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病谱变化情况
疾病谱变化
咱们身体越来越棒人均寿命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6 0年来,通过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和重大疾病防控、防治政策,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全国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从1949年的2 0 0 0 0 / 1 0万下降到2 0 0 8年的2 6 8.0 1 / 1 0万。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曾是旧中国传染病肆虐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有1200万人饱受血吸虫病煎熬。
“头大肩膀拢,肚子像水桶,骨瘦如柴棍,短命早进坟。
”这是民间对晚期血吸虫病人的描述。
目前,晚期血吸虫病发病已经基本绝迹。
我国开展群众性普种牛痘疫苗运动,1962年彻底消灭了天花,此后,又成功消灭了丝虫病,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在总体上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有效控制了麻风病、血吸虫病、疟疾等曾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疾病。
结核病、艾滋病、乙型肝炎等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成效,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由1 9 9 2年的4 0%上升到2 0 0 5年的9 4%, 乙肝病毒携带者由1.3亿人下降到7 0 0 0多万人。
地方病严重流行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防治成果稳固发展。
天花没了乙肝少了“山高高,草茫茫。
女人生崽,有命喝鸡汤,没命见阎王。
”以前,中国农村孕妇,甚至一些城市妇女,习惯请来“接生婆”在家中分娩,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居高不下,因此民间有着“儿奔生,娘奔死”之说。
分娩引起的大出血、产褥期感染,成为孕产妇死亡主要原因。
如今, 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到医院生孩子, 国家给予医疗保险和补贴,全国孕产妇产前检查率和住院分娩率均超过90%,孕产妇死亡率大大降低。
生孩子不再“儿奔生,娘奔死”国家的繁荣带动了医学技术的昌盛, 感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许多一样的病症, 往往不再是细菌、病毒等感染所致。
失明:过去失明是往往因为感染沙眼医原体所致, 如今更多的是因为寿命延长而致的老年性白内障和糖尿病并发的白内障所致。
中国居民慢性病的流行病学趋势分析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90·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20年 6月第 23卷第 3期 ChinJClinHealthc,June2020,Vol.23,No.3
式的改变,我国人群的疾病谱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与 环境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病患病情 况日趋严重。2011年 世 界 经 济 风 险 报 告 再 次 提 出 警示:以心血管系统疾病、肿瘤、糖尿病、呼吸系统疾 病及精神类疾病等为主的五大类慢性病在未来二十 年对国 家 的 医 疗 体 系 和 经 济 体 系 有 着 深 远 的 影 响[2]。我国慢 性 病 导 致 的 死 亡 人 数 已 占 全 国 总 死 亡人数的 87%,其疾病负担约占我国疾病总负担的 70%,慢性病的防治工作面临严峻挑战[4]。本文旨 在分析我国居民慢性病流行病学趋势,为探索我国 慢性病防治策略、积极预防及控制慢性病的发生发 展提供基础依据。 1 心血管慢性疾病
[Keywords] Chronicdisease;Diseasespectrum;Healthstatus;Epidemiologicstudies;China
2016年 8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 会上,习总书 记 对 “健 康 中 国 ”建 设 作 出 重 要 部 署, 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快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 [12] 同年 10月中共中央、国 务院印发《“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明确以健
[关键词] 慢性病;疾病谱;健康状况;流行病学研究;中国 DOI:10.3969/J.issn.16726790.2020.03.001
EpidemiologicalanalysisofchronicdiseasesinChineseresidents HuShilian,WangJing,ChengCui,WuXinchun (DepartmentofGeriatrics,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AnhuiInstituteof Gerontology.AnhuiProvincialKeyLaboratoryofTumorImmunotherapyandNutritionTherapy,Hefei230001,China)
疾病谱变化
咱们身体越来越棒人均寿命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60年来,通过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施国家免疫规划与重大疾病防控、防治政策,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全国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从1949年的20000/10万下降到2008年的268.01/10万。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曾就是旧中国传染病肆虐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有1200万人饱受血吸虫病煎熬。
“头大肩膀拢,肚子像水桶,骨瘦如柴棍,短命早进坟。
”这就是民间对晚期血吸虫病人的描述。
目前,晚期血吸虫病发病已经基本绝迹。
我国开展群众性普种牛痘疫苗运动,1962年彻底消灭了天花,此后,又成功消灭了丝虫病,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在总体上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有效控制了麻风病、血吸虫病、疟疾等曾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疾病。
结核病、艾滋病、乙型肝炎等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成效,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由1992年的40%上升到2005年的94%,乙肝病毒携带者由1.3亿人下降到7000多万人。
地方病严重流行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防治成果稳固发展。
天花没了乙肝少了“山高高,草茫茫。
女人生崽,有命喝鸡汤,没命见阎王。
”以前,中国农村孕妇,甚至一些城市妇女,习惯请来“接生婆”在家中分娩,孕产妇与新生儿死亡率居高不下,因此民间有着“儿奔生,娘奔死”之说。
分娩引起的大出血、产褥期感染,成为孕产妇死亡主要原因。
如今,无论在城市还就是农村,到医院生孩子,国家给予医疗保险与补贴,全国孕产妇产前检查率与住院分娩率均超过90%,孕产妇死亡率大大降低。
生孩子不再“儿奔生,娘奔死”国家的繁荣带动了医学技术的昌盛,感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许多一样的病症,往往不再就是细菌、病毒等感染所致。
失明:过去失明就是往往因为感染沙眼医原体所致,如今更多的就是因为寿命延长而致的老年性白内障与糖尿病并发的白内障所致。
心脏病:过去,心脏病以链球菌引起的风湿性心脏病为主,如今,因为人们营养过剩,引起高血脂导致的冠心病为主。
国内疾病谱研究现状述评
