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演变
形而上学与辩证法
形而上学强调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形而上学注重静态分析,辩证法注重动态分析 形而上学强调事物的普遍性,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特殊性 形而上学注重逻辑推理,辩证法注重实践检验
形而上学是现代哲学的基础,对现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形而上学在现代哲学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许多哲学家仍然在研究形而上学问题。 形而上学在现代哲学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许多哲学家仍然在运用形而上学的方法 进行研究。 形而上学在现代哲学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许多哲学家仍然在探讨形而上学的问题。
力和方向。
形而上学与辩证法在现代哲学中的融合,是哲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融合,使得哲学更加全面、深入地探讨问题 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融合,为现代哲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融合,促进了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哲学思考:形 而上学可以帮 助我们理解世 界的本质和规 律,提高我们 的哲学素养。
辩证法是认识世 界、改造世界的 重要方法
辩证法是科学方 法论的重要组成 部分
形而上学和辩证法都是哲学的重要分支,它们都试图解释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形而上学强调事物的静止和孤立,而辩证法强调事物的运动和联系。 形而上学和辩证法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试图揭示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形而上学和辩证法在哲学史上都有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它们都对人类认识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辩证法是现代哲 学的重要理论基 础,对现代哲学 的发展产生了深
远影响。
辩证法强调事物 的对立统一,揭 示了事物的内在 矛盾和运动规律, 为现代哲学提供 了新的思维方式
和方法论。
辩证法在现代哲 学中广泛应用于 社会、政治、文 化等领域,对现 代哲学的研究和 应用产生了重要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演变脉络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演变脉络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哲学上最重要的两个概念,前者强调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的矛盾和不断变化的本质,后者则只关注事物的本质属性和恒定的特征。
在哲学发展的历史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有着复杂的演变脉络,下面将对其进行简要地分析。
古代:形而上学占主导地位在古代的哲学发展中,形而上学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西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代表了形而上学的思想,强调寻求真理并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
在东方,孔子的儒学和老子道家的思想同样也主要关注人性和自然界的恒定本质。
中世纪:宗教哲学成为主流在中世纪,宗教哲学成为了主流。
基督教教义主张创世主义和不可变性,导致形而上学在哲学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文艺复兴:对自然的理性探索促进辩证思想的发展文艺复兴是对追求知识和理性的重拾,它鼓励人们探究自然和世界,这种理性探索与观察的过程促进了辩证思想的发展。
启蒙时代:辩证思想与唯物主义受到重视在欧洲的启蒙时代,辩证思想和唯物主义思想受到了重视,意味着可以通过理性思考来理解世界,并通过科学方法来探究真相。
卢梭、黑格尔等人认为存在着矛盾和运动,这种运动是环环相扣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史观进一步强调了辩证思想,强调经济和社会变化,认为透过改革终将满足人类对自由和平等的需求,建立一个更好、更美好的世界。
20世纪以后:批判理论和解构主义影响下,辩证思想再次被重视在20世纪,批判理论和解构主义成为通行的哲学思潮。
批判理论的理念认为,存在着一些经验和认知的问题,需要对知识体系进行批判。
同样,解构主义侧重于剖析文本,并重新审视世界的属性、存在、关系和问题。
这些发展论述表明,随着社会、风俗、科学和哲学的不断进步,辩证思维逐渐成为一种普及的逻辑思维方式,适用于所有领域的知识,并且是一种深层次的思考方式。
古代朴素辩证法-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
古代朴素辩证法-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
古代朴素辩证法、形而上学和唯物辩证法的关系如下:
古代朴素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辩证法,是辩证法的最初形态。
例如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印度古代的“四大”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水,风,地,火构成。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辩证法,是辩证法的第二种形态。
例如以17-18世纪西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典型。
它承认世界是物质的,在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起过积极作用。
霍布斯曾经写道:“运动就是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
”
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辩证法的高级形态。
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
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
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
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
