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数学概率与统计教案范文合集
初中数学教案概率与统计
初中数学教案概率与统计初中数学教案: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本教案旨在帮助初中数学教师系统地介绍概率与统计的知识点,并提供相应的教学活动和资源。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掌握概率计算的方法和技巧;3. 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4. 能够应用概率和统计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a. 样本空间和事件的概念b. 频率和概率的关系c. 事件的互斥和相容性d. 概率计算的基本方法2. 概率计算的方法和技巧a. 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计算b. 排列与组合的概率计算c. 条件概率的计算d. 事件的独立性与非独立性3. 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a.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b. 频数与频率的概念c. 统计图表的制作与分析d.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与比较4. 应用概率和统计解决实际问题a. 抽样与调查问题的分析与解决b. 随机事件的预测与判断c. 数据的分析与推断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概念讲解a. 引入概率和统计的背景和意义,并与学生共同探讨b. 定义概率和统计的基本概念c. 讲解概率和统计的性质和基本方法2. 概率计算的方法与练习a. 通过例题引导学生掌握概率计算的方法和技巧b. 进行练习,巩固概率计算的能力c. 提供案例,让学生应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3. 统计的概念与实践a. 介绍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b. 通过实际数据进行统计图表的制作和分析c. 提供统计题目,让学生应用统计解决问题4. 应用概率与统计解决实际问题a. 提供相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b. 引导学生利用概率和统计的知识解决问题c. 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分享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四、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数学教材》2. 教具:投影仪、计算器、纸张、铅笔等3. 预备知识资料:概率与统计的相关案例和练习题4. 互动教学平台:提供概率和统计的在线教学资源和练习题五、课堂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堂讨论和思考能力,进行评价和反馈。
九年级数学概率与统计的优秀教案范本
九年级数学概率与统计的优秀教案范本教案主题: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与应用教学目标:1. 理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2. 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3. 运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4. 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一、概率的基本概念与计算方法A. 概率的含义与表示方法1. 定义概率的基本含义;2. 介绍概率的表示方法,如分数、百分数和小数;3. 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概率。
B. 概率的计算方法1. 介绍古典概率的计算方法;2. 教授事件的互斥与独立性概念;3. 引导学生运用概率计算公式计算实际问题。
二、统计的基本概念与应用A. 统计的定义及其意义1. 解释统计的基本概念;2. 引导学生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B.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 讲解数据收集的方法;2. 教授数据的整理方法,如制表、绘图等;3. 通过实例演示数据的整理过程。
C. 统计指标的计算1. 介绍统计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2. 指导学生运用统计指标解答实际问题;3. 引导学生理解统计指标的应用场景。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知:教师通过举例等方式引发学生对概率与统计的兴趣和认识,导入新知。
二、概率的基本概念与计算方法A. 概率的含义与表示方法1. 教师解释概率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2. 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讨论概率的表示方法。
B. 概率的计算方法1. 教师讲解古典概率的计算方法,给出实例演示;2. 学生个别完成练习题目,巩固概率计算方法。
三、统计的基本概念与应用A. 统计的定义及其意义1. 教师解释统计的定义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B.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 教师讲解数据收集的方法,如问卷调查、采样等;2. 教师通过实例演示数据的整理过程;3. 学生在小组内收集和整理实际数据,并利用制表和绘图工具展示数据。
C. 统计指标的计算1. 教师介绍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讲解各指标的含义;2. 学生个别完成练习题目,巩固统计指标的计算。
九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
九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九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一、引言在九年级数学教学中,统计与概率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模块。
通过学习这一模块,学生可以了解和应用统计学和概率论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性的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统计与概率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包括样本、总体、频率等;2. 掌握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3. 了解概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4. 运用统计与概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统计学基础知识1.1 样本与总体的概念和区别;1.2 频数与频率的计算方法;1.3 中心趋势的度量(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2. 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1 调查问题的确定和设计;2.2 数据的收集方法;2.3 数据的整理和汇总。
3. 统计数据的分析和应用3.1 数据的图表表示方法(条形图、线形图、饼图等);3.2 数据的分析和解读;3.3 数据的应用,如预测和推测。
4. 概率论基础知识4.1 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4.2 概率的定义与计算方法;4.3 事件的关系与概率的运算。
5. 概率的应用5.1 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2 排列与组合问题的概率计算;5.3 概率与统计的联系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针对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组织讨论和实际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2. 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将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应用于真实问题中,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和分享,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步骤本节课按以下步骤展开:1. 导入新知识:通过引入一个真实的统计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学习统计学基础知识:向学生介绍样本与总体的概念和区别,教授频数与频率的计算方法,以及中心趋势的度量方法。