㊃社会因素与健康㊃国内疾病谱研究现状述评贾佳1, 刘冰2, 吕翻翻3, 姜峰波2, 柯丽1ʌ基金项目ɔ 湖北省哲学与社会科学重点项目(16Z D 028);湖北医药学院卫生管理与卫生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开放基金(2015P Y 004)ʌ作者单位ɔ 1湖北医药学院护理学院,湖北十堰,4420002湖北医药学院卫生管理与卫生事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十堰,4420003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十堰,442000ʌ通信作者ɔ 刘冰,E -m a i l :s y-l b @126.c o m ʌ摘要ɔ 近年来由于中国居民生活习惯的改变㊁环境的污染㊁老龄化严重以及就医模式的改革,居民的疾病谱也出现了新的特征㊂目前,主要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我国居民疾病谱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文献回顾,对我国居民疾病谱的特点进行综述,描述我国居民疾病谱的变化特征,探索其影响因素,为不同地区疾病的防治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改善我国居民的健康现状㊂ʌ关键词ɔ 疾病谱; 疾病构成; 危险因素; 研究进展ʌ中图分类号ɔ R 195.4 ʌ文献标志码ɔ A D O I :10.3969/j.i s s n .1673-5625.2021.02.012R e v i e wo fD i s e a s e S pe c t r u mS t u d i e s i nC h i n a J I AJ i a *,L I U B i n g ,L VF a n f a n ,e t a l .*C o l l e g e o f N u r s i n g ,H u b e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 e d i c i n e ,S h i ya n ,H ub e i ,442000,C h i n a ʌA b s t r ac t ɔ I nr e c e n t y e a r s ,d u et oc h a n ge si n C h i n e s er e s i d e n t s 'l i v i n g ha b i t s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o l l u t i o n ,s e r i o u s a g i n g ,a n d r e f o r m s i nm e d i c a l t r e a t m e n t p a t t e r n s ,n e w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h a v e a l s oe m e r g e d i n t h ed i s e a s e s pe c t r u m .A t p r e s e n t ,c h r o n i cn o n -c o m m u n i c a b l e d i s e a s e s t h a tm a i n l y t h r e a t e nh u m a nh e a l t ha r e o n e of t h e i m p o r t a n t c o m p o n e n t s o f t h e d i s e a s e s p e c t r u mo fC h i n e s er e s i d e n t s .T h i ss t u d y s u m m a r i z e s 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t h ed i s e a s es pe c t r u m of C h i n e s e r e s i d e n t s t h r o ug ha l i t e r a t u r e r e v i e w ,a n dd e s c r i b e s th e c h a r a c t e ri s t i c s o f c h a n g e s i n t h e d i s e a s e s p e c t r u mo f r e s i d e n t s .I t a l s o e x p l o r e s i t s 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pr o v i d e s t h e o r e t i c a l b a s i s f o r t h e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 d i s e a -s e s i nd i f f e r e n t r e g i o n s ,a n d i m pr o v e s t h e c u r r e n t h e a l t hs t a t u s o fC h i n e s e r e s i d e n t s .ʌK e y wo r d s ɔ D i s e a s e s p e c t r u m ; D i s e a s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 R i s k f a c t o r ;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国际疾病分类(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d i se a s e s ,I C D )是用编码的方法来表示的系统,目前世界上最常用的是I C D -10,它是一种根据不同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㊁发病原因㊁临床表现等特点将疾病进行系统分类的方法㊂为了更清楚地了解不同疾病谱呈现的各种规律,可以采用此方法对不同的疾病进行分类㊂在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也均表明需要在不同地区和国家迫切开展全球疾病负担的相关研究,对高危人群和地区的主要病种㊁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分析,从而深入研究病伤的流行状况[1]㊂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疾病谱的相关研究逐渐兴起,2002年I C D -10的正式使用,引起了我国诸多学者对疾病谱相关研究的广泛兴趣[2]㊂疾病谱(d i s e a s e s p e c t r u m )[3]是指将对人类身心健康有威胁的疾病,根据其对人群的危害程度,由重到轻进行排序㊂通过对居民疾病谱的研究,可以深入分析疾病呈现的规律,预测疾病对人类的危害,找出危害人群健康的首要疾病,从而积极地采取科学的疾病预防措施㊂因此,有关疾病谱的研究也在相关领域展开,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的健康促进提供了依据,也为健康保健提供了指导㊂1 国内疾病谱的变化情况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居民的日常健康保健意识和对生活水平的追求都在不断地提高,因而我国居民的疾病谱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转变㊂在20世纪70~80年代,感染性疾病是最主要的威胁人群健康的疾病;而到21世纪初,肿瘤和心脑血管相关疾病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因素;然而随着我国居民老龄化的日益加重,目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关键疾病转变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4-5]㊂有关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居民因慢性疾病致死的死亡率达到533/10万,占我国总的死亡人数的86.6%;在各种慢性病中,全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的高血压㊁糖尿病㊁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病率分别为25.2%㊁9.7%和9.9%[6]㊂这与 2013全球疾病负担报告(G B D )[7]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㊂2016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的结果表明,我国医院病人出院排名前十的疾病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妊娠㊁分娩和产褥期病,损伤㊁中毒,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内分泌㊁营养和代谢疾病[8]㊂国外学者也有类似研究,柳叶刀的调查结果561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21年4月第38卷第2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S o c i a lM e d i c i n e ,A pr i l 2021,V o l .38,N o .2表明,与2010年G B