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

合集下载

人教生物必修3群落的结构(38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生物必修3群落的结构(38张)-PPT优秀课件
通过光合作用提供有机养料
地衣(真菌和藻类植物的共生体 )
真菌 通过菌丝提供水、CO2、无机盐 藻类 通过光合作用提供有机养料

生物A


生物B

时间
种间关系(“+”表示有利,“-”表示有害)
关系类 型
互利共 生
寄生
物种 AB
++
+-
关系一般特征
实例
彼此有利,彼此依赖 地衣、根瘤
一方有利,一方受害 蛔虫和人
---镶嵌分 布
人教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 (共38 张PPT)
人教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 (共38 张PPT)
例1:受水制约,芦 苇等水生植物只能长 在浅水或水边;红树、 柳树等只能长在水源 附近;松、杉、柏树 等能长在比较干旱处, 仙人掌、沙棘等可长 在极干旱的沙漠。鸭 子、青蛙只可在水中 或水源附近活动,而 马、羊等可在干旱的 陆地自由活动。
两个或多个群落间过渡地带,即群落交错区, 如海陆交界的潮间带、河口湾,森林与草地或农 田交界的地带,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常常比相邻群
落中多,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资料1
两种草履虫单 独培养和混合 培养时种群个 体数量发生动 态变化的原因 是什么?
1、两种草履虫具有相似的生活习性,当它们 被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培养时,起初两种草履虫 的数量较少,而食物(杆菌)数量较多,因此 表现为两种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均增加。但是, 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相互之间对食物 的争夺表现为大草履虫处于劣势,双小核草履 虫处于优势。随着双小核草履虫数量的增加, 争夺食物的优势越来越大,最终大草履虫失去 了食物来源而灭亡。这就是竞争。
提出问题: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准备→取样→采集小动物→观察和分类→统计和 分析→讨论

高中生物必修3讲义:第4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含解析

高中生物必修3讲义:第4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含解析

第3节 群落的结构[学习目标] 1.群落的结构特征。

2.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知识点一 群落的概念及物种组成知识梳理1.群落 (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01生物种群的集合。

(2)举例①一个池塘里全部鲤鱼。

(□02×) ②一个池塘里全部鱼。

(□03×) ③一个池塘里所有生物。

(□04√) (3)与种群的关系同种生物个体――→全部□05种群――→所有种群□06群落2.群落水平上的研究问题 (1)研究的问题(2)基础:研究群落的基础是研究□12种群。

3.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不同群落的□13物种数目有差别,所以群落的物种组成是□14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15丰富度,即群落中□16物种数目的多少。

(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17越丰富。

海拔越高,群落丰富度□18越低。

4.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实验原理①土壤动物具有□19趋暗、□20趋湿、□21避高温的习性。

②调查方法:常用□22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③调查对象:样本中肉眼可见的所有动物。

④调查指标:样本中小动物的□23种类和数量。

⑤丰富度统计方法:一是□24记名计算法,二是□25目测估计法。

(2)实验步骤(3)实验结论①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32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

②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33越多,群落结构也□34越复杂。

(4)用具分析①诱虫器诱虫器中的□35电灯是发挥作用的主要装置,它利用土壤动物具有□36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远离光源、热源。

②吸虫器吸虫器中的纱布作用是防止□37将土壤小动物吸走,将其收集在试管中。

(5)注意事项①取样时应注意□38随机取样,避免人为心理作用,以免结果偏差较大。

②用体积分数为□3970%的酒精杀死并保存标本,若要保存活体通常用含有湿棉花的试管收集。

4.3 群落的结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件

4.3 群落的结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件

例如:蛔虫、绦虫、血吸虫等寄生在 其它动物的体内;虱和蚤寄生在其它动物 的体表;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上;噬菌 体寄生在细菌内部。
2. 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 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的现象。
A
B
体表寄生


B 寄生虫


A 宿主(寄主)
时间
B A
体内寄生
3.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 夺资源和空间等现象。竞争的结果常 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 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层现象。它是群落中各植物间及 植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
水平结构: 不同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区现象
地形的变化 土壤湿度 盐碱度的差异
水平结构的特点:植物群落水平结构的主要特征就是它 的镶嵌性。
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区分
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于生物本身的高度或活动空 间的高度造成的;水平结构的分段是由于环境的光、热、 水及地形等条件对生物的选择造成的。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可以分为正面影响和 负面影响。研究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对我们的 生活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A
生 物
C
数 量
B
生生物物BA
生物B 生物A
时间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 彼此有利,分开至少一方不能独立存活
AB
生 物