人教版初中数学概率与统计教案2023
人教版初中数学概率与统计教案2023第一章概率一、知识点概述概率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用于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件,比如掷骰子的结果、扔硬币的正反面等。
在本章中,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数学的方法,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掌握事件发生概率的计算方法;3. 运用概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1. 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运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概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内容及活动安排1. 课前导入(5分钟)通过对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事件发生的规律,并了解他们对概率的理解。
2. 讲授概念和性质(10分钟)通过示意图和具体例子,讲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率概念,并理解概率是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值。
3. 实例分析与计算(15分钟)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事件,如抛硬币、掷骰子等,引导学生通过列出样本空间和事件空间,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
4. 练习与巩固(15分钟)针对不同难度的问题,设计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概率计算方法,巩固掌握。
5. 拓展练习(10分钟)给出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运用所学的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概念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概率和统计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概率- 基本概念和性质- 事件发生的概率计算方法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示意图和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建立了正确的概率概念,并掌握了事件发生概率的计算方法。
通过练习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在布置作业时,需要注意题目的难度适宜,以确保学生能够独立完成。
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概率与统计》教案
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概率与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本单元的内容,使学生掌握以下能力:1. 理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应用;2. 掌握概率计算的基本方法;3. 学会利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4. 培养数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概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统计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2. 教学难点- 利用概率和统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节:概率的引入教学内容1. 什么是概率?2. 概率的计算方法: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
3. 实际问题的概率计算。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例子引入概率的概念。
2. 讲解:介绍概率的定义和基本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用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与讲评:提供一些练题供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讲评。
第二节:统计的引入教学内容1. 什么是统计?2. 统计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3.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小调查引入统计的概念。
2. 讲解:介绍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并讲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3. 实际应用: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4. 练与讲评:提供一些练题供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讲评。
第三节:概率与统计综合应用教学内容1. 利用概率与统计解决实际问题。
2. 数据的图表表示与分析。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概率和统计解决问题。
2. 讲解:介绍概率与统计综合应用的方法和步骤。
3. 实际应用: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4. 练与讲评:提供一些练题供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讲评。
四、教学资源准备1. 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教材《概率与统计》;2. 教学投影仪、计算器等教学设备;3. 课堂练题、案例分析题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其理解和掌握情况。
2. 通过课堂练和作业的评价,检查学生对概率与统计的掌握程度。
初中数学实践教案:概率与统计 (2)
初中数学实践教案: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是初中数学课程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它不仅涉及到实际生活中的数据分析与应用,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本教案将以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为基础,结合教师自身的经验和教材特点,设计一节关于概率与统计的实践课。
【一级标题】引入概率与统计【二级标题】前期准备在开始正式上课之前,教师需要做好相应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课堂准备工作已完成:包括教具、黑板、白板等;然后确定本节课所需教材及辅助资料是否齐备;最后为了提高学生对概率与统计的认知度,在课前可以设计一些小活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级标题】导入新知为了激发学生对概率与统计的兴趣,我打算通过一个有趣的实例来导入新知。
例如,在班级里进行一次“猜硬币”的游戏:1. 让每位学生准备一枚硬币,并站在教室前;2. 老师随机选择一名学生,要求他们猜自己抛出的硬币是正面还是反面;3. 学生回答后,老师抛出硬币并展示结果;4. 统计所有学生的猜测数据,记录下来。
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概率与统计的实际应用,并对后续课堂内容有所预期。
接下来,教师将通过以下步骤引入概率和统计的基本概念:【二级标题】概率的引入1. 介绍什么是概率:即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 通过实例解释概率的计算方法:例如掷骰子、抽卡片等活动。
3. 引入统计法则:根据大量重复实验后得出具有稳定性的统计规律。
【二级标题】统计的引入1. 定义统计: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2. 带领学生进行简单调查:例如班级人数、喜欢哪种运动等。
3. 教授统计图表设计与制作方法:如柱状图、折线图等。