D相比,2013年中国有五大疾病谱发生了变化,主要包括缺血性心脏病㊁阿尔茨海默病㊁痴呆㊁脑血管疾病㊁间质性肺病和肺结节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9]㊂宇传华等[10]学者的研究也表明,目前国内疾病谱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㊂2国内疾病谱的研究特点2.1疾病排序存在差异疾病谱的排序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同一科室的患者㊁相同科室的病种之间均存在差异㊂如徐平等学者[11]研究显示,急诊科就诊患者,居首位的是损伤,中毒㊁呼吸系统疾病㊁消化系统疾病㊁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疾病次之;而刘畅等学者[12]研究表明,到急诊科就诊的主要原因为消化道系统疾病㊁损伤㊁中毒和外因类疾病㊁泌尿生殖系统疾病㊂同时,匡寒琴[13]和张姝[14]对儿童疾病谱研究结果及章浩然[15]和秦薇子[16]等对传染病疾病谱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㊂由于自然条件㊁气候㊁环境对疾病的发生㊁发展和流行产生较大的影响,不同城市㊁地区㊁时间段,以及不同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均会导致相同研究对象的疾病谱排序有所区别㊂2.2疾病谱的研究分类比较单一首先,部分学者偏向对某一类疾病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该病种的疾病谱㊂如秦薇子等[16]分析了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其研究结果表明手足口病㊁病毒性肝炎㊁其他感染性腹泻㊁梅毒㊁痢疾位居前五位,共占所有法定传染病的86.51%㊂黄伊玮等[17]研究显示,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长期位居肿瘤疾病的首位,并且乳房恶性肿瘤患病率城市地区明显高于农村地区;也有部分学者以不同科室的患者或特殊人群作为调查对象,分析其疾病谱的规律㊂如刘芳[18]对P I C U疾病谱进行研究,得出急性支气管肺炎居盛京医院P I C U中第一位,颅内感染㊁脓毒症㊁手足口病㊁外伤等疾病与非创伤性颅内出血㊁癫痫㊁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呈相反的增长趋势,前者逐年递增,后者逐年下降㊂匡寒琴[13]对儿童疾病谱统计分析得出,新生儿疾病最为常见,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和普外科疾病㊂除上述外,还有急症科㊁妇科㊁军人㊁飞行员㊁老年人㊁精神病人㊁大学生等疾病谱的调查研究㊂此类专注于某类病种㊁科别及人群疾病谱的研究推广范围虽较为狭窄,但能反映某一群体的健康状况和某类疾病的流行情况㊂2.3研究代表性存在局限综合近十多年文献,绝大多数研究者只选取本工作单位或者生活地区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且大多为该地区某一医院或社区的研究㊂如杨蓉等[19]的一项对近十年住院患者的病种分析研究表明,长期稳居前四名的疾病分别为恶性肿瘤㊁恶性肿瘤术后治疗㊁循环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㊂王慧等[20]对上海市就诊于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患者最主要的就诊原因是高血压,糖尿病㊁冠心病㊁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次之㊂研究结果仅能反映此医院或社区疾病发病状况,代表性较差㊂而对大小范围疾病谱研究仅有少数,如李盛等[21]于2010-2014年小范围地对兰州市住院患者病种情况分析,表明循环系统疾病㊁消化系统疾病㊁呼吸系统疾病构成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分别居于第一㊁第二㊁第三位;肿瘤患病情况逐年下降,居于第四位㊂陈文华等[22]学者也对农村居民疾病情况进行了调查性分析,最主要的高发病为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㊂大范围如广西地区[23]㊁广东省[24]㊁吉林省[25]等,这些都能较好代表该地区疾病谱的变化趋势和分布规律㊂今后疾病谱的研究方向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地域㊁环境㊁气候等对疾病发生的影响,对深入了解我国疾病谱的现状和规律具有指导性意义㊂3国内疾病谱的主要影响因素3.1人口构成因素经济㊁社会㊁科技的高速发展使我国老龄化和城市化占主导地位,这种变化趋势导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偏向老龄化和高龄化㊂从而伴随较多的易患各种高血压等慢性疾病㊁多器官受损,自理能力减退,以及对社区的健康服务㊁日常生活照料㊁医疗护理需求较多的年迈人群出现,并且威胁老年人生命导致老年人死亡的关键因素是心脑血管疾病,同时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导致慢性病的患病率也呈不断上升趋势,因此总人群疾病谱也将会受到这种现象的影响而发生改变[26]㊂3.2生活方式因素随着我国居民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日常饮食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居民的暴饮暴食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也相继出现,如摄入高脂肪㊁高热量食品,吸烟㊁酗酒等㊂有研究表明,吸烟严重损害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也是恶性肿瘤高发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27]㊂适量地饮酒对心血管疾病可以起一定地保护作用,然而过度饮酒却会对身体造成一定伤害;多种慢性病㊁恶性肿瘤的发病以及肥胖都和人们长期摄入高脂㊁高糖㊁高盐饮食习惯有关㊂由于生活节奏㊁工作方式㊁办公环境的变化,许多人生活习惯发生改变,且现代人普遍缺乏体育锻炼㊁身体素质较差,使各种颈椎病㊁腰椎病㊁骨质增生㊁糖尿病等老年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趋于年轻化,发病率明显增高㊂3.3环境污染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㊂严重的环境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生态危机,加剧了慢性病的快速增长㊂现代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人类的疾病70%~90%与环境污染有关㊂有研究表明,全世界80%的疾病是由水污染造成,饮用水中的污染物与肝癌㊁胃癌等消化道肿瘤显著相关;室661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21年4月第38卷第2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S o c i a lM e d i c i n e,A p r i l2021,V o l.38,N o.2内空气污染是人类健康的十大威胁之一,全球每年约400万名儿童因空气污染导致的急性呼吸系统感染失去生命[28-29]㊂除上述环境污染外,还有农药污染㊁核污染,这些环境因素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可能导致新型疾病的产生或某一类疾病的流行,从而影响人类疾病谱的构成㊂4国内疾病谱研究展望疾病谱能反映某一特定时间㊁地区㊁人群中各种疾病的发生频率及变化情况,深入研究疾病 三间 分布现状及影响因素,能更具体地反映国内疾病流行情况,得出较全面的疾病谱变化,有助于找出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从而有效开展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护人群健康[3]㊂如宇传华等[10]研究已表明,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是未来中国卫生事业发展中的防治重点㊂因此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健康管理模式,将预防-治疗-康复措施有机结合,定期进行人群健康的监测㊁分析㊁评估,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才能更好地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人类的健康期望寿命㊂参考文献[1] M u r r a y C J,L o p e zA D.M e a s u r i n g t h e g l o b a lb u r d e no f d i s e a s e[J].N E n g l JM e d,2013,369(5):448-457.[2]黄晓亮,陈子星,杨延斌,等.我国住院病人疾病谱研究现状及新思路[J].中国卫生统计,2012,29(3):466.[3]王翔朴,王营通,李珏声.卫生学大辞典[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0,351.