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区别举例
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区别举例形而上学与辩证法是两种不同的哲学思维方式,它们在对待事物本质、矛盾的处理以及认识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本文旨在通过举例,深入探讨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区别,并分析其各自的特点和价值。
一、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一种对事物本质的研究方法和思考方式,其核心思想是从原因、本质和存在方面来认识事物。
它以分析事物的特性和属性为基础,通过抽象的推理和演绎方法,寻求事物的固有本质和真理。
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往往是由整体观察到细节的过程,它注重从宏观到微观的逐步推导,逐渐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
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可以看作是一种从简到繁,由表及里的思考模式。
举个例子来说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假设我们要研究宇宙中的星系形成及其演化规律。
形而上学的方法会首先考虑宇宙的整体结构和特征,然后再逐步分析不同星系的形成原因、演化过程,最终得出关于星系演化规律的结论。
在此过程中,形而上学方法更注重从宏观到微观的逻辑推理。
二、辩证法辩证法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对事物和现象的矛盾分析和统一,寻找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变化过程。
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是从一对矛盾分析开始,通过矛盾双方的斗争和统一过程,揭示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规律。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矛盾是发展的动力,矛盾的解决和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关键。
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可以看作是一种从矛盾到统一,由内到外的思考模式。
举个例子来说明辩证法的思维方式。
假设我们要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辩证法的方法会考虑社会的各个方面和矛盾关系,然后通过对社会矛盾的分析和统一,揭示出社会的发展规律。
在此过程中,辩证法的方法更注重矛盾的辩证运动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区别举例下面通过举例来进一步说明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区别。
1. 对待客观事物形而上学更注重客观事物的固有本质和属性,强调通过抽象和演绎的方式来认识事物。
在研究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会更注重植物的生命周期和内在生长规律。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1. 引言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上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所代表的不同思维方式,对于我们深入探索世界、理解事物本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分别阐述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思维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思维方式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认为世界是物质世界,物质是客观存在的,而人的认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一切事物都有其内部矛盾,矛盾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以历史的观点看待事物,通过观察和分析事物的状况和变化,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 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和思维方式形而上学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哲学思维方式,它认为世界是理念世界,强调意识和观念的重要性。
形而上学忽视物质的存在和发展,将事物的本质和现象视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形而上学思维过于简化世界,将事物视为静止的、固定的存在,忽视了事物内部矛盾和变化。
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在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常常产生固步自封、思维僵化的问题。
4.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不同的哲学思维方式,它们有着截然不同的认识论基础和方法论。
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较为简单和片面,在认识事物时容易陷入表象和现象的迷思;而唯物辩证法思维方式较为复杂和全面,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
然而,并不是说唯物辩证法完全排斥形而上学。
事实上,唯物辩证法在与形而上学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发展和深化。
形而上学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曾经在人类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它的弊端和局限性也在不断被唯物辩证法思维方式所揭示和纠正。
5. 我对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理解唯物辩证法是一种更接近真实世界的思维方式,它强调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我认为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对我们认识世界、解决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在我的工作和学习中,我始终努力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从整体和历史的角度看待问题,并通过观察和分析事物的矛盾和变化,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历史发展