4.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调查和数据收集,并以此为基础设计简单统计图表。
【一级标题】实践活动及巩固【二级标题】实践活动设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概率与统计的知识,我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活动——“调查与分析”: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调查。
例如,他们可以调查同学们喜欢的电影类型、购买习惯等。
初三年级数学教案 统计与概率
初三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教案:初三年级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目标:1. 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
2. 理解并能运用频率和概率进行简单问题的计算。
3.能够分析和解决与统计与概率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黑板、粉笔、学生习题册。
2. 学生尺子、计算器。
教学过程:第一节: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是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了解和描述事物的数量和特征的一种方法。
统计的三要素是:1. 统计调查:选择代表性的个体,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
2. 数据的图表表示:使用直方图、折线图、饼图等图表来展示数据的分布特征。
3. 数据的分析:通过观察和分析图表,找出数据中的规律并进行总结。
第二节:频率和概率的计算频率是指某个事件发生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可以用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频率的计算公式为:频率=事件发生的次数/总次数概率是指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数学上用一个介于0到1之间的数来表示。
概率的计算公式为:概率=事件发生的次数/总次数第三节:统计与概率的应用统计与概率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以下几个方面:1. 搭乘公交车的人数统计:通过对一段时间内搭乘公交车的人数进行统计,可以分析公交车的客流情况,并制定合理的运营计划。
2. 足球比赛的胜负概率计算:通过分析球队历史比赛数据,可以计算出某支球队在一场比赛中获胜的概率,对于球迷和赌徒来说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 调查学生对某个课程的满意度: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可以用来计算学生对某个课程的满意度,以帮助学校改进教学质量。
第四节:综合应用根据以上所学的知识,我们来进行一个综合应用的例子。
例子:某班级有40名学生,其中20名学生会打篮球,15名学生会弹吉他,10名学生既会打篮球又会弹吉他。
现在假设随机选择一个学生,请回答以下问题:1. 选出的学生会打篮球的概率是多少?解答:学生会打篮球的有20人,总共40人,所以概率为20/40=0.5。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教案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统计和概率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统计频率的方法和表示。
3. 能够分析数据并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4. 理解事件的概率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1. 统计频数和频率的计算。
2. 统计图表的制作和分析。
3. 事件概率的计算。
教学难点:1. 制作并分析统计图表。
2. 辨认问题中涉及的事件并计算概率。
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
2. 教具:计算器、黑板、彩笔。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1. 讲解统计与概率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对一组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二、统计频数和频率1. 定义频数和频率的概念。
频数:指某个数据在一组数据中出现的次数。
频率:某个数据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
频率= 频数/ 总次数。
2. 通过实例讲解频数和频率的计算方法。
3. 给出一组数据,让学生自己计算相关的频数和频率。
三、统计图表的制作1. 讲解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表示方法及其特点。
2. 以实际的数据为例,引导学生制作相关的统计图表。
3. 分析图表所展示的信息,并进行讨论。
四、事件与概率1. 定义事件和概率的概念。
事件:某个结果或一组结果的集合。
概率: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概率范围从0到1,0表示不可能发生,1表示一定会发生。
2. 介绍古典概率和统计概率的计算方法。
3. 给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概率的计算方法求解。
五、练习与巩固1. 引导学生做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2. 分组进行小组竞赛,利用概率知识解决问题。
3. 进行课堂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拓展与应用1. 引导学生思考统计和概率在更广泛的领域中的应用,如社会调查、市场预测等。
2. 给出相关的应用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探讨。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理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掌握统计频率的方法和表示,能够分析数据并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同时理解事件的概率及其计算方法。
初中数学实践教案:概率与统计
初中数学实践教案:概率与统计一、引言概率与统计是数学中的重要分支,也是初中数学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们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随机现象,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方法进行决策和预测。
本文将针对初中数学概率与统计教学,设计了一份实践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概率和统计概念,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案目标1. 理解概率和统计的基本概念,并能运用这些概念进行问题求解;2. 分辨不同类型的随机事件,并能计算其概率;3. 学会制作并使用直方图、折线图等统计图表;4. 培养合作学习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具:白板、彩色粉笔、橡皮擦、尺子等;2. 学具:纸张、铅笔、尺子等;3. 示例物品:红色球20个,蓝色球30个。
四、教学流程(一)导入引入课题,通过问题情境或实例引起学生注意,培养对概率和统计的兴趣。
例如:在一次抽奖活动中,有红色球20个、蓝色球30个,请问你抽到红色球的概率是多少?(二)理论讲解1. 概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将事件出现的可能性与总可能性之比定义为概率,计算公式为 P(A) = 事件A发生的次数 / 总次数。
2. 统计的基本概念:数据收集、整理、处理和分析。
介绍直方图、折线图等统计图表。
(三)案例分析以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与应用,通过问题解决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概率和统计的运用。
例如:小明想买一部新手机,他调研了100位同学喜欢的手机品牌,并记录下了结果,请帮助小明分析这些数据并寻找最受欢迎的品牌。
(四)小组合作实践布置小组合作任务,要求学生自行设计一个随机实验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例如:小组成员共有10个硬币,请设计实验并记录正面朝上的硬币数,并制作相应统计图表。
(五)展示与讨论各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分享归纳经验和策略。
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六)巩固与拓展引导学生再次回顾教学内容,总结概率与统计的重点和难点,操练相关题目巩固知识。
