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战伤病理学第二章冲击伤.解读
外科学创伤与战伤
![外科学创伤与战伤](https://img.taocdn.com/s3/m/e46c53d7da38376baf1fae2d.png)
创伤的分类
按创伤部位分类(致伤部位)
腹部伤:易发生。
实质脏器内出血
空腔脏器腹腔感染
创伤
创伤的分类
按创伤部位分类(致伤部位)
骨盆部(阴臀部)伤:易致开放性损
伤,伤部极易受到污染。
创伤
创伤的分类
按创伤部位分类(致伤部位)
脊柱脊髓伤
脊柱骨折脊柱稳定性受到影响
脊髓损伤截瘫、残疾
创伤
创伤的分类
伤 情 分 类 优先处理伤:颈椎损伤、呼吸功能减弱、心血 管功能不全、严重外出血 较优先处理伤:胸腔腹腔、颅脑伤、脊髓伤、 四肢血管伤、严重烧伤、面部软 组织伤等
创伤
创伤的急救
原 则 按先重后轻抢救
伤 情 分 类 优先处理伤:颈椎损伤、呼吸功能减弱、心血 管功能不全、严重外出血 较优先处理伤:胸腔腹腔、颅脑伤、脊髓伤、 四肢血管伤、严重烧伤、面部软 组织伤等
创伤
创伤的分类
按有无伤口分类(体表结构的完整性) 常见的闭合性损伤
挫伤:钝性暴力所致的皮下软组织损
伤,最常见,伤处肿胀、瘀血、疼痛,严
重者可造成实质细胞的坏死和功能障碍。
创伤
创伤的分类
按有无伤口分类(体表结构的完整性) 常见的闭合性损伤 挤压伤:肌肉组织丰富的肢体或躯干+
重物长时间挤压或固定体位的自压,导致 肌肉组织损伤。受压部位出现严重缺血, 造成组织细胞变性坏死,大量的细胞崩解 产物如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被吸收后引 起急性肾衰,称为挤压综合征。
创伤
创伤的诊断
病 史
了解受伤的过程、身体姿势、外力作用部位等 伤后出现的局部及全身症状和演变过程
经过何种处理和处理时间
既往疾病史
创伤
创伤的诊断
创伤和战伤—概论
![创伤和战伤—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f6177c89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48.png)
创伤和战伤—概论一、分类1.按皮肤完整性分类(l)闭合性损伤:损伤部位皮肤和黏膜仍保持完整,无开放性伤口。
多由钝性暴力所致。
包括挫伤、扭伤、挤压伤、冲击伤。
胸部短暂外力挤压后可出现创伤性窒息,若肌肉长时间受到挤压可出现挤压综合征。
(2)开放性损伤:损伤部位皮肤或黏膜完整性被破坏。
有伤口和出血,易发生感染。
包括擦伤、刺伤、裂伤、撕脱伤。
2.按损伤程度分类(1)第一级“阈刺激”:刺激轻,损伤较轻或暂时反应,内分泌或代谢改变不明显或可自行调节恢复。
(2)第二级“威胁性挑衅”:损伤较广泛,反应较强烈,引起内环境失衡。
(3)第三级“组织杀伤性损伤”:损伤极严重,组织坏死,毒素吸收,内环境严重失调。
3.按致伤原因分类如锐器可致刺伤、切割伤、穿透伤等;钝性暴力可致挫伤、挤压伤等;切线动力性损害可致擦伤、裂伤、撕裂伤等;枪弹可致火器伤。
4.按受伤部位分类可分为颅脑、胸腔、腹腔、盆腔、肢体损伤。
二、病理生理1.局部炎症反应任何创伤都会激发人体最基本的生理反应。
创伤性局部炎症是创伤的病理基础。
组织受伤后,局部有出血、血凝块、失活的细胞等,其周围未损伤的组织可发生炎症。
炎症起始于微血管反应,经短暂的收缩后,继而扩张和充血。
并且通透性增高,水分、电解质和血浆蛋白渗入组织间隙。
创伤性炎症有利于创伤修复,损伤后炎症反应抑制(如休克或使用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将会延迟愈合时间;但炎症反应强烈或广泛时不利于创伤愈合,应进行相应处理。
2.全身反应严重创伤时,释放出大量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可造成全身性病理反应。
(l)体温:伤后早期常伴有发热,并发休克时体温过低。
(2)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损伤造成应激效应,使下丘脑一垂体轴和交感一肾上腺髓质轴活性增强。
体内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增加。
(3)代谢改变:伤后机体分解代谢亢进(肌肉是提供分解代谢的主要组织)。
一方面为机体提供能量和蛋白质,另一方面也导致细胞萎缩并引起体重减低、肌无力、免疫力降低。
创伤与战伤课件
![创伤与战伤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1ba9fce45c3b3566ec8b2f.png)
第二节 创伤的病理生理
❖局部反应 ❖全身反应 ❖组织修复与创伤愈合 ❖并发症
一、创伤的局部炎症反应
❖与受伤种类、作用时间、损伤程度和 性质、污染轻重及是否异物存留有关
❖非特异防御反应:清除坏死组织及异 物,杀灭细菌,促进组织修复
创伤性炎症对组织修复的作用
❖积极作用:吞噬细菌,局部清除,组织 间隙支架,提供营养
❖损伤作用:大量渗出、血容量下降、组 织受压、 血循环受阻、损伤其他器官
二、全身反应
❖神经内分泌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应 激反应
❖神经内分泌系统及物质能量代谢改 变,高分解状态
神经内分泌反应
❖ 交感-肾上腺 髓质系统:应 激性刺激 下丘脑 交感-肾上腺 髓质释放儿 茶酚胺.
