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隐球菌感染

合集下载

传染病学 第五章 深部真菌病 第一节 新型隐球菌病

传染病学 第五章 深部真菌病 第一节 新型隐球菌病

(四)病原学检查
凡从人体的各种组织活检标本、尿液、血液、骨髓或脑脊液中发现新型隐球菌, 均提示有侵袭性隐球菌感染。 1. 直接检查 脑脊液墨汁涂片直接镜检是隐球菌脑膜炎最简便、最快速的诊断方法。
脑脊液隐球菌暗视野显微镜观察
脑脊液隐球菌墨汁染色
(四)病原学检查
2. 分离培养 从脑脊液、痰液、皮肤病灶的分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多正常,部分患者可出现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轻至中度贫血。
(二)T淋巴细胞检测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降低,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CD4+/CD8+<1。
(三)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脑脊液外观澄清或稍为混浊,细胞数一般在(40~
400)×106/L之间,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水平轻至中度升高,葡萄糖和氧化 物水平下降。
➢ 采用葡萄糖蛋白胨琼脂37℃培养,新型隐球菌新型变种在几天内可形成光 滑的褐色菌落,非致病性的隐球菌菌种生长不良或几乎不生长。
➢ 隐球菌对紫外线敏感,日晒可以杀死隐球菌。
经由腰椎穿刺的脑脊液,包围新型隐球菌的白色荚膜使新型隐 球菌突出,它的中央是一圆的白的核。这里可见两个隐球菌
肺隐球菌病HE染色1000倍
离到,并被认为是人和动物最主要的传染源 ➢ 该菌主要引起人的脑膜炎和肺炎 ➢ 鸽是隐球菌的自然宿主,但并不引起发病

病原学
二、病原学
➢ 隐球菌属于酵母型真菌,至少有38个种。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为5~ 10µm,外周围绕着一层宽厚的多糖荚膜。根据荚膜多糖抗原特异性的差 异可分为A、B、C、D和AD五种血清型,以A型最常见。
隐球菌阿申蓝染色
隐球菌PAS染色
(六)血清学检查 新型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

带你认识新型隐球菌病

带你认识新型隐球菌病

某中年女性反复出现头晕、头痛、呕吐,CT提示颅内占位伴颅骨转移,临床医生考虑颅内恶性肿瘤伴转移。

神经外科医生通过手术,将病变的颅骨切下后送到病理科检查,在其中找到了一种病原体———新型隐球菌,证实了患者是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

什么是新型隐球菌病新型隐球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一种深部真菌病,可累及神经系统、肺、皮肤、骨骼系统和血液等。

新型隐球菌是一种人类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广泛,土壤和鸽粪中最多见。

新型隐球菌在鸽子粪便中可存活1年以上,所以鸽子是重要的自然宿主和传播媒介。

该病主要通过污染的空气、食物、水和用具,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等途径感染。

目前,尚未证实存在动物与人,或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播。

该病发病往往与机体抵抗力低下、身体状况不佳及各种应激因素的作用相关。

新型隐球菌病临床表现感染新型隐球菌后,潜伏期为数周至数年不等。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变化多样。

根据累及的部位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中枢神经系统受侵约占新型隐球菌感染的80%,其中又以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最为常见。

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或者颅内压升高引起恶心、呕吐、烦躁和性格改变等症状,严重时病变累及脑实质,可表现为颅内占位的临床表现,严重的可危及生命。