五、教学评价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价:1. 学生小组设计实验的质量和完成度;2. 学生对案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程度;3. 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回答质量和准确性;4. 抽查学生运用概率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概率与统计教案设计
初中概率与统计精选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学会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2)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3)掌握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概率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2)培养学生运用概率和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严谨治学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概率的基本概念(1)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2)概率的计算。
2.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总体、个体、样本;(2)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3)用样本估计总体。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2)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3)用样本估计总体。
2. 教学难点:(1)概率的计算方法;(2)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1. 教学策略:(1)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概率和统计的应用;(2)运用数形结合法,直观展示概率和统计的概念;(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概率和统计的基本概念、方法;(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概率和统计的原理;(3)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概率和统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验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概率和统计知识的掌握程度;3. 综合性评价:评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教学计划安排1. 概率的基本概念(2课时)2. 概率的计算(3课时)3.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2课时)4. 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2课时)5. 用样本估计总体(2课时)七、教学资源准备1. 教学PPT;2. 教学案例及素材;3. 统计学软件;4. 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数学教案:概率与统计》
《初中数学教案: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帮助学生了解和应用概率和统计知识的学科。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准确的预测,分析实际问题并做出合理的决策。
本教案将介绍初中概率与统计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具体的教学方法。
一、教案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概率和统计。
在概率部分,我们将介绍基本概念、事件的分类和发生规律;在统计部分,我们将涉及数据收集、整理和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
1. 概率(1)基本概念:什么是概率?为什么我们需要使用概率?如何理解概率?(2)事件的分类:确定性事件、不确定性事件、复合事件。
(3)发生规律:互斥事件、相对事件、独立事件。
2. 统计(1)数据收集:如何进行数据收集?有哪些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2)数据整理:如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有哪些常见的整理方法?(3)数据处理:如何通过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有哪些常见的统计指标?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准确地分类事件。
2. 理解统计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处理。
3. 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与概率与统计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 概率:掌握基本概念和事件的分类。
(2)统计:了解数据收集、整理和处理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1)概率: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率思维模式,准确理解概率相关知识。
(2)统计: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四、教学方法在教授初中数学概率与统计内容时,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基础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建立稳固的知识体系。
2. 实例法:通过实际问题演示并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有关概率与统计的实例,引起学生对该课题的兴趣,并帮助他们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初中概率与统计教案设计
初中概率与统计精选教案设计第一章:概率的基本概念1.1 随机事件与确定事件引导学生理解随机事件和确定事件的概念。
通过实例让学生区分随机事件和确定事件。
1.2 概率的定义与计算介绍概率的定义,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引导学生学习使用概率公式计算事件的概率。
第二章:概率的加法规则2.1 互斥事件与概率加法规则解释互斥事件的概念,即两个事件不可能发生。
引导学生学习使用概率加法规则计算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
2.2 独立事件与概率乘法规则解释独立事件的概念,即两个事件的发生不影响彼此的概率。
引导学生学习使用概率乘法规则计算两个独立事件的概率。
第三章:条件概率与贝叶斯定理3.1 条件概率的定义与计算解释条件概率的概念,即在某个事件已经发生的条件下,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引导学生学习使用条件概率公式计算条件概率。
3.2 贝叶斯定理的应用介绍贝叶斯定理,即根据已知事件的概率推算未知事件的概率。
引导学生学习使用贝叶斯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统计的基本概念4.1 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解释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的概念。
引导学生学习使用描述统计方法summarize 数据集。
4.2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解释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引导学生学习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第五章:概率与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5.1 概率与统计在决策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习使用概率和统计方法帮助做出决策。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概率和统计在决策中的重要性。