[4] F o r o u z a n f a r MH,A l e x a n d e rL,A n d e r s o n H R,e t a l.G l o b a l,r e g i o n a l,a n dn a t i o n a l c o m p a r a t i v e r i s ka s s e s s-m e n to f79b e h a v i o u r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a n d o c c u p a-t i o n a l,a n dm e t a b o l i cr i s k so r c l u s t e r so f r i s k s i n188c o u n t r i e s,1990-2013:a s y s t e m a t i c a n a l y s i sf o rt h eG l o b a lB u r d e no fD i s e a s eS t u d y2013[M].B e i j i n g: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 sP r e s s,2015:55-64.[5] L i s t e dN.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o f 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S t a t i s t i-c a l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o f D i s e a s e s a nd Re l a t e d H e a l t hP r o b l e m s,T e n t h R e v i s i o n(I C D-10)[M].G e n e v a:W o r l dH e a l t hO r g a n i z a t i o n,1997:271-273. [6]赵玉红,王雪.我国现代社会疾病变化及全民健康问题[J].职业与健康,2014,30(21):3157-3161.[7] G l o b a lB u r d e no fD i s e a s eS t u d y2013C o l l a b o r a t o r s.G l o b a l,r e g i o n a l,a n d n a t i o n a li n c i d e n c e,p r e v a l e n c e,a n d y e a r s l i v e dw i t hd i s ab i l i t y f o r301ac u t e a nd c h r o-n i c d i s e a s e s a n d i n j u r i e s i n188c o u n t r i e s,1990-2013:as y s t e m a t i c a n a l y s i s f o r t h eG l o b a lB u r d e no fD i s e a s eS t u d y2013[J].L a n c e t,2015,386(9995):743. [8]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编辑委员会.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9] G B D2013M o r t a l i t y a n dC a u s e so fD e a t hC o l l a b o r a-t o r s.G l o b a l,r e g i o n a l,a n dn a t i o n a l a g e-s e x s p e c i f i c a l l-c a u s ea n dc a u s e-s p e c i f i c m o r t a l i t y f o r240c a u s e so fd e a t h,1990-2013:a s y s t e m a t i c a n a l y s i s f o r t h eG l o b a lB u r d e no fD i s e a s eS t u d y2013[J].L a n c e t,2015,385(9963):117-71.[10]宇传华,崔芳芳.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4,25(2):1-5. [11]徐平,郭燕,曹灵红,等.民族地区综合县级医院常住人口急诊流行病学研究[J].海南医学,2015,26(19):2840-2843.[12]刘畅,孙宏,申捷,等.39865例急诊外科就诊病例的疾病谱构成及特点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1):1283-1284.[13]匡寒琴.28096例儿童住院疾病谱及费用分析[J].中国病案,2016,17(1):53-55.[14]张姝,黄志,宋萍.我院10年来住院儿童疾病谱构成及变化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2011,37(2):132-134.[15]章浩然,陈珍初,许力.某教学三甲医院2002-2012年住院传染病人疾病谱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18(3):274-276.[16]秦薇子,张笑嫣,李萍.2007-2011年度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法定传染病疾病谱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17(3):251-253.[17]黄伊玮,许小兰,周乐明,等.重庆市2013~2015年恶性肿瘤疾病谱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2):161-165.[18]刘芳.浅析环境污染容易引发的疾病[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1):69-71. [19]杨蓉,姚丽虹.我院2006-2015年住院患者疾病谱调查分析[J].海南医学,2016,27(24):4107-4111. [20]王慧,江孙芳,汪志良,等.上海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0-2014年疾病谱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6,30(2):32-34.[21]李盛,王金玉,李守禹,等.2010-2014年兰州市住院患者疾病谱变化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6,33(2):256-258.[22]陈文华,赵衡文,陈田木,等.沅陵县农村居民疾病谱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5):821-823. [23]韦丽宁,张嘉越,李松明,等.全民普遍食盐加碘后广西地区甲状腺疾病谱的变迁[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3,20(12):1374-1380.[24]梁粤珩,陈子星,黄晓亮,等.广东省住院儿童疾病谱分析[J].中国病案,2013,14(10):51-53. [25]朱颖杰,姚宇航,徐珊珊,等.吉林省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状㊁疾病谱分布及其主要疾病危险因素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9(6):1275-1281.[26]宁宇,李波,方芳,等.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口健康及疾病问题的研究进展[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4(6):1102-1105.[27]陈利民,张美兰,宫尚红.论健康生活方式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8,25(5):317-319.[28]王芳,黄贵彪.我国生活饮用水安全卫生与健康问题现况和对策[J].应用预防医学,2014,20(5):319-321.[29]顾景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解读[J].营养学报,2016,38(6):525-529.(收稿日期2020-05-29)(本文编辑杨婷婷)761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21年4月第38卷第2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S o c i a lM e d i c i n e,A p r i l2021,V o l.38,N o.2。
中国克山病病区情况及病情趋势分析
中国克山病病区情况及病情趋势分析一、克山病的临床表现克山病是发生在我国某些农耕人群的一种地方性心肌病,致残率和病死率极高,其病因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困扰着科学界近百年,病因探索经历了初步认识阶段(日据满洲至新中国建立初期)、百家争鸣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大协作阶段(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复合病因相关因素攻关阶段(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和创新性研究阶段(90年代后期至今)。
主要发现病区居民膳食单一、硒缺乏、肠道病毒感染和吃霉变粮食与克山病发生发展密切关联。
克山病亦称地方性心肌病,于1935年在我国黑龙江省克山县发现,由此得名。