儿茶酚胺
心血管功能调节
动员体内能源
❖战伤:在战斗中由武器直接或间接造成的损伤 以及因战斗或战争环境而造成的机体损伤。
二、致伤因素
❖擦伤 ❖撕裂伤 ❖挤压伤 ❖挫伤 ❖刺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切割伤 ❖火器伤 ❖冲击伤 ❖爆震伤
擦伤
三、受伤部位
❖颅脑伤 ❖颌面部伤 ❖颈部伤 ❖胸背部伤 ❖腹腰部伤
❖骨盆伤 ❖四肢伤 ❖皮肤、软组织、
骨质、内脏
❖脊柱脊髓伤
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反应
伤后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RH
垂体前叶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意义
❖使血糖升高 ❖脂肪分解产生能量 ❖减轻炎症损害
下丘脑-垂体后叶轴反应
创伤后低血容量
ADH分泌增加
肾远曲管和集合管 对水的吸收增加 维持循环血量
病理学战伤病理学冲击伤解读
![病理学战伤病理学冲击伤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d849e62b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d6.png)
(五)颅脑损伤 伤员除了受冲击抛掷及头部被飞行或 下落的物体打击造成颅骨损伤外 ,还可能 由于超压的三种作用造成: 1. 冲击波通过骨组织传导无明显减 弱 , 故可通过颅骨传至颅内损伤脑组织。
2. 肺组织损伤后 ,肺泡内的气体进 入肺静脉 , 随血液循环造成脑组织中动脉 发生栓塞而损伤脑组织。
(二) 重物移去后的病理变化 1.不同程度的出血及血浆渗出 2.大量的水分电解质 、蛋白质及其它 有形成分聚集在筋膜腔间隙 ,使局 部压力升高 , 明显的肿胀
代谢性酸中毒及氮质血症 由于受损 组织分解及机体代谢所产生的硫酸根 、磷 酸根及其他酸性代谢产物排除障碍 , 引起 代谢性酸中毒 。此外 , 由于磷酸根的增多 可引起低血钙症。
因急性肾功能衰竭 ,使尿素 、肌酐等 非蛋白氮物质在体内蓄积 , 当非蛋白氮成 分超过了100毫克%时 ,称为尿毒症。
少尿期一般持续1 2周 ,短者仅2 3 日, 个别长者可持续几周。
四 、休克
严重挤压伤 休克 原因: 强烈神经刺激
大量血浆外渗 血溶量减少 全身代谢性性酸中毒
五 、肾脏损伤及急性肾功能不全
1.休克 肾血流量灌注不足 物质入血
2.肌红蛋白阻塞肾小管
大量肾素性
六 、挤压综合征的代谢改变 挤压综合征的代谢改变可以分为三期:
( 一 )少尿期 此期除表现出少尿、 低比重尿 、蛋白尿 、血尿或管型尿外 , 患 者还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水中毒 、低血钠、 高血钾 、代谢性酸中毒及氮质血症。
二 、冲击伤的病理变化
(一 )肺损伤
肺的严重损伤是冲击伤致死的常见原因 ,是冲 击波直接作用于胸壁的结果。
主要表现:肺出血 、血肿 、弥漫性出 血性实变 水肿 、积液 、血性泡沫状 液体充满肺泡
创伤讲义
![创伤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6d431aa00029bd64783e2c96.png)
第一节概述创伤和战伤自古危害人类的健康。
随着社会不断发发展和进步,创伤和战伤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本章要求掌握创伤和战伤的救治原则。
各部位的诊断和处理参见有关章节。
创伤和战伤一定义(definition):创伤trauma广义:指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造成的机体损伤;狭义:机械性致伤因素作用于机体所造成的组织结构完整性破坏和功能障碍。
Acute T rauma:Typically involves a one-time experience (e.g., natural disaster or car accident.)(NASMHPD, 2006)Complex T rauma:Involves prolonged or multiple traumatic events. Complex trauma typically occurs within a caregiving relationship by neglect, physical, sexual or verbal abuse.二创伤的重要性:引用著名外科学家裘法祖的话―研究创伤外科学‖也就等于提高外科基础的全部知识.创伤外科学实际上是一部―外科学基础‖。