肺新型隐球菌病肺部新型隐球菌感染时多起病隐匿,可有发热、咳嗽、咳痰、气短、胸痛等症状,亦可无症状。

胸片常见肺局限性小斑片影,常误诊为肺结核或非典型病原体肺炎。

小部分也可表现为实性占位,临床和影像学都容易误诊为肿瘤,经外科手术或者穿刺病理检查后才能明确诊断。

皮肤新型隐球菌病皮肤是播散性新型隐球菌感染的好发部位。

主要表现为各种皮损,皮损表现多样、无特异性。

单凭皮损无法进行诊断,需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分泌物的病原学检查辅助诊断。

骨骼、关节新型隐球菌病该类型大约占新型隐球菌病的10%。

表现为连续数月的骨骼、关节肿胀和疼痛。

出现溶骨性病变时,通常以冷脓肿形式出现,可累及皮肤,需要与结核感染鉴别。

隐球菌感染应如何治疗

隐球菌感染应如何治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隐球菌感染应如何治疗
导语:众所周知,传染性疾病对于人们健康的危害性是很严重的,而在面对不同的传染类疾病时,显然掌握合理恰当的治疗方式则是最为关键的,而隐球菌
众所周知,传染性疾病对于人们健康的危害性是很严重的,而在面对不同的传染类疾病时,显然掌握合理恰当的治疗方式则是最为关键的,而隐球菌感染就是目前高发性很强的一种传染病,因此,有隐球菌感染症状的患者一定要积极的配合治疗,那么,隐球菌感染应该如何进行治疗呢?
隐球菌病(cryptococcosis,torulosis)是亚急性或慢性传染病,由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所致,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近年来真菌性脑膜炎、脑脓肿和肉芽肿已不少见,易与其他颅内疾病混淆而延误治疗,故病死率高,应予以警惕。

治疗:系统性用药治疗,注意寻找发病诱因,及时纠正全身抵抗力低下的状况,治疗原发病。

一、一般治疗
1、积极治疗原发并,去除病因。

2、严格掌握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用药指征,尽可能少用或不用这些药物。

3、加强护理和支持疗法,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二、抗真菌治疗
1、制霉菌素
(1)局部用药:可制成油剂、霜剂、粉剂、溶液等,浓度为含制霉菌素10万U/g或/ml基质,依患者具体情况援用一种剂量一型局部涂擦,每日2—4次。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隐藏极深的肺隐球菌病

隐藏极深的肺隐球菌病

畅快呼吸肺隐球菌病为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肺部真菌病。

隐球菌是一种酵母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禽粪和腐败植物或蔬菜中。

自然界中的隐球菌没有荚膜,易形成气溶胶,经呼吸道吸入引起隐球菌病。

由于身体内的隐球菌会形成厚而黏着的荚膜,不易气溶胶化,因此,隐球菌肺炎并不属于传染性疾病,罕见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仅有极少数新生儿由母体经胎盘感染。

主要侵犯肺和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几乎全部经肺入侵而感染人体,在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下,形成多糖荚膜保护层以拮抗宿主的防御机制。

该菌主要侵犯肺和中枢神经系统,其感染的首发部位是肺,对脑膜和脑实质也有亲和性,因此中枢神经系统也是常见的受累部位,其他少见的受侵部位有皮肤、骨骼、前列腺、肝、心、眼等。

隐球菌感染后在肺组织内形成最初的感染灶,多仅引起轻度炎症反应,如肺门淋巴结肿大;也可以在胸膜下形成小结节,酷似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90%病损仅局限于肺部,形成肺隐球菌病,另有10%可经血行传播扩散至其他器官。

X 线无典型特征,表现为多样性肺部隐球菌感染的早期,多数无症状,少数可出现低热、轻咳,咳黏液痰,偶有胸膜炎症状等轻微的炎症反应。

晚期病变为肉芽肿,肺部偶有干酪样坏死和空洞形成。

由于肺部隐球菌感染可以与肺部其他疾病重叠出现,因此X 线影像无典型特征,其表现为多样性。

轻者仅表现为双肺下部纹理增加或孤立的结节状阴影,偶有空洞形成。

急性间质性炎症表现为弥漫性浸润或粟粒样病灶。

实验室检查可表现为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轻度或中度增高,中晚期可有贫血和血沉增快。

应注意与肺结核、原发或转移性肺癌等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

一旦拟诊肺隐球菌病,可采集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脑脊液或穿刺液等行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

如试验阳性,或上述标本做墨汁染色阳性和隐球菌培养阳性可临床诊断。

病变肺组织标本用组织化学染色或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出隐球菌可确诊。

免疫功能低下为发病诱因免疫功能低下为肺隐球菌病发病的重要诱因,因而它好发于艾滋病、恶性肿瘤、器官移植、糖尿病、肝硬化、结缔组织性疾病、长期激素治疗等免疫受损的患者。