据资料调查,1980年急性克山病已基本消失。
患者主要表现为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心脏扩大,心律失常以及脑、肺和肾等脏器的栓塞。
二、克山病病区县数、已控制县数及消除县数及分布情况1、克山病病区县数及分布2014年中国克山病病区县数327个;2015、2016年中国克山病病区县数均为328个;2017、2018、2019年中国克山病病区县数均为330个。
2018年中国克山病病区县数330个,其中克山病病区县数前十的省份分别是黑龙江、四川、云南、吉林、陕西、甘肃、山东、内蒙古、山西、重庆,克山病病区县数分别是66个、55个、42个、38个、29个、28个、19个、12个、11个、9个,占比分别为20.00%、16.67%、12.73%、11.52%、8.79%、8.48%、5.76%、3.64%、3.33%、2.73%。
2、克山病已控制县数及分布克山病病因不清,40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关怀下,在全体医务人员和广大病区群众共同努力下,采取了综合防治取得了重大成果。
全国急(亚急)型克山病病情大幅度下降,尤其近些年来,农村贯彻改革开放政策,生产力普遍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许多省(区)克山病病情已全面达到基本控制指标。
2014-2018年,中国克山病已控制县数呈下降趋势,至2018年中国克山病已控制县数73个,与2017年持平;2019年中国克山病已控制县数330个,比上年增加257个,同比增长352.05%。
中国农村疾病谱的变迁及其解释框架
中国农村疾病谱的变迁及其解释框架中国农村疾病谱的变迁及其解释框架简体中文版概述:中国农村疾病谱的变迁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并且中国农村地区的疾病谱与城市地区有所不同。
本文将从社会经济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角度来解释中国农村疾病谱的变迁,并提出解释框架。
一、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1.1农村医疗资源不足中国农村地区医疗资源有限,医疗设施和人力资源相对不足,这导致了农村居民就医困难。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缺乏优质的医疗服务,导致了一些在城市地区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在农村地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加重了农村地区的疾病负担。
1.2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均收入较城市地区低,生活条件相对落后。
农村居民的饮食结构、卫生习惯往往与城市居民存在差异,这导致了一些与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在农村地区的发病率较高,如高血压、肥胖等。
1.3社会保障与福利保障落后相对于城市居民,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和福利保障体系相对薄弱。
缺乏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得农村地区居民在面对疾病时往往需要承担较大的经济压力,这也限制了农村地区居民对健康问题的重视和投入。
二、环境因素的影响2.1农村地区环境污染较重由于农村地区存在大量农业生产、畜牧养殖等活动,农田化学农药的过量使用、水土污染等问题普遍存在,导致农村环境质量较差,这对农村居民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如农药残留导致的慢性中毒等。
2.2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包括供水、卫生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的用水、排水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一些与水源密切相关的疾病如痢疾、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风险较高。
三、生活方式的影响3.1饮食结构不合理农村地区的居民普遍以主食为主,蔬菜水果摄入量较低。
且农村地区由于生活条件相对落后,饮食结构的多样性较差,相对贫困的居民往往无法享受到营养均衡的饮食,导致一些与营养不良相关的疾病如贫血、维生素缺乏等的高发。
3.2缺乏体育锻炼农村地区的居民相对缺乏正规的体育锻炼,且工作性质多为农活,身体活动量相对较大,但缺乏规律性和科学性。
中国近40年慢性病疾病谱变化情况
在 慢性 病 的疾病 谱变 化 中 , 据 统 计 资料 表
明, 2 0世 纪 7 o 一9 o年 代 我 国恶 性 肿瘤 的病 死 率 上
升了1 1 . 5 6 [ 2 ] ,据 2 0 0 3年 调查 显示 , 因肿 瘤死 亡
在 我 国城 市 和 农 村 居 民 中死 亡 中分 别 列 为 第 1 、 3
1 中 国慢 性 病 的疾病 谱变 化
心脑 血管 疾 病 是 当今 世 界 上威 胁 人 类 健 康 最 严重 的疾 病之 一 , 其 发病 率 和病 死率 已超过 肿 瘤 而
跃居 第一 。据 卫生 部公 布 的医学 统 计资 料 报告 , 5 O
年代末 , 心 血 管疾 病 的发 病 率仅 为 5 . 1 %, 2 0世 纪
白( L D L ) 增加, 这成为 脑 血管 疾病 的首位 病 因。高 血压、 高血脂 、 糖 尿病 人群 的增 多 , 使脑 血 管病 的发 病 率迅 速升 高 , 据2 0 0 5年 数据 统计 , 中 国脑血 管 疾 病发病率 >1 5 0 / 1 0万 , 病 死率超 过 1 0 0 / 1 0万 L 5 ] 。 而 脑血 管病 的 年 轻 化更 是 加 重 了家 庭 和 社 会 经 济 和精神 负担 。 2 . 1 . 2 心血 管疾 病 流 行 现 状 : 2 O世 纪 8 0年 代 后 , 我 国人 群冠 心 病 的发 病 率 呈 逐 渐 上 升 趋 势 。赵 建 霞 等¨ 6 ] 分 析 了心 血 管 住 院 患 者 死 因、 性别 、 年 龄 等 因素后 , 发 现 心血 管 疾 病 病死 率 有 所 下 降 , 说 明了
7O 口]
。
原 因的首位 , 城 市与农 村 心血 管病 发 病人 数 持续 增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大健康战略实施与挑战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大健康战略实施与挑战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然而,随之而来的也是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国在进一步推动现代化进程中,积极实施了大健康战略,旨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构建全民健康体系,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一、大健康战略的实施中国的大健康战略着眼于从维护个体健康、促进社区健康到构建全民健康的全过程,体现了人人享有健康权益的理念。
其中,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健康意识的提升:通过加强公众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民众对健康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大健康战略致力于唤起公众对个体健康责任的认识,倡导积极参与健康管理,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2. 健康服务的优化: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推动医、药、医保等各个环节的协同发展,建设覆盖城乡的全民健康服务网络,为广大人民提供方便、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
3. 健康产业的发展:通过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培育健康旅游、养老护理、健康食品等新兴产业,助力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国民经济的竞争力。
二、大健康战略的挑战然而,在实施大健康战略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需要中国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做出持续的努力:1. 医疗资源不足: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给医疗资源的供应带来了巨大压力,特别是在一线城市与相对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明显,严重制约了健康服务的均等化发展。