三.按伤后皮肤是否完整区分:1.开放性创伤(open injury) :擦伤、撕裂伤、切伤、砍伤、刺伤等。
2.闭和性创伤(closed injury):挫伤、挤压伤、扭伤、震荡伤、关节脱位和半脱位、闭合性骨折、闭合性内脏伤。
四.其他分类:1、按原因分锐器伤:刺伤、切割伤钝器伤:挫伤、挤压伤扭伤、撕裂伤火器伤、冲击伤(1)挤压伤(Crash Injury)——肢体遭重物挤压而造成的一种以肌肉伤为主的软组织创伤。
(2)挤压综合症——以肌红蛋白尿和高血钾为特征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休克的病症。
(大量的红细胞和肌细胞破坏,崩解产物损伤肾小管)2、按部位分:颅脑伤等。
3、按组织器官分:软组织损伤、骨折、内脏破裂、肢体伤4、按伤情轻重分:轻伤——局部软组织伤、暂时失去工作能力,或只需小手术;中等伤——广泛软组织伤、开放性骨折、肢体挤压伤、一般的腹腔脏器伤;重伤——危及生命或治愈后有严重残疾。
创伤与战伤
![创伤与战伤](https://img.taocdn.com/s3/m/30b7a42add3383c4ba4cd25f.png)
第二节 创伤的诊断与治疗
一、创伤的诊断
2.详细检查 注意局部形态改变、解剖差异、机能丧失等。
闭合伤:查明深部重要组织器官有无损伤。 开放伤:伤口形状、大小、深度、出血情况、污染
程度、有无异物存留、深层重要组织器官损伤情况。
第二节 创伤的诊断与治疗
一、创伤的诊断
(三)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血气分析等。 血尿素氮、肌酐、血清胆红质、转氨酶等。
第二节 创伤的诊断与治疗
二、创伤的处理
(3)感染伤口 包括延迟处理的开放性创伤、脓肿切开、手术切口感染 等,有渗出液、脓液、坏死组织等,周围皮肤常有红肿 经过换药逐渐达到二期愈合 处理:迅速控制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 ①局部休息、制动、理疗 ②全身抗菌素 ③伤口处理:保持引流通畅,换药直至愈合。
第二节 创伤的诊断与治疗
病例思考
1.一患者车祸后2小时送至医院,诉咳嗽、胸部疼痛。查体T:36.5℃,P:130 次/分,R:30次/分,BP:90/60mmHg,神清,右胸部压痛明显,右肺呼吸音 低,右下肢有骨折征。胸片提示:右侧液气胸。创伤种类为: A.穿透伤 B.盲管伤 C.刺伤 D.挤压伤 E.闭合伤
2.男性,24岁,因车祸伤急诊入院。初步诊断: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损伤及创 伤性休克,对该病人的处理顺序应该是 A.骨盆骨折牵引固定,抗休克,处理尿道伤 B.抗休克,处理尿道伤,牵引固定 C.抗休克,牵引固定,处理尿道伤 D.处理尿道伤,抗休克,牵引固定 E.处理尿道伤,牵引固定,抗休克
伤部+伤型+伤因+伤情四结合诊断 如:“左上胸部贯通枪伤合并开放性气胸” 如:“右股部下1/3贯通枪伤、股骨开放性 粉碎骨折、合并股动脉损伤与创伤性失血 性休克”。
第二节 创伤的诊断与治疗
冲击伤急救教育课件
![冲击伤急救教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fe1041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0c.png)
06
总结与展望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冲击伤的定义、分类和常见原因
01
详细解释了冲击伤的概念,包括其定义、分类以及常见的致伤
原因,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
冲击伤的现场急救原则
02
重点强调了现场急救的“黄金时间”和“先救命,后治伤”的
原则,以及如何进行初步的伤情评估和分类处理。
常见冲击伤的急救处理方法
迅速补充血容量
对于休克患者,需迅速建 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 ,以维持血压和心输出量 。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根据患者情况,使用血管 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 甲肾上腺素等,以改善组 织灌注和氧供。