形而上学和辩证法在哲学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起源和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在古希腊哲学中,形而上学和辩证法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形而上学最早出现在柏拉图的著作《理念论》中,但“辩证法”作为一种谈话或辩论时揭露和克服对方议论中的矛盾以取得胜利的艺术,在更早的时代就已存在。
例如,苏格拉底和智者派都曾使用辩证法作为探求真理的方法。
在中世纪,宗教哲学成为了主流,形而上学在哲学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这一时期的哲学家们主要关注宗教信仰和神学问题,对于形而上学的研究相对较少。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对自然和世界进行理性的探索,辩证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开始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研究自然现象,并试图揭示其背后的规律和原理。
这种理性探索与观察的过程促进了辩证思想的发展。
在近代哲学中,康德之后,黑格尔赋予了辩证法以新的含义,即辩证法不只是一种方法,同时也是适用于一切现象的普遍原则,是一种宇宙观。
黑格尔认为,辩证法可以揭示出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推动人类知识的进步。
总之,形而上学和辩证法在哲学史上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历史背景。
它们在不同的时期被哲学家们用来探究世界和自然,推动了人类知识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1.两种对立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观,是关于客观世界存在和发展状况的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立足全面、整体地了解世界;形而上学用孤立和静止的观点看问题,以片面、局部的眼光来观察世界。
2.对立与分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没有什么事物是绝对孤立的,任何事物只有在一定的联系中才能存在和发展,离开同其他事物的联系,绝对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因而唯物辩证法要求用联系的观点、全面的观点来观察事物。
在研究个别事物时,不要忽视它同周围有关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研究某一部分时,不要忽视它同整体以及整体中其他部分的联系。
例如,我们在研究中国发展问题时,不能孤立地就中国而研究中国,而是要把中国放在整个国际环境、世界格局之中来进行研究。
形而上学的观点恰好相反,他们总是试图找到了事物之间固定不变的“界限”,而把一个个事物孤立起来进行研究。
实际上这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会使我们的认识走入误区。
也就是说,形而上学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或现象都是孤立存在的,彼此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部分,不见全体。
科学的发展有力地证明了唯物辩证法用联系的、全面的、整体的观点看待世界是正确的,形而上学用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则是错误的第二,运动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不仅存在着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而且存在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发展表现为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其实质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
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静止不动的,即使承认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也只承认机械运动,只承认量变,认为事物的变化只有数量的增减而无本质的变化,一种事物只会产生同样的事物;看不到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更看不到事物的变化会使自己转化为性质不同的另一种事物,因此我们说它实际上是静止不变的观点来看待世界。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的?辩证法: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形而上学:世界是静止的、孤立的辩证法:用联系和发展变化观点认识世界的发展观。
形而上学:用孤立和静止的观点认识世界的发展观。
注意: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发展学说,不构成哲学的基本派别,他们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辩证法经历的3个发展阶段:1、古代朴素的辩证法: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2、唯心主义辩证法:黑格尔为代表。
世界是有机的统一体,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3、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结论:哲学发展的趋向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意义及其基本特征1、时代背景: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矛盾激化,产阶级力量壮大。
2、自然科学前提:19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领域有了重大发展,能量守恒定律、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3、理论来源: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哲的首要基本观点:实践的观点意义:1、创立了唯物史观,结束了社会历史领域中唯心史观的统治地位。
2、结束了旧唯物主义缺乏能动原则的状况。
3、为无产阶级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
马哲基本特征它的阶级性、实践性与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1、阶级性。
马哲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反映了无产阶级的需要和需求。