2. 疾病谱变化与升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发展的迅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疾病谱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对医疗资源的配置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健康教育不足:人们对健康知识和健康管理的认知和了解尚存在差距,健康教育仍然需要加强,以提高人民对健康的主动和积极参与。
4. 健康数据管理不完善:健康数据的管理、共享和使用存在着技术、隐私、安全等方面的困难,数据的有效利用程度和价值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三、应对大健康战略的挑战为了克服大健康战略中所面临的挑战,中国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采取以下措施:1. 加大投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确保全民普惠。
医疗费用增长原因分析
医疗费用增长原因分析在市场经济快速开展的今天,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其中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障制度的重点和难点。
在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起步阶段,由于对根本医疗保险的*围和水平未曾经严格界定,医疗费用的制约机制和管理方法不够完善,加之参保职工对医疗费用节约意识淡薄,医保外部环境不够配套等多方面的原因,医疗费用快速上涨。
现将医疗费用增长的原因分析如下:1、医疗消费需求增长。
随着经济的开展,居民收入的增加,人们开场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保健意识与医疗消费意识大增强,由过去的“小病忍一忍,中病等一等,大病急死人〞变成现在“有病就医,无病保健〞,人们也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去维护安康,要求检查的工程和使用的药物也向高层次过渡,高度重视保健问题,这无疑加大了医疗费用的支出。
从油田诊疗人次及入院人数来看,每年诊疗人次递增5-10%,说明我国对医疗消费的需求正进入一个旺盛的时期。
2、心理预期偏好。
消费偏好是指消费者对特定的商品产生特殊的信任,重复或者习惯购置这一商品。
医疗产品也具有这一特性。
主要表现:病人对病情治疗的心理预期。
不少病人(特殊是医保病人)认为医院等级越高、医生越好、仪器越高档、药品越贵越好,如果医生不作为则无理取闹,医生只能满足病人的要求。
*些医务人员由于历史的原因缺乏医疗效劳本钱意识,认为惟独好的仪器和好的药品才干治病,这些都导致了医疗资源过度集中,费用过度增长。
还有一味追求大医院大名医,普通普通病种也上大医院作全面检查,要求使用新、特、贵重药品,盲目听信广告,分不清治疗药品与保健品、食品的批准文号。
盲目偏听偏信不良广告,到医药商店自行购置药品使用,或者听信非执业药师的虚假宣传,花费大量金额,购置到非对症治疗药品。
无效果后再转入正规医院治疗,所花费用都算在医疗上。
2、疾病谱发生变化,费用构成比例中像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高费用疾病成份扩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构成不断上升。
改革开放40年,医卫进步十大成果
从1978年到2018年,改革开放进入40周年,40年间,我国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疗卫生领域同样进步明显。
40年前,老百姓往往是“小病基本靠扛、大病基本靠拖”,特别是偏远地区缺医少药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经过40年的努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不仅能够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上病,且医疗服务也有了很大改善,医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大大减轻了看病负担……40年沧桑巨变,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飞速,“健康中国”之路越行越稳、越走越远。
☉策划:本刊编辑部☉执行:邱婷婷年前,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征程。
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使经济持续稳定地快速增长,夯实了中国人日益长寿和健康的基础,在医疗卫生领域取得丰硕的成果。
1.预期寿命居发展中国家前列《中国健康事业的发展与人权进步》指出,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1981年的67.9岁提高到2016年的76.5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990年的88.9/10万下降到2016年的19.9/10万,婴儿死亡率从1981年的34.7‰下降到2016年的7.5‰。
从总体水平看,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已位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有些地区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衡量寿命和生命质量还有一个指标,即健康预期寿命。
健康预期寿命是指个体生命质量好或较好,能健康生存的时间;但在生命后期,很多人的生命质量并不高,如患各种疾病,需要每天服药维持生存,甚至残疾或失能,需要人照料,在这种状态下的生存就是病态预期寿命。
2016年,美国人均预期寿命是78.5岁,比中国高2岁,但健康预期寿命为68.5岁,比中国低0.2岁。
2.医疗质量水平持续提升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与经济、收入、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更与医疗水平和技术的提高密不可分。
2017年5月,《柳叶刀》公布了全球195个国家的“医疗服务可及性和质量指数”(简称医疗质量指数)排名。
医疗质量指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从0~100分来打分,分数高低取决于32种可防可治疾病的治愈率与死亡率,如癌症、心脏病、传染病、呼吸系统疾特别策划40病等。
中国6~22岁学生群体甲乙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
$N#!&/#"*",#'.*'-.2.'(&2#)(#')"%#+%&'(#"1)!#)&.)&)"%,2"1N7" 8 .+!< ./"+, <-#+&)&)(1!&+()* N"N1*.(#"+
[J8ZY,3*D&)" " 7KL85,3*%,3" " 6Q8ZA)*:)3=I " Vb8ZY)" " EJ8ZY)" " fJ\fD)*;23=" " [J8Z])3" " AbfD23=* W)-I " 5QX&3"! !"Fb34()(&(-2@7D)'. ,3. Q.2'-4/-3(K-,'(D" E/D22'2@C&1')/K-,'(D" C-?)3=\3)O-04)(;" ]-)W)3="##"$"" 7D)3,( IF[)O)* 4)23 2@b3@-/()2&4[)4-,4-723(02',3. C0-O-3()23" M-;A,120,(20;2@E&0O-)'',3/-,3. L,0';6,03)3=23 b3@-/()2&4[)4-,4-" 7D)3-4-7-3(0-@20[)4-,4-723(02',3. C0-O-3()23" ]-)W)3="#II#T" 7D)3,#
赵景民我国肝脏疾病谱的变化
赵景民:解放军第三O二医院病理诊断与研究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病理科负责人,全军传染病研究所副所长,全军肝病与艾滋病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军队文职一级、技术三级专家,病理学、内科传染病学双专业博士生导师。
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贴享受者、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全军创新人才工程—领军人才培养对象、军委后勤保障部科技银星、军委后勤保障部科技创新团队共同牵头人、中央/军委保健会诊专家。
立个人二、三等功各1次。
担任国际病理学会(IAP)及亚太病理学会(APASP)委员、中国体视学会生物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分子诊断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全军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传染病病理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及酒精/非酒精脂肪肝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消化病理专业组候任组长、北京市肝病学会常委等学术任职19项。