新型隐球菌病

新型隐球菌病
10
• 新型隐球菌荚膜多糖为主要的毒力因子,
加上荚膜甘露糖蛋白等可溶性成分、黑色 素和甘露醇等其他毒力因子,具有免疫抑 制作用,
• 在免疫防御功能不全的个体,可引起肺部
出现侵袭病灶,或者血源播散至肺外其他 器官。
11
• 正常人脑脊液中缺乏补体、可溶性抗隐球
菌因子(在血清中则存在)以及脑组织中缺乏 对新型隐球菌的炎症反应,所以,肺外播 散一般先累及中枢神经系统。
• 沙氏琼脂培养基、血液或脑心浸液琼脂可用来培
养新型隐球菌,培养2~3d可见到菌落,连续培 养6周没有菌落出现才能认为培养阴性。
• 皮肤、骨骼和关节新型隐球菌病的病原学诊断除
了依靠分泌物或脓液的涂片和培养外,还可从病 理活检中找到病原学诊断的依据。
28
• 除了痰液和支气管分泌物中分离到新型隐
球菌外,凡从人体的各种组织活检标本, 尿液、血液、骨髓或脑脊液中发现新型隐 球菌,提示有侵袭性感染;
3
• 【病原学】
• 早在1894年就发现新型隐球菌是引起隐球
菌病的一种病原菌。
• 新型隐球菌是隐球菌属的一个种,隐球菌属
还包括浅白隐球菌(Cryptococcus albidus)和 罗伦特隐球菌(Cryptococcus laurentii)等几
个种,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也可引起隐 球菌病。
• 新型隐球菌的形态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为
血,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降低,CD4+T淋巴 细胞计数也下降,CD4+/ CD8+小于1。
22
• ㈡ 脑脊液检查
• 在艾滋病患者中,此为最重要的检查!即使肺部及
其他系统的患者也必需行脑脊液检查以排除中枢神
经系统感染。
• 大多数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患者的脑脊液压

肺新型隐球菌病

肺新型隐球菌病

02
影像学检查
X线胸片表现
01
早期表现为弥漫性肺泡和间质浸 润影,迅速发展为双侧门蝶状影 ,呈结节状或片状,边缘模糊。
02
晚期可见纤维条索状阴影,伴有 肺门淋巴结肿大,偶见胸腔积液 。
CT扫描特征
早期表现为肺部小斑片状或结节 状影,密度较低,边缘模糊。
随着病情发展,病灶逐渐增多、 增大,可融合成大片状影,密度
建立康复档案
为患者建立康复档案,记录其康复过程中的 心理变化和需求。
定期随访
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其康复情况和心 理需求,及时给予支持和帮助。
组织康复活动
组织患者参加康复活动,如康复训练、心理 辅导等,促进其身心康复。
家庭支持
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康复过程,给 予患者家庭支持和关爱。
THANK YOU
对症治疗
针对具体并发症类型,采取相应治疗 措施,如抗感染、胸腔穿刺引流等。
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安慰,减轻焦虑 和恐惧情绪。
康复期管理和随访工作安排
定期复查
药物巩固治疗
遵医嘱定期复查血常规、胸片等指标,了 解病情恢复情况。
根据医生建议,继续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 巩固治疗。
确定问题
明确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制定目标
根据患者的心理问题,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目标,如缓解焦虑、提高 生活质量等。
选择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心理干预目标,选择合适的心理干预方法,如 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等。
实施干预
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
康复期心理支持计划

新型隐球菌墨汁染色步骤-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新型隐球菌墨汁染色步骤-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新型隐球菌墨汁染色步骤-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隐球菌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真菌,它们可以引起隐球菌病,这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隐球菌墨汁染色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快速检测和鉴定隐球菌的存在。

通过染色,可以使隐球菌在显微镜下更加清晰可见,从而提高诊断效果。

隐球菌墨汁染色步骤主要包括样本制备、染色操作和显微镜观察。

首先,需要采集合适的样本,比如体液或组织切片,然后进行固定和固化处理,以保持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接下来,将样本进行染色,常用的染色剂是隐球菌墨汁,它可以特异性地染色隐球菌。

在染色过程中,需注意控制染料浓度和染色时间,以确保染色效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最后,利用显微镜观察染色后的样本,观察到隐球菌的形态特征,如菌落颜色和形状等,从而判断样本中是否存在隐球菌。

隐球菌墨汁染色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且结果可靠。

然而,也有一些限制,比如可能存在假阳性结果和染色结果的主观性等。

因此,在进行隐球菌墨汁染色时,应注意控制实验条件,确保染色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总而言之,隐球菌墨汁染色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快速检测和鉴定隐球菌的存在。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以提高染色效果和准确性。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隐球菌检测方法会变得更加快速、准确和可靠。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文章结构部分是对整篇长文的组织和布局进行介绍。