生物A 生物B
时间
生物之间的关系 种 内 种内互助: 护犊行为、育雏行为 关 系 种内斗争: 争夺食物、空间、配偶的行为

互利共生: 白蚁与鞭毛虫、大豆与根瘤菌 动物与大肠杆菌

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3节群落的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3节群落的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答案】 (1)互利共生 ③ (2)竞争 ② (3)捕食 ① (4)寄生 ④
【一题多变】 (1)若C组的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 (2)若上述四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________。
答案 (1)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平衡 (2)②④
知识点二 群落的空间结构(P74-75) 梳理教材新知
②一定________。
③各种________的集合。
(3)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六个问题: ①群落的________组成,丰富度。 ②________关系。 ③群落的________结构。 ④群落的________。 ⑤各种群占据的位置。
⑥群落的范围和边界。
(4)研究群落的基础是研究________。
3.飞蝗大发生时可长途迁徙,所经之处农作物受到严重破坏。 研究发现飞蝗种群数量的消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雨量充 沛、气候潮湿时,真菌、丝虫和蛙等大量繁殖可抑制飞蝗的 种群数量;蝗虫的产卵量受相对湿度的影响(见图1),飞蝗的 发生量又与降雨量有密切关系(见图2)。请依据以上信息回答 下列问题。
(1)真菌与飞蝗的关系是________,蛙与飞蝗的关系是
②竞争
b.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③寄生
c.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④互利共生 d.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 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答案】 1.(1)①× ②× (2)①地点 ②区域 ③生物种群 (3)①物种 ②种间 ③空间 ④演替 (4)种群
2.(1)不同群落 (2)丰富度 物种数目 (3)丰富 3.①—c ②—b ③—d ④—a
掌握核心内容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及群落的物种组成与种间关系
1.全面理解生物群落的概念 (1) 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如一个水池、一片草原或一片森 林等一定范围内。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群落的结构(3)(28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群落的结构(3)(28张)-PPT优秀课件

竞争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 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如下图中的斑马 和大象;又如培养在一起的两种草履虫。
竞争
如果用坐标系来表示两种生物的竞争关 系,则可表示为
生物B


Hale Waihona Puke 数量生物A
时间
寄生
一种生物(寄生者)寄生于另一种生物(寄主) 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互利共 生
物种 AB
++
关系一般特征
实例
彼此有利,彼此依赖 地衣、根瘤
寄生
+- 一方有利,一方受害 蛔虫和人
竞争 --
捕食
+-
彼此抑制
种群A得利 种群B有害
水稻和稗草
羊与草 狼与羊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群落 的结构 (3)(共28张PPT)【PPT优秀课件】-精美 版
菟丝子草(寄生植物)
寄生
例如: 蛔虫、绦虫、血吸虫等寄生 在其它动物的体内;虱和蚤寄生在其 它动物的体表;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 物上;噬菌体寄生在细菌内部。
B寄生物



A寄主

时间
互利共生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互 相依存,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 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如 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u 垂直结构 :是指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群落 的结构 (3)(共28张PPT)【PPT优秀课件】-精美 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群落 的结构 (3)(共28张PPT)【PPT优秀课件】-精美 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件 4.3 群落的结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件  4.3 群落的结构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一、群落的概念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思考
一个池塘中的鱼类是一个种群,还是一个群落, 或都不是?
注意 :群落包括该环境中的全部动物、植物和 微生物,不只是全部鱼,还包括其他动物。
思考
1.下面的实例中,不能能构成群落的是( D )
思考 如何解释高斯实验结果?
混合培养:由于这两种草履虫具有相似的生活习性(尤其 是能以同一种杆菌为食),当它们被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培养时, 起初两种草履虫的数量较少,而食物(杆菌)数量较多,因此 表现为两种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但是,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相互之间对食物的争 夺表现为大草履虫处于劣势,双小核草履虫处于优势。
时间 于捕食者。
四、种间关系
(二)捕食 3.物质(或能量)流向
A
B
4.实例 (1)动物捕食动物:如狼捕食羊
(2)动物捕食植物:如羊吃草
◇捕食者与猎物的
关系是漫长的进化过程 中形成的。在自然界中, 捕食者种群将猎物种群 捕食殆尽的事例是极少 的,被捕食的往往是体 弱患病的或遗传特性较 差的个体,从而防止了 疾病的传播和不利遗传 因素的延续,有利于被 捕食者种群的生存、繁 衍和进化。
常绿针叶林
落叶阔叶林
(二)群落物种组成的调查内容
2.群落中各种群的相对数量和比例。 (1)丰富度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丰富度特点: 纬度越低,
群落结构越复杂。
越靠近热带,单位面积内的 物种越丰富。
环境条件愈优越,群落发育 时间愈长,物种数目愈多, 群落结构愈复杂。
拓展
在两个或多个群落间过渡地带,即群落交错区, 如海陆交界的潮间带、河口湾,森林与草地或农田 交界的地带,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常比相邻群落中多, 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三节—群落的结构(含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三节—群落的结构(含答案解析)