2、实践性。
马哲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
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马哲的根本原则。
3、革命性。
马哲强调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从事物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不崇拜任何东西。
4、科学性。
对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总结,没有片面性,并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5、四种特性高度统一。
马哲的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基础,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果。
而科学性和革命性又建立在其阶级性和实践性的基础之上。
马哲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差异和斗争?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差异和斗争?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不同的哲学观点,它们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存在着差异和斗争。
1.本质差异:辩证法是一种基于矛盾、变化和发展的观念,
认为事物是矛盾运动和内部变化的结果。
它强调相互关系、相互影响和相互转化。
而形而上学则相信客观世界是静态、固定和确定的,追寻事物的永恒不变本质。
2.方法差异:辩证法采用综合、发展和变革的方法,通过观
察和研究事物的矛盾和变化来理解世界。
它强调从整体的
角度把握事物,并关注事物的内在联系。
相比之下,形而
上学方法偏向于从个别实体和静态的角度来研究事物,强
调抽象的概念和分析的方法。
3.世界观差异:辩证法持有一种开放和相对的世界观,认为
世界是变化、多样和不断演变的。
它强调事物的相互作用
和发展趋势。
形而上学则倾向于一种封闭和绝对的世界观,相信事物存在确定的本质和永恒不变的真理。
4.社会实践差异:辩证法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和实践与认识的
互动关系,认为认识是通过实践不断发展的。
形而上学倾
向于通过推理和逻辑来获取认识,强调思维和理念的独立
于实践的存在。
这两种观点之间的斗争主要涉及对世界本质、认识方法和哲学立场的不同看法。
辩证法试图通过对事物的动态变化和内在联
系的研究,把握事物的复杂性和发展趋势。
形而上学则试图从静态、固定和确定的角度理解世界。
斗争体现在不同理论派别、学术界和思想流派之间,也体现在对认识论、方法论和世界观的持续辩论和思想争论中。
形而上学与唯物辩证法的区别
形而上学与唯物辩证法的区别
以“形而上学与唯物辩证法的区别”为标题,文章首先对形而上学和唯物辩证法的历史发展和关系进行论述,着重介绍形而上学的本质和基本观点,然后讨论唯物辩证法的机理及其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
形而上学和唯物辩证法作为古典哲学中最重要的两个学说,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一直以来都受到学者的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形而上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
可以说,形而上学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时期,由于他坚持以客观实质为主导的“真理派”学术传统,他的哲学观点在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后的希腊哲学思想也受到苏格拉底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形而上学这一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
- 1 -。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形而上学则否认事物内部存在的矛盾,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动。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显然分歧和斗争焦点是与否宣称矛盾,与否宣称矛盾就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辩证法
辩证法即为思辨与方法论二者统一的方法。
思辨性与实证性二者统一的辩证法的发展存有一个过程。
辩证法发展的第一阶段就是通过辩论达至真理,就是辩证法发展的思辨阶段;第二阶段就是阐明宇宙发展的普遍规律,就是辩证法发展的方法论阶段;做为思辨与方法论二者统一的第三阶段就是前面两个阶段的综合,即为思辨性与实证性二者统一的阶段。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认识论的辩证法,第二阶段是本体论的辩证法,第三阶段则是本体论和认识论相统一的对称辩证法。
思辩性与实证性相统一的辩证法即对称辩证法,是辩证法发展的最高阶段。
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势必导致唯心主义,原因是形而上学的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不符合客观实际,并进而夸大主观的作用。
形而上学在相同的语境下的意义,分后两个方面,一个就是指:以用形而上的思辩方式研究非客观或者无形世界的哲学体系,而非科学研究现实世界的现象及规律;另一个所指的就是:与辩证法矛盾的,用边缘化、恒定的观点观测世界的思维方式。
形而上学的主要问题包括:超自然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灵魂是否存在,自由意志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是否只有矛盾 才有普遍性与 特殊性问题?
以下说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因而人们无法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通过改错,使下列句子表达的意思符合辩证法观点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市以“中央一号”文件为动力,以“加法”整合发 展优势,以“减法”力除不利因素,灵巧科学的发展 农业,稳定农村, 富裕农民。第一,以 “减法”逐 年削减农民负担,以“加法”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切 实增加农民收入,第二,以“减法”改掉落后,以 “加法”整合资源优势,促进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 第三,以“减法”消除差距制约,以“加法” “加法” 推进基础建设,促进城乡发展。