它描述了该文本的主要节(章节)的结构和内容,以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框架和逻辑顺序。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组织内容:第一节引言部分概述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将介绍什么是隐球菌墨汁染色以及其在实验或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同时,还会对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框架进行简单介绍,为读者提供整个阅读过程的指南。

第二节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新型隐球菌墨汁染色步骤的要点。

其中,2.1节将重点介绍染色步骤的要点1,可能包括准备实验材料、处理样本、选择合适的染色方法等内容。

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

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

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简称新型隐球菌病(Crytococcosis)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

新型隐球菌可以通过呼吸道、皮肤黏膜、消化道等途径侵入人体,在局部或经血流、淋巴循环侵及中枢神经系统、肺、淋巴腺、骨等组织,从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有更高的亲和性,所以新型隐球菌病中,以中枢神经隐球菌病最常见。

据国内外统计,中枢神经隐球菌病占隐球菌病的70%~80%。

新型隐球菌根据其荚膜抗原性质,分A,B,C,D四个血清型。

本菌侵入中枢神经系统(CNS)后,常表现为脑膜炎或脑膜脑炎,并可进入脑实质内,形成血管炎和肉芽肿。

以往认为本病系罕见病。

但近年来世界各地的报道日渐增多。

其原因是:①使用攻击性更强的抗肿瘤药物;②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③接受激素治疗的病人数增加;④获得性免疫缺陷病人数增加;⑤烧伤和外科大手术增多;⑥高价营养液输注;⑦应用更多的导管和修复器械;⑧诊断技术的提高。

一、病因与病理新型隐球菌是一种酵母样霉菌。

广泛地存在于水果、牛奶、草地、蜂巢、鸽粪中。

其中鸽是人感染新型隐球菌的中间宿主,是主要的感染源。

感染的主要途径是呼吸道(因为在正常人体内咽部可以分离出纯菌种,多数病人发病前有呼吸道感染或伴有肺部感染),当然还可以由皮肤、黏膜或消化道侵入。

人体抵抗力降低成为易感人群。

如白血病、淋巴肉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肝肾疾患、结核、糖尿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患者,再如接受大量抗生素、激素、抗癌药物、免疫抑制剂治疗的人群。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新型隐球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

新型隐球菌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新型隐球菌的荚膜:这是该菌的主要致病因素。

荚膜可作为屏障,同时可以抑制吞噬细胞调理因子与受体结合;②酚氧化酶:该酶可以氧化酚类,从而在菌的细胞壁形成黑色素沉积,抵抗宿主的杀伤。

新型隐球菌可以侵犯肺、中枢神经系统、骨骼、肾上腺等。

但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更高的亲和性,其原因有以下几点:①中枢神经系统封闭性高,机体的免疫机能不易起作用;②有适合的营养物质和气体环境,利于荚膜形成;③该系统代谢最旺盛,葡萄糖含量低,可刺激酚氧化酶活性;④该系统有大量的儿茶酚胺,可作为酚氧化酶的底物;⑤由呼吸道感染的隐球菌经溶菌酶作用而发生变性,致病性减弱,但播散到脑膜后易恢复而致病。

肾移植术后受者新型隐球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肾移植术后受者新型隐球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肾移植术后受者新型隐球菌感染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收集18例肾移植术后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真菌学、组织病理学、免疫学(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治疗经过、转归。

结果 18例患者中单纯隐球菌性脑膜炎3例、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隐球菌肺炎12例、单纯隐球菌肺炎3例,均在肾移植后常规行免疫抑制治疗:他克莫司(FK506)+ 吗替麦考酚酯(MMF)+ 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治疗。

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症状以发热、阵发性头痛伴呕吐为主,确诊依赖血培养和脑脊液墨汁负染色;隐球菌肺炎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咳痰、呼吸短促等为主,确诊依赖肺穿刺活检和肺泡灌洗液墨汁负染色。

术后所有患者给予氟康唑进行规范性抗真菌治疗,效果欠佳,加用两性霉素B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表现,停药后逐渐恢复。