第3节群落的结构知识点一群落及物种、种群、群落的比较1.群落,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它包含了生态系统内的所有生命成分,即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没有分解者的生物集合不能称之为群落,如生活在同一池塘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池塘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群落以种群为单位,是各个种群的集合体,在一个群落中,不论其大小均生活着许多种群,这些种群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既有种内关系,又有种间关系,依靠这种关系使生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与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彼此适应的有机整体。

,生物群落有一定的生态环境,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有不同的生物群落。

生态环境越优越,组成群落的物种种类数量就越多,反之则越少。

【提醒】判断是否是一个群落,要把握三个要素:“同一时间”、“一定区域”和“全部种群”,包括了该区域内所有的动物种群、植物种群和微生物种群。

2.物种、种群与群落的区别与联系,物种种群群落概念内涵在自然状态下能够交配和繁殖并产生可育后代的生物个体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一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概念外延由许多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同种生物个体的种群组成个体之间既有种内互助,也有种内斗争,两者对立统一,共同维持种群的相对稳定由不同种群构成,其关系有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等,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分别占有一定的生态位特征判断物种的标准主要是形态特征和能否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

不同物种存在生殖隔离最重要的特征是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影响种群密度首要特征是物种的丰富度,具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会发生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联系群落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多个生物种群的集合体,这些不同生物种群彼此相互作用,保证群落内的每一个生物种群都比单独存在时更加稳定。

一个物种可形成许多小种群,群落结构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统一整体3.个体、种群、群落间的形成关系及区别,个体―→具有⎩⎪⎨⎪⎧年龄性别出生日期死亡日期种内关系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种间关系群落―→具有⎩⎪⎨⎪⎧群落的构成群落的演替知识点二 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名称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互利共生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4.3《群落的结构》学习要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4.3《群落的结构》学习要点

第3节群落的结构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资料分析,能够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通过阅读文本,师生交流,能够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通过实验探究,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学习重、难点】
重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学习要点梳理】
1.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3.群落中种间关系: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
注:大鱼吃小鱼不属于捕食,而是种内斗争。

4.群落的空间结构:
a.定义: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b.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意义: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能力;
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植物分层与光照强度有关,动物与食物和栖息地有关
水平结构:是指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镶嵌分布。

5.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6.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3节 群落的结构 课件(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3节 群落的结构 课件(共30张PPT)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下图展示了在池塘水面、水中、水底生活的多种生物。
1、这个池塘中有哪些生物?
2、假如池塘中的肉 食性鱼大量减少,池 塘中其他种群的数量 将会出现什么变化?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 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例:一个池塘中的鱼类是一个 种群,还是一个群落,或都不是?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A. 有效避免竞争 B.合理利用环境资源 C. 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 D. 以上都正确
关于生物群落的结构,以下不正确的是( )
A.C 在垂直方向,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C.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 D.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分布 有差异
再好的种子,不播种下去,也结不出丰硕的果实 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竹笋虽然柔嫩 它不怕重压,敢于奋斗、敢于冒尖。少壮不努力 大徒伤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向前走, 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用习惯和智慧 奇迹,用理想和信心换取动力天才在于积累,聪 于勤奋。奋斗之路越曲折,心灵越纯洁。人必须 耐心,特别是要有信心。努力向上的开拓,才使 的竹鞭化作了笔直的毛竹。不要让追求之舟停泊 想的港湾,而扬起奋斗的风帆,驶向现实生活的 习惯决定成绩,细节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是成 保证。逆境是磨练人的最高学府。生命力顽强的 从不对瘠土唱诅咒的歌。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 个力量无边的人。耕耘者的汗水是哺育种子成长
唯一能为丝兰传粉的丝兰蛾,以丝兰的花蜜为食,雌
蛾只有把卵产在丝兰子房内,幼虫才能发育。丝兰蛾
与丝兰的关系(A )
A. 共生 B.竞争 C. 寄生 D. 捕食
采蜜的蜜蜂回巢后便围绕蜂房以跳舞的方式
将发现的蜜源告诉同伙,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课件(共39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课件(共39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3节 群落的结构 课件(共39张PPT)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
1、记名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 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 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 限的群落
2、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 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 的多少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3节 群落的结构 课件(共39张PPT)
A.群落中物种的数目 B.群落中各生物的种间关系 C.群落的空间结构 D.群落的物种组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3节 群落的结构 课件(共39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3节 群落的结构 课件(共39张PPT)
3. 下列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 而发生的数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 依次是
垂直结构
是指群落在空间 上的垂直分层象 。它是群落中各 植物间及植物与 环境间相互关系 的一种特殊形式 。
水平结构
指群落的水平配 置状况或水平格 局,其主要表现 特征是镶嵌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3节 群落的结构 课件(共39张PPT)
垂直结构——分层现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3节 群落的结构 课件(共39张PPT)
A.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B.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不同 C.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少 D.丰富度越多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3节 群落的结构 课件(共39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3节 群落的结构 课件(共39张PPT)
2.下列属于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3节 群落的结构 课件(共39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3节 群落的结构 课件(共39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3节 群落的结构 课件(共39张PPT)