(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点 任务”“深化改革要突出重点,全面推进”都体 现了主次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2)通过深化改革,解决经济生活中的深层次矛 盾和问题,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 变”,体现了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3)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构 建和谐社会”“把握大局、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 关系”,表明部分对整体有重要影响,体现了普 遍联系的原理。 (4)“立足当前,兼顾长远;创新制度,转换机 制”体现了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原理。
(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 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因此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对居 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就是为了解决能源紧缺 和环境污染这个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 盾。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坚 持一般与个别的统一,把一般经验与具体实际相结 合。我国对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就是借鉴 了能源紧缺国家解决能源紧张问题的一般经验而采 取的具体做法。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 则。按照电力消费量分段定价,体现了根据矛盾特 殊性,采取不同经30年的改革开 放,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 开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胆吸 收、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并同各国 人民携手,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 挑战。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说明正确处 理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必须遵循的方法论原则。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在马克思主义中,对立是在否定观方法论上,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是: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反对(肯定一切&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同时看到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在否定中看到肯定,在肯定中看到否定,不能肯定或者否定一切。
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方法论(马哲中的)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的一种孤立片面的割裂事物联系的方法论。
脱离马哲来看形而上学是研究事物本源的第一哲学,但在马哲中将形而上学看成类似机械唯物主义,即一元唯物主义,于是辩证法就和形而上学对立了。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演变脉络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演变脉络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对相互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前两者回答的是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后两者回答的是世界的发展状况怎么样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要将唯物主义贯彻到底,必须高举辩证唯物主义的大旗,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本文拟就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脉络作一简介,望同仁赐教。
一、辩证法的历史演变辩证法,源出希腊文,含义是进行谈话、进行论战。
这一术语在哲学史上曾在各种不同的意义上被使用,其历史发展经历了古代的朴素辩证法、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等三个阶段。
在古希腊哲学中,辩证法一词最早出现在柏拉图的著作《理念论》中,但是“辩证法”作为一种谈话或辩论时揭露和克服对方议论中的矛盾以取得胜利的艺术,还有更早的历史,亚里士多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将爱利亚派的芝诺称之为“辩证法的创立者”。
在苏格拉底看来,辩证法是通过对立意见的争论而发现真理的艺术,而智者派则将辩证法作为一种据理论证的艺术而广泛运用,至于亚里士多德本人除了在“研究实体的属性”、“揭露对象自身中的矛盾”等含义上使用辩证法之外,还把它视作概念思维的逻辑方法,这使得“辩证法”其后常在逻辑学的意义上被使用。
在漫长的中世纪,哲学沦为神学的婢女,一些经院哲学家把荒唐无稽的提问,空洞烦琐的考证,千篇一律的公式证明等也称之为“辩证法”,辩证法被糟蹋得声名狼藉。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社会历史所显示的辩证性质为德国古典哲学家对辩证法的探讨提供了条件,康德之后,唯心主义辩证法大师黑格尔赋予了辩证法以新的含义,即辩证法不只是一种方法,同时也是适用于一切现象的普遍原则,是一种宇宙观。
他说:“无论知性如何常常竭力去反对辩证法,我们却不可以为只限于在哲学意识内才有辩证法或矛盾进展原则。
相反,它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其他各级意识和普遍经验里的法则。
唯物辩证法
Page 21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及其方法论功能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特征,正是这一特征使它 与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以所谓“绝对观念”作为研究对 象)从根本上区别开来。而且,这一原则也成为唯物辩证 法自觉维护自己研究对象之客观性的有力武器。 客观性原则表明;唯物辩证法的研究任务并不是对各门科 学的成果作逻辑分析,也不仅仅限于研究概念和方法论。 通过客观性原则,唯物辩证法表明了自己的科学属性,表 明了自己与其他科学的共同特征,即都有客观的研究对象, 并且都要客观地研究自己的对象。