纠正酸碱平衡紊乱
监测患者血气分析,及时 纠正酸碱平衡紊乱,保持 内环境稳定。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防治
及早识别与干预
立即停止活动,对受伤部位进行冷敷,减 轻肿胀和疼痛。尽快就医检查是否有骨折 等严重损伤。
解除挤压因素,对受伤部位进行固定和包 扎,防止进一步损伤。尽快就医检查是否 有内脏损伤等严重情况。
迅速脱离火源或致热源,用冷水冲洗或浸 泡伤处降低温度。对烧伤部位进行清洁和 包扎,防止感染。尽快就医接受进一步治 疗。
03
系统介绍了各种常见冲击伤的急救处理方法,包括止血、包扎
、固定、搬运等,并结合实例进行了详细讲解。
分享个人学习心得和体会
0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只有将所
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才能真正掌握急救技能。
02 03
团队协作在急救中的关键作用
05
康复训练与心理干预
康复训练计划制定与实施
1 2 3
创伤与战伤(外科诊疗)
![创伤与战伤(外科诊疗)](https://img.taocdn.com/s3/m/b29c7cd3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7.png)
• (5)撕裂伤: 由旋转暴力或碾 压、牵拉等造成 的大块皮肤和深 部组织的撕脱。 可因出血而导致 休克。
66
• (6)火器伤:是弹片、枪弹所造成的损伤。多见 于战时。分为贯通伤和盲管伤。伤情复杂,污染 重,留有异物,感染破伤风。
67
一、病因和分类
(二)按受伤部位分: 1)颅脑伤 2)颌面伤 3)颈部伤 4)胸腹伤 5)四肢及邻近部位的联合伤
• 熟悉:创伤的分类和创伤后人体的病理生理变化 及修复过程。
• 了解:战伤的种类、特点和处理原则(自学)。
53
第一节 创伤概论
创伤是指机械性致伤因素作用于人 体所造成的组织机构完整性的破坏或生 理功能障碍。
一、病因及分类
(一)、按皮肤黏膜完整性分类: 开放性损伤:受伤部位皮肤或黏膜完整性
遭到破坏,深部组织伤口与外界相通,多由锐 性暴力引起。
层完全分离。
26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
(二)全身表现
1、发热:创伤出血或组织坏死分解产物吸收以 及术后均可发生吸收热。
2、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 3、其他:口渴、尿少、疲倦、失眠等。 4、并发症:化脓性感染、创伤后休克,甚至
MSOF.
27
五、创伤的救治
(一)局部治疗
1.闭合性损伤:无合并伤者休息、冷敷、理疗等。 2.开放性损伤:及早的清创缝合(伤后6-8h是最
40
清创术
定义
清创术是将污染伤口通过手 术处理成为新鲜、清洁的伤口, 并使其愈合的方法。
清创的时机
清创时间越早越好 8小时内清创效果好 血管丰富部位的伤口,也可在24小时内
进行清创缝合 超过12小时的污染严重的伤口,按感染
伤口处理,清创后不缝合3内无感染征象 者,再给予缝合
创伤和战伤
![创伤和战伤](https://img.taocdn.com/s3/m/c2ed051852d380eb62946d94.png)
• (三).急救
– – – – 紧急复苏 ABC 呼吸道通畅 抗休克 消除危及生命的因素 • 制动 气胸 • 腹部外伤 • 脑部外伤 • 四肢损伤.血管伤
• (四).全身的治疗
– 保证呼吸---气体交换要 有效 – 纠正休克---保证有效血 容量 – 抗感染 一般感染、特 殊感染 – 支持疗法:糖.蛋白.维生 素.
七.并发症
• 感染 • 休克 • 肾功衰等多器官
• • • •
衰竭 呼吸窘迫综合征 应激性溃疡 脂肪栓塞 凝血障碍
八 创伤的治疗
• (一)目的与原则
– 挽救生命 – 治愈创伤 – 保存功能
• (二)处理好两个关系
– 1. 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救命第一的原则 – 2. 不同脏器损伤的关系 先后、重轻
• (五) 局部治疗
1. 闭合性损伤的治疗:物理疗法如先冷 敷12h后热敷、血肿加压包扎 2. 开放性损伤的治疗:清创、手术
清创术 Debridement
• 清洁伤口 污染伤口 感染伤口 • 要点:
– 1.时间必须在伤后6-8小时内完成,超过8小时 的创口要进行再次清创或延期缝合、二期缝 合. – 2.清除一切污染及异物,减少感染源. – 3.切除坏死组织,彻底止血,消除细菌生长条 件.
