s θ(pC u 6 S .1 3 )3 06 所以,加入0.001molNa2S后有CuS沉淀生成。
向含有[Ag(NH3)2]+的溶液中加入KCN,此时可能 发生下列反应:
[Ag(NH3)2]+ + 2CN- ↔ [Ag(CN)2]- + 2NH3 通过计算, 判断[Ag(NH3)2]+是否可能转化为[Ag(CN)2]-。
θ 稳
= 1.6 ×107
K
θ 不
稳
= 6.25×10-8
K稳 θ [[A Agg]([NN3)H H 23]]2
K不 θ稳[[A Agg]([N N3)H 2H 3]]2
显然
K
θ 稳
1 K不θ 稳
与多元弱酸、碱的离解相似,配离子的生成或离解也 是逐级进行的,因此在溶液中存在一系列的配位平衡,其对 应的稳定常数,称为逐级稳定常数。
[Cu(NH3)2]2++NH3
[Cu(NH3)3]2++NH3 根据多重平衡规则得
[Cu(NH3)3]2+ K稳 θ = 3[C [C u3u ()2]N 32()3[]N 2H N 3 H ]H 130.04 [Cu(NH3)4]2+ K稳 θ = 4[C [C uu 4 ()N 3 2 (] )[N 3]H N 2H 3]H 120.3
第二节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常数
一、配位平衡及其平衡常数
将氨水加到硝酸银溶液中,则有[Ag(NH3)2]+配离子生成, 反应式为:
Ag+ + 2NH3 → [Ag(NH3)2]+ 此反应称为配合反应(也叫络合反应)。 由于配离子是由中心离子和配位体以配价键结合起来的, 因此,在水溶液中比较稳定。但也并不是完全不能离解成简单 离子,实质上和弱电解质类似,也有微弱的离解现象。
无机化学II实验
(6)(5)实验一银氨配离子配位数及稳定常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应用配位平衡和沉淀平衡等知识测定银氨配离子[Ag(NH 3)n+的配位数n 及稳定常数。
二、实验前应思考的问题1. 测定银氨配离子配位数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如何利用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2. 在滴定时,以产生AgBr 浑浊不再消失为终点,怎样避免KBr 过量?若已发现KBr 少量过量,能否在此实验基础上加以补救?3. 实验中所用的锥形瓶开始时是否必须是干燥的?在滴定过程中,是否需用蒸馏水洗锥形瓶内壁?为什么?三、实验原理在AgNO 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即生成稳定的[Ag(NH 3)n ]+。
Ag ++nNH 3—[Ag(NH 3)n ]+"(1)K f =[Ag(NH 3)n ]+/[Ag +][NHj n再往溶液中加入KBr 溶液,直到刚刚出现Br 沉淀(浑浊)为止,这是混合溶液中同时存在着以下的配位平衡和沉淀平衡:Ag ++Br -二AgBr(s)(2)[Ag +][Br -]=K sq 0反应(1)-反应(2)得AgBr(s)+nNH 3・・[Ag(NH 3)n ]++Br -[Ag(NH )+][Br -][NH]nf3K 0-[NH ]n[Br -]=f 亠[Ag(NH)+]3n 式中[Br -],[NH 3],[Ag(NH 3)n ]+都是相应物质平衡时的浓度(单位:mol ・L -i ),它们可以近视地按以下方法计算。
设每份混合溶液最初取用的AgNO 3溶液的体积为V(Ag +)(各份相同),浓度分别为[Ag +]0,每份中所加入过量氨水和KBr 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NH 3)和V(Br -),其浓度分别为[NHJ 0和[Br -]0,混合液总体积为V 总,则混合后并达到平衡时: V [Br -]=[Br -]x 0V总V[Ag(NH)+]=[Ag +]x 警3n 0V将式(5)~(7)带入(4)并整理得K 0-V n -([N 3]0)nfNH 3V V=总Br -[Ag +]-V [Br -]VV 总总V =K 'V nBr-NH 3lgV 二n lg V +lgK'Br -NH 3以lgV(Br -)为纵坐标,nlgV(NH 3)为横坐标作图,所得直线斜率即为[Ag(NH 3)」+的配位数n 。
无机化学实验银氨配离子配位数的测定思考题答案