5.2 概率与统计在预测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习使用概率和统计方法进行预测。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概率和统计在预测中的重要性。
第六章:概率与统计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6.1 实验设计解释实验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概率与统计原理来优化实验。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设计实验,包括对照组、实验组等。
6.2 数据分析解释数据分析的概念,以及如何利用概率与统计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学习使用数据分析工具,如图表、假设检验等。
七年级数学《统计与概率的初步》数据分析基础教案
七年级数学《统计与概率的初步》数据分析基础教案引言:本教案旨在帮助七年级学生初步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学习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等核心技能。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有效地处理和解读各类数据,提高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2. 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方法;3. 学会构建频数分布表和绘制条形图;4. 理解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1. 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方法的学习;2. 频数分布表的构建和条形图的绘制;3. 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1.1 通过实例引入统计学的概念,如天气预报、人口普查等;1.2 分享统计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调查问卷、市场调研等。
2.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方法2.1 数据收集方法:介绍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并分别给出例子;2.2 数据整理方法:讲解数据的分类和整理方法,如频数表、统计图等;2.3 数据描述方法:引入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范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频数分布表和条形图3.1 频数分布表的构建:介绍频数和频率的概念,示范如何制作频数分布表;3.2 条形图的绘制:讲解条形图的表示方法和绘制步骤,鼓励学生实践绘制。
4. 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4.1 概率的基本概念:引入概率的定义和常见概率事件,如硬币正反面、骰子点数等;4.2 概率的计算方法:介绍频率法和几何法两种计算概率的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四、教学资源与评估1. 教学资源:教科书、教具、多媒体课件等;2.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课堂互动等方式进行评估。
五、教学延伸与反思1. 教学延伸:鼓励学生参与实际调查和数据收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2. 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困惑,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效果。
结束语:通过本教案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已初步掌握了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初一年级数学教案 统计与概率
初一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学会进行统计数据的整理、归纳和分析;- 掌握计算简单概率的方法;- 能够应用统计与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统计思维;-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类和数据整理;-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态度;- 培养学生对于数据的敏感性和数据的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简单概率的计算与应用。
2.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 如何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
三、教学准备- 板书:统计与概率- 教学资源:学生练习册,小组活动材料,投影仪,计算器等。
四、教学过程【引入】1. 观察与分类(10分钟)分组观察课堂上的学生服装颜色,将观察结果整理并统计人数最多的颜色、最少的颜色以及数量。
2. 引导思考(5分钟)- 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有哪种颜色的服装人数最多?最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展示】3. 整理数据(15分钟)- 学生将观察到的数据整理到小组活动材料中,绘制条形图或饼图来表示数据。
- 小组之间相互交流,比较各组的数据并思考相关问题。
4. 分析与讨论(15分钟)- 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并回答相关问题,如为什么红色服装的人数最多?为什么绿色服装的人数最少?- 引导学生思考把服装的颜色分成明亮色和暗色,重新进行统计和分析。
【引出】5. 概率的概念(10分钟)- 通过讲解和实例引出概率的概念。
- 引导学生使用实例中的数据计算简单概率。
【练习】6. 小组合作(20分钟)- 学生分小组,进行小组活动。
- 每个小组从一个袋子中取球,记录不同颜色球的数量,整理数据并计算概率。
【巩固】7. 延伸练习(15分钟)- 按照同样的步骤,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初中数学实践教案:概率与统计
初中数学实践教案: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在数学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仅是数学课程的一部分,还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通过学习概率与统计,学生可以获得解决问题、做出决策以及分析数据的能力。
本教案旨在帮助初中生建立对概率与统计的基础理解,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概率的基本概念1.1 试验与事件在概率的研究中,首先要了解试验和事件的概念。
试验是指观察或操作的过程,而事件是指试验中可能发生的结果。
通过例子和练习,学生将掌握这些概念,并能够区分试验和事件。
1.2 概率的计算概率是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计算来确定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本教案将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包括等可能概型和频率概率等。
二、统计的基本概念2.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统计的第一步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学生将学习如何正确收集数据,并使用统计表格和图表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展示。
通过活动和实践,学生将培养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能力。
2.2 统计量的计算统计量用于描述数据的特征。
学生将学习如何计算常见的统计量,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通过实际例子和练习,学生将掌握统计量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3 数据的分析与解释统计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数据的分析与解释来得出结论。
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统计图表和统计推断来分析数据,并从中获取相关信息。
通过实践和实际案例,学生将培养数据分析与解释的能力。
三、概率与统计的应用3.1 概率的应用概率的应用无处不在。