人不 能两 次踏 入同 一条 河流
人一次 也踏不 进同一 条河流
Page 6
人既 踏进 又踏 不进 同一 条河 流。
柏拉图的辩证法
柏拉图除了根据传统含义,把辩证法看作是通过揭露对方 论断中的矛盾并加以克服的方法外,还把辩证法看作是认 识“理念”过程中由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到个别的方法。 黑格尔认为,“思辨的辩证法”(即概念的辩证法)是“柏 拉图哲学中最重要之点”。“不是把观念弄混乱的那种智 者派的辩证法,而是在纯概念中运动的辩证法,是逻辑理 念的运动。”“柏拉图的研究完全集中在纯粹思想里,对 纯粹思想本身的考察他就叫辩证法。” 在柏拉图哲学中,他已经把辩证法和诡辩论进行了区别。
Page 8
中国古代辩证法评价
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中列举了有和无、生和死、 损和益、美和丑、智和愚、强和弱、难和易、攻 和守、进和退等一系列对立面,说明它们都是相 互依存的。 在关于对立面相互关系的探讨中,古代哲人留下 了诸如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祸兮福所倚,福 兮祸所伏”,以及“物极必反”这样一些传诵千 古的辩证箴言。这些关于对立面相互依存和相互 转化的思想、对立面的相互作用引起发展变化的 思想,都是以朴素的形式对客观事物辩证法的猜 测。
形而上学与辩证法
形而上学与辩证法一、形而上学的概念与特点1.1 形而上学的起源与发展形而上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想体系,起源于古希腊,并在后来得到了不断发展与完善。
形而上学关注的是超越感觉经验的本质和存在,涉及到宇宙的原因、目的和普遍规律等问题。
1.2 形而上学的特点与方法形而上学以思维和概念的方式来认识和解释世界,它的特点主要包括绝对性、固定性和抽象性。
形而上学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推理和演绎来进行思考,试图通过概念和原理的运用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二、辩证法的概念与原理2.1 辩证法的起源与发展辩证法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论,起源于古代中国和古希腊,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得到了深化和发展。
辩证法通过对事物内部的矛盾和斗争的观察,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变化的本质。
2.2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和过程性原理。
对立统一指的是事物内部的矛盾和对立是事物发展的原动力,矛盾普遍性表明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过程性原理强调事物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三、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对比分析3.1 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根本差异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根本差异在于认识事物的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形而上学主要关注的是抽象的本质和固定的规律,而辩证法强调对事物内部矛盾的观察和对变化的理解。
3.2 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相互关系形而上学和辩证法虽然存在差异,但它们之间又有着内在的联系和相互渗透。
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形而上学和辩证法可以相互补充和纠正,从而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世界。
四、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实际应用4.1 辩证法的应用领域辩证法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社会科学中,辩证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社会现象的矛盾和冲突,从而推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4.2 形而上学的应用领域形而上学在哲学、宗教和艺术等领域都有一定的应用。
在哲学中,形而上学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而在艺术中,形而上学可以帮助我们构思和创造。
你了解“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区别吗?两种宇宙观
你了解“形⽽上学”和“辩证法”的区别吗?两种宇宙观天下之事只在⼈⼒作为,⼭穷⽔尽之时⾃有路⾛《⽭盾论》是⽑泽东为了同⼀⽬的,即为了克服存在于在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写的,曾在延安的抗⽇军事政治⼤学做过讲演1事物的⽭盾法则,即对⽴统⼀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中的⽭盾。
列宁常称这个法则为辩证法的本质,⼜称之为辩证法的核⼼。
我们要研究这个法则,⾸先要研究⼏个哲学问题:1.两种宇宙观2.⽭盾的普遍性3.⽭盾的特殊性4.主要的⽭盾和主要的⽭盾⽅⾯5.⽭盾诸⽅⾯的统⼀性和⽃争性6.对抗在⽭盾中的地位今天先讲《⽭盾论》之两种宇宙观的性质及其区别2宇宙发展法则的两种见解:⼀、形⽽上学的见解;观点是: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辩证法的见解;观点是:认为发展是对⽴的统⼀(统⼀物分成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两个对⽴⼜互相关联着)3形⽽上学的性质形⽽上学亦称⽞学,是属于唯⼼论的宇宙观,就是⽤孤⽴的,静⽌的和⽚⾯的观点去看世界。
这种宇宙观把世界⼀切事物,⼀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和永远不变化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变更⽽这种增减和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部⽽在事物的外部,即是由于外⼒推动。
形⽽上学:包括唯⼼论,机械唯物论和庸俗进化论与唯物辩证法形成对抗机械唯物论:在总结⾃然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但它把物质归结于⾃然科学意义上的原⼦,认为原⼦是世界的本源,原⼦的属性是物质的属性,因⽽具有机械性,形⽽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主义等局限性庸俗进化论:亦称“庸俗发展观”,把达尔⽂的⽣物进化学说庸俗化的形⽽上学发展观,产⽣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代表是英国斯宾塞。