无机化学实验银氨配离子配位数的测定思考题答案1、四氢硼钠反应变红的是()[单选题] *A山柰酚B橙皮素(正确答案)C大豆素D红花苷2、香豆素及其苷发生异羟肟酸铁反应的条件为()[单选题] *A在酸性条件下B在碱性条件下C先碱后酸(正确答案)D在中性条件下3、黄酮母核具有的下列何种结构特点在碱液中不稳定()[单选题] *A邻二酚羟基(正确答案)B3-羟基C5-羟基D7-羟基4、下列基团在极性吸附色谱中的被吸附作用最强的是()[单选题] *A羧基(正确答案)B羟基C氨基D醛基5、容易发霉变质的是()[单选题] *A中药水提取液(正确答案)B中药乙醇提取液C二者均是D二者均非6、在溶剂提取法中,更换新鲜溶剂可以创造新的(),从而使有效成分能够继续被提取出来。
()[单选题] *A极性差B压力差C浓度差(正确答案)D体积差7、E连续回流提取法(正确答案)能用乙醇作溶剂提取的方法有(多选)()*A浸渍法(正确答案)B渗漉法(正确答案)C煎煮法D回流提取法(正确答案)8、分馏法分离挥发油的主要依据是()[单选题] * A密度的差异B沸点的差异(正确答案)C溶解性的差异D旋光性的差异9、溶解范围广,提取较全面的是()[单选题] * A三氯甲烷B正丁醇C乙醇(正确答案)D水10、二氢黄酮类专属性的颜色反应是()[单选题] * A盐酸-镁粉反应B四氢硼钠反应(正确答案)C硼酸显色反应D锆盐-枸橼酸反应11、以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为指标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的中药是()[单选题] * A葛根B黄芩(正确答案)C槐花D陈皮12、中药丹参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属于()[单选题] *A苯醌类B萘醌类C蒽醌类D菲醌类(正确答案)13、E连续回流提取法(正确答案)下列方法中能始终保持良好浓度差的是()*A浸渍法B渗漉法(正确答案)C煎煮法D回流提取法14、萜类化合物在化学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单选题] *A氮原子数不同B碳原子数不同(正确答案)C碳环数不同D硫原子数不同15、南五味子保肝的主要效药效成分是()[单选题] *A蒽醌B香豆素C黄酮D木脂素(正确答案)16、具有升华性的生物碱是()[单选题] *A烟碱B咖啡因(正确答案)C槟榔碱D苦参碱17、香豆素衍生物最常见的羟基取代位置是()[单选题] * AC7位(正确答案)BC5位CC3位DC6位18、七叶内酯的结构类型为()[单选题] *A简单香豆素(正确答案)B简单木脂素C呋喃香豆素D异香豆素19、水提醇沉法可以沉淀下列()等成分()[单选题] *A葡萄糖B多糖(正确答案)C树脂D生物碱20、游离生物碱和生物碱盐都易溶解的溶剂是()[单选题] * A三氯甲烷B正丁醇C乙醇(正确答案)D水21、以芦丁为指标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的中药是()[单选题] * A葛根B黄芩C槐花(正确答案)D陈皮22、在简单萃取法中,一般萃取几次即可()[单选题] *A3~4次(正确答案)B1~2次C4~5次D3~7次23、可与异羟肟酸铁反应生成紫红色的是()[单选题] *A羟基蒽醌类B查耳酮类C香豆素类(正确答案)D二氢黄酮类24、中药厚朴中含有的厚朴酚是()[单选题] *A双环氧木脂素类B联苯环辛烯型木脂素类C环木脂内酯木脂素类D新木脂素类(正确答案)25、在脱铅处理中,一般通入的气体为()[单选题] *A氯化氢B二氧化硫C硫化氢(正确答案)D二氧化碳26、极性最大的溶剂是()[单选题] *A酸乙酯(正确答案)B苯C乙醚D氯仿27、萃取时,混合物中各成分越易分离是因为()[单选题] * A分配系数一样B分配系数相差越大(正确答案)C分配系数越小D以上都不是28、以下哪种方法是利用混合中各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或在冷热情况下溶解度显著差异的原理而达到分离的()[单选题] *A沉淀法B分馏法C结晶法(正确答案)D升华法29、以杜鹃素为指标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的中药是()[单选题] *A满山红(正确答案)B黄芩C槐花D陈皮30、挥发油常见属于哪类萜类化学物()[单选题] *A半萜与单萜B单贴与倍半萜(正确答案)C倍半萜与二萜D二萜与三萜。