本教案将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和解决,让学生了解概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学生可以学习如何计算投掷骰子得到某个数字的概率,或者计算从一副牌中抽取红心牌的概率等。
3.2 统计的应用统计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
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统计方法来分析社会调查数据、市场调研数据等。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应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制作调查问卷、分析数据并做出相对应的结论等。
初中 统计和概率 教案
初中统计和概率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掌握常用的统计图形和概率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统计与概率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统计与概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对数据和概率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1. 重点: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统计图形和概率计算方法。
2. 难点:对实际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概率计算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科书、统计图形的示例、概率事件的示例。
2. 教学工具:黑板、投影仪、计算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数学知识,提出与统计和概率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分享对统计和概率的已有知识,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统计与概率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解释统计与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
三、统计图形(10分钟)1. 教师介绍常用的统计图形,如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并通过示例展示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统计图形的制作方法,练习分析统计图形中的信息。
四、概率计算(10分钟)1. 教师介绍概率的基本概念,如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解释概率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概率的计算方法,如古典概率和条件概率,并通过示例进行计算练习。
五、实际问题分析(10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如调查学生最喜欢的学科,学生运用统计与概率的方法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形和概率计算方法,展示解题过程和结果。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和技能。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统计与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
九年级数学教案概率与统计
九年级数学教案概率与统计一、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而九年级的数学教学是学生基础数学知识的巩固和扩展的阶段。
而概率与统计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
本教案将以九年级数学概率与统计的内容为基础,结合教学大纲,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概率和统计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概率和统计的基本概念;2.掌握概率计算和统计分析的方法;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概率与事件:1.1 概率的基本概念;1.2 事件与样本空间;1.3 事件的概率计算;1.4 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
2.统计与数据分析:2.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2 数据的表示与分析;2.3 集合的基本概念;2.4 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图。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概率的计算方法、统计数据的分析方法;2.难点:事件的概率计算、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五、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2.实践探究教学:通过实际问题的尝试和实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概率与统计的概念与方法;3.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与交流。
六、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概率与统计的概念,如讨论抛硬币的概率,或者询问学生是否了解统计学调查的重要性。
2.知识讲解:2.1 概率与事件的概念讲解: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概率与事件的基本概念;2.2 概率计算方法的演示: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概率的基本方法,如频率方法和几何方法;2.3 统计数据分析方法的讲解:介绍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如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图的绘制。
3.拓展探究:3.1 概率的实际应用: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概率的知识解决问题,如抽样调查等;3.2 统计分析的实践应用:通过实际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统计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初中数学概率与统计教案范文合集
人教版初中数学概率与统计教案范文合集初中概率与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体现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在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统计观念。
重点难点: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准备:投影片。
复习过程:一、回顾与交流1、收集数据,统计表。
师:我们班要和六(1)班建立手拉手班级,你想向手拉手的同学介绍哪些情况呢?学生可能回答①姓名、性别。
②身高、体重。
③兴趣爱好。
(1)调查表。
为了清楚地记录你的情况,同学们设计了一种个人情况调查表。
姓名性别身高/cm 体重/kg最喜欢的学科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最喜欢的图书长大后最希望做的工作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特长①填一填。
②用语言描述清楚还是表格记录清楚?(2)统计表。
为了帮助整理和分析全班的数据,同学们又设计了一种统计表。
你认为用统计表记录数据有什么好处?你对统计表还知道哪些知识,与同学进行交流。
2、统计图。
(1)你学过几种统计图?分别叫做什么统计图?各有什么特征?①条形统计图。
特征:清楚表示出各科数量的多少。
②折线统计图。
特征:清楚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③扇形统计图。
特征:清楚表示各种数量的占有率。
(2)教学例题。
①认真观察例题中的图表。
②指出各统计图的名称。
③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如:从扇形统计图看出,男、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率;从条形统计图看出,男、女生分别喜欢运动项目的人数。