任《中华消化病与影像学杂志》副主编,Hepatology 、Gut 、J Gastroen Hepatol Res 、《解放军医学杂志》等18本国内外杂志编委/常务编委或特邀审稿人。
承担或参与国家“973”、“863”,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重大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军队重大等课题50余项。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1),军队、教育部等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3项(排名第1、2、2),军队重大成果奖1项(排名第1),军队及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
发表论文450余篇,近年来SCI论文总IF 350余分,包括Hepatology 、J Pathol 等本专业国际权威期刊,论文他引5900余次,主参编专著18部,其中1部获“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出版图书”。
牵头我国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癌等全国性诊疗指南(行业标准)病理部分的制定12部。
赵景民:我国肝脏疾病谱的变化陈词. All Rights Reserved.记者:赵教授,您好!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在我国的发病率已愈来愈少,可中国还是被称之为肝病大国。
中国农村疾病谱的变迁及其解释框架
中国农村疾病谱的变迁及其解释框架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转型,农村地区的疾病谱也经历了显著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环境条件和卫生服务的改善,也揭示了农村健康问题的新挑战和趋势。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农村疾病谱的变迁,并构建一个解释这一变迁的理论框架。
我们将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回顾,分析农村疾病谱的变化特点,探讨其背后的社会经济、环境因素,以及卫生政策的影响。
本文还将讨论农村疾病谱变迁对农村卫生服务的需求和供给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改进农村卫生服务来应对这些变化。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为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更好地应对农村健康挑战,促进农村居民的健康福祉。
二、中国农村疾病谱的历史变迁中国农村疾病谱的历史变迁是一个复杂而深远的过程,它反映了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状况、生态环境、医疗卫生条件以及人口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变化。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农村疾病谱经历了从以传染病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的重大转变。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社会经济的落后,农村卫生条件较差,加上当时大规模的公共卫生事件,农村疾病谱以传染病为主,如肝炎、痢疾、麻疹等。
由于农村劳动力的繁重和营养不良,一些与贫困和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如营养不良、寄生虫病等也较为普遍。
随着改革开放和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也得到了改善。
这些变化使得一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病率逐渐下降,而一些与生活方式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开始在农村地区逐渐增多。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农村老龄化的加剧和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村疾病谱继续发生变化。
一方面,传统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病率进一步下降,另一方面,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成为农村疾病谱的主要组成部分。
由于农村环境污染和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一些新的健康问题,如环境污染相关疾病、农药中毒等也开始在农村地区出现。
中国人健康大数据分析报告
中国人健康大数据分析报告目录中国人健康大数据分析报告 (1)引言 (1)背景介绍 (1)目的和意义 (2)中国人健康大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3)数据来源 (3)数据收集方法 (4)数据整理与清洗 (5)中国人健康大数据的分析方法 (6)统计分析方法 (6)机器学习算法 (7)数据挖掘技术 (8)中国人健康大数据的分析结果 (9)常见疾病的发病率分析 (9)不同年龄段的健康状况分析 (10)不同地区的健康差异分析 (10)中国人健康大数据的应用 (11)健康管理与预防 (11)医疗资源优化 (13)疾病预测与诊断 (13)中国人健康大数据的挑战与展望 (14)数据隐私与安全问题 (14)数据质量与可靠性 (15)数据应用的伦理问题 (16)未来发展方向 (17)结论 (18)总结分析结果 (18)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19)引言背景介绍中国人健康大数据分析报告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大数据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
大数据的应用范围广泛,其中之一就是在健康领域的应用。
健康大数据分析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健康相关数据,以揭示人群的健康状况、疾病发展趋势和预测未来的健康风险。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人群的健康状况一直备受关注。
因此,对中国人健康大数据进行分析,对于了解中国人群的健康状况、制定健康政策和改善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国人健康大数据分析报告的背景可以从中国人口的特点入手。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超过14亿的人口。
中国人口的规模庞大,使得中国成为研究人口健康的理想对象。
通过对中国人健康大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中国人群的健康状况、疾病的发病率和分布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政策提供依据。
其次,中国人健康大数据分析报告的背景还可以从中国人群的健康问题入手。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人群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例如,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成为中国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
中国疾病谱变化情况
中国疾病谱变化情况医药股的投资机会归根结底是由流行病学数据来指引的,因此密切跟踪人口疾病谱的变化是自下而上分析医药股的第一出发点。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我们概述一下中国大陆居民主要疾病的死亡率、发病率及其构成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整体发展正在发生着的变化。
根据对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其构成的统计来看,在中国大陆由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占比越来越重,从1990 年的22% 增长到了2008 年的27% ;其次是心脏病,致死人数占死亡人数的比重也由1990 年的16% 上升到了2008 年的近20% 。
脑血管病致死占比虽然由1990 年的第二位降低到2008 年的第三位,但致死人数占比仍高达19.62% 。
呼吸、消化、损伤和中毒等致死占比较大的疾病导致死亡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而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致死人数占比则由1990 年的 1.74% 上升到2008 年的 3.34% ,呈快速上升的趋势。