(三)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
局部因素、全身因素、其它外部因素 局部因素:
– 血肿、异物、坏死组织、感染、TB、 – 气性坏疽、破伤风、换药不当、血运不良、特殊损伤、放射线
• 全身因素:
– 传染病、TB、恶性肿瘤、慢性消耗性疾病、肾病、糖尿病、蛋 白减少、贫血性疾病
– 维生素缺乏 • C 影响毛细血管新生、胶原生成 • D 钙吸收 • K 凝血障碍 • 免役功能 爱滋病 – 医源性:过多剥离、过密缝合、止血不彻底、包扎过紧、处理 不及时
战伤急救护理ppt
![战伤急救护理ppt](https://img.taocdn.com/s3/m/c9ebbb70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16.png)
对于较大的创口,应进行适当的缝合,以促进愈合。
注意搬运过程中的细节
1 2
搬运姿势
正确的搬运姿势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防止二 次损伤。
避免震动
搬运过程中应避免震动,防止加重患者伤情。
3
注意呼吸
搬运时应保持患者呼吸通畅,避免呼吸道受阻 。
注意患者情绪及心理护理
情绪支持
01
给予患者必要的情绪支持,帮助其缓解疼痛、紧张、恐惧等情
血管止血法
动脉出血
01
需要迅速采取止血措施,如使用指压止血法或加压包扎法等,
以免造成大量失血。
静脉出血
02
可以采取加压包扎法或填塞止血法等,以减少出血量。
毛细血管出血
03
可以采取局部压迫、包扎等措施,以减少出血量。
加压包扎法
清洁伤口
首先需要清洁伤口,去除异物、坏死组织等,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使用敷料
03
填塞止血
使用干净的纱布、棉球等填塞伤口,以控制出血。需要注意的是,填
塞物需要放置在伤口的底部,以免影响血液流通。
04
战伤包扎技术
绷带包扎法
环形包扎法
适用于上肢或躯干等粗细变化较小的部 位。
螺旋包扎法
适用于四肢或躯干等呈条状的大出血。
“8”字形包扎法
适用于关节部位的包扎。
回返包扎法
适用于手指、脚趾等细小部位的包扎。
03
复合伤
1
复合伤是指同时或先后遭受两种以上不同性质 的损伤。
2
复合伤包括烧伤、冲击伤、枪弹伤和骨折等。
3
复合伤具有多发性和多部位性,病情复杂,并 发症多,死亡率高。
02
战伤急救原则与流程
现场急救原则
创伤和武器伤课件
![创伤和武器伤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a6005255270722192ef7ec.png)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四)批量伤员的救治
批量的伤员需要在场的医务人员急救, 最重要的是分清轻重,到达救治机构也 应迅速分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三)组织修复和创伤愈合
完全修复:原来性质的细胞,恢复原有 结构和功能
不完全修复:不完全由原来性质的细胞 修复,增生替代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组织修复的基本过程:组织修复伤口愈合大致 经历三个阶段
①局部炎症反应阶段:3~5天,主要为清除 损伤或坏死组织,为再生和修复打基础
3影像学检查:X线片、CT、B超、血管 造影,必要时MRI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严重的伤员,使用多种监护仪 手术探查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四)创伤检查的注意事项
1危重情况,立即抢救 2步骤简洁,动作轻柔 3重点检查,危险不漏 4大量伤员,尽快甄别 5密切观察,尽早诊断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神经内分泌反应(neuroendocrine): 1).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2).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3).肾素-醛固酮系统 三个系统共同作用,产生儿茶酚胺、肾上腺皮 质激素、抗利尿激素、生长激素和胰高血糖 素 主要目的:调节各器官功能,动员机体代偿能 力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中医伤科学-分类和病因病机课件