结论肾移植术后伴发新型隐球菌感染多于术后中晚期该发生,临床症状不具有特异性,针对高度怀疑隐球菌感染者必须及时予以血培养、肺穿刺活检、脑脊液等检查进行确诊。

联合氟康唑及两性霉素 B规范性抗真菌治疗疗效较好。

【关键词】肾移植;新型隐球菌;氟康唑;两性霉素 B;肾功能肾移植是我国最早开展的器官移植手术之一,术后移植者仍具有较高的死亡风险,其中深部真菌感染是造成移植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新型隐球菌在土壤、鸽粪以及人体口腔皮肤等处中广泛存在,因为移植者免疫抑制剂的大量使用,造成其极易感染新型隐球菌,感染部位多见于肺部和中枢神经系统。

本文回顾性分析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甘美医院收治的18例肾移植术后新型隐球菌感染受者的临床特点及转归。

1 资料与方法本文收集在我院确诊为新型隐球菌感染的18例肾移植术后受者的临床资料。

收集18例肾移植术后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真菌学、组织病理学、免疫学(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治疗经过、转归。

2 结果2.1 感染的部位和临床表现 18例患者中单纯隐球菌性脑膜炎3例(1/6)、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隐球菌肺炎12例(4/6)、单纯隐球菌肺炎3例(1/6)。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病情说明指导书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病情说明指导书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情说明指导书一、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概述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neoformans meningitis)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真菌性脑膜炎症,好发于鸽子饲养者、慢性衰竭性疾病及免疫功能异常的患者,如糖尿病、肾衰竭、肝硬化、恶性淋巴瘤、白血病、艾滋病、器官移植以及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

临床表现为慢性或亚急性起病,头部胀痛渐进加重,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烦躁。

脑脊液涂片和(或)分离培养找到新型隐球菌是确诊本病重要依据。

英文名称:cryptococcal neoformans meningitis其它名称:无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与遗传无关发病部位:颅脑常见症状: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烦躁主要病因:新型隐球菌感染、免疫力低下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常规、T 淋巴细胞检测、血清抗原检查、胸部 X 线、CT、MRI、脑脊液检查、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重要提醒:本病的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须积极治疗。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病特点三、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病因病因总述:新型隐球菌的孢子经呼吸道等途径进入人体,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隐球菌在肺内生存并通过血行播散,侵袭中枢神经系统从而致病。

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是发病的关键因素。

基本病因:1、新型隐球菌感染新型隐球菌是广泛存在于土壤、鸽粪中的条件致病菌。

新型隐球菌孢子经呼吸道进入肺部后形成荚膜,并将人体的多巴胺等转化为黑色素。

新型隐球菌在荚膜和黑色素的帮助下抵抗机体的免疫防御,在肺部存活。

2、免疫力低下人体免疫功能不全,T 细胞防御能力低下,不能使新型隐球菌局限在肺部,隐球菌经血行播散至肺外其他器官。

3、脑脊液和脑组织的特殊生理特点正常人脑脊液和脑组织中缺乏抵抗新型隐球菌的补体、因子、炎症细胞,同时又有高浓度的儿茶酚胺介质帮助隐球菌产生黑色素。

肺隐球菌感染诊治进展

肺隐球菌感染诊治进展
阳性率: ,重要意义 隐球菌抗原(新生隐球菌荚膜多糖): 简便、
快速、有效
病理学
此处为肺内新型隐球菌感染的显微镜图像。存在许多生 物体, 每个生物体有个大粘液状的囊,此囊使在视野内不太 清晰的每个细胞核周围呈现一个清晰亮区
临床诊断
结合病史、呼吸道症状及胸部X线表现,对 怀疑病例尽早行病原学检查
传染源: 鸽粪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传染源,但 至今未发现动物-人,以及人-人之间直接传 播的证据
可能的传播模式: 鸽粪→气溶胶颗粒→吸入 肺泡→发病
隐球菌感染与宿主免疫
隐球菌入侵不一定发病,宿主的免疫状态 起决定作用
免疫正常: 可能仅有放射学改而无症状 免疫抑制: 全身播散、症状严重,尤其是肺
肺外表现
上腔静脉阻塞 Pancoast综合征 Horner综合征 嗜酸粒细胞性肺炎 气胸及纵隔气肿 胸壁累及
实验室检查
血液学检查: 白细胞计数可以有轻至中度升 高,中后期可出现血红蛋白及细胞数减少
影像学改变
孤立或多个结节影,直径大于5mm,一般为2~ 10cm,可见到支气管影;
部和中枢神经系统
隐球菌感染与宿主免疫
细胞免疫在防止隐球菌感染中起主要作用
肺泡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淋巴细胞 是感染起始阶段最主要的免疫细胞, 它们决 定着病原菌被清除还是在肺内繁殖。
临床表现
无特异性,轻重不一,根据临床表现可分 为:
无症状型
慢性型
急性型
无症状型
患者多为免疫功能正常者 任何的临床症状。 绝大多数的病例是在接受胸部x线透视时偶
治疗方法
病原学检查阳性,但无症状且免疫功能正 常者
治疗: 密切观察,不需用药,或口服氟康唑 200-400mg/d,3-6个月。