3、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1)什么是平均数?什么是中位数?什么是众数?(2)出示例题。
身高/m 1.40 1.43 1.46 1.49 1.52 1.55 1.58人数 1 3 5 10 12 6 3体重/kg 30 33 36 39 42 45 48人数 2 4 5 12 10 4 3①在上面两组数据中,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如果在全班学生中任意抽取一人,体重在36千克及以下可能性大还是39千克及以上可能性大?a.找出中位数和众数。
九年级数学《概率与统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十二、概率与统计教学目标:1.立足教材,打好基础,查漏补缺,系统复习,熟练掌握本部分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2.让学生自己总结交流所学内容,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本部分内容,使他们在动手操作方面,探索研究方面,语言表达方面,分类讨论、归纳等方面都有所发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将本部分的知识有机结合,强化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难点:把数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素质. 增强用数学的意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⑴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一般有下列六步:明确调查问题、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法、展开调查、记录结果、得出结论.⑵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是三种最常用的统计图.这三种统计图各具特点: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数据的数量特征;折线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数据的数量变化规律;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在总量中所占的份额.⑶我们把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包含的个体的个数叫做样本容量. ⑷普查是通过调查总体的方式来收集数据的,抽样调查是通过调查样本方式来收集数据的.⑸用抽签的办法决定哪些个体进入样本.统计学家们称这种理想的抽样方法为简单的随机抽样.⑹在记录实验数据时,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称为频数.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或者百分比)称为频率.⑺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是:①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②决定组距和组数;③决定分点;④画频数分布表;⑤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数据的代表⑻在一组数据中,用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总个数就得到这组数据的平均数.⑼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依次排列,位于正中间位置的数(或正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⑽在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⑾在一组数据中,各个数在总结果中所占的百分比称为这个数的权重,每个数乘以它相应的权重后所得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⑿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差称为极差.⒀方差:我们可以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这个结果通常称为方差.计算方差公式:设一组数据是.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⒁标准差:一组数据的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 用公式可表示为:可能性与概率⒂那些无需通过实验就能够预先确定他们在每一次实验中都一定会发生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那些在每一次实验中都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⒃无法预先确定在一次实验中会不会发生的事件称为不确定事件或随机事件. ⒄表示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叫做该事件的概率. ⒅概率的理论计算有:①树状图;②列表法. 2、 能力要求例1为了了解某区九年级70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查了500名学生的体重,就这个问题来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7000名学生是总体 B.每个学生是个体C.500名学生是所抽取的一个样本 D.样本容量为500【分析】这个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概念的理解.此题学生容易把研究对象的载体(学生)当作研究对象(体重).【解】D.例2 下面两幅统计图(如图1、图2),反映了某市甲、乙两所中学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请你通过图中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⑴通过对图1的分析,写出一条你认为正确的结论;⑵通过对图2的分析,写出一条你认为正确的结论;⑶2003年甲、乙两所中学参加科技活动的学生人数共有多少?【分析】此题就是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的能力. 从统计图中处理数据的情况一般有以下几种:一、分析数据大小情况;二、分析数据所占的比例;三、分析数据的增加、减少等趋势或波动情况.【解】⑴1997年至2003年甲校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比乙校增长得快;⑵甲校学生参加文体活动的人数比参加科技活动的人数多;⨯+⨯=(人).⑶200038%110560%1423答:2003年两所中学的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总人数是1423人.【说明】⑴本题是利用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展示数据,折线统计图清楚地反映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清楚地表示出参加课外活动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⑵从折线统计图可获得2003年甲校参加课外活动人数为2000人,乙校为1105人,再根据扇形统计图参加各类活动人数的百分比即可算出参加各类活动的人数.这里着重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例3 某市实行中考改革,需要根据该市中学生体能的实际情况重新制定中考体育标准.为此,抽取了50名初中毕业的女学生进行“一分钟仰卧起坐”次数测试.测试的情况绘制成⑴求这次抽样测试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⑵根据这一样本数据的特点,你认为该市中考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项目测试的合格标准应定为多少次较为合适?请简要说明理由;⑶根据⑵中你认为合格的标准,试估计该市中考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项目测试的合格率是多少?【分析】本题是以统计初步知识在该市怎样定中考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项目测试的合格标准中的应用为背景,把制定体育成绩的某项合格指标转化为统计问题,投出了统计中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运算.【解】⑴该组数据的平均数=,5.20)2361351322302275251020181871511216(501=⨯+⨯+⨯+⨯+⨯+⨯+⨯+⨯+⨯+⨯+⨯⨯众数为18,中位数为18;⑵该市中考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项目测试的合格标准应定为18次较为合适,因为众数及中位数均为18,且50人中达到18次的人数有41人,确定18次能保证大多少人达标; ⑶根据⑵的标准,估计该市中考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项目测试的合格率8000.