就恶性肿瘤来看,总计每十万人死亡率由1973-1975 年间的83.65 上升到了2004-2005 年间的134.8 。
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肺癌成为死亡率攀升最快的恶性肿瘤病种,每十万人中就有30 多人死于该种疾病。
肝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死亡率均呈快速上升趋势,唯有食管癌死亡率呈下降状态。
再来关注各种慢性疾病的患病率情况。
循环系统疾病成为患病率最高的病种,每千人就有85.5 个患循环系统疾病的病人,其中高血压病人54.9 个、心脏病患者17.6 人、脑血管病患者9.7 人。
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患者患病率位居第二,达到每千人31 个患者,其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就占到每千人10.2 个。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发病率位居第三,为每千人24.5 人,其患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呼吸系统患者发病率排第四,为每千人14.7 个,患病率也呈逐年下降趋势,然而肺癌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第一致死恶性肿瘤病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9347号建议的答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9347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10.13•【文号】•【施行日期】2021.10.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9347号建议的答复代表你们好: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医疗机构健康教育职能以及完善管理机制的建议》收悉,经商财政部、国家医保局,现答复如下:一、工作现状和进展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健康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但伴随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和疾病谱不断变化,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慢病导致的疾病负担日益加重,新冠、肝炎、结核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而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仍然偏低,不健康生活方式较为普遍,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迫切需要全面加强。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民健康,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
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国办发〔2019〕32号),全面启动实施健康中国行动。
根据行动部署,在定位上,我国将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在策略上,从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转变。
我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推动落实健康中国行动相关工作,积极应对人民健康突出问题,努力让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确保到2030年,我国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因重大慢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得到较大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水平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健康中国行动开展两年来,我委先后建立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印发《国家健康科普专家管理办法》,推动实施健康知识进万家活动,广泛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健康科普活动,研究制定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XXX传播机制的规范性文件,研究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促进的绩效考核机制等,健康促进工作得以快速推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疾病谱变化情况
医药股的投资机会归根结底就是由流行病学数据来指引的,因此密切跟踪人口疾病谱的变化就是自下而上分析医药股的第一出发点。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我们概述一下中国大陆居民主要疾病的死亡率、发病率及其构成随着经济与社会的整体发展正在发生着的变化。
根据对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其构成的统计来瞧,在中国大陆由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占比越来越重,从1990年的22%增长到了2008年的27%;其次就是心脏病,致死人数占死亡人数的比重也由1990年的16%上升到了2008年的近20%。
脑血管病致死占比虽然由1990年的第二位降低到2008年的第三位,但致死人数占比仍高达19、62%。
呼吸、消化、损伤与中毒等致死占比较大的疾病导致死亡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而内分泌、营养与代谢疾病致死人数占比则由1990年的1、74%上升到2008年的3、34%,呈快速上升的趋势。
就恶性肿瘤来瞧,总计每十万人死亡率由1973-1975年间的83、65上升到了2004-2005年间的134、8。
由于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肺癌成为死亡率攀升最快的恶性肿
瘤病种,每十万人中就有30多人死于该种疾病。
肝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死亡率均呈快速上升趋势,唯有食管癌死亡率呈下降状态。
再来关注各种慢性疾病的患病率情况。
循环系统疾病成为患病率最高的病种,每千人就有85、5个患循环系统疾病的病人,其中高血压病人54、9个、心脏病患者17、6人、脑血管病患者9、7人。
肌肉、骨骼与结缔组织患者患病率位居第二,达到每千人31个患者,其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就占到每千人10、2个。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发病率位居第三,为每千人24、5人,其患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呼吸系统患者发病率排第四,为每千人14、7个,患病率也呈逐年下降趋势,然而肺癌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第一致死恶性肿瘤病种。
内分泌、营养与代谢疾病的患者增长很快,每千人患病率由1993年的3、1上升到了2008年的12、9,其中患糖尿病的病人由每千人1、9飞速上升至10、7人。
总结中国疾病谱的发展状况,我们可以发现从大的病种来瞧肿瘤、心血管疾病与内分泌疾病就是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迅速上升的病种,这些领域也必将成为畅销药品的产生领域。
其中肺癌、肝癌、胃癌与结直肠癌就是恶性肿瘤领域最需要关注的病种。
在各种慢性疾病中,心血管疾病以极高的患病率形成了相关治疗药品广大的市场空间,高血压就是这一领域最常见的疾病。
内分泌与代谢
疾病患病率加速上升的趋势非常明显,主要就是随着生活水平与诊疗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人数越来越多,因此这一领域未来的增长空间也就是非常巨大的。
从慢性病患病率来瞧,肌肉、骨骼与结缔组织病也就是发病率非常高的一类疾病,该领域的潜在投资机会也非常大。
而随着国内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各种传染病、寄生虫病、妊娠产褥期疾病与围产期疾病等的患病率明显降低,因此该类疾病领域治疗性药物的市场空间可能不会扩大,但就是预防类的疫苗等仍有广阔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