新课标必修3群落的结构ppt课件

新课标必修3群落的结构ppt课件

群落的成层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植物与环境相互矛盾统一 的反映。
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
成层现象(地上与地下成层)是群落中各种群之间以及种群 与环境之间相互竞争和相互选择的结果。它不仅缓解了植物之间
争夺阳光、空间、水分和矿质营养等的矛盾,而且由于植物在空间上的 成层排列,扩大了植物利用环境的范围,提高了同化功能的强度和效率。 成层现象愈复杂,即群落结构愈复杂,植物对环境利用愈充分,提供的 有机物质也就愈多。
生物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遍。动物之所以有分层现象,主要 与食物有关,其次还与不同层次的微气候条件有关。
水域中,某些水生动物也有分层现象。比如湖泊和海洋的浮游动物 即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影响浮游动物垂直分布的原因主要决定 与阳光、温度、食物和含氧量等。
麻雀总是成群地在森林的上层 的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
资料分析;反映种间关系的实例
讨论:
1( 1)单独培养:在合适的条件下,大草履虫 和双小核草履虫均能正常生长繁殖。
1(2)混合培养:由于这两种草履虫具有相似的生活 习性(尤其是能以同一种杆菌为食),当它们被放在 同一个容器中培养时,起初两种草履虫的数量较少, 而食物(杆菌)数量较多, 因此表现为两种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愈长, 生物种的数目愈多,群落的结构也愈复杂。例如在美洲大陆 上,从热带到极地生物种数逐渐减少。
营巢鸟 哥伦比亚 1395种 巴拿马 1100种 佛罗里达 143种 纽芬兰 118种 格陵兰 56种
高等植物 佛罗里达 2500种 马萨诸塞 1650种 拉布拉多 390种 巴芬岛 218种
群落的物种组成
平原的生物种类一般比山地的少,草地比林地的 少,远离大陆的岛屿比靠近大陆的岛屿生物种类少。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群落的结构》课件(共45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群落的结构》课件(共45张PPT)

佛罗里达 143种
拉布拉多 390种
【答案】(1)阳光 光线;(2)垂直 垂直;(3)生态因 竞争、共生、捕食 D.
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于灭亡。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素。
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区分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不同种 生物的分布差异。同种生物的不同不能 构成垂直结构或水平结构。(也不因同 种生物的一致而影响垂直或水平结构的 存在。)
捕食(predation):指一种生物以
捕食 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
例如:草食动物兔以某些植物为食 ;小型肉食 动物可以草食动物为食;大型肉食动物可以草食 或小型肉食动物为食; 杂食性生物可以植物或 动物为食等。
如果用坐标系来表示两种生物的捕食关系,则可表示 为
B
A
时间
生物数量
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 和寄生
寄生(parasitism)
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在另 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从那里 吸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对寄生者有利, 对寄主有害。
例如: 蛔虫、绦虫、血吸虫等寄生在其它动物 的体内;虱和蚤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表;菟丝子 寄生在豆科植物上;噬菌体寄生在细菌内部。
若某种群有成鼠a头(计算时作为亲代,
1、自然界中生物种内及种间是相互作用、相
互影响的。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
A.林鸽群较大时被苍鹰捕食的几率降低 B.鲈鱼有时捕食鲈鱼的幼鱼,这有利于鲈鱼一
种的维持 C.自然界中的猴群经过争斗建立了优劣等级制 度,并依次占据资源,这对种的保持是有利的
D.自然界中物种间捕食对一个种有利,但会使 另一个种消失
B.温度、光照 C.湿度、温度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课件