![中医伤科学-分类和病因病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c6fbeedfc4ffe473368abf3.png)
中医伤科学-分类和病因病机课件篇一:损伤分类与病因病机第二章损伤分类与病因病机目的与要求1、了解损伤的分类及意义2、熟悉损伤的病因(内因与外因的关系)3、掌握外力因素的致病特点4、了解损伤与五脏的关系5、了解损伤与津液的关系重点与难点1、外力因素的致病特点2、损伤中肝肾与筋骨的关系3、损伤中气血病理变化讲课形式面授结合自学第一节损伤的分类损伤定义: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带来的局部和全身性反应。
对疾病(症候群)进行分类是进入临床思维的第一步按损伤的性质和特点主要有下列分类方法。
1、按损伤部位分类:分为外伤和内伤。
外伤是指皮、肉、筋、骨、脉损伤.可根据受伤的具体部位分为骨折、脱位与筋伤;内伤是指脏腑损伤及损伤所引起的气血、脏腑、经络功能紊乱。
2、按损伤性质分类:分为急性损伤与慢性劳损。
急性损伤是指由于急骤的暴力所引起的损伤;慢性劳损是指由于劳逸失度或体位不正确而使外力长期累积作用于人体所致的病症。
3.按受伤时间分类:分为新伤与陈伤。
新伤是指近期(2—3周以内)的损伤,或发病后立即就诊者;陈伤又称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又因某些诱因,隔一定时间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4.按受伤部位破损的时间分类:根据受伤部位的皮肤或粘膜是否破损,可分为闭合性损伤与开放性损伤。
闭合性损伤是指受钝性暴力损伤而外部无创口者。
开放性损伤是指由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使皮肤或粘膜破损而有创口,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
皮肉为人之外壁,皮肤完整,则伤处不致污染,外邪不易浸入。
皮肤破损,外邪可以从伤口侵入,容易发生感染。
5.按受伤程度分类:按受伤的程度不同可分为轻伤与重伤。
损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致伤因素的性质、强度,作用时间的长短,受伤的部位及其面积的大小、深度等。
6.按受伤职业特点分类:根据患者的职业特点可分为生活损伤、工业损伤、农业损伤、交通损伤和运动损伤等。
运动员及舞蹈、杂技、武打演员容易发生各种运动损伤,经常卧床颈部过度屈曲看书或电视者、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者容易患颈椎病。
冲击伤课件共57页文档
![冲击伤课件共57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9e99968b31b765ce0408147f.png)
冲击伤的分级救治
(3) 口服或注射止痛剂止痛,胸部疼痛可作肋 间神经封闭止痛,禁用吗啡或哌替啶类药 物。
(4) 给予抗生素类药物抗感染。 (5) 静卧,血压稳定后即可后送。 (6) 对危重伤员早期可一次性应用大剂量皮质
类固醇。
冲击伤的分级救治
• 3. 早期治疗
• (1) 防治脑水肿、肺水肿 持续给氧,在排除肋骨 骨折和气胸的情况下加压给氧,输入高渗葡萄糖、 甘露醇,减轻肺水肿,降低颅内压。血压稳定后 用呋塞米(速尿)或利尿酸钠利尿,静注氨茶碱 防治支气管痉挛。对昏迷、排痰困难或有窒息的 伤员作气管造口术。脑水肿行头部降温。
冲击波致伤机理
• 一、冲击波效应(implosion effect)
当冲击波通过含有气泡或气腔的液体介质时, 液体基本上不被压缩,而气体压缩却很大。 冲击波通过后,受压缩的气体极度膨胀, 好似许多小的爆炸源,其压力值可高达 107kPa,它呈放射状向四周传播能量,从而 使周围组织(如含空气的肺泡组织和胃肠 道)发生损伤。
• 三、冲击伤的分级救治
冲击伤的分级救治
• 1. 火线急救
• (1) 想到发生冲击伤的可能性 在使用爆炸性武 器作战的现场,凡无明显外伤而处于休克状态, 并有听器损伤、胸痛、腹痛、呼吸困难、烦躁不 安、血尿或咯血的伤员,均应想到有可能发生内 脏冲击伤,应按内脏损伤处置。