庸俗进化论认为⾃然界现存的秩序是⼀种渐进过程的产物,并且把这种渐进性当作⼀般的公式,提⾼为宇宙的根本规律,并引到社会科学领域⾥来。
它只承认发展中的量变,否认飞跃、质变;承认进化,否认⾰命;否认事物内部⽭盾是发展的根本原因4唯物辩证法的性质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片面性和绝对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我们要正确地观察和分析形势, 学习和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样 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4)坚持辩证法与坚持唯物主义是统一的。
a.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与辩证法是 统一的。因为,它们的研究对象是同一的,即 客观物质世界。两者相互渗透、不可分割。 b.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是坚持辩 证法的唯物论。 c. 辩证法也离不开唯物论。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辩证法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意思是进行对话、 论战。在古代哲学家那里,指的是通过揭露对方议论 中的矛盾以取得胜利的艺术。后来,辩证法被当作是 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形而上学一词源于古希腊文。它本是亚里士多德的一本文 集的名称,叫《物理学后编》。当时在出版亚里士多德的文集 时,编撰者们把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著作放在前面,叫《物理 学》,而把他研究有关神、灵魂、意志、自由等的哲学学说放 到《物理学》的后面,取名为《物理学后编》,当这部著作介 绍到我国时,学者严复借用《周易》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 而下者谓之器"(意思是说,超乎物体具体形态之上的那些事物 叫做"道",具有具体形态的事物叫做"器"),把阐述抽象道理 的《物理学后编》就取其意翻译成了"形而上学"(关于形而上 的学问)。所以,形而上学的本意是"物理学后编"。从黑格尔 开始,就把形而上学用作反辩证法的同义语,也就是说,形而 上学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演变脉络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演变脉络【摘要】这篇文章将从古代哲学中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开始讨论,探究其在近代哲学中的演变过程。
接着,将分析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哲学思想中的辩证关系,以及在马克思主义中的重要地位。
将探讨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融合与发展,为未来的哲学研究指明方向。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哲学思想史上的重要意义,以及它们对当代哲学的影响和启示。
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这两种思想的融合与发展将继续推动哲学的进步,为人类的思维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
【关键词】辩证法,形而上学,演变脉络,古代哲学,近代哲学,马克思主义,融合发展,未来发展趋势1. 引言1.1 背景介绍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作为哲学上的两种重要思维方法,在人类思想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代哲学家们就开始探讨关于事物的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逐渐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思想体系。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科学的发展,近代哲学家们对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为这两种思维方法的演变奠定了基础。
在未来的发展中,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类思维的不断深化,这两种思维方法的融合与发展将更加紧密,为人类探索未知世界和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更加强大的思想支持。
2. 正文2.1 古代哲学中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古代哲学中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哲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希腊哲学家们对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进行了深入探讨。
从古代希腊开始,辩证法便被提出为一种思维方法。
柏拉图是早期使用辩证法的哲学家之一,他认为通过对话和讨论才能找到真理。
他的那种讨论方式,构成了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柏拉图同时对形而上学也有着较深刻的思考,他认为世界上的每一个事物都有其对应的理念,即所谓的“理念”世界。
这种理念世界是超越感官世界的超自然实体。
这也是古代哲学对形而上学的一种探讨。
而亚里士多德则对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演变
一、辩证法的历史演变
辩证法,源出希腊文,含义是进行谈话、进行论战。
这一术语在哲学史上曾在各种不同的意义上被使用,其历史发展经历了古代的朴素辩证法、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等三个阶段。
在古希腊哲学中,辩证法一词最早出现在柏拉图的著作《理念论》中,但是“辩证法”作为一种谈话或辩论时揭露和克服对方议论中的矛盾以取得胜利的艺术,还有更早的历史,亚里士多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将爱利亚派的芝诺称之为“辩证法的创立者”。
在苏格拉底看来,辩证法是通过对立意见的争论而发现真理的艺术,而智者派则将辩证法作为一种据理论证的艺术而广泛运用,至于亚里士多德本人除了在“研究实体的属性”、“揭露对象自身中的矛盾”等含义上使用辩证法之外,还把它视作概念思维的逻辑方法,这使得“辩证法”其后常在逻辑学的意义上被使用。
在漫长的中世纪,哲学沦为神学的婢女,一些经院哲学家把荒唐无稽的提问,空洞烦琐的考证,千篇一律的公式证明等也称之为“辩证法”,辩证法被糟蹋得声名狼藉。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社会历史所显示的辩证性质为德国古典哲学家对辩证法的探讨提供了条件,康德之后,唯心主义辩证法大师黑格尔赋予了辩证法以新的含义,即辩证法不只是一种方法,同时也是适用于一切现象的普遍原则,是一种宇宙观。