清华大学无机与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八章(p.193)1. 命名下列配合物(1) K2[Ni(CN)4] (2) (NH4)2[FeCl5(H2O)](3) [Ir(ONO)(NH3)5]Cl2 (4) Na2[Cr(CO)5]答:(1) 四氰合镍(II)酸钾(2) 五氯⋅一水合铁(III)酸铵(3) 二氯化亚硝酸根⋅五氨合铱(III)(4) 五羰基合铬(-II)酸钠2. 写出下列配合物(配离子)的化学式:(1) 硫酸四氨合铜(II)(2) 四硫氰⋅二氨合铬(III)酸铵(3) 二羟基⋅四水合铝(III)离子(4) 二苯合铬答:(1) [Cu(NH3)4]SO4(2) NH4[Cr(SCN)4(NH3)2](3) [Al(OH)2(H2O)4]+(4) Cr(C6H6)23. AgNO3能从Pt(NH3)6Cl4溶液中将所有的氯沉淀为AgCl,但在Pt(NH3)3Cl4中仅能沉淀出1/4的氯,试根据这些事实写出这两种配合物的结构式。
答:前者为[Pt(NH3)6]Cl4,后者为 [PtCl3 (NH3)3]Cl4. 画出下列配合物可能有的几异构体:(1) [PtClBr(NH3)py](平面正方形)(2) [Pt(NH3)4(NO2)Cl]Cl2(3) [Pt(NH3)2(OH)Cl3] (4) [Pt(NH3)2(OH)2Cl2]答:(1) 有3种几何异构体,即在氯离子的对位可以分别是Br-, NH3或py。
(2) 六配位应为正八面体构型,有2种几何异构体,即氯离子是在硝基的对位还是在邻位。
(3) 六配位应为正八面体构型,有4种几何异构体,即氨的对位分别可以是氨、羟基和氯离子;当氨的对位是氯离子时,在赤道平面上又可以有另一个氨的对位是羟基或是氯离子。
(4) 六配位应为正八面体构型,有5种几何异构体,即氨的对位分别可以是氨、羟基和氯离子;当氨的对位是羟基或是氯离子时,又可以各有2种异构体,即在赤道平面上的另一个氨的对位是羟基或是氯离子。
基础无机化学实验讲义(湖南大学)
基础无机化学实验化学化工学院实验中心目录1 化学反应速度、反应级数和活化能的测定 (1)2 弱电解质电离常数的测定 (5)3 电解质溶液 (8)4 银氨配离子配位数的测定 (14)5 磺基水杨酸合铜配合物的组成及其稳定常数的测定 (18)6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和性质 (22)7三草酸合铁酸钾的制备和性质 (26)8 硫代硫酸钠的制备 (30)9 水溶液中Na+、K+、NH4+、Mg2+、Ca2+、Ba2+等离子的分离和检出 (31)10 P区元素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36)11 DS区重要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46)12 水溶液中Ag+、Pb2+、Hg2+、Cu2+、Bi3+、Zn2+等离子的分离和检出 (52)13 D区元素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61)14 水溶液中Fe3+、Co2+、Ni2+、Mn2+、Al3+、Cr3+、Zn2+等离子的分离和检出 6815 阴离子定性分析 (73)1 化学反应速度、反应级数和活化能的测定1.1 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2、测定过二硫酸铵与碘化钾反应的平均反应速度、反应级数、速度常数和活化能;3、练习依据实验数据作图,计算反应级数,反应速度常数。
1.2 预习与思考1. 预习化学反应速度理论以及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等有关内容。
2. 思考下列问题:1)在向KI 、淀粉和Na 2S 2O 3混合溶液中加入(NH 4)2S 2O 8时,为什么必须越快越好?2)在加入(NH 4)2S 2O 8时,先计时搅拌或者先搅拌后计时,对结果各有何影响? 1.3 实验提要测反应速率在水溶液中,(NH 4)2S 2O 8与KI 发生如下反应:(NH 4)2 S 2O 8 + 3KI === (NH 4)2SO 4 + K 2SO 4 + KI 3离子反应方程式为:S 2O 82- + 3I - === 2 SO 42- + I 3- (1)ν =-tO S ∆∆-][282= k [S 2O 82-]m [I -]n式中,Δ[S 2O 82-] 为S 2O 82-在Δt 实践内物质的量浓度的改变值,[S 2O 82-]、[I -]分别为两种离子初始浓度(mol ·L -1),k 为反应速度常数,m 和n 为反应级数。