隐球菌的诊治

隐球菌的诊治

同CNS疾病
12个月 B-III
非脑膜、非肺部隐球菌病患者
隐球菌血症患者
同CNS疾病
12个月 B-III
CNS疾病被排除、无真菌血症、仅有1个 部位感染、无免疫抑制危险因素的患者
氟康唑每日400 mg 6-12个月B-III非HI源自感染、非器官移植患者CNM抗真菌治疗
治疗方案
疗程
证 据
诱导治疗
AmBd(每日0.7-1.0 mg/kg)+氟胞嘧啶(每日100 mg/kg) ≥4周a,b
2010隐球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两种方案均建议采取分期治疗的方式进行,在初期的 诱导治疗中,联合应用两性霉素B(0.5—1 ms/(kg·d)) 和氟胞嘧啶(100 ms/(kg·d))作为诱导治疗得到全球专 家的广泛认可; 氟康唑作为后续治疗也得到了普遍赞同; 在诱导治疗时间上,本方案推荐至少8周,而与IDSA 的初步方案以及更新方案均有不同; 两种方案在诱导治疗的时间和维持治疗的剂量上存在 一定差异(可能与我国两性霉素B的使用方法以及剂量 有关,即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有效维持剂量需要 一段时间,一般维持剂量也较低) 。
误诊疾病 脑寄生虫病
疟疾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葡萄球菌脓肿 播散性脑脊髓炎
原发性淋巴瘤 肾性脑病 癫痫 偏头痛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小脑肿瘤 肺癌 待查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
宿主 因素
+
临床 特征
+
实验室检 查:脑脊 液常规、 生化及影
像学
+
脑脊液涂 片、培养 和隐球菌 乳胶凝集
试验
临床特征
多起病缓慢,呈慢性或亚急性 主要表现为颅内高压和脑膜刺激征 可伴有脑实质及脑损害表现

隐球菌感染诊断详述

隐球菌感染诊断详述

隐球菌感染诊断详述*导读:隐球菌感染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1.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新型隐球菌易侵袭中枢神经系统,原因不清,可能与脑脊液中存在天门冬素及肌酐有助于菌生长有关。

也易引起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及脑膜脑炎。

1978年Forar统计220例隐球菌感染病例中,仅有19例无中枢神经受累,因此隐球菌脑膜炎是真菌所致胸膜炎中最常见的类型。

其临床表现颇似结核性脑膜炎,但有时隐球菌性肉芽肿局限于脑和脊髓的某个部位,则与脑瘤或脑脓肿等相似。

一般起病缓慢,开始症状多为轻度阵发性头痛,以后则逐渐加重,但仍可自然缓解,经常反复;多伴有恶心、呕吐、晕眩及不同程度的发热,数周或数月后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如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阳性及各种眼部征象(有视力模糊、眩晕、复视、畏光、眼球麻痹、震颤、弱视等)。

常伴有眼底水肿及视网膜渗出性改变。

脑脊液检查与结核性脑膜炎不易区分,外观微浊,白细胞总数约在0.05~0.5/L之间,主要为淋巴细胞,隐球菌往往混杂其中,如不经墨汁染色则可误认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

糖与氯化物均降低,蛋白常在2g/L以上,与本病炎症表现不相平行,取脑脊液离心沉渣,作墨汁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见隐球菌呈圆形孢子,直径5~20μm,内有反光颗粒,外围有一厚膜,有时可见出芽孢子,但无菌丝。