他说:
“无论知性如何常常竭力去反对辩证法,我们却不可以为只限于在哲学意识内才有辩证法或矛盾进展原则。
相反,它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其他各级意识和普遍经验里的法则。
自然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一切特殊领域和特殊形态,也莫不受辩证法的支配。
”(《小逻辑》,第179页)黑格尔是哲学史上第一个明确地在宇宙观意义上使用“辩证法”概念的人,然而黑格尔的辩证法又是头脚倒置的,他讲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现实的客观的辩证法,最终,其辩证法的生机被过分茂密的唯心主义体系窒息了。
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概括革命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新成果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创立了崭新的唯物主义辩证法,使辩证法在历史发展中第一次取得了真正科学的形态,成为“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成为由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基本规律以及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等诸项范畴按其内在联系而组成的开放性的科学体系,为人们不断探索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规律性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中华民族是崇尚辩证思维的智慧民族,虽没能像西方那样使辩证法最终走上成熟和科学的形态,但中国历代贤哲们那充满朴素辩证法的光辉思想,在世界辩证思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激荡起醉人的浪花:“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对事物矛盾转化现象的深刻认识,已暗暗触及到“辩证法的精华”;《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的
两点论,更是闪烁着对立统一思想的光辉……
辩证法,一作“辨证法”,二者的差异从某种意义上讲反映出了中西方在文化、心理上的不同情趣:前者很容易让人回想起辩论、清谈、找对方毛并对立斗争的辩证法原意,更西方化一些;后者来自中医辩证论治,有分辨、认识事实、反馈回去、协调平衡之意,似乎更符合辩证法的精神,更中国化一些。
二、形而上学的来龙去脉
形而上学原为亚里士多德论“第一哲学”的书名,亚氏生前没有刊行。
公元前一世纪,吕克昂学院的继承人安德罗尼柯整理亚里士多德著作时,把讲述自然现象的著作定名为《物理学》,把讲述哲学原理的十四卷著作放在《物理学》之后,无以名之,姑叫《Metaphysica》,即“在物理学之后”,此书在被译成中文时,译者借助孔子师徒“究天卜之际”的著名哲理论文《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话——意思是:无形或未成形质的抽象道理谓“形而上之道”,有形或已成形质的具体器物谓“形而下之器”——便将亚里士多德自称“专门研究‘有’本身以及‘有’借助自己的本性而具有的那些属性的科学”即“第一哲学”取了一个中国名,意译为“形而上学”。
从此,欧洲哲学史上凡是讲到纯哲学的这部分思想,主要是亚氏所说的讨论实体或有本身的本体论思想,都叫做“形而上学”,简单地说,形而上学就是哲学,特别是指本体论思想。
当然,这里应该指出:不能将西方的本体论思想简单地等同于中国的“形而上之道”,否则便抹杀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相对独立性。
撇开宋代以后中国哲学界
对形上与形下,道与器的具体争论,我们不难看到,中国古代的“形而上之道”实际上已远远超出了本体论的范畴。
“道”是一个古老而深奥的概念,其出现甚至在《系辞》之前,比如老子,他既将“道”看作原始的混沌、万物的本原(“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又将其看成规律、万物的本质联系(“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还视“道”是万物发展的原因、运动的源泉(“道者万物之奥”)……由此可见,早在老子的眼里,那形而上之“道”亦绝不仅仅是个实体而已。
后来,黑格尔从西方形而上学所包含的“抽象和不变化”的含义中引伸出一种方法论的意义,即:反辩证法的思维方法,称之为“知性的形而上学”,从此形而上学一词就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纯哲学,其二则指反辩证法的思维方法。
现代西方学术界经常在第一种含义上指称形而上学,黑格尔本人和马克思主义者都是在第二种含义上使用这一概念,高二《思想政治》教材在论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等内容时,也正是在这一含义上来彻底揭露形而上学反科学的本来面目的: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唯物辩证法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科学宇宙观相反,它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来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静止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否认事物的矛盾,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这种观点不仅不能解释事物质的多样性,不能解释一种质变为他种质的现象,相反,还会导致把事物发展的根源归于上帝或“绝对观念”,而走向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作为一种关于宇宙发展法则的静止
的、僵化的见解,既可存在于唯物主义体系之中,也可存在于唯心主义体系之中,但不论在哪一体系,它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都是错误的、歪曲的、反科学的,都必须给予坚决的批判。
比如:产生于17、18世纪近代欧洲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机械的、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不仅使其抵挡不住唯心主义的猛烈进攻,而且还在社会历史观上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了唯心主义。
实践表明:唯物主义离不开辩证法,辩证法也离不开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是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必须坚决反对唯心主义,反对形而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