冲击伤的分级救治
(2) 防治外伤性窒息 清除口、鼻腔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清醒的伤员咳嗽排 痰;呼吸停止者作口对口人工呼吸,禁用 压胸法呼吸。
常见冲击伤的特点和救治
(2) 临床表现 听器冲击伤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听力下降或耳 聋。还可出现耳鸣、眩晕、耳痛、头痛和外耳道流出浆液、 血性或脓性液等临床表现。检查可见外耳道有血迹,耳镜 可见鼓膜破裂。鼓膜穿孔中约80%可自行愈合。多数病人 的耳聋及耳鸣等症状常可在伤后数小时内就明显减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稀散区,内层,负压
冲击波在其高速运动中所产生的冲击 力就是动压。 超压或动压所达到的最高值称为压力 峰值, 其单位是:公斤/厘米2 压力峰值愈高,致伤程度愈重。 轻度损伤的压力峰值约为 0.140.35 公斤/厘米2 人员死亡的最小压力峰值约为 1.02.6公斤/厘米2
(一)超压和负压的直接作用
(二)重物移去后的病理变化 1.不同程度的出血及血浆渗出 2.大量的水分电解质、蛋白质及其它 有形成分聚集在筋膜腔间隙,使局
部压力升高,明显的肿胀
3.肿胀压迫局部,加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加重组织细胞的坏死及血管的损伤与渗 出。 形成筋膜腔内压不断增加的恶性循环
“筋膜腔综合征”。
4.由于大量血浆向组织间隙外渗,常导致 全身有效 循环血量减少。
因急性肾功能衰竭,使尿素、肌酐等 非蛋白氮物质在体内蓄积,当非蛋白氮成 分超过了100毫克%时,称为尿毒症。
少尿期一般持续 12周,短者仅 23日, 个别长者可持续几周。
(二)多尿期 少尿期后,尿量逐渐增 多进入多尿期,24小时尿量可达25003000 毫升或更多。多尿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再生修 复的表现,但此时应该注意水、电解质的补 充,否则由于大量水及电解质的丢失可引起 脱水、低钾、低氯等代谢紊乱。
(五)颅脑损伤 伤员除了受冲击抛掷及头部被飞行或 下落的物体打击造成颅骨损伤外,还可能 由于超压的三种作用造成: 1 .冲击波通过骨组织传导无明显减 弱,故可通过颅骨传至颅内损伤脑组织。 2 .肺组织损伤后,肺泡内的气体进 入肺静脉,随血液循环造成脑组织中动脉 发生栓塞而损伤脑组织。
3 .在超压的作用下,体腔内的血液通 过椎间静脉和颈静脉涌向不受压缩的颅内脑 组织,造成脑组织损伤。 病理变化 主要是脑膜和脑实质的损害。 血管扩张充血、灶性出血、动脉空气栓 塞, 脑水肿、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硬膜外血肿。
3.惯性作用 组织质量移位程度不同,质量小移动快,质量 大移动慢不同质量组织的连接部分发生分离、 撕裂和出血。
此外,处于动压峰值很高地区的人员, 动压的直接冲击作用可能造成体表的撕裂 甚至肢体的离断,这些作用均为惯性作用。 4.碎裂效应 当压力波从较致密的组织传入较疏松 的组织时,在两者的连接的介面上会发生 反射,使较致密组织因局部压力的突然增 加而发生损伤,如心内膜下出血,充盈的 胃肠道和膀胱的损伤等可能因此而引起。
(二)心脏的损伤 出血、气体栓塞、心肌梗死、右心急 性扩张、右心破裂 (三)腹腔脏器的损伤 空腔脏器:内爆效应可致胃、肠穿孔。 常见病变是浆膜下及粘膜 层出血。 含液体的脏器:损伤轻,重者膀胱破裂。
实质脏器:损伤较空腔脏器少见,较轻 常为肝、脾被膜下出血、血 肿形成或撕裂。 严重者可发生肝、脾破裂, 危险性较大。 (四)听器损伤 听器易受冲击波损伤,故听器损伤可 作为冲击波直接杀伤作用的重要依据。 听器损伤主要表现为鼓膜穿孔、鼓膜 出血、鼓室出血、听骨骨折,内耳也可发 生损伤。
5.肌肉的损伤:
大体:肌纤维肿胀、横纹模糊、坏死、 断裂、局部水肿,间质充血、出血、炎细 胞浸润,重者可见块状肌肉坏死、苍白质 软、似鱼肉状。 由于局部组织细胞的破坏 肌红蛋白、 肌酸、肌酐、钾离子、磷酸根释放到细胞 外液而被吸收入血液循环 损害肾脏 全 身代谢性性酸中毒。
四、休克
严重挤压伤休克
(三)恢复期 尿量、尿常规及血液电 解质等均恢复正常,但患者仍有贫血、虚弱 等表现,需要继续调养才能完全恢复健康。