银氨溶液反应
银氨溶液反应银氨溶液反应是指在银离子与氨水溶液相互作用后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银离子(Ag^+)在氨水(NH3)中发生配位,形成配合物。
下面将详细描述银氨溶液反应的过程和可能的反应类型:1. 配合离子的形成:当氨水与银离子(Ag^+)混合时,银离子会与氨分子发生配位作用,形成银离子的配合离子。
这个过程可以表示为如下反应:Ag^+ + x NH3 ? [Ag(NH3)x]^+这表明一个银离子和x个氨分子形成了一个带正电荷的银离子配合离子。
2. 配位数的变化:配位数(即氨分子与银离子的配位数)对反应的结果和产物种类有重要影响。
在不同条件下,银离子与氨水形成的配合离子的配位数可能会发生变化。
一般而言,银离子的配位数可以在1到4之间变化,具体取决于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条件。
3. 沉淀反应:在一些情况下,当银离子与氨水反应时,会形成沉淀。
这是因为在某些条件下,配位离子的稳定性较低,不能有效溶解在溶液中。
这些沉淀一般是白色的,通常是氧化银(Ag2O)或氢氧化银(AgOH)。
这些沉淀的形成可能是由于配位离子的配位数发生变化,脱溶度降低导致的。
4. 颜色变化反应:银离子与氨水反应后,有时会导致溶液的颜色发生变化。
在某些情况下,配合离子的形成可能会导致颜色的变化,例如从无色变为浅黄色或深黄色。
这种颜色变化可能是由于配合离子的吸光性质不同而引起的。
颜色变化可能对于特定的实验室分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银氨溶液反应是指银离子与氨水相互作用的化学反应。
通过与氨分子发生配位,银离子形成了带正电荷的配合离子。
反应过程中,可能发生沉淀反应和颜色变化反应,这些均与配位离子的配位数和稳定性有关。
银氨溶液反应在实验室分析、化学工艺和医学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的测定
配合物的组成和不稳定常数的测定(物理化学 李俊)一、目的要求1. 掌握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配合物组成及稳定常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通过实验,掌握测量原理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1,用等摩尔连续递变法测定配合物的组成“递变法” 实际上是一种物理化学分析方法。
可用来研究当两个组分混合时, 是否发生化 合,配合,缔合等作用,以及测定两者之间的化学比。
其原理是 :在保持总浓度不变的前提 下,依次逐渐改变体系中两个组分的比值,并测定不同摩尔分数时的某一物理化学参量。
在本实验中就是测定不同摩尔分数时溶液的光密度值 D ,作光密度对摩尔分数的曲线 图,如图 3- 1,所示。
从曲线上光密度的极大值 D 极大所对应的摩尔分数值,即可求出配位数n 值。
为了配制溶浓时方便,通常取相同摩尔浓度的金属离子 M 溶液和配位体 L 溶液。
在维持总体积不变的条件下, 按不同的体积比配成一系列混合溶液。
这样体积比亦就是摩尔 分数之比。
若溶液中只有配合物 MLn 具有颜色,则溶液的 D 与 MLn 的含量成正比。
从 D-X 图上曲线 的极大位置即可直接求出 n ,但当配制成的溶液中除配合物外, 尚有金属离子 M 及配位体 L 与配合物在同一波长 λ最大 下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吸收时,所观察到的光密度 D 并不完全由配 合物 MLn 的吸收所引起, 必须加以校正。
所以选择适当的波长范围, 仅使配合物设X L 为D极大时L 溶液的体积分数M 溶液的体积分数为 则配合物的配MLn 有吸收,M 和L 都不吸收或极少吸收。
2.配合物平衡常数的测定假定配合物中心离子浓度不变,而渐增加配位体浓度,随着配位体浓度的改变,中心离子被配成MLn ,溶液的光密度值 D 不断升高。
当中心离子被完全配合后,如继续增加配位体的浓度,则溶液的光密度值 D 趋于恒定,如图3-2。
设配合物在稀溶液中有如下解离平衡存在:最初浓度平衡浓度式中,n-配位数,已由实验确定;a-解离度:C-配合物未解离时的浓度(在本实验中亦为M 完全配合时的配合物浓度)。
实验八 配位化合物的配位系数及稳定常数的测定