雪兔数量
猞猁数量
雪兔数量
2.猞猁的存在对整个群落的稳定可能起什么作用? 猞猁的存在可以使整个群落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种 群 数 量 千 只 1845 1855 1865 1875 1885 1895 1905 1915 1925 1935 年份
雪兔
猞猁
/
三、种间关系
捕食
如果用坐标系来表示两种生物的捕食关系
群落演替
池塘的范 围和边界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武夷山常绿阔叶林
新疆常绿针叶林
群落的不同是靠什么来区别的呢?
物种的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群落中物种的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福建武夷山
低等植物 840种 高等植物 2888种 动物 5000余种
西伯利亚泰梅 尔半岛冻原
低等植物 670种 高等植物 139种 动物 约1000种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一)垂直结构 ——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池塘生物群落中,荷花、芦苇等将茎叶高高地挺 出水面;睡莲、满江红、浮萍等浮于水面;金鱼藻等 则生长于水底。鲢鱼在水体浅层、鲩鱼在中层、青鱼、 虾、蚌等在水底,泥鳅、鳝鱼等则在水底淤泥中生活。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二)水平结构 ——镶嵌分布 • 受各种因素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不 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 镶嵌 分布。 差异,常呈______
寄生生物
寄主
时间
寄生的结果: 一方受害
一方受益
菟丝子
三、种间关系
互利共生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地衣(真菌和藻类植物的共生体 )
三、种间关系
互利共生
用坐标系来表示两种生物的互利共生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
1. 唯一能为丝兰传粉的丝兰蛾,
以丝兰的花蜜为食,雌蛾只有把卵产
在丝兰子房内,幼虫才能发育。丝兰
蛾与丝兰的关系( A )
A. 共生
B. 竞争
C. 寄生
D. 捕食
2.采蜜的蜜蜂回巢后便围绕蜂房以 跳舞的方式将发现的蜜源告诉同伙,这
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 A )
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 C.互利共生 D.竞争
三、种间关系 ---捕食
如果用坐标系来表示两种生物的竞 争关系,则可表示为:



A
B量
生物A 生物B
时间
先增加者先减少
后增加者后减少
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 捕食者的判定
①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 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 多; ② 从变化趋势看:先到 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 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 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 捕食者变化在后。
食物、栖息场所等
(3)群落的垂直结构出现分层现象有何意义?
使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上能容纳 更多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提高了群落 利用环境资源(如阳光、空间、营养 物质等)的能力。
三、群落的空间结构
(一)水平结构 ——镶嵌分布
不同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区现象
三、群落的空间结构
(二)水平结构 ——镶嵌分布
1.导致镶嵌性出现的原因: 植物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不均匀
三、种间关系
体内寄生
❖寄生 一种生物(寄生者)寄生于另
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 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三、种间关系 ---寄生
体表寄生
菟丝子 一方受益
寄生的结果:一方受害
三、种间关系 ---寄生
数量变化



B寄生虫 物
B寄生虫



A宿主(寄主) 量
A宿主(寄主)
Hale Waihona Puke 时间时间AB 体表寄生
3. 下例说法正确的是( C )
A. 生长一致的稻田不存在垂直结构 B. 高山长草,低处长大树的现象是垂 直结构 C. 只要有生物群落就有一定程度的垂 直结构 D. 沙漠上只有极少的生物,不构成生 物群落
4. 在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 植物三类绿色植物在空间位置配备上形成
了有序的组合,从而使它们能( D )
B
A
体内寄生
三、种间关系
地衣(真菌和藻类植物的共生体 )
真菌通过菌丝提供水、CO2、无机盐 藻类 通过光合作用提供有机养料
❖互利共生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三、种间关系 ----互利共生 (同生共死)
用坐标系来表示两种生物的共生关系:
生 物
生物A
数 量
生物B A B
时间
种间关系辨析
群落的 空间结构
种群位置
池塘的范 围和边界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热带雨林
苔原
落叶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 针叶林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1.这些群落的不同是靠什么来区别的呢?
物种的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 素,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依
据。
2.群落的物种数目多少如何表示呢?
造成的,从而形成了许多小群落。 2.分布不均匀的原因:
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 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人和动物的影响等。
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区分
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于生物本 身的高度或活动空间的高度造成的;水 平结构的分段是由于环境的光、热、水 及地形等条件对生物的选择造成的。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不同种 生物的分布差异。同种生物的不同不能 构成垂直结构或水平结构。(也不因同 种生物的一致而影响垂直或水平结构的 存在。)
包括这个区域内所有有生命的物质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 若以单个种群为对象,我们研究内容是什么?
种群的研究集中于种群的数量动态,包括出生率、 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 若要研究上述池塘群落,你将从哪些方面着手 研究?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种群种类 优势种群 种间关系
群落演替
研究池 塘群落
三、种间关系 ---竞争
如果用坐标系来表示两种生物的竞
争关系,则可表示为:
C