原因:强烈神经刺激 大量血浆外渗血溶量减少 全身代谢性性酸中毒
五、肾脏损伤及急性肾功能不全 1. 休克 肾血流量灌注不足 大量肾素性 物质入血 2.肌红蛋白阻塞肾小管
六、挤压综合征的代谢改变 挤压综合征的代谢改变可以分为三期:
(一)少尿期 此期除表现出少尿、 低比重尿、蛋白尿、血尿或管型尿外,患 者还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水中毒、低血钠、 高血钾、代谢性酸中毒及氮质血症。 水中毒 由与摄入水、内生水不能通 过肾脏排除所致,表现为周围组织水肿或 肺水肿,有可能导致心力衰竭。 低血钠 血钠的总量并不低,主要是 被体内蓄积过多的水分所稀释,造成稀释 性低血钠症。
第三章
挤压伤和挤压综合征
一、挤压伤和挤压综合征概念 挤压伤( Crush injury )是由于重物 较长时间地砸压肌肉丰富的肢体、臂部、 躯干等部位造成的一种损伤。 当挤压伤引起休克以及合并急性肾功 能衰竭的全身性病理变化时,称为挤压综 合征(Crush syndrome)。
二、挤压伤和挤压综合征原因 1 .常是由于建筑物的倒塌、工事或 工程塌方、车辆事故 2 .长时间固定体位,由自身压力所 至 三、局部病理变化 (一)重物移去前的病理变化 1.组织及细胞结构的破坏 2.血管断裂、血栓形成、局部血
二、冲击波传导方式: 空气冲击波:经空气传导的冲击波称 为空气冲击波致伤作用 来自单侧,向着爆炸面。 水下冲击波:经水传导的冲击波称为 水下冲击波致伤作用来 自各个方向,弥漫性损 伤。 固体冲击波:经固体传导的冲击波称 为固体冲击波。接触部 分损伤,如骨折等。
三、冲击波的空间致伤原理 压缩区,外层,超压
5.声强度 声强度=组织密度冲击波扩散速度 声强度越大的组织(如骨组织),通过其中 的冲击波能量越少,反射回来的能量越多,局部 引起的破坏就越重。应用这个概念可以解释为什 么在内耳发生损伤时,鼓膜可以是完好的,以及 鼓室出血比鼓膜穿孔更容易发生的原因。 6.压力差 超压进入外耳道压迫鼓膜,由于造成与中耳 鼓室之间的明显压力差,因而易致彭膜穿孔、破 裂及听骨骨折。
超压和负压最易使含气的肺组织与听
器发生损伤,因此肺和听器常被称为冲击
波作用的“靶器官”。超压和负压对心、
肾、肠道、膀胱及有些实质器官也可致伤。
超压和负压的直接作用是通过以下机制而
致伤的。
1.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造成内脏器官,特别是心、肺血管的损伤。
2.内爆效应
压缩膨胀损伤:撕裂、断裂、穿孔,
即爆效应
战伤病理学
(军事病理学补充教材)
申 洪
南方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第二章 冲击伤 一、概念: 冲击伤( Blast Injury )指冲击伤波 作用于机体所造成的损伤。核武器及重型 炸弹爆炸的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使爆心 的压力急剧增高并借气体、液体、固体等 介质向周围迅速扩散,形成一种高压高速 的冲击波。冲击波具有很大的动能,可以 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机体引起冲击伤。 日本受原子弹袭击:早期死亡人员 60% 主要是因冲击伤存活的伤员中有 70% 有 冲击伤。
高血钾 是由于受损细胞内的钾进入 细胞外液,又不能经肾脏排除所致。过高 的血钾可以抑制心脏活动,引起心率缓慢, 或传导阻滞,严重时出现心房扑动或心室 颤动或心跳停顿。 代谢性酸中毒及氮质血症 由于受损 组织分解及机体代谢所产生的硫酸根、磷 酸根及其他酸性代谢产物排除障碍,引起 代谢性酸中毒。此外,由于磷酸根的增多 可引起低血钙症。
(二)冲击波动压的致伤作用 1. 冲击波动压使某些物质,如沙石、 砖瓦片等获得动能,成为致伤投射物,以 及冲击波使建筑物倒塌,打击或压砸机体 致伤; 2. 动压的吹掷作用,动压以比强飓风 还要大的速度将人吹倒,沿地面移位或抛 离地面,易造成软组织伤、内脏出血或破 裂以及骨折等。
二、冲击伤的病理变化 (一)肺损伤 肺的严重损伤是冲击伤致死的常见原因,是冲 击波直接作用于胸壁的结果。 主要表现:肺出血、血肿、弥漫性出 血性实变 水肿、积液、血性泡沫状 液体充满肺泡 气肿,肺气肿或间质性肺气 肿,肺大泡形成 如肺发生破裂,可形成气 胸、血胸及肺萎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