实验八配位化合物的配位系数及稳定常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了解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位化合物组成及其稳定常数的原理和方法;2.学习掌握721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磺基水杨酸与Fe3+可形成稳定的配位化合物。
本实验用等物质的量数连续变化法。
配合物的表观稳定常数K可有以下平衡关系导出:ML ≒ M + L起始浓度: c 0 0平衡浓度:c–ca ca caK稳(表观)={c(ML)}/{c(M)c(L)}=(1-a)/(ca2)校正后得:K(稳)=K稳(表观)×1010.297三、实验仪器和试剂721型分光光度计;50ml烧杯;80ml烧杯;100ml容量瓶;10ml移液管。
高氯酸 HClO4(0.100mol/L pH2.0);磺基水杨酸(0.100mol/L);硫酸高铁铵NH4Fe(SO4)2(0.100mol/L)。
四、实验步骤1、配制0.0010mol/L Fe3+溶液用移液管吸取0.0100mol/L Fe3+溶液10.00ml,注入100ml容量瓶中,用0.0100mol/L HClO4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2、配制0,001mol/L磺基水杨酸溶液用移液管吸取0.0100mol/L磺基水杨酸溶液10.00ml,注入100ml容量瓶中,用0.0100mol/L HClO4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3、浓比递变法测定有色配位离子的吸光度用3支吸量管安下表吸取各溶液配制下列十一组溶液,摇匀。
用721分光光度计测定。
配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常数测定
配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常数测定实验步骤1.用0.1 M的HCl溶液稀释,配制0.002 M的HCl溶液1 L。
2.用0.05 M的水杨酸溶液配制0.002 M的水杨酸溶液200 mL,用0.002 M的HCl 溶液定容。
3.配位数的测定:参照表1中溶液编号的比例,准确移取0.002 M的硫酸铁铵溶液和0.002 M 的水杨酸溶液,配制生成配合物等摩尔系列溶液并显色,用0.002 M的HCl 溶液定容至50 mL待用。
表1 配合物生成反应溶液系列的配制溶液编号 1 2 3 4 5 6 硫酸铁铵溶液(mL)0 2 4 6 8 10 水杨酸溶液(mL)10 8 6 4 2 04.标准工作曲线的制作准确移取表1中编号为2至6的相应体积的0.002 M的硫酸铁铵溶液,分别加入0.05 M水杨酸10.0 mL,用0.002 M的HCl溶液定容至50 mL待用。
5.吸光度的测量选取波长为527 nm,以水为参比溶液测量以上配置的溶液的吸光度。
6.分光光度计的操作说明1)预热仪器:将选择开关置于“T”,打开电源开关,使仪器预热30分钟。
为了防止光电管疲劳,不要连续光照,预热仪器时和不测测量时应将样品室盖打开,使光路切断。
2)选定波长为527 nm。
3)比色皿中放入蒸馏水,调整拉杆,使水处于光路中,开盖,按“0%”,使数字显示为0,闭盖,按“100%”,使数字显示为100。
4)将选择开关置于“A”,放入装样品的比色皿,调整拉杆,使样品处于光路中,关闭样品盖,读测量值。
注意事项:1.测量溶液的吸光度时,只用两个比色皿,一个装水,一个装样品。
每次测量样品前都需要调0%和100%。
2.分光光度计使用前需预热半小时。
不测量溶液时把样品盖打开。
银离子配位数
银离子配位数
银离子的配位数取决于其氧化态和其配合物中与其相连的配体类型和数目。
在其最常见的氧化态+1中,银离子通常具有配位数为2、3或4,最常见的配位数为2。
当银离子形成配合物时,它可以通过协同配位作用与不同类型的配体结合。
其中,一些常见的配体包括水、氯离子、氨、氰根离子、硝酸根离子、硫氰酸根离子等。
银离子的配位数也可以随着不同条件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例如,在不同温度下或不同pH值下,银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配位数可以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