物 数
生物B
物 数
A
B 生物B

生物A 量
生物A
时间
时间
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共存),有时表现为一 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于灭亡。
三、种间关系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资料2 猞猁与雪兔
三、种间关系 ---捕食
A. 有效避免竞争 B. 合理利用环境资源 C. 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 D. 以上都正确
5. 关于生物群落的结构,以下不正
确的是( C )
A. 在垂直方向,群落具有明显的分 层现象
B. 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 植物
C. 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
D. 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 种类分布有差异
下图展示了在池塘水面、水中、水底 生活的多种生物。
1. 这个池塘中有哪些生物?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水草 植食性鱼 肉食性鱼 微生物等
下图展示了在池塘水面、水中、水底 生活的多种生物。
2.该区域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命系统结构层 次中的哪个层次?
群落
群落的概念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 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是寄生呢还是互利共生?
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中药
蝙蝠蛾的幼虫被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 渐充满虫体,变为菌核使虫体的组织破 环,残留外皮。
夏季菌核萌发,从幼虫的口或头部长出 有柄的子座,似直立小草。
这种真菌和幼虫的关系是?寄 生 冬虫夏草
• 一、种间关系的比较
关系名称 互利共生 寄生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 图
特点
举例
数量上两种 生物同时增 加,同时减 少,呈现出 “同生共死” 的同步性变

大豆与根 瘤菌
如果分开, 则寄生生物 难以单独生 存,而寄主 会生活得更

蛔虫与人; 菟丝子与 大豆;噬 菌体与被 侵染的细

关系名 称
数量坐标图
竞争
捕食
能量关系图
特点
举例
数量上呈现 出“你死我 活”的“同 牛与羊; 步性变化”, 农作物与 两种生物生 杂草;大 存能力不同, 草履虫与 如图a;生存 小草履虫 能力相同,
三、种间关系
资料1 高斯实验
两种草履虫单 独培养和混合培养 时种群个体数量发 生动态变化的原因 是什么?
两种草履虫具有相似的生活习性,当 它们被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培养时,起初两 种草履虫的数量较少,而食物(杆菌)数 量较多,因此表现为两种草履虫的种群数 量均增加。但是,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 增加,相互之间对食物的争夺表现为大草 履虫处于劣势,双小核草履虫处于优势。 随着双小核草履虫数量的增加,争夺食物 的优势越来越大,最终大草履虫失去了食 物来源而灭亡。这就是竞争。
则如图b
数量上呈现 出“先增加 者先减少, 后增加者后 减少”的不 同步性变化
羊和草; 狼与兔; 青蛙与昆

下列生物的关系是竞争还是捕食?
1.桦木林中出现云杉幼苗后, 不断生长,最终桦木林被云杉林 取而代之。
2.狼以兔为食,兔以草为食。
下列生物的关系是共生还是寄生?
1. 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 2. 白蚁与它肠内的鞭毛虫 3. 菟丝子与大豆 4. 根瘤菌与大豆 5. 鸟与羽虱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右图表示从南极(90oS)
经过赤道(0o)到北极 (90oN)纬度梯度上群落中
物 种
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向。试 的
分析说明:

1、从极地向热带推移, 富
群落中物种是怎样变化的? 度
越靠近热带地区,群落中物种越丰富,一 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生物物种的数 目愈多,群落的结构也愈复杂。
三、群落的空间结构
(一)垂直结构 ——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麻雀总是成群地在森 林的上层活动,吃高 大乔木的种子。
煤山雀、黄腰柳莺、 和橙红鹤等鸟类总是 森林的中层营巢。 血雉和棕尾雉则是典型 的森林底层鸟类,吃地 面上的苔鲜和昆虫。
思考讨论
(1)引起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
(2)引起动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