【说明】本题不仅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很好的问题背景,而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易引起学生的解题兴趣,既可以有效地考查学生对统计量的计算,又将关注的重点转变为结合学生实际问题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进而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判断、预测、估计和决策,突出了题目的教育价值.例4 两人要去某风景区游玩, 每天某一时段开往该风景区有三辆车(票价相同),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些车的舒适程度, 也不知道车子开过来的顺序. 两人采取了不同的乘车方案:甲无论如何总是上开来的第一辆车,而乙则是先观察后上车, 当第一辆车开来时 他不上车, 而是仔细观察车的舒适度, 如果第二辆车的状况比第一辆车好, 他就上第二辆车; 如果第二辆车不比第一辆好, 他就上第三辆车.如果把这三辆车的舒适程度分为上、中、下三等, 请尝试着解决下面的问题: ⑴三辆车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工有哪几种不同的可能? ⑵ 你认为甲、乙两人采用的方案, 哪一种方案使自己..乘上等车的可能性大? 为什么? 【分析】由于各车的舒适度不同,而且开过来的顺序也事先未知,因此不同的乘车方案使自己乘坐上等车的可能性不一样.我们只要将三种不同的车开来的可能性顺序全部列出来,再对照甲乙二人不同的乘车方案,就可以得出两人乘坐上等车的可能性.【解】⑴三辆车开来的先后顺序有6种可能,分别是:(上、中、下)、(上、下、中)、(中、上、下)、(中、下、上)、(下、中、上)、(下、上、中);⑵由于不考率其他因素,三辆车6种顺序出现的可能性相同.甲、乙二人分别乘坐上等车的概率,用列表法可得.于是不难看出,甲乘上等车的概率是31;而乙乘上等车的概率是21. ∴乙采取的方案乘坐上等车的可能性大. 【说明】解决本题的关键是通过列表的方法将三辆车开来的顺序列出来,再根据甲、乙两种不同的乘车方案求出他们乘坐上等车的概率.另外本题也可以通过画数状图来求解.例5 某电脑公司现有A 、B 、C 三种型号的甲品牌电脑和上 中 下 上下 中上下中D 、E 两种型号的乙品牌电脑.希望中学要从甲、乙两种品牌电脑中各选购一种型号的电脑.⑴写出所有选购方案(利用树状图或列表方法表示);⑵ 如果⑴中各种选购方案被选中的可能性相同,那么A 型号电脑被选中的概率是多少?⑶ 现知希望中学购买甲、乙两种品牌电脑共36台(价格如图所示),恰好用了10万元人民币,其中甲品牌电脑为A 型号电脑,求购买的A 型号电脑有几台.【分析】本题实际上是要在A ,B ,C 三种型号的甲品牌电脑中选择一种,再从D ,E 两种型号的乙品牌电脑中选择一种,我们可以在所有选购方案中按照题意要求就可以确定符合条件的方案.【解】⑴ 树状图如下:或列表如下:有6种可能结果:(A ,D ),(A ,E ),(B ,D ),(B ,E ),(C ,D ),(C ,E ). ⑵ 因为选中A 型号电脑有2种方案,即(A ,D )(A ,E ),所以A 型号电脑被选中的概率是31.(3) 由(2)可知,当选用方案(A ,D )时,设购买A 型号、D 型号电脑分别为x ,y 台,根据题意,得⎩⎨⎧=+=+.10000050006000,36y x y x解得⎩⎨⎧=-=.116,80y x 经检验不符合题意,舍去;当选用方案(A ,E)时,设购买A 型号、E型号电脑分别为x ,y 台,根据题意,得⎩⎨⎧=+=+.10000020006000,36y x y x 解得⎩⎨⎧==.29,7y x 所以希望中学购买了7台A 型号电脑.从本镇街几十间高、中、低档饭店中抽取10家作样本,得到这些饭店每天消耗一次性筷子的盒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数学概率与统计教案范
文合集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好了初中概率与统计教案,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初中概率与统计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具体的实例中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可以在生活中运用扇形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体验探索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应用,发展学生推理能力,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具体的实例中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可以在生活中运用扇形统计图。
难点: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通过案例呈现扇形统计图运用的情境,导入课题。
(二)探究体验,构建新知
1.学生动手实践:分析一个扇形统计图,说明从中可以获取什么信息。
2.引导抽象概括:设置小组讨论,探讨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应用。
3.知识拓展延伸:通过进一步讨论不同扇形统计图的信息表现方式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1.学生自主总结,教师启发点拨重难点。
2.同学们今天有什么收获呢?
3.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呢?
四、布置作业
运用扇形统计图分析生活中的事件。
初中概率与统计教案二
一、随机事件和概率
考试要求
1.了解样本空间(基本事件空间)的概念,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掌握事件的关系及运算。
2.理解概率、条件概率的概念,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会计算古典型概率和几何型概率,掌握概率的加法公式、减法公式、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以及贝叶斯(Bayes)公式。
3.理解事件独立性的概念,掌握用事件独立性进行概率计算;理解独立重复试验的概念,掌握计算有关事件概率的方法。
二、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考试要求
1.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理解分布函数的概念及性质,会计算与随机变量相联系的事件的概率。
2.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的概念,掌握0-1分布、二项分布、几何分布、超几何分布、泊松(Poisson)分布及其应用。
3.了解泊松定理的结论和应用条件,会用泊松分布近似表示二项分布。
4.理解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的概念,掌握均匀分布、正态分布、指数分布及其应用,其中参数为的指数分布的概率密度为
5.会求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三、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考试要求
1.理解多维随机变量的概念,理解多维随机变量的分布的概念和性质,理解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边缘分布和条件分布,理解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边缘密度和条件密度,会求与二维随机变量相关事件的概率。
2.理解随机变量的独立性及不相关性的概念,掌握随机变量相互独立的条件。
3.掌握二维均匀分布,了解二维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理解其中参数的概率意义.
4.会求两个随机变量简单函数的分布,会求多个相互独立随机变量简单函数的分布。
四、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考试要求
1.理解随机变量数字特征(数学期望、方差、标准差、矩、协方差、相关系数)的概念,会运用数字特征的基本性质,并掌握常用分布的数字特征。
2.会求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
五、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
考试要求
1.了解切比雪夫不等式。
2.了解切比雪夫大数定律、伯努利大数定律和辛钦大数定律(独立同分布随机变量序列的大数定律)。
3.了解棣莫弗-拉普拉斯定理(二项分布以正态分布为极限分布)和列维-林德伯格定理(独立同分布随机变量序列的中心极限定理)。
六、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考试要求
1.理解总体、简单随机样本、统计量、样本均值、样本方差及样本矩的概念,其中样本方差定义为
2.了解分布、分布和分布的概念及性质,了解上侧分位数的概念并会查表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