脑脊液培养亦有助于诊断。

如不治疗,多在三个月至半年左右趋于恶化,出现一系列运动障碍如偏瘫、失语、共济失调等;精神错乱以至抽风昏迷,最后多因呼吸衰竭死亡。

严重暴发病例可在数周内死亡。

偶见有两年以上仍反复发作而迁延不愈者。

新生儿则病程较短,预后恶劣。

2.肺隐球菌病常并发于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亦可单独发生,或继发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等。

其病变系在支气管周围发生弥漫浸润,或粟粒状分布或孤立的损害,原发者常由于无明显临床表现而被忽视。

近年来胸科手术及尸检中偶可发现肺部有很小的肉芽肿,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隐球菌感染,但临床上并未出现症状,故认为肺部隐球菌性肉芽肿可以是原发灶,以后再蔓延到中枢神经系统等处。

新型隐球菌实训报告万能

新型隐球菌实训报告万能

一、引言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是一种常见的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尤其在鸽粪、土壤和鸟类羽毛中。

作为一种机会性致病菌,新型隐球菌主要感染免疫抑制的患者,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受体和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的患者。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对新型隐球菌的实验室培养、形态观察、鉴定方法及感染机制的研究,加深我们对这一病原体的认识,提高我们对真菌性脑膜炎等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能力。

二、实训目的1. 掌握新型隐球菌的实验室培养技术。

2. 学习新型隐球菌的形态学观察和鉴定方法。

3. 了解新型隐球菌的感染机制和致病特点。

4. 提高对真菌性脑膜炎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三、实训内容1. 新型隐球菌的培养实训中,我们首先学习了新型隐球菌的培养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将新型隐球菌接种于沙堡弱培养基上,置于25℃培养箱中培养。

经过24-48小时,观察到菌落呈白色、奶油状,表面光滑,边缘整齐。

2. 新型隐球菌的形态学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新型隐球菌的形态,发现其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为5-20微米,具有宽厚的荚膜。

在荚膜外,可见一薄层细胞壁,细胞内含有大量核质颗粒。

3. 新型隐球菌的鉴定为了进一步鉴定新型隐球菌,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1)印度墨汁染色:将新型隐球菌涂片,滴加印度墨汁,加盖玻片,显微镜下观察。

结果显示,新型隐球菌呈红色,荚膜呈黑色,具有典型的隐球菌特征。

(2)乳糖发酵试验:将新型隐球菌接种于乳糖发酵培养基上,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

结果显示,新型隐球菌不发酵乳糖。

(3)脲酶试验:将新型隐球菌接种于脲酶试验培养基上,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

结果显示,新型隐球菌产生脲酶,使培养基呈紫色。

4. 新型隐球菌的感染机制新型隐球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在肺部引起感染。

随后,病原菌可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真菌性脑膜炎。

在感染过程中,新型隐球菌的荚膜具有抗吞噬作用,使其在宿主体内存活和繁殖。

第五章新型隐球菌病

第五章新型隐球菌病

由补体、炎性细胞因子介导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对新型隐球菌的吞噬作用构 成了机体的防御功能; 自然杀伤细胞、CD4+和CD8+T淋巴细胞等非吞噬效应细胞对新型隐球菌的杀
伤;
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发挥是限制新型隐球菌复制的最重要宿主因素。
传染病学(第9版)
2. 病原体因素 (1)荚膜多糖:是新型隐球菌的主要毒力因子,参与抑制机体免疫功能、
传染病学(第9版)
(二)病理
在脑膜炎患者中,脑膜增厚,蛛网膜下腔充满含大量新型隐球菌的胶冻 样物质和少量的巨噬细胞,有时出现血管内膜炎、形成肉芽肿,脑膜和 脑组织可出现粘连。
肺新型隐球菌病表现为自限性感染的病灶;为活动性感染病灶时,呈胶
冻样或肉芽肿,多靠近胸膜,有时中心可坏死液化形成空洞。 皮肤新型隐球菌病多表现为小丘疹、斑疹、表皮下坏死形成溃疡。 骨骼新型隐球菌病可出现溶骨性病变,形成冷脓肿。
治疗分诱导期、巩固期以及维持期三个阶段。诱导期:至少2周,首选方 案为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巩固期:氟康唑至少8周;维持期:氟康 唑,非艾滋病患者至少12个月,艾滋病患者需终生维持治疗。 诱导期替代治疗方案:①氟康唑每天800~1200mg,每天1次,联合5
-氟胞嘧啶每天100~150mg/kg,分4次口服,疗程6周;②氟康唑每
第一节
新型隐球菌病
一、概述
二、病原学
三、流行病学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
五、临床表现
六、并发症与后遗症
七、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八、诊断和鉴别诊断
九、治疗与预后
十、预防

概述
传染病学(第9版)
一、概述
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深部真菌病,可侵犯人体脑膜、肺、皮肤、 骨骼等组织器官。好发于细胞免疫低下者。 隐球菌脑膜炎为最常见的临床类型,临床特点为慢性或亚急性起病,剧烈头

新型隐球菌荚膜抗原测定意义

新型隐球菌荚膜抗原测定意义

新型隐球菌荚膜抗原测定意义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其实很有趣的话题——新型隐球菌荚膜抗原测定。

别被这个名字吓到,其实它和我们生活中的健康息息相关。

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会尽量把这些术语“翻译”成大家熟悉的语言。

好啦,我们现在就像掀开一本神秘的书,来一探究竟吧!1. 什么是新型隐球菌?1.1 首先,隐球菌这名字听起来就有点神秘对吧?其实它是一种微小的真菌,像个小小的“坏蛋”,但它并不总是惹麻烦。

它有时候可能在我们的体内安静地待着,不发出一点声响。

可是,当我们的免疫系统不太给力时,这些小“坏蛋”就会开始“闹腾”。

你可以把隐球菌想象成一个潜伏的敌人,它在我们身体里的“伪装”可厉害了。

1.2 这其中,“新型隐球菌”则是这些小坏蛋中的新面孔,它们可能比以前的隐球菌还要顽固、更难对付。

特别是当我们抵抗力弱的时候,它们就像是趁机下手的“鬼影”,让我们更容易感染。

这个时候,检测它们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就像我们在打游戏时,碰到新敌人,我们得找对办法应对一样。

2. 为什么要测定隐球菌荚膜抗原?2.1 听起来很高深的“隐球菌荚膜抗原”是什么呢?简单来说,这是一种隐球菌“身上的标志”,我们可以通过它来判断是否有隐球菌感染。

就像是找到了犯罪现场留下的指纹,能够让我们确认罪犯到底是谁。

这个测定过程呢,就像是我们的“侦探”工作,通过这个“指纹”,医生们可以更精准地找到病因,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2.2 为什么测定这个东西特别重要呢?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提前发现隐球菌感染。

有些时候,隐球菌感染的症状可能不是特别明显,像是在藏匿于阴暗角落里的“幽灵”,要是我们能早早发现,病情就能得到及时控制。

就像提前发现了个潜在的麻烦,我们就能避免更多的麻烦。

这样一来,患者的生活质量就能大大提高,也能减少治疗上的困难。

3. 测定的新型隐球菌荚膜抗原有什么意义?3.1 这个检测不只是科学家和医生的“秘密武器”,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也非常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IV/AIDS新型隐球菌感染
监管医疗科 杨望清
隐球菌感染的诊断方法
血液、脑脊液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CrAg检测 印度墨汁染色最快捷 隐球菌的培养是金标准 组织活检,六胺银染色 病史、临床典型症状:头痛(高颅压) 颅脑CT、MRI
隐球菌感染的治疗
三期治疗 1、诱导期(2周) 2、巩固期(8周) 3、维持期(大于1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隐脑的颅压管理
治疗性腰椎穿刺 侧脑室引流 V-P分流术 甘露醇和激素:
1、治疗交通性脑积水没有作用。 隐脑所致的颅内高压是交通性的,即脑脊液循环障碍,是隐球菌多
糖夹膜抗原阻塞蛛网膜粒所致。 2、但是临床上用以降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高颅压确实有效。炎性脑水肿

典型病例分享(一)
典型病例分享(二)
典型病例分享(三)
总结
未启动ART的、CD4+小于100个/μl都要进行CrAg筛查 CD4+小于200个/μl都要进行氟康唑预防 CrAg筛查阳性者都要进行氟康唑治疗 持续头痛的AIDS患者都要进行常规腰穿 无论哪种检测方法,只要查到隐球菌就可以确认感染,隐脑必须是脑脊
液或脑组织查到隐球菌才能确诊 早发现、是治疗是提高成活率、降低死亡率的最可靠方法,诱导期治疗
是成败的关键 先抗隐球菌治疗,4-6周后方能启动ART
谢谢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